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

魏英杰 | 叛离教育,你做好准备了吗

叛离教育,你做好准备了吗 文/魏英杰 近日,江苏一高中生撤换讲稿,抨击现行教育体制的事情,引起网上热议。许多人对此举表示佩服,认为这体现了一种勇气。 把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给换了,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抨击,这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见识。显然,他这么做要冒一定风险,轻则挨批评,重则受处分乃至被退学。让人欣慰,学校目前只是对他进行了“保护性批评”。再者,倘若缺乏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清晰研判,不是憋足了一肚子话,这名高中生不太可能会冒险做出这一举动。和他的勇气相比,这种可贵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同样值得嘉许。 但我觉得,不该过度拔高此事的意义。或者说,对于鼓励中学生叛离现行教育体制,应当慎之又慎。批判现行教育的弊端,呼吁加快进行教改,本该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责任。对于中学生来讲,只要他们能够有所思考,不完全屈从于现行教育体制,足矣。至于他们准备作出何种选择,不妨多抱以理解和尊重。但肯定不能说,我们自己不敢站出来反对,却把希望和责任寄托在一个中学生身上。这样做的话,更多只是显示了我们这些成年人的怯弱与虚伪。 尚未看到这名高中生的演讲稿,不知他对现行教育体制持何种态度。据该校副校长表示,这名高中生的演讲“言语不当,用词过激”。倘若如此,可见其心中焦灼。那么,这名高中生可能正面临着痛苦抉择:发泄一通之后,是愤然叛离现行教育体制,抑或回归课堂,继续体制内求学之旅?想必这也是许多与他有同样感受的中学生的困惑所在。对此该当如何选择,这是另一回事。这里只想说,选择叛离现行教育体制,并不比忍受应试教育来得轻松。 不得不承认一点,应试教育体制再怎么僵化陈腐,这仍是一条常规的求学路径。从获取文凭的角度,除非有能力到国外求学,否则很难脱离现有的这套教育体系。一个人选择离开这条路,或许精神上会更加自由,求知过程可能更让人感到快乐。但这也意味着,一个人将面临着更加艰辛的人生跋涉。别的不说,没有正式学历文凭,求职过程就不得不面对一些难题。这些难题,有时候很可能是难以解决的。 不是离开应试教育,就能够换来自由翱翔的天空。不是所有叛离现行教育体制的人,都能够快乐上路。韩寒,这个中国最著名的高中退学青年,许多人现在才知道,离开学校前往北京的很长一段日子里,他的人生显得那么黯淡、忧伤。幸运的是,他勇敢地走出来了。不是所有叛离应试教育体制的人都能够像他那么幸运,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韩寒。叛离应试教育,对许多人来讲,很可能意味着从一个陷阱中爬出来,却又掉入了另一个人生的泥沼。 作为一个高考落榜生,批判了那么多年应试教育,如今我的想法是:必须呼吁加快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不应激进地鼓励孩子们脱离现行教育体制。这并不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而是基于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自己没做好准备,不是出自理性的自我选择,我们就鼓励他离开学校,这也许不是真的为他好。因此,在为这名高中生喝彩的同时,更多应该反思我们这些成年人对他们的亏欠之处。 2012年4月12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保健品“戴帽戏法”何时休?

保健品“戴帽戏法”何时休? 文/魏英杰 国家食药监局下发的内部通知中,明明有13家螺旋藻生产企业产品“不合格”,隔不久对外公布抽检结果,却只剩下1家产品不合格。这究竟怎么回事? 按国家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原因是首次检测列出的“问题产品”是“可疑待查的产品”,而非科学检测后的“不合格”。但据《瞭望》周刊报道,这与“蓝帽” 产品(即保健食品)的审批、监管环节存在漏洞密切相关。据悉,首次检测结果被曝光后,多家涉事企业即进京“公关”。报道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国家食药监局集审判、标准、检测等权力于一身,不易做到权责对等。 这无非又是“谁来监督监管者”的问题。监管部门掌握企业生杀大权,却又缺乏严格的权力监督,这难免就给监管部门留下巨大寻租空间。企业获悉产品遭曝光,试图寻找途径游说、收买监管者,这是正常反应。关键是,这种游说是否属于合理范畴,越过法律许可边界的收买行为会不会遭到惩罚。倘若监管者敢拿好处,又不会受到及时有效惩处,相关幕后交易就会越来越猖獗。监管者甚至还可能有意放出“信号”,坐等企业“投怀送抱”。 在这起事件中,监管部门或检测机构是否拿了企业好处,暂且不论。结论如何,并不影响相关监管部门权力过大这一事实。而权力一旦不受制约,就会产生腐败,这也是个定律。以“蓝帽”产品为例,照理这是经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应该让公众放心。可市场上形形色色经审批认证的保健品,有多少值得信赖?如这次同时被通报“内容物欺诈”的鱼油产品,市场状况同样令人触目惊心。部分鱼油产品除DHA含量偏低外,一些生产厂家还“经常使用回收的明胶残渣作为原料”。试问,这种产品怎么是通过“蓝帽”认证的? 事实表明,“蓝帽”认证非但不是质量保证标志,反倒成了审批与监管部门一大利益来源。报道指出,这一审批制度背后存在着以代理机构为中介的灰色甚至非法利益链条的现象,它们“编材料”、“卖批文”、“贿评委”,使“蓝帽”审批之门洞开。权力俨然成为违法企业的保护伞,“帽子”自然也就成了假冒伪劣的遮羞布。类似这种“戴帽戏法”,人们还见得少吗?从泛滥一时的“省优”、“部优”产品,到前几年倒掉的“牙防组”,处处可见这种权钱交易的魅影。 有一种观念上的误区,一旦社会哪里出了问题,人们往往就呼吁政府介入,加强监管。殊不知,政府监管并不等于法律监督。何况,多一项许可(审批)就是赋以政府更多权力。在许多情况下,这是赶跑了狼引来了老虎。实际上,这时候人们更需要的是法律,而不是权力。“谁来监督监管者”问题的产生,就在于法治缺失,而不是说要用更大的权力来限制权力。依靠层层叠叠的监管机构来保障产品安全,还不如一项可行的、有效的法律管用。当然,这么说的前提是,执法者必须也在法律监管之下。  “戴帽戏法”何时休?倘若监管部门怎样都逃不过法律这个“如来”的手掌心,戏法自然也就变不下去了。 2012年4月7日 《京华时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招商不讲法治,拔着头发离地

招商不讲法治,拔着头发离地 文/魏英杰 在山西长治,吕日周多年前曾发起一场舆论监督风暴。目前,这片土地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招商风暴。当年许多人曾发问:长治模式能搞多久?相信这也是不少人对眼下这场招商风暴的疑问。 地方政府重视招商,这本身没啥问题。为招商引资,各地也都是卯足干劲,想方设法。比如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给各部门下任务、出指标,这些现象不仅中西部城市存在,东部城市也很流行。但是,长治把招商优惠政策具体到“外地车辆轻度违章不罚款”、“企业亏损政府包赔”,即使不是全国独此一家,也属罕见之举。当地如此神化招商引资,很难不会引起外界议论质疑。 当年人们对吕日周模式感到有所担忧,就在于这是以人治为基础的革新。这种革新的弊端就在于,一旦主政者发生职务变动,难免“人走政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眼下长治正在进行的招商风暴,其隐患同样也在于不讲法治。为了招商引资,当地可以违反交通法规、可以拿财政资金“担保”,这让人非常怀疑,还有什么法律法规不能被绕行。 这种招商政策看似对投资者有利,实则可能反过来破坏正常投资活动。打个比方,假如有客商率先在当地投资了1千万元,地方又给政策又给土地,这当然让人满意。可万一有投资者想在当地投资2亿元,却看中了上述客商这块土地。按目前当地积极招商的思维,难免会因此动了把原来这家企业挪走的心思。这并非纯属杜撰,别的地方就真实地发生过。以人治的方式招商,结果就可能产生以人治的方式破坏招商。这是类似招商引资活动难免落下的结局。 招商不讲法治,形同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地。这种做法看似使足了劲,实际上还是原地不动,甚至还可能用力过头而摔倒在地。其中关键就在于,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离开了法治,市场竞争格局必然会扭曲,导致市场经济畸形发展。一个负责任的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首要职责在于完善和加强建设当地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而不是积极充当运动员,全面主动地介入各种经济活动。 激进的招商引资政策,还可能会侵害到老百姓的利益。招商难免涉及征地拆迁。在这其中,政府原本是相对中立的利益均衡者。但政府的天平向投资者严重倾斜时,势必会发生为讨好投资者而不顾被拆迁人利益的现象。在招商占主导地位的政策思维下,也可能发生拔苗助长、饮鸩止渴的政府行为。这主要体现在,还没等投资到位,政府就先行拆迁土地,或者为夸大投资规模,政府主动“拉郎配”,为企业寻求银行贷款。这些行为无疑都会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过激的招商政策将会给地方发展埋下严重隐患。经过这么多年摸索,人们已经意识到,招什么商引什么资其实大有讲究,并不是什么项目都值得引进,更不是什么产业都对地方可持续发展有利。特别是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虽然有助于提升GDP,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很厉害,从地方长远发展来看其实得不偿失。这个道理政府官员不会不懂,但如果一个地方过于渴求依靠招商引资来标榜政绩,就可能视此而不顾,重复那种“先污染再治污”的错误。这种做法,无疑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实践一再证明,只讲人治不讲法治的运动式革新不可持续。不少地方的经验也一再表明,激进的招商引资政策,即便一时可以带来如花似锦的“数字繁荣”,以及看似硕果累累的政绩效应,待到泡沫破灭,一切都将变得虚无。面对这些经验教训,长治焉能不警醒? 2012年3月28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少女遭弃:冷漠是制度的腐蚀剂

少女遭弃:冷漠是制度的腐蚀剂 文/魏英杰 一段三四公里的回家路,安徽涡阳县高公镇前李村高三女生小黎却走了三天,至今依然徘徊在生死边缘。 小黎于3月11日从30公里外的县城中学回家,下车步行回家时惨遇歹徒袭击,被殴打遗弃在路边河沟。她熬过整整一昼夜,次日下午被人发现。涡阳县警方并没有按既定程序办理,却通知民政部门,将她当成冻死了的流浪女送走。随后当地民政部门的司机再度将她遗弃于田边沟渠,直至次日上午为人所发现,这才太和县警方被送至医院抢救。 当小黎与同学分手步行回家,这时天色已黑,路上可能不太安全。但她恐怕不会想到,比傍晚天色更黑的是冷漠的人性。 小黎被当作流浪女送走并遭遗弃,并不纯粹是因为制度缺失。同样接到报警,太和县与涡阳县警方处警方式完全不一样。前者接到报警后立即将小黎送往医院抢救,而后者却不顾围观群众的提醒,一味认定小黎为流浪女,并直接判断她已经死亡,这才导致了后来的更大悲剧。警方接到报警后,有固定的执法程序。警方人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当是通知120施救,然后还需要确定伤者身份。涡阳县警方既没有通知120,也没有经过身份验证,就直接通知民政部门送走。这显然已违法相关程序,涉嫌玩忽职守。 涡阳民政部门人员的行为也已严重违反程序,必须受到追究查处。不说民政人员该不该对伤者进行抢救,也不说是不是要把人送往救济站,就算这是一个已死亡流浪人员,身为救济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该本着职业操守与人道精神,将死者送至火葬场收敛火化。在不明白伤者身份、未确定是否已死亡情况下,将当事人随意抛弃于路旁,这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简直是亵渎人性、有违伦理、令人发指的罪行。当地民政部门平时都是怎么进行救济工作的,上级部门有必要进一步着手调查处理。 这起悲剧的发生,更多缘于执法人员的冷漠思维。但这种冷漠的执法思维,并非出于偶然。这与执法人员、政府人员平日执法思维偏差、职业道德淡化有关。参与酿成这起悲剧的相关人员,显然心中并没有丝毫执法为民、施政为民理念,甚至连起码的人道精神都已缺失。在执法队伍、政府部门中,类似这种人之所以还有存在空间,也和主管领导工作不力、作风纪律散漫有密切关系。如在这起案件中,涡阳县处警民警向值班所长汇报现场情况后,有关领导并未对其不当执法行为进行纠正。这一细节,也从侧面反映了该派出所平时的作风纪律。 目前,4名涉事人员已因涉嫌玩忽职守被依法刑拘。但这起悲剧留给人们的思索并未终止。2003年,警方人员不顾一位母亲苦苦哀求,导致年仅3岁的小思怡活活被饿死。同样在那一年,大学生孙志刚死于收容遣送制度。这些事件与当下发生的这起悲剧,有着高度相似的一面,明显发生变化的只是岁月。冷漠是制度的腐蚀剂,也是人性的火葬场。如果这起悲剧留给人们的只有震撼,如果这一事件还不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反省,这样的悲剧就还会重现。 2012年3月20日 《京华时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公布PM2.5,然后呢?

公布PM2.5,然后呢? 文/魏英杰 进入2012年,国内一些城市开始或正在筹划公布PM2.5。据悉,今年年内北京市有望定期面向社会公布城六区30条主要道路PM2.5的监测数据。广州近日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针对防控PM2.5等污染的专项执法大行动。 这些城市采取针对性措施,与国家相关部署与要求有关。最近发布的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将PM2.5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依照全国开展PM2.5监测的时间表,今年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5年相关检测将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这意味着,三年以后,PM2.5将成为空气质量检测的一项常规指标,公众将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公布PM2.5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一种必要。但也应看到,公布PM2.5的积极意义也仅在于此。就算你知道今天PM2.5的指标很糟糕,你也没办法改变。这还不说,公布不公布PM2.5,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好坏,其实也有切身感受。相对于PM10,PM2.5确实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空气污染状况。但这个指标只是客观反映一种结果,而这个结果对个人的作用不会太大。这多少有点像天气预报,知道今天会下雨,也许你就不出门了,但你不可能把雨天改成晴天。 所以,公众如今更该关注的是,“公布PM2.5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对此应当明白一点,监测与公布PM2.5只是治理PM2.5的第一个步骤。公布PM2.5,当然并不等于PM2.5就能够受到控制。一个城市的PM2.5指标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地理环境、气候状况、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污染等等,都可能对PM2.5指标产生重要影响。相应的,治理PM2.5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在这其中,有些地理和气候因素为人类所无法改变。参加过一次相关讨论,看到图表上某地某年份空气质量良好的日期比往年短。专家给的答复大意是:那一年度雨水较少,缺少充足雨水对大气灰尘进行洗刷,所以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类似这种气候因素,固然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但这又非人力所能改变。也有一些因素,更多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整治。比如工地扬尘、工业污染,如果缺乏相关法规以及严格监管,也很难有效改变现状。这些事情,至少在国内主要是政府的职责,别的社会力量很难替代政府作用。 但还有若干因素,除了依靠法律和行政措施外,还必须依赖公民的自觉意识。比较典型的就是汽车尾气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必须加大黄标车治理力度,并对其活动区域进行限制。但除了黄标车,还有数量庞大的机动车在路上跑。这个汽车尾气还挺有讲究的,不是说车子开动起来PM2.5都一样。比如,车子处于运行状态和怠速状态,后者PM2.5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是前者五倍以上。所以,一个人能少开车尽量少开车,停靠路边时间长的话主动熄火等候,这都是在对治理PM2.5作出贡献。 这说明,治理PM2.5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各方面因素。我们既应要求政府尽快公布准确的PM2.5监测指标,也要充分了解公布pm2.5之后该怎么办。不能说,治理PM2.5的责任全在于政府部门,那样的话,就算相关部门卯足了劲,最终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说到底,监测、公布与治理PM2.5,是一个典型的公民社会话题。这一话题与每个人休戚相关,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 2012年3月21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