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

王五四 | 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的雾霾

伸手不见五指的除了多啦A梦,还有北京,谁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北京的白天就懂。北京的朋友们挺住,风已到六环外,办完外埠流动空气进京许可证就来了,不过还在等办证的交警,据说迷失在上班的路上了。我望着杭州的蓝...

阅读更多

中国青年报 | 农村老人自杀的平静与惨烈

林木文沐浴之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这个69岁的老人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纸钱烧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他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自杀了。”刘燕舞后来听说。待人们发现时,林木文已经没有了呼吸。在这个距湖北武汉不到100公里的村庄里,村民猜测老人自杀的原因是与儿媳妇失和。“他怕将来死了,孩子连纸钱都不给买。”一名村民对刘燕舞说,“这样死,还‘体面’些。”...

阅读更多

政见 | 单身汉的苦恼:婚姻不平等值得关注

□“政见”观察员 王韬 单身汉是乡土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形象,他们经常被赋予的特征是:性格木纳、自卑、封闭,社会地位不高,被人嘲弄取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观念中,“打光棍”被视作某种程度的生活不幸。 如今,在男女性别比例日益失衡的中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打光棍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变成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几位学者基于中国安徽某县农村地区的实证调查表明:相比于已婚男性,单身汉在情感、社会认可和性行为等多个方面面临更大障碍,其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也与已婚男性明显不同。 该项研究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农村男性生殖健康和家庭生活调查。这项调查在安徽某县对分组随机抽样的24个行政村的单身和已婚男性发放问卷,30岁以上的受访男性共523名,其中单身288人,已婚235人。本地计生官员在接受培训后负责调查实施,问卷由受访者独自填写,调查者无法知道填写内容。研究者认为,当地官员作为调查实施者并未破坏调查数据准确性和客观性。 研究结果显示,当地的单身汉与已婚男性在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首先,在居住方式上,一半的单身汉都与父母或兄弟姊妹住在一起,这个比例在已婚男性中只有13.2%。因此,单身汉拥有的隐私更少。 其次,单身汉往往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由于农村妇女择偶“向上看”,经济条件不好的男性在婚姻市场上处于劣势。79.2%的单身汉在过去六个月间收入低于1000元,而只有51.9%的已婚男性有这样低的收入水平。单身汉整体的教育水平也远低于已婚男,11.8%的单身男性为文盲,这一比例在已婚男性中只有1.3%。 “打光棍”不仅要受到外界压力,自身情感和自我认知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在该研究中,有72.7%的单身汉都抱怨来自家庭的压力,50%左右的受访者抱怨社会舆论压力。超过半数的单身汉表示感到孤独或者缺乏情感体验,这一状况在不同年龄段没有差异。 单身也极大地影响了性行为。这首先体现在初次性行为的时间和性伴侣数量上。30岁之前,68%的单身汉从来没有性爱经历,已婚男则全部有过性爱经历。到40岁,单身汉的平均性伴侣数量为0.7,远低于已婚男的1.5。 在有过性爱经历的单身汉中,只有七分之一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有女朋友作为性伴侣。由于没有婚姻式的同居和私人住所,他们的性活动次数远少于已婚男性。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五分之一的单身汉曾购买性服务,而另一种替代性行为——自慰也并没有在单身男性中更加普遍(都在40%左右),频率差异也并不显著。在调查前的一月中,单身受访者平均自慰0.6次,已婚男性为0.4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传统文化约束减少,年轻男性的婚姻外性行为特征有明显变化。40岁以下的单身男性中20%曾与女朋友发生性关系,而在年龄更大的群体中只有8.1%。7%的年轻男性最近一次性经历是与性工作者,年龄更大的群体则只有3.1%。 由此看来,“打光棍”的确对男性观念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于已婚男性,单身汉只能有限地体验与婚姻相伴随的社会生活,比如抚养孩子、进行性行为等,与此同时,他们也拥有更低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农村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打光棍”无疑是对本已贫穷的生活又一重大打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涉性问题的特殊性,即便是受访者独自完成问卷,其回答或许仍与真实状况有所出入,进而影响数据的真实性,这是在理解这一研究结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 该研究更大的背景是中国日益加剧的性别失衡。文章认为,截至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对于婚姻的影响仍然较为有限,但这一问题正在不断加剧,“打光棍”不再是个别人生活状况的描述,而是一个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政策辩论话语中,有关收入分配、教育不平等的议题常常被人提起,不过本文的研究提醒我们:婚姻状况的不平等同样值得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婚姻状况的不平等会与经济、教育的不平等相互结合,衍生出更多的弱势群体。这一现象值得学界和政府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Isabelle Attané, Zhang Qunlin, Li Shuzhuo, Yang Xueyan and Christophe Z. Guilmoto (2013). Bachelorhood and Sexuality in a Context of Female Shortage: Evidence from a Survey in Rural Anhui, China

阅读更多

华尔街日报 | 过于节俭的老人成为中国社会问题

每个在上海的人都在寻找凉快下来的方法,因为上海正受到连续不断高温热浪的烘烤。高温下,退休人员由 于年龄大,显得尤其脆弱。但是近期报道称,这些节俭的老年人正拥挤在有空调的公共场所避暑,这已经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给老百姓带来困扰甚至安全恐慌。 现代上海基本总能看到一两个老年人占着一张桌子,尽管他们通常不购买任何东西。最近,在我家附近的健身馆,为了节省4-5元钱,一个退休老人从饮水处往自家的饮水机里装水,我看到后十分惊讶。 两年前,上海这群异常节俭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受到了关注,媒体报道了退休老人定期在徐汇区家具商店宜 家的餐馆聚会的事情。在那里,退休老人可以得到一杯免费咖啡,然后坐下来聊几个小时,寻找新朋友,占据了正常购买东西的顾客的座位。商店管理者坦称尽管他对此现象很不满,但是也不愿意采取什么行动,以避免出现负面效应。 最近的报道看起来很相似,退休老人及其他老年人到公交车和有空调的地铁站避暑。他们中的许多人利用他 们的免费乘车卡乘坐空调公交,就这样一圈一圈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占了正常乘客的座位。其他人则聚集在地铁站空旷的空间里,造成堵塞和安全隐患。 这些地方的管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称,他们不愿意驱赶这些老年人,当要求他们离开时,他们常常会很抗拒,甚至偶尔还会争吵起来。 我当然很同情这些人,因为在这种炎热的天气下,没有人想在户外或者闷热的家里。但是我也认为有些讽刺,这些退休老人中很多都很舍得花大价钱给孙子买礼物,在给他们的孩子买车和很贵的房子时,他们也很大方地支付大量现金。 老年人这种尽可能节省的倾向并非中国独有,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老年人依靠非常有限的收入生活,因此 他们需要节省开支。但是在中国,这个问题似乎尤其严重,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不繁荣的年代,所以导致这些老人的心态非常保守。 许多人对那些日子依然记忆尤深,当时他们的主要目标仅仅是每天能吃饱饭,某个人家里有电话或者电视只 能是奢侈的梦想。许多人依然对政府抱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这促使他们尽可能节俭。 这种节俭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祖母,她在美国大萧条时期长大,所以花钱也很小心。尽管退休后她有非常充 裕的资金过活,但是我祖母从下午去看打折的电影,到将在餐馆吃剩的黄油面包打包回家,她竭尽一切可能去节约。她对我和我的兄弟姐 妹非常慷慨,经常带我们出去吃饭和帮助我们支付上大学的开支。 目前,中国的老年一代也经历类似的心态,这是很难改变的,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充足的钱过上更加舒适 的生活。他们大部分成长在社会主义时期,那时平均每个人一个月只挣不到20美元,在餐馆吃饭或者在家里开空调是很奢侈的事情。 我对这些老年人的建议是:别再克扣自己,将辛苦挣来的钱花一点在基本的、简单的享受上,比如在炎热的 夏季开一开空调,更频繁地出去吃饭。 上海各个区政府也在帮助这些老年人建立更多支付得起的选择,比如建造更多的中心,这样这些老年人可以 在有空调的空间里聚会聊天,还可以参与其他流行的活动比如跳交际舞、打麻将。毕竟,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很孤独,当他们在宜家和地 铁站聚集时他们只不过是想找个伴儿。 社会需要的是老年人自身与政府、公众共同努力,去寻找更加实用的选择来解决这个现象,毕竟这还不是一 个严重的问题,只是一个麻烦的社会失序问题。这样的行动能帮助这些老年人享受更加舒适和方便的环境,从而腾出公交车、商店和地铁 站的空间。照顾好退休人员,也有利于提升上海作为现代整洁城市的形象。 (阳歌 (Doug Young)曾是资深外媒驻华记者,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已达15年,现在复旦大学教授财经新闻。)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