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別了,學生哥串燒店

潘小姐的串燒店在觀塘市中心,仁愛圍的一角,位置不顯著,憑着手藝,其門如事,重建在即, 明天結業 ,任食一天,以謝街坊。幸好看報導,她的賠償還滿意,不知能否再嘗潘小姐手藝。 她串燒店是不少學生哥的最愛,每天放學時,穿着校服少女少男,駱驛不絶。這段路,跟已歿的牛腩巷,閉上眼已知道,香氣四飄。如果要我在鏞記燒鵝與沙爹燒雞翼之間選擇,我會選沙爹燒雞翼。 憶起在官塘拍攝重建紀錄片日子,為拍下最美的鏡頭,忍受正午的烈日當空,汗流浹背,背着沉甸甸的道具,走上每楝大廈的天台,踏遍不同深幽的小巷,尋找每個漂亮又隱閉的鏡頭。拍攝常掛念着休息,休息時,立刻衝到串燒店旁的涼茶店,將工具丟在地上,找冷氣狂吹的位置,大叫︰”二杯凍火麻仁”,立時暑氣全消。再下一步,走到串燒店,”二客雞翼,三串牛肉”,一口冰凍火麻仁,一口燒牛肉,冰火二重天,大塊肉大塊茶,人生一樂也。精神一震,繼續拍攝,一陣子,日落了,再到轉角的印尼餐廳,為消解多吃肉的罪孽,通常會點”加多加多”,就是印尼沙律,花生醬配上蔬菜與芽菜,清淡簡單又味美。日復復日,一個暑假,拍攝完成,味道還留在腦海,走過小店時,總會排在學生妹妹後,買一、兩串,緬懷短暫的(自封)助導日子和少年的電影夢。 串燒店明天結業,免費任食一天,舌頭可享受,心是痛,吃起來滿是淚。昔日的美食俱往已,留下烏燈黑火。

Read More

香港獨立媒體 | 鄭子誠現象與特區管治危機

對於一般市民而言,「鄭子誠」三個字,大概只會令你聯想到一個資深電視藝員/電台唱片騎師而已,但對於熟悉網路熱潮的朋友來說,「鄭子誠」卻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碼,象徵香港社會正式進入陰謀論時代。 鄭子誠現象的歷史源流 鄭子誠之所以成為現象,主要是因為他多次在不同的電視劇中扮演奸角,尤其擅長扮演表面看來是正人君子,實際上卻是壞事做盡的奸角。又由於本地電視台基於種種原因經常自我抄襲複製,鄭子誠的奸角形象遂慢慢深入民心。 事實上,類似鄭子誠一類以「衣冠禽獸」形象示人的角色在香港電視史上可謂屢見不鮮。不少後來成為著名男主角的藝員,包括吳鎮宇、羅家良、張家輝、古天樂等人,亦曾扮演類似角色,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溫兆倫(詳見三師會 – 郭晉安與溫兆倫)。這種由忠變奸,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角色設定,除有助塑造人物性格,加強戲劇效果外,更可以掀動觀眾情緒,絕對是增加收視的萬應靈丹。 表面看來,上述的說法大致可說明「鄭子誠現象」的背景概略,然而,更值得大家留意的是,正如上文所言,電視史上奸角無數,鄭子誠任奸角亦非始於今天,近日又不見他在螢光幕上有何經典演出,為什麼「鄭子誠現象」竟然忽然紅火並引發大量討論? 堂皇敍事的崩塌與Skyfall世代 根據主場新聞「你知道甚麼是『鄭子誠現象』嗎?」一文中對「鄭子誠現象」的分析,「或許是網民太需要陰謀,或許是這個世界越來越多陰謀,有關鄭子誠的圖片、二次創作短片及討論也在近月再次火速熱爆。」明顯地,「鄭子誠現象」的真正推手,其實是社會上越來越盛行的「陰謀論」。鄭子誠表面討好背後其實包藏禍心的人物原型與近月才就任的梁振英及其班子給予市民之觀感恰好吻合。 眾所周知,與歷屆特首選戰不同,唐梁互鬥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電視劇集中常見的爾虞我詐與陰謀詭計。令人失笑的是,梁班子自上任以來,竟不時傳出醜聞和屢犯不必要的錯失,就連其個人的大宅僭建風波至今仍未解決,結果,其支持度一直急瀉未止,其推行的大部分新政也遭受社會抨擊。而最令人擔心的是,市民不滿梁的施政,除了因為諮詢不足和思慮欠詳等老毛病外,更大的原因是由於市民不信任梁的為人所致,其情況就如同鄭子誠一出場「必有陰謀」一樣,成為大家深信不疑的「都市傳說」。 另一方面,梁氏自以為傲的「語言偽術」亦加深市民對他的不信任。以國教科為例,由民間要求的撤回方案到後來政府提出的擱置,梁振英向公眾展示的並不是領袖的胸襟而是小人的詭辯,而類似的情節和對白,幾乎是鄭子誠一類奸角在加害劇中其他人物時必會出現的內容。 若說曾蔭權在卸任前的連串醜聞反映了港式「醒目仔」年代的終結,梁班子的鄭子誠化更進一步說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獅子山下,香港精神」一類堂皇叙事(Grand Narrative)已經徹底失效。至少,市面上已經愈來愈少人相信梁班子可以捍衛港人利益。反之,大部分人卻深信梁振英一如劇中的鄭子誠一樣充滿不可告人的陰謀,而新界東北的爭拗和中港融合的疑雲正好說明特區政府已經陷入嚴重的管治危機。 小結: 在動物世界裡,攻擊和逃跑(fight and run)是面對危險時常見的自保策略,唯獨人類能掌握第三種方法:笑! 一直以來,笑是經常面對風浪的香港人最常用的減壓方法。(見通俗文化反轉再反轉--從無厘頭年代到冷笑話世紀的啟示)由周星馳的諷刺到高登網民的惡搞反映的正是這種次文化現象。相較於攻擊,逃跑亦是港人較常見的解困方式,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正是當中的佼佼者。 惟觀乎近月香港社會及民情的變化,在政府收緊自由的威脅下,笑已經明顯成為明日黃花,而逃跑一途亦不宜大部分經濟能力不足的香港人。如果繼續以鄭子誠方式或態度治港,特區將面對更大的管治危機。 http://tommyjonk.xanga.com/769495418/%e9%84%ad%e5%ad%90%e8%aa%a0%e7%8f%b…

Read More

香港獨立媒體 | 中國政府官員微博成風 圖主導網上輿論

內地村官開微博竟成新聞報導題材(圖: 中國新聞網 ) BBC中文網報導 ,「北京在十八大發出的新信息是:中國的政治轉型將由微博播報。」引言提到十七大和十八大的分別,可能是後者的中國年輕最高層領導層較認識社交媒體。二千多名十八大代表中,有數十位都使用社交媒體,官方媒體也用微博發佈官員的採訪,不斷更新十八大消息。中國的網民多達5億,逼使當局除了採用傳統的封殺策略,也試圖以大量官方信息控制網上的輿論動向。本年初亦有 分析報導 ,指微博快速成為中國網民最方便表態投訴的渠道。內地人民借微博實現「虛擬的街頭表態」,而微博也成為中國甚具影響力的媒體形態。 根據七月分 中國社會科學網統計 ,單單在新浪微博的實名制官員就有1300多人,代表政府機構的有2000多家。 中國新聞網 同時期報導亦指出,中國官員嘗試透過網絡探索新時代的群眾路線。特别是在網絡時代,他們逐漸認識到新媒體滙聚了國內最廣泛的民意,產生了最具影響力的中國民間領袖,「時刻酝釀着中國明天的趨向」。 舉例, 北京市公安局開通官方微博 「平安北京」,發佈民警日常工作和市民生活、安全等博文。「粉絲」數量超過190萬人,收到網民評論逾20萬條,「影響力排名中一直穩居新浪上萬個政務微博的前幾名」。去年,北京市新聞辦獨家在新浪微博註冊「 北京微博發佈廳 」,整合所有全市政府的微博群,加入的部門已有數十個包括體育局、國土局、規劃委、人口計生委等。 累計粉絲達600萬 。 不過,註冊微博的官員不一定贏到親民形象。有些官員在微博上載與收入不相稱的品牌或名貴衣飾,甚至被網民發現有婚外情,最終被貶官。十八大期間,寧夏女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研究所所長李健說,「聽總書記報告,我流淚5次」。遼寧代表郭明義也表示自己聽報告一直「熱淚盈眶」。他們便被網民嘲笑是否「有眼疾」。 紐約時報仍然是新浪微博敏感詞 其次,言論封鎖及網上「河蟹」仍然是國內最大問題。上月底《紐約時報》發表長篇報導「 總理(溫家寶)家人隱秘的財富 」後,中國政府即時封鎖該報章的中英文網站。即使十八大將結束,情況未見改善,「新浪微博」網站上輸入「紐約時報」或「NYT」後,均出現「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無法顯示內容」字樣。騰訊網的搜尋輸入「紐約時報」後更自動出現熱門關聯詞「紐約時報中文網打不開」。 內地官場毫無疑問把微博為籠絡民眾及宣傳施政的新手段。與此同時,網民亦不是單純接收資訊,更會適時反擊。官員政府在網絡上到底是攻是守,發佈文宣還是自暴其短?這場網絡戰以及其對內地帶來什麼翻天覆地的改變,的確令人引頸以待。 在內地搜尋器出現「紐約時報中文網打不開」的熱門關鍵字 相關報導: 中國官員註冊微博: BBC中文網: 分析:中共十八大與微博攻防大戰 (14.11.2012) 中國新聞網: 中國官員嘗試網絡微博調研 探索新時代群眾路線 (11.7.20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官員微博:新媒體時代的溝通平台 (24.7.2012) 三農資訊: 官員開通微博,到底誰改變了誰? (26.2.2012) 新華網: 中國地方政府和官員日益重視利用微博與民眾溝通 (18.11.2011) 紐約時報遭禁: 禁書網: 《紐約時報》中英文網在大陸遭屏蔽 (29.10.2012) Motherboard: This Is How China Kills a Website (27.10.2012) New York Times: Billions in Hidden Riches for Family of Chinese Leader (25.10.2012)

Read More

香港獨立媒體 | 在荒漠,守護每一棵許願樹─評論電影《綠洲》

(撮寫版刊於14/11/2012蘋果日報副刊) 美國紐約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內的方法演技學院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 曾舉辦一系列經典的研討會,讓學生與當時美國最頂尖的電影電視工作人員對話。研討會最後製成電視節目,觀眾能看到羅拔迪尼路與學生討論電影製作,或阿森一族星級配音員的長相。其中我最喜愛的一集,是訪問梅麗史翠普。由她姓氏(Streep)的來歷,延伸到拍攝每齣經典作品時的心理狀態,直言無諱。對於演戲的重要性,她這樣形容:很多人視演戲為一樣很無聊的生計,於世界無益,但我看到其中意義。當中巨大的價值,來自聆聽他者的說話,聽一些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人,或來自過去的聲音,然後通過你與你的技巧呈現給世人。為無聲者發聲是要事,因為演戲裡面有著太多虛榮,最重要的是我為一個靈魂說話了,我把靈魂現實化了。 細心觀察,我身邊盡是無聲者的說話,一些幽幽的靈… 時間是2003年左右,他離家出走,搬到工廈居住,與伴侶自資創辦獨立音樂廠牌。在生活滑過谷底時,連吃的也沒有。伴侶走到鄰近的麵包店偷麵包,帶回來一起充飢,從此他心裡經常受責。數年後政府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小小的麵包店快撐不下去。他很想做點甚麼,去幫助這個小店保住生計。 時間約是2006年,又是工廈。一班讀電影、攝影、設計的年青人,合力搞自己的studio。所謂studio,也就是甚麼都可以做:練團、錄音、剪片、建黑房曬相,還有更多時間百無了賴,慢慢生活,尋求種種可能。有一位繪畫的女孩同租,患有抑鬱症,長時間服藥。除夕,死於藥物過量。不久年青人解散樂團,逐一遷出單位,朝不同方向發展。 是2011年,報導說有人違規住進迷你倉。想起每逢下課時間,都有背著書包的孩子在工廠區出現。又想起在工廈大閘上一張張來自地政、屋宇、消防的告示,黑字白底,有種像刀子的鋒冷;又像罪狀,告訴你貧窮是種罪。 是2012年夏天,我在觀塘道勵業街交界走過。那曾豎立政府廠廈的地方,早已夷為平地,但竟然還有孤伶伶一稞大樹,尚有蟬鳴。 近年本地出現了一班年輕電影製作人,不再相信主流商業電影是唯一出路,作品充滿社會性。當電影界人人北上搵真銀,他們選擇留低,寧可網上集資開戲,也不賣給一仗功成萬骨枯的大公司。如果七、八十年代從海外回流的電影人共同創造了業界的新浪潮,那麼這班土生土長、相信與觀眾對話、不跟隨資源漂流、珍惜自由多於版稅、對夢工廠仍然存夢、嘗試推倒從來的新生代,就是電影界的「後浪」。 有些人認識林森,未必源於電影,而是他在演藝畢業典禮對唐英年露股抗議。由保育天星皇后運動時期的《人在皇后》、探討本地新移民與南亞裔兒童的《暉仔》、到寫工廈藝文青年的鮮浪潮參賽電影《綠洲》,可見他偏重人文素材的意向。有一點我非常在意的,就是他同時是個 出色的鼓手。能夠有位認識音樂的導演實在太好了,香港的電影真的很難聽呀。 《綠洲》以離家少女的角色,引導觀眾穿梭於以工廠區為生的band友與及中產星期日畫家(sunday painter)之間。一方的band scene,從來不被正視為文化藝術;而另一方的fine art,又可以永遠足不著地。如果青年人於社會是一種弱勢,那麼沒學歷沒房子以運輸為業的青年就是其中最無聲的無聲者之一。音樂對於他們的重量,能如何解釋?朋友說,當他踏入廿五歲,所有的反叛都化為求生。音樂,可能就是反叛與存活之間生死往復煉造而成的一套語言。 從事運輸的工友大概都看盡我城的虛妄。在商場豪宅,工人都不能用前門發亮的升降機,不能在大堂出現。商場都是一個大夢境,貨品都是忽然變出來的呀,你只需要盡情消費,千萬別記起辛勞的人。事實上許多獨立音樂人情願選擇辛勞,起碼好過呆在辦公室是是非非,在都市漫遊,be quiet and drive。 畫廊中年人的對話實在是太真實了,甚至我直覺地認為那並不是創作出來的對白。少女在眾人面前裸露,脫下的是生活的蛹。如果中年人能赤身相互對畫,在交換股票行情之時能注視到對方的生理反應,或許更能坦白,又可能friend都冇得做。但我仍然願意相信美學不是只會存在油畫布上, 而當創作不能接通社會脈絡,那是源於藝術家的狹窄無能。 這是個港台都會把劇集《DIY2K》設定在工廈的時候。但到了我這個年紀,在造假的劇集與真實紀錄之間,只能花時間於後者。想起《D》在拍攝之際,band友拒絕了以七一遊行當作他們的劇集佈景,但仍然見到演員在張鑼打鼓的隊伍之中戰戰兢兢出現,大家都盡力用橫額標語阻止拍攝,很好玩。有時我會想,能獲取拍攝對象的信任,真是個很大的才能。《綠洲》以粗糙的製作,走進基層反抗者的原生地,捕捉到藝術與行動連接的一剎那,一切原來是這樣順理成章。 以此文悼念我這個死去的畫家朋友,在你曾用藝術照亮過的空間取景,並不是經過安排的。起碼,不是我們安排的。 影像串流:  See video

Read More

香港獨立媒體 | 對吴克儉和陳茂波不信任動議的幾點評論

下午看黃毓民動議不信任吴克儉和陳茂波的質詢。本人有以下幾點評論:— 1) 陳茂波在十幾年前擔任景捷董事長時、旗下物業已有類似劏房的板間房存在。姑且不論那時是否違法、但那些板間房發展到近期的劏房、只是間隔的物料不同、陳茂波及其妻子、實際上不可能不知道景捷旗下物業存在著劏房的問題。陳茂波只是在玩弄概念、以圖脫罪! 2) 就算不是局長、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市民、就算喝過一滴酒、也不應該駕車。這是小孩子從政府宣傳片都明白的道理。陳茂波真是百詞莫辯! 3) 吴克儉在國教問題上、對社會造成分化、浪費納稅人錢、浪費市民時間和資源。理應問責下台! 4) 葉劉淑儀一開始便說不支持動議、但後來又叫陳茂波解釋劏房問題,真係當香港人白痴! 5) 最「奸」就係個林大輝、轉一輪大圈、就係叫人俾個機會他們。自己又投棄權票!如果要俾個機會他們繼續做落去、為何唔俾個機會佢地下台、減少市民對政府的怨恨和不信任!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