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

陽光時務 | 本土研究社 關心香港土地研究,是時候了

文 /黃麗萍 香港的大學、政黨、智庫缺席本土土地研究,令知識的生產回應不到社會問題。而這本盛載了「民間智庫」的第一個研究成果的小書甫出世,就揀選了香港人最咬牙切齒的房屋、土地問題。 《不是土地供應: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象》其實是一個研究報告。作者本土研究社背後是六位致力研究香港本土問題的朋友,但本土研究社不是大學、政黨、智庫組織,他們來自民間。他們做研究的源起,正正因為大學、政黨、智庫,都沒有好好去研究香港的本土問題,令知識的生產回應不到社會問題。 「現在香港的大學研究 100%都不是研究香港的問題。」在理工大學任教社會政策的鄒祟銘,是本土研究社的重要一員,對於大學研究出了什麼問題,他最清楚不過。自從 90年代起,香港的大學開始事事計分,在英美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目成為其中一個指標,大學教授為了飯碗,所有學術研究都用英文去寫,為了迎合英美學術期刊的口味,大學研究的題目完全脫離了香港的本土政策和論述的討論,因為香港問題「沒市場」。 大學在政策研究上缺席,而香港的政黨則只是反對黨,不是在野黨。他們寧可花時間做些短期可吸引媒體曝光的事,都不做長遠政策研究。智庫又如何?大家常聽見的智庫,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不少都具有鮮明的政治背景,為各種政治勢力保駕護航,而非從公眾的利益出發。在民間對於社會問題的知識處於真空之下,本土社會運動欠缺研究及論述的支援,大大影響民間力量的累積及普及;官方及有權勢者更藉着提供片面的資訊去主宰論述,製造一個又一個迷思與謊話。 在這個背景之下,這本盛載了「民間智庫」的第一個研究成果的小書橫空出世,揀選了香港人最咬牙切齒的房屋、土地問題。書以《本土研究宣言》開始:「學在民間,民間重新活化本土研究的工作責無旁貸,就讓我們在 2013年這個最壞的時候開始。」 是不是真的「不夠地」? 這本書的源起是上年初政府推出的土地供應諮詢,希望重推填海及岩洞發展,近日鬧得熱烘烘的馬料水填海爭議亦源自該諮詢,本土研究社另一成員陳劍青說:「我們眼見政府開始把『不夠地』這個論述,變成實質文件和行動,覺得他想『出招』,我們幾個覺得不能再等了,要做些事回應一下。」 地少人多是香港人從小學就開始被灌輸的觀念,近年香港樓價一直高企不下,很多人捱貴租、捱貴樓苦不堪言,政府把市民買不到樓解釋為「土地供應不足」,然後一系列開天闢地的計劃空橫而出。在樓價回落仍遙遙無期的時候,新界東北的村民面臨家園被毀,香港僅餘的農業被殲滅,美麗的港灣進一步被破壞,本土研究社此時叫大家停一停、想一想,香港是土地供應不足,還是土地分配不均?真的地少?是否人多?為什麼房屋問題不是用房屋政策去解決,人口問題不是用人口政策去解決,而是以增加土地供應去解決?而更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應,真的有用嗎? 香港政府經常要製造論述去合理化自己想推的政策,而地少人多、土地供應不足是最常被政府取用去合理化大規模發展土地的概念。早前教育局長吳克儉說,小學生派位錯配,都是地少人多的問題,陳劍青說:「當整個社會都在說土地供應問題,這本書就是想告訴你那不是土地供應問題。另外,以往社會討論土地問題,都是個案式的,例如這個地方應不應該填海,我們發覺從來都沒有人對香港土地問題有一個整全的,宏觀的論述,讓大家知道整個香港土地發展的圖畫。」 結果,這個圖畫讓我們看到,香港並不地少,也不人多。 政府每個部門、智庫每年都會有不少報告,通常無人會看,但本土研究社的成員則樂於沉醉於這些冗長的文件,在當中找出掩掩埋埋的數據,還原香港土地的真相。 他們發現,政府一面在「鬧地荒」,硬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移山填海造新地,原來另一方面,被劃作住宅用途的空置土地有 2153公頃,另外新界估計有多達 800公頃已被違規破壞的農地,如被用作露天貨櫃場、停車場等,相對於佔 780公頃「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其中只有 30公頃預留興建公屋,這少量的土地卻將會容納近50%人口,如果政府可以先去好好利用現在已有的土地資源,根本已可滿足整個新發展區的住屋需求。 政府公佈空置的官地,資料不盡不實。 圖中黃色標示是空置土地,但本土研究社發現未被政府列作「空置土地」計算之內   政府會利用土地嗎? 他們亦發現,在英國殖民地時期遺下了很多荒廢的軍營,如九龍東的軍營更鄰近九龍塘站,面積有如 4個旺角大球場,但由 97年開始已空置至今,政府考慮可用的土地時一直沒有把上述的土地納入考慮,本土研究社的成員林芷筠說:「政府並非不知道這些地可以用,但很多時是因為政治問題,如不敢得罪原居民,要收地處理業權很麻煩,而填海對於他們來說『快、靚、正』,非原居民又較原居民好欺負。」政府在考慮用那塊地的時候,更多的考慮是政治上的方便,公義、公平都是其次。 政府「全城刮地」一直以來的理由是為了應付未來人口的增長。書中亦拆解了這個迷思——政府對於人口的估計遠遠高於實際,政府 1998年推算香港 2011年將有 840萬人口,但 2001年至 2011年,香港人口只由670萬增至 707萬,足足估多了 140萬人,相等於兩個沙田區的人口,推算嚴重失準,所以香港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土地儲備?還是這只是政府藉着推高人口估算來合理化自己搜刮土地的政策? 市民日盼夜盼,希望增加土地供應可以解決住屋問題,書中卻殘酷指出增加土地供應,非但不能把樓價降低,還會不斷令情況惡化。 政府只不斷增加土地供應,把建屋的主導權拱手相讓給地產商,以致實際落成的建屋量和樓宇類型都與實際住屋需求脫節。土地供應的增加,只應付了房屋作為投資的市場,土地資源又換來一棟又一棟買不起的豪宅。然而這本書並非只破不立,在最後一章作者亦提供了一個整全的未來土地策略建議。 認同換取支持 它雖是研究報告,但感覺「親民」。書的排版、用字簡單易明,並把複雜的數據化成圖表,讓大眾容易消化。 陳劍青說:「很多智庫、政團做完的報告都沒有人看,沒有人看的話,又為什麼要做呢?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可以介入社會,所以以一個活潑的方式呈現,讓我們的研究可以接觸到群眾。」 劍青說這本書只是第一步,他們找出了八個已破壞的農地或軍營的個案,進一步研究每一個個案發展的可行性,如果都可行,新界東北、填海基乎都沒有需要推行。 長遠來說,本土研究社亦希望跳出土地問題,向其他領域出發,並建立一個民間研究的新模式,讓民間可以養活一些對香港重要的研究。 「我們不是有一個金主想推動一件事,而去請人做個研究出來,我們是調轉,我們做了一個研究,如果你覺得認同,就捐錢支持。」   不是土地供應:香港土地供應的迷思與真象 本土研究社 著 本土研究社(香港) 2013年3月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四川彝族地區 被邊緣化的毒與愛

文/張翠容 《我的涼山兄弟》這一書名,第一眼令我想到《水滸傳》。當然,前者講的不是一百零八條好漢,雖然也是山中故事,但卻是有關中國四川省彝族 (諾蘇人 )男性青年,他們在不斷遷移與毒品之間的生命糾葛。這正是《我的涼山兄弟》的副題: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而這書所要解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本地彝族的鴉片類毒品使用者,以及愛滋病感染者的人數,在四川省高得不成比例? 作者劉紹華為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的研究員,她研習人類學,又曾當過記者,當她選擇深入四川彝族地區做田野調查,我們絕對不用懷疑她的專業能力。事實上,《我的涼山兄弟》一開始時,就是她的學術研究項目。 正由於有學術元素,《我的涼山兄弟》乍看起來,便會好像從一個學術高度觀看某一個地區的發展,例如什麼從社會主義現代性到資本主義現代性、又或傳統威權的政治經濟學,傳統與現代的挑戰等,但只要一翻看內容,讀者很快便能走進涼山兄弟的血肉世界。 劉紹華透過田野調查認識了她的涼山兄弟,每一位涼山兄弟都有一個故事。聽她娓娓道來,卻又完全不像調查員。 調查員與記者深入採訪現場,目的都是靠近真相。原以為前者可能由於學術規範往往來得更嚴謹,令人總以為調查報告最後只會得出一堆數字,又或貌似客觀的冰冷分析。可是,劉紹華擁有豐富的人文視角,字裏行間充滿動人情感。 在作者筆下,中國西南部被邊沿化的族群得再被呈現。他們面對現代化、全球化下卻又竟被世人所遺忘的命運衝擊:毒品與愛滋。但這只是個引子,劉紹華要為我們解構的,正如她所言,邊沿族群在社會、文化、歷史變遷中的脆弱性生成的時代過程。她透過一個又一個極具人性的故事,就讓讀者能與涼山兄弟面對面,直視他們被迫為生命轉型所付出的代價,以及對生命尊嚴的吶喊。 作者在書中的控訴,是很明顯的。正如她所說:「早年在社會主義現代性階段將諾蘇社會貼上『落後的奴隸社會』標籤,如今更與另一個污名標籤如影相隨,成為現代瘟疫社會。20世紀中以來諾蘇社會面臨的問題,不斷加劇其貧困與邊緣處境。如今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眼睜睜看着 21世紀改革中國在山區之外愈來愈吸引人的發展,面對利姆揮之不去的困境,比起前一代青年更加嚮往出走探險。他們與前人的感受相同,那就是,待在家鄉既無未來也無樂趣可言。」 因此,他們追隨現代化、全球化的美麗許諾,爭相往外移,下山尋找美好的生活想像。作者認為,這是他們遭受「現代性」的第一次干預。然後他們再經歷慘痛的成年禮,並受毒品的社會象徵所誘惑,以至身心傷痕纍纍。 他們為家鄉帶來毒癮與愛滋,國家以所謂現代醫療來介定他們的所作所為,這被視之為「現代性」的第二次干預。 在干預的過程中,由於國家與國際組織忽略了當地人的地方傳統,結果不僅造成了更多的社會痛苦,也導致社會介入的失敗。 作者勾勒問題層次豐富,對施政者,以至相關的非政府組織,來了個當頭棒喝。沒錯,正如劉紹華指出,看見差異、理解差異、甚至是替差異考量其生存空間,應該是社會重要的責任。 這本書不僅讓不被看見者被看見,同時也令問題根源暴露於陽光之下,這是作者的一個重大貢獻。 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劉紹華 著 群學(台北) 2013年1月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現實×美學 我們如何拍攝貧窮?

高仲明作品《豪宅》,鳥瞰狹小的住宅空間   文 /謝至德 攝影師,影像評論者 「貧富懸殊」WYNG大師攝影作品展(3.19-4.6),評選和展出一系列關注香港「貧窮」的作品。在攝影師及評論者謝至德眼中,這恰是我們反思拍攝 /被攝、觀看 /被觀看之權力關係的好時機。 這次比賽最觸目的是獎金25萬。批評者大都關注是否應在貧窮的人身上再去討便宜,而我也知道比賽吸引了不少本地及外國著名攝影師參加。起初我也對這次以「貧窮」為題目的比賽有少許猶疑,但那天去參觀展覽,工作人員向我解釋:比賽獎金是設立人有感紀實攝影師一直以來都被香港社會忽略,設立獎金是一種鼓勵。 從事多年紀實攝影的我,感激他們的心意。香港紀實攝影的價值往往被忽略,而它卻是一個地方文化遺產的時間廊,帶着多方向的社會學意義。世間事情其實沒有真正的對錯,主辦單位的出發點十分純粹。當下香港的社會問題原因指向貧富懸殊,以這個角度切入會令更多香港人關注。 攝影也是一種權力操控 他們起心動念是好的,只是沒有心思細密去理解財富不均是一種權力的利害關係,而攝影,某個程度上也是一種權力關係。當攝影師手握相機,被攝客體往往都不自覺的受擺佈和操控,整個過程由攝影師去建構、設計、主宰、調節,被攝者的經驗是臣服和相信於權力操控的行使者。 今次展出作品,我覺得高仲明和Rufina Wu、Stefan Canham兩組得獎作品十分好。後者表達貧窮的手法十分細緻,充滿人民關懷精神。其作品看上去好像十分簡單,沒有人物,但如果仔細走進每一幅作品,就會看到精密的布局和構圖,空間呈現細緻,攝影師往往要到不同大廈單位向陌生人借位拍攝,以我多年攝影經驗來判斷絕非易事。細緻度在這輯相片裏非常重要,它還原真實情境,讓觀者置身其中。此外他們還利用建築學平面和立體圖去述說空間的體積和結構,有點像田野式考察,和圖片結合起來後,傳遞的方向更加清晰,令人信服。他們沒有刻意把人物放進相片內,人物往往是這類題材的靈魂。他們的處理手法比另一入選作品以港幣 $44.96拍攝的食物題材更成熟,前者是從空間探索去呈現貧窮,後者則只呈現設計美學,欠缺內容。內容只是在很刻意的時事新聞上鋪設形態有趣的食材。 另一位入選並得獎的高仲明,是在職新聞攝影師,他以鳥瞰角度拍攝一個個只有幾十呎的居住空間。歐洲攝影師 Jürgen Chill 也曾以這手法拍攝妓院和監獄,但不同的是高氏在照片中加入了人物,有些人物更刻意看着天花板的鏡頭,增加了照片的張力。攝影師是先理解所拍攝的居住空間特質,才聯繫人物在空間的位置。這輯照片有幾張都是十分好的作品。 勿用美學消費貧窮 這種以形式和美學為骨幹的作品,引我們思考貧窮是否該這樣呈現?美學下的貧窮是否更虛偽? 作品《尖子》以觀念攝影手法表達貧富懸殊,以精緻的美學、燈光和場景去講「香港精英主義、金字塔式的優才教育」所產生的「失敗者」,「造成學校和學生的進一步分化和歧視」。作者希望指出香港教育產生失敗者並導致貧富懸殊。在第三世界國家,這個意見和想法也許合理,但對香港而言,產生貧窮是否是因教育本身的結構和制度問題?所謂要入名校,做醫生、律師才叫「成功」,是無綫閙劇多年洗腦的效應吧。作者的概念太單一,沒有研究和理解當下的社會脈絡,香港貧窮狀況已經進入跨代景況,有點像印度的奴隸階級觀念。 觀念攝影可比紀實攝影傳遞的訊息更有效、更有想像空間,而「觀念是思考的結果,思考的過程是記憶的反應」,要清楚思考過程不是單一來自受了制約的記憶,因為制度是通過控制和約束人,以達到某種經濟主義的運作。藝術領域中美學觀念可具有間接改變世界的力量,是改革的也是淨化心靈的,更可以賦予犠牲者話語權。藝術也可以成為文化工業生產的一種文化產品,一種工具,目的只是度身打造、迎合大眾消費目的,有計劃地去製造產品,心法運用不恰當,則往往不自覺運用美學去消費貧窮。 快門背後的慈悲 攝影師陳偉江的得獎作品由黑白街頭 Snapshot 拼湊而成。照片震撼,那個赤身露體,那條黑深深窄巷,令人驚慄不安,對評審來說當非常吸引。但如果利用攝影去探討貧窮,希望別人從照片中反思現在,就得避免把主角看成奇珍異獸般去呈現。 表達「貧窮」要有身同感受的人民關懷,而攝影就如一面鏡子,影像背後就是你按下快門的慈悲反映。關懷是一連串生命的互相交流,投放時間十分重要,手法也會因題材而有所改變,不然攝影(shooting)就與射殺(shooting)無異。攝影機的權力位置在一定命題上要三思而後行,而不是將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攝影機的權力位置在某命題上便要三思而後行,而不是將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儘管我給這輯獲獎相片這樣的評價,但個人也十分高興這一位好的攝影師能獲獎,希望他能利用今次大會的項目贊助計劃好好再發揮他的才華。 我曾經作過很多次的攝影比賽的評判,第一輪的挑選往往是以一些技巧和震撼力去挑選,漏網之魚多的是,所以比賽往往要靠好多個人運氣和評判團的心識。但是在貧窮的議題上評審團應當細心去看照片背後攝影師用了多少時間,心思和心力去關注貧窮,以貧富懸殊為題的獎金比賽,處理手法不恰當便會產生很多負面能量。希望主辦機構不會看民情的反應而去改變自身希望成就的人和事,時代有這個需要,而這個給予可能會創造更多奇蹟。我所評論的作品本身單獨沒有議題下來看我是十分欣賞,我也望塵莫及未能達到他們的水準,但如果題目本身是有爭議性,並展示給大眾觀看的時候,我們必需審視一整個作品的脈絡,而不是單從美學,觀能刺激和早已經受制約的思維去挑選作品。 蘇珊·桑塔格在《旁觀他人之痛苦》寫「我們是存活在一個『觀覽物的社會』(society of spectacle)」,影像愈氾濫,人對影像的回應便相對降低,我們要被一些驚嚇的影像才被降服,但過後又不知如何反應。 我建議展覽最後也可加入提議方向給觀眾,「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生活方向去減低目前的貧富懸殊現象」。而主辨單位籌備此議題的前期工作,正是梳理對貧窮的理解。這樣評審結果在美學和內涵上也會取得平衡。   陳啟駿的《尖子》系列作品,反映香港教育問題   Rufina Wu 和Stefan Canham 獲獎作品《樓上風光》讓觀者置身其中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毒戰》:合拍片新面貌

文 /葉七城 自從 2003年 CEPA簽定,催生了合拍片模式,「大中華」概念慢慢重塑香港電影的面貌,這 10年走過來,「港產片」無可避免被邊緣化。電影人都在努力摸索合拍片的更多可能性,當然,兩全其美的方法,是拍攝一部合乎中港兩邊口味,兩邊皆賣錢的電影,但談何容易。 踏入 2013年,看到兩部令人驚喜的合拍片,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及杜琪峯的《毒戰》,以大陸市場為主打,卻保留了濃厚的個人風格。王家衛從葉問宗師的詠春,觀照出一個貫通南北的武俠世界。 《毒戰》是杜琪峯的一次漂亮示範,合拍片竟然可以如此拍 !我們很難想像,在大陸電影中,可以出現像張雷(孫紅雷飾演)這樣的公安形象,張雷有着「合拍片」對內地警察的正面描寫:他不眠不休,投入緝毒工作,但他卻是為求緝拿毒販,消滅毒禍,不惜採取非一般的手法,如體內藏毒及吸食冰毒。 《毒戰》的故事發生大陸虛構的「津海市」(以天津為藍本 )電影中的公安會遭到挫敗,而且像《非常突然》般傷亡慘重﹔而整個海港都是掛着國旗的走私船隻,中國成了往韓國及日本的毒品分銷站,而從毒犯蔡添明 (古天樂飾演 )口中得悉,中國境內有很多活躍的毒犯——不得不佩服杜琪峯的犯險精神,我們也很難想像,《毒戰》的劇本居然可通過內地的審查 !杜琪峯與韋家輝這次的合作,仍然保持「銀河影業」作品的獨特風格(儘管這次沒有用上「銀河」的名字),為合拍片豎立了新的指標,原來合拍可以容得下這些以前電影人不敢挑戰的東西 (如結尾傷亡枕藉的《PTU》式大槍戰及執行死刑場面)。 從《省港旗兵》到《毒戰》,有趣的是,看見中港「犯罪版圖」的大逆轉,以往在香港作奸犯科的是來自大陸「旗兵」及「烏鼠」﹔如今中港關係改變了,《毒戰》中的毒販是來自香港的七人幫 (杜琪峯巧妙地挪用了某些《黑社會》的角色 ),而最喪心病狂的也是「香港人」古天樂的角色,表面上唯唯諾諾,為求保命,協助孫紅雷辦案,但實際無時無刻想脫身,最後牽連甚廣,這個角色充滿 (另類的 )香港人打不死求生精神!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從政治工具中拯救音樂

文 /黃津珏 碼頭工運火熱,工友多年來的辛酸感動全城,市民開始了解這個在海邊的黑暗帝國,八方聲援。週日數千人參與遊行,我落在移民家務外傭組成的紅頭巾隊伍之中,無他,皆因正能量。儘管平日剝削她們的都是香港僱主,與碼頭工友又素昧平生,卻又出錢出力支持罷工。全程高歌奏樂,還把「加人工」代替「Jingle Bell」唱出來,很好玩。星期日嘛,本就是她們重獲自由的日子,音樂於來港外傭而言,是文化娛樂,也是自由解放。 台灣文化人張鐵志於 2010年的著作《時代的噪音:從 Dylan到 U2的抗議之聲》裏談到工運歌手 JoeHill,現為聲援工運,整理原文後再次放上網絡。Joe Hill於 20世紀初從瑞典到美國打工,平日幹粗活的他本身熱愛藝術,會繪畫寫歌。加入激進工運組織「世界工業勞工」(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後成為運動的活躍分子,創作大量關於勞動者苦况的卡通與音樂。世界工業勞工到現在仍主張用藝文作品團結工人,或許就是從那時創立的文化。Joe Hill 1915年死於冤案,多數人意識到這是痛恨工會的政府卑劣手段。後來作家AlfredHayes寫了經典詩作《I Dreamed I Saw Joe Hill Last Night》,輾轉成為美國左翼運動必唱的金曲《Joe Hill》。當中尤以民搖歌手 Joan Baez的演唱版本最為經典:首次受注目是在 1969年胡士托,相隔 42年後,她於佔領華爾街再唱此曲,實在百般滋味。 我們常聽到批評說音樂不可以為政治服務,或有音樂人說自己討厭政治,其實不難理解。音樂與歌曲本是生活一部分,一種藝術語言,生活得如何,關心的是何事,自自然然創作也必如何。廣播的中介出現,音樂能夠成為流行文化商品,這個藝術語言為了商業運作而變質。香港是個相當極端的例子:只有兩個免費電視台,三個電台,我們能接收的音樂都被這狹窄的廣播頻譜牢牢抓住。常說,如果我們聽到的都是經別人篩選過的,那我們以為自己喜歡的音樂真的是自己喜歡的嗎? 香港的流行歌曲,絕大部分都有很強的政治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去政治化,粉飾太平。歌曲不談生活,或只談某種生活,政治意向不是再明顯不過嗎?這個刻意不談什麼,不唱什麼,就是個政治表態,就是說不想得罪權貴,得失既得利益者。當音樂人說明他們不談政治或不喜歡政治,千萬別說他們幼稚不懂事。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