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hina

香港獨立媒體 | Co-China夏令營何以會如此敏感?

一五一十基金會前天發出公告指,因受到大陸政府多番壓力,所以決定停辦今年的Co-China夏令營。正如公告所言:「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兩岸四地的青年文化交流活動在有關部門眼中會如此敏感」。當然,有人聯想到講者之一陳健民以及他參與「佔領中環」,同時,他的機構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也是合辦者之一。不過,我們也許可以跳出這個狹隘的香港中心觀,從一個較大的脈絡去分析這個夏令營的「敏感度」。 其實,去年4月左右,當第一屆夏令營開放申請時,已看到中國政府的干擾,但似乎還主要發生在廣東。首先,主要的媒體不許報導,更不許參與。後來,也在微博及臉書上看到有人提及,申請的大學生被學校約談,也有申請者被「喝茶」等等。這的確讓主辦單位有點意外,原來並不覺得自己在做很敏感的活動,Co-China夏令營去年甚至曾打算在某大學舉辦宣講會(後來取消了)。不過,熟悉中國大陸維穩機制運作的朋友也許不會太意外,因為凡是體制外的民間活動,都被視為具有政治性,黨政單位都不鼓勵甚至嘗試禁止成員參與。 但是,去年的官方反應,似乎是部份單位出於本能的過敏,未有遍及全國,中央級別的機關也未下定決心全面打壓。所以,夏令營也算順利在香港進行及完成。 今年的Co-China夏令營繼續,與去年相比,有不少分別,不知道是否觸及官方哪根神經。包括與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合辦,而主題為「始於本土——本土、國家、世界的衝撞與協商」。其實,敏感原因從來都是說不清的,向Co-China施壓的官方人物也不會明說,只會說清楚要他們停辦,或威脅有所謂「嚴重後果」。 自習李上台,中國大陸的維穩力度似乎只有升級,沒有放緩。單是針對高等院校,便有令人瞠目的「七不講」﹣﹣不要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及司法獨立。因此,也許Co-China夏令營會被如此打壓也是有跡可尋。 這個夏令營還有一個特點,也許是官方考慮之列。Co-China夏令營的主辦方一五一十基金會是在香港註冊的團體,活動主要在香港,但卻有近千位大陸大學生申請參加,而講者中又有不少大陸公共知識份子,經常批評當局各種政策。主辦團體利用了「一國兩制」便利,生產了這樣的「河水」、「井水」互通的空間,這恐怕是觸動中國當局的一個因素。而主辦方的認真,也許也叫官府害怕,包括要求申請者交幾千字的論述文章,推蔫信與履歷等等,還進行網上面試,恐怕都令中國政府恐懼,讓它持續搞下去,讓官方擔心其組織力及影響力。有人開玩笑說,這比申請入黨還要認真。 不過,中國當局是否能杜絕這種「河水」、「井水」交流活動?觀乎大陸及香港政府強調中港融合及交流,恐怕這種官府眼中的「漏洞」是無法完全堵塞的。例如,現在香港有數以萬計來自大陸的大學生(本科生、研究生、自費碩士課程),加上拿工作簽證的年青人。同時,來自大陸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及民間團體的數目也相當可觀。中國政府當然想這些人及團體成為香港建制力量的新力軍,但各種民間自主的交流只會生生不息,禁而不止。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給所有關心Co-China夏令營朋友的郵件暨取消Co-China夏令營(2013年)的公告

敬啟者: 從標題中諸位應該已經知道這封郵件是關於什麼的,作為Co-China夏令營的主辦方,我們不得不取消今年的夏令營。未敢祈求諸位的理解與原諒,只是我們覺得有責任向各位解釋清楚事情的原委,遂有了這封郵件。 數 日前,我們收到警告,被要求即刻停辦今年的Co-China夏令營,否則就要承擔甚為嚴重的後果。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經過對每種可能的充分討論和仔細權 衡,我們做出了停辦今年夏令營的決定。請各位相信,這個決定的做出絕對不僅因為我們個人受到的壓力,而是綜合各方訊息,包括一些申請者被找談話、轉發過夏 令營訊息的大陸高校官方微博被要求寫情況說明等等。雖然我們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兩岸四地的青年文化交流活動在有關部門眼中會如此敏感,但我們確實也擔 心若照常舉辦會給大陸申請者、我們邀請的大陸講者及在大陸的志工帶來麻煩,而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 這是迄今為止我們做出的最為艱難的決定。艱難是因為我們太知道大家對這個營隊的期待,無論是那652位認真準備材料的申請者,還是不拿一分錢授課費依然願意拿出六日時間參加營隊的講者,亦或是為了夏令營熬夜工作的志工。令大家失望了,非常非常抱歉。 要多謝各位夏令營評審,幫忙傳播夏令營訊息的人,及所有關注Co-China夏令營的朋友一路以來的支持,很慚愧,對不起大家。亦要向夏令營原定的合作方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致歉,我們不得不中止與中心的所有合作關係,對各位同仁之前的付出我們感激不盡。 在這樣的事情面前,語言總是無力的。雖然我們的心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但我們除了說抱歉,沒有其他辦法。 一個青年文化交流項目被無端取消,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但或許正正因為此,我們會更加明白我們熱愛並堅持的東西是多麼可貴且必要,就像人只有在缺氧時才會對氧氣有概念,魚只有離開水才真正懂得水的價值。 「我 們希望提供獨立、理性的觀點和論述,關注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議題和討論。同時,藉助香港的地緣優勢溝聯兩岸四地,提供更廣闊的視野,令彼此能更好地瞭解和認 知。」,這是Co-China創辦之初我們對這個機構的定位。四年過去了,從做論壇、辦電子雜誌到舉辦夏令營,我們可以坦然地說我們一直在實踐創辦時的理 念。現在,雖然我們不得已做出停辦今年夏令營的決定,但Co-China依然會走下去。我們過去相信的、堅持的,今後依然會相信、會堅持。對我們而言,公 理和正義從來都不是遙遠的概念,而是我們可以在一點一滴的日常中踐行的規範。 再次向所有參與、關心Co-China夏令營的朋友致歉並致謝。路還長,我們慢慢來。 一五一十基金會全體理事敬上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凡婳:不再有好女孩——女性主义艺术创作方式的几种特质形容

“给女性身体一种思维,使美丽人性化,女性艺术家抛弃了社会给予她们美丽附加值,通过“毁坏”社会规范所建立的传统女性“美丽”来重新塑造视觉的美感,努力挖掘女性身体的代表性,并使身体意象从男性的权威诠释解读中隔绝开来。希望从女性自己人中发现自己,而非通过男人。每个追求作品完整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性的过程。” 在廖雯所着的《不再有好女孩》(美国女性艺术家访谈录)中,前后一共介绍了二十一位女性艺术家,展示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的世界顶尖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历程和观念哲学。   一、象征的社会情境话语   当廖雯问及女性艺术家是否也关心社会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内心感觉,李帕德说,两者早已混杂在一起了,是个人的经验,牵涉到性、社会和政治,也是妇女的经验。女性的这种经验究竟被社会以何种身份面目予以认可的呢?女性可以真正掌控自身的命运吗?之前对于女性的神话身份和历史塑造,是以何种立场指引女性艺术的萌生和发展? 当下女性艺术家对于社会问题的表达和内心感觉的抒发,不再是早先的偏颇,而是一种积极的融合。女性作为社会中的主要力量之一,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而是一个关涉到人的经验、社会、政治、人性的综合群体。学术界似乎一直以来关注女性气质之于社会的矛盾,似乎女性从女性的视角观察社会具有严重的不合情理性,而为什么没有谁意识到男性对于社会的理解,这始于男性视角的即成真理性。观念的逆转在悄然发生,男性和女性意识依然保持着神秘迷离的行距。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一种说法,与艺术家本人过于接近不利于批评的客观性。即对于艺术家本来的思想明白得过于透彻往往造成对作品的艺术性反映愚钝。对于作品之外的东西了解得过多,容易掩盖其真正的本来面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露西·李帕德认为,女性主义批评是非常主观的。尽可能了解艺术家的一切,想知道她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想知道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故事,透过艺术家的经验来分析她作品的语言方式。 事实意义上,女性的话语权被男性社会以有情的方式无情地消解掉了。没有对于女性艺术家本人观念的接触,意识永远不会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我们的思维缝隙中塞满了社会传统赠与的历史评判规则,所谓的认同是建立在无形的重压之下,这种重压自我们祖辈已然形成,我们早已习惯了漠视和纵容。女性稚嫩的反抗意识,在男权社会中显得无聊不堪,女性的精神被社会演化成制造利益的附属品。把女性以性的方式呈现,突出女性对自身的认同感。然而这不是全部。正如朱蒂·芝加哥把女性的性征乃至精神灿烂化了,从本质上对男性生殖及其象征的男性社会提出了挑战,展示了女性生殖像男性生殖一样强有力和象征意味。   二、撕碎美丽   美丽是女人天生的资本。这几乎是被几个世纪认同且宣扬的观点。贝丝·毕毫不夸张地讲述性别带给女性概念化的标签:一种荣耀的物品。漂亮女人是男人战利的物品,有奖品的含义,指示女人价值的是身体和年轻。 卡洛琳·施尼曼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廖雯在这里谨慎地将她称之为“美人”,对于“美人”这个字眼使人想到现实中对于“美女”的消费化称谓。这种称谓实际上是社会对于女性意识的避重就轻,“美女”是养眼的消费群体,缺少认知和思辨能力。而这种形象却是被社会规范所认定的美丽标准。给女性身体一种思维,使美丽人性化,女性艺术家抛弃了社会给予她们美丽附加值,通过“毁坏”社会规范所建立的传统女性“美丽”来重新塑造视觉的美感,努力挖掘女性身体的代表性,并使身体意象从男性的权威诠释解读中隔绝开来。希望从女性自己人中发现自己,而非通过男人。每个追求作品完整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性的过程。 施尼曼说,没有人限制我的思维,但我的东西不被承认为有价值。颠覆传统在许多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活跃在20世纪80年代的游击队女孩表现出企图引起注意的强烈愿望,并达到了目的,代表着那个时代典型现象——中庸爱开玩笑,躲避或嘲弄辩术话语。 亚裔女性艺术家小野洋子认同这样的说法:“生活和思维的自然状态就是复杂的,艺术可以提供给人们的就是缺乏这种复杂性。在艺术的引导下,我们进入一种思维完全放松的状态,然后,你又会回到复杂的生活中。”她的作品主题反映的是时间的变化和持续性。她提到,人们习惯了受女人的启发,但是又不承认是受女人的启发。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问题。这也难怪罗拉·考丁翰姆用录影做历史的注脚,表达历史材料中所不能呈现的真实。 很欣赏批评家爱琳·芮文的话,新的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联系结果,就是彻底地介入而同时又不失去自我。当廖雯问及许多女性艺术家否定传统的男性对女性的消费性审美观,有意在视觉上造成审美障碍,毁掉传统的“美丽”,你认为真正的“美丽”是什么?她解释道,美丽源于内心,女性艺术家否定的不是人类公认的审美概念,而是那些狭隘的、人为的、规范的审美标准。 女性艺术家认为,在真实的艺术中,有无政治见解,决定的是态度。容貌真的不是全部。   三、幽默——无助的苦涩欢颜   玛莎·谭可儿为女性主义定义:女性主义主要是关注改变产生不公平事件的系统问题。喜剧演员是这个时代中最具颠覆性的艺术家。幽默可以接触到事物的方式是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比拟的。 这在南西·大卫森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看到,气球的生命力与假想的身体质感的幽默化叠合。那些看起来使人窒息和畅快呼吸的气球,象征人类生命饱满而脆弱的内心感觉,围着的绚丽花边是再明显不过的浪漫隐喻。她强调“幽默”,希望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的人都能理解其中的幽默。虚假的自我膨胀与绚烂风情花边的情节对立,超越了固有的概念从而改变人们对于自身观念及其他的态度。属于女人心中的幽默,可能在于,“性别如同一件盔甲穿在身上。”还有琳达·宾格勒斯,她所做的录影作品具有嬉皮式反讽意义。一只阴阳同体的狗,能歌善舞且会说话,她把它隐喻为艺术家,而作品中的巴布发齐尔以为它只是一个怪物,他决定把它的阳具切除,整个作品表达的是社会对于艺术家的误解。尤其是对于女性艺术家的误解。 许多女性艺术家并非愚蠢的妇女,但她们都过着平淡的生活。要唤醒的是:女人比以前更加重视自己。茜茜·史密斯手中可以诞生人工神话。她以身体作为创作中心,运用宗教、文学、艺术史的典故,重新塑造我们看待自身起源和存在的方式。她说,我选择人体作为主题不是有意的,而是因为这是我们所共有的形式,大家都有亲身体验的东西。 会有这样的一天,珍视女性自身的内在体验不再仅仅以幽默借以形容。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109期,周刊下载: http://my1510.cn/article.php?id=3c4e0855caa2d780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09期:谁怕女性身体

当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选择在乳房上写下叶海燕的名言“校长开房找我”时,引发了赞叹乃至泪水,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口诛笔伐——以纯洁自诩的人,说这是低级下流;以理性自诩的人,说这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模糊焦点;以美好自诩的人,说这是丑陋恶俗;以高贵自诩的人,说这是斯文扫地有违师德。 其实,艾晓明的照片中除了乳房,还有一把剪刀,但鲜有评论者注意这个元素。艾晓明说:“这把剪刀,应该是我们保护儿童的制度;它锋利尖锐,严惩来犯者。它也应该是我们要创造的新的社会文化,对强奸、性骚扰、性侵犯,决不容忍。它应该是我们明确告知儿童的信息,让每个女孩知道,怎么对待施暴者。” 是什么引发了一些人对这张照片的不快?又是什么让许多评论者只见乳房不见剪刀?实际上,艾晓明的照片引发的争议,是一次提醒我们正视女性身体,正视长久以来关于“看待女性身体”的思维惯习的机会。 女性主义美学,挑战着男性中心、身体霸权,颠覆和解构着传统审美。苏珊·桑塔格在《反对诠释》一书中曾提到“文化感受力”,她认为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首先要能够更新我们的感受力,强调感觉、情感等抽象形势与风格,而非道德先行的表达。女性主义美学的艺术作品,就是一种带我们重新想象的文化感受力。 这些艺术作品形式开放多元,戏剧、文学、摄影、美术、行为艺术,静态与动态交错。伊娃·恩斯勒的舞台剧《阴道独白》,鼓励女性在表达中寻找、建立自己。“秘密源于沉默,而力量来自话语。””耻辱消失,暴力终止,因为阴道是可见的,真实的,它们与强大的、智慧、敢于谈论阴道的女人们相联系。”埃尔弗里德 ・ 耶利内克的书《死亡与少女》,用“硬铮铮,硌得人生疼的语言”把社会施加在女性身上的伪装一层层剥离,让读者直面最残酷的现实。她并非女性主义作家,却在对传统秩序的颠覆上走得比女性主义作家更远。 汉娜·威尔克作为女性主义摄影的践行者,在画面中,把各种障碍物设置在男性目光和女性身体之间,拒绝成为“男性欢愉的‘异化体’和男性自我价值发烧膨胀的媒介物”。 这些女性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即是行动,行动也是作品。游击女孩 (The Guerrilla Girls)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外抗议,打破白人男性艺术家的垄断地位。用幽默、讽刺、创意和新鲜感,为女权运动另辟蹊径。 廖雯所着的《不再有好女孩》(美国女性艺术家访谈录)中介绍的 21 位女性艺术家,都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的世界顶尖女性艺术家,她们的经历和观念正是女性逐渐重视自己的过程: “ 以身体作为创作中心,运用宗教、文学、艺术史的典故,重新塑造我们看待自身起源和存在的方式。 ”“ 我选择人体作为主题不是有意的,而是因为这是我们所共有的形式,大家都有亲身体验的东西 ” 李娜和文洁华分别对女性主义美学审视进行了回顾梳理,重现这种抗争的源起背景,帮助我们更完整的理解女性主义作品回应的问题。 女性的身体在抗争中是战场也是武器,它需要的是正视和尊重,而不是伪善和意淫。 赤裸的身体“之一丝不挂,令人一览无余,打破了高贵与低贱、圣与俗、美与丑的界限。它以肉体呈现了精神的状态,它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驯服。” 1510 周刊由 「 我在中国 」 ( Co-China )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编者的话 【武器】 8-1 艾晓明:开房找我:乳房与剪刀奏鸣曲 8-2 汤又铮、颜伯庭:不只唱反调,我有话要说 ——从游击女孩(The Guerrilla Girls)出动 【战场】 8-3 张祺、庞明慧:从“V”的独白到阴道独白 8-4 袁筱一:《死亡与少女》书评: 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 8-5 宋国诚:《阅读后现代》书评:观看自己的痛苦 8-6 凡婳:不再有好女孩——女性主义艺术创作方式的几种特质形容 【话语】 8-7 李娜: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审视 8-8 文洁华:女性主义美学审视:私密/公共?个体/政治?性别/后殖民?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doc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doc+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pdf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pdf+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mobi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mob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epub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epub+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下载: http://my1510.cn/article.php?id=3c4e0855caa2d78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