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

袁伟时

袁伟时,出生于1931年,是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家,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曾批评现代历史教育,和人们的历史观点与真正的史实不符。

2006年1月11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因刊出袁伟时文章《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导致暂时停刊,主编李大同及副主编卢跃刚被撤职。在该文中,袁伟时多次批评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存在问题。特别批评道义和团的问题,指出其是“摧残文明和反人道的罪行”。

在中国传统文化热的时候,他曾指出,中国文化的三大缺陷:政治体制领域,儒学带来一系列问题;思维方法的缺陷;道德规范有明显的不足。此外,他还提出了,当前提倡传统文化的三大陷阱:认为西方文化从启蒙运动起就搞错了;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也错了;强调中国特殊性。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馆真理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阳光时务 | 十年進退兩茫然 ——「9.11」以來的美國與世界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1)  | 标签: 911 , 九一一 , 恐怖主義 文/林达 2011年,又临9.11,十年过去,有必要作个回顾。 一,什么是9.11事件 十年了,还有必要问9.11是什么吗?让我们看《凤凰卫视》的9.11十周年专题纪念片,它只有两句话。在播放了奥巴马宣布美军杀死了本拉登,「世界更安全」之后,影片总结道:「报復和制裁能带来真正且永久的安全吗?让宽恕走在正义之前,我们才能离和平不远。」 它至少指出:9.11涉及世界和平。可是,反恐是报復,恐怖袭击的存在是受袭者宽恕不够吗?我们有必要再次审视:9.11事件究竟是什么。人们印像中,9.11是一小撮极端仇美分子,劫机撞楼,造成三千平民丧生。再深入一层,不论对美国还是对世界,它都是一个国际安全的划时代事件。 9.11是十九个非军事人员,瞬间打了世界大战的一场大战役:它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超过日军对珍珠港的袭击。它的特点是无预警、后续不可测,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战时反应:美国政府全部转入地下掩体。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法国的欧洲议会总部、比利时的北约组织总部,同时紧急疏散。北约宣布启动1949年制定的共同防卫机制。此机制为冷战设置、经歷多次危机及区域战爭,四十年未曾启动,却为了十九个非军事人员的袭击开启:北约预警飞机隨即到美国本土巡航。 罪犯杀了人,扬言要继续杀,首当其衝的问题当然不是报復,而是如何制止他进一步杀人、解除危机。 联合国的维护国际安全机制,根据二战经验建立,旨在预防国与国之间常规战爭。安理会採用外交斡旋、制裁、派维和部队等一系列「集体办法」,遏制战爭发生和蔓延。二战后进入核武器冷战时期。核武器具有超短预警、大规模毁灭特徵,令国际局势始终紧张,但国与国对峙,至少可找到一国政府为责任方。冷战时期有惊无险度过,联合国机制起了关键作用。然而,恐怖战爭可使用联合国禁止的任何武器(核武器、生化、化学武器等等),无底线、无战爭法和任何规则,以大规模屠杀平民为目標,无预警、无谈判责任方。 9.11事件让大家看到,长期维护国际安全的联合国机制,在恐怖战爭面前彻底失败。国际社会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產生新的机制预防新的袭击。 9.11的本质,是击垮了《联合国宪章》第一条,即「採取有效集体办法,防止且消灭对和平之威胁」。从此,世界在恐怖战爭威胁下,失去具有国际基本共识的维和有效机制。9.11同时也摧毁了维护安全的理论体系,无规则可循了。 二,如何应对新时代 应对恐怖战爭,先要有理论和规则,才可循规则行动。问题是,旧理论旧机制没用了,新理论新规则出不来。 原来的规则很简单:恐怖分子是罪犯,只能国际刑警缉拿,对方国家不参加国际刑警组织或不交人,你就乾瞪眼。现在,塔利班不交本拉登,阿富汗成恐怖组织温床。別国可等待,小布什必须找出路,於是在联合国没有出台新规则、也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擅自宣布他的新理论:9.11袭击不是犯罪行为而是战爭行为,窝藏国为战爭敌方同盟国。受袭国有权对其开战,所谓自行执法。这是阿富汗战爭的依据。 新理论的毛病显而易见:恐怖袭击和恐怖战爭的界限是什么?从事国际袭击的组织和个人,藏身於世界各国,只要不交出恐怖分子,都可以去打吗? 同时,基於恐怖战爭的无预警特点,把塔利班政权打垮之后,小布什进一步建立了预防未来袭击的新理论:先发制人。必须先行打击未来最危险的威胁,即可能「以国力行恐怖主义」的无底线政权。这是伊拉克战爭的起因。它的缺陷太直观:具体標准是什么?判断错了怎么办? 两个新理论的最危险之处,都是突破了二战后联合国竭力维护的核心概念:国家主权。新理论恰对「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破出了难以制约的缺口。因此,小布什很快被简化为国际公敌和一切阴谋论的主角,如鲜血换石油等等,直到伊拉克新政府自行石油招標、中国成为第一个得益国之后,此类臆断才自行消亡。而此后发生两件事情,使得国际社会终於面对现实、趋於冷静。 第一件大事,是奥巴马以高调反战、反布什政策,在2008年当选总统,受到国际社会热烈欢迎,立即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可是,大家其后看到,面对恐怖战爭特殊性,奥巴马也必须维护国家安全,事实上没有多少选择余地:获颁和平奖同时,奥巴马被迫宣布增兵阿富汗;伊拉克撤军完全按照小布什制定的日程、而不能如奥巴马的承诺提前撤军;奥巴马宣布美国再也不提反恐战爭,事实上直至最近一次美军的阿富汗出击,主角还是F16型战机;小布什时代饱受民主党攻击的反恐法案,其主要条款由奥巴马签字延期;奥巴马上台后签署的第一號行政命令即关闭关塔纳摩监狱,至今无法履行,因恐怖袭击者究竟是战俘、罪犯、还是无精確定位的「敌方战斗人员」,適用何种法律与法庭,都是前所未有、至今没有解决的难题,如此等等。奥巴马上台前的「改变」意愿和回天无力的事实,矛盾衝突,让所有人看到恐怖战爭是现实困境而並非幻境。 第二件大事是利比亚成为伊拉克第二。萨达姆使用过化学武器,卡扎菲炸过民航客机,两个当政者都是不可预测且拥有国力的狂人。在利比亚国內动盪、屠杀了和平示威民眾之后,应用联合国旧框架的人道救援理论,以法国领头、奥巴马旗下的美国参与,再次推出了小布什先发制人行动的北约版,打掉了卡扎菲政权。 在恐怖战爭时代,北约確实不敢错过这个去除巨大国际安全威胁的机会。之所以要藉用旧理论,是因为先发制人的新理论缺乏有效制约机制,没人敢公然表示採领和认同,而法国、北约一些成员国,甚至奥巴马本人,都是以前对小布什理论的最强烈批评者。现在面对卡扎菲政权潜在的恐怖袭击威胁,逼迫北约实际上重覆了一次小布什的老路,真是情以何堪。 新理论名不正言不顺,战爭就必须藉用旧理论,例如布什总统迫於压力,也要经常迴避反恐的安全理由,把入侵伊拉克解释成一场给予当地人民自由民主的解放战爭;北约轰炸利比亚也在迴避去除卡扎菲威胁的国际安全主因,而必须解释成对利比亚国內的人道救援,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不仅混淆了恐怖战爭困局的討论,还引发更大思想混乱,话题切换,居然换成了並不存在的偽问题,例如:民主是否应该以战爭方式输出?何以用造成更大伤亡的轰炸来保护平民?至於前面提到的,是否要「宽恕走在正义之前」,更是不着边际。实际问题只是:在必须解除潜在的国际安全威胁时,被迫打破原本绝不能越过的主权红线,它本身又隱含新的国际安全隱患。而从这些行动的爭议性,也可以看到新理论的危机。 三,十年后的美国和世界 9.11十周年纪念日最触目的背景是:本拉登被击毙,似乎阿富汗战爭最初的目標终於有了结果,那么,確如奥巴马所说的,「世界更安全」了吗? 9.11的质变,並非世界进入了歷史上衝突矛盾更多、狂人变得更多的时代,而是两端的提升:一端是金融、经济、人群的高度集中,现代社会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一端是高科技导致平民攻击能力急剧提升,不仅是武器,还有通讯工具:电邮手机等等,袭击变得太容易。观念突破后,由於成效显著,迅速​​传染,许多区域和民族纠纷,都越来越多使用恐怖袭击方式。仅仅因为美国富而强又欺负了谁吗?看看印度好了。恐怖袭击只是越来越成寻常手段。肩扛式导弹一如当年的手榴弹那样普及。最近连中国的诸个大城市,都在提高机场的安检等级。 记得2008年大选前的美国,对反恐战爭的焦虑到达顶点。三年后的今天,阿富汗战事胶着,就在上个月,在阿富汗阵亡美军达66人,为开战以来单月死亡人数的最高点。前景仍不乐观。 可是,9.11十周年的美国已经十分平静。很少再有当年的激烈反战抗议,十年下来,他们已经理解,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阿富汗驻军是在面对恐怖组织的威胁维和,有它自己的规律,只要阿富汗军警还没有能力接手,美军就需要继续留下来,短期不会结束。 9.11以后,美国当然也在竭力以外交努力协调与伊斯兰国家的关係,试图缓和作为仇恨源头的中东矛盾。可是,这些主要以改变中东国家政府高层观念为切入点的努力,却因为这些国家高层和底层的严重脱节,很可能在它们的国內变动中前功尽弃。 9.11后十年,让美国人懂得,那些我们以为只留在哲学课上的千古难题,会真的逼到眼前。小布什必须选择:在已经劫持的民航飞机可能撞向上千人高楼的关头,是让它撞,还是下令打下飞机、杀死那几十个乘客?本拉登是国际恐怖袭击之最大隱患,是下令对被俘者动用水刑获取情报,还是放弃可能是消灭本拉登、挽救无数生命的唯一机会?另外,哪怕有天大理由捉拿本拉登,也一定不会不知道,战爭必然伤害平民。这就像当年杜鲁门面前的问题:是牺牲总数可能更多的美国士兵和中国军民,还是儘早结束战爭,对日本扔出原子弹去?无需亲自面对此类抉择,我只能称自己是个更幸运、而不是更道德的人。 9.11以后,美国国內立法,如俗称爱国者法案的《联合和加强反恐能力法案》也扩大了政府的监控执法范围和深度,民眾的私人空间在相应缩小。这种状况和反恐有关,也和电子技术时代的犯罪特点有关。 今年5月,奥巴马签署了对其中三个主要条款延长四年,此法案八年前由小布什主导立法,当年的强烈反弹,如今已经不再,但ACLU这样的民权组织仍然在持续表示反对提醒民眾维权。美国坚持的个人自由,始终在公眾能够承受的代价之间平衡,一个最主要代价就是可能的国家安全。 所以,在战爭期间都有战时措施作出临时收紧的调整。现在大家看到,在可预见的一个长时期內,反恐將是一个常態。美国政府最近宣布,更完善的情报机制使得美国已经变得更安全,大家对此不置可否。美国人的平静,更因为是已经习惯生活在后9.11时代,就像日本人生活在地震带上,也照样必须把日子过好过下去。 走过十年,9.11在考验人类智慧。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以不同的程度和理解速度因此成熟,也有一些地区,至今还完全没有进入状况。这和他们原来的思维框架、和国际接轨的程度有关。 9.11以后,最明白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他清楚表达了新的国际安全困境,並立即委任联合国专家小组研究对策:在承认联合国旧机制失效前提下,如何建立新理论新机制:既不令受威胁国家坐以待毙;又保障国际秩序不乱。 十年下来,事实证明,推不出新对策。所以,其实现在还在乱著。推不出是因为它確实没有两全之策。 这,就叫做困境。 原载《阳光时务》第2期 2011年9月8日 http://isunaffairs.blogspot.com/2011/09/911.html 声光影像,多维体验,越互动、越精彩,都在《阳光时务》iPad版。弹指之间,触摸真相。 iPad: http://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系统: http://android.isunaffairs.com PC电脑: http://emag.isunaffairs.com 手机:请下载Zinio阅读器,并确保已在PC上访问并注册http://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左小祖咒:我在太陽最光亮的地方創作 / 2011-10-11 17:47 / 评论数( 0 ) 是谁毁了辛亥革命:袁伟时答阳光时务 / 2011-10-09 23:11 / 评论数( 9 ) 「饿死和被饿死是有区别的」:专访《毛泽东的大饥荒》作者 / 2011-10-07 11:20 / 评论数( 10 ) 大饥荒是有意为之 / 2011-10-07 11:15 / 评论数( 5 ) 革命新發現 文/长平 / 2011-10-06 14:21 / 评论数( 14 )

阅读更多

阳光时务 | 我們怎樣被洗腦?——專訪牛津大學研究員凱瑟琳·泰勒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2)  | 标签: 洗脑 文/ 沈达明 二十世纪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少得可怜。但是有一个横越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名词,被全世界广泛使用。它起源於中国,发扬於西方,而又「出口转內销」,应用於中国。这个词就是我们常说的「洗脑」。 在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爭(韩战)中,联合国部队惊异的发现,有些被共產党俘虏的士兵,突然信仰了共產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竟纷纷詆毁自己的祖国。一个中国人私下说,这是因为共產党的「思想改造」给战俘洗脑了。美国记者爱德华·亨特(Edward Hunter)听到后,將这两个中国字翻译成了英文。 经他翻译和解释之后,美国社会喜欢上了洗脑(brainwash)这个非常形象的词语。在美国人眼中,不仅共產主义的政治宣传是洗脑,资本主义的商业广告也是一种洗脑。《纽约客》杂誌还刊登过丈夫被妻子洗脑、孩子被父母洗脑的漫画。 1961年,美国精神病学家罗伯特·立富顿(Robert Jay Lifton)出版著作《思想改造和极权主义心理学:中国的洗脑研究》(Thought reform and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sm: a study of brainwashing in china) ,正式为洗脑下了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定义。 他专程来到香港,採访被中共释放的战俘和传教士,並在书中用实例详细分析了洗脑的方式、意义和影响。从此,洗脑一词从街头巷尾的调侃,正式步入学术殿堂。后来,洗脑一词又从英文翻译回了中文,在中国社会开始流传开来,不过人们对洗脑只限於字面的熟悉。 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有句名言:「谎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这正是洗脑一个重要方式——重复。去年年底,央视名主持白岩松在江西財经大学演讲时,当着数百学生的面,脱口而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许他知道这三年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也许他知道三年的大饥荒纯属人祸,也许他这么说不过是习惯使然。 我们从小到大反覆听到的词汇,领导说,老师说,父母说,你也说,他也说,慢慢地,习惯成为自然,最后人祸变天灾,「自然灾害」一词深入人心,成了真理,顛倒了黑白是非。即使真相大白后,我们被洗脑的思维仍然很难扭转过来。 拥有话语权的个人或团体掩盖和扭曲歷史事实,人为灌输的意识形態便悄然深埋进我们的潜意识,隨之改变我们的价值判断。这种典型的洗脑,往往最先从语言灌输起步。 2004年,牛津大学的凯瑟琳·泰勒出版了《洗脑:思想控制的科学》(Brainwashing: the science of thought control),详解了洗脑的科学原理。她认为,人类大脑推理和认知的神经科学(neutroscience),证明了思想是变动不居的。而生理学可以解释,某些存有通顺的神经轨道的大脑,对於新的信息和创造性刺激易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当同样的教条语言(如「三年自然灾害」、「资產阶级反动派」等许多不符事实及带强烈意识形態的词汇)被有意的、重复不断的灌入我们大脑,令我们的神经元之间更加畅通,从而影响、动摇和改变我们的感情和信仰。 泰勒博士在接受《阳光时务》专访时说,今天许多国家的政治洗脑都属於欺骗型洗脑,不再是暴力型洗脑。欺骗型洗脑的特点就是限制人民自由获取知识,在一言堂里只许存在绝对正確的某一学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只有尽可能从不同渠道获取资讯,培养独立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认清並警惕洗脑的技巧和手段,才可以保持我们的精神和信仰,抵抗住恶意的洗脑教育。 问:被洗脑的人康復以后,洗脑带来的影响是否还会遗留? 答:首先,这要看如何定义洗脑。如果你所说的洗脑,是在好莱坞电影《谍网迷魂》中出现的那种人格改变过程,那么洗脑的貽害就没有。但是,如果你说的是发生在韩战中的洗脑,那就有。这是一种带来创伤的过程,並且有可能影响一个人很久。据研究,接受过思想改造的美国老兵,在战爭结束后得精神疾病的概率很高。 问:在中国,大多数的学校都会教授传统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称为思想品德课。请问这与罗伯特·立富顿(Robert Jay Lifton)定义的洗脑有什么区別? 答: 立富顿研究的思想改造,当时发生在青年营、学校这类地方。思想改造是强制高压的,特別是对待监狱囚犯。像集体自我批评、剥夺睡眠、肉体虐待等等手段应用到了极致,说是教育,其实更像是心理折磨。並不是说一些核心的手段现在有所不同,你会发现很多方式都在被不断的使用,比如说服一个人要用的多种方式。其实,最大的不同还是程度上。 问:不同的人遇到洗脑,是否会有生理学上的差异?比如 ,有些人的大脑会不会对洗脑更抗拒?抵抗洗脑的 「自由意愿」在神经科学上是否具有多样性? 答:你要知道,现在很难进行试验性的研究。道德委员会现在不允许了。我们已经有的歷史上的证据显示,拥有健全的个人信仰的人更抗拒洗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有极端意识形態引导的行为。当被质疑的信仰和一个人的身份密不可分,改变一个人的信仰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受害者认为:「我不是相信某种东西的某类人」,对这种人洗脑,比起让一个人相信他从没接触过的东西,更加困难。 问:爱国主义宣传和政治压迫在中国替代了「思想改造」(可能监狱和劳教所除外)。据你所知,洗脑在中国社会是否仍然存在?如果存在,与几十年前有什么不同? 答:还是要说如何定义洗脑。有些核心的方法反覆被使用,来说服他人並改变他人的思想,例如强烈情绪、控制感官输入和行为输出、不確定性、重复,以及对受害者生理和社会隔绝。一套说服手段在利用这些方法,从最温和的谈话到极端高压的洗脑折磨。这些手段仍然存在,儘管名称可能不同。是否会被推向恶毒的极端洗脑,取决於社会的接受程度,或者说,取决於谁在监控。我不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专家,但是我怀疑,中国社会类似於其他某些社会,在这类社会中,公眾能够接受的程度与威权政府私下做的差別很大。 问:你能否简述一下,FACET反洗脑模式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答: FACET(自由,中介,复杂,结果非手段,思考)依靠我们所知关於人脑的几样东西。 第一,中介和自由是人类行为非常重要的驱动力。控制感和自我感强烈地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关係以及我们如何行动。 第二,我们的大脑在根本上很懒惰,或者说有效率:大脑进化后,在处理信息时將气力最小化。洗脑手段利用了大脑对输入输出之间的简单路径的欲求。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意识形態都有非常容易陈述的核心信仰。不过,当你仔细去看,它们往往复杂得多,甚至毫无意义。我所说的复杂性,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简要的陈述。要注意的是,正是在思想改造中,洗脑者试图去改变教条。长时间的集体自我批评,討论,辩论和说教,重点全都是要摧毁对方意识形態的可信度。但是,当任何一个信仰系统成为某个个人、团体和国家的神圣核心,对该信仰系统的批评往往都会失败。 第三,我们倾向於把其他人看作为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而非结果本身。所有伟大的宗教,还有一些伟大的哲学,都对这一趋势发出警告。我把它叫做「他人化」(otherisation),因为它强迫我们把他人看成非我族类,认为他人不同而且不如我们。我在第二本书《残酷》(Cruelty)里面详细地谈了这个问题。 最后,回到我刚才说的,寻找从感官输入到行为输出最简单路径的大脑进程。人类通过思考自己在做什么,有办法阻碍这种流动,即使是在习惯性的环境下。你应该知道这样的现象:你边弹钢琴边去想你的手指在做些什么,你会搞砸你的表演。这种「停下思考」(stop-and-think)与脑部前额叶皮层功能激活(prefrontal activation)相关,当人们在学习技能之时很高,当技能成为习惯后减少。这个功能既可以用来挑战行为,也可以用来挑战信仰。 问: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宣传和媒体操控的地方,我们怎样才能防范被政治权力机构洗脑? 答: 第一步要想一想洗脑对他们產生什么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一系列想法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被他人强加上去。在书中,我討论了两种洗脑:强迫型的,通过外在暴力的洗脑,和欺骗型洗脑。在严禁虐待他人的情况下,后者更常见。 但很明显,只有在目標没有发现被改变思想的意图之前,才起作用。所以,是否能意识到你在被洗脑才是重点。小心交易的陷阱,注意情绪、不確定性和重复是否被利用,因为它们会刺激一个人的反应。这是一种令人去做、令人相信的心理现象,產生出刺激物的反作用。想要消灭別人控制你感官输入的意图,就多看看其他的消息源,而不只是政府提供的。想要减少对意识形態无可挑战的神圣感,你就嘲笑他们。最重要的是,开发出很好很强大的、清晰的替代信仰,隨时准备做脑力劳动来捍卫它,而且不要一个人试着去做。志同道合的风险承担者和社会支持最重要。 问:像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存在排外的爱国主义情绪,比如反美。请问,这是不是洗脑的结果?为什么? 答:欺骗型的洗脑比暴力强迫型洗脑更多一些。一个明显的敌人,是严禁別人批评你自己的政策,因为你可以把这种批评看作是对组织的背叛——一个存在的威胁,从而令严厉的惩罚合理化。 问:在洗脑的科学领域中 ,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答:正如我之前所言,你不能洗他人的脑,即使你是知名的科学家。我並不是因为要隱藏什么秘密研究,比如从关塔纳摩或其他地方对犯人进行可耻对待得来的。在这些地方,犯人被心理虐待(不光是被美国人,还有其他许多国家都故意模糊调查和虐待之间的界限) ,而是因为没有知名期刊会发表这种研究。你应该知道,在美国参加调查的心理学家和医生受到了他们同事的强烈谴责。 虽这么说,我们仍在研究更多的关於说服的几个关键部分,像情绪如何影响大脑,信仰如何建立並巩固,信仰和个人身份之前关联的强度,以及团体的重要性。 原载《阳光时务》第2期 http://isunaffairs.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9580.html 声光影像,多维体验,越互动、越精彩,都在《阳光时务》iPad版。弹指之间,触摸真相。 iPad: http://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系统: http://android.isunaffairs.com PC电脑: http://emag.isunaffairs.com 手机:请下载Zinio阅读器,并确保已在PC上访问并注册http://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左小祖咒:我在太陽最光亮的地方創作 / 2011-10-11 17:47 / 评论数( 0 ) 是谁毁了辛亥革命:袁伟时答阳光时务 / 2011-10-09 23:11 / 评论数( 9 ) 「饿死和被饿死是有区别的」:专访《毛泽东的大饥荒》作者 / 2011-10-07 11:20 / 评论数( 10 ) 大饥荒是有意为之 / 2011-10-07 11:15 / 评论数( 5 ) 革命新發現 文/长平 / 2011-10-06 14:21 / 评论数( 14 )

阅读更多

阳光时务 | 十年一觉广州梦:大陆抗议之都的衰落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2)  | 标签: 时事观点 这些年来,即使出现过弹压舆论的严重事件,广州仍然获得了国内外赞许,其活跃的市民社会和敢言的大众媒体被寄予厚望。然而,就我在广州六年的居住经验和观察来看,许多事情正在起变化。广州作为大陆抗议之都的色彩正在消褪,尽管市民一如既往地热爱它,可是谁来热爱市民?这个问题日益凸显。 文/宋志标 2001年3月,霍英东捐建的洛溪桥收费争议陡然扩大化。 2003年发生孙志刚案,收容条例被废除,此役裹挟着非典风潮的影响,酿成2004年的南都案。 2005年7月,广州太石村冲突事件爆发。 2009年垃圾焚烧厂反建运动兴起,2010年广州街头出现撑粤语示威。独立候选人则在今年参选人大代表,挑战选举潜规则。 十年来,除了这些对抗性显著的抗议活动,广州也出现了一些微型的抗议。诸如拇指妹送皮球、地铁哥举牌等,80、90世代以他们的方式参与抗议进程。透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到抗议的主体、诉求、策略和官民互动都在悄然变化中。这些变化是明显征兆,描绘了社会抗议的衰微轨迹。 抗议的动员能力下降 广州的抗议活动基本属于维权行动,从环境权利、自由表达权到政治选举权,除了力挺粤语示威中隐含的反对文化内部殖民,矛头差不多都是直接指向政府,对政权的合法性构成质疑。这固然使得广州抗议在烈度和社运深度上高于其他城市,但也使得参与者和围观者,对自身安全越来越重视。 能够站出来公开抗议者身份的,从来都是少数,但衡量动员能力的强弱,也要看他们所吸引支持者的多寡,以及这些支持者展示力量的意愿。垃圾焚烧反建人士游行到市府门口,完全袒露在各种监视工具下。此后,如此暴烈的动员再没能复制,更多的人选择隐身于网络,拒绝暴露在危险的马路上。 抗议活动在动员能力上的大幅波动与普遍存在的生存恐惧有关。 2008年京奥及至2009年国庆60年,社会控制找到了紧缩的依据。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不仅在大环境上听从上级指令,也在小范围内深耕管控手段,中央和地方合力造成抗议环境恶化,这与政府加大遏制程度呈正相关。 不被代表,不要代表。这句口号出现在广州市政府前的抗议队伍中。当时主要出于策略的考虑,防止被政府离间和分化,可是也带来抗议活动去中心化的后果。无组织、有纪律,作为一种抗议的自发组织形态,于是很难推广。而这恰恰是政府打压时可以借力的方面,广州抗议的策略性考虑成了自身阻碍。 洛溪桥收费与否的角力,其动员的路径是先由政府参事发起动议,大众媒体趁势跟进,两方默契配合,共同推动议题发酵和扩散,争取最广泛的市民呼应。太石村事件则由媒体与最早进入的知识分子协力推进。从垃圾焚烧项目反建开始,体制内外的联动开始弱化,到独立参选人现身时,建制派沉默不语。 广州的抗议活动总能在第一时间浮现出私利与公益的分野,如何选择立场,自然是多种利益的算计。反垃圾焚烧示威中,李坑村民与中产阶层结成短暂联盟,可番禺板块的白领群体依照离选址远近择定与议题的亲疏。这与搭顺风车的功利心有关系,但是,被遏制了的动员能力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才是主因。 抗议联盟在体制内外的联系正在被拆散,这个判断不是空穴来风。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今年为被公司除名的出租车司机发声,该名司机因透露出租车行业收取喝茶费的恶习遭到报复性开除。韩志鹏因此受到了有关部门的约谈喝茶,他随后在微博上以保守态度回应粉丝追问,前后表现耐人寻味。 媒体、代表委员和市民,越来越意识到各自孤守的情境,韩志鹏不是唯一受到警告的。省政协常委孟浩在追击广州市府39号文的消失时,早先得到新闻报道的小规模掩护,其后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只能到微博上寻求影响力。强行噤声或取消听众,对民意代表的各个击破大大降低了发动抗议的机会。 公共媒体集体退缩 大陆都市报1995年进入长达13年的发展黄金期,但以2008年川震为界线,报界的先锋价值进入下行衰减周期。原因很多且交织在一起。 「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的「两管」策略执行定点清除计划,报社内部权斗洗牌,新老员工更迭,知识界犬儒倾向日盛,价值观传承震荡等转型因素增多,加剧了这种震荡。 大势如此,广州莫能幸免。 1997年《南方都市报》创刊,盘活了广州都市报的竞争,关注公共政策成为争取广告和读者的集体行为。然而,立足川震余波和筹备亚运,广州市政府以柔性公关包裹强硬姿态,而当地报纸与政府存有利益瓜葛,或干脆出于自保,参与社会议程的积极性在显著萎缩。 洛溪桥停止收费历经政府与社会数年拉锯战,媒体坚持下来;太石村流血冲突,南都照样冲锋在前;等到垃圾焚烧项目反建,媒体下意识地自我审查;等到梁树新等独立参选人挑战人大选举,媒体早已奉旨沉默。媒体振臂一呼、市民群起攻之的时代已经在广州消失了,媒体的公共属性在冷却。 南都案影响深远,为南都的内部分化埋下伏笔。但在当时,南都编辑记者中的理想主义情怀成建制地保存下来。这在2005年的太石村事件中有贯彻,南都评论和报道的高峰则出现在2007年前后。南都的蜕变只在最近四年加快步伐,随着人事纷争和一些代表人物的出走,完整的价值体系变得破碎。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里的风云变幻,作为印记,与广州抗议活动的兴衰息息相关。 广州本土青年2010年出现在江南西地铁口,掀动静默形式的抗议,反对市政协强化国语播音、减少粤语比重的一项预案。媒体在此前饱受垃圾焚烧反建的审查,在没有禁令的情况下,在认识这一示威的意义上产生了分歧。这在从前是不可想像的,它寓示着广州媒体作为一个整体,对公共事务的统一价值观分崩离析。遗憾若斯,新世纪的头十年,是广州媒体得到又失落的十年。 镇压意志软硬兼施 孙志刚案惹怒广州警界,王华元牵头展开了对南都的打击行动。 2010年7月,调任外省的王氏以贪腐罪名受审。这是迟来的惩罚,可是广州市府在早前几年就开始了新闻公关计划。公关的途径有二:一是以利益诱服,二是以强力压服。大棒与面包结合,通过与媒体的软硬兼施,诱导出媒体自我审查的长成。 太石村事件时,《番禺日报》与城区的报纸进行媒体交锋,2006年到2008年间,广州对媒体处于束手无策的守势。 2008年京奥让它们趁势而上,到了2009年后,广州市已经扭转了攻守格局,在媒体关系中转为主动。其中的一个标志是前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张广宁「视察」南方报业集团,一些未曾被注意的变化开始浮出水面。在收服了媒体之后,广州对抗议行为的处置更加自信,一扫前几年的颓势。 在垃圾焚烧项目的反建之前,广州遇到过公交车使用LPG(编者注:液化石油气)是否正当的舆论讨伐,就在触及核心利益集团的前夕,舆论被强制降温。反建垃圾焚烧厂的过程中,市民探知到项目背后的利益输送,也被断然喝止。广州不再忌惮于对媒体的管制,更重要的是,对抗议活动采取了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漠视态度。这种新的官方姿态越来越成为常态,大大削弱了抗议的深度和广度。 太石村罢选事件演化到武力镇压,而在2009年以来,官家措施中多了软性降服这一条。梁树新竞选人大代表,遇到的是两种手段的合作狙击。那些支持选民被训诫,选委会出牌以规则做掩护,混用以排斥为目的的各种招数。梁树新的失败可以预料,但他的失败不属于他个人,乃是广州长期以来社会能见度骤减的结果。在官民对话枯竭之后,隶属于公民运动多重失利的必然产物。 广州地处南方,可它终究是大陆;南方寄望于广州,可它到底还是中国。广州越来越不像我们希望的样子,离夸赞的理由越来越远。十年来,它即使什么都不是,也只会越来越像北京。换言之,在社会抗议衰败的背后,是公民—公权、社会—政府势力版图的重新调校,权力占据上风,不准备作任何妥协。 政策管道野蛮关闭 广州不再接纳社会抗议的吁求,是通过重组整个政治权力结构来完成的。驯服媒体,令它们从内部自发生长出自我审查的机制;同时,在人大和政协制度中关闭听取社情民意的渠道,市民参政议政的机会丧失。少量代表委员噤若寒蝉,当局在行政权之外抵消了监督力量,这是对社会抗议的政治颠覆。 2009年11月23日市府门前小型的游行示威,动因即在于城管委的接访机制,令抗议人群有理由聚集。广州市政府想必吸取了教训,不在行政程序上给予社会反抗的机会。虽然广州有重大决策需要征询社会意见的政策安排,但它们只是个摆设,2009年之后就被弃置了。行政管道也向市民关闭。 整个官僚系统自我封闭、利益固化的趋势在过去两年加重,公权及其驱动的公共政策按照自行理解悄然施行,假装取得了合法性。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如此,市政财政筹款办法如此,人大选举如此,一律概莫能外。权力甩开抗议的羁绊,终于不再为民意费力烦神。公共领域委靡不振,广州人正在失去公共生活。 至于今年出现的给部门送皮球,以及中学生举牌反对地铁装修中的浪费,政府都不愿意发声表态,对具体政策并未有实质感化。广州的体制变的不耐烦,哪怕是象征性的动作都不愿意迁就,显露出市民参与政策的途径匮乏,官民共治的施政原则已经被排挤出官僚体系,没有任何保障。 潮起潮落,十年一觉广州梦。未来,激活广州社会抗议面临诸多难题:媒体亟需一场重新公共化的运动,恢复言论价值,清洗体制加身的污名,为社会抗议呐喊天下正声。希望寄托在80、90年代生人身上,他们受到传统抗议模式的负累少,更关键在于,他们掌握互联网技术。 2010年,当一群年轻人毫无征兆地聚集在广州老城的心脏地带,为粤语鼓与呼时,依然给人以期望和鼓舞。也许只有他们,才能许下广州另外一个十年的梦想。这个梦想从低谷出发,已然在路上。# 摘自《阳光时务》第三期, 第一本ipad中文时事杂志 下载: 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isunaffairs.com 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左小祖咒:我在太陽最光亮的地方創作 / 2011-10-11 17:47 / 评论数( 0 ) 是谁毁了辛亥革命:袁伟时答阳光时务 / 2011-10-09 23:11 / 评论数( 9 ) 「饿死和被饿死是有区别的」:专访《毛泽东的大饥荒》作者 / 2011-10-07 11:20 / 评论数( 10 ) 大饥荒是有意为之 / 2011-10-07 11:15 / 评论数( 5 ) 革命新發現 文/长平 / 2011-10-06 14:21 / 评论数( 14 )

阅读更多

阳光时务 | 买房子,或关於现实与诗歌的吐糟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1)  | 标签: 所见所闻 周云蓬第三次来香港,我和他在一个小艺术空间「唐三」办了一场诗歌唱诵会。他当然又要唱《买房子》,每个地方他都有相应的买房子版本,但这次他要唱「花了三百多万」的时候,香港人民適时地提醒他:要花三千多万了!香港的速度比中国速度快走一步,但中国如此惨景也是指日可待了。 文/廖伟棠 「买了一套房子,花了三十多万,买房子的钱,全靠银行贷款。从今天以后,不能隨便请客吃饭了,不能多喝酒,不能去旅游……」不知道现在周云蓬买房子没有?那天在深圳旧天堂书店我们的诗歌会上,他顽皮地问我:伟棠你买房子没有?我应该也反问他一句。 买没买房子重要吗?也许在某些单纯的朋友眼中,买了房子的诗人就不是波希米亚范儿的诗人了,买了房子的民谣歌手也更不是那个流浪的吟游歌手了。艺术家不应该安定下来,好像只有像周云蓬在《春天责备》里所写的圆明园艺术村里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多少年前,我也这样认为。生活的自由,是需要一种风格化的象徵的,在那个年代。 我竟然在百物腾贵的香港买了一套旧房子,这是艺术诸君所料不及的。我却因此实现了另一种自由,因为是和朋友借的钱,我可以一年才还一次,不用担心银行催款,可以半年写作一本书,另外半年工作。最关键的是,我们那上万本书不用锁在箱子里四处漂泊了。 「梦想归梦想,人应该现实」这是买房者的理由,但我喜欢说「现实归现实,我更看重梦想」,因此整本《春天责备》里面我最著迷的,还是那些在1995年那个濒临拆毁的圆明园艺术村里那段暴风骤雨似的生活,这里周云蓬举重若轻的回忆,可以与左小祖咒在《忧伤的老板》里狂飆式的回忆互相呼应,那时的周云蓬是个低调的体验者,仿佛一切体验是为了日后重新呼风唤雨而准备。这个强忍疯狂的小周,与日后在绿皮火车上走遍大地的老周相遇合,开口歌唱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中国,那些最显而易见的荒诞,我们怎么听得如此新鲜? 无论如何,中国的房子就是越来越贵了,2006年周云蓬唱出的《买房子》显得很朴素,简直像天方夜谭:「买了一套房子,花了三十多万,买房子的钱,全靠银行贷款」,但两三年后,这首歌的第一句被迫应时地改成了「买了一套房子,花了三百多万」!这就是中国的速度。 原来还是很现代派诗人的知性歌手周云蓬,凭这首现实主义歌曲迅速成为底层京漂的偶像,但周云蓬与眾不同的还是他本质上是个诗人,关心著比楼房更广阔和遥远的事情,除了《买房子》还有沉痛的《中国孩子》,还有长啸千里的《九月》,周云蓬的壮美歌声,恰好放大了海子诗中汹涌不拘束的那一面,而他的诗则悄悄地继承著海子黑暗的那一面。 海子的《九月》,代表著那个长风破浪的已经不存在的中国,海子的《春天,十个海子》代表著傲骨犹存的那个也已经不存在的中国。周云蓬肩扛著走南闯北的,也是那么一个不存在的中国,他这两年越来越喜欢唱古诗,大块淋漓,情动於中,不知何所往之。我是喜欢这些歌曲的,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被犬儒主义者忽略的世界对这个现实世界的反抗,虽然犬儒主义者以后现代的名义谴责之,说周云蓬是在意淫。 周云蓬不是后现代,他是前现代;他不是前卫,而是发乎胸臆的醉吟,没有想及太多革新问题,他的实验也仅止於歌词。你甚至可以说他的歌唱方式是保守的,旋律是人民大眾喜闻乐见的,即使他的歌词,也是到叶赛寧、洛尔迦和海子那样的现代派程度,他不去学阿什伯利,他也不喜欢阿什伯利。就像他的音乐,到前期Bob Dylan为止,单纯明亮,亦可驾驭千军万马般的感情奔突,那首《不会说话的爱情》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好例子。 现实介入民谣的方式,和介入诗歌的方式本来不一样,前者是一种鱼水相欢的自然,后者却有彆扭和较劲。周云蓬因为同时写作两者,倒是得出了一些奇怪的效果,即使是最赤裸反讽的《黄金粥》,都因为诗歌式超现实意象而获得诡异的面目,即使是最单纯的《一个儿童的共產主义梦想》,也因为诗歌对氛围的经营而令人思想幽远,反复听那「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竟模糊有李商隱《巴山夜雨》之意,都是对未来的幻梦。当然,周云蓬像梦囈一样的呢喃,更加深了这种恍如隔世的乌托邦悲哀。 周云蓬第三次来香港,我和他在一个小艺术空间「唐三」办了一场诗歌唱诵会,並肩「打马过荒原」。他当然又要唱《买房子》,每个地方他都有相应的买房子版本,但这次他要唱「花了三百多万」的时候,香港人民適时地提醒他:要花三千多万了!香港的速度比中国速度快走一步,但中国如此惨景也是指日可待了。 国家不幸诗人幸,现实与诗歌的关係变得更加变態,你说我们是反抗呢?反抗呢?还是反抗呢?对,只有反抗一途,但反抗又必然戕害诗歌的自在,也许,这一代的诗歌是需要一点牺牲,而牺牲未必又不是另一种收穫。# (廖伟棠,1975年生於广东,1997年移居香港,后曾旅居北京五年。香港作家、摄影师、自由撰稿人。曾任书店店长及杂志编辑。著有诗集《永夜》、《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等,散文集《波希香港·嬉皮中国》等。最新作品《出离岛记》。)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左小祖咒:我在太陽最光亮的地方創作 / 2011-10-11 17:47 / 评论数( 0 ) 是谁毁了辛亥革命:袁伟时答阳光时务 / 2011-10-09 23:11 / 评论数( 9 ) 「饿死和被饿死是有区别的」:专访《毛泽东的大饥荒》作者 / 2011-10-07 11:20 / 评论数( 10 ) 大饥荒是有意为之 / 2011-10-07 11:15 / 评论数( 5 ) 革命新發現 文/长平 / 2011-10-06 14:21 / 评论数( 14 )

阅读更多

阳光时务 | 我们脚下的土地,从来不属於我们

来香港几次,周云蓬已从细节中,捕捉到香港大陆化的痕跡,也从观眾的反应中,知悉香港人生活近年被地產霸权挤迫的无奈。 文/柴子文 民谣歌手周云蓬是个诗人。但诗人是更加练达世情,看透事物本质之人。他在香港佐敦唐三楼办小型个唱,挤满了一屋子的人。当唱起这首《买房子&卖房子》,满场掌声雷动,为那种反讽的机警叫绝,被那份淋漓尽致的荒诞击中。 在周云蓬的各类头衔中,「音乐公民」,无疑最贴切。 如果看周云蓬的阅歷,你会为那份艰苦的个人成长史感到心酸,被他坚韧的努力打动。不过,他自己或许不那么看,写诗、唱歌,到各地漂流,这是被「经济成就」捆绑的城市人所无法享受和体会到的浪漫与激情,不仅真实可触,而且还饱含著一个公民的自由。 所有的歌唱,都是他內心河床上流淌的回声。和周云蓬面对面,你会看见一些失去已久的画面,听到一些久已不闻的声音,坦荡自然、拙朴有力。当你还在揣摩他的心思,他已窥见你的灵魂,既不突兀,也非故意。 我於是一点也不惊讶他一路走来的路,不担心他未来要走的路。听从自己,是黑暗赐予他的光明。他说,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有模糊、不透明。当人们期待他沿著《中国孩子》一路愤怒下去的时候,他转向了咏唱唐诗宋词的情怀,推出《牛羊下山》,就如小时候,被期待安於命运残破时,他偏要读中文系,写诗、作曲,流浪;成名后,被期待安居北京、得享文艺声名时,他却移居绍兴,远离京师。被期待是那么曖昧,而他从来不玩曖昧。 面对房地產这么盘根错节、曖昧不清的城市主流行业,他直切要害:我不拥有脚下的土地,让我如何爱它。他说,城市像头巨大的、不断膨胀的怪兽,让人沦落为房奴、车奴,还自以为享受了生活,其实已被一点一点工具化,失去了享受悠閒生活的基本尊严,只剩下无意义的焦虑。 来香港几次,周云蓬已从细节中,捕捉到香港大陆化的痕跡,也从观眾的反应中,知悉香港人生活近年被地產霸权挤迫的无奈。以下是周云蓬接受《阳光时务》专访的摘要: 问:为什么会写这首歌?为什么叫买房子,又叫卖房子? 周:这首歌原来的名字叫《买房子》。因为在大陆买房子是最困难的,是每一个大陆人必须要面对的、一辈子的大问题。后来,我又给它续了一段词,叫《卖房子》,写房地產商、卖房子的人的想法。因为有那么高的利润,房价才涨那么快,买房子才变得那么困难,普通人的压力才那么大。 我觉得应该两方面地看,把它结合成一个立体,有买房子的人的痛苦,也有卖房子的人的快乐。卖一所房子挣了多少钱,他自己生活多美多好啊。那样,就是一首对比性的歌。 我到香港唱的,是两个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我觉得香港一点一点越来越大陆化了。可能也是因为两边的交往越来越多了。比如它房价也很高,普通人生活压力也很大。 问:到香港唱关於房地產的歌,你感觉跟在大陆有什么不同? 周:我在香港唱这首歌,香港观眾特別有感悟,他们心领神会。但前些年我来唱这首歌,大家相对来说都比较漠然。这些年,我觉得香港也面临普通人怎么生活、怎么能悠閒的生活?而不是沦落为房奴、车奴,被自己工具化。 问: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地在哪里? 周:我自己喜欢小一点的城市,安静一点的,不堵车,你可以步行到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空气好,有山有水。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城市,都像怪兽一样,满地全是人,人们在挤地铁,挤公交车,每个人都很焦虑。这不是正常的人应该生活的环境。 人应该能够凭著自己的劳动,去享受空气、阳光和水,可以晒太阳,可以发呆喝茶,那样的生活,才是有尊严的生活。我选择绍兴,也是因为城市比较小,很安静。还有一些老街没被拆,鲁迅、秋瑾的故居也还在。 问:你觉得房地產的问题癥结在哪里? 周;实际上,买房子和卖房子的问题,就是一个商业和政府勾结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还不拥有脚下的土地。我买了这个房子,也就70年期限。我在欧洲看到,他们很多房子是终身,就永远归你,你可以传给你的子孙。那你当然会很好地经营它,把这块地照顾得很好。 我觉得包括环保在內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从来没有属於过我们。为什么我们不环保?因为土地不属於我们,我凭什么要环保呢?从自私的角度,如果我有一片地,那我当然要种树种草,我要让空气更清洁,河流更乾净。但如果这块土地不是我的,怎么能让我从心里去爱它呢? 所以,关键是我们没办法拥有自己脚下的土地,一切就很麻烦。# 摘自《阳光时务》第三期,下栽: 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isunaffairs.com 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左小祖咒:我在太陽最光亮的地方創作 / 2011-10-11 17:47 / 评论数( 0 ) 是谁毁了辛亥革命:袁伟时答阳光时务 / 2011-10-09 23:11 / 评论数( 9 ) 「饿死和被饿死是有区别的」:专访《毛泽东的大饥荒》作者 / 2011-10-07 11:20 / 评论数( 10 ) 大饥荒是有意为之 / 2011-10-07 11:15 / 评论数( 5 ) 革命新發現 文/长平 / 2011-10-06 14:21 / 评论数( 14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