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

张千帆 | 悦悦之死让孟子无语

2011年10月25日 08:22:22        小悦悦终于没活下来,引来众人一片唏嘘,刺痛了国人久已麻木的良心。我想假如先哲九泉之下有知,最先跌眼镜的一定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位孟老夫子: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怎么都变成了这样?!我们似乎都不记得(甚至不知道),他曾信誓旦旦地用孺子入井这个假想的例子来证明“仁心”的普遍存在:你看这个小孩向一口井爬过去,快要掉下去了,你只要是人就一定会上前把她抱起,至少心里会有这种冲动。现在就有这么一位不幸被碾轧的孩子躺在地上,那十八位路人竟无动于衷、若无其事,任由她走向死亡,最后还是一位良知未泯的拾荒阿姨将她救起,而她因为做了这么一件在孟子看来凡是人都该做的事情而几乎成了当代道德楷模。我不知道这十八位路人究竟是因为害怕遭讹等顾虑而打消了救人念头,还是压根就没动过这念头;总之,他们用自己的不行为否定了孟子以为不证自明的真理:人者,仁也;凡人都有恻隐、同情之心,在生死存亡之际会出手相救,至少对面临生命危险的儿童不会见死不救。     其实,我相信国人的实际道德状态不至于那么糟糕,过路人中必定还是有人想救,但是之所以见死不救,最大的“理由”莫过于明哲保身:自南京彭宇案发后,见义勇为、热心救人者遭讹诈在全国已不止一起,致使国人谈“救人”色变,即便遇到触动自己恻隐之心的险情也绝不敢轻易出手相救;甚至有人称那位拾荒阿姨之所以敢救人,也正是因为穷,所以不怕讹诈,似乎财富就是道德的死地。这种由道德堕落和制度愚蠢共同造成的当代中国特色现象,盖孟老夫子当年始料未及。如果好事做不成,反被敲竹杠,甚至惹上牢狱之灾,那么即便孺子遭遇生命危险,是否相救似乎确实成了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见死不救,孟子势必也能理解;不过这样一来,他的那个例子就不好用了。在制度和道德交替堕落的环境下,要证明国人是否还具备常人所应有的善心,还真成了一件形而上的难事。面对悦悦之死,连睿智而善辩的“亚圣”都要无语了。     当然,孟子不会真的无语,他一定有一大套道理要开导当代中国人。以孔孟为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在于不断提示人的内在价值,并促使每个人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而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人的真性。趋利避害固然是人的本性,但人并不只是一个各种感觉附体的虚壳,人的行为并不简单受各种外在的利害关系摆布。相反,“人人有贵于己者”;每个人生来都有上天赋予的良善本性和内在尊严,人的行为必须和自己的真性相称,否则就等于自暴自弃,自己贬损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既然人人都有尊严,人不仅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更有尊重他人尊严的义务。事实上,两者没有任何矛盾;如果一个人不尊重他人甚至有意损害他人的尊严,自己怎么可能有尊严呢?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方式;爱护别人,也是爱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保全了善的真性。因此,救人固然是对别人好,但首先是对自己好;见死不救看上去自己毫发无损,实际上是在贬损和侮辱自己。     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小人则看不到自己的尊贵与尊严,因而做事无所顾忌;只要不受法律惩罚,偷了便宜就是好,高兴还来不及,有什么耻不耻的?遇到小悦悦这样的情况,君子和小人的行为截然不同。一个君子会毫不犹豫出手相救,而不会有其它考虑,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救人固然可能遭遇讹诈等风险,但见死不救却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摧残,还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道德犯罪!做此一件事,足以让自己耻辱和愧疚一辈子;与此相比,那点风险算什么?又何故让自己的良心受煎熬?一个小人则视情况而定:如果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那么内心难免受到触动,或许会出手搭救,至少打个120急救电话;但是如有任何风险,那就装作没看见,反正自己不能吃亏。然而,在孟子眼里,这么做表面上没吃亏,保全了自己,实际上是吃大亏,因为他伤害了自己的良知和本性,把自己从一个值得尊重的人降格为面对生命都不知敬畏的麻木不仁的动物。儒家教诲的根本在于,人没有必要如此对不起自己;其实只要敢于诚实反思、面对自我,人人都能发现自己的内在尊贵,人人都能以符合自己真性的方式有尊严地活着。     在经过几十年“运动”、“斗争”、“批判”之后,儒家道德传统被清剿殆尽,留下所谓的当代“信仰危机”,其实就是道德人格空壳化的结果。每个人都成了纯粹受物欲驱使的小人,为了趋利无所不为,为了避害自甘堕落。对于那18个置若罔闻的路人,孟子的诠释只能是当代中国小人太多了吧。悦悦之死之所以是中国社会的耻辱,正是因为太多的国人似乎已彻底忘记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尊严,把自己降格到只知道趋利避害的一般动物的份上。顾了小我,却丢了大我;保全了利益,却失去了人格。这种占小便宜吃大亏的“买卖”之所以屡屡发生,都是因为国人失去了反躬自省的能力——用孟子自己的话说,“弗思甚也!”以至不知不觉中,道德集体滑坡到人类文明的底线。当然,人格堕落的后果远不止体现在悦悦一件事上;看看每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那么多事,根子不正在于我们早已把祖宗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吗?     彭宇案等制度缺陷固然对救死扶伤提高了道德难度,却不能为国人的道德冷漠负责。事实上,制度弊端本身也至少部分是多数人的冷漠造成的。不合理的制度是套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枷锁,是每个人的人格正常发展的障碍;不合理的制度长期存在,应被视为每个人的耻辱,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起来为洗刷自己的耻辱抗争过呢?     今日重温儒家的教诲,兴许能帮助改造国人的道德与制度现状。毕竟,人是有智慧的,有知觉的,有良知的。人可以做一个君子,小心呵护自己的“良知良能”;也可以做一个小人,忽视、忘却甚至摧残那点赋予自己尊贵的东西。儒家无非是在提醒我们,人生好比一幕剧,剧中的角色是由每一个人自己选的。既如此,干嘛非要给自己选一个丑陋的反角呢?           上一篇: 红领巾“绿领巾”同样侵犯表达自…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0)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丁金坤 | 史记小悦悦传

2011年10月24日 09:16:36 小悦悦,名王悦(女),鲁人,笑口常开,乖巧喜人。二岁时于佛山一小巷中,遭两车碾压,司机逃逸,十八路人视而不见,唯拾荒女陈贤妹出手相救,然晚矣,初花绽放,嘎然凋谢。而其间,更有陕人赵晓毛,冒充肇事者,以出名找女友。呜呼,礼义廉耻绝乎。肇事者弃之不顾,冒充者匪夷所思,路人明哲保身,与原始社会动物世界何异。礼失求诸野,陈贤妹人如其名乎!所受教育愈少愈是朴实,虽物质贫困而精神富有。又,大人忙于生计,小孩放养,置儿童安全于何地焉?国家保护儿童之法律安在!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小悦悦一路走好。   上一篇: “漂亮脚丫”跑不过裸奔的法律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看日本如何评论小悦悦事件

新闻节目的题目是“中国人无视被碾女孩” “南京的这一问题,是否意味着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或者金钱至上?”主持人说。 数位嘉宾认为,中国社会过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建设,才导致“小悦悦悲剧”的发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更需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国家。 节目主持人惊讶的表情,加上“冷血”两个字,说明了一般日本人对于这一事件的感觉和看法 这位女影星说了一句话:“这样的事情在日本是无法想象的”。 节目主持人说,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没有磨灭。 这位善良的女性对前来感谢的女孩的妈妈说,只希望女孩早一点好起来,早一点回来。 “犯人居然打电话找女孩的父亲谈判,这种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说明,中国的司法社会还不成熟,有些人还以为有钱可以摆平一切,中国离法制社会还很遥远”。一位嘉宾发表如此评论 这位结婚不久的女主持人,看了小悦悦两度被碾的视频,差一点要掉眼泪 电视节目连线了熟悉中国情况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说:这样的事情其实在中国时有发生。 为什么中国人不愿意救助他人?节目用图板的形式介绍了发生在南京的一个事件,救助老太太的男性反遭老太太起诉,还被法院判处赔偿4.5万元。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回个帖 痛心疾首 被日本人这么评价 心里的感觉 真tmd…… 关键是还不能反驳 别人说的事实……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媒体札记:小悦悦之殇

媒体札记:小悦悦之殇 (2011年10月21日) 《南方周末》在本期“方舟评论”《省察我们的灵魂,让善意充实内心》中写道:“身体的痛苦不得不由小生命承受,我们只能眼睁睁站在这场生死搏斗之外,做更多的检讨:从最先的监护人义务到司机责任,从路人消极自由的界限到公民德性的养成,从急救常识的缺乏到原子式陌生人社会里令人寒彻心肺的冷漠……” 的确需要省略号,在那个名叫小悦悦的女童遭遇悲剧之后,中国社会涌动了一场混杂痛苦自责、愤世嫉俗、哀声叹气、拍案而起的大规模全民检讨,每个发言者似乎都在宣称找到了问题根源,打着寒战咒骂别人或者咒骂自己,并指责对方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只是,那些根源环环相扣纠缠不休,就像那条两岁的小生命一样,终究未能逃脱“脑死亡”。 监控录像显示,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父母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开店的女童小悦悦独自在巷中玩耍,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后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一些人事后辩解自己当时“没看见”)。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但此时女童早已大量出血、濒临死亡。根据媒体报道,小悦悦被送至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抢救后,医生10月16日表示,女童伤情太严重,已经发生了脑死亡,双眼瞳孔已经散大;目前仅凭机器和药物维持着呼吸与心跳,生命随时会有危险,估计未来连植物人的状态都恢复不到。 10月16日,承接《南方都市报》头版那个《小女孩挣扎血泊中,18路人冷淡走过去》导读标题,《羊城晚报》决定用接近一整个头版来报道这场人间惨象——《两车先后碾过两岁女童,十多冷血路人见死不救》,记者们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情冷暖,何至于此?”这份老牌报纸不仅刊出小悦悦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但仍“全身冰冷”的画面,还逐格截屏那7分钟里的18位路人,编辑们请街坊邻居们来“看看这些冷漠的人”。 “人心为何变冷?是人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还是社会风气恶化,使人们丧失了做好事的勇气?从今天起,《羊城晚报》、金羊网诚邀您通过以下途径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或者跟帖留言。”——讨论的确迅速在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展开,只用了不到一个下午,小悦悦的名字已经成为搜索热词,咒骂、叹息成为那个星期天的舆情热潮。 全中国的时事媒体都在跟进,更不用说同城新闻人。周一,《广州日报》在用封面刊出小悦悦父母跪谢陈贤妹的主图时,大喊一声“做好人真的这么难?!”根据副题所示,这位拾荒阿姨“救人却被质疑想出名”:“昨日,大批媒体记者采访陈贤妹,这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她‘吓了一跳’。‘有些风言风语,我们听了心里很不好受。’陈贤妹的儿媳说,她听到有人说婆婆是‘想出名、炒作’,听到这些风凉话,她心里很难过,‘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同时,这份广州畅销报纸也宣布前一日《羊城晚报》的“独家”报道其实是无聊闲人在自称肇事司机“谈判”--不过,那个使用西安号码的外地男子已经成功地刺激了公众情绪,因为根据刊出的电话记录,他责怪“那小孩走路东张西望,如果她走路走得好一点,我怎么会撞倒她”,声称“换作你撞倒人,你也会跑!”“我不会自首,只想给钱了事!”以及“我想她干嘛,她又不是我的孩子。”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走了

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走了 (2011-10-22) 早报导读 [利比亚局势] 卡达菲之死标志专制暴政结束 [金融风暴] 希腊示威者恫言要让全国陷入瘫痪 [台海局势] 马英九:推动”和平协议”会先公投 [中国早点] 拯救青年失业率 曾实 报道 广州   两岁的小悦悦昨天因抢救无效离世。这一牵动无数中国人心的幼小生命,终究还是没能创造生命奇迹。   昨天是佛山二次被车碾轧女童小悦悦(本名王悦)入院抢救的第9天,负责救治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昨日上午召开通报会宣布,尽管医院启动了最高等级抢救方案,集合军内外最权威专家救治,但因小悦悦伤情过重,在昨天零时32分救治无效走了。   该院急诊部主任苏磊说,小悦悦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全脑功能衰竭,接近脑死亡以及全身多个重要器官衰竭。   院方表示,小悦悦离开时,她的父母一直陪在她身边。而据佛山电台报道,小悦悦的父母去急诊病房见过孩子最后一面,但悦悦的母亲悲恸欲绝,只有父亲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处理孩子的遗体。   陷入无尽悲痛的小悦悦父母,没有出现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昨天的通报会现场。本报昨天多次尝试拨打小悦悦母亲曲女士的电话,但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小悦悦的离世,令不少网民唏嘘不已。在凯迪、天涯、新浪等大型社区论坛上,众多网民寄言哀悼,祈愿小悦悦“一路走好”,与此同时,网民也对小悦悦遭遇的群体性冷漠继续深度反思。   先后被两辆车碾压的小悦悦,在倒在血泊中的七分钟里,18名路人途经她弱小身躯,都选择了无视而过。这名女童的遭遇刺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也引发了各界关于社会道德沦丧的大讨论。   连日来,中国媒介充斥着各种谴责与反思的声音。而发生在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被认为是导火线之一。彭宇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被告到法庭,法院最终判处彭宇赔偿,令舆论一片哗然。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 ……
  • 14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