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自由亚洲|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络版六月九号星期二刊登题为“中国经济增速‘被高估’”的评论文章。评论认为,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 而非人为因素或出于什么政治目的,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被高估一到两个百分点。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独立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提供的分析认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12个月里, 中国GDP 增长速度只有5% 到6%, 而非中国政府公布的7%,因为中国在统计计算GDP时存在一个技术问题,没有使用经济学中的所谓“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被排除在外。GDP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胀的指标, 用于将名义GDP转换为通胀调整之后的实际GDP数据,涵盖范围比通常所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广,是美联储优先采用的通胀指标。对此, 中国广州经济学家党爱民星期二表示,:“既然凯投宏观讲得那么专业,中国经济增速被高估就有可能, 中国在今后的GDP的统计计算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世界其它国家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 这是非常专业和技术性的问题。”凯投宏观表示, 如果他们的分析正确,那将意味着包括印度在内的一系列新兴市场国家都可能无意间高估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数据。由于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指标, 理论上使用平减指数就是为了反映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排除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使用GDP平减指数虽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在进口商品或服务价格通胀变化与国内的通胀变化大不相同时,例如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或下跌时,不扣除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因素就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此,北京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星期二表示:“GDP的衡量虽然本身就充满了争议, 但基本反映了一个国家所创造的财富,或新增的生产力,问题只是GDP到底多少存在争议, 很难准确无误地评估。凯投宏观说中国没有排除进口商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GDP 被高估, 那可能就是一个中国统计计算方法与其它国家不一样的结果。这就像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总是很低, 与老百姓的感受总是不一样,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我们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方法有问题。”凯投宏观的分析显示,由于中国在计算多数经济领域的平减指数时没有扣除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结果使中国的平减指数更加紧跟消费者价格指数;这样一来,当进口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时,中国的通胀就可能被放大;当进口价格下跌时,通胀则可能被低估。党爱民认为,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经济增速统计方法,中国经济运行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徘徊向下: “中国政府现在在宏观经济方面能使用的招数都已出手,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已经非常宽松。虽然货币宽松了,但只要中国消费不振,中国经济不会有什么起色。现在的情况是, 中国有的钱人消费饱和了,没钱的人缺乏购买力。这样肯定导致国内消费不振,消费不振,怎么生产?货币宽松解决不了消费不足的问题,因为没有购买力但需要消费的人没有偿还能力,宽松货币情况下也贷不到款。 一言以蔽之, 现在要解决广大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让他们能够消费, 否则中国经济难以有什么大的起色。”虽然凯投宏观的分析认为, 中国的GDP平减指数不能精确衡量中国国内产出价格的变化, 但胡星斗教授认为,由于中国还不是完全成熟的市场国家,很多经济活动, 像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家庭经济活动和地下经济活动在GDP计算中并没有被统计在内;如果这些活动被计算在内,也许中国的经济增速并不低。 那中国经济增速在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12个月里究竟是多少?对此, 胡教授表示:“如果按照现有的统计方法计算,我认为中国GDP增速最多也就是5%, 低到2%到3%都有可能,的确达不到官方公布的7%。然而, 如果将农村经济活动和地下经济活动等考虑在内,或者说改变一下统计方法,也许中国经济增速比官方公布的还要高一点。 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会持续下行,就像有些国家那样可能在2%到4%的范围内低速徘徊很多年。至于政府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那要取决于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能否有进展。如果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改革没有进展, 中国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速在2%到4%之间低速徘徊若干年之后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受人质疑。以往的质疑往往认为中国政府高估GDP是出于维稳等政治动机。现在,凯投宏观的分析似乎排除了外界就中国政府给GDP数据灌水的质疑。(记者:闻剑;责编:嘉华)

阅读更多

搜狐博客|肖磊:什么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本?

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和健康成本上升、技术和知识产权成本上升等,并不是中国经济遇到的最主要成本问题,况且,劳动力成本等的上升本身就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这类成本的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正面的。我所要谈的,从根本上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成本问题,是指“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和“政务成本”。一、融资成本上周,李克强总理在相关部门的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可多方面调查的数据表明,企业利润目前平均只有5%,扣除财务费用之后不就成负增长的了吗?”“实体经济垮了,金融怎么支撑?”融资成本问题目前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国内的生存情况,也影响到中国企业的走出去问题。按照诸多在海外发展业务的企业计算,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业务,其融资成本比日本和欧美企业高至少高出2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欧美和日本市场依然在拼命的压低企业融资利率,千方百计地为更低的资金成本创造条件和理由。“融资成本”问题已经是中国经济难以回避的一个软肋。二、物流成本2011年的时候,新华社在报道中举过一个例子,1公斤货物从上海到贵州通过公路运输需要花费6元到8元人民币,而从上海通过海运到万里之遥的纽约却只需花费1.5元人民币。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院汪同三估算,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物价的)50%-70%。据全球公共采购论坛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0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8.0%,是美国8.5%的2倍多;在铁路、高速等相对落后的印度,这一占比数据也仅仅只有13%。就在2014年经济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2013年依然增长了6.9%,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9%。然而,根据国际航协2013年定期航班货运量排名,中国大陆没有一家进入前六,美国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两家全货运航空公司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在2013年定期航班货运量前10名的航空公司中,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的货运量之和超过了其余8家之和。中国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增加出口竞争力,物流领域的成本和效率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都知道“德国制造”拥有全球最好的口碑和竞争力,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在2011年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德国被评为世界物流冠军(世界银行通过针对包括物流服务、交货及时、海关清关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因素的考察、研究,对最高分获得者颁发此殊荣)。德国总理默克尔于2007年秋天在德国物流会议上说,“工业生产与物流技术和能力的连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德国未来的成功。”自从德国再次高度重视物流行业后,在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德国从2007年的第三位上升到了如今的第一位。“物流成本”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当中,对国内消费和国际进出口市场影响最大的一个成本问题。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因为中国大规模投资铁路、公路、机场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随着“铁公机”领域投资成本的上升,更加增大了中国物流业的成本负担。三、政务成本“审批难”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打造创新型和创业型社会的最大的障碍之一。比如一个商业零售企业,备齐工商注册资料,至少要和卫生、质检、食药监、公安、税务等七八个部门打交道,办理十几个审批流程。许多审批手续烦琐,过程漫长,诸多创业者因此望而却步。今年年初,关于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政务成本”问题,中央再次加大改革力度,在全国层面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不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但其执行力和效果不明显。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斥责中介评估乱象时提到,“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实在太多了:环评、水评、能评、安评、震评、交评、灾评、文评、雷评、气评……这个评、那个评,一些地方的同志都把这些评估编成了笑话!”实际上所谓的“政务成本”,除了“审批难”问题,在政府监管和服务地方企业方面,依然存在“选择性执法”的情况。一条龙服务、集中评估、降低门槛、事后监管等被认为是解决“审批难”问题的主要方向,但由于地方政府养成的“权力惯性”,以及法治意识依然淡泊和简政放权进入深水区,各类政务改革推行难度越来越大,在事后监管方面“选择性执法”问题依然在困扰诸多创业者。一系列“政务成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不像“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那么明显,但其隐性的不确定性风险十分令人担忧。  

阅读更多

路透|2013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急速增长 已列全球第三

路透北京10月30日 –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影子银行继续急速增长,规模已列全球第三位。 根据FSB对影子银行采用的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新定义,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居前。FSB是20国集团(G20)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创立的一个机构,旨在改善金融监管。...

阅读更多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放缓 影响波及全球

随着显示中国热火朝天的增长正在降温的数据越来越多,从德国裁纸刀生产商到印尼棕榈油出口商的全球各个产业面临着输赢地位改换的局面。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受益最大的那些产业如今受挫。而面向中国13亿消费者的其他产业要过得更好一些。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自2007年达到顶峰以来一直在放缓,但这种放缓最近有所加剧。政府的增长目标和经济学家的预测显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是1990年以来最疲弱的,增幅在7.5%左右。 40岁的西托鲁斯(Maruli Sitorus)是印尼北苏门答腊的棕榈种植园主。他说,去年棕榈油价格下滑,他的收入减少了一半,并说这明显是受到了中国需求疲弱的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烹饪和燃料。 中国正试图实现再平衡,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中国希望重组经济,减少对建筑业和重工业的依赖,更多地倚重消费者开支,这让汽车厂商和食品生产商等行业看到了乐观的希望。 为了提振国内消费,中国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让民众手里有更多的钱,同时放松对利率的管控,让家庭储蓄者获得更好的回报。它将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向食品和汽车等迎合消费需求的行业倾斜,而炼钢和造船等产能过剩的重工业则不再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韩国鲜京集团(SK Group)本月签署了一项规模达1.6亿美元的协议,内容是在北京建立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合资企业。鲜京集团发言人Jung-min Yoo说,我们大多数在华项目都是针对中国消费者,而不是向其他国家再出口,我们将从中国新的增长模式中受益。 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但近年来个位数的百分比增幅较2007年14.2%的峰值大幅下降。 这样的减速对于大宗商品生产商来说尤其艰难,它们是中国经济繁荣最大的受益者。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对中国规模最大的90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它们今年将削减总资本开支,这是至少10年来的首次。对工厂、装配线、冶炼厂和电信线路的投资往往会创造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中国需要进口这些原材料。 前述棕榈种植园主西托鲁斯的农场占地25公顷,他不得不将工人数量从12名缩减到六名,并推迟给田地施肥以及修理卡车。他说,我得非常节俭才行,而且已经放弃了买一辆新的摩托车或汽车的想法。 中国经济放缓让沃尔什(Anthony Walsh)这样的人遭到打击。沃尔什是Asuco Modular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这家澳大利亚公司在位于西北海岸线的矿业城镇卡拉萨(Karratha)等地为采矿工人修建临时营地。 他说,12个月前,卡拉萨一旦有房间空出来,马上就会有人入住。如今,曾经被澳大利亚东部来的矿工占据的房间有五分之一空置。租金下降了20%。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en Rudd)上周四在讲话中说,事实是,中国的资源热潮已经结束。身为矿业大国的澳大利亚失业率为5.7%,是四年来最高水平。 中国经济减速冲击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同时,也意味着世界其它地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而这反过来又压低了通胀。通胀缓和使各国央行有可能采取措施来刺激本国举步维艰的经济。 相比之下,家电、服装和食品等消费品生产商以及向企业出售精密设备的公司则更加关注中国日益富裕的消费者。位于德国科隆附近的迪能集团(Dienes Group)生产用于切纸机等机器的工业刀具。该公司对华销售额现为300万欧元左右(约合390万美元),是10年前的三倍。 中国市场如今在迪能集团4,000万欧元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8%。该公司执行合伙人迪耶纳(Bernd Supe-Dienes)说,除非中国经济完全崩溃,否则人均GDP还会增加,这会创造更多需求。 在南非,铬和锰的需求均有所下降。但官员们目前希望,这种影响会被食品需求的增加所抵消。南非农民协会Agri SA副会长德-雅格(Theo de Jager)说:我们越来越依赖于他们早上起床后的胃口。 美国之所以还没受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部分原因在于该国一些主要对华出口产品(如飞机和高科技计算机产品等)依然保持强劲增长。 中国今年对全球经济活动的贡献率将为13%,2006年这一比例仅为5%。因此,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对全世界的影响依然举足轻重。 中国经济如出现更为严重的下滑,将对世界各地产生深远影响。风险之一是,不愿裁员的中国公司将会被迫削减员工数量,这样既会影响国内消费,又会削弱中国向消费经济转型的目标。 消费需求依然强劲。不过观察人士提醒说,中国经济转型目前处于初期阶段,投资增长仍继续引导着中国经济。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再平衡若想取得明显进展可能需要多年时间。 亚洲最大服装零售商日本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 Co.)说,中国消费者对优衣库(Uniqlo)品牌服装的需求依然强劲。这个休闲服饰连锁品牌正加紧在中国开设新门店的步伐。 迅销公司首席财务长Takeshi Okazaki上周四说,至少就我们而言,消费支出没有受到影响。 汽车销售仍很强劲。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的汽车销量总计1,070万辆,增加12%。据汽车生产商预计,下半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将保持强劲。 此外,中国人还在海外大举消费。2012年中国赴海外旅行人次达到8,300万,是2007年的两倍。这也是泰国正对其三个机场进行扩建的原因之一。 在澳大利亚,大宗商品出口疲弱推动澳元兑美元下跌15%,外国游客赴澳大利亚旅游显得更为便宜,因此刺激了该国旅游业的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前往澳大利亚的游客达到33.4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19%。 澳大利亚凯恩斯酒店里夫港威豪庭(Reef Gateway Apartments)的经理埃利奥特(Russ Elliot)说,入住该酒店的国内外游客比去年增加了20%。凯恩斯是通往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的门户。埃利奥特说:我从未在这个时候见到如此多的法国游客。这真是不可思议,我敢肯定这是汇率的原因。 ALEX FRANGOS发自香港 / ERIC BELLMAN发自雅加达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六月之声(2024)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