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本

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是《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 公共知识分子50人”首先推出的一个概念,此后自2005年起“政右经左工作室”每年推举当年度富有影响的“‘政右经左’版公共知识分子 ”。 其共同标准为: 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 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 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南方人物周刊50人名单 经济学家:茅于轼、吴敬琏、温铁军、张五常、郎咸平、汪丁丁 法学家、律师:张思之、江平、贺卫方 历史学家:袁伟时、朱学勤、秦晖、吴思、许纪霖、丁东、谢泳 哲学史家:杜维明、徐友渔 政治学家:刘军宁 社会学家:李银河、郑也夫、杨东平 作家、艺术家: 邵燕祥、北岛、李敖、龙应台、王朔、林达夫妇、廖冰兄、陈丹青、崔健、罗大佑、侯孝贤 科学家:邹承鲁 公众人物:华新民、王选、高耀洁、阮仪三、梁从诫、方舟子、袁岳 传媒人:金庸、戴煌、卢跃刚、胡舒立 专栏作家、时评家:林行止、杨锦麟、鄢烈山、薛涌、王怡 另有向六位已故的公共知识分子致敬:殷海光、顾准、王若水、王小波、杨小凯、黄万里 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 政右经左版 2005年 艾晓明 北岛 陈丹青 陈永苗 崔健 崔卫平 崔之元 杜维明 范亚峰 甘阳 高行健 贺卫方 胡舒立 季卫东 蒋庆 康晓光 郎咸平 李敖 李昌平 李银河 梁从诫 林毓生 刘军宁 刘小枫 茅于轼 钱理群 钱永祥 秦晖 石勇 孙立平 汪晖 汪丁丁 王怡 王力雄 王思睿 王小东 温铁军 吴敬琏 吴思 谢泳 徐贲 徐友渔 许纪霖 许志永 鄢烈山 余英时 张卫星 张祖桦 朱学勤 毕淑敏 陈璧生 陈奎德 陈明 陈映真 程晓农 程映虹 戴晴 杜光 樊百华 樊纲 冯崇义 傅国涌 高全喜 汉心 何怀宏 何清涟 胡平 江平 金观涛 旷新年 李志宁 林行止 刘自立 龙应台 卢跃刚 摩罗 秋风 任剑涛 史铁生 滕彪 王开岭 王朔 吴国光 吴稼祥 萧功秦 萧瀚 笑蜀 熊培云 杨帆 于建嵘 于仲达 余杰 余华 余世存 袁伟时 张五常 赵启强 郑也夫 仲维光 周国平 2006年 柏扬 曹思源 陈鼓应 陈平原 陈彦 陈志武 丛日云 党治国 邓晓芒 邓正来 丁东 丁学良 董桥 范曾 冯骥才 傅正明 高尔泰 高一飞 葛红兵 巩胜利 顾肃 韩德强 何光沪 何家栋 何清涟 贺卫方 胡鞍钢 胡星斗 黄翔 黄钟 江宜桦 康正果 郎咸平 雷颐 黎鸣 李大同 李欧梵 李远哲 廖晓义 林达 林牧 林贤治 刘洪波 刘擎 刘小枫 刘再复 龙应台 毛寿龙 彭志恒 浦志强 綦彦臣 钱乘旦 钱颖一 秦耕 秦晖 邱立本 任不寐 任东来 沙叶新 沈志华 盛洪 孙立平 唐德刚 陶东风 田奇庄 童大焕 王从圣 王克勤 王蒙 王绍光 王晓华 王焱 王友琴 王元化 吴冠军 肖雪慧 谢选骏 徐友渔 阎连科 杨东平 杨炼 杨玉圣 杨支柱 姚国华 易大旗 俞可平 俞梅荪 余英时 袁伟时 昝爱宗 章立凡 张千帆 张思之 张星水 章诒和 郑义 郑永年 朱大可 资中筠 左大培 2007年 艾晓明 安希孟 包遵信 残雪 曹长青 查建英 陈晓律 崔卫平 戴煌 单少杰 单世联 党国英 狄马 丁抒 丁一一 多多 范亚峰 傅国涌 高华 高耀洁 国亚 哈金 洪朝辉 胡发云 周瑞金 季卫东 姜戎 金恒炜 金耀基 李柏光 李凡 李劼 李零 李泽厚 李志宁 梁燕城 梁治平 林毓生 刘军宁 刘松萝 刘苏里 刘自立 卢雪松 卢周来 罗中立 马建 马立诚 茅于轼 摩罗 莫少平 牟传珩 潘知常 丘成桐 秋风 邵建 邵燕祥 石元康 宋永毅 孙隆基 王康 王思睿 王学泰 王怡 韦政通 吴稼祥 吴敏 吴思 晓剑 谢韬 谢有顺 信力建 熊培云 徐贲 许纪霖 许倬云 薛涌 杨继绳 杨奎松 杨显惠 杨锦麟 姚洋 余世存 余习广 袁剑 袁鹰 张博树 张灏 张鸣 张耀杰 章诒和 赵鼎新 仲大军 周冰心 周策纵 周瑞金 朱华祥 朱凌 朱维铮 朱学勤 朱正 2008年 艾未未 柏杨 北岛 曹思源 长平 陈丹青 陈奉孝 陈桂棣 陈家琪 陈奎德 陈小雅 陈彦 陈志武 程益中 程映虹 戴晴 丁学良 杜导正 杜光 冯崇义 甘阳 郭国汀 韩寒 汉心 郝劲松 何清涟 贺卫方 胡杰 胡舒立 胡星斗 贾樟柯 简光洲 郎咸平 李大同 李和平 李欧梵 李炜光 李银河 连岳 廖亦武 林达 林贤治 凌沧洲 刘再复 龙应台 毛寿龙 莫之许 南方朔 彭志恒 浦志强 钱理群 钱永祥 秦晖 丘岳首 邱立本 冉云飞 沙叶新 沈志华 孙立平 唐德刚 滕彪 童大焕 王从圣 王建勋 王力雄 王元化 巫宁坤 吴冠中 吴国光 吴敬琏 吴祚来 夏志清 萧雪慧 笑蜀 谢泳 徐友渔 许志永 杨国枢 杨恒均 姚监复 易富贤 于浩成 于建嵘 余杰 余光中 余英时 袁伟时 远志明 张博树 张成觉 张思之 张祖桦 章立凡 郑也夫 郑永年 周其仁 朱大可 资中筠 邹恒甫 2009年 艾未未 艾晓明 北村 北明 贝岭 卜大中 柴静 陈子明 程晓农 崔卫平 丁抒 杜维明 范亚峰 傅国涌 高名潞 高希均 高瑜 顾肃 郭罗基 哈金 胡平 季卫东 江平 江艺平 蒋彦永 雷颐 李昌平 李凡 李方平 李劼 李劲松 李筱峰 梁文道 林希翎 林毓生 刘道玉 刘军宁 流沙河 刘晓原 龙应台 卢跃刚 马建 马立诚 茅于轼 孟浪 茉莉 莫少平 裴敏欣 丘成桐 秋风 任剑涛 邵建 孙文广 唐德刚 万延海 汪丁丁 王光泽 王俊秀 王人博 王绍光 王天成 王焱 王怡 吴稼祥 吴青 吴思 夏业良 萧功秦 萧瀚 谢国忠 谢韬 谢选骏 信力建 熊培云 徐贲 徐唯辛 徐晓 徐友渔 许纪霖 许良英 许小年 许知远 许倬云 杨东平 杨继绳 杨炼 杨鹏 杨支柱 俞可平 余世存 展江 张大军 张鸣 张千帆 周舵 周勍 周瑞金 周泽 朱立熙 朱学勤

阅读更多

水利政治與旱災經濟

水利政治與旱災經濟 三峽生態之變,也影響政治生態。水利政治與旱災經濟交纏,也在全球華人心中交纏…… 長江沿岸的旱災,意外地再度引爆了三峽的爭議。反對派赫然發現,國務院首次對三峽所引起的問題予以公開承認,並強調盡快克服。過去長期以來官方對三峽的「政治正確性」出現了鬆動。龐然大物的巨壩,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聖牛」,而是需要接受全民的公開檢驗,要發現它在設計上的罩門。 但最敏感的還是現實政治的罩門。三峽是九十年代初的決策,也是中國在六四之後的重要舉措,展現舉國體制的優勢,揮別天安門事件的痛苦。但不到二十年後,三峽的種種危機的陰影,籠罩在神州大地的土地上。那些讓人痛苦的旱災,是否三峽所引發?中國的氣候突變,是否與三峽的興建有關?甚至汶川大地震,也是否與三峽有莫大的關係? 這樣的爭辯,其實已經不是純學術的討論,而是牽涉到政治的責任問題。也許某些因果關係不是那麼直接,但卻引發中國公共政策的品質問題,它們的透明度與決策過程,都受到了巨大的質疑。 但如今國務院開始正視三峽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正顯示政府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不再僵硬地官官相衛,而是開始實事求是,返回工具理性的軌道,以科學的精神,來破除政治和心理上的障礙。 這也是胡錦濤施政所強調的「科學發展觀」,排除了不科學的思維,勇敢地面對困難,在這種關乎千萬人福祉的問題上,落實他所倡導的「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尤其胡錦濤學的是水利工程,他一九六五年在清華大學畢業,也長期關注這方面的問題,但他對三峽之爭,並沒有捲進李鵬時期的政治爭論中,因而可以更客觀地看待這問題。 溫家寶和胡錦濤都是一九四二年出生,溫家寶六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對三峽工程所引起的水土巨變,當然點滴在心頭。這次國務院在五月十八日所發布的三峽文件,似代表溫家寶對三峽問題已有新反思和對策,不再困於過去官方的鴕鳥心態。 更深一層看,從胡錦濤到溫家寶,都對胡耀邦有深厚的感情,也曾在中國官場中力排眾議,紀念胡耀邦,因此他們對當年參與六四鎮壓的李鵬,都會在內心深處不以為然,也自然要保持距離。更何況他們有水利與地質的專業背景,更能了解三峽問題的嚴重性,而他們作為繼任的領導,雖然不用為前任的決策負起直接的行政責任,但卻要面對收拾爛攤子的挑戰。 事實上,三峽大壩在二零零六年竣工典禮時,胡溫等中央領導都沒有出席儀式,予人要撇清責任之感,也顯示三峽的功能和功過,在中國政治生活中,還會投下難以預測的變數。 因而三峽的生態之變,也微妙地影響中國的政治生態。長江旱澇的變幻,也造成政壇的變幻。更不要說這次長江流域的旱災,已經衝擊到經濟,讓糧食價格上升,再加上電荒的危機,使股票市場連續下挫。水利的政治與旱災的經濟交纏,也在全球華人的心中交纏……■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阅读更多

利比亞之戰啟示錄

利比亞之戰啟示錄 利比亞之戰的特色,就是它充滿了偽善和權力的算計。戰爭的真相也許永遠都是輸家。 戰爭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真相。利比亞之戰的真相,從戰情到戰爭的動機,都是遍體鱗傷的受害者。 西方領導的聯軍究竟是正義之師還是侵略的鐵蹄?卡扎菲到底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暴君,還是保家衛國、抵抗列強的人民領袖?這一刻的新聞都沒有黑白二分、斬釘截鐵的共識,而只有各說各話的版本。但更深層的理解,則是一個充滿了道德曖昧的灰色地帶。 這樣的灰色,就像新約聖經《啟示錄》那匹灰色的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這匹灰色的馬走進了國際權力的競技場中,帶來震撼,也掀起了全球權力板塊的移動。 利比亞之戰的特色,就是它充滿了偽善和權力的算計。一馬當先的法國曾經和利比亞如膠似漆,總統薩科齊的政治獻金不少就來自卡扎菲,也曾經是卡扎菲的座上客。更傳奇的是聯軍空襲的戰機不少就從意大利的機場起飛,而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的淫亂派對,往往是卡扎菲派出美女「壓陣」。但不旋踵間,法意兩國都成為攻打利比亞的急先鋒——似乎要以今天的強硬,來漂白昔日的黑幕。難怪利比亞會認為,西方都是恩將仇報、兩面三刀出賣了朋友。 當然卡扎菲自己也是兩面三刀,他從來都不是天使。對反對派來說,他是冷血的魔鬼,屠殺了多少老百姓。西方社會更不會忘記,他在一九八八年所發動的泛美客機的恐怖襲擊,導致兩百多人死亡,史稱洛克比慘案。卡扎菲雖然後來為此道歉和賠償,並歸罪於手下,但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謊言。 美國也急於擺脫謊言的歷史陰影,奧巴馬介入利比亞之戰,從一開始就要避免出師之名是謊言的指控。昔日伊戰以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的謊言為藉口,後來被揭發,讓美國在全球的顏面盡失。奧巴馬向全國演說,企圖將利比亞之戰與伊拉克之戰分開,說出兩者性質的不一樣,也想說出自己與布殊的不一樣。 但利比亞之戰和伊戰的核心價值,其實都是回歸美國歷史上「替天行道」(Manifest Destiny)的論述,強調美國在對外關係上不可迴避的責任,以及道德上的自我期許。不管是否有具體利益,都要呈現美國制度優勢和價值優勢。 也許美國對外戰爭的道德曖昧,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美國不少史家認為:二次世界大戰是美國最後一次黑白分明、正義與邪惡完全對立的戰爭。這是歷史的絕響。但之後美國介入的所有戰爭,都充滿了道德上的曖昧,都有不斷被挑戰的灰色地帶。從韓戰、越戰、伊戰、阿戰,都是如此,更不要說這次利比亞之戰,都有太多「機關算盡太聰明」的痕跡。戰爭的真相也許永遠都是輸家,但這次戰爭的贏家,則肯定是西方的軍火商和坐享油價飆升的俄羅斯。■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回頁頂 網站導航 | 私隱政策 | 下載中文字庫 | 聯絡我們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Yazhou Zhouka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更多

追尋免於恐懼的世界

追尋免於恐懼的世界 日本核危機暗藏悲劇的悖論。日本處變不驚的現代性,也源於二戰原爆後對普世價值的認同。 到底是現實模仿想像,還是想像模仿現實?也許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會有這樣的連綿不絕的驚愕。日本的三一一大地震,不僅是一場地震,還帶來了一場不知伊於胡底的核子災難。而痛苦的場景,竟是從科幻作品的幻境移植生活中。 從黑澤明的《夢》到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 都曾經想像那種恐怖的錐心之痛,但卻不能想像這些場景是在哪一天來臨。 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二次大戰以來日本最大的災難,也成為全球第一次實時觀看的大自然災難,在電視、互聯網、智慧型手機的平台上,展現巨大的戲劇化效果。 但最戲劇性的還是核電危機所展現的悲劇意識。一個原本最先進的、最造福民眾的核電廠現代化設施,卻導致揮之不去的焦慮——核電洩漏會帶來最殘酷和最不堪設想的結局。這是一個「現代性」的悖論﹕為了發展的榮景,竟面對可能自我毀滅的陰影。 尤其核電的發展,本來是可以有「減碳」的效應,不用依賴火力發電,也減少石油燃燒的廢氣。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傳統的環境污染,總比引發輻射和殺傷力強大的核能更能被民眾接受。這也是本次核災難所帶來的悖論,困擾全球支持環保的團體。 另一個悖論暗藏於歷史的回顧。對於日本在這次災難所展現的冷靜、秩序等「現代性」,要有一個歷史的深層認識,了解這是歷經演進的結果、而並非日本社會從來就是如此。 史家不會忘記,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發生後,十四萬人死亡,而災後民間的謠傳四起,指責是居日的朝鮮人帶來惡運,誣指他們災後在井中下毒,於是民間的暴徒四起,將六千名朝鮮人虐殺死亡,連旅日的中國人也被波及,共約七百名溫州人慘遭殺害,史稱「東瀛慘案」。這段歷史湮沒多年,日本作家仁木富美子鍥而不捨的追查,才有更多的細節浮現。一九九三年,溫州也立碑紀念。一些歷史學家會認為:今天日本人民的「現代性」,是歷經二戰失敗後的產品,告別昔日的種族歧視和暴力崇拜,才變得文明和認同普世價值。 而歷史的弔詭在於日本戰敗的關鍵是原子彈。只有歷經這樣的核子慘痛,才使日本脫胎換骨,躍進文明社會的廟堂,發展舉世敬重的軟實力。 巧合地,今天日本的核危機,也刺激日本和全球反思核能的兩面性,要擺脫核能崇拜、科學萬能的心態。在大自然面前,要有謙卑的心。無論多麼現代的科學與先進的設施,都不能低估大自然的反撲,更不能低估環境公害的後遺症。 在福島核電廠連續驚爆的過程中,全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心連心,重新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也重新發現飄遠了的人文精神——一切的科學發展,都是為了提升人的尊嚴和價值。今天日本的核子之痛,也許和六十六年前的原爆一樣,可以換來更多的普世價值,也為全球換來一個免於恐懼的美麗新世界。■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回頁頂 網站導航 | 私隱政策 | 下載中文字庫 | 聯絡我們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Yazhou Zhouka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更多

中國要演變不要革命

中國要演變不要革命 只有靠共產黨的黨內民主發展,才能扭轉統治正當性流失的危局,才可以化解茉莉花挑戰。 中國不會出現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但卻有茉莉花演變(Jasmine Evolution)的效應。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在中國並沒有爆發的條件,但這場政治運動對中國的殿堂和江湖,都帶來巨大的衝擊,也立竿見影地對當下的人大政協會議帶來影響。 要演變,不要革命,也許是當下中國朝野最大的共識。大部分中國人都同意,中國沒有動亂的本錢,從文革到六四,都留下了痛苦的、深刻的烙印。 但「穩定壓倒一切」的論述也不能綁架改革,讓一切不動如山,讓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最後反而會造成了「一切壓倒了穩定」。 從速改善民生,就是消除導火索。民生已經成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也成為這次兩會的主旋律。這反映執政黨的危機意識升高,要將任何的星火撲滅,避免了燎原之勢。中國經濟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但通脹也上升到最高點,糧食價格急升,也等於在窮人的口袋搶錢。 因而這次兩會所提出的種種紓困政策都有針對性,要透過具體的民生措施,化解矛盾,但一些關鍵的問題卻是牽涉到權力結構,積重難返。 典型的例子就是陽光法案。人大代表韓德雲連續六年提出,但都不能通過,反映兩會高層的權力結構,沒有反對貪腐的決心,沒有從自身做起的道德勇氣,而只是借詞推搪。殊不知要求官員公布自己的財產,要將高官個人的財務透明化,已經是香港、台灣、英美廣泛實踐的政治規範。這也是一種全球所認同的普世價值,但中國的民意機構卻是不敢通過,讓中國的陽光法案見不了陽光。 但這些被掩蔽的改革陽光,總會穿越重重的權力盔甲。那些每週在全國聲稱要舉行的街頭「行動藝術」,奇異地成為一種強大的無形壓力,鞭策執政黨要不斷加強改革。這個沒有領袖、沒有組織的「革命」也許只是一場惡搞,一場和權力者開玩笑的遊戲,但它也是六四之後讓執政黨第一次感到民間壓力的行動,讓高層坐立不安。但化解的方法不是靠更多的警察和便衣偵探,也不是靠網絡上更嚴厲的封鎖,而是要靠自身的改革,扭轉統治的正當性流失的危局。 最有效和最快可以實現的是黨內民主,重返八十年代胡耀邦趙紫陽的理想主義的精神,落實學者曹思源所強調的黨內三權分立,讓權力得以制衡,讓絕對的權力不能絕對地腐敗。特別是人大政協的民意代表,必須避免由行政官員兼任,防止以加強效率之名,實際上就是自己監督自己,破壞了中國憲法的原意。 只有黨內落實民主,才可以確保執政黨千秋萬世地執政。新加坡的例子就是鏡子,儘管一黨獨大,但卻能維持法治及黨內權力制衡,避免貪污及權力過度集中之弊。 這也是中國政治的陽光。讓中國共產黨理想主義的陽光,衝破當前權貴資本霸權的烏雲,尋回老百姓被搶奪了的天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黨內民主,就沒有新中國揮別腐敗的希望。這是茉莉花事件的啟示,也是中國在全球政治變幻中的最新行動座標。■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回頁頂 網站導航 | 私隱政策 | 下載中文字庫 | 聯絡我們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Yazhou Zhouka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