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图片为经济学人某期《习近平塑造了一种丑陋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封面

经济学人是一份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周报,主要关注时事、国际商业、政治、技术和文化,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该报创刊于1843年,由经济学人集团拥有,在美国以及欧洲大陆、亚洲和中东的主要城市都设有核心编辑部。2019年,该报称通过数字媒体拥有了超过4000万读者,其中70%为男性。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汪丁丁 | 五年前我在《财经》推荐南怀瑾《庄子諵哗》 今日重发建峰这篇评论文章

汪丁丁:南怀瑾《庄子喃哗》 南怀瑾先生这部作品,沉积二十载,经过诸多助手的仔细校订,堪称经典,上卷出版于 2007 年 6 月,我们等候月余,现在有了下卷。南先生素以低调处世,自青年时代开始修持释道,至九旬高龄,黑发渐多于白发,神韵与学养臻于纯净之境。读《庄子喃哗》下卷,令人不能掩卷。显然,南先生在此书内试图以佛学重新阐发庄子。若南先生的阐述令人信服,则读者自当明白,庄子成书的年代远早于佛学及禅宗传入中国的年代,而庄子传达的许多修持体验却与禅宗相互印证,通为一理。故而,此书所述原理,似足以弥补宋明诸理学家在身体修持方面较少著述的缺憾。于是,南先生基于自身修持体证而融会了释道儒三家的这一阐释性作品,为今天的学者提供了极难得的一部教材。已经发表的南先生的其他作品,或有考据不严谨之处,但瑕不掩瑜,明智的读者应以 “ 大道不可详参 ” 的态度阅读此书,修身养性,知行合一,至于可达到何种程度,只是个人造化,与作者无关。 丁建峰写的书评:《庄子諵譁》是南怀瑾先生的新书,此书虽是先生20多年前在台北十方书院的旧讲记,然而在近期整理出版,却不无深意。      南先生一直把儒家比作“粮店”,把佛家比作“百货店”,而将道家比作“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论语别裁》)。也许是因为南先生一向身体健康,无病无痛,所以,在他出版的著作中,关于道家的著述只占了一小部分,且篇幅都较精练。   这次20万言的《庄子諵譁》结集出版,在南氏“以述为作”的系列中有很重的分量。此书名曰“諵譁”,足见老人家的谦逊,表示这不过是“喃喃自语”而已,但又巧妙地嵌入了《庄子》的别名《南华经》。    南先生的话语风格是非常洒落飘逸的,用来阐释庄子最合适不过。全书以“生命存在与意识流注”的讨论贯穿始终,实在可以看作是先生给这个时代开出的一服良药。现代生活匆遽而喧嚣,人们的种种心理疾患因之变得愈发严重。庄子虽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之遥,但生活环境却和现代人不无相似——在“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的战国,社会结构剧烈转型,礼崩乐坏,尘世纷扰。庄子却宠辱偕忘,处变不惊,贫贱终生,不改快乐逍遥。“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恰似庄子的心灵写照。    《庄子》被金圣叹称为“第一才子书”,它如同七宝妙树的丛林,炫人眼目。庄子最喜欢在文字里捉迷藏,文风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方不可方可,方可方不可”;他极喜欢提出一连串问题,却很少给出明确答案,笔触稍纵即逝,思路轻灵跳跃,可谓满纸“荒唐言”,幻作“迷魂阵”。    有些讲解《庄子》的学者,只能从书中截取某些零碎材料,把《庄子》解读成了充满小寓言小故事的励志书。这也许会激起当代读者的一些共鸣,却也无法避免买椟还珠的遗憾——读者熟悉了讲故事的学者,错过的却是庄子本人。   南先生的《諵譁》,与坊间流行的此类通俗讲解不同,它把庄子飘逸潇洒的神髓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又围绕主题进行丰富的引证,于儒道禅之间作“逍遥游”,凸显出东方生命哲学的妙谛。    南先生的书之所以能使人感到明澈,一是因为南先生的讲述完全取材于《庄子》的“内七篇”,这七篇作品一般认为是庄子自作,理解了这一部分,就把握住了《庄子》全书的骨干。    二是因为南先生在讲解时确立了明确的纲领。南先生认为,《庄子》的内七篇是由“见道”(《逍遥游》)、“明理”(《齐物论》)、“内养”(《养生主》)、“入世”(《人间世》)、“用世”(《德充符》)、“超凡入圣”(《大宗师》)、“浑然一体” (《应帝王》)七个阶段组成的完整的修学次第。这并非南先生的独特发现,但以此为纲贯穿全书,却令读者如入桃源,豁然开朗。    三是因为南先生具有长期的禅修经验。他善于利用禅宗思想、心性儒学和中医气脉学来疏解庄子,从庄子中发掘出一套调整身心的方法。南先生认为,历代对于庄子的各种注解,只注重它无拘无束、逍遥解脱的一面,却忽视了“自己作主”,主宰生命的另一面。    南先生把佛教禅定、儒家养气、道家丹道熔于一炉,阐释《庄子》里的上古真人之境,心斋坐忘之道。经史子集,被南先生信手拈来,相互印证,议论风生,言无剩义,真可谓舌灿莲花,口含宝月。    可贵的是,南先生并不执著于特殊的灵修体验,却一再强调打坐修证是要回复到朴实无华的境界。   在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上胜过南先生的当代学者不乏其人,专家们亦大可指出南先生在细节方面的不少纰漏。然而,很少有人能“会通”儒释道三家的大旨,结合切己体验,以生动自然的语言接引后学,在这些方面,南先生的讲解是无可代替的。      不可否认,庄子学说多少有些明哲保身、避世自全的气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固然是一种极高明的境界,然而却容易使人无所担当。庄子的思维路径,注定了他的社会哲学至多只是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延续,难以给出建设性的主张。   尽管南先生在《諵譁》中以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庄子学说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无用之用”,认为庄子思想代表了杨朱和墨家之间的“中道”,并阐述了先秦时“儒道不分”的见解,但无论如何,这些补偏救弊的说法显得过于勉强,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庄子哲学的“游戏人间”、“无是无非”的弱点。    但我们应当理解,南先生毕竟是在讲解庄子的思想,不能也不可以随意地发挥。故而,我们必须参读南先生讲述的《论语别裁》、《大学微言》等书,才能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内圣外王”的大意。■    《庄子諵譁孟(下)》,南怀瑾讲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参见2007年第18期“9月荐书”。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 下一篇: 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的“图解” 以及2012年秋季新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图解

阅读更多

汪丁丁 | 转贴贝乐思博客 —图解收入分配不平等

图解美国百年贫富分化史 热度  24 已有 101 次阅读   2012-10-8 09:11   | 系统分类: 经济 | 关键词:贫富分化 经济危机 美国国税局(IRS)收入统计报告(SOI, Statistics of Income Report)是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该报告统计了自1916年以来美国申报个税的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分布情况。通过对该报告的数据图表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近百年来贫富分化的演变,尤其是贫富分化与经济危机的关联。 收入分布曲线 收入分布曲线体现的是百分之多少的人占有了百分之多少的收入。如果在一个理想的完全收入平等的社会,每个人的收入都是一样的,1%的人占有1%的收入,50%的人占有50%的收入,100%的人占有100%的收入。这条曲线就变成了直线,也就是图中三角形的斜边。而在一个完全贫富分化的社会,一个人占有所有的收入,这条曲线就变成了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在真实世界,收入曲线介于两者之间,越靠近三角形的斜边,则收入越平等;越靠近三角形的直角,则贫富分化越严重。 从美国将近10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2010年的贫富分化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收入最高的3%的人占有了超过美国三分之一的收入。这种情况以前在1929年也发生过。 美国历史上最早的收入统计报告始于1916年。可以看出,一直到1920年,美国的贫富分化还不是非常严重。然而到了美国大萧条之前的1928年和1929年,美国的贫富分化非常严重。1929年,收入最高的2.5%的人拥有美国三分之一的收入。在这之后,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萧条。     大萧条之后,美国的贫富分化有所改善。到了1940年,贫富分化的程度甚至要好于1920年。 从1960年一直到1980年,美国的贫富分化有所增加,但一直没有再达到1929年的水平。而到了1990年,美国的贫富分化则再次接近并局部超过了1929年的水平。   而到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2001年,美国的贫富分化全面超越了1929年。富人占有的收入比例类似于1929年的水平,但穷人相对而言更穷了。本次金融危机前的2007与2008年,美国的贫富分化程度相对于2001年稍有改善,但仍然全面超越了1929年。而2010年则是美国有史以来贫富分化最严重的一年,远远超越了1929年的水平。富人还是像1929年那样富有,掌握大多数收入,而穷人则相对而言更穷,比1929年占有的收入比例还低。不到3%的人占了超过美国三分之一的收入,而不到13%的人占了将近美国60%的收入,40%的人则占有了90%的收入。 如果说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严重的贫富分化因该算一条。如今的美国,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1929年。贫富分化也许是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先兆。   贫富分化,从数学上看就是收入的幂律分布。这其实涉及到了一个深层次问题,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效率,顾名思义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多的工作。但效率并不意味着可持续,也并不意味着稳定。从悬崖上纵身而下是下山最有效率的方式,但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个处于泡沫之中,受正反馈作用而超指数快速增长的系统在短期看是非常有效率的,但这种超高的效率是以系统的稳定为代价,意味着系统将在经过数学奇点后不可避免的崩溃。   公平与效率为什么不能两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幂律分布是一种"不公平"。但是广泛存在的幂律分布只不过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结构特征。幂律是对称的分形系统的特点。对称的系统是最有效率的,这种对称不是简单的上下左右对称,而是像俄罗斯套娃娃一样存在于不同的层级结构。但这种分型对称所带来的高效率导致了不公平,甚至是不稳定。如果系统内部存在正反馈机制,则有可能加剧这种不公平与不稳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下一篇: 五年前我在《财经》推荐南怀瑾《庄子諵哗》 今日重发建峰这篇评论文章

阅读更多

汪丁丁 | 转贴 未来的人类

科学家预测1000年后人类模样 更丑陋似外星人 时间:2012-10-15 来源:凤凰科技 作者: 浏览:73次 我要评论( 0 )  字号: T  |  T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5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身体和面部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进化过程仍在进行。近日一些顶尖的解剖学家预测了人类1000年之后的面貌,它与现在的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1) 我们将变得更高。由于摄入营养的改善和医疗科学的高度发展,人们的身高将达到6-7英尺(约1.82-2.13米)。来自伦敦北部的整骨医生加里·特瓦纳(Garry Trainer)说道:“美国人的平均身高将比1960年的数据高1英寸(约2.54cm)。” 2) 牙医菲利普·斯坦默(Philip Stemmer)博士表示,由于我们将不需要吸收过多的脂肪和糖分,我们的肠子将变得更短——这是一种避免肥胖症发生的天然的方式。 3)如果男性生殖能力继续下降,他们的睾丸将会变的更小(更糟糕的情况是,可能会皲裂)。 4)我们使用四肢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手臂和手指将会变得更长以减少伸长手臂够东西的动作,而由于频繁使用诸如iPhone这样设备,手掌和手指的神经末梢数量将会增加,因为这类设备需要更复杂的眼—手协调能力。 5)我们的大脑将会变小,这可能是因为计算机将会帮助我们进行大部分记忆和思考。 “很多科幻小说的图片显示,未来的人类将拥有巨型大脑,然而巨型大脑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斯汀格(Chris Stringer)这样说道。 6)我们将拥有更大的眼睛,而嘴巴则将变小。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的克莱·库珀(Cary Cooper)解释道:“人类之间的交流将依赖于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 7)牙医斯坦默同时认为人类牙齿的数量将会下降,随着未来食物变得更软,需要咀嚼和撕咬的机会也将减少。他说:“在未来我们甚至只食用流食或营养片以获取营养,那样的话人类的牙齿数量可能将更少,而下巴也将退化。” 8)人们可能会有“四个下巴”。英国整形手术顾问拉杰夫·格罗夫(Rajiv Grover)表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基本食物和能量摄入远比现代生活所需的少的多,因此人们会变得越来越胖,成为拥有4个下巴的胖子。”。 9)未来每个人的鼻子形状都将变得越来越相似。由于空调和中央暖气系统的普遍使用,气候对宽鼻子和窄鼻子的影响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因此人们鼻子形状的差异将越来越小。 10)中央加热系统和保暖衣物意味着我们身上的毛发会进一步退化,由于长期凝视电子设备,我们的皱纹将会增多。 最后,过量的阳光照射可能会导致皮肤松弛眼袋下垂,我们可能会长有某种类似下垂的火鸡脖子。另外我们的皮肤颜色会变得更黑一些,这是由全球性人口流动加剧以及更加普遍的混血现象造成的(编译/严炎刘星)。 下一篇: 转贴贝乐思博客 —图解收入分配不平等

阅读更多

汪丁丁 | 丁丁作品 —伦理、命相、统计显著性

汪丁丁 《IT经理世界》9月21日发表: 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学生们闲谈的主题,常常是“命相学”。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命与性,于是与教育密切相关。 我读经济学博士,偶然地,是在夏威夷。首先由于地理位置,其次由于“冷战”时代两大阵营在对抗之外对话的需要,美国国会在檀香山设立“东西方中心”。瓦胡岛(夏威夷群岛的首府)相邻的两城,檀香山与珍珠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与太平洋舰队,以典型的美国方式并存。不论如何,上世纪80年代夏威夷的书店,尤其是那些旧书店,是我读书之余流连忘返的场所。那里的书,来自各种文化,与夏威夷的人口构成十分相似。没有“多数”族裔,没有“主流”文化。发展中国家的留美学生在书店里对待新书的行为方式,典型地,称为“站读”。数以百计的周末,我在阿拉莫瓦纳商场的檀香山书店站读。对待旧书,尤其“孤本”,站读之余,有必要购买。我买了许多旧书。其中,命相之书占很大比例。 命相术,常见的有几十种,从饮茶之后观察茶叶在杯内的分布状态,到塔罗牌和星相学。这些相术,大多未能通过我的“跨文化检验”。任一项命相原理,在任一文化之内传承至今,固然有理可循。我的问题是:这些最流行的命相原理,哪些原理具有跨文化的有效性? 我这一番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或许,最具有跨文化普适性的命相学,是“手相学”。不过,这里的“或许”实在很关键。因为,上世纪80年代我浏览的手相学历史,是用英文写的,其中介绍中国手相学历史的部分,未必可靠。我的跨文化检验,假设这部分历史可靠。 未能通过跨文化检验的相术,最流行的是“相面术”。社会心理学实验,常用“标准脸谱”。如果被试者来自不同文化,他们对同一张标准的微笑面孔的意图的猜测,可以南辕北辙。绝大多数美国被试者认为是“真诚友善”的微笑面孔,被相当多中国被试者认为“心怀叵测”。当代社会心理学的脑科学研究报告显示,跨文化普适性最强的基本表情,似乎只有四种:喜、怒、悲伤和恐惧。在大多数文化里,能够辨识的表情(有名称的)常有几十种。 表情尚且如此,何况面相。在某一文化传统里普遍被认为面善的,在另一文化传统里或许普遍被认为面恶。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的最后一部分,转而叙述世界各地千差万别的伦理规范。分食族人尸体,在某些部落是继承族人精神的重要仪式,但在另一些部落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也有跨文化通例,某人鼻梁中间有一凹陷或凸起,中外许多相面术者指出,在相应的年龄,此人很可能遭遇坎坷甚至灾难性事件。特例与通例,孰轻孰重,我们在考察命相术的体系时,需要格外认真地权衡。我的权衡,将星象学也列于不具有跨文化普适性的命相术清单。 命相学,关于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之命途的判断,我相信,与特定社会的伦理传统密切相关。人之初,有个性与群性。钱穆指出,兼具个性与群性,这是人类之“类性”。人类之个体具备群性,究其理由,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是因为要“合作”。斯密《国富论》最重要的贡献,坎南指出,是讲述了一个“劳动的分工与协调”的故事。根据斯密的考察,哪怕最简单的商品,借助最简单的劳动分工和分工的协调,也可使劳动生产率提升数百倍。经济学家自然要问,那么,分工及协调的规模是否有均衡状态?抑或无限制地扩展?有鉴于此,杨格1928年就任英国经济学会主席时发表演说,标题是“收益递增与经济进步”。接续这一主题,贝克尔和墨菲在1992年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的著名文章,标题是“劳动分工,协调成本与知识”。并且,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当代领袖卢卡斯在2009年发表于《经济学》杂志卷首的文章,标题是“观念与增长”。 回到我们的主题,在特定社会文化传统之内,个人的命途,与他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人群的合作密切相关。也是2009年以来,MIT的萨克斯(R. Saxe)领导的脑科学小组连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引起诸如时代周刊和纽约时报这类大众媒体的关注。她的研究表明,人类认知与社会情感的最原始进步,是参与合作的个体形成的关于欺骗行为的预测能力。她发现了这一能力的关键脑区,在大脑皮层右侧颞叶与顶叶的交汇处,大约只有一枚硬币的面积。如果这一脑区在个体发育的某一“时间窗口”不能被激活,则此一个体将受到“自闭症”的困扰。 命相学关于“善”的那些命题,可视为卡尔·波普所谓“普遍主义陈述”。凡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我推测,多数都是有利于人类合作的。而合作的方式,在不同社会文化传统里可以有差异。手相学命题,或许,有最显著的跨文化普适性。 上一篇: 上一篇(锁定) 下一篇: 转贴 未来的人类

阅读更多

汪丁丁 | 丁丁作品 —浅议手相

浅议手相 汪丁丁               只要有生命,或迟或早,在生命演化的某一阶段,生命个体就可能意识到环境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关于不确定性的意识,概括地称为“时间”。一百年前,人类相信只有人类具有时间意识。现在,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广义环境主义者,都认为时间不是人类独有的。             那么,从何时开始,人类有了时间意识?任何知识,都需要知识考古,不如此,我们就难以预测知识的未来。人类的时间意识,我推测,始于现代人类在 6 万年前的“表哥”尼安德特人的丧葬仪礼。尼安德特人,大约在 3 万年前灭绝。根据体质人类学家的研究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脑科学家埃克尔斯的推测,尼安德特人可能有自己的艺术、宗教、和语言。值得玩味的是,人类早期岩洞壁画的年代是在 1 万年至 3 万年之间,不难想象,尼安德特人可能最先创造了岩洞壁画,我们只是继承他们的文化遗产。另一不难想象的推测是,或许我们的祖先导致了他们的灭绝?根据《科学》杂志 2010 年 5 月 7 日的封面报道,尼安德特人可能与直立人杂交,并影响了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基因序列。             不论如何,在史前史的晚期,在我们的祖先进入农耕时代之前,“时间”已经存在。有了时间意识的生命个体,必试图预测未来。农耕时代的人类,靠天吃饭。很自然地,进入农耕最早的古代巴比伦人和古代埃及人,观天象以预测未来。法老与上帝对话,形成了特定的祭祀方式。这一对话,延续到未来。例如,表现为埃及大金字塔与猎户座三颗星之间的神秘关系。经验不断积累,较早进入农耕的人群,有了分工。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些治历授时的人,必须研究星象,从而有“占星术”。据李零( 2012 年《文景》, 6 、 7 、 8 连载,“谈易学革命”)的介绍,中国汉代,星历演变为“日者之术”,就是黄历,择吉日而行事。当时流行的第二类方术,曰“卜筮”。第三类是“占梦、厌劾、祠攘、相术、风水”。这三类方术,李零又引古人教导:“譬若积薪,后来居上。”越是流行,就越是晚出的。较早流行的,被压在下面了。卜筮,被黄历压在下面了。根据“蓍草”( Achillea Millifolium )的历史,我推测,相术比卜筮晚。狭义而言,相术就是“相人术”,可考的,大约有三千年历史。与占星术类似,相人术最初也是“帝王术”。随着财富积累,术士的人数不断增加,相术的经验由专人系统整理,就形成面相学和手相学。             其实,介于卜筮和相术之间的,还有许多民间命相术。例如,西方和中国都有的一种,是观察杯中剩余茶叶的分布形状以测凶吉。那么,为何流行至今的似乎只有面相学与手相学?简单地回答,就是因为“好用”。早期的龟卜,每年都要结算,灵验的卜辞传给后代,不灵验的,销毁。易经的卦,在卦辞之外还有“系辞”,就是对占卜的“后验”解释。             最后,这是我自己的经验,与相面不同,相手的灵验,具有更神秘的涵义。一个人的面孔,用博弈论的语言说,是“公共信息”(知识是理解了的信息)。带着这样的公共信息,一个人的“命运”(财富、权力、幸福感)往往取决于他在社会博弈中采取的各种策略以及其他人的策略。面孔传达的公共信息,影响他和他人的策略。所以,在均衡状态,面相与特定的后果联系着,总可以被解读为具有凶吉意义的符号。故而,借用统计学语言,由于上述的“选择性”,面相学的命题,必可获得数据支持。             手相,几乎完全是私人信息,故不存在上述的选择性。于是,根据手相预测未来的技术,至今仍流行,这件实事本身就很值得思考。私人信息,如何灵验?它之灵验所依靠的是哪些途径? 那么,一个人的“生辰”信息呢?通常,也是私人信息。如果星占术灵验(流行至今的或多或少都灵验),那么,上面的问题当然也适用于星相学。可是,如果我们考察星占与相手之间的差别,不难看到,星占的预测,必可应用于特定时空点诞生的全体生命(因为他们全体都有相同的生辰八字),又因为星盘对应的空间范围很大,故星相学家通常无法解释在同一区域内有同样生辰八字的人群之内的个体差异。手相学,以我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个体差异。 只要有生命,或迟或早,在生命演化的某一阶段,生命个体就可能意识到环境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关于不确定性的意识,概括地称为“时间”。一百年前,人类相信只有人类具有时间意识。现在,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广义环境主义者,都认为时间不是人类独有的。   那么,从何时开始,人类有了时间意识?任何知识,都需要知识考古,不如此,我们就难以预测知识的未来。人类的时间意识,我推测,始于现代人类在6万年前的“表哥”尼安德特人的丧葬仪礼。尼安德特人,大约在3万年前灭绝。根据体质人类学家的研究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脑科学家埃克尔斯的推测,尼安德特人可能有自己的艺术、宗教、和语言。值得玩味的是,人类早期岩洞壁画的年代是在1万年至3万年之间,不难想象,尼安德特人可能最先创造了岩洞壁画,我们只是继承他们的文化遗产。另一不难想象的推测是,或许我们的祖先导致了他们的灭绝?根据《科学》杂志2010年5月7日的封面报道,尼安德特人可能与直立人杂交,并影响了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基因序列。   不论如何,在史前史的晚期,在我们的祖先进入农耕时代之前,“时间”已经存在。有了时间意识的生命个体,必试图预测未来。农耕时代的人类,靠天吃饭。很自然地,进入农耕最早的古代巴比伦人和古代埃及人,观天象以预测未来。法老与上帝对话,形成了特定的祭祀方式。这一对话,延续到未来。例如,表现为埃及大金字塔与猎户座三颗星之间的神秘关系。经验不断积累,较早进入农耕的人群,有了分工。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些治历授时的人,必须研究星象,从而有“占星术”。据李零(2012年《文景》,6、7、8连载,“谈易学革命”)的介绍,中国汉代,星历演变为“日者之术”,就是黄历,择吉日而行事。当时流行的第二类方术,曰“卜筮”。第三类是“占梦、厌劾、祠攘、相术、风水”。这三类方术,李零又引古人教导:“譬若积薪,后来居上。”越是流行,就越是晚出的。较早流行的,被压在下面了。卜筮,被黄历压在下面了。根据“蓍草”(Achillea Millifolium)的历史,我推测,相术比卜筮晚。狭义而言,相术就是“相人术”,可考的,大约有三千年历史。与占星术类似,相人术最初也是“帝王术”。随着财富积累,术士的人数不断增加,相术的经验由专人系统整理,就形成面相学和手相学。   其实,介于卜筮和相术之间的,还有许多民间命相术。例如,西方和中国都有的一种,是观察杯中剩余茶叶的分布形状以测凶吉。那么,为何流行至今的似乎只有面相学与手相学?简单地回答,就是因为“好用”。早期的龟卜,每年都要结算,灵验的卜辞传给后代,不灵验的,销毁。易经的卦,在卦辞之外还有“系辞”,就是对占卜的“后验”解释。   最后,这是我自己的经验,与相面不同,相手的灵验,具有更神秘的涵义。一个人的面孔,用博弈论的语言说,是“公共信息”(知识是理解了的信息)。带着这样的公共信息,一个人的“命运”(财富、权力、幸福感)往往取决于他在社会博弈中采取的各种策略以及其他人的策略。面孔传达的公共信息,影响他和他人的策略。所以,在均衡状态,面相与特定的后果联系着,总可以被解读为具有凶吉意义的符号。故而,借用统计学语言,由于上述的“选择性”,面相学的命题,必可获得数据支持。   手相,几乎完全是私人信息,故不存在上述的选择性。于是,根据手相预测未来的技术,至今仍流行,这件实事本身就很值得思考。私人信息,如何灵验?它之灵验所依靠的是哪些途径?   那么,一个人的“生辰”信息呢?通常,也是私人信息。如果星占术灵验(流行至今的或多或少都灵验),那么,上面的问题当然也适用于星相学。可是,如果我们考察星占与相手之间的差别,不难看到,星占的预测,必可应用于特定时空点诞生的全体生命(因为他们全体都有相同的生辰八字),又因为星盘对应的空间范围很大,故星相学家通常无法解释在同一区域内有同样生辰八字的人群之内的个体差异。手相学,以我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个体差异。 下一篇: 丁丁作品 —伦理、命相、统计显著性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