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喷嚏图卦20111205】你丫这么在乎被人看得起,怎么就不能干净点呢?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爆!表!了!⋯⋯ RT @BeijingAir : 12-04-2011; 19:00; PM2.5; 522.0; 500; Beyond Index // Ozone; 0.0; 0; No Reading 昨日19时,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到高达522ug/m3的PM2.5瞬时浓度,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已经超过上限值。这是继去年11月21日后,监测到的PM2.5瞬时浓度的第二次“爆表”。而北京市环保局空气污染指数(A P I)显示,周末两天北京空气质量均在“良好”级别。 @薛蛮子 :北京市的父老乡亲们,空气指数已达极限数值500了!pm2.5居然高达522(正常35到65)!千万别出门,关上所有窗户。开动所有空气净化器,在家宅着吧!领导们啊,你们闻到空气中的恶劣气味了吗? @iHeBin :涨停了!涨停了!北京立功了!北京立功了!不要给股市任何的机会!伟大的帝都,它继承了毒气室的光荣传统!奥斯维辛集中营、731部队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帝都空气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环境进步的伟大成就!在这一刻它不是一个人在喷毒,它不是一个人!胜利属于GDP,属于帝都,属于全世界没有防毒面具的人!  【中国大陆58%城市市民为空气“吸尘机”和“过滤器”】中国《工人日报》引用数据表示,中国58%的城市空气中所含悬浮粒子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5倍,各地市民成了“吸尘机”和“过滤器”。专家认为癌症发病率上升与污染密切相关。一份报告也显示,大陆每年约36万城市居民因空气污染死亡,60万人住院。   @张泉灵 :我小时候,觉得大卫.科波菲尔特牛,呼啦啦一下,一个大飞机变得看不见了。呼啦啦一下,一幢房子变得看不见了。现在我觉得北京的空气才叫牛呢,呼啦啦一下,几百米外高楼大厦都变看不见了。一看不见就好几天。  【灰霾与肺癌有“七年之痒”】据26日扬子晚报,广州气象专家吴兑研究发现,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PM2.5(可入肺颗粒物)会进入血液和肺泡,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造成伤害。另据25日北京晚报报道,针对肺癌6年来高居北京群癌之首,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认为吸烟才是首因。 @胡戈 :今天美国大使馆对北京又发动了新一轮气象战,造成空气污染指数破表。但北京人民英勇不屈,情绪稳定,老大爷老大妈们像往常一样出来锻炼,大口呼吸着洁白的空气,以实际行动宣告美国气象战的失败! @何刚 :防毒气,戴口罩。北京空气污染可怕,查了半天并请问专业人士,都推荐3M的防护类口罩,有各种型号,据说北京最适合的是8246和8210,3-5元一个,明天得去多买几个。附3M口罩指南:酸性气体异味及颗粒物防护口罩型号8246,含特效活性炭层, 去除酸性气体异味,另有颗粒物防护口罩1860,8210,N95等 @金一宁 :据说北京的空气已经让北京的飞机没发起降了,真威武。这还怕什么外国来侵犯,他们的飞机就算飞到北京上空也找不到北京的。 【2】渣土车是用来建设西安,还是用来杀害西安人的呢?…… @新周刊 :7月12日渣土车冲上道撞死老太太,9月27日保洁员被渣土车逆行撞死,11月14日农用车司机被渣土车撞倒又被另一渣土车碾过,11月20日男子骑电动被渣土车碾亡,12月2日市民骑电摩带女儿被拉土车撞倒女儿亡,12月4日老奶奶买菜回家过斑马线~~~ @tsinglo青萝 : 跟出租司机聊过这个。所有的拉土车都有保护伞,一般人无法经营,为其一。其二,拉土车都上双份险,70万,死者赔偿绰绰有余。其三,老板对司机的指示是,撞人先踩刹车留印,再加速把人压死。因为死人比活人便宜。 @张小陌 :该死的拉土车,又把人撞死了!在枫叶苑门口 【3】西门子终于低头了 西门子家电中国区总裁官罗兰·盖尔克昨日终于公开致歉,并承诺从下周起,为冰箱门有问题的消费者提供免费上门检测、安装闭门器等服务。西门子称,经过反思,他们觉得如果消费者发现冰箱门关不紧,对消费者来说,故障率就是百分之百。 【4】方丈助阵 2011年12月3日,湖北武汉,万科一楼盘开盘,归元寺方丈隆印法师携祈福文化来促销,吸引众多市民看房。 【5】是你们这里决定的 央视法制人物颁奖晚会出现非常尴尬一幕。主持人撒贝宁问获奖农民工:你们一共19人,为何是你们2人来领奖。农民工兄弟回答:是你们这里决定的…… 【6】浙江台州油荒 近一个月里,台州多个加油站出现柴油断供情况,加油站限额配给的柴油只够供应两小时左右,不少车子为了加到油提早两三小时前往加油站等候。有评论称,国内“油荒”的持续,成为石油行业垄断的讽刺注脚。 【7】超过8个美国白宫 近日,网曝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在建的办公楼占地“超过8个美国白宫”。据悉,望江县委、县政府占用182亩耕地兴建超豪华办公大楼,建筑面积达43600平米,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望江县是一个财政穷县,2009年,当地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77万元。安庆市联合调查组回应,经调查,办公楼建筑面积不超标,但确实存在项目审批手续不全、超标准装潢等问题。 【8】戴表 @日本侨报段跃中 :日媒報道中國高官喜愛手表,圖六為盛鐵道部長戴的手表約85万日元、相當人民幣5万多。今天發行的朝日新聞社AERA周刊 “贫困县的人大政协会议纪念品=两辆校车”。 978只均价为800元的手表竟是富宁县为人大和政协会议代表们准备的“官方用表”。这到底是“代表大会”,还是“戴表大会”?一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哪来的钱如此挥霍,是会议必须,还是集体腐败?戴着豪华手表的代表们能否真正替百姓说话?《南方日报》12月1日  【9】截访,领导们也绝望了 “一个上访户到北京,只需花200多元买张火车票,如果我们把他从北京截回来,每人每次至少3万,两个保安1万元,每人5千,再加上食宿、交通等,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镇政府一年要花几十万。”在福建省委党校学习的镇干部说:“这样的维稳何时是个尽头!”领导也绝望了~ 【10】我挑的不是山,是沉重的教育负担! 挑山工汪美红每天挑着一两百斤的货物,走三千级台阶,共走了二十多万公里。自丈夫在十七年前死了之后,她就独自抚育三个子女成人,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受委屈的时候,就跑到丈夫坟上去哭当人们在为她的坚强而感动时,她却愤怒了:“我挑的不是山,是沉重的教育负担!” 【11】中国电价到底高不高? @黄沪滨 :发达国家居民消费1000度电的费用占全国月平均工资的6.79%。美国2.67%,韩国3.19%,法国4.1%,瑞士4.36%,卢森堡5.46%,英国5.77%,日本8.19%,爱尔兰6.63%,荷兰6.94%,奥地利 7.14%,丹麦10.68%,意大利11.13%,葡萄牙13.44%。中国30.68%,是发达国家的 4.52倍。 【12】八路军战士能用手榴弹打飞机 醉鱼 :刚才看了眼抗日意淫剧《永不磨灭的番号》。。。直接把兄弟震了。。不过不是因为黄海波老师牛逼的大陆版咆哮体。。。而是我们八路军战士能用手榴弹打飞机。。。这大冷天的,不剪出来给大家热血沸腾一下,简直没有天理。。哈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0MzkyODc2.html 【13】追妹子这种事儿 @请叫我小纯洁 : 追妹子这种事儿,最好挑有男朋友的,因为你的对手只有一个。~~~~~~~~~~~~~~~~(文字 @不笑你抽我 ) 自我堕落时,看看人家!!多励志呀!! 【秋裤体】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条保暖的秋裤。每一个不穿秋裤的女孩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正在穿秋裤。三人行必有穿秋裤。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的秋裤在哪里;枯藤老树昏鸦,穿条秋裤回家。嗨,你的秋裤。不,是你的秋裤!曾经有一件温暖的秋裤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挨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穿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条秋裤说三个字:我穿了。如果非要在这条秋裤上加上一个要求的话,我希望是……羊绒的! 皇上,你还记得十八年前大明湖畔穿秋裤的夏雨荷吗? 【14】缅甸改革继续 12月3日,缅甸官方媒体称,缅甸总统吴登盛已签署允许民众举行和平示威法令。新法令要求抗议者至少提前5天提出申请,如果申请被拒可以提出上诉。示威地点须避开政府机构、大使馆、学校及医院。此前的10月,缅甸就同意组织工会和举行罢工,这也是该国1962年以来首次允许罢工。 【15】没有反对党的选举是犯罪 俄罗斯杜马选举结束,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此前大多预测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党会失去此前的70%席位,跌破三分之二多数,不过还是会保持过半数。令人震惊的是,出口民调显示,他们只赢得了了48%的选票。 当地时间12月4日,莫斯科,防暴警察试图逮捕一名抗议者。当天晚上,大批抗议者在莫斯科市中心一座广场举行反杜马选举集会,高喊“没有反对党的选举是犯罪”、“把选举还给我们”等口号。莫斯科警方因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为由逮捕近200名抗议者,包括一名激进反对派领袖。 【16】《圣斗士星矢》制作元老荒木伸吾病逝 经典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的制作日本元老荒木伸吾于11月30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网友评论:”圣斗士是我初中最爱的动漫,每天晚六点播一集。下午上最后一堂课,下课铃没响就收拾书包,老师一度很生气,后班长去解释,老师才息怒。….”;“提醒我们,童年远去了。”“这是一个非常沉痛和悲伤的消息,荒木伸吾先生到另外一个世界创造动画去了。我们不能忘记他留给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回忆,留给这个世界整整一代人美好的青春及梦想” 天马流星拳…… 【17】勇敢的新缅甸 @假装在纽约 :下期时代杂志封面,勇敢的新缅甸。这个国家,就这样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中国不高兴》的作者 @王小东 : “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太重要了,没赢得的都去死吧 【18】世界上最贵的车祸?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日本山口县一条高速路4日上午发生了一起昂贵的车祸。一辆法拉利失控撞上中央隔离带后引起连锁反应,导致14辆车发生车祸,其中包括3辆奔驰、1辆兰博基尼、8辆法拉利跑车等。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可能高达几百万英镑。幸运的是事故的10名伤者都仅受了磕碰等轻伤。 【19】互联网是历史上最公开透明的网络 @Lady花蕊 :总有人害怕网络,害怕透明,害怕阳光,害怕人们知道真相,他们喊着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压倒了稳定。来听听美国总统怎么看待网络吧!奥巴马说: 互联网是历史上最公开透明的网络。我们需要让它一直公开透明下去。我会阻止网络供应商实行区别待遇,以避免限制网络上的表达自由! 【20】所有的成功与伟大,如同中药和老火汤,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王冉 :所谓的成功与伟大,不是高估值高融资额烧出来的,不是时髦产业关键词堆出来的,不是咖啡馆里挥斥方遒侃出来的,更不是媒体数字崇拜吹出来的。所有的成功与伟大,如同中药和老火汤,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21】中国人绝对不能给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我们非常冷漠,一毛不拔 外交家吴建民谈到赠马其顿校车时称,捐赠是好意,无关穷和富,不是比人家发展好,才能援助。老百姓要摆脱弱国心态,建立是非观念。但吴建民又说到:“那种狭隘不怪老百姓,他们不了解情况,不像我们搞外交的,在世界上经历了很多”。“中国人绝对不能给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我们非常冷漠,一毛不拔”。 【22】你丫这么在乎被人看得起,怎么就不能干净点呢? @冯小刚 :有一年去旧金山,在中国城吃饭。我对伙计说:我低头走路,不看街名也不看店铺牌匾就知道到中国城了。伙计问:为什么?我说:脏啊。餐馆老板是爱国老华侨,怒我看不起国人,立马翻脸,电招爱国黑社会。哥们撒腿就跑,一路狂奔时心想,你丫这么在乎被人看得起,怎么就不能干净点呢?这是起码的尊严呀。 【23】当你摧毁别人的信仰,你就是信仰 凤凰周刊:云南的一个干部团,到达韶山,从看到毛泽东铜像开始,就立即跪倒,一步一拜,葡伏向前,等到了铜像前,膝盖已经磨破,鲜血淋漓。铜像前密麻麻的跪满了人,烛纸丰盛,香烟燎烧,礼花满天,人们都念念有辞:毛主席保佑我们人财两旺、生意兴隆、平安健康秤……当你摧毁别人的信仰,你就是信仰。( @忧国忧民王全杰 ) 【24】还是吃货好 左图女性,年51. 她是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健康专家Gillian McKeith,她宣扬全面的营养与保健,提倡体育锻炼,大量摄入有机水果和蔬菜的素食计划。她推荐解毒食品,清肠治疗,以及适量补充维生素。 右图女性,也是51岁。她叫Nigellea Lawson,主持电视美食节目,偏爱肉食,白脱,和甜食。 陈述完毕。 【25】混蛋也会传染 据美国研究人员的实验发现:如果你在一个混蛋上司手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也会变成一个混蛋。一个原本善良的正常人在混蛋老板影响下,可能会不自觉地传染上粗暴、不讲理、恶毒、势利等恶习,并如病毒般逐级传染…… 【26】说出真相,不会天下大乱 @慕容雪村 :经验证明,人们从负面新闻中学到的更多。看30年新闻联播,也未必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除了知道某思想可以指导养猪。但一个小悦悦事件就让许多人明白了父母的责任和路人之所应为。有人只是批评,看似无用,但对成年人来说,“批评”就意味着道德上的选择。说出真相,不会天下大乱,只会让人们更清醒。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林语堂《吾国吾民》) 【27】 我陪你一起发呆|匈牙利女摄影师:littlechipiee ( @视觉志 ) 【28】像体贴自己一样体贴体贴他们吧 @艾瑶丫头 :如果丢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头针、刀片等,请用胶带把它们缠裹一下,并尽量多缠几层。这样就降低了保洁人员或者捡垃圾者被伤害的概率,他们大都是没有医保的弱势群体,像体贴自己一样体贴体贴他们吧,好人会有好报的 【29】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康德 http://t.cn/SGAeax  ( @喷嚏意图 ) @好庄严好局长 :有一些二奶,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为首长服务上,而是定位在反腐败上,这是定位上的根本错误。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dapenti.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镜像: www.dapenti2.com    www.penti2.com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54332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維基解密: 中國線人之謎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文/陈文森 维基解密的美国外交电文为访谈人加注「保护」字样,被左派网站污名化为「线人」,在中国公共舆论界掀起波澜。但不少毛左和亲体制人士却也赫然列名「线人」,「锄奸」活动搬石砸脚。其实,使馆通过与驻在国各界人士进行交谈,从而了解并搜集该国政情,是正常外交活动,也是外交官的职责所在。 一个常任工作人员只有数人、处事神秘的媒体组织,却能撬动各国內政外交的种种敏感秘辛,引发一轮又一轮波及全球的政治与传播风暴。维基解密(Wiki leaks)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过去两年间可谓是声名大震於国际。 凭著不断释出的大量机密档案,维基解密所製造的种种效应,不仅如其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预期的那样令政府和强权感到恐惧,令更多的谎言与欺骗被拆穿,更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衍生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维基解密近日的外交密档,更在中国掀起一场揪查「美分党」、「汉奸」的轩然大波。然而,这些在外交密档里被提及的中国人,按照使馆的本意,本来就是使馆官员在驻在国的访谈对象,外界將之污名化了。 外馆电文掀风波 从2010年底起一直陆续公佈到今天的大批美国外交密电,犹如杀伤力惊人的霰弹。在超过25万份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中,维基解密把美国国务院与驻各国使领馆之前的通讯记录、情报汇整都编好顺序,一一上载。 按照《纽约时报》评论的说法:「25万份机密美国外交电报为外界提供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会,了解位於全球各地的美国大使馆的幕后交涉、对国外领导人的坦率看法以及对核问题、恐怖威胁的真实评估。这些电报还揭示了奥巴马政府內部对危机和衝突的意见交流。」 外交密电的影响范围,就不仅限於美国一国了。美国驻外人员在加密的情形下,口无遮拦地任意点评驻在国人物,或是將各国政坛秘辛回传华盛顿。 驻柏林大使认为德国外长缺乏外交经验,「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阿塞拜疆总统夫人酷爱整容导致脸部僵硬。阿富汗副总统马苏德曾携带著5200万美元现金的提包被美国缉毒特工拦获。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就任前会见美国大使时,追著儿子的宠物兔子跑。美国以奥巴马会见为条件,交换斯洛文尼亚接受安置关塔那摩囚犯。 各路电文一出,美国政府忙不迭地跟各国政要打电话道歉,一时烽火四起。国务卿希拉里更是到处出动,將维基解密称作对世界各国的攻击。不过希拉里本人也没能幸免。密电显示她曾经下令暗中调查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并指示收集各国高级外交官的生物信息(DNA)。 即使在信息开放程度较差的中国,维基解密透露的外交电文也颇有看头。如一份2009年11月使馆工作人员走访甘肃的电文就显示,地方官员为了迎接胡锦涛的考察,刻意造作。官员们不仅命令被考察的农户「连鬍子都不能刮」,用於作秀的与农民炸油条的油也只有70度,已避免胡锦涛被油溅伤。最后吃到嘴里的油条根本不是当场所炸。 又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接获情资,称朝鲜载有导弹的货物正以飞机运输的方式从北京运往伊朗。赖斯要求美国使馆「最快」、「以最高层次」说服中国阻止运送。2007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和胡锦涛的一次见面中还亲自提出相关问题。 这样信息丰沛的海量外交密电,却只是通过一位美国大兵就轻鬆泄露出去的。1987年出生的布莱德利·曼寧,在2009年於巴格达担任美军情报分析师时,趁接入美军內部信息网的机会,將大批外交电文下载。据曼寧本人对朋友描述,他假装在听一张贴有Lady Gaga標籤的CD,然后迅速地在电脑中操作,把CD里的音乐抹去,將机密档案下载並刻录到CD中,並最终转移至一个移动U盘里。虽然曼寧已被美军逮捕并面临重刑,但他的判断并没有错误,「国务卿希拉里和几千名美国外交官在早晨醒来之时,看到这些全球公开的外交密电,肯定会心臟病发。」 2011年中,由於阿桑奇在接受卫报记者採访时,向记者提供了一段维基解密用来保护密件的真实密码,而记者又將密码放入公开出版的书籍中,导致维基解密自己也被解了密。竞爭对手网站將密码破译,大批电文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上线,阿桑奇也被迫跟进,改变了原先会对密电可能伤害到的人物进行保护处理的办法,又一次大批推出了原始外交电文。其中中国的部份,可以一直上溯到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美国使馆人员发回的分析与访谈。 「Protect」与电文可靠度 在不少美国外交电文中,使馆工作人员会在一些报告的谈话对象中加注「protect」(保护)或「strictly protect」(严格保护)字样。在一些媒体的早期报导中,这样身份的人被冠以「线人」的头衔,用来指代美国使馆访谈的联繫人。 这样的称谓放在中文语境中,却不免给人以「里通外国」、「汉奸」式的不当观感。事实上,美国使馆通过与驻在国各界人士进行交谈,从而了解并搜集该国政情,是非常正常的外交活动,也往往是外交官,即密电中出现的政治官员(Poloff)的职责所在。 即使是中国的外交官,在驻在国活动时也不可避免地要访问当地专家学者,了解驻在国的社会政治动態。只要搜集的信息都在驻在国法律允许范围之內,对联繫人和使馆工作人员而言,都没有问题。 最为可笑的是,维基解密的外交电文在中国的公共舆论界,居然还能掀起一场內斗的波澜。左派网站乌有之乡转载《谁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中国线人》一文,將所有被使馆加注保护字样的访谈者都称作「线人」,还號召网民一同来挖掘。 不少毛左和亲体制人士更欣喜若狂,以为找到了「西奴」、「带路党」的证据,却不料隨著深挖下去,包括《环球时报》主笔王文、《中国不高兴》作者王小东等左派活跃分子也都赫然列名「线人」。本来兴高采烈的「锄奸」活动搬石砸脚,不得不收小声势。 美国为访谈人加注保护字样,一般有出於多种考量的可能。这其中包括受访谈人身份敏感,被披露后会受到伤害或困扰——美国於中东地区访问许多女权运动人士即属此例。也可能是谈话內容太过敏感,透露出去会造成外交上的尷尬或被动——许多交谈中品评外国政要的电文属於此类。 还可能是谈话內容並非完全翔实,仅供参考,故此不能被泄露,以免发生以讹传真。维基解密的中国电文各自属於何种情况,并不甚明確。但阅读各个电文中的访谈內容,并没有泄露国家机密或违背中国法律的事实。 相反,如藏族僧侣就奥巴马会见达赖表达喜悦之情的电文,很可能正是害怕僧侣受到违背中国宪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迫害,而特別加注保护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少公共知识份子在曾和美使馆谈论的消息曝光后受到的污蔑与困扰,以及左派分子在被发现曾和美使馆接触后的尷尬,或许也说明美国人在电文中加注保护的「体贴」或是「別有用心。」 对外交电文的解读,也要秉持更为小心和客观的態度。由於每份电文的长度有限,所以外交官的汇报可能无法完整地重现与访谈人交谈的全部內容。甚至可能发生断章取义,或者引述语句脱离语境的状况。 美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霍格兰德在维基解密事件后,就被媒体发现曾要求手下像记者一样写作。「电文的前三到五个字是读者在瀏览海量信息时最先注意到的內容」,他还撰书详述如何让电报的行文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书名就叫《大使的电报起草技巧》,在这种背景下,电文敘述不完整、挑选有衝击力的內容陈述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特別是在中国这样的非英语国家,外交官的访问即使专业,也可能存在文化和日常交流中的误读。由於中国大陆的电文当事人大多拒绝发表看法,外界无从得知电文的准確性。 以台湾部份为例,美国外交官员的电文显示副总统萧万长在答应出任马英九2008年总统大选副手后,仍然表示不看好马英九选情,就曾在岛內掀起疑问。萧万长本人回应以不合逻辑,但有报刊就指出可能是外交官误读了萧万长的谦虚之辞,属於中美交往中的文化差异。 在美国外交系统的默认下,外交电文的真实性应该是毫无疑义,但表象的真实,是否能够避免不全面、甚至恶意的解读与宣扬,就是维基解密这阳光下的惊雷所不能控制的了。 本文原载《阳光时务》电子杂誌第3期 http://isunaffairs.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278.html 声光影像,多维体验,越互动、越精彩,都在《阳光时务》iPad版。弹指之间,触摸真相。 iPad: http://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系统: http://android.isunaffairs.com PC电脑: http://emag.isunaffairs.com 手机:请下载Zinio阅读器,并确保已在PC上访问并注册http://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我們怎樣被洗腦?——專訪牛津大學研究員凱瑟琳·泰勒 / 2011-09-30 16:27 / 评论数( 0 ) 十年進退兩茫然 ——「9.11」以來的美國與世界 / 2011-09-30 15:53 / 评论数( 0 ) 中國民間金融貧血症 / 2011-09-30 10:28 / 评论数( 0 ) 金三角勢力大洗牌 / 2011-09-30 10:26 / 评论数( 0 ) 你可以不信神,但不能不對話 / 2011-09-28 22:59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张耀杰 | 梁晓声先生的原话记录

作者: 张耀杰  |  评论(0)  | 标签: 梁晓声 , 原话记录 , 张耀杰 据说已经是和谐盛世的今天,至少不再会像只允许一个人伟大光荣正确的毛领袖时代那样,仅仅因为一句话便要被打倒和被砍头。令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偏偏有人依然为自己说过的并不惊天动地的一句硬话被错误记忆和曲解传播而兴师动众。即使在别人已经反复纠错的情况下,依然要揪住某个字眼而大做文章。惭愧的是,本人并不是录音机,没有办法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都记忆准确。好在本人并不是什么常委——也许换用“痿”字会更准确一些——和什么委员,没有领导来关心本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然后再通过什么记者和报纸重新解释一下自己所说过的什么话。 以下是已经公开发布过的几条微博: #梁晓声原话#001刚才梁晓声先生再次打来电话,很严重地谈到一句话风波。我说在我看来并不觉得这句话有多么严重。为了像梁先生一样严肃对待,我又专门查看搜狐传来的现场速记,事实证明,黎学文的传播确有偏差,我本人对黎学文纠错虽然限于记忆而较为模糊,却并没有违背梁先生原意。请能够见到梁先生的朋友帮助传达。 #梁晓声原话#002 现在我担忧这样一个问题,前天开辛亥革命研讨会的时候,我们在八十年代大家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发挥那么大的文化的能动性和贡献思想,是为了把一个神话的人请下神坛,三七开,四六开也罢,总是要开一下。过了这么长时间,假如说中国人似乎把什么权[全]都忘了,(接下) #梁晓声原话#003(续上)然后重新把这个人物放到一个神位上去的话,如果有一天你刚才不是说十年之后的中国看法吗?如果十年之后真是这样,那时我已经七十多了,我有两个选择,要不我移民,我会彻底对这一个国家,这一个民族表示我最大的绝望。要么我自杀,表达我的轻蔑和愤慨。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有上面的人和下面的人在排兵布阵、协同人战。其中的关键人物,是合作出版过《中国不高兴》,并且以研究阴谋论闻名的王小东和宋强。其中的宋强恰恰是黎学文的一个上司。证据如下: //@王小东:自己看吧//@凤凰联动宋强:学文,行了,是我给小东的信息.梁老师原话就是你歪曲,我也相信梁老师原话非彼.还一根筋干吗?大家存点体面//@黎学文在北京:@王小东 作为学者,你也得凭常识判断啊,你一不在现场,二无证据,就断言我歪曲,还截我的屏,仿佛抓我罪证,你是小人之心吧!(8月31日 10:06) //@黎学文在北京:@王小东 你如何断言我歪曲?//@王小东:回复@赵岩鲜花满月楼:我说得很清楚,我是转朋友宋强的话,而宋强的话是根据其同事第二天中午去梁先生家采访时,梁自己的说法。读书会和梁家,我都不在现场。//@赵岩鲜花满月楼:我在现场,我证明黎先生说的意思大体不差(8月30日 15:43) 任何一个人的记忆都不可能100%准确的。其中也包括发表上述言论的梁晓声先生本人。令我感到温暖的是我的朋友和合作者、现场主持人苏小和。以下是他写给黎学文的微博留言: //@苏小和:作为读书会的主持人,我支持一下黎学文,他的那条微博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梁晓声老师还是抢过话头说的这句话。要说有什么问题,就是微博140字免不了读者的理解出现歧义。想不明白梁晓声老师何苦还要撇清,王小东这种不高兴派怎么又不高兴了。难不成梁老师是害怕了?王小东们是看到发财的机会了 (51分钟前) 作为个人,几年来我一直对梁晓声先生心存感激。假如有一个让坏人也必须向善的文明制度,像梁先生这样的善良人会表现得更好的。但是,我所看到的今天的梁先生,却在为了自己偶尔说出的一句硬话猛话而极力证明和彰显自己的并不过硬和并不勇猛。 已经在供职单位很不愉快的黎学文,为了刻意表现得像一个“硬汉”一样,于当天晚上发布了辞职声明:“【个人声明】本人今天已辞去凤凰联动图书公司策划部副主任一职,感谢在此期间帮助我的同事、老师和朋友。明天修改微博认证。以后不再与该公司有任何职业关系。已签约的10多部书稿已移交给同事,我将协助后续出版事宜,本人将继续从事出版工作,为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尽一己之力,希望朋友们继续支持!8月29日 23:43” 在这种情况下,我希望给梁晓声先生踊跃传话的某些朋友在传话时能够再加上一句:梁先生用得着对我本人,以及传播有误的//@黎学文在北京 等人,提前十年就表示出“轻蔑和愤慨”吗?? 2011年9月3日下午18时左右于北京家中。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张耀杰的最新更新: 关于梁晓声先生“一句话风波”的亲历见证 / 2011-09-03 12:21 / 评论数( 0 ) 袁伟时先生的常识误读 / 2011-08-28 10:47 / 评论数( 0 ) 从复议到判决,公正被谁吃掉 / 2011-08-25 22:57 / 评论数( 1 ) 化解权力市场经济的路径选择 / 2011-08-24 21:31 / 评论数( 0 ) 贾焱:我的老师梁晓声 / 2011-08-24 21:29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张耀杰 | 关于梁晓声先生“一句话风波”的亲历见证

作者: 张耀杰  |  评论(0)  | 标签: 梁晓声 , “一句话风波” , 亲历见证 最近几天电脑出了故障,只好启用一台旧电脑勉强上网。所以对于网络上的事情颇为隔阂。今天上午(2011年9月2日)登陆刚刚注册的新浪备用微博,意外看到这样一条私信留言,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问题的严重。抄录如下: //@赵岩鲜花满月楼:老师,我看了梁晓声老师的声明,我被震惊了,老师您在现场,您知道的呀,倘使我崇拜的知识分子尚且都不能实事求是,我很难过,我记得黎先生说的没错啊,当时不是这么说的啊,搜狐有视频应该能证明的啊,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我开始并没关注这句话,我只是觉得,很委屈,我觉得黎先生那条微博没说错啊,我在现场,只是替他证明了一下,好多人那么疯狂地骂我,什么美狗,什么婊子,什么全家死绝之类的话都有,为什么啊,梁老师的声明和他当时讲得不一样啊!!!!(9月1日 00:18) 一、梁晓声先生的《多余的话》 接下来我通过网络搜索到梁晓声先生的博客文章《多余的话》,其中提到我的名字,同样是全文照录:引文网址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737867&page=1&1=1#7737867 我虽然不上网,也没有微博——但对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早已有知。 太多的朋友打电话问我25日究竟在搜狐读书会上说了怎样一番话,故我以下话是回答朋友们的询问的。 当时话题不知怎么谈到了现在和从前;我的原话基本是这样的——80年代以降,中国调动了极大的思想力,才终于结束了造神时代,结束了10年“文革”恶梦,倘有人以为回到从前中国才有前途,并且真那样了,那我只有选择移民或自杀。我毕竟是过来人,对“文革”是怎么回事有切身感受。倘“四人帮”晚被粉碎几年,我在复旦的下场亦悲惨矣。倘那样的时代又卷土重来,我这种人断无好下场。移民语,自杀语,乃对那样一个时代之嫌恶语耳。 一个听觉正常的人,断不至于将“如果回到从前”误听成“如果还是现在”这种错误是令人惊讶的! 我曾给邀请我的张耀杰打电话,问他怎么会出那种“错误”?他说认得对方,会要求对方删除。而朋友们告诉我,竟没有。 我也很奇怪,那么多人听到我的原话,居然没一个人说我的原话不是那样的。 当然,这些话,确实多余。 我一向认为——中国之现实问题虽多,却只有面对现实才能加以改造。从七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是根本找不到什么有希望的中国的依据的。一两句针对今天的“文革”言论,并不能实际改变什么。 我理解的“革命”者是勇于善于改革现实的人,而非“文革”时期的造反派。中国之希望断不在那些当年极凶恶的人身上! 二、梁晓声详解“一句话风波” 2011年9月1日的《华商报》,另有署名王锋的访谈文章《“要么移民,要么自杀”?你理解错了!其实是“充满信心向前去”——梁晓声详解“一句话风波”》,我依然是全文照录。网络地址:http://hsb.hsw.cn/2011-09/01/content_8148302.htm 因为一句“要么移民,要么自杀”被错传网上,作家梁晓声成为网络话题人物,处在了风口浪尖。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8月31日中午,记者如约与回到牡丹园家中的梁晓声通了话,他语气中不无疲惫,“这两天,接了很多朋友的电话,基本上都是在谈这件事儿”,本已表示除博客“声明”外不再就此事做任何谈论的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话语“被变形”意外,也不意外   记者:得知自己的话“被变形”后,觉得意外吗?   梁晓声:意外,也不意外。说意外呢,毕竟我参加的是一个读书节目,而且是作为嘉宾,打车去的,也没收一分钱费用,因为我很重视和珍惜与读者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认为它是商业活动,而且作者和读者当面谈些话,很好的事情,我想,不应该出现这样曲解的情况。但,既然已经出现了,一开始,我对这个事,也并不特别放在心上。因为,关于网络经常发生的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故意错接之类,所见所闻很多,所以大抵见怪不怪。但很多朋友们就来电,有些措辞很严厉,我们也上网找,但没找到,因为我也不懂微博,儿子又用电脑在工作,我一上网又会影响他。后来就有朋友拿来手机给我看,而且他们说,你不能允许自己的话被篡改了而你自己完全当没事儿发生,无论对网上的这种传媒现象,还是自己的读者和朋友,都是不负责任的。我觉得,他们的批评可能是对的,所以,就写了一个类似说明的短文,大概说了下。   过来人还这样说,至少是欠思考的   记者: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就认为这句话是你说的,那是否意味着,在一些读者眼里,你的形象实际已经被固化,成为经常对现实愤怒、发言的这么一个接近“愤青”的形象?   梁晓声:其实,当时有一个主嘉宾,叫杨继绳,他出了一本谈社会阶层的很学理化的书,我去呢,不是谈我的书,是帮着推荐他的书。主持人提到一个话题时,就很历史感地分析过来,问今天这个时代和从前那个时代相比,会得出什么看法,我记不得杨继绳当时是怎么回答了,我说的是,谈此话题,必须回到八十年代初,那时结束了一个神化的时代,非如此,中国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这一页翻开。如果今天有人尤其是年轻人很郁闷,他可能不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已经到了怎样一个程度,我想这可能和我们文化本身的滞后有关。对那个时代,我们是记忆犹新的,如果再回去,那是万万不可的,否则我就没了选择,社会也会容不下我这样的人,只能要么移民要么自杀,当时主要是想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拒斥。这么些年来,我们在社会发展方面有努力,但文化并没有跟上,而当年,伴随着社会前进,文艺上涌现一批比如《芙蓉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将军之死》等等。而时间过去了30多年,人们有些不知从前了,如果面对今天的所有问题,一言以蔽之,说不如从前好,那如果说话的是年轻人,有情可谅,如果是过来人,还这样说,至少是欠思考的。   我依然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者   记者:如果周围有人说他“过十年如果什么还如何如何,会选择移民或自杀”,你会怎么与他交流?   梁晓声:我会告诉他,过十年肯定不会是这样,肯定不会的!在这方面,我依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但好像也有不少人是悲观主义者,是这样吗?多吗?我之所以乐观的依据,有以下几点。第一,全人类的社会都要向前进,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与世隔绝,我们讲世界是平的嘛,别国治理国家的经验肯定会影响我们,最终促进我们。第二,虽然这次我在网络上遇到小小不快,但我还是充分肯定网络对我们社会本身的触动力,那是相当大的,不能因为这种事情而因噎废食,你看,那么多腐败事件是在网络上被曝光而得到惩处的,那么多不公正的判决,是在网络上得到关注而改变的,那么多的人性丑陋,是在网络上受到鞭笞的,我们那么多需要同情和帮助的人,是在网络上得到救助的,还有那么多真正做好事的人,是在网络上获得了敬意和支持。各级政府的办事,也逐渐向透明、公开、人性化在过渡,管理社会事务、服务公众的意识,在不断提高,我们过去常自称老百姓,而现在,公民意识在不断提升。鉴于以上种种,我坚信,十年后一定会比现在好。我想起鲁迅的一句话,大意是,说现在好的留在现在,说将来好的随我前去。还有,所谓希望,必定附丽于将来。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充满信心地向前去。本报记者 王锋   ■记者观察   温软刀锋梁晓声   关于梁晓声,日前,网上突现其决绝之语,愤然有去国或弃世之想。当是时,网上便纷纷“求链接,求真相”,莫衷一是。而访他之前,记者与其夫人先行通话,得知友人已纷然来电,而梁闻言诧异,多有不解。   网络所传之语,当时是否出自梁口,上下语境是否果如其所述,为何无数人宁愿“确信”此语必然为梁所言,是否梁果真说过而事后又遗忘或搞混,甚或压力之下“悍然”改口?无证据,不判断。   其实,即便梁真出此语又当如何?以不无激愤之语,表达对诸事改进之期待,此情可贵,且须珍重。梁晓声不仅仅是梁晓声,无数人寄望他助燃并高擎理想之火,烛照世情,温暖人心。可以说,梁也未负众望,他下笔,多温情,亦多刀锋。   他之所以此次被“误读”并被广泛“误信”,不无脉络可寻,从当年抒写辽阔北大荒之知青文学起,从对社会各阶层之分析及批评起,从经年之清寒布衣形象,有人称他为“老愤青”,称其在作“道德秀”。但,他自有坚持。   每次赴京出差,若皆有暇,常会一见,或在其北影厂旧寓,或在牡丹园新居。与他面容的清峻、笔底的锋利相较,他出言之时,颇为温软,几乎是娓娓道来。而嗜烟之习,多年难改,“云雾”常缥缈小室,有时会双手叉腰,侧转脖颈,隐隐有声,治颈椎之仪器,似亦提示这位长期伏案者,苦此久矣。   最近一次见他,在今年7月初。小区外,小街热闹而近嘈杂,各类厢式小货车,小贩们的三轮平板车,横七竖八穿行,各地方言此起彼伏。他早早站在小区外,迎候记者,市井烟火,一如伏案时所抽之烟,四周缭绕。   言语间,他对西安的文化氛围常多所赞言,询及文友近况,并用记者手机和陈忠实先生等人通话,期能入陕一聚。谈到北京,则称平时其实与文坛圈子并无太多往来,“周围人,也就大概知道这里住着一个写小说的人吧”。他关注陕西,但也有自己的“盲点”,比如,认为窑洞在陕西遍地开花,记者小作“纠正”,他即现惊讶,并连唤抱歉。 这是一个真实的人,一无矫饰。 王锋 (本文来源:华商报) 三、我自己的相关记录 幸亏搜狐读书会有现场的录像、录音和速记。我自己也记录有相关日记。以下内容抄录自我的日记,已经足以证明事实并不完全像梁晓声先生所说的那样:“我曾给邀请我的张耀杰打电话,问他怎么会出那种‘错误’?他说认得对方,会要求对方删除。而朋友们告诉我,竟没有。我也很奇怪,那么多人听到我的原话,居然没一个人说我的原话不是那样的。”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晴。 今天搜狐读书会。在微博发表几条相关信息。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1:杨继绳说,《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一书是2004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的副产品,书里面没有任何不可以说的事情。2006年由花城出版社印刷8000册,被某部女局长点名查禁。他找到女局长理论,张说她没有查禁,花城马上表态说是出版社自己的决定。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2:读者问杨继绳,什么时候大陆可以出版《墓碑》一书。杨说大概十年之后吧。我说,按照杨老师的说法,十年后台湾和香港的某些个政党,就可以回到大陆来参加竞选。这样的话,中国就真正进入民主宪政的文明社会了。中国的新闻出版,也就不再需要什么样的部门来审查了。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3:梁晓声说,他是中国作家里面有人文关怀的劳动模范一类的人物。他直到现在还坚持每天写作,而且坚持用纸和笔而不是用电脑进行写作。为了写作,他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坐在热闹拥挤的搜狐演播厅里面还觉得浑身发冷。与外国作家一样,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作家,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到杜甫的《石壕吏》,都是有人文关怀的。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4:杨继绳说,毛泽东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是为了发动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我的阶层分析是不一样的,我提倡的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梁晓声说,作为文学家,我1997年时候感觉到中国社会产生了裂缝,我就凭着印象写了下来。我和杨先生一样,最不希望中国的阶层差别,再转化成为一场阶级斗争。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5:我批评梁晓声说,《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引言里面,把朱元璋与古希腊的卡龙达斯相提并论是不对的。佩剑走进会场的卡龙达斯,被人指责违犯了自己制订的法律,便用当场自杀方式维护法律。朱元璋杀人无数。他制定的《大明律》是专门惩罚别人,而不是约束和惩罚自己的。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6: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于比黑社会还要黑暗的中国灰社会的分析。在他看来,凡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打击,并且欢迎媒体配合报道的犯罪团伙,属于黑社会。而凡是尽量悄悄地收拾,并且严格限制报道的大案要案,背后往往会有一张特别高级的灰社会网络。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晴。 梁晓声先生下午来电话,说是有很多人给他打电话,问微博上有人说他要自杀、要移民什么的。他说自己的原意不是这样的,是这个人误解了他的原意。我说看到黎学文的微博了,虽然有一点偏差,却并没有什么恶意,反而充满了敬意。我答应代他发布一条纠错的微博,并且让黎学文删除原微博。 挂断电话,我立即给黎学文发去手机短信,劝告他删除微博。黎学文回复说自己在外面,晚上回到住处才能删除。于是,我自己立即上网发布纠错微博: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7:梁晓声教授电话说,有许多朋友打电话,问微博上传播他的话是不是真实的?他说自己原意是,假如像乌有之乡那些人希望的那样,中国十年后依然没有进步,反而像朝鲜那样倒退下去,他只能选择两条路,一是移民离开;一是自杀明志!请//@黎学文在北京 删除微博,以正视听! 第二天上网,看到黎学文已经删除掉原来的微博,另有两条相关微博依然保留: //@黎学文在北京 【十年后中国如何我们又如何?】昨晚发了一条梁晓声先生讲10年后若中国仍如此他将选择移民或自杀的微博,不想被3千次转发和1千次评论,网友的意见多以支持梁先生话为主,也有不少不同意见及对梁先生不满的评论,一切正常。我想有个问题值得思考:10年后中国将如何我们又将如何?不同人定会有不同答案。8月29日 02:12 //@黎学文在北京【实名举报@朱方清的微博 】@微博小秘书 :我于昨晚发的原创微博“硬汉梁晓声”被朱方清改编成题为“梁晓声2012年自杀?”在其微博上发布,现转发600余次,该微博篡改了我原意,我对篡改原创的行为持反对态度,认为微博伦理需要尊重,对原创微博的精神劳动应予保护!我多次劝说其仍未删,现被迫举报。8月29日 11:16 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阴。 与梁晓声教授一同参加搜狐读书会的张强教授来短信解释说,梁先生是一个专心致志从事写作的君子。他不愿意让上边的朋友为难。于是,我再次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说: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8://@苏小和 说:杨老师扎实真诚勇敢。梁老师抒情率真自由。杨老师说,清华毕业生讲究听话出活,听话是听一把手的话,我不听话才可能出活。梁老师说,如果中国再回到文革,我要么移民,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要么自杀,表达对这个国家极度的耻辱。 #搜狐读书会#杨继绳对话梁晓声9:8月28日搜狐读书会,被大家一致认为是现场氛围最好的一次。两位嘉宾表现出的都是大家风范。//@黎学文在北京 通过微博传播的梁教授“一是移民,一是自杀”的话,抽掉了假如再回到文革或者朝鲜的大前提,让梁教授遭受到来自网络以及上层的一些误解。本人在此对梁教授表示歉意! #汉奴忘八耻#海外有一西奴网/据说就是此人搞的/等什么时候闲适一点/不排除起诉这个汉奴人渣的!!//@赵岩鲜花满月楼:今天稀里糊涂的和一个叫王小东的人在微博上争执起来,他篡改讹传梁先生的发言,被指出来有点恼羞成怒,像泼妇骂街一样,看了他微博才知道,这个所谓著名学者就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 事情到此原本可以圆满结束。不曾想梁晓声先生那边已经在接受媒体的正式采访,而且明显是收回了他在现场说过的某些话语和某些态度。行文至此,我情不自禁地要追问一句:假如今天还要打右派,一直提倡人文关怀的梁晓声先生,是要选择站在人文关怀一边;还是要选择站在请他当民盟中央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上级领导一边呢?! 朱先生厚泽去世时,我专门发表文章强调他对于年轻人的郑重劝告:“不要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抱什么希望,我们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同样可以移送给像黎学文这样的年轻人,以后再不要动不动把“硬汉”之类的称呼,一厢情愿地奉送给别人,尤其是享受着某种特权待遇的老年人。改造中国社会的唯一支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本人以本人为本——的真正具有普世性的现代精神,也就是胡适先生所说的“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 2011年9月2日于北京家中。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张耀杰的最新更新: 袁伟时先生的常识误读 / 2011-08-28 10:47 / 评论数( 0 ) 从复议到判决,公正被谁吃掉 / 2011-08-25 22:57 / 评论数( 1 ) 化解权力市场经济的路径选择 / 2011-08-24 21:31 / 评论数( 0 ) 贾焱:我的老师梁晓声 / 2011-08-24 21:29 / 评论数( 0 ) 李劼:孔丘的等级观念和仁义政治 / 2011-07-30 00:56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人物周刊:父与子 两代人的家国

作者:本刊记者 彭淑 实习记者 苏希杰 张嘉衍 发自北京 日期:2011-08-15 顾准被认为是“49年至文革结束中国大陆惟一一个思想家”,为自由思想众叛亲离,死于贫病,是自由主义学者的精神航标;而他的儿子高梁,现在却被贴上了“国家主义者”的标签 2011年7月11日,顾准的儿子高粱于北京北七家(姜晓明) 1958摄于北京,后排左长子顾逸东,右长女顾淑林;中排左起:妻汪璧,顾准母亲顾庆莲,顾准;下排左起:次子高梁、幼子顾重子、次女顾秀林 1945年,顾准(右)与刘晓、陈同生 顾准于1950年代初 1948年,他生于山东的北大门——滨州。他的父亲33岁,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财委委员、山东省工商总局副局长、财政厅厅长。 依照北方的传统,为了好养活,他跟上面的一兄一姊一样,乳名也是一种粮食:高粱。 1982年,他33岁,考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成为父亲的学生、经济学家吴敬琏门下的研究生,专攻比较经济制度。 当时,一批风起云涌的经济学人都记得,他的名字叫“高梁”,并且沿用至今。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四卷一套的《顾准文存》内,编者一栏,赫然印着他的本名:顾南九。 三个名字,无意间泄露了高梁的人生:著名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的次子;一个自称“永远不想成为风云人物”的经济学者。 近年来,学界时有质疑,伴随这些质疑的是粗线条的标签——他的父亲是“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49年到文革结束中国大陆惟一一个思想家”,“文革”中,两次戴上高帽的“右派”;而他却是“非主流经济学家”、“反思改革者”中的一员,一个“左派”。 他的“盟友”,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帆则说,他是“自由派经济学家们的一块心病”——“他们认为他应该跟他们站在一边。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主义者”。 “我从来不是谁的心病,也不参加任何派别,我是独立的。”7月11日上午,北京昌平家中,高梁颧骨深陷,逐字逐句地说。 寄给父亲的两封信 高梁稍一侧身,身上的半旧汗衫3便露出个窟窿。一旦触及家中往事,他停顿,尔后沉闷,“说好了,不要问我们家的事情。” 他的好友,专栏作家柳红说过:“作为顾准的儿女这一生都是扭曲的。在那个特殊年代,因为父亲被打倒,导致伦常亲情要被扭曲。等到父亲被树为‘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后,他们又要活在不被理解、深受责难的阴影里。” 90年代,为写《顾准全传》,上海作家高建国采访了与顾准相关的六十多人,其中就有高梁。顾家5个子女: 长女顾淑林,1942年生,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长子顾逸东,1946年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高梁之妹顾秀林,1950年生,现任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小弟顾重之,据传在美国,是一名会计师。 书里,高梁是一个“交流比较彻底”的回忆者,一个见证父亲自述的儿子。 “1965年9月17日,秦柳方代表经济所党组织找我谈话,宣布给我重新戴上右派帽子的决定。” 顾准自述,两天后,“跟随四清队伍前往周口店劳动改造”。“经济所”即中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前身),他在那里从事会计研究。 春节假期,一方面幻想回家度假,能够得到一点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也有最终离开这个家庭的思想准备。到家在下午,汪璧(顾准之妻,曾任财政部商务司司长)还未回来,在家的孩子没有一个理我的。晚上,汪璧提出离婚,想到1957年以来我欠下这个家庭这么多债,此后不应该再害亲人,忍受感情上的牵累,痛快地同意了。 “1966年春节,表面上看还是融洽和平的。春节过后,父亲离家去周口店。出门的时候,我弟弟、妹妹正在拌嘴。父亲回过头,大吼一声:还吵什么?你们没爹啦!”高梁说。 “1967年4月,高梁去四川大串联。他与一位年长的烈士子弟崔红军(解放初期曾在顾准家生活过一段时间,自称是顾准的干儿子)邂逅。崔红军拉着高梁的手,对他悄悄说了几句犯禁的心里话:‘其实,中国不少右派都是有思想的人。你父亲就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啊……’,他深受震动,也勾起对父亲的无尽思念。……便和崔红军一起,给顾准各写了一封问候的信,从四川寄往经济所。” 这会儿,面对高建国文中的描述,高梁从沙发上坐起,“时间太久了,我想不起信里的内容。” 然而,父亲收到他的来信后,勾起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一个月后,借故回到家中——……汪璧回来,一进门就严词责问我:“你害人害得还不够,还要来害人?”非要我马上离开不可,我原想等长女回家见见她再走,汪璧火气愈来愈大,看她因重装假牙,满口无牙,面容极度憔悴,实在不忍,……就这么又匆匆离开了这个“家”。……不过事情还没有完。一个月后(1967年12月),寄来了二儿以下四个孩子和我断绝父子父女关系的文据。1968年4月,(他们)把我的户口和粮食关系转来所里,从此以后,就连每月他们寄粮食的字迹也看不见了,我想念他们。 “恩断义绝,一致于此”,在自述中字字千钧。 “大姐顾淑林当时不在北京,没有加入签名。事隔多年,顾逸东提起这件事,全身颤抖,泣不成声。他最终请求世人,要责怪就责怪他一人,因为他是长子。但这件事一定是四人一起商议的结果。” 高建国思忖,那时,顾准尚且不知,儿女们为他“转户”也因汪璧已死。 “1965年秋天,母亲曾经很难过地对我说,你们都大了,要学会独立谋生……,我后来一再回想,母亲那时已经想要去死,她实在是没有一条好路可以走啊!”高梁对他诉说这段时,强抑内心的痛楚。 1968年4月8日,被宣布开除党籍、泯灭心头一线希望的汪璧,在孩子们走后,吞服大量“来沙尔”消毒水。桌上留下她颤抖的笔迹:帮助反革命分子销毁材料罪该万死。 据说剧毒发作,她倒地的模样极其悲惨。当天傍晚,“敲不开门,从邻居家的窗户爬进自己家”,第一个目睹者,正是高梁。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不孝之子” 母亲“走”后,高梁结束了人大附中的高中生活。 “如果没有文革,让我报大学志愿,也许会报文科。但应当时号召,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他分到内蒙古东部寒冷的兴安盟,“春天播种,秋天打场。一晃就是5年”。 其后,他又在乌兰浩特柴油机厂当工人6年,“所有的车间都干过”,却没有守在父亲渴求他们的弥留之际。 1974年12月3日零时,顾准因患肺癌去世。 临终前,单位来人提出,只要他肯在“认错书”上签名,就能“马上摘帽,回到人民中间”。顾准断然拒绝。 “他是很骄傲的,”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老所长赵人伟说。 1950年,赵在中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研究》任编辑,他缅怀道:“……顾准并没有上过大学,甚至连高中也没有上过。他在中华职业学校旧制商科初中毕业以后,就进入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任练习生,时年仅12岁。但他刻苦自学,在19岁时就写成了一部会计学专著《银行会计》。……可见,顾准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学成才。 “我认为顾准学术生涯的另一个特点是博大精深。有一次他对我说:‘我可以得3个博士’。我问他:‘哪3个?’他回答说:‘经济学、历史学和数学。’……最使我好奇的是他的数学功底。他知道我的疑点所在,接着说道:‘从50年代以来,我把数学系统地学了一遍——从初中代数、平面几何到高等数学,而且经常演算习题’。……顾准治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古今中外,纵横比较。他不仅如前所说进行多学科的研究,而且从西方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开始,再对未来进行考察。……‘文革’以前他就翻译了熊彼得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著作……” “骄傲”既来自顾准对自身才华的笃信,也是命运多舛的肇因之一。 “他以一个上海市财政局局长的身份,对抗中央财政部的财政命令。”赵人伟一语道破。 1949年年底,上方指令,上海税制要以“民主评议”进行,即按口头协定各家企业的应缴税款,因为“资产阶级的账簿不可信,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注册会计师也不可信”。 顾准并没惟命是从。为避免稽查干部查账的不专业,他挑选过去立信会计事务所的20位会计师,聘为“特约查账员”;他指示直接税局公告全市,按照当时人民币币值与物价,重新评估所有企业的财产实际价值,作为税收依据。实际账面资本出来后,企业利润的应交税率自然合理降低。 在对纳税大户实行“自报实交,轻税重罚”等措施后,顾准继而采用“专户专管”、“查账,店员协税”等颇现代化的税收方式。 “他认为,上海原本具有优良的财会制度,税制可以用查账解决。”赵人伟说。但在全国统一执行财政方针下,顾准的策略在党内遭致部分力量的反对。 自同年10月起,中央有关部门对他一再提出申斥,令其恢复“民评”,他却据理力争,“出言不逊”。 1952年,全国发起“三反”运动。这年3月4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称:市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顾准,一贯地存在着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决定予以撤职处分,并令其深刻反省。至于其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局局长和税务局局长等职,建议有关方面一并撤除。 1955年8月,顾准在中央党校学习。对于中国现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深思,结合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他在学习体会中,明确抨击计划经济体制,主张要以市场价格的涨落,来调整生产和流通。 学员讨论会上,他的发言被一位厅局级干部直接打断:你不要再读下去了吧。 《体会》经他修改,定稿为《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于1957年第二期《经济研究》上刊登,后来却被批在社会上“放毒”,是修正主义。 赵人伟日后称,“在被称为第一个改革浪潮的1956年,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两篇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理论文章,一篇是孙冶方(已故经济学家)的《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另一篇是上面已提到的顾准的文章。如所周知,孙冶方撰写这篇文章时,曾经得到过顾准的启发。可见,在这个改革浪潮中,顾准毫无疑问是站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前沿的。” 1957年11月,顾准被打为中科院系统最大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并开除党籍。 有朋友劝顾准,如果摘帽,孩子们就会来看你了。他听后翻江倒海,终于落泪妥协。 病床上,他对吴敬琏、骆耕漠(已故中科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说,“在认错书上签字,真是奇耻大辱。我这样做,既是为了能见到我的孩子们,也想这样做,或许能改善他们的处境。” 为让兄长如愿,顾准的胞弟陈敏之(生前曾任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给侄儿侄女们去信苦劝。 他曾撰文,“和五哥(顾准)见面之初,他就曾对我说,他希望重之能回来照顾他,并且沟通感情与思想,……11月24日收到了重之来信,信中表示他不会回来,而且是坚定的。还说:‘对党的事业的热爱和对顾准的憎恨之间是不可能存在一般的父子感情的’,‘我是要跟党跟毛主席走的,我是决不能跟着顾准走的……’” 顾准与儿女们至死未见,他们一句“怕受爸爸的影响”,无疑加速了他的离去。 顾准第一次打成“右派”时,曾与妻子商定,为了孩子们的前途不受牵连,他同意他们与自己“划清界限”。 “有人与家人在政治上划清,生活上却没划清”,对于顾准亲子关系的“划清干净”,高建国含蓄指出,“当年,个人抱负就是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不被淘汰出来,这是第一位的。” 《顾准全传》中,顾准第二次“戴帽”一经传出,顾重之在就读的101中学,被同学们扯去红领巾。陈敏之的夫人曾含泪道,孩子们压力也很大,在外面受歧视,被骂作“狗崽子”。 顾准的妹夫施义之,“文革”中曾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汪璧死后,他与妻子、顾准的胞妹陈枫,毫不犹豫对顾家子女施予关怀。他对高建国坦言,是他阻止岳母与孩子们去见顾准,“那个年代就是这样,我当个公安部长并不安全,朝不保夕。” “母爱”也横亘在父子中间。1960年冬,顾准从河南商城下放回京。亲历大饥荒的重灾区,他在日记里记有“哀鸿遍野,人相食”的可怖实况。 家中,他当着儿女面,痛批“人民公社”、“大跃进”。高梁回忆,父亲说农村应该鼓励单干,允许两极分化。现在的中国是匮乏经济,政府供应什么,群众就只得买什么,没有一点选择。还有一次,一位亲戚来看父亲,他却大谈“大炼钢铁”——“就是泥地里挖个坑坑炼铁渣渣,泥土导热,怎么炼铁?”他典型的“右派”言论,把亲戚吓跑了,母亲因此不快。 “母亲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在如何对待父亲的政治问题上,整个人处于极大矛盾中。她虽然爱我父亲,却并不能理解他的深邃思想。母亲在孩子们面前,只能按照党的要求‘正面’说话,譬如:‘党早已说明,‘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是少数,你们的父亲嘴不好。你们要和父亲划清界限。”顾逸东对高建国说。 顾准去世后,陈敏之愤恨其儿女的无情。他用一台老式打字机,将事情原委打出,印制若干,散发到顾准的朋友中去。 “他交给我时,还特别叮嘱,你要小心别让别人看到,我怕会给你造成不利。”顾准的干女儿,中科院同事张纯音之女徐方回忆道,那是“文革”后期,陈的行为十分危险。 打印本在早年,还是小范围散布。90年代中期,陈敏之不断将沉痛往事撰稿翻出,致使顾家儿女成为众矢之的。 那时,徐方偶遇高梁,他苦笑,“我们现在是全中国最大的不孝之子了。” “经济学家要爱人民” 1978年,高梁返城,在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办的一家杂志社工作。吴敬琏为他介绍赵人伟,“这是你父亲生前的好友。” 老成持重的高梁一时不能自已,“狠哭了一鼻子。可见他爱他的爸爸。”赵人伟说。 “1980年,我和二哥都在准备以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研究生。有一次在一起讨论经济学时,他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当经济学家必须爱人民。”顾秀林听到高梁这么说,为之一震。 “这和他的家庭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莫大关系。”高梁读研时的同届同学,当年财贸所的研究生,现任北师大珠海分校校长华生说。 他,还有高梁同寝室室友张学军在电话中,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高梁日复一日坚持跑步、苦练体质的身影。 高梁所在的831寝室,原是一间空荡的教室。在那里,每周末都会开办读书会。 读书会围绕两个主题:研读与专业无关的经典著作,比如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对于中国改革的现实问题,作理论化深层探讨。其间,不同专业、年级的同学,包括社会中人纷纷加入。 张学军怀念当年他们“怀有强烈的责任感想为中国的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一群意气书生中,年长的高梁一惯“思考严谨,火花碰撞不多”。 高梁也坦承,在当时北京自由组合的学术圈子:诸如杜润生、王岐山、周其仁组成的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和金融所的“五道口学术圈”里,他仅是一介参与者,绝非活跃人士。 一次讨论会上,众人为国企改革,兵分三路,“激进派提倡,干脆卖掉国企。中间派认为可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保守派则连这也反对。”张学军模糊记得,高梁是“趋于保守的”。 “他默默地沿着一条路走下去。我有时觉得,这条路较窄,会限制他的发展。”张学军的看法,对应了高梁的另一好友、莫干山会议的发起者之一、时任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经济师朱嘉明所说:“高梁与他父亲最大区别就在于他的思考相对局限在经济方面,其他领域不像他父亲深广。” 1984年9月,浙江德清县莫干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与会者不乏今天公众耳熟能详的一些人物——王歧山、马凯、张维迎…… 华生后来回忆,这时正值农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了空前成功,城市经济改革已拉开序幕,势不可挡。会议中心是讨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其中尤以价格改革为重中之重。 一批经济学子将以优质独见的学术论文被选入参会。高梁上山,缘于他在《中国社会科学》做过编辑。 开会、征文的消息发出后,“入选者限定120人左右,可投稿就有上千份。那年7月,筹会阶段,我被王小鲁(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拉去帮忙。”他说道。 “高梁也是会上提出‘放调结合双轨制’的五人之一。”华生说,当年与会者认定,改革的市场轨道已开始铺设,价格改革迫在眉睫。他、高梁、何家成(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张少杰(已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蒋跃(现任陕西省工信厅厅长)在会上经过数日争论达成一致,“用先放的办法促进市场价平稳下浮,然后上调计划牌价,有些产品可以外放内调。同时,特别强调组织生产资料市场和物资部门主动进入市场,……我们把这套‘改、调、放、导’思路简括为‘放调结合双轨制’。” 一干经济学者在改革方向上统一,“破除僵化、阻碍经济活力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初衷都为“国富民强”——这是高梁眷顾的80年代。 “但改革将会改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心里是模糊的。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完全学美国,搞自由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彻底实现私有化,和政府彻底脱离是最容易、摩擦最小的一种制度;也有人认为,我们要保持社会主义的壳子,中国毕竟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一套供应体系,应该稳妥地、公私兼顾地改革。这些未明晰的不同倾向,在后来改革实践中,一步步确为分歧。市场成功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而高粱表示,“大家公认私有制最有活力,但我对它在中国的实际运行感到疑惑。” “人心坏了” 1985年,高梁毕业,进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 在这家由国家体改委衍生出来的青年才俊云集的研究机构里,高梁低调如故,文章发表不算多,官至正处级。 “80年代末,就是这个正处,让我没能通过政治审查杠杆,失去赴牛津留学的机会。”他寒心的是,1990年,体改所并入经济管理研究所,原成员各奔东西,“眼看一个炙手可热的单位打入冷宫,有些人却在边上看笑话。里面就有当年一起奋斗搞改革的同仁。” 90年代初,张学军在海南,两次见到高梁。 令他理解又诧异,“那会儿,很多人比较灰心,无心学术,改行做生意。高梁也自称‘半下海’,居然炒起了期货。” 高梁的期货终是全军覆没。郭熙权在电话中笑道,“他适合宏观经济研究,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1992年,郭任海南洋浦工商管理中心主任。高梁任洋浦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主管经济开发区政府所属的七八家小型国企。两年后,他离开洋浦。 他曾对媒体吐露,“我原想,根据自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解,制定新的管理方法,按照资产管理的方式管理”,“手下有一个管开发区拆迁的公司,有一大笔钱来运作。我自任总经理。后来上面不让我干了,换了一个人。虽然许多人都知道这个人有问题,可是上头压下来了,限期完成移交,让这个人管。管了不到半年,那人就出了很多问题。查出来以后就撤了。这时,我也站不住脚了。” “我就是‘那个有问题的人’,”郭熙权直言,“高梁曾兼任洋浦物业总公司法人。上面让我接任他的职位,他成了我的下属。” 郭熙权说,在职期间,他曾向管委会递交一“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方案,欲将这家物业总公司推上市。按其计划,在公司管辖的土地上招商,让商家建房,建写字楼,形成商业一条街。政府采用土地出租方式,定下各个商家的土地使用期限。到期时,钱、房子都属于洋浦物业总公司。 前来投资的两家股份公司提出,“投资方要占51%的股权,摆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直控。”方案被否。 “委员会中传出,我想把公司的总经理位置固定化,使国有资产永久掌控在我手中。高梁是委员会委员之一,却没与我及时沟通。我估计,他在心里不支持我。今天回头再看,国有资产收购早在中国大行其事。”他不以为然道。 此刻,高梁也大发感慨:“90年代,大量国企垮台,有人说体制不行。我看有外因与内因。外因是私企与外企的大量出现,对国企形成很强的竞争关系。国企过去长在温室里,环境太好,缺乏野心。内因就是企业者的责任心越来越少了,自私地想从中牟取私利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与我在80年代,到国企搞调查的体会有很大区别。人的良心坏了。为什么坏了?肯定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但有一条,谁也不能否定,就是80年代开始所谓的‘产权理论’——难逃其咎。” “左”“右”碰撞 1998年,高梁回京。因离开单位过久,他失去了公职。 那时,他一边为《经济管理文摘》写稿,一边主持产业论坛,“体改所以前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中建立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所一同事,后来成为民企人士,托我们办论坛,目的就是把中国整个产业实况梳理一遍。论坛上,请来矿业、石油、船业、汽车、电子等各行领导、专家。” 其间,“非主流经济学家”的主要人物杨帆,因为“一些问题上观点相近”,与他相熟起来。 2001年,杨帆帮助高梁出版《挺起中国的脊梁:全球化的冲击和中国的战略产业》。在他与《中国不高兴》作者之一王小东引见下,高梁担任过《中国产经新闻报》副总编。 2004年8月,经济学家郎咸平公开指出,“MBO(管理层收购)是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最好办法”,他的论调与高梁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郎咸平与企业家顾雏军的MBO争端引发的“第三次改革大争论”中,高梁站出来表态,支持郎咸平。 顾雏军一方,有他过去体改所的同僚,“主流经济学家”。“他们对他有些失望与奇怪,”杨帆说。 高梁昔日“一个战壕的战友”认为,为了推动国企私有化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吃到这锅饭,你可以先往里面吐一口口水”。高梁对此极为不满,搜集了国企改制过程中许多违法操作的案例。 中国(北京)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卢周来在Email里写道,一次,在社科院法学所,讨论某国企改制侵吞国有资产的具体个案,“有人仍在挺MBO,高梁历数国企改革中的黑暗面不时被打断,他非常愤怒地起身离开。” “还有一次,在国务院某部讨论科技发展战略。我提出我们国家这些年来,过于依赖外资和外来技术,冲淡了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精神。立刻有一位经济学家跳出来,你是义和团、红卫兵、冲锋队……”高梁仍记得那种咄咄逼人的火药味。 举办产业论坛5年,他自认为,有一层收获就是“逐渐明确了一些想法”——“今天的改革肯定有悖于19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提出改革的初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在体制改革中,对市场功能不切实际地夸大,实际是在鼓吹‘纯市场化’理论,它是导致现在社会上道德指数低下、贫富差距拉大、腐败日益增多的主因”。 “他们以‘新自由主义’理念在指导改革,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最好什么也不管,干脆退出竞争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在工业化发展中间,没有国家主义进入,它发展不上去,永远是三流、四流的。 “我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反对国企改制进程中,国有资产被侵吞,工人权益被漠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对既得利益者的不法行为‘视而不见,反助其力’。 “要发展民族工业创新,防止外资侵入,使国家失去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现在很多问题出现是人们观念变了,失去了道德底线,这不是市场化的改革能解决的。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来团结社会,‘这是个应该强调社会利益的时候,是个应该弘扬正气的时代’。” 他自信,被主流经济学家斥为“国家主义者”——“绝不是一个贬义词”。 毫无疑问,高梁的论点论据,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些他父亲思想的传人眼中是典型的“左八股”,他们对类似观点的批判,也是那么的典型。 经济学家姚洋说:“说要防止外资侵入,但我们的主要技术进口都是外资搞的。这样来看,外资不也贡献很大?不能说人家来了,就是白给中国送技术吧?这也是一种生意。” 赵人伟说:“目前贫富差距拉大,对这一事实,似乎都没有分歧。但究其原因,解决办法,分歧就大了。有人认为是市场取向的改革造成的。我认为,关键不是市场取向改革搞错了,而是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跟上。” 被高梁等人视为“自由派经济学家”代表的茅于轼就高梁的某些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纯市场化肯定不对。但说因为市场化使得道德败坏,毫无道理。正气在哪个社会都要讲,但是不是社会主义就是正气,资本主义就是邪气?是不是投机就不创造财富,只有生产劳动创造财富?我认为,一定的投机是好的,投机过度就变了。” “不管是国家垄断还是私人垄断都是坏事,垄断的问题是降低效率。选人机制上也一样,不好的产权选不出好人来。我们国企领导人都是委派的,不是选拔竞争出来的。政府还是要起作用的。并不是主张政府干预越少越好,是该干预的就干预,不该干预的就不要干预。” “我们当前改革的大问题是市场化的方向没有坚持,现在倒退了——国进民退。”末了,他指出,“发表那些观点的人,有一种可能是在改革中受到伤害。现在左的思潮抬头,他们与这股思潮之间,至少感情上是呼应的。” 对于高梁的观点,他的导师、“吴市场”吴敬琏从未作公开评价。 据徐方无意中透露,今年4月,她从日本回国,曾与吴敬琏相聚,“吃饭时,他谈到顾准的孩子不知为什么,现在思想变得有点‘左’。他心里不太好受。” 娜拉出走后怎么样? 2001年,编辑《顾准日记》的丁东与中国青年出版社责编李丕光合力将陈敏之与高梁约到一起。 “顾准的遗作中,除《希腊城邦制度》交给吴敬琏。一部分日记,还有他与陈敏之的信件往来、文稿在陈敏之处;至于另一部分日记、顾准的学术笔记、卡片放入档案袋,由社科院交给了高梁。”丁东介绍道。 明知叔侄间有隔阂,但出版社想将他们各持部分组合出版《顾准文存》,“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愿望,把顾准的精神财富流传下来。”李丕光说。 《文存》正式出版后,陈敏之考虑自己年事已高,将手持的文稿著作权交给了高梁。 李丕光在编《文存》时,竭力不删改原稿,“编到后来,我们连广告都没想做,只想将它平静地引入市场。” 80年代末,陈敏之即想出版《顾准文集》,特请王元化先生作序。因作序延误,错失出版时机,直到1994年,王元化向陈敏之推荐了贵州人民出版社。对方原以为只是已故学者的一般性著作,还让陈敏之自掏一万多元。陈敏之对顾准的思想,视若珍宝,为出版一口应允。“出版后,分量相当重。出版社受到上级‘压力’,出版过程遭到伤害。但书的效应终于发散出去。”丁东、李丕光纷纷说。 吴敬琏曾就《文存》中的精华——《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作撰文分析:“从理想主义出发,许诺一个地上天国。因为自以为许诺的是一个地上天国,所以就以为有权运用一切手段,包括(用)专制、杀戮的手段来建立这个天国,一切反对这种做法的人都应灭绝,于是这个理想主义就会转化为反动的专制主义。他(顾准)说他自己也是相信过可以有地上天国的。他投身于这个运动。结果循着这条路……走到他去世前,文革那种法西斯专政的状态,他说他现在认识清楚了,他坚决地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和专制主义做斗争。” “当年父亲想得已经很深了,我们这些小孩哪里能懂?他偶尔冒出的观点中,有两点记忆鲜明:第一,辩证法是不是宇宙普适真理?他认为不是,只是部分适应。第二,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的区别。他指出,马克思在著作里说过,中国没有封建主义。这两样和我们的教科书不一样。 “80年代,我开始读他的原稿。以前我们受马列主义教育长大,对他写的一切感到振聋发聩。这是我读后切实的感受。什么叫解放思想,这就叫解放思想。” “直到今天,我认为他在治学处事的态度上,仍是值得推崇的。还有他的哲学思考里——不要把马克思哲学思想作为不可移动的教条,我是同意的。这是我对我先父的态度。”高梁说。 “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还能像鲁迅说的那样,敢想,敢说,敢怒,敢骂……”1957年至1962年,顾准在自述中无限寄望于生机勃勃的儿女们。 如今,高梁确实“敢怒”。一次聚会中,有人说,谁发动了“文革”,谁摧毁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他当即翻脸,“毛泽东提倡学雷锋。现在提倡MBO,贪污腐败盛行,这是谁的账?我说改革开放摧毁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行不行?对历史谦虚点,不要动不动什么坏事都怪毛泽东。他是国家的领袖,这个国家是他缔造的,缔造容易吗?没有毛泽东的恩德,有中国的今天吗?我们家可以说是文革的直接受害者。但这一条,我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 另一次,有人质疑,所持观的点是否有违他父亲的理路,他忿然回答,“如果我父亲活着,他也会像我这样。” “他是在做秀么?他是最应该对文革有深刻反思的人。如果不是,他这一生就太可悲了。”他的反对者里,有人这么说。 “我经历过毛时代,身上会有时代的烙印。但并不妨碍我作理性思考。我的兄弟姐妹们应该跟我差不多,否则我们不会走到今天。”高梁的语气与其说理性,不如说是对于某种信仰的执守。 当初,在这份“信仰”与深爱的父亲之间,他选择前者。现在改革进程中,“不管有多少人已经漠视,不再相信马列思想”,他的信仰仍在指引他的方向。 在《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中,顾准始终追问——“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样?”即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将要如何发展? 这一追问依然继续。一个年轻的来自高梁学术观点对立派中的一员追问高梁:“改革至今,市场化是我们目前发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的制度。市场化固然造成贫富不均,但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办?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吧?” “他的提法有问题!好像不走市场经济,就是走计划经济。现在不就是既有市场化,又有政府在管?改革30年,不要以为我们一动未动,应该说改革已取得伟大成就。再说我并不反对市场,我是反对腐败地将国有资产私有化!” 高梁振振有词,“学者有两条根本:一是方法,二是立场。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立场是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为弱势群体负责。这点我和我父亲一样。” “高梁与他父亲看似观点有别。但仔细想来,顾准的思想在他那个年代不容于主流,高梁的思想在当下也不容于主流。” 就连他的外表都是那么不合时宜——脚上长年不变的一双军用黄胶鞋,步入任何场合,那让他的朋友与对手都一致形容,“像个农民工。” “莫干山会议上,我印象深刻的是齐永贵等人联名写的《金融发展战略》。他开了一家金融公司,一见到我就说,你来做什么?你这人发不了财。” “当官、从商,都要当孙子。”他好像早已了然。真要那样了,他又怎会是顾准的儿子? (参考资料:《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高建国著;《从一些片断看顾准的学术生涯和感情世界》赵人伟著)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