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山:开帖说说农产品采购中接触到的一些事情(1-13)
去年年底开始,帮一家德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农产品采购的一些协助工作,期间接触到一些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感慨,今天闲着无事,开帖说说,或许对大家的健康饮食有所警醒,或许看过一笑置之吧。 一 关于枸杞子 中国人有吃枸杞子或者枸杞子泡茶的习惯,而且枸杞子威名远扬,老外也很喜欢,营养价值极高。所以,这家德国公司(以下简称G公司)也在国内采购。 但是,每年的采购工作都非常复杂,并且采购量很不稳定。原因是,中国的枸杞子大部分农药残留超标。为此,G公司不得不派人对产地进行考察、采购前检查、装箱前送样检查、到德国后还得详细检查,但是还是经常查出超标,超标的一律销毁。 为什么农药残留超标呢? 因为枸杞子是甜的,别说人爱吃,虫子们也爱吃,于是为了防虫,种植农民不得不打农药,但是你们注意一下枸杞子的表面,是很容易吸收农药的,极难去除。 这怪不得农民,不打农药的话,枸杞子有了虫害,就歉收了。 是不是有高科技或者其它的非伤害性的防虫手段呢?我不知道。 所以,G公司每年询问西北的供应商订单XXX吨能不能保证供应的时候,西北的供应商通常不敢100%保证,因为他们也要等收成以后,自己再做农药检测,把残留低的出口给G公司,至于超标的枸杞子怎么办呢?………(我不知道,我不说)。 G公司派去西北的市场代表考察以后,报告母公司,除非德国人把土地包下来自己种植自己采摘,才能彻底保证货源的品质和供应稳定,否则永远只能进行碰运气式的采购。 现在的状况是,G公司只得按照以往的多次检测的模式来采购,没办法。 PS: 最好的枸杞子是野生的,无农药化学物残留,这种好枸杞子不是没有,产量极少。全世界枸杞子需求量极大,至少我没这个运气吃到野生的。我反正再也不喝枸杞子泡的茶了。 二 有机食品,有机农作物 其实有机食品的流行是源于欧美。有机农作物的采购是这样的,G公司提供种子,要求中国供应商种植的土地必须三年没有施撒过农药和化肥,作物种植中不得用农药和化肥,必须使用有机肥料等。 G公司的市场代表跟我是好朋友,他也常跟中国的供应商交流,了解了这个产业的情况。 尽管有些供应商号称是有机种植,甚至有农业部的有机证书。但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有的公司是这样操作的,先有机化种植100亩作物,再去农业部申请证书,然后扩产到1000亩。 要知道有机作物种植的成本是很高的,风险很大,如果碰上霉菌虫害,那么100亩的作物和1000亩的作物的损失,完全是2个概念。明白吗?所以这个有机作物,也就是个忽悠了。 于是,G公司虽然还在中国采购一些有机作物,但是量始终大不起来。大部分有机作物还是转从其它国家采购。 G公司的市场代表实地调查后,还是打报告回去,你要在中国大量采购有机作物,除非你自己来种植,否则风险太高,不推荐。 三 一件关于吃虾的趣事 G公司的市场代表有次去京津地区的一家药材工厂出差,和对方(供应商和当地技术监督局的官员)一起中午饭。有酒有肉还有虾。 虾上来了,看起来很新鲜。但是……….闻起来有股柴油味。 然后叫服务员来,问为什么有柴油味? 服务员闻了,确实有柴油味,于是换一盆,但是………换一盆还有柴油味。于是退了。 席间一个小科员说起了缘由,卖虾者会在虾群里面撒一点柴油,这样一堆虾闻到柴油味就会活蹦乱跳,让人感觉很新鲜好像刚捞上来的一样。 虾+柴油,神奇的土地啊~~~ 四 蜂蜜 (题外话) 最近英国还是欧盟有个报道,从中国进口的蜂蜜又发现有抗生素残留超标。 为什么抗生素残留超标呢? 蜂蜜中为什么会有抗生素呢? 因为蜂蜜是蜜蜂生产的,为了防止蜜蜂生病影响产蜜量或者蜜蜂大批量死亡,于是蜂农给蜜蜂吃抗生素,蜜蜂是不生病了,但是…….抗生素到达蜜蜂生产的蜂蜜里面去了。 出口给老外吃的蜂蜜尚且如此,国内的呢?…… (我不知道,我不说,不要跨省追捕我。) 五 关于调味料 G公司做很多香辛料和调味料的生产贸易,因此我也了解了一些香料调味料的东西。 举个国内的例子,这几年最火的老百姓接触到的调味料是什么,是13香,用到很多香料。 中国其实也是个香料出口大国,但是,整个中国一年的香料出口量,都比不上国内最大的一家调味料制造商的采购量。 也就是说,卖给老外的全部香料都没卖给这一家中国公司的香料多。 为什么呢? 因为老外在乎农药残留、在乎重金属残留、在乎黄曲霉素残留,卖给老外很困难,但是这家中国公司不管这些残留不残留,大量采购。所以,大部分香料种植商反而情愿做国内贸易。 六 有机茶 工作中接触到一家福建的茶业生产商,问G公司买有机香料(薄荷等),而且要求必须100%是有机的要有欧盟的证书,让我感觉对方很怕买到劣质产品。我第一次碰上中国的企业有如此严格的要求,这通常意味着他们的产品标准很高,质量应该很好,于是和他们的采购经理聊了会。他们是专门做有机茶的,有国际上认证的证书,但是……..他们只出口卖给老外。 我问他为什么不从国内采购,而要去万里之外的德国采购这些香料。他说他们也怕买到不好的原料,比较相信德国的。 我问他为什么不把产品销售给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应该更大啊,对方告诉我,国内市场他们没法做,因为做不过竞争对手,至于为什么做不过竞争对手,他没说太细,不过呢,想想也就明白了,国内不是理性的竞争,是成本的战争,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战争。 因此看来,国内并不是没有好好做食品的人和企业,问题是,谁在做?做了是不是给你吃的? 七 题外话 去年春节在WX和堂姐夫一家吃饭,席间聊了很多,他说起个事情。 堂姐夫老家在乡下,农村的乡下总有那么几家是家里养个把头猪的,但是去年年初很多猪生了病,也就是猪瘟啦,按以前照例说是要烧掉或者深埋掉的。但是奇怪的是,这病猪死猪有人收,农民也乐的卖给这些收的人。 后来据说是肉联厂收的,这些猪无法被宰割分成鲜肉卖,毕竟色味变了还有病菌,但是会被再加工,反正高温消毒,病菌是肯定杀死了。加工什么呢? 火腿肠,肉松……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加调味料来调味,可以加添加剂来设定软硬和口感。 说起口感,我想起餐馆里面的鲜果汁。 有一种果汁用的添加剂,专门用来调配鲜果汁,这种添加剂+水+部分鲜果汁,就会出来一杯鲜艳的均匀的果汁,口感还不错。 八 蘑菇菌菇和灵芝 今年有此展览会认识了个做菌菇的公司,去他们公司参观了一下,见识了菌菇和灵芝的批量栽培。 菌菇很多是长在树木上的,但是现在国家养林育林,导致批量栽培菌菇的树木供应紧张。于是,有了变通的办法,开始用树木的替代物:木材废料、秸秆废料等,包在塑料袋里进行栽培。 这家公司也有部分菌菇是树木栽培的,但是对方也说这种栽培成本较大。 也有些菌菇是土生的,我也看到在沙土内栽培灵芝。我看到有些灵芝周围是石灰,就问起对方为什么撒石灰,对方告诉我,灵芝也会“生病”,就是长霉菌,这种生病是有蔓延趋势的,要死就死一片,全部颗粒无收。因此,一旦发现一颗生病,赶紧隔离治疗,不行就得移走。 对方告诉我,其实用石灰是土法,用一些药物来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因为他们这些灵芝是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的,客户严格要求不能含农药。所以他们不敢用。 我觉得他们的栽培还是相对严格的,但是只看到了他们的上海基地的栽培展示区。他们的栽培基地遍及全国,其它地方就不清楚了。这家公司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出口,都做的非常大。 中午在对方公司吃了顿绿色菌菇饭,口味不错,胃口大开,吃了2碗饭呵呵。 九 辣椒酱 我想中国人的辣椒和辣椒调味料的消费量估计是世界第一的。 有个客户朋友前几年是做辣椒生意的,跟我说起辣椒这个事情。中国的辣椒和辣椒调味料消费量极大,但是没这么多辣椒供应,怎么办? 出于竞争的需要,开始想办法。有一种方法是这样的: 辣椒素(辣味)+食用色素(红色)+玉米芯粉末(重量) 玉米芯就是平时玉米吃掉后,中间的本来要扔掉的芯体。 这种制造方法,一方面是因为供应量不足,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恶性价格竞争的结果。 十 花果茶 最近几年流行起来喝花茶果茶,花草茶。这家G公司也做这个原料配料的生产,还委托我们公司帮他们销售,期间我也调查了这个对我来说很陌生新鲜的市场。 例如,新鲜的洛神花泡出来是深红色并且有很强的香味的,欧洲人做的花果茶的色味都很浓郁。 国内也有人做此类花果茶,但是因为国内的原料本身质地不高、生产加工的能力有限,储存不当或者储存过期也会导致色味丢失。如何避免呢? 很简单,添加色素和香精。 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是否添加了色素和香精,以至于部分消费者看到很深很香的花果茶,哪怕是进口的,也会很担心。 另外,国外的花果茶保质期通常能做到最少18个月,国内几乎做不到。 至于价格,更是天差地别,很便宜的东西做的价格很高,而国产假冒进口的更是比比皆是,在此不多谈。 十一 关于黄瓜 以下内容来自我德国同事的一份工作邮件: “有人告诉我,采购中国的东西只能采购根茎,不能采购叶片。叶片上农药残留想到欧盟标准很难很难过关。现在我们需要5吨的烘干黄瓜片(动物饲料),找了3-4家中国工厂,一看我们的采购规格书都说达不到农残要求。可是,中国的黄瓜在国内是给人吃的,居然达不到欧盟的动物饲料标准。我这几日开车睡觉都想着这事,心里不安啊。” 从农药残留标准来说,我们吃的东西,连老外的狗食都不如啊。 十二 关于茉莉花 (因为这个词是禁词,不知道是否能出来。读音为:莫利花) 中国人很喜欢喝莫利花茶,产量也很大。网上有信息称全球60%的莫利花产能在中国。 德方委托我们寻找中国的低农残莫利花供应商,原因是整个欧盟已经好多年无法采购到来自中国的符合欧盟标准的莫利花了,也就是说,中国产的莫利花几乎极难极难进入欧盟市场,原因是农残。 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在国内找到符合欧盟标准的 茉莉花 供应商。 好一朵美丽的 茉莉花 阿。 十三 关于灭菌 在食品生产领域,各种病菌、微生物、虫类极易滋生,于是相应的产生很多灭菌灭虫卵和控制微生物等级标准的方法。 有一次跟山东客户联系调味料事宜,我们给了德国工厂的微生物等级标准,类似于微生物在多少多少万等级下,打个不精确的比方就算是10万等级吧。 山东工厂一看到德商的标准(10万等级),很不以为然,说“我们国内都已经达到百万等级了”。 也就是说,国内比国外的微生物控制更好,这一点上似乎这家德国厂商落后于中国一些厂商。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后来我们知道,事实有点微妙,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等级,国内一些厂商用了非常不好的技术手段:辐射!(钴60灭菌) 在欧盟的食品业,这是严禁的! 菌类、微生物,的确在钴60辐射下,无法生存。但是,这是食品,经过辐射灭菌的食品,你敢吃吗? 相关日志 2011/03/21 — 华尔街日报:更多日本食品查出高辐射水平 (0) 2011/03/09 — 德国鸡的33天速成之旅 (0) 2011/02/26 — 肯德基黄金蟹斗外是蟹壳 内是臭鱼肉 (0) 2011/02/25 — 科学松鼠会:“皮革奶”的问题,不仅仅是重金属 (0) 2011/02/25 — 篱笆网:前熟食店老板娘的自述—-别逼我用亚硝酸钠…… (0)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