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夷贝

一五一十 | 十年——致我们已然逝去的青春

作者: 骆驼  |  评论(0)  | 标签: 所见所闻 七十八年前,北平学生南下南京请愿示威,抗议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返校时,面对请愿学生,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说:“如果燕京学生没有来请愿,那说明我办教育几十年完全失败了。” 当然,十年前,在迎着初秋清爽的凉风迈进大学校门时,尽管历史成绩优秀,但作为一个受到多年愚民教育的民族主义者兼犬儒小傻逼,我不知道这段历史。那时,我身材消瘦,满心欢喜,虽然既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和打算,也不了解所要学习的专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但作为这个教育流水线下还算优秀的产品,我的心中还是充满了莫名的信心。十年前,我知道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对留学生说过:“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那时我想,就像伟大领袖教导的一样,世界终将是我们的。那时的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国知识青年将要迎接何其悲惨的命运。 十年后,在回首那段青葱岁月之时,我终于知道了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平庸,就像在历史里的那些大学生们一样,世界不是他们的,也不会是我们的。尤其在这个世界里,历史和现实从来就不是由知识、良知或者一切我们所学之物塑造的。对于那种幼稚和轻狂,我只能将其解释为,年轻。 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青春期的尾巴如影随形,幼稚无可避免,在比头发还短的见识与沸腾的荷尔蒙双重作用下,大部分所犯的错误都可以得到原谅。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除了思维上的幼稚,我们这些在大部队中随行,没有掉队也没有走在前列的庸常青年,几乎没有犯下可供回味的任何错误的可能。我们缺乏理想,也缺乏挑战那些为我们所不满的现实的勇气,唯唯诺诺地度过了最应闪光的青春年华。 伴随我们的,只有在操场上宣泄掉的肾上腺素,在电脑前消耗掉的时光,以及在枯燥的课本和沉默的教室里荒废掉的智力。 近两年,我读到的最能引发共鸣的一句对青春的总结,来自北京大学的邵夷贝,她说:“我们这一代人上学时间长,都是直接从童年甩到成年,一两年迅速被社会催熟。我对成熟是有偏见的,我不想变成只能独善其身、内心很难被触动的人。我还在少年期。” 少年期,这是对十年前自以为是的岁月的最好结论。直到它随着日渐臃肿的身体和日渐为生活惆怅的心灵一起枯萎时,我才发觉,青春就在不经意间顺着无可逆转的时间线,距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十年之中,我的同学们在天南海北的城市里漂泊,在各式各样的工作岗位上埋头干活,恋爱、失恋,结婚、生子,看着QQ空间里那些照片中新世代的生灵瞪大眼睛摸索这个新的世界,我很艰难地将他们的父母和那些坐在课桌前做白日梦的少年们一一对应。十年之中,我们渐渐把失去的锐利当做最大的成绩,因为这种失去,名字叫成熟;我们也把放弃自己(如果曾经有过的话)当做一种成长,因为这种放弃,名字叫责任。 韩寒说,“不附权威,不畏权势,不贪权力,为了快乐,切莫做官。”多年来,不论多少谣诼,我都觉得这个少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代表,因为从他思想的变化里,我寻找到了自己的轨迹。但他就像我们从来没有盛开过的青春一样,只是一个遥远的幻影。在时间坚不可摧的脚步面前,有些情况下,我们所谓的成熟与责任,其实就是变成了当初自己所厌恶的样子。依附权威,畏惧权势,贪图权力,争相向上,所做所为,往往在一个叫做“生存”的惶惶命题之下。 十年时间,在那已然逝去的青春面前,我们诚惶诚恐、寸步难行。就像如来佛掌心里的那只猴子一样,使劲浑身解数却无法挣脱。挣脱不了的,是自己心灵的拘束,更是一个时代的束缚。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都市报:互联网鄙视食物链大全:玩豆瓣的鄙视玩天涯的

在鄙视已经变得公然、无畏、无所顾忌的当下,似乎不鄙视无以证明自己的优秀、高端与成功。你鄙视我,我鄙视他,鄙视食物链将消弭的等级制度再次建构,竖中指、翻白眼就是隔开自恋、自卑的“宫墙”。 鄙视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 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的狂放达人嵇康用“文人相轻,先轻后重”探讨学术争论之道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这个词日后会成为文人之间争风吃醋、相互“践踏”与倾轧的托辞,更没想到,这场游戏会扩撒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成为一条条“相轻”的“食物链”。 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 穿Topshop的鄙视穿ZARA、H&M的,穿ZARA、H&M的鄙视穿Verym oda、O nly的,穿Verymoda、Only的鄙视穿美特斯·邦威、以纯以及堡狮龙的…… 鄙视无处不在。虽然,包括嵇康在内的竹林七贤个个是翻白眼的高手,他们鄙视名教、鄙视假道学、鄙视俗人。但是,倘若他们看到如今的“鄙视链”,怕是也要羞愧万分,自叹不如吧!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很多人会说,鄙视是没有道德可讲的。芸芸众生皆平等,身为现代都市的一员,自然是不会随意地竖起修长的中指,或者是无意中让眼睛流露出睥睨的余光,更不会双手呈“八”字“掐死”别人的尊严。 不过,对于这些不入流的竖中指者、睥睨者以及动不动摆出一副唯我独尊姿态来的人们,你会怎么办? 坐在一隅,高高挂起?太淡定 跳出来,指责或打架?不文明! 那,怎么办?怕是只能哼哼地在心里嘀咕一声,暗自指责对方没水准,然后用满含着公平、平等的现代思维光芒的“余光”杀死不平等的罪恶。 鄙视,不仅像是一条食物链,更是当下社会宿命的怪圈。  鄙视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是最懒惰的自恋 “完美的自恋,歹毒的投射,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虑的、不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有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和别人相处。”向日葵心理创办人、心理学家胡慎之在看了一张有关空姐、飞机师以及机务相互鄙视的图片后这样评论。 正如他所言,中国人的生活是比较出来的。在这个需要榜样的社会里,每个人从小都活在一个阴影之下,他就是长得高帅、成绩好、聪明、听话以及无所不能的隔壁邻居家小孩,而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等着媳妇熬成婆,让隔壁邻居家小孩也终于有天被践踏在睥睨之下。 “自我的尊重以及对别人的尊重都已经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剥夺得只剩自卑的人该如何找寻到自尊?就是把别人看得很糟糕。鄙视就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胡慎之说,“这就像是中国人的阿Q精神一样,这是无能为力的自我防御机制。” 羡慕是鲜有的,嫉妒与恨成了最真实的。在硕大的世界里,那个隔壁邻居家小孩竟然化身无数,如影相随———有钱的上司、有权的领导、睿智的同事, 即便是最不入眼的那个旧同桌在同学会的时候带来的男友也是高帅富……难道混迹社会这么多年就如此被打败了?当然不行。自信,强烈的自信必须要释放出永不言 败的气场来。这就像即便肉身是32A,也需要与一帮36D的辣妹们同行。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鄙视她们的灵魂只有32A。“奴家亦有波涛汹涌,只是波涛在何 处。”即便这是假设,也能救赎自己的自信。 鄙视,这种方法不可谓不简单。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要将对方的缺点放大,即可满足自我优越感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个旷世美男那咯索斯(N arcissus)需要涟漪湖水为镜爱上自己,而我们则是需要以他人为镜,通过轻视、蔑视,让自己“生长”出鲜花一样的羽毛,受其他没有羽毛者膜拜。鄙 视,就是裁判别人,然后,获得自我价值感。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是路人的“泄欲” 鄙视,这一词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不平等姿态。我好,你坏!我优,你劣!我高级,你低俗!我核心,你边缘!……我与你始终都处于天平的两端,我的与你不同才能显示个性。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看来,鄙视别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贬低别人亦是在抬高自己。下面有人垫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从同质性 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化中,本来社会已经往多元化发展,自然就会有所不同。而又有人往往摒弃不了那些秩序之别、等级之差,只能用传统的等级制度来论证自己的差 异性。”于长江说,“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找寻认同。在鄙视别人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的群体。而这恰恰是一种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恰恰是游离于统治话语霸权周边的人在意淫。这正如真正的世界核心的建构者———那些欧美的主流文化,他们已不需鄙视 谁。而晃荡在他们周边的游离者却正在用鄙视别人去显示自己与主流的贴近,同时亦是在悄悄地透露出身处边缘的无力。这就像是听BBC、看Discov- ery、穿Topshop这些被认为是在鄙视食物链顶端的一众,无一不是贴近欧美主流文化,他们在偷偷地述说着世界的秩序。即便这些种种鄙视表面逻辑,是 以智商、年龄、创意、国际化等多个范畴划分三六九等。 鄙视者无需得意。被鄙视者也毋庸沮丧。因为,切莫以为自己占据鄙视链的顶尖就能君临天下,高枕无忧了;也切莫认为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就被打入十 八层地狱,永不翻身。蚂蚁不也吞象吗?土得掉渣的红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为LV的新欢了吗?德艺双馨的苍井空不也成为公知的偶像吗?……谁鄙视谁?谁又被 谁鄙视?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说不准,什么时候,被鄙视的哪个环节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级”翻白眼;也说不准,什么时候,鄙视链就头尾相连,成为一个没 有答案的无限巡回了。 所以,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因为,前一秒种,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长路地爬到鄙视的顶端,还没看得清可以鄙视谁,笑话谁,就又被秒杀,跌落在另外一个人的白眼里。 在鄙视的怪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鄙视链之心理分析 1.智商优越感。看英剧的觉得自己智商高,看韩剧台剧内地剧的被认为“脑残”;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随便扔一个薛定谔定律出来就能把他们吓哭。 2.年龄优越感。年轻人看不起老年人,85后就说“我们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回忆童年,你们70后是回忆上辈子吧”;成人歧视小屁孩,比如逛天涯社区的经常会说,咦,怎么贴吧的小屁孩也来混天涯了。 3.时尚度优越感。新潮歧视老派,这不是说年龄,而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同龄人也分保守派和潮人。 4.原创优越感。这就是山寨台湖南卫视以及国内各种山寨产品被鄙视的终极原因。 5.品位优越感。自以为高雅的看不起显得庸俗的,所以号称喜欢《读书》杂志的没准天天晚上是抱着《知音》和《人之初》睡觉呢。 6.国际化优越感。大众印象里,基本上欧美最好,日韩次之,港台凑合,感谢朝鲜、印度、非洲等地的存在,让我们还能靠调侃他们赢得一点平衡感———这当然不对,但这种潜在现象不能假装没看见。 7.小众优越感。人类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比如富豪得靠花钱来突显和穷人的区别,而另一个逻辑就是,喜欢的东西越小众就越拽,显得自己品味独特。 足球联赛鄙视链 意甲> 英超> 西甲> 德甲> 法甲> 中超> 中甲 “意甲第一”就是意甲球迷唯一认可的逻辑 世上最渊博的老头艾柯写过一篇文章骂球迷,中心思想就是“球迷是这个星球上最奇怪的物种”,而中国的意甲球迷则需要再加上一个最———最最?最最是什么逻辑,切记,不要和意甲球迷提逻辑,如果有逻辑的话,那么“意甲第一”就是他们的逻辑。 英超是现在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联赛,然而在意甲球迷眼里,英超是“英糙”,他们除了看不起英超的“强调身体与对抗且节奏很快”,也看不起英超的 金元足球,前有切尔西,先后曼城。但是他们却对意甲菜地一样的球场视而不见,对“电话门”熟视无睹,每一个意甲球迷心中一定有一份《环球时报》,不然他们 怎么能快乐得如此理直气壮。 请看下面这首“文艺复兴”味十足的诗,或许能明白意甲球迷的心: 亚平宁的海风轻轻拂过,宛如一首夕阳之歌, 当歌声悠悠飘过,就像逝去的年代不能忘怀。 这时我们才明白, 面前的他们原来是我们的寄托,托蒂和皮埃罗, 当他们随着海风一笑而过,当他们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当他们用进球勾起我们的记忆时, 我们才懂得, 就算没有明天, 就算没有未来,对他们的那种感觉依旧存在。 就像上面这首诗一样,意甲球迷往往都会陷入往昔的美好回忆不能自拔,那些美好回忆是米兰王朝的荷兰三剑客、国米的德国三驾马车,以及韩乔生、宋 世雄的解说。谁叫意甲是第一个引进中国的联赛呢,而他们也是中国的第一批通过电视观看国外高水平联赛的球迷,这个“根”屹立在那里,他们是一定要寻的。 其实,除了意甲球迷看不起其他所有联赛之外,后面的排名大致靠谱,“为什么都是超,英超会看不起中超呢?”这类问题需要解释吗? 电视剧鄙视链 英剧> 美剧> 日剧> 韩剧> 港剧> 台剧> 内地剧> 泰剧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基本上,国内的英剧粉提及英剧,多少都有点品位上的优越感,尤其是,近期中产以及公知最爱的《南方周末》 以两大篇文章专门解析热门英剧,百度英剧吧里有人直接说,“看到这报道,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啊”,好像他们不是英剧观众,而是英剧编剧一样。虽然他们对报道 里“英剧美剧实无高下”这个论断不太满意,没有高下,他们的优越感就没有依托了嘛,《南方周末》不太懂事啊。 英剧确实比美剧更有文艺范儿,文艺范儿的一大标志就是闷。看美剧会很安心,最少三分钟发给你一个笑点,总不至于看睡着,而英剧整体上催眠效果要 好些,你有耐心忍一忍,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体会到英国人的傲娇和蔫坏。比如豆瓣打分高达9.3分的英剧《黑镜》,夸它是“神作”的都算克制了,首相为了救王 室公主,必须当着全人类跟一头猪性交,多重口味,但人家拍得严肃、深刻、唯美、荡气回肠。 一本正经地演绎荒诞,在高贵冷艳的形式感下耍贱,是英剧的核心价值。《黑镜》中,首相视死如归地走向那头即将与他合体的猪,他的手下贴心地表 示,我们已经找了一头性格最婉约的母猪了。《唐顿庄园》里,“中产”、“律师”都是贬义词,观看乐趣就是等着他们被真正的贵族羞辱,以及等待“我的孙女还 没堕落到去纽约混的地步”这种霸气台词。当然,英剧里同性恋大面积分布,《神探夏洛克》基本上就是以福尔摩斯和华生为主角的高智商纯爱片,腐女看得超 high。 哪怕英剧粉只是为了看男男奸情或者迷恋“没品笑话集”式的无底线笑话,也丝毫不妨碍他们的拽。他们给出的喜欢英剧的官方理由往往是“耳朵只接受 伦敦音”,并且在提及英剧名和角色名时一律用英文。专栏作者咪蒙有一次不顾个人安危攻击了一个英剧演员丑,立即受到英剧粉的海量围攻,最主流的攻击就是: “英剧你根本看不懂,滚回去看你的日剧韩剧吧,脑残!” 日剧粉这时候不爽了,“日剧韩剧”两个词排名必须分先后,他们的骄傲感来自至少日剧还有小清新或者黑色幽默的味道。看遍全球电视剧的资深宅女周 二有个权威论断,英剧高明、耐看,但稍闷;美剧笑点密集,台词高杆,但剧情上缺乏新意,永远都是:1.骂政府骂资本家骂法官。2.发现特异功能A,发现特 异功能B,发现特异功能C.3.A和B睡了,B和C睡了,C和D睡了,D和A睡了。日剧常无厘头,但真是愿意冒险的,什么冷门题材都敢拍。至于韩剧嘛,演 员和衣服好看就行了。 在周二看来,各个剧的粉丝互相掐架互相鄙视非常无聊,看个剧而已,每种剧都能满足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她完全能在最冷门的英剧《诺妞的奢华喜 剧》和国内穿越剧《步步惊心》之间自由切换。真正能挑战到周二的底线的,也就是《林师傅在首尔》这种“神剧”了,这已经不是山寨韩剧了,是山寨韩国人,在 成都拍的假装在首尔拍的,中国人假装韩国人,唯一正版韩国人只有张瑞希一个,明明是《张瑞希在成都》嘛。 网上有不少“韩剧粉更脑残还是穿越剧粉更脑残”的比较帖,跟帖者都表示很挣扎,“二者不相上下很难比啊”。国产剧的粉丝至少还可以有“爱国”这 个幌子,比如他们攻击不喜欢《爱情公寓》的人,就说对方崇洋媚外(但《爱情公寓》大把抄袭美剧英剧就不崇洋媚外了吗),而韩剧粉的舆论环境就差一些了, 《南都周刊》曾经做了一个专题,光是标题就能把韩剧粉气吐血,“珍惜生命远离韩剧,三大套路让你脑残”,看那架势,好像爱不爱韩剧就是一场IQ测试,台剧 和内地穿越剧同理。 最搞笑的是,男人常常看不起女人看言情剧,说太弱智太脑残,剧情这不合理那不现实,问题是,他们看A片、看流氓动画就崇高了就伟大了就聪明了? 咪蒙有个论断,“言情剧就是女人的A片。玄彬、李敏镐、陈柏霖就是我们女人现阶段的苍井空。大家都贪心,只不过男人想要无限的多元的性,女人想要无限的多 元的爱。难道性饥渴比爱饥渴还高级?大家都意淫,言情剧好歹还意思意思来点背景来点剧情,A片就纯粹是痴汉乱搞美少女,流氓动画更不要脸,主题就是无辜宅 男被全球美女轮奸。敢问这有逻辑吗,现实吗,合理吗?实在很想告诉男人这物种,意淫也是要讲职业道德的。” 搜索引擎鄙视链 谷歌> 百度> BING、搜搜、搜狗> 人民 用必应搜索的太少,百度粉都懒得瞧不起他们 “谷歌的确要比百度好”,国内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Yisu原因归纳如下: 1.谷歌的搜索结果中,若你搜索的网站是病毒网页,谷歌会给出病毒网站提醒,百度则不会。 2.谷歌的广告只会出现在搜索页面的右边或者顶部的独立区域,并且用竖线、底色与其它的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地区别开来和加上“赞助商链接”,一般 不会混杂在搜索的结果中,而百度则喜欢这么干,最近几年百度发生的“百度一下,你就上当”事件多是由于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将欺诈网站放置在真正网站的前 列,导致不知情的网民上当受骗。 3.百度的商业味太重,你搜索的关键字的首页基本都被竞价排名出价高的企业占据了,很难找到你需要的真正自然搜索的结果,谷歌虽也是商业化公 司,但它基本上是以全自动的搜索方法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搜索结果的影响,不接受付费的竞价排名,亦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序位置,而是依照点击人气、质量等因 素进行综合排列,你需要的搜索结果基本上都会放在首页。 4.百度为了适应国内大环境而进行了自我阉割,其搜索内容不少都是和谐的结果,而谷歌的不妥协是它退出中国的重要原因,所以谷歌能搜到你在百度搜不到的。 5.百度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布局没有谷歌的看着顺眼。 6.百度的搜索排名技术没有谷歌权威,谷歌的本土化搜索在李开复在任时期做得已经不比百度差了,至少我用谷歌搜索时比我百度搜索更容易找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7.谷歌的节日logo每次都能给人惊喜。 然而,Yisu也承认对于绝大多数中文用户来说,百度要比谷歌好用,“百度比较快,因为谷歌的服务器都在香港或者国外,百度有百度快照,搜索敏 感词时百度的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而谷歌干脆是该页无法显示。”从这个角度来说,谷歌用户的优越感来自使用谷歌带来的“附加属性”,比如会翻墙。 微软的必应(Bing)是属于躺着中枪的,由于用户群体实在太小,百度粉们都懒得瞧不起他们。腾讯的搜搜和搜狐的搜狗,理由同上,谷歌百度之战他们实在不该参与,就算是被瞧不起,也是顺便的。 至于人民搜索,那是什么? 游戏鄙视链 主机单机> 国外PC单机> 国外网游> 国内网游> 网页游戏、QQ游戏 把星际争霸称呼为“星际”或“SC”都弱爆了! 谁说游戏低级,玩家会表演一秒钟翻脸。游戏设计专业毕业生T N T说:“网游体现合作竞争等主要倾于社交,体现游戏的某种类别功能,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完美诠释游戏的本质。首先你得抛却游戏难登大雅之堂的落后观念,事实 上游戏与电影小说一样本身富于魅力的表现形式,光与影的旋律,信息的舞蹈。单机较之网游的优越很容易联想:就是将所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分配于游戏本身,你能 想象更好的画面,丰富的CG,适时响起的优美声效……一切都是完整唯一的世界观下的产物,因为基调是一次冒险、一个故事、一场游戏,所以一切都为这个主题 服务,理应获得更好的展现,不必为了社交等让步。”哎哟,玩游戏这件事好宏大、好唯美、好伟岸哦。 私人泳池之于公共澡堂,能粗浅概括单机粉的优越感来源。 别以为玩游戏就不能装B了,游戏地带装B指南就是: 1.首先!能说英文名的绝对不说中文!再者,如果这个游戏的名字有大家常用的简写称呼,你就用它的全名。如果这个游戏的名字大家称呼它的全名, 你就写它的简写。比如:星际争霸叫什么?星际?俗!一般人叫它简称SC,这就跟那些叫星际的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过这还不是装B级的,想装B,就多动下键 盘,叫StarCraft,注意这个S和C要大写。这么一说,那些游戏龄在6年以下的自以为“老玩家”的初级装B犯心里一震:哎呀,我怎么就没这么叫呢? 失误啊。再说一个,比如暗黑破坏神2.叫D iablo2,就达不到装B的水平,要叫D 2,当那些小白疑问:D 2是个什么东西?你回答一句:D iablo2,想想那些连暗黑2英文名都不知道的小白会感觉自我多么的渺小?而那些知道的人也只会惊呼:哦!原来是这样… 2.要略懂点游戏术语。什么?你说你知道特殊怪物叫Boss?你难道没看到现在网吧里那帮玩传奇、魔域的笨蛋都知道Boss长Boss短地瞎叫 了吗!不要求你们在这点装得多高端,但至少要跟低级玩家划清界线!这个魔兽世界的玩家都知道一些。比如引到多余的怪物叫A D D,仇恨超出叫O T,范围伤害魔法叫A O E。 3.A:“你玩XXX吗?”B:“对不起,我对PC平台上的游戏不感兴趣……”仅此一话,绝对能让那些连PC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小P孩瞬间低你无数个档次。 什么?你也不知道?孩子,别来装B了,回家吃饭吧…… 微博鄙视链 twitter /饭否>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等其他微博 最拽的是留下去冰岛的字样,从此不在微博上出现 和社交网站一样,微博(microblog)同样拥有莫名其妙的食物链结构,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推特和中国最先流行起来的微博——饭否无疑占据食物链顶端,这些微博的使用者不少在其他微博的使用者前有着隐隐的骄傲。 而目前最大众化的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微博的代名词,自然在食物链中拥有第二顺位,依靠庞大QQ用户量也拥有不俗影响力的腾讯微博紧随其后,而剩下的微博几乎可以被统称为其他微博,悲剧地在食物链中垫底,甚至可以调侃一句:“用那些微博的人真的不是僵尸粉丝么?” 这个吊诡食物链的形成存在于一个吊诡的逻辑之上,新浪微博红人里八神对此解释:“美感很重要,不少其他微博层次杂乱,配色艳丽而无协调感。”他 说公司以前的声誉也挺重要,“你看看腾讯以前出现的产品比如虚拟衣物什么的,一看就很吊丝化。”而新浪微博那种大张旗鼓的宣扬明星用户的行径也被里八神形 容太过于世俗,“使用推特则显得与国际同步,用户感觉自然不同。” 推特用户优越感的形成与脸书类似,基于能够体现用户的国际化,而饭否用户的自信则来自观点明确而且够小众,不少如今的新浪微博网络红人如地下天 鹅绒,东东枪还有黄薄码都从饭否“发迹”,意味着那里聚集了一批思维活跃者,再加上饭否曾被迫关闭的事件,使人对那里充满好奇。 “上新浪微博是因为那段时间饭否被迫关闭了,正好新浪微博公测就来了。” “这个段子最早是XX在推特上发布的。” 在聚会上说这两句话也许会让懂行的人对你肃然起敬,“果然是玩转微博的人啊。”而对于其他微博,调侃它们就是潮流,比如“什么?搜狐还有微博?”“张朝阳(搜狐CEO)在新浪微博上宣布搜狐微博开始运作了。”“网易微博是专门传播养猪知识的微博么?” 当然现在更加流行的是放弃微博,听起来有优越感的理由是:“微博信息太碎片化,还是读书更好。”还有可以参考的做法是逐条逐条删掉微博,被他人爆出黯然神伤的照片,惹人联想,或是留下去冰岛的字样,从此不在微博上出现。 电影鄙视链 冷门国家文艺片> 欧洲文艺片> 日韩台小清新片> 老港片> 好莱坞大片> 内地片 小众影迷对国内大片嗤之以鼻,以听到其名字为耻 当我听到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拿奖的那一刻,我立马乐了,冲着墙边贴的《碟中谍4》海报,颐指气使地对着汤姆克鲁斯说:你给我快从迪拜塔上滚下来吧,我们第三世界要翻身做主人了! 你看,这就是大多数标榜自己是小众电影迷的姿态,他们的特点是,从不进影院看好莱坞大片;对于国内所谓的豪华制作更是嗤之以鼻,简直以听到它们 名字为耻。在他们那里,只有伊朗、法国以及国内等地的独立电影才是王道。其他的,他们会从鼻孔里哼出一股轻蔑之气:那些玩意儿也叫电影!在贾樟柯、宁浩、 娄烨还未成名的年代,他们也曾是其忠实拥趸,而现在,与这几个人赶紧划清界限才是正经事。而被豆瓣那些傲娇文青追捧的杨德昌、侯孝贤和台湾小清新,他们也 会表明:这些都大众得很! 在所谓的小众电影迷们看来,一部不具备典型意义的电影,不是马屁,就是意淫。M R 。汪是一家英国海运公司的技术员,20几岁的他早已多次走遍全球,作为一个拥有独家“汪氏电影资料库”的资深电影迷,你如果和他谈论即将上映的《3D泰塔 尼克》,他会告诉你,一部煽情片披了件3D外衣,隔几年继续在全球圈钱,实在可耻。当然,大众电影受到追捧的事实同样不可忽略,汪先生得了两张赠票,最近 正忙着四处寻人陪看呢。 小众电影迷们始终用这样的说法来安慰自己,那些在票房上大卖的电影,只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就是大众在发达的广告宣传上不堪一击,其二自然就是 相当多数观影者智力和审美双重低下。在他们眼里,你如果实在对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塔可夫斯基的《乡愁》欣赏无能,那至少应该看看希区柯克的《迷魂 记》、昆汀的《低俗小说》吧。如果你非得看好莱坞商业片,能不能麻烦多看几部《肖申克救赎》和《盗梦空间》呢?至于《一一》、《颐和园》,你勉强算有认知 能力。你要是喜欢看什么《碟中谍》、《骇客帝国》,你基本上就智力低下了。当然,他们是不会和你谈论《黄金甲》《赤壁》的。 当然,所有被鄙视的大众电影迷们自然更有站得住的论据:生活已经这么苦逼了,难道连看的电影也要整成苦大仇深么!想必这也是外表小众的汪先生天天躲家里偷看好莱坞大片的原因吧! 论坛歧视链 豆瓣> 天涯> 猫扑> 贴吧 天涯通常会把和猫扑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 念豆瓣的名字,请先放缓语速,然后像法语读音那样,用舌头轻扫上牙床,再慢慢滑出“豆~瓣~”的音,干脆利落地收尾。一定不要加er音,那会像 把LV念成“哎罗喂”一样惹人怨念。豆瓣绝对在鄙视链的顶端,这点毋庸置疑。有人总结:豆瓣装逼,天涯猥琐,猫扑淫荡,贴吧脑残。当人们指责网络暴力、网 络暴民时,豆瓣网的存在就像是为了刺瞎造谣者的眼睛,那里绝对是鲜脆无敌小清新,那里总是做些和实际赚钱无关又挑战人类无聊底线的事情。关注芬兰欧非拉美 智利小众电影,别管最后能不能找到资源;关注同城组织,别管是不是要靠谱地参加活动;关注豆瓣“我们都爱大金链子”、“父母皆祸害”小组,别管里面是神话 还是笑话。 对于豆瓣,天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涯叔”很忙的。涯叔通常都会把和猫扑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比如声讨某张图片、帖子的版权问题;抢夺热点事 件的八卦权。由于论坛网友分母数量巨大,所以出精品的概率也大。涯叔认为自己很草根很民生,有容乃大,睥睨群雄。很多M opper(猫扑用户)转身变成T yer(天涯用户),是因为厌弃猫扑的烂界面,更多人则同时潜伏在猫扑和天涯,对两方的论战表示无奈,本是一家人,还折腾个P啊!对此,猫扑表示很不 服,M opper嗔怪涯叔的一点是,涯叔年龄大了,只会动眼,不想动手;还嗔怪涯叔的天涯观光团只会喊口号,没得半点创新和实际行动。而猫扑自己独特的人肉手段 使网友更加津津乐道于事实的真相。可是猫扑不能回避的是,自己圈子里确实聚集了大批意淫控和黄段子狂人。正因为限制小,猫扑也是网络新词的发明重地之一。 鄙视链尾端的贴吧,我们只能说,委屈你了。谁让你被无穷无尽的商业推手、网络水军、闲散穷人和各种粉包围,于是你们神奇了!经常爆吧和被爆,爆吧状态下的你们是x战警,是霹雳娇娃,是上了妆的施瓦辛格,是喷了香水的格雷诺耶,是无处不在的方舟子,是诺亚方舟的船长! 音乐鄙视链 英伦摇滚、国内地下厂牌> 欧美流行音乐> 日韩港台流行音乐> 内地网络歌曲 “我希望在响起《最炫民族风》的时候瞬间失聪” A:今晚有五月天演唱会,去不去? B:不去。今晚有痛仰。 A:痛仰是什么? B:一个摇滚乐队。 A:就是《最炫民族风》那种style的?其实五月天也很摇滚的,我觉得与他们比起来,S.H .E什么的简直都弱爆了。 B:…… 如果你身边有一位天天去m aolivehouse、F518、TU凸空间看演出的朋友而你又非得跟他讨论音乐的话,麻烦先在网上搜罗几部英伦摇滚、大陆摇滚装逼指南,否则,在他心 里,你早已是一个脑残儿童欢乐多的典型了。芸芸众生中,大凡是自诩有点音乐品位的文艺青年通常与众不同:包里永远有一台追求音质的CD机或M D,至于m p3这种工具,实在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的歌单里,绝大部分是你拼都拼不出来的外国人名,鲜有的几个中国字,会让你以为是什么黑暗组织或他家二叔;那些 封面破得一塌糊涂的打口CD和某张只限量发行几百张的EP往往是其最爱;从来不会出现在工体这样的大型场馆,798、F518、鼓楼三里屯才是他们听演出 聚集的地方。遇到这样的人,麻烦你识趣地别在他们面前拿出自己的m p3,因为他们会鄙视两岸三地一切流行音乐。 在这拨文青眼里,音乐的品位直接决定你是同类还是脑残。在他们看来,英伦摇滚无疑是高品位的体现:pinkfloyed、the beatles和滚石绝对是教父级人物,无论是谁都不能黑这仨。其次是齐柏林飞艇、性手枪,接下来就已经是有点大众化的oasis、radiohead和 suede了。至于如今引领全球流行风潮的美国,顶多也就nirvana和枪炮玫瑰可以拿出来说说,像greenday、linkinpark和艾薇儿, 他们是不会和你谈论的。 若你实在对这些洋人无法产生共鸣,他们会告诉你,国内还是有些人值得一听的。像崔健、魔岩三杰就不要说了,1994年香港红磡演唱会绝对是中国 音乐的神坛。至于现今的新教父谢天笑,也可以听一听。痛仰、万青和重塑雕像的权利也不错。若最后话题不慎掉入地下音乐的另一领域———民谣圈,这其中水也 是很深的。左小祖咒、周云蓬和张悬,会不会太有名了?张玮玮、李志和万晓利,这个是可以有的。大乔小乔、邵夷贝,基本上也还能证明你有一定鉴赏力。但千万 别跟他们谈许巍、陈绮贞,五月天更不行。如果你还不知羞耻地直言自己是王力宏、周杰伦和凤凰传奇的粉丝,他们会叫你直接去买块豆腐。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无端鄙视流行乐,叫嚣“我希望在响起《最炫民族风》的时候瞬间失聪”,他们会堂而皇之告诉你:如果音乐不能反映对政治、社会和 内心的思考,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当然,他们在K TV的拿手歌还是beyond、张学友和王菲、陈奕迅,因为经典流行也是他们私下里偷偷的最爱呢! 快速时尚鄙视链 Topshop> Zara> H&M > For-ever21> Vera Moda> 美特斯·邦威、以纯、堡狮龙 美特斯·邦威希望活在山寨剧里,高端的象征、富豪的最爱 据说,Topshop每周都有10万件新品上架,供应从头到脚所有服装配饰鞋履,也就是说你裸着进店,Topshop不会让你任何一块肌肤闲着 出来。可这也仅限于欧洲人民,T opshop在亚洲布局很成问题,举国之内除了上海有一家分店,连香港这种时尚之都都没做好公关,迟迟进不来。分店太少了,消费者无福享受这10万件新 品,自然也就懒得横挑鼻子竖挑眉。即便国人穿着T opshop机会不大多,可这不妨碍热衷英国牌子的fans就是看不惯西班牙牌子,在英国买惯Topshop的海归雪薇说自己根本不会踏进Zara半步, “做工奇差却爱卖高价,标榜是‘时装行业当中的戴尔电脑’以及‘时装行业的斯沃琪手表’。你说我为什么要花花人民币699799899去买名不见经传的戴 尔电脑,又为什么要喜欢这个和中学生潮表同级别的服装品牌呢?” 自打1975年Zara在西班牙北部偏远小镇创立起,它的确给出了后辈如何操作以及运营快速消费品牌,还真别看不起这老牌子,因为更老的牌子H & M才叫为老不尊,仗着自己年长,质量爱做多差就有多差,白领刘冬娜认为H & M一出,小三必死,“原配应当假意和小三做朋友,赶紧将H & M送过去,只要她穿上身,你就和她当街推搡,不用1分钟,对方衣服针脚就会全部松掉,你想让她哪走光,哪里就必须破掉。《后宫甄嬛传》至于弄那么长剧情 吗,送给她们一批H & M,在皇上面前打一架,全部人都会因为走光有辱皇家大体,省了互相折磨几十年。” H & M质量真有那么差?Forever 21要笑死了,它暗自偷笑,“竟然还有国外快速消费品牌和自己拼低端的。”曾迷恋Forver21一举买下10件的Ivy认为forev-er21要是进 入内地市场,消委会要准备再招多一倍人手了,“乍一看款式很潮,买回去,掉线、脱色、变形、缩水……如果你穿了它家衣服,就不要试图和别人讨论汽车减排、 自备餐具等环保行为了,你将最不环保服装穿在身上,穿一次就扔的衣服为地球产生了多少生活垃圾啊。” Forever21质量差归差,人家也总是青春无敌,弄得V eroM oda也想效仿,可惜东施效颦,成了一个无比打眼的大婶,设计师Stena曾不客气地评断,“V eroM oda把每个中国女人都设定了个大屁股,然后将每个设计都制造出贴合大屁股的造型,然后让每个青春小姑娘走进更衣室,变成平庸的丹麦大婶走出来。这是活脱 脱的时尚版《变形记》,互换就不止7天了,而是让人丑足一个季度啊。” 美特斯·邦威日子也不好过,它的高端品牌M e& City因其廉价仿冒而想与其脱离关系,估计美特斯·邦威最大愿望就是永远活在湖南台的山寨剧里,只有在那里面,它才是高端的象征、富豪的最爱。以纯都让 张柏芝不愿回忆自己20年前竟是工女品牌代言人,至于Bossini还是先去国外学学如何经营快速消费品牌再回来论战吧。 聊天工具鄙视链 Gtalk> MSN> QQ> 飞信 “QQ太狗血,Gtalk、MSN才是贤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我认识的人可以这样划分:普通青年用MSN,文艺青年用Gtalk,二逼青年用QQ,特二青年才用飞信。”薛斌赶紧解释,自己说的“用”是指“常用”,如今,他“普通”和“文艺”的时候居多,偶尔“二逼”,彻底放弃“特二”。 薛斌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从上海转战北京的他兴致勃勃地要和大家交换M SN,但是很多同学一脸茫然:那是什么?好一点的会解释:我不用M SN只用Q Q。 对于QQ,薛斌了解得也不多,“我们上海小孩中学时一般都用MSN的。”他怀着探索的心情开始研究Q Q,最后大失所望:Q Q哪能和M SN比。 最初让薛斌抓狂的是Q Q可以让陌生人轻易搜索到,M SN需要固定的邮箱才可以,所以一般你会知道到底谁加你为好友,因为之前一定留过邮箱。但是使用Q Q,光凭“个人资料”就可以让别人了解到,更别提什么Q Q漂流瓶,“婚外情温床”嘛。据说有小伙子把一张A ngelababy的照片作为头像后,一天内竟有50多个陌生人加他,均为男性。 “QQ的设计多‘饥渴’啊,它卓越贡献应该是给《知音》、《故事会》等文学刊物提供了丰富婚外情狗血素材吧。” 而最近QQ强大的“圈子”功能更让薛斌对Q Q的鄙视达到顶峰,“这个企业和软件完全没有一点羞耻感和对隐私的尊重。”薛斌历数Q Q圈子的“劣迹”:随便把用户真实姓名暴露,甚至可能监测聊天记录;将用户好友关系随意公布;多此一举自以为是地帮他人构建联络……“这不就是厚颜无耻地 宣称‘我们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随便处置你们的隐私’吗?” 相比而言,薛斌眼中G talk、M SN才是“贤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不是所有人都像薛斌这样还给出一堆具体原因,纯文艺青年和视觉控吴雪晨毫不遮掩:“G talk的界面就是简单而有设计感,M SN略微逊一点,我对于那些只知道用Q Q,不知M SN、G talk为何物的人一律视为矮矬穷,尤其是有人竟然通过Q Q认识还谈起恋爱,简直可怕到极点。” 至于飞信,吴雪晨有时收到别人发来的:“请加我为飞信好友”,“一律无视”,他摆摆手,对于这款电信出的短信软件不屑于评论,只是说自己只用w hatsapp,因为这款一般都是国外的朋友或者客户常用的。  邮件鄙视链 gmail> 163 mail> QQmail “163邮箱是化石,QQ邮箱是长不大的90后专属” 一年前的某个夜晚,刘琦雯刚刚回国不久,对翻墙也没什么概念,她愤怒地发现自己和gm ail杠上了。接收不到邮件!下载不了附件!焦急等待工作邮件的小刘同学,压下内心那股强烈想砸掉眼前这台M acbook的冲动,因为她知道G m ail变成如今的废柴模样并不是它的错。 在学会稳定翻墙前的三个月,刘琦雯会间歇性地发作那一晚的“gm ail狂躁症”,但是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告诉别人自己的gm ail地址,“我就是看不上大家都推荐给我的163和Q Q邮箱。” 163和QQ到底招谁惹谁了?刘琦雯反问:“山寨手机功能很强大,可是有人真心喜欢吗?”在这位“海归”眼中,163以及Q Q邮箱和那些可以相机千万像素、双卡双待、有触屏、导航等等功能的山寨手机同一级别,花里胡哨充满广告,而且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我承认,gmail有很有‘弊端’,比如之前申请的时候需要邀请码,而且英语操作环境对于英语水平有限的人也不方便。”刘琦雯试图解释,“但 是不得不说一句,如果你自身的条件可以突破这些弊端,那么gm ail绝对给你超值的回报。”界面干净,没有广告,而且安全性极强,刘琦雯脸上忍不住浮现出得意的表情,她没有把最后一句话说出来:用不了只是展示了你的 英语水平和翻墙技术,用了之后才有发言权。 36岁的文艺中年郭豪是另一位“gm ail死忠小组”的成员,他还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人,据说邮箱类型也是他参考标准之一。 郭豪表示,作为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业素养让他会尽可能地综合看待应聘者,但是看到邮箱的第一眼,他心里还是会常常犯嘀咕:“如果你拿着印有163 邮箱的简历给我时,暴露了你网龄不短,但是不思进取,还使用化石邮箱;要是印的是Q Q邮箱,我会把你定义为长不大的90后,都工作的人了,就放QQ一马吧!” 杂志鄙视链 《时代周刊》、《纽约客》> 《万象》、《天南》> 《新周刊》、《城市画报》> 《读者》> 《故事会》《知音》 你总不能要求定价几元的《故事会》去采访萨科奇吧 看原版英文杂志的人说,人家看的不是杂志,是生活品质。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跨越海洋去订购它们?无污染可回收纸张是环保者爱它们的一个理由。拿到 外籍原版杂志的人一定会把它们当珍藏书籍一样热爱,像对笔记本电脑一样小心,还要克服各种阅读障碍,把一本周刊杂志看成季刊读物。 紧随原版外文杂志的要属《万象》、《天南》、《生活》等国内小众杂志,如果能推荐出或者更冷门、更小众的《读书》才能凸显出你的学识和兴趣广 度。这些杂志的共性是,市面街摊一般很难买到,偶尔有问及的客人,报摊亭卖家兴奋得像扔出烫手山芋一样把它们丢出去,并且心里还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 没砸手里。这些杂志的特点是,封面一定是小清新的,关注的话题一定多与政治、经济主流话题无关。 《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城市画报》、《南都周刊》等国内主流杂志独撑了杂志市场的大半边天,出版商和卖家们最爱它们。这些杂志也是 “好又多”的典型代表,内容好,价格便宜,出街频率高,出刊周期频,还通常有一个半文艺半商业的封面。当然,这些杂志受宠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它们像交际花 一样轻松游弋于商业和文化之间,主流和小众话题各占一半,它们也有独立的新闻策划,买一本看尽全天下,性价比极高。可也正是因为它们贪多求全,考虑甚广, 才无法做专,始终进不了一流杂志读本范畴,只能妥协在商业和文艺杂志夹缝中。 再下一环是《读者》和《青年文摘》。它们绝对复古,绝对是稍有知识的读者人群的最爱,里面有大量真善美、仁义礼智信的民间故事,还有生活小帮手 之类的日常生活贴士。《故事会》、《知音》、《人之初》等杂志则以乡土气息隆厚和重口味原生态取胜,没看到“知音体”都成为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了吗?话说 回来,鄙视链的排列与杂志定价有关,你总不能要求一本定价几元的《故事会》有实力去采访萨科奇和A nne H athaw ay吧。 浏览器鄙视链 谷歌Chrome、Firefox> 苹果Safari、O pera> 遨游> IE系列> 360等国产山寨货 有关“IE浏览器用户的智商更低”的假新闻广为流传 有人用CSS3(你不用知道它是什么)的方式画了一个哆啦A梦,然后想看看现在各种浏览器是否能正确地解释出哆啦A梦,以及各个浏览器对 CSS3的支持效果。用你的浏览器打开http://knb.im /css3/就行,如果是用Chrom e、Firefox或者Safari会发现效果很好;如果是IE8很悲剧了;IE6?我晕,那是什么生物? 去年8月,一条特抢眼的新闻“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用户的智商更低”广为流传,包括B B C、C N N、《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都被报道了这条新闻。该消息援引一家名为A pT iquant的加拿大心理测量公司的研究,称他们邀请了10万互联网用户参加智商测验,并将这些检测结果与他们所选的互联网浏览器进行对比,从而得出 “IE用户智商更低”的检测推断。 Chrome、Firefox、Opera等用户看到这条新闻该组团去微软总部庆个祝了吧,顺便给这家心理测量公司颁发一个“大快人心奖”吧。先别着急,这其实是一条假新闻。 近日百度流量研究院实时发布PC端浏览器市场(中国内地)过去12个月的份额数据,数据显示:排名第一位的是IE6,其占据了市场的 32.99%,此后依次是奇虎360、IE8.0、IE7.0、搜狗浏览器,而国外主流的Chrom e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IE9.0等排名垫底。这是一条真新闻。 那么Chrome、Opera等用户看到这条新闻会是什么反应呢?感叹大势已去,懊恼捶胸顿足,还是重新用IE 6?实际情况是这些都不可能出现,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大势,要懊悔的也是没有早点抛弃IE6,“IE是大众商品,O pera不是。高贵的人永远是最孤独的。”听到没,这个理由足够让人颤抖吧。 其实,从理性的角度来说,选C hrom e、Firefox等浏览器是有道理的,用C hrom e是因为简洁,而且启动快、插件多、功能比较强大……唯一不足的就是网银支付的时候还得切换IE内核,不过这也只是一个插件就能解决的事。 用Safari、O pera等则纯粹是因为小众,遨游排在IE前是因为在强悍的C hrom e出现前有了替代IE的产品,360这样的国产山寨排在末端有两个原因,看不起山寨,或者看不起那家公司,比如360. 社交网站鄙视链 脸书> 开心网> 人人网> 腾讯朋友 当下形势是不上任何社交网站的人最有优越感 使用脸书的人是不是拥有比其他社交网站使用者更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作为世界上首个普及的社交网站使用者,不少脸书用户似乎也不自觉地带有首创者的骄傲,对于后来的社交网站比如人人网,大多数脸书使用者会觉得其是山寨货,不值一提。 同时拥有脸书账号意味着需要购买vpn,使用者能够翻墙,也代表着他是较早时间内使用社交网络这种新型沟通渠道的人,IT技术佳加上优先使用者,光这两项已经够让使用者自得,更不用说脸书使用者来自世界各地,换句话说就是社交环境更国际化。 国际化!这三个字背后的意义让人浮想联翩,比如脸书使用者可能拥有良好的英语使用能力,比如脸书使用者也许比其他社交网络使用者更快了解国际动态,这所有因素构成了脸书在所有社交网络中的超然地位。 除去脸书自身的诞生时间优势等,脸书使用者的极大优越感还在于其他社交网站或多或少对于脸书的“借鉴”,比如拥有众多注册用户的人人网从页面到最初的目标用户几乎完全照搬了脸书,这种被打上山寨烙印的网站无论如何都很难与优越感沾边了。 可这其实不妨碍人人网的用户觉得腾讯朋友使用者更加不入流,原因?因为它是腾讯公司的衍生产品,这就够了,谁都知道腾讯的优势在于快速的复制及有效改进,还是那句话,被打上山寨烙印的产品难以高端。 而以“偷菜”等小游戏收获了大众用户的开心网因为最开始的使用者多为公司白领,也因为带领了偷菜潮流意外收获了“不凡”地位,不过这就像人有时候得接受生活的偶然。 当然Linkedin这种以工作为紧密联系的特殊社交网络不在排名范围内,它毕竟太过严肃。 不过现在的新形势是不上任何社交网站的人拥有最多优越感,“脸书上的无用信息也挺多的,所以还是回归传统的社交方式吧。”这句话总能让人在谈话中拥有无法驳倒的超然地位。 学科鄙视链 理科生> 工科生> 文科生(经济法律> 外语> 文史哲)> 体育生艺术生 女生最想嫁的高校男生排行榜中,清华工科男排第一 某网站做的不完全调查,女生最喜欢嫁的高校男生排行榜中,清华工科男虽然不帅不浪漫,但养家和忠诚指数都满分,综合排名第一名。前十名中的文科 男只有北大男勉强入榜。排行榜最末中戏北电的帅哥也凭着外貌和浪漫指数上榜,但在女生们心中他们出轨指数也是五颗星的,才貌果然不能双全。 “你男朋友学什么的?”“哦……他中文系的。”“啊,怎么找个文科生男朋友啊?”每次杨星馨被问这个问题都气不打一处来,后来都懒得回答。不仅是同辈间对文科男有偏见,连学计算机出身的父亲提到男朋友的学科都有点不屑。 理科生对文科生的鄙视络绎不绝,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物理学家谢耳朵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人文学科的蔑视。工科生们对于理科生来说尚能容忍,毕竟他们的机械、电气、计算机等等学科尚算入得了理科生法眼的。 著名理科生方舟子以生物化学博士的身份,用理科生的逻辑,把韩寒的文章大卸八块,逐字逐句分析,非说韩的文章是其父代笔,弄得原本潇洒不羁的韩 少也狼狈不堪。说这是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间的战争也许有失偏颇,但的确更多的理科生们都同意方舟子罗织的证据,而文科生们都纷纷发文支持韩寒。 文科生也不乏窝里斗,经济系法律系的都踌躇志满,自认为脑容量比其他文科生都大一圈;处于鄙视链低一级外语系学生还可以说是有一技之长;文史哲的学生好像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群迂腐的书呆子。 但是别以为文科生就是大海里的浮游生物了,他们还可以看不起艺术生和体育生了,“什么嘛,不就是靠着外表和体力考上学校,脑子一定不好!” 学科之争到了社会上就演变成行业之争,“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专业的人士话语系统不同,固执于自己的专业视野和识见,就容易形成偏见。”谈到网络上这种学科间无厘头的食物链,深圳之窗网运营总经理陆亚明这样说道。 不过话说回来,理科男们的梦中情人大多是美女艳星,这不正是处于他们鄙视链底端的艺术生嘛! 电视台鄙视链 BBC> 凤凰卫视> CCTV> 湖南卫视 听不懂BBC、ABC?没关系,打开放着在那响也让你与众不同 电视台间互相争收视率和广告,它们的受众也不甘示弱,翻墙看外国电视台的瞧不起看香港电视台的,关注香港媒体的看不上关注内地媒体的,就连看 CCTV的,会对湖南卫视的粉丝都嗤之以鼻。“芒果台的娱乐节目无论谁上都能捧成艺术大师,太卑微了!”80后大学生刘奕莉向记者表达了她为什么不看湖南 卫视的理由。 定期更新国际媒体资讯的人看待“墙内人”时那种莫名优越感可以解释为知情权带来的安全感,不过也不排除为了装逼而盲目跟风,传说中只有老年人才天天看新闻联播了,不会“翻墙”简直不能说自己懂电脑,听不懂B B C、A BC?没关系,打开放着在那响也让你与众不同。 “我每天只看凤凰台的。”在外资银行工作的Lily骄傲地说。凤凰卫视中文台因为言论前卫、主持人幽默轻松、风格趋向外国媒体而受到社会各界自 诩为精英分子的热爱。翻不了墙,至少可以看凤凰卫视,哪怕它其实也得经过广电审查,只要没那么多主旋律的报道,受众也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鄙视收看中央 台的诸位了。 至于湖南卫视为什么常常被网民鄙视,“将山寨的东西低俗化。将低俗的东西娱乐化。总之前几年还行,最近越来越不靠谱了。那些喜欢看《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的让人顿生优越感。”知名网络评论人、新浪名博“所长别开枪是我”如是说。 山寨娱乐节目,山寨人文节目,山寨电视剧……在山寨方面,湖南卫视认第二,可能也只有腾讯敢认第一了。听到湖南卫视要翻拍美剧《绯闻女孩》的消 息,网络上一片哀嚎:“别再糟蹋美剧了!”但相信等到该剧播出时一定收视长红,湖南台死忠粉追捧自不必说,更有一大批人会说:“我看它就是为了吐槽!”这 又是什么心态?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2/04/08.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都市报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邵夷贝:去你的小清新

“我们这一代人上学时间长,都是直接从童年甩到成年,一两年迅速被社会催熟。我对成熟是有偏见的,我不想变成只能独善其身、内心很难被触动的人。我还在少年期” 2009年情人节的晚上,一个大龄文艺女青年在北京一家烟雾缭绕的小酒馆里自弹自唱了一首反映自己嫁不出去的歌。她是个除了西红柿炒鸡蛋以外什么都不会做的文艺女青年,从不收拾家,想找个搞艺术的男青年,可那些男青年“要么只爱艺术,要么搞艺术只是为了搞姑娘”。姑娘只好一直唱:奶奶奶奶奶奶的。台下的青年男女笑得喘不过气,冲她喊:邵小毛,再来一个! 一天后,这首没名字的歌在各个社交网站疯狂转帖,被命名为《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它的演唱者邵夷贝,一夜之间从有社交恐惧症没正经工作的不靠谱文艺青年,变成了北大才女、民谣歌手和内地“小清新”领军人物。 34个月后,年近三十的邵夷贝结了婚,从一个不快乐的商务代表变成带着乐队巡演数十个城市的歌手,给两部大牌电影配唱过主题曲,动车事故后写下的《正确死亡指南》在微博上被转发几十万次。但她看上去仍然拘谨,说几句话就自顾自嘿嘿笑起来,抓抓头,“我挺紧张。” 歌里怎么还有脏话 成为“小清新”教主和歌手,对邵夷贝来说是个偶然。她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她考试得了95分,得到的也只有责难:为什么不是100分。长大后她分析,童年阴影埋下了她自闭的种子。 她以青海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进门时手里抱着本《北大诗集》,对未名湖畔象牙塔里的生活抱有极大向往。入学后老师对身为状元的她寄予厚望,她如实告知,因为小学时和同学竞争做班干部,得票明明一样,身为班主任的妈妈硬是选了对手,她一气之下再也没当过任何班干部。老师只能叹气。 她自此淡出了北大的主流生活轨迹,例如团干部、金融贸易社团主席或者学分绩点第一的学生。她说,北大7年,自己没学到什么,“考试前背背书就过了。上大学最牛的是,我玩了乐队和话剧。”大二时她在“莎木”这支校园乐队里做鼓手,同期导演了女性主义话剧《她独白》。读研后,她又和德国学生一起组了一支女子乐队“甜蜜蜜”。最难忘的是和其他社会乐队一起参加酒吧里的拼盘演出。“一晚上的收入大家分,一个乐队分80块钱,4个人,一人分20块,只够我们在24小时麦当劳里坐一晚上,第二天再坐公车回去。” 7年后,拥有北大硕士学位的邵夷贝发现自己很难与社会接轨。相比西装革履地讲英文找工作,她宁愿一个人在家待着弹弹吉他。她说,“我们这一代人上学时间长,都是直接从童年甩到成年,一两年迅速被社会催熟。我对成熟是有偏见的,我不想变成只能独善其身、内心很难被触动的人。我还在少年期。” 不做饭、不打扫卫生也不想经营生活的她让父母非常担心。很快,母亲搬到北京和她一起住。她被逼在一个师兄开的公司里谋了份商务代表的工作,业余时间和玩音乐的朋友们聚聚。母亲在解决了她的工作问题后,迅速将焦点转移到感情问题上。“她天天说我:‘都这么大了还剩着怎么办啊!’”母亲的絮叨转化成了她创作的动力。“《大龄文化女青年之歌》是真情实感。我在家一个人弹吉他,随意地唱起来,我妈是第一个听众,她听了就怒了,‘怎么能唱这种歌!里面还有脏话!’” 数月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她的随意弹唱被人录了下来,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小清新”与“投机者“ 在被上百万人看过自己的视频后,邵小毛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她不怎么会弹吉他,只会几个简单的和弦;唱歌容易紧张,一上台就声音发抖。但命运垂青于她,在她尚懵懂时,谢立文和麦家碧已经选中她为国语版的《麦兜响当当》唱主题曲,因为她“不矫揉,不造作”。她自此走上专业歌手之路。 邵夷贝说自己“有点小才华,但绝对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才华”。很多人喜欢她,也有很多人骂她。在她的豆瓣小站里,最火的帖子叫《大龄文艺女青年邵贝夷(应为“邵夷贝”,原帖笔误。编者注),你装够了吗?》,从2010年7月到2012年1月还有人回帖。她给粉丝取名“大英雄”,“我的粉丝太牛了,能不为别人所动,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定义的这个时代的大英雄。” 在她成名后,人们给她贴上各种标签,最常见的是“小清新”和“投机者”。 去年巡演时她特意设置了一个环节,叫“去你的小清新”。“你可以理解成去你妈的小清新,或者我们一起去小清新,随你便。我自己的理解是后者。以前我从来没自称过小清新,现在我就觉得,没关系啊,社会都这么污糟了,我就是个干净的小清新,怎么样。” 在她看来,小清新的真正含义里有对真善美的向往。“小清新只有两种,天真无邪或者内心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抵抗糟糕的世界。” 在她接连唱了3首带有政治指向性和社会新闻元素的歌曲《我们》、《现象2009》和《正确死亡指南》后,一些人开始指责她投机。 《正确死亡指南》中她唱道,“你教我死,我哪敢伤痕累累。在前进的火车下面,我不能扯你的后腿。”这激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但也让人怀疑,这姑娘是不是在利用政治事件树立自己的反叛者形象,政治是否成了她的工具。 这个说法邵夷贝一点都不陌生,“你说韩寒是不是在投机?如果一件事没有让我足够难过,我不会为它写一首歌。我写《正确死亡指南》的时候哭了。我们这一代人没什么情怀,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诗人,也不理解我想表达的这种东西。” 顿了一顿,她又说,“其实写时事的歌曲是特别不投机的一件事情,因为歌是你希望100年后还有人能为之共鸣的艺术载体,但政治歌曲可能一个月后流传度就会变得非常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写情歌的原因,因为情感多年后还会有人共鸣。”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链接:http://www.nfpeople.com/News-detail-item-2504.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9818/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邵夷贝:去你的小清新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1/18, 22:22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博海拾贝110604 博海拾贝110617 博海拾贝110722 博海拾贝110612 博海拾贝110711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我是丘贝,我不是淫兽,大家不要黑我! (@hexieshe) 丘贝需要你的契约 淫兽需要魔法少女 (@hexieshe) 贝克汉的第一美女 亮相 (@yun) 圆神粉妆不设防 丘贝签约戳花心-魔法少女小圆的献身COS (@hexieshe) 贝克汉邀小贾斯汀到家中开演唱会 (@yun) 无觅

阅读更多

《阳光时务》:最好的中文杂志,没有之一_

来自: 合法禁书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4日,  已有 2 人推荐 我的姐姐( @梦中僵尸 )是位旅游达人。她的 博客 上有一个挂件,显示她曾经“占领”过的地方,令人叹为观止,此还不包括海外地区。 每次她出发前,我都请求她购买一份当地最流行的报纸或者杂志。回来后,从行李箱里翻腾出已然破烂不堪的报纸,看过即处理掉,但是肤浅知道了各地不同的媒体风格。 负责OMM两年多来,一直在关注各路媒体,头脑中也逐渐将他们分门别类。国内哪家的新闻是“党的政策亚可惜”,哪家的报道微言大义属于“光荣之路”,哪家的文字无厘头归于“中华人民共和囧”。 西 方境外媒体统统归类于“收听敌台”。内地可以正常渠道购买的《凤凰周刊》与《长城月报》有些特殊,他们属于“获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 署特许在中国大陆发售的时政、财经、文化期刊”,但本质依旧是境外媒体。(由于主要受众是内地读者,新闻采编就会有所收敛。但即使如此,引人唏嘘的是, 《凤凰周刊》的部分内页被撕也曾有发生;《长城月报》因选题屡屡触线,在中宣部等部门要求下,目前的采编和运营团队在9月底被清洗离开杂志社) 从Twitter上得知前南方报业资深媒体人长平创办了基于电子设备的中文杂志《阳光时务》,由阳光卫视香港制作中心制作发行。目前已出版5期,推广期免费下载。 整整半天的时间阅读,我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中文杂志,没有之一。 之前在iPad上阅读的《牛壹周》(现已“被”停刊)是静态页面。时尚集团出版的几期期刊效果不错,但是我对于其内容兴趣不大。《阳光时务》每期一个主题, 紧扣时事,包括“革命or反革命”“洗脑&反洗脑”“占领时代”等。除了文字与图片,更有视频访谈、音乐MV、互动测试等。这些多媒体内容在大部 分期刊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喧宾夺主,但是《阳光时务》的排版非常务实,视频锦上添花。 内容也十分丰富,栏目设置上包括“爱上新青年”“爱上深度”“爱上禁区”等。在“爱上噪音”栏目中,编辑们采访了周云蓬、邵夷贝、左小祖咒等独立歌手;“多说一点”的专栏作家更是包括了林达、展江 等人的精彩文字。在许多议题上,由于不用顾及自我审查(寒蝉效应),所以很多敏感话题可以轻松操作,但是依然理性分析,不像其他部分境外期刊,以暴论暴。 期刊美编更是功不可没,封面以及部分版式设计与配图非常精彩,从以下截图可见一斑。 期刊的具体内容等待同学们挖掘,OMM也会选择部分发布(很遗憾,我们有严格的自我审查)。目前有苹果、安卓(Android)和Zinio版本。有关部门通过电话的方式要求供应商撤下阳光卫视相关的内容,所以下载该App的同学们需要将地域信息转为美国。 在《阳光时务》的读者反馈中,我的留言是:“请考虑收费吧。” 我也有一个媒体梦,最好的实现方式就是自由地创办一份刊物。当我看到《独唱团》的执行主编马一木对于这份新生刊物的两字回复——“妒忌”时,我想他说出了大多数中国媒体人的心声。 —————— iPad用户可以直接在Apple Store搜索“阳光时务”或“isunaffairs”下载最新期刊,在Android及hk.zinio.com亦可订阅。用Gmail/Hotmail发信到 yangguangshiwu@gmail.com 立即会有自动回邮提供《阳光时务》过刊下载。 © 鬼怪式 for 合法禁书 , 2011. | Permalink | 图书 Post tags: 鬼怪式,八零后靠谱准文青,学生,正在痛苦享受多元文化冲击。信奉理想主义的悲观主义者,强调个体权利。关注时事,喜好娱乐恶搞创意流行文化。狂爱阅读及结交三教九流狐朋狗友。希望人生过得快乐与正直(王小波语),目标是发财与发声(袁伟时语)。 “ 合法禁书 ”博主,“ 新闻理想档案馆 ”馆长。 QQ:37621747 | MSN:Fifofree@hotmail.com | Gtalk:eggsilly@gmail.com | Skype: eggsilly @人人 | @豆瓣 | @饭否 | @新浪微博 | @Facebook | @Twitter

阅读更多

胡泳 | 阳光下的自由言说——新锐时政杂志《阳光时务》

      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10913-%E9%98%B3%E5%85%89%E4%B8%8B%E7%9A%84%E8%87%AA%E7%94%B1%E8%A8%80%E8%AF%B4%E2%80%94%E2%80%94%E6%96%B0%E9%94%90%E6%97%B6%E6%94%BF%E6%9D%82%E5%BF%97%E3%80%8A%E9%98%B3%E5%85%89%E6%97%B6%E5%8A%A1%E3%80%8B 阳光下的自由言说——新锐时政杂志《阳光时务》   作者 凯文   当下的中国大陆媒体,正面临一种相互纠缠的发展格局: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依托、微博和ipad为代表的新媒体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对传统媒体的监控依然严密,而对新媒体的控制已经初见端倪,但明显力不从心。于是,言论管制和新媒体,便上演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循环游戏。 在这种背景下,创刊于8月25日、迄今仅仅出版了两期的《阳光时务》,就像从东南沿海刮来的潮湿海风,成为时政杂志的另类新锐。 就“第一眼”的形式而言,和大部分平面纸媒转战到ipad平台不同,《阳光时务》堪称是血统纯正的新型杂志。它从创刊号即扎根在数字化平台上:首先在ipad平台上线,随后衍发出Android和Zinio版本,并最终在网络上出现了简化的pdf版本。 但是,pdf版本的读者注定会丧失很多阅读的乐趣,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版本,不仅仅是平面阅读,还嵌入了幻灯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甚至在创刊号中还有交互式问卷调查,其界面之华丽,也把杂志在ipad时代可能的生存形式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华丽的代价是体量的庞大,和其他媒体的ipad版本相比,《阳光时务》单期容量超过300M,这无疑会对它的下载和传播造成一定困扰。 和形式相比,真正赋予《阳光时务》新锐风格的,是它纸面后的大脑。这份杂志的主编,是数月前曾置身于大陆媒体热议焦点的长平。当时担任南都传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的长平,因为长期以来的犀利时评而招惹物议,最终被迫出走香港,加盟阳光卫视媒体。然而,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因为有这种变故,最终催生了另类而新锐的《阳光时务》。 名为“阳光”,固然是因为杂志属于阳光卫视媒体集团旗下。但是另一方面,杂志的风格也一如阳光般的公开、透明和温暖。从创刊号《革命与反革命》到第二期《洗脑与反洗脑》,《阳光时务》一反普通大陆媒体为规避审查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腔调,直截了当地谈论那些被列入敏感词禁区的公共话题:独立参选、新闻管制、意识形态洗脑等等。正如长平所言,“天下从来没有因为言论自由而大乱;恰恰相反,由于专制统治压制言论,人民敢怒不敢言,怨愤日积月累,最终会导致天下大乱”。 但是,和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愤懑和戾气相比,《阳光时务》在大胆言说之余,也保持了审慎和节制。言说的终极目的,不是敏感词本身,而是展示一种正常的、坦然的、知性的生活逻辑。它关注革命与洗脑的宏大问题,同时也关注杀人小贩夏俊峰的儿子的稚嫩画作,关注汕头街头即将消失的三轮车夫,甚至还有一些风花雪月的情调(黄耀明的《下流社会》与邵夷贝的《正确死亡指南》)。当然,这些风花雪月的情调,仍然有深入人心的力量。甚至对于立场截然不同的《环球时报》,《阳光时务》在指出其“洗脑”工具本质的同时,也没有流于情绪化的嘲笑,而是体察到其中英文版本的人格分裂,以及“以立场换信息”的不得已之处(作者沈步摇)。 这种独特的底蕴,无疑来自于杂志所处的香港——这块土地既和大陆水乳交融、又能保持基本言论自由;既有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多元化的世界眼光。和暮气沉沉的党报党刊、半壁江山的都市报相比,《阳光时务》发挥香港作为华人世界两岸三地的交汇点角色,连续两期邀请来自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年轻人,围绕相同的话题(社会运动、公民教育)展开思想碰撞,或者邀请三地知识分子针对共同的重大社会问题(如高铁建设)把脉问诊,从中展示一种通过交流与对话展示差异、求得共识的可能。 尽管问世以来叫好声一片,但《阳光时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杂志的先驱者。在它之前,另一份更加大胆的独立杂志《牛壹周》,在尚未完全被大众认识之前,就已经黯然谢幕。这份小众杂志从2010年7月创刊,到次年3月告 别,维持了短短16期,合计35252人次下载。它承续了“牛博国际”桀骜不驯的风格,言论大胆出位,终于使得作为平台服务商的苹果公司承受不住“有关部门”的压力,将其从App商店中强制下架,从而直接导致杂志的夭折。如今的《阳光时务》比《牛壹周》投入更大、调动资源更多(《牛壹周》是单纯的牛博网文章选编,而缺乏原创性内容),却建立在和《牛壹周》相类似的脆弱基础上,如何规避未来的风险,恐怕是编辑运营团队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阳光时务》创刊号微访谈“新媒体的100种可能”中,新媒体研究学者胡泳干脆利索地提出:媒体有两种出路,一种是做真正独特的内容;另一种是做资讯聚合者。“其余所有大路货的提供者,都去准备棺材吧。”《阳光时务》何去何从?大概不会是第二种。而“真正独特的内容”如何提供?主编长平的思路之一是,打破新媒体-旧媒体、内地媒体-境外媒体、体制内-体制外、甚至政治和文艺的界限。从前两期看,《阳光时务》试图超越时下大陆媒体正努力达至的“新闻专业主义”,而将焦点放在立场清晰、视角独到的分析评论上,以直面敏感选题的精英立场,辅之以关注底层草根的悲悯情怀,走出一条上下贯通的道路。毕竟,当新媒体的安全得到保障、华丽外衣逐渐褪色时,“内容为王”仍然是媒体存续的不二法门。RFI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