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追捕

法广 | 北京话题: 美国高官平民外交风格拷问中国官场恶俗之风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骆家辉在出任驻华大使之前,曾是奥巴马政府的商务部长,但美国的内阁只有15个成员,即使加上白宫幕僚长、国家安全顾问和总统经济顾问等,美国总统的治国团队也就大约20来人。《苹果日报》的相关评论认为,考虑到北京掌握最高权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20多人,因此可以说,骆家辉在美国政府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共的政治局委员。然而,一位如此有份量的美国政客,飞到北京出任美国政府最高全权代表,居然如此轻车简从,很多中国人当然感到十分惊讶。 要知道,在中国,任何一位政治局委员出行,绝对是前有警车开道,后有大批随从,闲杂人等必须回避。君不见,哪怕只是中央候补委员的港澳办主任王光亚,来港访问的保安阵势,已经够吓人的了;更不要说地位比王高得多的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时,也是到处封路,其所到之处,更是满街警察。对此,文章感慨说,同是华人,中美高官的表现为何竟有如此天壤之别呢?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一堂活生生的政治课。 另据香港《东方日报》的报道,当年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早前曾提及两件难忘的事:有一次,在某机场看到一位县委书记出国考察,竟然有三、四十位下属前来送行,这位“县太爷”前呼后拥,目中无人,令在场旅客十分反感。而另一次,他在意大利某小镇出席一个国际性会议,一位像邻居大妈一样的老太太独自走进门来,很有礼貌地对他点点头后,在旁边坐下来。直到会后一打听,才知道她竟然是荷兰女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而随后到访中国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北京街头小吃店一顿再普通不过的炸酱面午餐,更是引来无数围观。对此,中选网上作者尉迟的文章说,当然,也有人不屑一顾地评价称,这不过是一场廉价的政治作秀而已,但是,为何如此低调而廉价的政治秀却能够迅速赢得国内民众的一片叫好之声呢?尽管有网友很快又上传了一组完全不一样的图片,也被某些人抓住把柄,作出了另类的解读,原来,就在拜登一行人吃饭的同时,周边区域的胡同里,却是大批戒备森严的武警官兵。如此大动干戈的阵势,自然难免被一些人士抓住辫子:你们看看,作为美国副总统的“亲民”之举,原来不过如此。 对此,文章作者点评说,美国副总统在小吃店里与民同食的融洽场面,与周边胡同里的剑拔弩张,恰好反映出美中两个国家,在处理高官政要日常出行方式上的最大不同之处。或许在习惯于动辄就戒备森严的中国外事接待部门看来,无论如何,来访外宾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谈到拜登此举的出色公关效果,《联合早报》的报道说,拜登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也没有抛出什么理论或思想,就轻松传达出了美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国家的软实力。特别是鼓楼小吃店的那一顿炸酱面,只花了区区一百块钱(79元加小费),就博得了那么大的宣传效果,称之为“四两拨千斤”并不为过。 如果从投资与回报的比率来评估的话,拜登这顿“炸酱面午餐”的宣传效果要比新华社耗资千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打广告,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对此,有凯迪网友点评说,美国人就是聪明,他们根本不用花冤枉钱到处去做广告,宣传什么“国家形象”,一位副总统的一顿便饭和一个新大使的轻装到任,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国家形象,且魅力无穷,可惜中国就“生产”不出这样的高官来!也有“财经”网友感慨道,美国的官员咋都这么低调呢?这样的国家想不强大都不行!再看看我们这里的官员一个个牛屁哄哄的,中国想强大,门都没有! 综上所述,有网友点评说,什么叫民主?什么叫清廉?拜登和骆家辉的上述言传身教或许能够给人以某种启迪。尽管美国官方好像从来也没有教育他们的官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比较起来,美国的贪官污吏却比中国要少得多。那是为什么呢?我想,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没有“党管干部”这一说,他们讲究的是民选“一把手”,是美国老百姓在管理着官员们呢。来自凯迪社区的一篇未署名文章回顾说,据说当年克林顿总统访问西安的时候,有位中国小朋友问他:您是如何领导美国人民的?这位美国总统立刻纠正说:不是我领导美国人民,而是他们在领导着我呢,这句话并非虚言。 美国的任何一位官员,尤其是“一把手”都不敢轻易得罪老百姓;而老百姓得罪了任何官员都基本没事,哪怕是真正的诽谤!诽谤政府没事,诽谤官员更没事,这就是民主政治的优越性:美国政府官员从来也不敢胡作非为。中国的情况则相反,老百姓批评官员的话说重了些,随时都有被“跨省追捕”的危险,所以,中国官员越轨的事情才会层出不穷。我想,什么时候中国官员在廉洁度上超过了美国官员,再来说“中国崛起”,或许咱们的腰杆子会更硬朗些。话说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吧,此次拜登访华和骆家辉上任,第一次“亮相”就给中国官员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是精彩极了!

Read More

鄢烈山 | 从网友鉴表看人民监督政府

2011年09月20日 11:06:05        今,在民主社会,在网络时代,可以说“主(人)(公)仆大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反腐败就可以做到低成本,甚至在很多时候实现“零成本”(不用花费纳税人的钱),我深信。           “鉴表”而找北(知北)     鄢烈山          9月15日的《南方周末》有篇《领导,今天你戴什么表?》,我把它归类于“新闻特写”:不仅题材特别有料,细节也很写实生动。从领导戴什么腕表、在当今这个电子信息时代会有什么遭遇和选择,这个与时俱进而出现的新问题、新视角,可以独具只眼地观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政治状态,尤其是官民互动的新方式、深度和广度,乃至探讨社会政治的进路。       话说有个自封“花果山总书记”的网民,在微博上“鉴表”,他收集官员的公开照片,为他们戴的手表作品牌、价钱等方面的鉴定,一时在网上名声大噪。他所披露的信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不同专业或不同兴奋点的人都可以看到想看到的东西。我是一个品牌盲,连轿车的车型和衣服的质料都分不清,对鉴表的技术信息更没有兴趣,也不打算学习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而后写侦探小说。但是报道中讲到的官场的规则,装扮与配置不能抢上司的风头,上行下效,这一套我是有感觉的;对于官员在商人面前借名表之类展示自己的身分与地位(暗示“谁才是老大”、“别把我当叫花子打发”等),我能理解;对于何以“内地官员比沿海官员敢戴(名表)”,我可以作出言之成理的解释;至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一半以上是商务礼品”,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诸如茅台酒、我老家湖北的“黄鹤楼”之类上千元一条的香烟,乃至那些精包装的昂贵月饼,都是“买的不(享)用,(享)用的不买”。奢侈连着腐败,无所不在。       我看了南方周末网上这篇报道的网友评论,观点交锋很激烈。肯定的意见说,“小细节,大问题!一块表引发的争论,怪不得都挤破头当公务员,这就是中国!”“花果山书记真不错,能揪出几个危害群众的也是做了贡献……”否定的意见说,“口诛笔伐的阿Q精神能让社会得到什么?贪污腐败能被就地正法?明年的今天你是否还记得今天在这留言的事?”“我只是个普通学生,但我知道凡事讲证据。天价表等于贪污受贿,哪国法律有过类似条款?……”       评说网友辩论中谁有理谁偏颇不是本文的任务。网友v587写道:“这类光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文章就和伟哥一样,只能让你一时兴起。这类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我想提着他(她)的话说下去。       腐败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有继续蔓延之势,这是一个勿庸讳言的事实。只要看看那些已经落马的官员,如何卖官鬻爵的,贪污受贿数额如何“水涨船高”,“生活腐化堕落”到如何骄奢淫逸,就一清二楚了。现有的解决方案不灵这是不言而喻的。讲对官员的教育,从延安时代就有的“为人民服务”,到这些年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荣八耻”,从各级党校对官员的培训,到全党的“三讲”甚至重新登记都搞过。反腐机构不谓不健全,从党组织的纪检委到政府系列的监察局,到检察机关的反贪局,近来又设了各级巡视组。实践证明,仅靠说服教育和公权机关的内部监督,效果很不理想。我写这篇文章时,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贫困县秭归县巡视期间,花费公款如流水正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即使9人20天没花掉80多万元,只花了10多万元也是人们难以接受的。这样的巡视(形式主义)还不如不搞。       怎么办?大家都在提出解决方案。近日我的电邮收到两篇有代表性文章。一篇正经八百主张恢复帝制,说这样的“家天下”责任更明确,可以名正言顺搞株连,贪官就不可能“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中国历史已经表明这说法不值一哂。另有一篇说,如果绝不搞两党制等等,“死里逃生”的惟一选择就是搞毛泽东时代的“群众运动”,过几年来一次,让掌权者有所忌惮。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但真愿走回头路的人恐怕不多,除非对现实怨毒到希望天下大乱。       其实,解决方案是现存的,这就是民主与法治。这是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反腐败实践所证明了的可靠“方案”。今年9月15日是联合国设定的国际民主日的第四个。4年前各国签署的《世界民主宣言》,第一条就说:“民主是一项公认的理想和目标,它所根据的是全世界各国人民所持有的共同的价值观点,而不论其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差别……”事实上,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革”之后痛定思痛,中国官民主流的价值观,公认“民主”是立国之本。       所不同的是,“文革”之后,我们抛弃了所谓“大民主”,在坚持“民主”的同时,强调法治。比如网民有权质疑官员戴“天价表”,而天价表也确实不等于贪污受贿,即周久耕、袁善腊等官员的天价表是否贪污所得,最终要经司法机关调查审理,看证据是否有效。       如果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话在从前只是一种与英雄史观相反的历史观,那么在网络时代则是活生生的现实。“科学松鼠会”、“译者”等“网络义工”的存在,表明众网民有强烈的公益心和奉献精神;诸多论坛、博客的活跃,则表明民众有强烈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而“鉴表”之类网络公共事件,则一再表明,网民中藏龙卧虎大有人才,他们既有参政议政的热情,也有洞幽察微的能力。家天下时代有句名言说,“君臣大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今,在民主社会,在网络时代,可以说“主(人)(公)仆大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反腐败就可以做到低成本,甚至在很多时候实现“零成本”(不用花费纳税人的钱),我深信。       关健在于,实现“人民监督政府”,不取决于官员和公权力的是否开明(即“让”或“不让”),而是有制度和法律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假如,别说官员财产公开,就连从今天开始而可不溯及既往的“三公消费”公示,都做不到,而实名检举官员要冒“跨省追捕”的风险,那么,民主法治的解决方案就是奢龙之技了。          2011/09/19             上一篇: 听陆文荣论道:“鬼敲门”是咋回事…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74)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Read More

西木1984: 批评的最大尺度是民主的最低要求

[ 读写人(duxieren.com) 文摘] [文章来源: 西木1984 ]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犹太人大法官布兰代斯在一起案件的判词中宣称,国家的终极目的,是协助人们自由、全面地发展;在政府内部,民主协商的力量,应超过独裁专断的势力。······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是探索和传播政治真理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所谓理性商讨就是一句空话。 布兰代斯大法官的判词明确告诉我们,言论自由是促进政治民主,防止独裁专断,发展公民社会的不二法门,除此无他。 无独有偶,罗伯茨大法官在一起案例的判词中也提到,尽管存在滥用自由(言论自由)现象,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自由在一个民主国家,对于促成开明的公民意见和正当的公民行为,可谓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言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在美国最高法院,甚至美国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但美国的言论自由也并非开始就是如此,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确立的过程。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美国建国之初,制宪者之所以在第一修正案中规定“不得立法侵犯······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更多只是针对英国殖民者的“事前限制”措施,也即出版许可制度。这一观点,受到早期大法官的普遍认同。 直到 1907 年,大名鼎鼎的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大法官还坚持认为,宪法“并不禁止对那些危害社会安全的言论进行事后惩戒”。为此,也出现了许多因言获罪的案子。甚至到了 20 世纪中叶,还有许多文学作品仅仅因为有“淫秽”嫌疑,就被随意禁止出版,比如大家熟悉的《洛丽塔》、《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和《尤利西斯》这样的世界名著。 当然,美国的言论自由的保护范围是不断在拓展的,到了 1919 年,霍姆斯大法官就将事后追惩的言论范围进一步缩小为“明显而即刻的危险”,随后又在其前面加上了“迫在眉睫”。经过一番努力,对不同类型言论的保障标准逐步确立。但真正确立美国言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并影响美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标准则出自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沙利文案”的案情并不复杂。 1960 年 3 月 29 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名为“关注他们的呐喊”的广告,广告描述了美国南部地区肆虐的种族歧视现象,不点名地批评了当地警方打压民权人士与示威学生的行为。但是,由于审查者把关不严,广告部分细节失实。事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在当地法院起诉了《纽约时报》,法官判令时报作出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纽约时报》不得不上诉到最高法院。 1964 年,大法官们以 9 票对 0 票,撤销了下级法院的裁判。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公民履行批评官员的职责,如同官员格尽管理社会之责”,因此,除非媒体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官员不得提起诽谤诉讼。 这一判决,不仅推动了美国新闻界真正担负起监督政府、评判官员的职能,跃升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甚至仍然影响着当代美国社会。比如今年 3 月份,影响巨大的“斯奈德诉菲尔普斯案”以及去年让奥巴马总统暴怒的“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大法官们受该案例的影响,最终都坚定地捍卫了“言论自由”。 事实上,“《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不仅仅是美国司法史上的经典,也一直是中国大学新闻系和法律系课堂上无法跳过的经典案例。而时常为中国的“跨省追捕”行为、官员“诽谤之诉”而困惑的中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何帆,在重温这场经典诉讼的过程中也获得了重要的启示。于是,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引入国内,并且拟定了一个更加符合国情的书名《批评官员的尺度》。 而这本《批评官员的尺度》讲述的,正是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有关的故事。但原作者安东尼·刘易斯显然不只是就事论事,这里除了他对“沙利文案”的深度剖析外,还有他对美国百年言论史的梳理,以及对此的反思和建议,比如他就对一些媒体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帜对个人尤其是明星的私生活进行“八卦”报道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如果能更进一步,对照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会发现,“《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所引发的争议和问题,在当今中国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例如,这几年,常有演艺、体育界人士以隐私、名誉受侵为由,将媒体诉至公堂,但诉讼请求却大多被法院驳回。各地法官阐述判决理由时,非常偏爱使用“公众人物”这一说法,但“公众人物”的定义却不明确。而如果不提出标准,就没有标准,这可能就会造成法律的偏颇。 平心而论,这本书只能算是一本通俗读物,尤其是对法律专业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本“花边小册子”。然而,在我看来,它的作用不在于它让我们了解了美国的言论自由史,以及满足了我们对美国最高法官和大法官们的“八卦”心理。而在于它让我们知道,,任何民族、国家和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会犯错,也会犯错,但只要它有认识错误的勇气和改错的胸襟,就不失伟大,不失光芒,依旧能够赢得世人的赞美。 由此,我便记起了书中布兰代斯的一段名言:······ 建国先贤们承认,有制度存在,自由有违法风险。但他们也清楚,社会秩序不能单靠惩处违法来维持;禁锢思想、希望和想象会招致更多危险;恐惧会滋生更多压迫;压迫会引发更多仇恨;仇恨必将危及政府的稳定。保障安全的万全之策,在于保证人们能够自由讨论各种困境及解决方案。纠正坏主意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出一个好主意。 正如本书的译者,中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何帆所说, 批评官员是一种健康的倾向。这不是鼓动大家去批评,但如果没有批评的声音,仅仅是赞美,反而是可怕的。我想,一个社会对批评之声有多大的容忍限度,往往标志着这个社会有多高的民主程度,对官员的批评也是讨论公共事务的一种方式。也许 , 批评的最大尺度就是民主的最低要求。 上海《书城》用稿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ca6c0100x6j5.html 文摘提供: 读写人:书评杂志、书评博客、书评网站、读书资源聚合

Read More

黄章晋 | 霍炬:流氓的背后是敏感词

文 霍炬 流氓的背后是什么? 注:本文是因  @guodaxia  想知道这场乱仗的原因而起,2个问题也都是她所提,我起先写在我的buzz上,后来整理成此blog。 最近QQ和360大战,战火颇有蔓延之势,IT/互联网行业口水战一直不少,很多网站也是靠着口水战产生的公关和市场费用生存的。但像这次,让行业之外的普通人也感觉到,并且因此利益受损的事件并不多,上次涉及如此之广的,大概还是魔兽世界争夺战吧。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几个软件会打的如此激烈,很多人分析,比如QQ侵占了360的地盘之类,不错,这确实是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流氓们的身后是什么,是否有人想过? 一 流氓的背后是垄断,垄断的背后是… 1 法律无保障,程序无正义 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认为是3721当年耍流氓,但事实上是cnnic以所谓的官方身份,通过试图颁发政府规范的方法争夺3721市场。对于被压制一方的创业者,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技术上的手段先予以反抗,也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流氓软件。当年这是一件大事,某种意义上,也是少见的民斗官并获得胜利案例。最近周鸿祎在公开信中说到”被冤枉的愤怒让我几乎要冲过去决斗”,大概就是如此。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过来,就是说,我好好的创业,用户也喜欢(这并夸张,当年最早的一批用户是主动安装3721的,在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去一个网站是有困难的,今天我们可以说”搜索一下XXX,第一结果就是”,当年只能靠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让对方抄下来,回家输入进去。在地址栏输入中文,确实方便了一些用户。如果没有后半段的流氓软件大战,这是创新),但突然冒出来一个政府的三产,要抢我的生意… 没错,这是发生在用户计算机上的私斗,也确实置用户利益于不顾。很多人在呼喊:”用户在哪里?”,实际上,更应该呼喊的是”法律在哪里”?如果有法律保护,并通过正当程序解决这些纠纷,就会极大缓和这种私斗的行为。 2 官方组织无权威 正常行业都有行业工会来协调一些纠纷,做为法律之外的补充。互联网行业的互联网协会完全发挥不了这作用,他们没有能力协调纠纷。甚至会有倾向的支持某方,加入混战。而上级主管部门主要主管的是如何删除言论,引导舆论,在魔兽世界的争斗中甚至到了如何获取自己的利益。他们热衷于设置各种门槛,发各种许可证,他们还… 至于怎么让行业健康发展,他们不关心。 3 垄断已经形成 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个时间内一部分企业(或许是远见,或许是运气)正好站在了正确的地位,顺利获得了垄断地位。之后又缺乏足够的创新,只能复制,因此中国互联网同质化严重。这个问题并非存在在腾讯身上,一线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有这问题,当年博客兴起,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做了一个,现在微博兴起,他们又都做了一个。 垄断造成了各公司习惯利用自己的地位或话语权直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还是一个适合用丛林法则来解决问题的环境。   4 互联网管制   互联网管制方更信任巨头,因为这些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所谓”更知趣”,也能给他们更大利益。管制者没有扶植小创业公司的兴趣和义务。这样的管制进一步压制创新,导致垄断更加严重。比如饭否本来可以撕开竞争的口子,但因为管制全军覆灭,同样的产品在巨头手里可以活下来并成为支柱产品,就是现在的新浪微博,以致于腾讯在这场战争中都需要到新浪开一个微博,并要求新浪给予实名认证。为什么新浪获胜?很简单,因为他们对内容审查最有心得,最有经验,做的最好。 综上,整个市场在各方推动下,最终成为一个高垄断,缺乏法律制约,缺乏创新,资本非常集中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如果想获胜,只能采用非正常手段,而防守方为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也只能依靠流氓手段。这就是现状。 另外提醒一下,目前的战争和03年的3721 vs cnnic有几分相似。万网之类的当年还算巨人的公司,也发出过”请不要忘记用户利益”之类的呼声。历史总是重合的。   二 他们做过的坏事   腾讯被骂做流氓,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为复制,二为协助跨省追捕 1 复制和抄袭 复制和抄袭这个流氓行为是可以提上台面的,可以被媒体公开报道,喊打声最多。 某种程度上,腾讯确实压制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他们抄袭复制如此强烈,几年前还是抄国外产品,抄大公司,对方尚有抗衡能力,也影响不大,现在大公司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都缺乏创新,于是腾讯掉头回来抄小公司,小公司是没能力抵抗的,损失惨重。这最终对整个互联网环境造成影响。现在,美国互联网始终处于活跃期,几乎每年都有热点出现,中国互联网在政府管制下,本来就有很多领域无法涉及,再加上腾讯不停复制,惨不忍睹,中国互联网没有创新。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公司经营主要是对股东负责,而不是对用户负责,这种做法也就非常正常了。只要被腾讯评估为可以带来利润增长业务,又没有法律限制他做这项业务,做为一家公司就应该去做(对于股东来说,甚至应该叫做有义务去做)。事实上中国不抄袭的互联网公司也不多,新浪搜狐网易金山百度都在抄袭,只不过缺乏腾讯利用IM造成的垄断地位,抄起来并没有腾讯那么成功罢了。目前的微博热潮完全说明这个问题,他们不仅抄袭,而且要抄袭到功能和界面都一样。 在复制这一点上,如果说腾讯是流氓,那中国互联网可以说全都是流氓。只不过有人耍流氓成功,有人耍流氓而不成。 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如前文所述,法律不健全和缺乏行业引导造成了部分公司垄断,另外一方面是缺乏对版权,创新,创意的保护,以至于最先创造出创新的公司无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美国,如果一家小公司的创意非常成功,大公司会采用收购策略,而不是直接复制一个,复制会遭到法律严惩,在中国,与其收购,不如复制。 这样我们看到了,腾讯流氓的背后原因还是法律问题。 2 跨省追捕是个敏感区 腾讯导致跨省追捕这个问题是敏感区,不会被媒体大幅报道,只有特定人群骂的最狠。在媒体上的体现只有一些记者巧妙的通过” 当办案民警监控他的QQ时 ” 之类的句子模糊陈述。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除了正常协助警方破案,通过这个聊天工具造成的跨省追捕案件很多,某些案件中甚至会有”打印的QQ聊天记录”这样的证据出现(同学们,要仔细阅读公开的判决书哦) 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但凭此说腾讯流氓,理由也不充足。原因同样如前所述,一个公司首先要保证股东利益,如果冒着带来利润损失甚至停业的危险来维护用户利益,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因此导致停业,也会影响正常用户的利益)。我相信这家公司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被迫配合这种事情。但,除了配合,又有什么其他办法? 另外,我也相信,有太多公司试图配合这种事情,甚至愿意充当这种工具,只不过他们没能力做到。 微点案中,金山和江民的伪证 ,也是同类事情,对于违法的事情他们都会去配合,对于仅仅配合提供一些数据,相信更不会有公司拒绝吧。 60目前被骂做流氓也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年3721开创了流氓软件,另外一个是现在的竞争。 1 先说当年3721的事。 前面提到过,当年流氓软件的出现是和cnnic竞争的结果,cnnic以官方垄断资源,试图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方式,令自己成为一个唯一合法的通用网址组织。3721做为一家民营创业公司,在官方压制之下,出此下策是无奈的。所谓的流氓软件就是不能正常卸载,或者干扰竞争对手的运行,收集用户信息等等。在那个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少有例外,在我印象中,没干过的应该只有网易,金山,阿里,盛大这四家。这又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四家中3家依靠网游盈利,网游本身有巨大的粘性,也带来巨大的利润,并不需要那么迫切的占领桌面入口(或者也可以说是天然就占领了桌面)。可见当时中国互联网竞争之惨烈,如果你不做流氓软件,又没有足够的粘性,那么就意味这被对手侵占市场份额,甚至消灭。 3721过去的流氓行为被人们继续套在现在的360身上。当年周创造360时,号称是要终结流氓软件时代,这句话是06年说出来的,当时很多人是不信的,现在看来,这件事周鸿祎确实做到了,过去无数的工具条,下载站捆绑安装,无法卸载等都几乎绝迹。一些人对360嗤之以鼻,但去看看普通用户,360确实帮他们带来了好处,让他们的计算机更好用。这是事实,这也是360装机量能在几年之内达到如此巨大数量的原因。 在目前看来,我们至少可以谨慎的说,没有证据表明360有流氓行为。有人怀疑360也会造成跨省追捕等等,不过事实上这种案例也没有被发现。做为软件的特质来说,因为360没有用户之间的交流功能,360手里掌握的用户信息确实比QQ少的多,也就没法截获证据,至于监控计算机中全部文件,那需要占用很大的资源,并不现实。 3721虽然很流氓,但有一点,周鸿祎做到了,他没有弹过广告框,哪怕是后期利润紧缩的时候也没这么干过,而其他家的插件工具条都干过这事,搜狗输入法曾经号称绝不弹出,但在奥运会期间弹出过新闻,最近据说又在弹出”微门户”(这是在学习QQ的弹出新闻吧,但QQ弹出用户是喜欢的,输入法弹出新闻确实不合适)。这一点我们可以认为周鸿祎是有底线的,也可以认为他是聪明,有远见的。 到目前为止,360一些事情都做的很巧妙,确实把决定权给了用户(虽然他们引导用户去做他们希望用户做的事情),也确实没有捆绑安装,不能卸载等等流氓软件行径。但很多人仍然怀疑360在未来的某一天会突然做坏事。这种怀疑是很好的,但不应该只怀疑这一家软件公司,而应该怀疑所有的公司,所有的产品,甚至应该怀疑… 2 再说竞争问题 在我看来,周鸿祎如战神转世,他创业的10年就是战斗的10年,一场仗接一场仗的打,无论是cnnic这种官办三产还是瑞星这种有能力制造冤案的企业,都打了过来,并且胜利了。 前文说过法律缺失的问题,在一个没有法律保证的市场上,撕开垄断只能靠暴力。垄断是一种暴力,反垄断只能更暴力。事实上就算通过法律解决,法律本身也是一种暴力。暴力的姿势总不会太好看。 360对金山这场仗,被很多金山的人称作流氓,事实上金山在微点案中的不光彩表现,金山网盾捆绑傲游安装,毒霸的虚假宣传,金山MSN防护盾对用户的骚扰…哪个都很流氓。金山没资格骂360流氓。这和前面说腾讯的情况一样,很多公司不是不流氓,是连流氓的资格也没有。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所谓的流氓背后是什么,导致流氓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的问题都很相似,这些问题甚至都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可惜这句话里面全是敏感词。 流氓的背后,是敏感词。

Read More

苗蛮子 | 记者“制造矛盾”是时代之福祉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报载,内蒙古一学生骑车被无盖井“绊倒”受伤,当地记者发现事故井盖和井口根本不配套,并就此找到信访办,要求其帮助找出无盖井主管单位解决问题。对此,信访办官员张桂忠指责记者“在制造矛盾”,“你建议政府去解决问题,你的职责里有这一条吗?”并强调媒体“应该宣传正面的东西,老报道一些黑暗的东西,跟你们的职能不相符”。 信访局官员如此回应舆论监督与民众诉求,显然是典型的官本位做派。从中我们看不到哪怕一丁点的“媒介素养”和为民服务的意识;而且,这位官员对其工作职责也模糊不清。建议政府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乃是任何一个中国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更别说是一名记者。而信访办本应是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是官民之间沟通的桥梁。记者就公共安全隐患问题找信访部门,完全正当合理。可在这名官员眼里,信访办俨然成为其作威耍横的衙门。这正是当前一些百姓有冤无处诉和越级上访的主要原因。 媒体的监督权实质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是代表公众行使的一种职权。媒体秉着事实求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报道真相,这既是其职责本分,也是发挥媒体作为社会加压阀的功能所在——尽管媒体的监督作用有限,但在舆论压力下,公众的诉求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体报道不是在“制造矛盾”,而恰恰是在化解矛盾。相反,对现实存在的矛盾,媒体不去报道,而是视而不见大唱赞歌,无异于同流合污、姑息纵恶。这样的媒体和记者,被坊间称之为“媚体”和“妓者”,大致是恰当的。当然,化解矛盾关键在于政府部门,媒体仅仅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但如果政府部门对民众诉求一味地“堵”而不是“疏”,这本身就是在制造更大的矛盾——一些群体性事件就是由于政府部门无视百姓的“小问题”,终致演变成“星火燎原”之势的。 如果真要说记者在“制造矛盾”,那么,这种“矛盾”只能是部门利益之间的矛盾。这自然不利于权力部门之间的“一团和气”,不利于利益同盟的建设。比如让信访办去督促无盖井的主管部门,于这位官员而言,自然是很“麻烦”的。这正是许多地方动辄对所谓的“负面报道”斥之以“添乱”“制造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的密码所在。很多时候,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不过是块遮羞布而已。其背后是地方畸形的政绩观,甚至有的地方官员本身就和“负面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必须重申这样一种常识:新闻是对新近事实的客观报道。这种客观报道,不仅有好的信息,同时也会有坏的信息。好与不好的信息,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从这个角度而言,把新闻报道分为“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以及将“负面影响”简单归结为“负面报道”,诚如新闻学者范以锦所言,这“不只是一个新闻理论混乱”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官方对负面报道的滥提滥用,“是为了在一个冠冕堂皇的概念下,达到报喜不报忧、逃避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目的”。 张桂忠强调记者报道黑暗东西,“跟你们的职能不相符”,不过是一种传统愚民术。这种媒介思维在当前仍大有市场。在一些官员的潜意识里,媒体是为领导说话,而不是为老百姓说话的。有人说,现在一些官员羡慕“没有网络的好日子”,我补充一点:很多官员很怀念那个没有记者“制造矛盾”的年代。在那样的年代,媒体主动或被迫大唱赞歌,民众压根没有自由发声的公共渠道。从这种意义上说,现在记者不听话,实是时代之福祉。当然,权力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于是我们便看到跨省追捕不断。但这与其说是彪悍的权力与觉醒的民众之间的博弈,不如说是权力在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中的挣扎。显然,公权追捕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权力者不顺应时势,只能被时代所抛弃,淹没在民意的汪洋大海中。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腐败型专家是收藏界的“瘦肉精” / 2011-09-10 15:16 / 评论数( 0 ) 公共财政不是权力任意打扮的姑娘 / 2011-09-10 15:16 / 评论数( 0 ) 有一个假证黑窝点叫“职改办” / 2011-09-08 23:00 / 评论数( 1 ) 行政强捐无关慈善只涉公权摊派 / 2011-09-06 23:40 / 评论数( 2 ) “差生保证金”背后的傲慢与偏见 / 2011-09-05 23:11 / 评论数( 0 )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