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叶千荣:从灾难看日本国民性

他几乎每天早晨一起床就不断报告最新情况,直到深夜。   近期的日本连发灾难中,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先生的微博成为众多网友最为信任的即时消息来源。他几乎每天早晨一起床就不断报告最新情况,直到深夜。趁他回沪赴约的短暂间歇,《上海书评》请他详谈日本人面对灾难的表现及其所反映出的国民性。   您从最开始就在微博上直播地震新闻及观感,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叶千荣:是震后日本国民的自律意识。三次激烈的晃动结束后,我从酒店地下车库将车开到了大街上,看到一幢幢大楼都在“吐出”滚滚的人流,每条大街的每条车道上都排满了车,两旁的人行道上全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但是,他们都在一种异样的沉默中缓缓移动脚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遗体告别仪式时的那种静默和步履。虽然没有哀乐,但是所有人脚步挪动的节奏都是一致、有序的。大部分的人戴着口罩,背着包,穿着大衣,互相没有交流,也没有人抢先或插队,上百万人在一步一步往家的方向走,这一刻他们肯定都明白至少要步行三四个小时才能回到在郊外的家。但他们依旧平静地走着,车道上虽然塞车,但没有一个人试图走到车道上,尽管这样可以走得更快。当时感觉仿佛这个民族在一个巨大悲剧到来的时刻,开始了一场全民族的出征。于是,我在车里发出了地震后第一条微博,说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无声电影的场面,仿佛是《出埃及记》里的一幕。   在地震之前,不可能进行过几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地震演习,也未告诉大家在震后将用这种节奏步履回家。我想,那一刻,他们之所以统一在一个节奏、一种秩序里,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有着深深的自律意识。那么,什么是日本人的自律意识呢?很多学者经常指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共性,还有学者会经常告诉大家,日本的文化都是从中国过去的。但是在日本,通过那样的场面,你可以感到这个源自中国的儒家文化,在日本有了不同的发挥。我觉得,中国的儒家文化就像李泽厚先生说的那样,是一种“实践理性”。这个词听上去很潇洒,因为是“理性”,但也有善于计算的成分,向你点明尊儒后面的“功利”,让你懂得“损”与“得”。   而日本虽有外化了的儒家道德礼仪存在,但道德的目的性和中国不太一样。日本人把它的目的上升到美学意义上了,于是他不多谈这样做如何对你有用,而总是提示你怎样做才美。日本列岛位于四大板块冲撞之地,是个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和地震、台风、海啸、火山这四种自然灾害为伍的民族。这种宿命形成了生命观中的“无常”意识,人们普遍接受“人生、自然都是无常”的观念判断。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此前提下追求即便短暂也美的人生,让生命好似樱花一样在瞬间绽放。这种对瞬间美、短暂美的追求,以及把“有终之美”作为目标,是日本人潜意识中的一个关键,依然在影响着思维和行动范式。   梁文道最近在“开卷八分钟”中问:“日本是一个凡事都归纳到美的民族。这样子,道德的位置该放在什么地方呢?”   叶千荣:追求美,保持美,最终以美的方式结束,是日本道德意识的重要依据。道德和美互为一体。我想有读者会说,可是他们当年侵华时做了很多极其不美、极其卑劣的事情。是的,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在那个军国主义跋扈的时代,日本国民“富国强兵”的民族意识和政*府的对外扩张野心上下呼应,使这个民族在它自身历史上留下了极其耻辱的一页。但是,我并不认为那个年代的日本是它传统的必然延伸,相反,我认为那在日本自身的历史上也是一种异常,一种出轨,一种疯狂。由那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一个有着悠久儒家文化传统的民族,一旦吸食了国家主义的鸦片之后也会由日渐亢奋的张狂,走向政治上军事上从自大到自灭的“暴走”程序。战后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并不是说日本所有的个人和团体都已否定了当年,但毕竟绝大部分人都认为那是极其丑恶的。用日语说那是日本的一个“耻部”。然而,正因为是“耻部”,所以你不揭他,他也清楚那是恶,但你揭他一下,他往往就会因为“耻部”被触而反弹,乃至强词夺理。这就是“耻的意识”的另一特点。但是今天,在这个有各种声音存在的社会里,尽管还有肯定当年军国主义的声音,但绝大部分人是清醒的,于是基本的局面很难撼动。这就像那天震后人们都一律有序地移动脚步一样,其实可以断言,他们中一定也有人想抢前想走到车道上来,但是如果有七成*人保持自律的话,其他人便会在这个整体中随大流也自律起来。这也是日本人行为范式的一个特点,日文叫“横並び”(Yokonarabi)。这其中“美”与“不美”和“耻辱”的意识相互制约着——不美则耻,知“耻”近乎美。所以,追求美、避免被认为不美,是对自律的一个诱导。大部分的人并非不知道自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损失,或者说并非不知道摆脱自律的话会得什么便宜,但还是超越了合理和功利的计算去自律。这是很多日本人的行为准则。日语里有个词叫“けじめ”(kejime),说的是武士或者领袖用一种美的方式来做一个不追求苟活的自我了结,这在过去是自杀,在今天则往往是辞职或引退。对这种“美意识”,他人有时会觉得很不合理,很不合算。可是在日本人的思维中,这些东西不可轻易放弃,你无法用利益计算来说服他,因为他们会告诉你“那不美”。当然,现实中并非如此的日本人也很多,苟活的、浑浑噩噩的到处都有。目前东京电力在核泄漏上所暴露出的一连串的过失正是一例,这家养尊处优的大公司在危机面前的丑态如同当年号称精锐的关东军的溃败。这些也是一个侧面。   很多日本人到中国来之后,换了环境,行为也会自然而然放松起来。您认为他们的自律到底是血液里的,还是会根据环境进行调适的?   叶千荣:是啊,很多派驻中国的日本人,住着比日本的家要宽敞很多的高级公寓,虽然回到东京后是只能挤地铁的级别,却在中国坐着由公司司机开的轿车,享受着在本土无法享受的优越感。这些人虽然也会不断诟病“中国人欠缺公共道德”,但并不希望回日本,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回到那个大部分人都自律夹起尾巴做人的地方,他也要随大流,否则就很不美。这一点,他们比谁都清楚,他们会调节,会给自己找借口说“为了入乡随俗”或“首先要融入中国社会”。这也因为,刚才我说的日本人的“美的意识”、“耻的意识”以及自律心等等,都不是宗教水准的坚固信仰。那么,日本人的宗教意识何在?其实这恰恰是个有意思的切入口,就此,日本人多半会和我们谈日本的佛教或神道,但我却关心在那之外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准宗教意识。   什么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意识?   叶千荣:中国有“书法”、“武术”,都从“法”和“术”的角度构建了一套有目的有技法的系统,但到了日本,则一一变成了“书道”、“武道”,乃至“花道”、“茶道”。为什么非要上升为“道”?为什么非要再神圣化?实际上,“道”,是一种准宗教的境界,它的特点是将一个日常行为——比如插花或喝茶——加以反复的排练,即所谓“お稽古”(Okeiko)。相信这个追求“道”的过程会潜移默化从而净化内心。这一无止境地追求“道”的排练过程中,既没有对彼岸的描述,也没有偶像崇拜,更没有圣经般的史诗故事,只是把一个个动作像京剧一样程式化后反复排练,反复鉴赏。但他们相信这个去除杂念的动作过程一再反复后会对内心起作用。这就是类似性宗教体验。这一切仅仅是追求美,衡量的标准也只是美。排练本身超越了该行为原本的目的,写字本来是为了达意,武术是为了防身搏斗,上升为“道”之后,就不再追求这些实用层面的功能,于是武道不再是防身技法,不再是对抗输赢,而是尊敬。西方人看日本人的茶道,起初很难理解它的目的是什么,当最后总算喝上那口茶时,有人问,既然最终目的也是喝,为什么不直接喝?的确,日本发明了最便捷的解决口渴的方式——“自动贩卖机”,一投币就可买饮料,但恰恰又保留了世界上最繁琐的饮茶方式——茶道。茶道要求从跪着打开和室拉门的动作、眼神开始,到最后端上茶杯时的头部姿态和视线,都一点一滴地练,很多人都练了一辈子。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就是相信将一个日常行为美化、程式化后反复排练的过程可以净化内心,可以脱俗,从而变得更美。   这种对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好像有些格格不入了。   叶千荣:凡事都有利弊两面。我常会感到这个民族头脑僵化,拘泥形式,尤其是事无巨细一律遵从习惯的思维定式。这种乏味感无处不在,小到婚礼前的一次枯燥致辞,大到一次会议的繁文缛节,乃至许许多多应该改革、应推陈出新的,都仅仅因为两个原则而不作任何改动:一个是“此地独有”,一个是“古已有之”,即具有本地性与历史性的东西是不可改动只可恪守的。虽然传统中很多来自中国,但文化守成主义的空气比“本家”要浓厚许多。通过在日本的生活,我能感到“文明”和“文化”这两个范畴的不同。文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技术,人类出于渴望更舒适、更便捷和更合理的本能,会不断发明出新的技术手段。因此,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无法抗拒这股潮流,只要它的确比原先的更合理便捷舒适,所以文明的潮流是超地域的,评价文明的尺度则是合理主义。但文化则相反,它常常是以不合理而具存在意义的。日本到处都有“祭”的活动,类似于中国的庙会。每年很多小镇、乡村都会举办“祭”。有时在这个日子里,男人们会半赤裸着在厚厚的雪地里去抬一根形似男人阳具的木雕。这些活动完全不会给GDP带来任何增长,也并不会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但他们一定年年花大力气去认真做,他们做这件事只是因为一点——心里快乐。正如和服是那么不合理、不方便甚至不舒服,却无法废止一样,因为它是本地独有的,而且是古已有之的,所以它是美的,美的就是能满足内心的。因此,日本在“文明”和“文化”上分得很清楚。在追求或评价文明的时候,他们用“更舒适,更便捷,更合理”的尺子,不怕引进,不拒模仿。在西方文明强势到来的时候,是“尊皇攘夷”还是学习引进曾是关系存亡的大问题,结果所谓“洋不分东西,是好的就拿来”的思维胜了,用这种态度解决了维新与否的论争。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受了这个影响。但另一方面,在文化范畴里,依然并不一切都是拿来主义,并不使用合理主义的、唯物的尺子,而是用关注内心的唯心的尺子,认定只要是古已有之并是日本独有,就是美,就能充实内心。所以,他们是一个既追求科技文明又坚持文化守成的民族。   我记得司马辽太郎演说里引用过这么一个例子,日本作家代表团一行从尼泊尔回日本时,飞机正好在正午时分飞过喜马拉雅山上空。当时他们发现正副驾驶员都离开了驾驶舱,在驾驶舱与客舱的那块小小的空间里跪下祈祷,这令日本作家们都大惊失色,于是立即让翻译去提醒他们,但驾驶员答复说没有关系,说飞机正是在自动驾驶模式上。作家们就很不理解地说:你们至少得留一个人守在那里吧,都离开岗位不妥吧?但对方不予理睬。司马辽太郎说:现在才知道,对尼泊尔人来说,在正午时分跨越那个山峰,是一种神圣,是一定要祈祷的。然后他说:“其实我们是根据文明的准则在判断他们的行为客观上是否合理,而他们是根据文化的准则在主观的世界里作祈祷。”司马辽太郎觉得对此应该理解,因为日本人自己也是这样的。总之,日本很追求这种文明和文化的两全其美。当代很多新技术诞生在日本,他们会把录音带做成盒式带,又会发明投币饮料机,不遗余力地追求更为便捷。但同时他们又极其重视传统和内心。日本的文化守成主义在整个东亚地区是很明显的,不论是精华还是糟粕,他们都守护着。中国人常说”扬弃“的概念,要去其糟粕,而对日本人来说,文化没有合理不合理,只须守住。   日本的媒体在地震中如何反应?   叶千荣:这次不但是大地震,还是大海啸。在这种将一个民族逼到困境的时刻,你可以获得平时不易发现的观照。但你会发现,这场大悲剧并未被引向高喊加油和捐款的运动,并未推演成一场多难兴邦的精神高潮,媒体也似乎不考虑如何引导人们激昂。但是,到3月24日,已有了三百五十亿日元捐款。有一个著名节目主持人叫久米宏,捐了两亿日元,这件事还是别人发现的。有记者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无可奉告,没有什么要说的。他为什么不说?因为知道说了就不美。   再有,电视台镜头始终对准灾区和灾民。菅直人在震后的早上6点,乘直升机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高辐射的厂区。这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为,他穿着一身工作服,具备一切“秀”的要素,但是没有一个电视台去追踪拍摄,这并未给他带来一部电视专题。这是因为,这不构成新闻要素,因为谁让你是首相呢?可就在那天下午,富士电视台实况转播灾区的节目在航拍中发现了一列失踪三天的火车。主持人惊呼:找到火车了!不知道旅客们是否还活着?看了报道后救援队立即赶赴现场,结果全部旅客都生还了。如果那天他们去追踪菅直人的话,火车就不会被发现了。媒体和政*府的关系基本是对峙的,但这种对峙迫使政*府要不断公开信息,即便公开得比阪神大地震时进步了很多,也还是要敲打,在这种敲打和对峙中政*府不得不发布负面信息,反而带来了平静。所以,虽然这个国家的核电站发生了这么大的危机,而且所有的国民都从电视上看到了爆炸的画面和滚滚的浓烟,但并未引发一场大逃难。试想一下,如果这发生在别的国家大城市,人们看到距自己两百公里的地方发生了这样连番的核电站爆炸的话,会不会有几百万人大逃难?虽然现在日本超市里很多东西断货了,有些人坐飞机去国外或到大阪等相对安全的地方了,但平心而论,总体上大部分民众依然是平静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媒体的作用。在震后信誉扫地的东京电力一度曾希望将一天四次发布会改为两次,但记者们当场谴责拒绝,结果只好继续一天四次发布。就这样,一个是平时被市民和媒体批得几乎体无完肤的政*府,一个是因为核泄漏而信誉扫地的大企业,两者天天被媒体抨击,但抨击并未带来混乱,曝光并未导致失控,不断发布的信息稳定了局面遏制了谣言。这种大灾大难时的稳定,不是用强力维持出来的结果,在“稳定”这个形容状态的宾语前不需加一个动词。   在未来的重建中,日本的这种国民性将会如何发挥?   叶千荣:以前日本在灾后也产生过很多混乱,1928年关东大地震时就发生过相当悲惨的混乱,那是日本政治史上非常耻辱的一页。当时很多在日朝鲜人被杀,因为谣言说朝鲜人要抢东西。这次地震,很多中国人说日本民族是冷静的。其实我始终感到日本人是极其情绪化的,他们很感性,只是那种对美的追求和对不美的回避所带来的自律、控制产生了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冷静、节制的状态。我平时很不欣赏日本人的情绪化思维,不欣赏他们动辄整体行动的范式,每每看到这种集体性的情绪化反应,我就要在自己的节目上抨击。我会提起当年“庆祝南京陷落”时日本全国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举着灯笼行游的丑陋场面,这就是我常常在节目里谈到的“历史的延续和非延续”,要触及这个“耻部”,并提醒一种曾带来悲剧和耻辱的习惯不可延续,这是负的一面。但是也应看到,大灾大难之后,日本的这种集团心理会给这个国家提供新的动力。   近代史上,日本两度遭遇国家存亡的危机,一次是明治维新,一次是二战战败。但两度危机居然带来了两次大发展,这也是少见的。今天它所遭遇的这种打击,在日本国内被认为是第三度危机,日本民主党前党首小泽一郎说现在可以和战后荒废期匹敌。那么,直面这第三度的大危机时,那种曾经将大危机化为大发展的集体性会不会再度释放?这是关注的焦点。历史上,一到逆境乃至绝境,他们便会在一种巨大的悲怆感袭上心头后形成仿佛要走向最终诗篇的凝聚力,然后散发出一种他们认为美的光辉。这时哪怕是赴死,他们也会觉得能显出“有终之美”便在所不惜。那些进入福岛核电高辐射区作业的人,是知道那里面的辐射量的,但是他们不具国家、人民之类的意义认识,而是在一种由悲情带来的力量下去做这件事。这既是他们的感性思维使然,也会使他们和电视机前的国民都有内心情感的升华。   3月21日,在东京消防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三位在现场灭火的消防队长也出席了,他们都不善言辞。记者问其中一位:“你觉得最危险的是什么?”他像高仓健一样沉默后说道:“是队员们。”然后是一个十秒钟的大停顿,如话剧关键台词中的大静场,接着就看到眼泪从他眼眶涌出,随后咬着下嘴唇轻轻说道:“我觉得对不起队员们……的家属。”以往我们看到三船敏郎、高仓健的表情,会觉得他们在演戏,但这时你会发现,那,有时是他们民族的集体表情。 相关日志 2011/04/05 — 日本核泄漏进展:太平洋就是垃圾筒,一万吨核废水随便排,只要说一句”ごめんね”就完事了?不要脸 (0) 2011/04/05 — 叶千荣: 根据日媒的最新调查综合整理的日本核危机起因全过程内幕 (0) 2011/04/02 — 日本人和日本远没有你想的那么严谨 (0) 2011/04/02 — 萨苏:砸了自己饭碗的中国工程师 (1) 2011/04/02 —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日本政府的处理核泄漏事件 (0)

阅读更多

宽带山:央行加息 银行柜员的噩梦 噩梦!!!!

加息了,又加息了 去年10月21日 12月26日 今年2月9日。。。 刚晚饭的时候,听到潘涛华丽的一句播报:明天 又要加息了 心情突然不好了 其实心里早有准备清明前后肯定要加息了 但是这一天还是来了 明天早上,又要一开门就50个人冲进来了 明天下午叫号机又要爆掉了,因为超过300个号就要爆掉叫不出了 明天开始的2个礼拜,每天中午吃好饭又不能有休息了 明天开始,又要开始被一帮子老头老太折磨了 如果说今天存了10万元的定期,1年期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来银行转存一下,可以多250块的利息 那么,这些老头老天,没人手上2,3本定期本子,1千 2千的都要转一转,她们宁愿等100多个号,排3个小时的队,她们说,我们退休的没事的,就坐在这里等,边等,边织毛衣 好吧,没关系,你们要转,就转吧,可是,她们还要边等,边看着你工作,你去上个厕所,去吃饭,她们要骂:吃什么饭,上什么厕所,这么多人你们还好意思暂停,你们领导呢,我办个业务要我等那么久的时间 你们都是吃屎的吧,你们这个位子坐得太舒服了大概 好多人觉得要等很久的时间,就离开了,经常就过了,于是又开始插队,不帮他做他要骂,帮他做,外面等的人要骂,然后上来先骂我们,你们怎么做业务那么慢,我都等了3小时了,开始帮他办,于是他先是密码按错,2,3本本子都搞不清楚密码,然后说,等等我打个电话问问,就这样,他一个人弄了一刻钟,办好了,坐在位子上不动,要看本子看很久就是不肯走,我说,阿姨你到旁边看一下,我赶快给后面的人办好吗,她还是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听不到你说话 没转存一笔,你们不知道电脑上要按多少个键,要拍多少个数字,分分角角一点也不能弄错,否则就是差错,当场发现可以反过来,扣20块钱,如果营业结束发现了,那就是几百块 明天开始又是8点到19点不停的敲键盘不停地问转哪几笔不停地解释为什么超过一个月转存不合算了 苦,累,无奈 明天要加油,年轻人要经受得住上天给你的考验和锻炼 相关日志 2011/04/05 —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会踩急刹车吗? (0) 2011/02/10 — MRandson:失业、通胀与加息 (0) 2011/02/09 — 西西河:加息引发的思考 (0) 2011/02/09 — 安邦-每日金融参考-第4145期 (0) 2011/02/08 — MRandson:利率、准备金与开裆裤 (0)

阅读更多

环球时报又有奇文问世了:社评艾未未: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

被称为“前卫艺术家”的艾未未据信近日被中国警方“带走”,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权机构”迅速出面干预,要求中方立即释放艾未未,并将此事上升为中国“人权恶化”,艾未未则被称为“中国人权斗士”。   在没搞清楚真相的情况下,就将中国司法的一个具体案例上纲上线,并用激烈的评论攻击中国,这是对中国基本政治框架的轻率冲撞,也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无视。西方这样做,是故意把一个简单的案例放到国家政治甚至国际政治的不相称位置,扰乱中国社会的注意力,并试图修改中国公众的价值体系。   艾未未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行为艺术家”,也常被称“前卫艺术家”,是中国社会的特立独行者。他反艺术传统,喜欢出“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也喜欢在“法律的边缘”活动,做一些普通人搞不太清楚“算不算法律上出格”的事。4月1日他出境取道香港去台湾,有报道称他“手续不全”,具体情况不详。   由于艾未未喜欢我行我素,经常干“别人不敢干”的事,而且他的身边聚集了一些类似的人,他本人大概清楚,他很多时候离中国法律的红线不远,或许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客观说,在如何对待他这样的人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但只要艾未未不断“往前冲”,他有一天“触线”是很可能的事。   十三亿中国人中,有几个艾未未这样的桀骜不驯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艺术可以强调无数例外,法律却强调对例外行为的限制和管束。没有艾未未这样的人,或法律不给他们的“突破”设立边界,这样的中国都是不真实,也不可能存在的。   西方在无视中国司法运行的复杂环境,也无视艾未未个人行为的复杂特点,将他“被带走”这件事,用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说成是中国的“人权恶化”。“人权”真成了西方政客和媒体手里拎的一桶漆,见什么抹什么,他们在抹掉这个世界各种细致的分辨率。   “人权”这么基本的概念,被西方搞成了仿佛同中国如此伟大的经济与社会进步互不相容的东西,这是天大的笑话,也是西方在所谓“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时,遭到中国民众厌恶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生在发展,公权力受到的监督越来越多,公众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蔚然成风,这些都是能抹杀的吗?艾未未一个人的际遇,包括其他几个中国特立独行者的际遇,与中国的人权发展和进步,根本就摆不到同一个天平上。   艾未未“被带走”的具体事情估计很快会明了。但总的说来,艾未未如果选择与普通人不同的对法律的态度,法律不会因为西方舆论的批评,就在一些“特殊的人”面前绕弯,做让步。历史将对艾未未这样的人做出评判,在这之前,他们有时会为自己的特殊选择付出一些代价,这在任何社会里都是一样的。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在前进,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让整个民族去适应他个人的好恶,这跟是否尊重少数人的权利是两回事。 —————————– @zhiyongxu 法律不需要在任何人面前弯曲,要保护每个公民的权利,可中国的法律在强权面前不只弯曲,而是卑躬屈膝毫无尊严。艾未未即使触犯了法律,那也要有程序,毫无手续被强行带走这跟绑票什么区别? – “艾未未“被带走”的具体事情估计很快会明了。” 作为新闻类时报,既然你自己都没搞清楚具体事情,还发什么社评? 不去搞清楚事情真相,不把真相摆出来给大家看看,在自己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发表社评,这是故弄哪门子的玄虚? 相关日志 暂无相关日志

阅读更多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会踩急刹车吗?

多年来,中国经济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头号出口国和全球领先的制造大国。 但是眼下,中国可能濒于严重衰退的边缘:中国领导人和商业银行正在紧缩过去几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资产泡沫的体系中的流动性。这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中国股市,令中国股市在投资者眼中不如几年前那样具有吸引力。 投资银行家出身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贝姆(David Beim)说,当然在过去这些国家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增速迟早会放缓。3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在一篇重要的新论文《中国增长的未来》(The Future of Chinese Growth)中,贝姆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无法持续。贝姆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也经历过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时期,但后来增长逐渐放缓,到了80年代中期增长率只剩下5%至7%。中国的增长相当强劲,但并不惊人。韩国也有类似的发展路径。 但银行的“大量超额贷款”人为推高了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也造成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当时日经综合指数几乎触及40,000点。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已经跌破10,000点。 中国也是在利用大量超额贷款保持增长引擎的运转。 贝姆写道,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金融过度人为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应对2008至2010年经济衰退的办法就是让中国的银行过度放贷。这导致工资、股票价值和房地产价格大幅膨胀,就像当年的日本那样。这一过程持续的越久,经济下滑所带来的痛苦可能越深。 据贝姆研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从1980年占GDP的29%上升至2010年的42%,大多数投入的资金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给国有企业的贷款,这也是导致低效和腐败的原因。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在本世纪初为中国的银行清理账本,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坏账奇迹般地消失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中国问题专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告诉我,消费支出从2000年占比GDP的46%下降至现在的36%。佩蒂斯现在北京大学教授金融学。 佩蒂斯说,在各种情况下,治理银行业的方法就是从家庭部门转移财富。想想爱尔兰,或者是美国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你就会明白。 佩蒂斯很担心下一波的不良贷款,正是这些还未被减记的不良贷款支撑了最近一波巨大的扩张潮。谁来为此埋单?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还是农民工?亦或是农民?或者中国不得不利用巨额外储来救助这些银行? 这一切使政府的首要任务──刺激消费变得更加困难。佩蒂斯告诉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新一代领导人李克强和习近平(这两位明年将分别接替温家宝和胡锦涛)都知道,你不能在继续刺激投资的同时还希望能够刺激消费。 这是个问题,因为他们还试图推动重庆和其他内陆城市的资本开支,这些地方正极力追赶蓬勃发展的沿海地区。 佩蒂斯说,对于资本投资导向型的经济体来说,很难确定何时应当停下来,因此每次这类国家都陷得太深,最终陷入非常麻烦的调整。 与此同时,通胀接近5%,而且中国更容易受到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迅速上涨的薪资水平也令中国的竞争力不及印尼和越南等薪水低廉的竞争对手。 温家宝在3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货膨胀就像是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 然而佩蒂斯更关心的是资产价格通胀,即房地产,同时还包括艺术品、邮票、珍稀波尔多葡萄酒,这些都在以创纪录的价格易手。 他说,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在流动性过剩的时期出现。 但随着政府减少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美联储也缩减了其“定量宽松”计划),我们有可能看到其中一些泡沫破裂。中国内地和香港房地产价格有望出现重大降温,收藏品市场也将遭受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经济增长即将放缓,我预计中国股市未来几年不会有什么作为。不过投资者仍然有机会从“仅仅”增长7%-9%的中国获利,下周我将撰文讨论。 不过,正如贝姆所说,与此同时,中国飞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很有可能已经日薄西山。 与中国近年的崛起一样,这种情形可能也会震动全球。 ———————- 明日又加息了,看来真是不加不行了,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超过20%了,没有再长的余地了,加息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多是干打雷不下雨,即使下了雨,也是毛毛雨,这次又是毛毛雨。 中央的谨慎是对的,美国的金融危机不就是加息引发的吗,况且中国已经是长时期的低利率了,各种大规模的建设又在紧锣密鼓之中,现金流的如果断裂,那可是不 可想象的,因此一定要给企业做好准备的时间,但疯狂中的人们给些时间就能冷静吗?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只有死亡才制止疯狂。 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否制止通胀,中国的通胀远比统计数字来的高,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但通胀却没有停歇的意思。其实,早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通胀之 火已经燃起来了,因为这两年的扩大投资,更是火上浇油。导致中国通胀的因素当然很多,但最为主要的,却也是很多人避讳的,就是银行改革——大规模的美元注 资,大规模的上市,大规模的增发,地方政府不断注资地方银行,全中国的金融机构都在玩这一套把戏,这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 可以说,银行改制就是中国的金融创新,只是这种创新异常的粗放,1987年美国的股灾就是金融创新引起,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金融创新引起,中国这种粗放,甚至粗暴的金融创新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我们正在见证。 当然,结果或许不会很糟,一方面是中国劳苦大众的忍耐力是世界第一的,其极限无可限量;另一方面则是现在世界的情况很糟,中国可以借势消火;最为重要一个 方面的则是中国特殊的举国体制,再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和银行储蓄,任何事情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任何问题到中国这里都可以迎刃而解,化险为夷。 说一千道一万,一切的关键都在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货膨胀。如果过了这道坎,不论是站着过去,还是躺着过去,中国经济仍会快速发展,因为中国经济是一个庞 大的体系,几棵树或许会被洪水冲走,整个森林是不会被冲走的。因此,中国即使出问题,也只是现在的问题,而不是永远的问题。 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日薄西山,不过是高山挡住了那些人的视线而已。 相关日志 2010/11/22 — 紫撼竹:据言这波加准备金是央行和总理商定的一个折中办法 (0) 2010/09/24 — 天涯:精彩纷呈的下半年,中国必然爆发的危机 (0) 2010/07/10 — 华尔街日报:中国的身份认同危机 (0) 2010/02/24 — 袁剑:奇迹的黄昏 中国证券市场批判 (0) 2010/02/01 — 中国大学将面临空校危机 (0)

阅读更多

西西河:玩法律,就要做好被法律玩死的准备

李庄们的杰作就是玩法律,而且只许他们玩法律,不许别人玩法律。他们的具体玩法是: 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到看守所面见被告,要求警方回避,然后教唆被告:上庭之后,你就一口咬定警方刑讯逼供; 2、被告按照李庄的安排上庭表演。李庄借机跳出来说:既然存在刑讯逼供,那么审判不能继续进行; 3、由于现行法律是北京的那帮法学家——也就是李庄的同伙们——制定的,所以,无需奇怪: 居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此种情况下审判应如何继续; 4、被告屡次上庭,屡次声称自己受到刑讯逼供,几轮游戏下来,审理期限届满,检察院和法院被迫放弃审判(否则就是超期羁押),只能宣布被告当庭释放。 5、自始自终,法庭永远不会有机会研究被告所控的罪行是否真的成立。事实上,按照这个套路,根本就不会有实质意义上的审判,整个庭审总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被告说“我被刑讯逼供”,第二句话是法官说“审判中止”……周而复始,直到羁押期限届满为止。。。。。 李庄们玩弄法律的关键是:当前的法律体系根本就是为这些 北京来的大律师 定制的。一般的小律师如果想说服法官停止审判,十有八九是不会被采信的,但是,李庄们可以拨通最高法院某个法官的一个电话,让这个法官从法理上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然后没有一个基层法官敢于对抗最高法院的权威。 多年来,北京的李庄们靠着这一招,吃遍大江南北,几乎垄断了全国的死刑案件,公然宣称没有他们捞不出来的人。现在,李庄们把自己架在了篝火上,这一次,不会有最高法院的法官在电话里谈对法律的理解了,李庄们的神奇游戏自然就玩不下去了。 你自己看看新闻稿结尾部分的法律条文,李庄们有啥好说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 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哦,当然,如果这次李庄不是被摆在了聚光灯下,按照法院系统通行的游戏规则,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个电话打到办案法官的办公室,口气温和的结合本案具体案情分析,最后,这个来自最高法院的电话会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 呵 呵,这就是法律,这就是据国务院法制办、人大法工委、最高法院那帮人鼓吹的据说是“神圣”的法律。三权尚未分立,你们这帮SB的吃相已是TMD如此难看, 你让人民如何信仰法律???你让老子一个基层法律人情何以堪哪???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有木有!!全国几百万草根法律人,你TMD伤不起啊!!! ——哦,我说错了,你们早就说过:人民不信仰法律,那是因为TG不让你们司法独立……balabalabala……看贪污不能光看表面,要有独立思想和深刻探索,所以,贪污不是你们的错,那一定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 网上盛传,在肖扬同志的带领下,以最高法院为核心的一整套贪污体系(是的,体系:组织严密,不露痕迹,遍布全国,内外勾结,文武双全,黑白通吃的体系)共计贪污数千亿。别人不信,我是相信的。 – 刑讯逼供这个老问题,除非死人复活、真凶落网(佘祥林、赵作海案例),在法庭上,无论被告、律师都是无法证明的,此外即使当庭翻供,也无法推翻在公安机关做的有罪陈述。请萧网友给出相反例子。李庄案审的时候,办案警察不是出来证明没有逼供吗?法院不也是认可吗? 法 律上确实规定服刑罪犯漏罪可以由原审法院办理,但是,我不得不说但是,并没有规定由原审法院所在地公安、检察机关可以受理!除非上级机关指定。就目前起诉 的伪证罪并不发生在重庆,在程序上错的。问题更大的是:之前报道的合同诈骗案,另外一个伪证案到哪里去了?是不是江北区检察院拒绝受理?因为根据网上未经 证实消息,那个诈骗案就是指代理龚案的150万元律师费。 李庄案最大问题就是经典的表现我国司法体制漏洞:证人不出庭!一审该案没有一个证人出庭,而李的罪证全靠这八个人供述,使得被告或律师无法质证,更要命的是这八个人全都拘押在公安机关内。 我认为李庄案最大问题就是全靠同案犯口供来证明一个人有罪,并且同案犯没有受到审判,要知道当时说另案处理,到现在案也没有,报道也没有(大家可以搜索吴全由、马晓军)。 ————— 原北京律师李庄被提起公诉 重庆检方称有管辖权 中新社重庆4月2日电(记者 杜远 郭虹)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2日对李庄漏罪案提起公诉,江北法院已受理该案。重庆江北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地相关检察院和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    2日晚来自重庆官方的消息说,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经依法审理后认定,李庄于2008年在担任一起挪用资金案的一审辩护人期间,为帮助他人开脱罪责,引 诱、教唆证人违背客观事实改变证言。该院认为,李庄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六条第一款之规定,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江北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相关规定,江北区检察院和江北区法院对李庄漏罪案有管辖权。   据称,江北区检察院于3月28日受案后,当日告知了李庄有权委托辩护人。根据李庄的要求,承办人已电话通知了李庄的家属为其委托辩护人。    “李庄漏罪案”事发后,有媒体和律师对重庆司法机关对该案的管辖权提出异议。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 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 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日志 2011/03/31 — 法广:李庄刑满出狱无望,重庆官方追究其“遗漏罪行” (0) 2010/03/19 — 李庄二审认罪六条中惊人的藏头诗: 被逼认罪缓刑 出去坚决揭诉 (0) 2010/03/06 — 李庄还会有戏吗 (1) 2010/02/09 — 李庄这次认罪被人玩了,缓刑变成减刑 (0) 2010/02/05 — 李庄最后陈述:识大体顾大局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