环境保护

图片来自路透社

环境保护长期以来是中国舆论场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北京空气pm2.5事件,湖南“毒大米”事件等环境问题频频登上媒体版面,也让中国民众质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也将环境污染的问题带到其他国家,比如缅甸“毒矿山”问题。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公民馆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短史记|调查史回顾:中国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究竟严重到了何种地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05-2014):数据仍属国家机密

中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始于2005年,由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该调查原计划在2010年完成。但一直推迟至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才联合发布了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相对于长达近10年之久的调查,《调查公报》只有短短的2200余字,没有具体的调查数据,也没有具体的污染分布图,只有笼统的全景式的总结——据该公报,全国土壤调查点位的16.1%受到了污染,其中耕地部分的污染比例高达19.4%以上;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干线公路两侧土壤的调查点位污染比例,依次高达36.3%、34.9%、29.4%、21.3%、23.6%、33.4%、26.4%、20.3%。②(公报的具体链接,可参见注释)

阅读更多

NGOCN|河北四年400多起渗坑污染,17万平米巨坑是冰山一角

为什么出现污染反复,理由不仅仅是《说明》当中“技术原因”那么简单。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当时评估治理面积比实际污染面积不符,导致资金等投入不足。

到后面治理工程处于亏本状态,碧水源公司主动要求镇政府对其进行起诉,解除合同。另外,该负责人还表示问题曝光后第三天,即4月20日早上,镇政府主动邀请他们公司共同参与治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