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

香港雜評 | 李照興:認真考慮劉德華2017

【 LifeStyle 】正是:港湖告急,誰也不從。劉華不出,誰與爭鋒。真的,不說笑,SERIOUSLY,劉德華FOR 2017。十幾年前寫過這題材,當年只能算是怪論(但現在許多時評政論都以怪論形式來寫了),當時我是建議劉張配──劉德華配張柏芝,有機會就出選香港正副特首。我知,香港沒有副特,可能只是看到陳水扁呂秀蓮這樣正副配,可收到意想不到效果。而今天看來,張柏芝就不會選了,可我想說的其實是:我們都太多壓寶在單一個候選人身上,而忽略要了解候選人背後的團隊的重要性。到底香港人有沒想過如何普選,如何RUN這城市?這也是為什麼剛過去的選舉,就算流選重選,都意義不大的原因:香港人沒有足夠的選擇,沒有候選人能說服我們,當選中他們的團隊後,他們會如何RUN。就算這是場普選,同樣的問題都會發生。所以,要有得揀的話,最好是有高透明度的執政團隊供我們選擇。那就是說,要預先組閣,要有班底,要有可監察的政綱。大局已定,由現在到2017,就用這五年,一方面給到執政者壓力,另一方面發展出一套有基本成熟系統的普選模式,到時,看普選選民如何揀。 現在想來,政黨法是否反而限制了香港政制民主化發展?我的意思是,成熟的管治輪替,需要政黨的路線與不同政策供選民參考,從而作出選擇。政黨理應才是搞政治的專業戶,去組織、籌錢、動員,在野黨組成影子政府,做好隨時READY執政的準備。這情況現在沒發生,在國外的許多變天革命後,更是有致命的傷害──人們只懂革命,沒人來好好執政。 不是說香港人不支持民主,就算你叫我們現在就一人一票,選何俊仁還是要諗過先,因為許多人可能仍懷疑,民主黨作為反對黨可以,但當執政黨卻未READY。 所以這五年多麼重要,這五年是要測試及琢磨出一個可信賴又有執政可能的團隊,在各個領域提出方案,無論是民主道德的方向到民生政策,提供透明的政綱讓五年後合資格投票的香港人考慮。 回看一下台灣。從解黨禁到全民普選,台灣花了二十多年時間。不是一朝一夕而成,過程中,有武科班街頭抗爭長期給到執政黨壓力,同時裏外兼施,文科班則正式以有規模的政黨去介入地區政治,讓民進黨長期作為一個影子政府來與執政政府抗衡。當中,必須要街頭運動,以及精英們的腦袋去研究政策,宣傳政綱。最後才完成今天我們看到的,華人社會中最成熟和平進步的政權交替。 香港需要,其實是這個參考點。 政黨法這裏存在的問題是限制了政黨的發展,特首也不能是黨員。但最好的情況,到最終其實是,共產黨共和黨民主黨也可以組黨參選,彼此公開公平較勁才是真理。 那跟劉德華有什麼關係? 當各候選人民望不高,我就寧願考慮以一位德高望重平衡各方聲音一呼百應的人,去進行精神上的協調。這人大致上就是一個能達至社會大和解,人民相對信賴的人。他不需要真的很懂政治及施政,而是更多作為一個精神領袖的角色,他的班底則去幫忙制訂、解決及落實施政問題。我不認為曼德拉出獄,在經歷廿七年的監禁後,就能當總統當得得心應手(當然,從1990出獄到1994年當總統,他有幾年去適應),但當時的南非不用這些當總統的技術,南非已有成熟的機制,欠的是團結人民的精神力。 同樣,哈維爾也是更多以一位精神領袖道德典範來駕馭後共時期的捷克。他那著名的就職演說不知打動多少人民,覺得新時代確是來臨:「40年來每逢今天,你們都從我的前任那裏聽到同一個主題的不同變化:有關我們的國家多麼繁榮,我們生產了多少百萬噸的鋼,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我們如何信任我們的政府,以及我們面臨的前途多麼輝煌燦爛。 我相信你們讓我擔當此職,並不是要我將這樣的謊言向你們重複??」好吧,劉德華可能也有他的感情缺失,可是在港人最關注的官商勾結,貪贓枉法這種事情上,他看起來至少清白。他雖然大唱「中國人」,但慶幸沒有見到他跟西環來往太密(我懷疑香港的精英價值在中環,但草根價值在旺角)。 工作能力層面,搏殺程度,對服務行業的監察,以至對香港的愛,香港人則肯定對他大有信心。當然,好輕易地,他也可成為可能是全世界地區領袖中最英俊一位,大大提升香港形象。 好吧,不需一定要建一個黨叫「華仔天地」,但可以是組織一個班底為香港做事。一個真正的WEST WING。它是一個可包括現役官員的隨時READY上台的團體,確保政策執行上有經驗,但在開拓性上,就最好加些有想像力創新力的新血,動搖一下死沉沉的政府思維。 史上演員轉政客官員的,其實也有不少好發展。列根當州長到總統、阿諾做州長、奇連伊士活也做過市長,有趣是後兩者多多少少都善用了其銀幕上的英雄形象(列根較二流沒什麼銀幕形象可用)為自己加分,叫人分不清真的明星還是假的政客──又或者演員與政客根本很難分野。 劉德華是阿虎,華弟,賭聖,雷洛,楊過,ROGER。有勁有運,有情有義。 我兩次寫過劉德華來選,十年前第一次是講笑,這次是認真。因為當時寫時,說到梁振英會選,也像講笑,不過講講下就變真。

阅读更多

香港独立媒体 | 编辑室周记:谁在拉布?

作者: 香港獨立媒體  |  评论(0)  | 标签: 拉布 , 梁振英 , 五司十四局 , 公民社会 , 黄俊邦 文:黄俊邦 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在5月22日星期三,以同一篇文投稿报章,获六份报章包括《明报》、《新报》、《晴报》、《香港商报》、《大公报》、《文汇报》同日刊登,指责立法会“拉布”,又引述《明报》民调表示市民不支持拉布。梁甚至连立法会事务委员会要求开会,也指为“拉布”的一种,拖延其改组政府的建议,影响其落实社会福利政策。 把时针回拨,这场“拉布战”其实应该由特首选举谈起,CY 在竞选初期,提出一份被指为“福利主义”的政纲咨询稿,获得社会不少好评。然而其竞选对手唐英年接二连三出丑后,CY 获得“祝福”后,立即收起这份“激进”政纲,祭出一份保守、缩水版的政纲。“全民写政纲”成为空谈,3月25日梁振英第一轮投票便胜出,近一千人在会展场外抗议,警出动胡椒喷雾。一星期后的四月一日,又有几千人游行到中联办抗议中央干预特首选举,梁振英民望由高位急跌。 梁振英匆匆安排多场落区亲民 show,挽救民望,又抛出“五司十四局”的建议。如今看来,“五司十四局”此步实在是相当成功,舆论从抗议梁振英当选、中联办干预,一转便转到新政府的架构的讨论,以及新司长、局长的讨论上去,社会忽然又好像对新政府充满“期望”。当然,这当中有多少是媒体的幻象?梁振英在5月22日引述的同一份《明报》民调,发现仅有24%市民支持改组。 真正的“拉布战”由梁振英发起 “五司十四局”的改组复杂,重组后设立的文化局及科技及通讯局争议不少。改组又涉及新增7,200万开支,分拆政治助理的薪酬,一下子问责团队的职位可以增加一、二十人,梁振英报答支持者的空间固然增加。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政纲的承诺,连同一枚炸弹绑到泛民身上。如果泛民支持其建议,就等于梁振英日后可以继续以“效率”为由,漠视民主程序强推政策。如果泛民不支持“五司十四局”,梁又可以以此借口,大打“拉布战”,说自己的社会福利政纲因此不能迅速落实。 社会要看清楚的是,“五司十四局”与梁振英口中的社会福利政策,不一定有必然的关系,他在提议政府的过程中,也从无承诺增建多少公屋、为老弱伤病增加多少福利,梁振英有完整地评价目前的香港公共财政吗?他真的有决心改革如今政府坐拥六千亿储备,却毫无长远公共政策及开支,税制向大财团倾斜的情况吗? 泛民主派有转机吗? 在立法会的“拉布战”中,两个月才为特首选举互相攻讦的建制派,又真的“大和解”了,实在不得不佩服统战功力。反观泛民主派,因五区公投而决裂的泛民主派,依旧是互相忌惮。人民力量两位议员发起“拉布战”,仅有社民连的梁国雄加入,到三星期后独立议员郑家富加入。工党本来公开表示不会参加,然而上星期三民间团体及人民力量在立法会门外举行集会,声援“拉布”,加上立法会通宵开会,图消耗四位“拉布”议员的体力,工党才在当晚约十一点在立法会外的集会宣布加入。公民党及民主党由此至终没有参加。 毫无疑问,今年是立法会选举年,去年区议会选举泛民“惨败”,在港珠澳大桥司法复核、外佣官司及冲击的三重打击下,主流泛民政党对“民情”确是敏感非常,深恐得失选民。黄毓民在五一六集会当日,走到民间团体集会的台上,呼吁在如今的凶险情势下,不论激进派、温和民主派及社运人士,也要团结在一起。然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力量与泛民主派的积怨不是能轻易解决,双方有足够的智慧,释出足够多的善意吗? 面对梁振英及建制派的来势汹汹,久守必失,这种“挨打”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公民社会有转机吗? 去年,因游行集会被拘控的人数达400人,然公民社会的反弹却不见踪影。传统的大型游行示威动员渐见疲态,影响力日降。公民社会最受注目的话题,是双非及简体字,说来说去的就是“左胶”、“投共鸟”的立场判定。一旦立场被判定,甚么对话也无从开展。 五一六公投两周年的立法会集会,为抗衡人民力量及民间团体的动员,建制派疑似动员数间戏子公司及中间人,连续两日组织了几百人在立法会外“反拉布”,“车马费”由一百八十元至一千元不等。无论在现场及网上均遭到围攻狠批,梁文道撰写了《其实不明白》一文,希望社会能给予这批收钱参加示威的人士多一点谅解,结果遭到网民指为“投共”。梁文道事后接受港台《文明单位》访问,再次重申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要讨论的问题是︰‘那些人是甚么人?’我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我之后会再写。我那篇文章(《其实不明白》)的重点是︰为甚么民建联你可以经常这样做呢?你们又蠢又无耻,蠢的意思是你们每一次都让人家拆穿,以前的蛇、斋、饼,每一次都给人‘踢爆’对不对?我觉得你无耻的地方是,为甚么你要利用这些人呢?因为我认识好多新界妇女会甚么的人,对她们来说,那是她日日耍太极、玩剑、舞扇、去玩的地方,然后有日你忽然去跟他们说︰‘喂,七一那天,不如我们去维园去跳舞啦!’她们真的不知道在发生甚么事的,然后她们走出来,就给我们骂,我觉得她们也很可怜,真正有问题的不是这班人,而是她们背后(的人),为甚么要这样做?为甚么要指示他们?” 城市的生活永远不容易,特别是在香港这个贫富悬殊的社会。笔者想起许鞍华导演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所有主角也在城市的一角艰苦求存,“姨妈”斯琴高娃被周润发骗去一生积蓄,并没有仇恨,这就是城市人中难觅的、可贵的同理心。 当我们的公民社会没有谅解,只问立场是否正确,这个公民社会还是我们认识的公民社会?这是我们想要的公民社会吗?

阅读更多

香港雜評 | 蔡子強:當民眾向你傾訴生活艱難

【明報專訊】5月5日,馬英九前往屏東科技大學與學生座談,其間有同學大吐苦水,抱怨便當縮水吃不飽。同學說一個五六十塊錢台幣的便當,飯菜原本疊起來很多,可是現在菜式就少少,根本吃不飽。 馬英九的「第二個便當」風波 網絡上有傳言,馬英九當時的回答是﹕「怎麼不吃第二個便當?」 這個傳言旋即在網絡上瘋傳,線民甚至把他拿來與晉朝那個不知民間疾苦,被臣下告知人民正飽受饑荒煎熬,甚至活活餓死,在同情之餘卻大惑不解,問「何不食肉糜」的千古庸君晉惠帝,相提並論,並戲謔他為「晉惠帝第二」、「馬惠帝」。 這個網絡上炒得火熱的討論,反過來又惹起部分印刷和電子媒體注意,再加以報道。近日,我在一些報章政論專欄,也看到有作者以此作為藍本,拿來批評馬英九。 但實情又是否如此? 事實是,5月6日,即事發後翌日,馬政府發言人范姜泰基便趕忙出來澄清,馬英九當時是問﹕「吃不飽?那你需要再多吃一個便當,還是就忍着餓?」發言人解釋那是馬關心物價波動對學生的影響,並想了解他們如何解決這個困境,他批評少數媒體引用網絡不實傳言,未經查證之下錯誤報道,對此表示遺憾。 如果范姜泰基所言屬實(至少之後不見有現場人士出來公開駁斥),那麼兩個版本差異頗大,也實在有「屈機」之嫌。 不過,即使網絡的傳言並不正確,但這宗新聞卻顯示,當生活艱難、民生困苦的時候,若政治領袖被質問到是否了解民間疾苦時,便要格外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不留神,哪怕是無心快語,也可能迅速發酵,引發一場政治風波。 曾俊華的粟米石斑飯 這讓我想起發生在香港的一個類似故事。 去年,當財政司長曾俊華公布了其財政預算案之後,翌日(2月24日)他出席電台節目,主持明顯有心考考他,問他一碟粟米石斑飯要幾多錢,不料他真的被考起,無言以對,dead air了近3秒後才說﹕「我最近無食過這個。」 之後,曾俊華同樣遭一些輿論批評,揶揄他不知民間疾苦。 梁錦松的「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不過,還有一個更為糟糕的例子。2003年,當香港因受到經濟不景及「非典」等打擊,資產大貶值,失業率高企,市面一片蕭條,民眾生活水深火熱,當時的財政司長梁錦松,3月6日,又是出席電台「烽煙」節目,打電話上電台的市民大吐苦水,怨氣滔天,訴說種種政府的不是。 梁錦松嘗試為政府辯護,說經濟不景主要是因為周邊經濟轉壞,以及九七回歸前釀成的泡沫經濟爆破所造成,之前樓價如此高,是完全不合理,因此之後資產貶值是正常,更衝口而出一句﹕「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這句說話一出,市民更是火上加油,怒火中燒,紛紛群起而攻之。4個月之後,梁錦松黯然下台。 當民眾向你傾訴生活困苦時,他們希望得到你的關懷、體會和分擔他們的苦痛,而不是想看到你那麼defensive,趕忙為政府的政策辯護,也不是想看到你冰冷的讀出一堆數字又或者政府政策,更不是dead air無言以對,又或者說出一些莫名其妙聽似涼薄的說話。 一言以蔽之,他們想得到的,是體恤與關懷。 梁振英的「政治抽水」 但如果你問我,我卻會說,最要不得的是,當市民向你傾訴生活艱難時,你卻以此借題發揮,來個「乾坤大挪移」,藉此打擊政敵,「政治抽水」。 5月13日,梁振英出席一個母親節活動,與數十名母親座談。當中育有自閉症兒子的任太,傾訴生活辛酸,說兒子畢業後,求職困難,希望政府立法訂立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不料梁卻說﹕「任何嘢去到立法會,我哋控制唔到幾時拉布、幾時唔拉布、幾時出席、幾時缺席、幾時審議。」 訂立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是一項從來沒有正式納入過政府議事日程的政策建議,遑論提交立法會審議,拉布拖延,不知從何說起。梁振英偷天換日的把兩者扯在一起,是否也是另一種涼薄呢?其民粹主義本色,也可一葉知秋了。

阅读更多

香港独立媒体 | 民粹威权梁振英

作者: 香港獨立媒體  |  评论(0)  | 标签: 民粹 , 威权 , 拉布 , 梁振英 , 陈景辉 文:陈景辉 历任行政长官之中,梁振英大概是将“香港七百万人”挂在嘴边挂得最多的特首。明明是小圈子的产物,他却脸不红耳不赤的宣称要做“七百万人的特首”。最近一次,针对“拉布”,他说“立法会并非属于那六十个议员,而是香港七百万市民。不满的话,大家一定要出声”,又语带威吓说“拉布瘫痪香港”。这里,什么三权分立或议会内少数派多数派互相制衡的原则,他都隐去不说了,而是像青蛙跳般,一下子跳跃到直接发动人民讨伐议会的立场。这种“以人民之名行威权之实”的新统治趋势,可归类为“民粹主义式威权”。 首先,和其他威权一样,它的本质是非民主和缺乏权力制约的,但跟别的不同在于,它号称自身的权力基于民众的集体意愿。吊诡而重要的是,这一权力的本质虽然是自上而下,但它的正当性来源,竟是建基于号称的“民众”。“民粹式威权”的出现,跟香港社会的转变有关。近年,社会上弥漫对财团富商的不满情绪,八十年代确立“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各阶层联合政府”的港人治港模式(引述自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已随唐英年败选而宣告死亡。新上阵的梁振英,至少在口头上,不再把管治的正当性基础,建基于财团和精英的认同和合作,而是面无惧色地诉诸人民。所以,“民粹式威权”也是干部治港的一项特色。 跟其他地方民选的民粹领袖有别,特首并非民主产生,因而梁振英所诉诸的“港人集体意愿”,并没有人民实质的授权和支撑,反过来说,它更多是依赖一种时而取态清晰、时而虚无飘渺的民情民意。例如,强推“五司十四局”改组之际,他不停呼吁“香港急须改革”、“不好蹉跎岁月”,这既对准经济城市中“发展压倒一切”的惯性期待,也抓紧近年盛行的“香港被边缘化”的焦虑。“反拉布”一役,他更顺水推舟,呼召港人“厌恶政治”的文化基因,渲染“香港被政客瘫痪”的惊险图像,引发恐慌。这些民粹召唤不见得全然奏效,但它所捕捉的往往是人民的本能、恐惧和期待,而现实上,梁振英的民望从无到有,也是这般民粹操作的结果。 也许你会问,重视人民的期待有何不可?这不是民主的精粹吗?首先,民粹煽动家不一定反映民意,但就算他们真的抓住了人民的本能和恐惧,也不等如实现了民主。必须说明,所谓民主,是相比“少数服从多数”更为复杂的追求。以政策局改组为例,无论我们多么渴望“改革”,也不能跳过充分公众咨询的程序要求,又或,不管我们多么厌恶政客,也得尊重分权制衡的原则和少数派的表达权利。也就是说,“多数决”以外,民主还是一套包括公共理性、权力制衡、尊重多元和保障人权的社会组织方式。 可是,近三十年香港的民主化进程,强调较多的是选举民主,即“多数决”的原理,这导致好一部分港人对于司法复核、拉布、社会运动,以致任何逆反舆情的事物完全缺乏耐性,而这更为“民粹式威权”的滋长留下了肥沃的土壤。也许,在那个旧特区政府还会说“民意于我如浮云”的年头,反对运动以“多数决”的民主原理来论述已经足够,但在今天的民粹时代,情况便不一样了。 (刊于2012年5月24日《明报》副刊)

阅读更多

香港示威者在中联办正门放置纸棺材要求平反六四

香港示威者在中联办正门放置纸棺材要求平反六四 香港示威者在中联办正门放置纸棺材要求平反六四 民阵发起的「抗议警权无限大」游行队伍,13日下午在旧立法会大楼起步,经皇后大道中向中联办进发,沿途抬起纸棺材及纸坦克,高呼「曾伟雄下台」。社民连拉起豺狼立体横幅,提醒市民「狼(梁振英)来了」。 虽然警方最终拗不过民阵的要求而让群众在中联办正门门前举行示威活动,但由于门外设有一个外界批评为“政治花圃”,再加上警方摆设三层拒马,五米宽的示威范围缩窄至仅两米,曾经因为在李克强访港期间穿上平反六四T恤而被警方抬走的男子,批评示威空间狭窄,警方有意刁难示威者。 这位“六四T恤男”黄先生说,曾伟雄上台后,香港的人权自由越见萎缩,警察越来越野蛮,用胡椒喷雾越来越随便,动不动就喷。他怒斥曾伟雄沦为极权打手,指曾伟雄应引咎下台, 经常出现示威场合而有女长毛之称的雷玉莲,手持曾伟雄的肖象及一只玩具狗,讽刺曾伟雄是一条为独裁专权服务的狗,有人则用粉笔在马路上写上“曾伟雄”三个字,向马路上扔掷鸡蛋。 游行队伍到达中联办门外,把纸棺材放在中联办正门前,棺材贴上《文汇报》已故前社长李子诵的肖象和一束白鲜花。当市民鱼贯进入示威区准备集会时,「拆花槽!拆铁马!」之声此起彼落。 民阵警权关注组召集人陈倩莹指,这次集会的象征意义是借上诉突破警方限制,夺回市民应有的部份集会空间,警方必须开放甚至拆除花槽,应付将来更大型集会。她指警方一直不肯在不反对通知书上承诺容许在中联办门前摆放大型示威物品,虽然今次没有阻挠,但她会继续监察日后安排。 香港目前踏入示威旺季,六四前后传统上均有大型示威游行,特别以六四当晚的烛光悼念晚会,以及七一回归当天的大游行规模最大。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