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胡泳 | 分田地,成土豪

http://www.huangjiwei.com/blog/?p=8638 分田地 , 成土豪 2013-11-2 4 , 作者 : 黄集 伟   ,   文章分 类 : 一 课语 文 一周语文 ‖2013 〈 47 〉 ‖2013-11-18 ~ 2013-11-24 右 为本周单字 “ 胎 ” , “ 第二胎 ”“ 第三胎 ” 的 “ 胎 ” 。汉字 “ 胎 ” 的本字是 “ 台 ” ,会意字, “ 台 ” 字与 “ 以 ”“ 厶 ” 等字同源,在甲骨文中都是 “ 巳 ” (胎儿形)的倒形,即头朝下胎儿形,表示 “ 怀胎 ” 。本义为怀胎,引申义有喜悦、我、开头、继承等。 自上周末至本周, “ 单独二胎 ” 新政发布引发广泛议论。周三, “ 单独二胎 ” 简称被修正为 “ 单独二孩 ” ,为热议添油加醋 …… 来自《中国青年报》记者庄庆鸿、实习生杨雪报道,从账本算起,归结起来,官家的 “ 开放 ” 与小家的 “ 落实育 ” 间,还真需要 算算账 。这篇报道自个案入手,算下来,那些尚在迟疑单独家庭确实需要翻翻 “ 二胎账本 ” ,简单说, 9 个字:养得起?累得起?伤得起? 而来自《南方都市报》周二的一项生育意愿调查 调查 显示, 44% 网友希望全面放开生育二胎,其中有约 3/4 的网友表示想要生两个或以上的孩子,而约 1/4 的未婚者表示,会改变择偶标准,更倾向于找独生子女 …… 如是牵动万家波及全社会,用作家木子美周四发表的专栏文章标题即可一言以蔽之: 二胎困境 。 “ 放开二胎 ” 确难以好坏定义之,它背后的繁复牵扯正慢慢显现。 ————————————————————————————————————————— ● 「京洛多雾霾,鲜肺化为缁」 语出饭友夜骸周一饭文: “ 复旦新研究:雾霾可使鲜肺 6 天变黑肺 …… 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 6 天 ‘ 鲜肺 ’ 变 ‘ 黑肺 ’ 且无法逆转。 —— 京洛多雾霾,鲜肺化为缁 ”…… 尽管事隔一天复旦方面声明并无接受采访或宣布该结论,但饭友夜骸聚忧成诗的那 10 个汉字仍如重重铅坨迫在眉睫。 ● 「思想试验」 语出学者小宝本周专栏文章,原题 “ 取喻明道 ” 。文章从 “ 取喻明道 ” 论及其专业称谓 “ 思想试验 ” : “ 思想试验就是打比方,用设计精巧的比方推导新知、真知 —— 拟定条件,设置关系,不必实有其事,紧随应当之理,逻辑清晰,推论明确,结果令人耳目一新,还留下更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余地。 ” 文章最后,小宝提及与思想实验相关、有趣且重要无比的一个题外话,他说: “ 无论成败,电脑模拟人脑还是值得欢呼的尝试。最可悲的是让进化得那么高级复杂的人脑退回到简单的信息处理器,以重复陈腐的旧知识冒充新思维。 ” ● 「这位文案的家属可是该打疫苗了」 语出饭友贾行家饭文: “ 某弹窗广告页曰《盖茨比:美版小时代》,要是说 ‘ 《小时代》是中国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 也就算普通的妄想型精神病,而 这位文案的家属可是该打疫苗了 。 ” ● 「比特币」 熟词,所谓 “ 比特币 ” ,算是一种数字币吧,它是网络虚拟资产的一种。原文 “Bitcoin” 的直译是 “ 比特币 ” ,也曾被意译为 “ 比特金 ” 。本周因其价格 暴涨 , “ 比特币 ” 一词被再次激活,成为本周金融 热词 。 ● 「土豪和大妈一起去牛津」 来自周二媒体报道。报道说,英国广播公司新近为 2013 汉语热词 “ 土豪 ” ( Tuhao )制作专题, “ 探讨中文词汇的影响力 ” 。据悉,土豪、大妈等 2013 中国热有望明年收入 “ 牛津词典 ” 。网友调侃说: 原来土豪和大妈才是好朋友 ,一起去 “ 牛津 ” 啊! ● 「购引 」 来自作者园园本周文章,文章介绍一家名为 “ 购引 ” 的用手机逛街购物的 APP 应用 ,该移动电商想采取 “ 线上预订折扣品牌服装并到线下店面试穿取货 ” 的思路, “ 以服装 O2O 模式来为品牌店引客流并增收 ”…… 如是种种,我基本不甚了了,倒是 “ 购引 ” 这个很特别的 “ 称谓 ” 让我想起多年前曾收 “ 消极勾引 ” 一词 …… 早年间,我本想将这个出自法语的怪词用作语自己词笔记某辑的书名来着,可终于没敢,如今,它堂而皇之变成暗示足够的 “ 店招 ” 。哦,这时代。 ● 「李总 你这事被汪峰了」 语出饭友钉钉钉钉饭文: “ 汪峰:动词,意思为:被忽视,被忽略,虽然很努力但还是被无视。例句: 李总,你这事被汪峰了 ,对不起。名词,意思为:第二名,第三名。例句:儿子,这次期末考试怎么样啊?别提了,考汪峰了。 ” ● 「过设计」 来自作者格物吱吱周一博文,原题 “ 产品的伪创新和过设计 ” ,语出学者唐林涛。据作者格物吱吱介绍,在新近举办的 knewbi 青年汇线下沙龙上,清华美院学者唐林涛当头棒喝那些虚假创新、 过头设计 。 “ 为了设计而设计,或者人为(伪)创新,设计者苦思冥想一些压根用不到或者非常小众的功能,或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新鲜时尚而故意弄出噱头和噪音,这种博眼球,树个性的做法,忽视了大众整体上的需求,也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 ● 「分田地,成土豪」 语出学者胡泳 微博 : “ 过去是 ‘ 打土豪,分田地 ’ ,现在是 ‘ 分田地,成土豪 ’”…… 胡老师信手拈来的 “ 逻辑重构 ” 让我想起当年与小伙伴喝散伙儿酒时最常念叨的那个 6 字毒誓:苟相忘,勿富贵 ! ● 「通风廊道」 来自《南方周末》记者吕明合专题报道,原题 “ 杭州风道的亡羊补牢记:驱霾真的要靠风吹 ” ,报道援引多位专家的意见说, “ 霾 ” 作为中国很多大中城市的通病,其原因之一在于,近十年的大中城市建设中, “ 大量工作是怎么样把土地的效率提高, ” 而 “ 对风的作用考虑得还不够。 ” 学者周复多曾多次批评杭州建设规划过程中破坏 通风廊道 的行为。 “ 杭州城的选址背山面水。周复多说,在过去,通风廊道更多依靠的是面向东南的宽阔钱塘江面。但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东面钱江新城和钱塘江两岸高楼的建设,这一廊道早已不再畅通。 ” ● 「为什么你说我永远不能成为你的男朋友?」 来自网友推荐,语出译言网推荐作者 Nancy Jo Sales 文章,原题 “ 做朋友不如来做爱 —— 美国青少年的社交媒体生活 ” 。在历陈社交媒体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改变后,全文给人印象颇深处有二:一是读者小牛儿的留言 —— 他感慨: “ 女孩子不珍贵了,这样的世界肯定要完蛋 ” ;一是文章末段所写女孩詹娜与男孩伊桑的交往以及自净过程: “ 去年春天,珍娜的祖父去世了,她因为伊桑没来安慰她而发飙了。 ‘ 我最后给他发信息:我祖父去世了你半句话也不说吗?我跟你睡了一年呢!他的回复是 ‘ 所以我真的不明白。 为什么你说我永远不能成为你的男朋友 ? ’” ● 「地命海心」 来自作者徐达内搜集的一个 段子 : “ 标题:喜大普奔,内容:人艰不拆,解读:不明觉厉,听众:地命海心,市场:累觉不爱,中央:十动然拒,机构:说闹觉余,公知:细思恐极。 ” ● 「外甥牵着小舅小姨出去买糖吃」 本周热门段子: “42 岁的妈妈是独生女, 22 岁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们老公都不是独生子,母女均可以生二胎。如果父母先生二胎的话,女儿生二胎就违法了!如果女儿先生二胎,父母后生二胎,则不犯法。于是,将会看见外甥牵着小舅、小姨出去买糖吃。 ” ● 「自由官媒」 语出友人张兄的一句即兴概括 —— 当时无非闲扯,忽而扯到那些享有私密、过硬政府资源,却以自由媒体样貌傲视众媒的媒体,张兄脱口而出说:他们不就是 “ 自由官媒 ” 吗?这类 “ 自由官媒 ” 亦可称 “ 复杂媒 ” ,多数时候,它们的传说是一个或多个极其艰深复杂错综的故事,也是一言难尽。  

阅读更多

胡泳 | 晚报:黄昏里的背影

晚报:黄昏里的背影   2014 年 01 月 08 日 02:09   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高明勇    2013 年,对于中国的新闻业来说,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进入新世纪后,十年似乎是个“门槛”,一张市场化的报纸能撑过 10 年,可以称之为“奇迹”,“纸媒末日”的唱衰论调近年来更是如影相随。   临近岁末,北京的《新京报》和上海的《东方早报》,先后庆祝自己的风雨 10 年,而上海的另一家报纸《新闻晚报》,却在 2014 年的门槛前,为 14 年的办报史画上了句号——它以休刊的形式,向这个时代告别。    2013 年 12 月 24 日 13 时 13 分,新闻晚报新浪官方微博 @ 新闻晚报发布消息称:“亲爱的朋友们,《新闻晚报》将于 2014 年元旦正式休刊。谢谢你们这些年来的关注!你们的目光,是我们前行的力量;你们的话语,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虽然不舍,但是必须昂首向前。最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坚守,直到挥手再见的那一刻!”   一首借用《江城子》改写的新词,在微信圈内广泛流转:“十年青春空飞扬,人未老,报先亡,新识旧友,何处诉离肠。千简万牍著文章,朝随露,夜伴霜。一夜北风旗幡乱,刀笔断,鸟弓藏,青丝白发,谁人不彷徨。往昔峥嵘随流水,落花黄,晚报殇。”   在市场化纸媒唱衰的语境下,《新闻晚报》在这个冬季停刊,如同消失在黄昏里的背影,落寞而悠长。然而,穷则思变,变化也将在这黄昏里悄然发生。    世间已无《新闻晚报》    2014 年 1 月 1 日,当上海东方早报社社长邵兵深情写下《大江奔流》,以“莫忘初心,坚定向前”的心态“新年致读者”时,另一家上海报纸《新闻晚报》则没有了这种机会,它在前一天《致读者》中宣布休刊。   休刊的理由很悲壮:“上海报业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不改革、无前途,不调整、无发展。既然要改革,必需先行者。今天我们的转型,也许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脚,也是一个城市和一代人转身群像中的一个剪影。”   伤感在所难免,有人记录下了“先行者”《新闻晚报》的最后 5 个小时,泪水的气息四处飘散。之前,在 2013 年 12 月 22 日,《新闻晚报》的头版头条标题是《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变革》。   次日,一场关于上海报业改革的会议在新闻晚报社举行,《新闻晚报》成为被“改革”的对象—— 2013 年 12 月 31 日以后,《新闻晚报》正式停刊。再往前推, 10 月 28 日,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   《新闻晚报》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被认为标志着上海报业“关停并转”活动的正式启动。   不少民众疑惑:这是一张什么样的报纸,为什么关停的是它?   《新闻晚报》的办报时间不算很长,自 1999 年创刊至今仅 14 年,但其前身却是曾经风靡十里洋场的《新闻报》,这张创刊于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 (1893 年 2 月 17 日 ) 的报纸,当时标榜“无党无偏”、“经济独立”。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后,《新闻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报纸停刊。   后来,报纸在上海复刊,由《解放日报》主管, 1999 年改为一日三刊,分别是《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传媒观察人士认为,此举相当于对早晨、中午和晚上 3 个市场的“滚动式”全覆盖。   其中,作为一份属于上海的都市型晚报,《新闻晚报》既属晚报序列,亦属都市报行列,尽管宣称追求“办最有用的新闻,最好看的报纸”,但与国内大多数都市报相比,哪怕是与本地的《东方早报》相比,《新闻晚报》并没有更多的差异化定位。   仅以周刊的设置来说,《新闻晚报》设有《保险周刊》、《健康周刊》、《旅游周刊》、《速度周刊》、《房产周刊》、《升学周刊》、《周末上海》、《东方女性》等,这些周刊并没有太多的个性色彩。   如果说《新闻晨报》抢占了早报市场阵地的话,那么《新闻晚报》称得上是一出生就“生不逢时”,晚报市场的最大对手是“老字号”《新民晚报》。   相对来说,《新民晚报》历史悠久,知名度与声誉度都较高,发行量和经济效益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晚报之首。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晚报》不仅与一母同胞的《新闻晨报》相比没有太多的个性,与它最大的竞争对手《新民晚报》相比,也没有体现太多的新意。   一位上海传媒学者告诉笔者,内容同质化、广告模式单一带来的经营亏损等一些都市报的共性问题,在《新闻晚报》都有体现。因此,上海报业集团刚一成立,《新闻晚报》的“退出”就已在意料之中。    生因变革,停因变革   一个巧合的细节: 1999 年,《新闻晚报》的诞生,同样源于“改革”。    1999 年 1 月 1 日,《新闻报》一日三刊问世,本就是“改革”的产物。此后,《新闻午报》 2003 年更名为《天天新报》,晨报、晚报则两张报纸,一个法人。   晨报迅速在早报市场崛起,并占有一席之地,而晚报却需直面上海报业的“老大”——《新民晚报》,而这或许为此次关停埋下伏笔。   事实上,在《新闻晚报》 14 年的办报历史中,诸多亮点皆与改革有关。办报形态上,作为上海的第二家晚报,《新闻晚报》采取“狭长型雅致形态”,报纸版面结构和编排手法,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头版富有冲击力的独特处理方式,是都市类媒体的典型做法。   在转制改革上, 2004 年,《新闻晚报》曾启动一场改版改制,成立了晚报经营公司,建立“风火龙”自办发行队伍,让其社会影响迅即扩大。这个组建的股份制传媒公司,有上市公司和民营资本入股,在当时也是上海报业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 2005 年,《新闻晚报》还就此前的报社改革出版了《晚报作为》一书进行总结。   在微信上有个小段子,足以说明《新闻晚报》的亮点与“改革”如影随形:“它,曾经在上海晚报一家独大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它,曾为了‘昨夜今晨’彻夜扫街,寒风中挖掘社会新闻……它,一直到今天,依然在通过二维码进行新媒体的尝试;它,退出了舞台:但它,并不是失败的代名词……”   广告经营上,《新闻晚报》首创了“媒体顾问式营销”,打破了传统的媒体经营模式,被称为“引领沪上平面媒体经营的新理念和新方向”,把传统媒体从信息平台提升到媒体营销平台,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品牌客户的媒体广告价值。   更高层面的改革一直在进行。 2005 年前后,上海广电系统内原本处于本地竞争的主体开始整合。到 2013 年 10 月,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格局是:完整的图书发行集团、整合的广电集团、独立的电影集团。   仍在延续上海本地竞争的,只有报业。而《新闻晚报》不过是此次改革掷下的第一枚棋子,一切势在必行。   笔者与数位上海媒体界人士交流时,一个共识是,之前《新闻晚报》属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民晚报》属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二者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现在两大集团合并后,战场搬在同一屋檐下,必然要重新洗牌。   寿光武,曾任《新闻晚报》 10 年总编辑,现在还任新闻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应该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张报纸”。他也认为“上海报业原先捉对厮杀,现在合为一家,对同质化进行生态调整,在所难免”。   也正以为此,《新闻晚报》的关停,被普遍认为是无奈的明智之举,因为至少可以“避免同一屋檐下的同质竞争”。    市场生存,穷则思变   消失在黄昏里的不仅仅是《新闻晚报》,至少《新闻晚报》关停,既不是开始,也不可能是结束。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财经、时尚报道领域,不少媒体难以承受广告经营压力之重,不时传出报刊关停的消息。比如, 2013 年,《好运 MONEY 》和《钱经》先后宣布停刊;又如,第一财经不再续租宁夏卫视的上星渠道。在一些沿海地区的都市报,也时常传出减版、减薪的消息。   而以《新闻晚报》为代表的市场化、都市类晚报,在国内的媒体格局中也在悄然变化。   就在 10 年之前, 2003 年世界报业协会公布,中国共有 16 家报纸进入世界报纸日发行量前 100 名,其中晚报有 7 家,占 43.75% 。这些数据表示晚报依然是实力强劲的报种,无论拥有读者受众之多,还是经济效益之好都占据着“半壁江山”。   然而,这 10 年是都市类媒体风起云涌的 10 年,也是晚报逐渐淡出的 10 年。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这种变化趋势。   首要的变化是内容。作为传统媒体,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莫过于采编内容,即所谓的“内容为王”。   问题是什么内容才是王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新闻理念的进化、受众需求的变化,报纸的内容也有不同的变化。曾有媒体人概括,上世纪 50 年代初至 80 年代初是“日报时代”,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前期是“晚报时代”, 90 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都市报年代”。   在“都市报年代”,晚报已产生诸多不适,不管如何转型,理念已不再是潮流的引导者,风格也难以成为青年一代的新宠,并逐步被淡化出重大的新闻现场,边缘化的危机无时不在。与之对应的,是发行量和广告额的双重下滑,导致影响力的式微,让人生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感。   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改变,曾经的晚上读报早已改为早晨读报,且大部分还改为手机读报,晚报英雄迟暮,在所难免。所以,在这种媒体格局的变革中,有人在网上安慰《新闻晚报》同仁,“没什么好伤心的,报纸不过是早死了几年”。   同样的安慰,似乎也适用于包括都市类媒体在内的市场化媒体。   不久前,笔者与几位市场化都市报媒体老总交流,大家感叹说,前年谈论的是哪家媒体的经营下滑了,去年谈论的是哪家媒体的经营下滑的最多,今年谈论的是还有哪家媒体的经营没有下滑。   这几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的一篇为市场化媒体把脉的稿子在微信群里被广泛传播。按照他的分析,在所谓“党报党刊 – 都市类媒体 – 网络媒体”的三分格局下,党报党刊因天然的优势,暂时不存在太多危机感,网络媒体“挟技术之利器、资本之优势,正不断吸纳弃传统媒体出逃的精英,在媒体范式发生巨变的当口,大胆开拓新应用、新载体,满足一代新型信息消费者的需求”。   面对“都市类媒体实力大幅滑坡,正变得难以为继”的局面,胡泳对于传统媒体人的痛苦与救赎,采用了一个比喻:“铁匠在啤酒中撒下眼泪,悲叹自己没有办法在铁路时代卖马蹄铁,但是这并不会使他们的马蹄铁更受欢迎。那些学习变成机械师的铁匠才会保住自己的饭碗。”   那么,“机械师的时代”意味着什么?《中国经营报》社长李佩钰的“内部改革动员令”似乎标志着市场化媒体的清醒认知和转型决绝,取消广告部,组建项目组的措施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有望成为不少媒体在 2014 年及之后的转型路径。   一张报纸的关停,可能成为新闻行业的拐点,穷则思变,适者生存。 http://www.legalweekly.cn/index.php/Index/article/id/4311  

阅读更多

【舒立观察】2014年改革要过难关

决定已经形成, 必须趁热打铁,关键时刻的犹豫会造成长久的延宕,错失宝贵的改革良机 即将到来的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改革既已重启,如何迈出第一步,为世界瞩目。 过去的2013年风云变幻,大开大阖。在最高领导层完成新老交替的背景下,“改革”与“预期”成为两大关键词。十多年来,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步履维艰。新领导集体上任之初,争论依旧难息。几乎整整一年,公众忐忑难安而又心怀期待。到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全文公布,普遍的评价是“超乎预期”。至此,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社会基本共识,改革新征程已有顶层设计。 “改革”和“预期”的主题延至2014年,已经变成全面改革的承诺。能否在开局之年兑现此承诺,在难度较高的重大改革上有所突破,公众期待甚殷。   阅读全文

阅读更多

胡泳 | 四岁这一年

四岁这一年   英语里有个说法,叫做“美妙的一岁、可怕的两岁、麻烦的三岁、吓人的四岁、好棒的五岁”( “It’s the Wonderful One’s, Terrible Two’s, Troublesome Three’s, Fearsome Four’s, Fabulous Five’s” )。这一年,未未末末进入了 “ 吓人的四岁 ” 的阶段。   俩宝合伙干坏事的本领越来越大。把加湿器拧开,让水流一地;用一把塑料小刀,把妈妈买的一口袋长长的山药拖出好几根,躲在卧室里切成一块块的,再藏在床头柜里;知道爸爸桌上有巧克力,但够不到,末末懂得先爬上爸爸的椅子,再爬上爸爸的桌子,把爸爸桌上一堆东西都弄翻,和妹妹偷吃了许多巧克力。   爸爸出国归来,未未跟爸爸汇报说:有一天,妈妈在书房工作,末末在一个小盒子里发现护臀膏,关上门,留条缝,打开盒子,拧开盖子,然后往脸上抹。爸爸:“你抹了没有?”未未:“我没有。”爸爸:“可是我在妈妈的照片上明明看见你也抹了。”未未:“那是末末叫我抹的。”   用中国话讲,他们进入了“三岁四岁狗都嫌”的年龄。   四岁了,小朋友不仅会和爸爸妈妈吵架,也会说一些很伤人的话。 未未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生气了!”她生气,有时,会一个人躲到另一间屋子里,自怨自艾;有时,则会发狠: “ 你们都出去晒死! ” 爸爸: “ 那你就成孤儿了,没娘的孩子像根草。 ” 未未: “ 人是人,又不是草,人能变成草么! ”   小姑娘不仅会推理,还会辩驳了。   爸爸照顾未未多,但偶尔她会不要爸爸,推爸爸离开,要妈妈照顾她,如吃饭、洗手、上厕所等。爸爸:“未未这样,爸爸就伤心了。”妈妈也帮腔:“未未不要爸爸照顾,爸爸会难过的。”未未很犀利地反驳:“那爸爸照顾未未时,妈妈也会难过的。”妈妈被驳倒,只好说:“未未末末哪能不爱爸爸,只爱妈妈呢。”未未:“两个都爱。”   小姑娘气极了的时候会向妈妈宣称: “ 我再也不要你陪了,晚上我跟爸爸睡;我不给你吻了,我不给你看白白的小牙了;我不再爱你了”,如此云云。那边厢,小男孩闻之赶忙跑来说: “ 妈妈我给你说个事:一,我喜欢你,我永远爱你;二,我晚上要你陪着睡;三,我不惹你生气 …… ”,总之妹妹不做的,他都列入内。两个宝的好处显现了,这边失落那边安慰。   但末末并非总是如此可人。 他常说一句话:“我不和你们玩了!”这句话的起因,几乎都是哥哥欺负了妹妹,遭到爸爸妈妈的管教。比如,未未用小碗盛着一点菜炒菜玩,末末见了,就想下手抢。抢不到,就用手里的玩具打妹妹。爸爸赶去干涉,小家伙用双手把爸爸往外推,一叠声地哭嚷:“不要你!不要你!”有时, 妈妈亲末末,末末不耐烦,也会说,“不要!不要”,用手在脸上抓,仿佛要把吻抓下去。   四岁了,爸爸妈妈口头批评俩宝时,很难占上风。 哥哥常常动手,妹妹常常大叫,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时候总是说:“这样做不文明。”小朋友很快就学会这些批评话。妈妈做晚饭,未未在旁边捣乱,妈妈对爸爸说:“爸爸,把未未撂出去!”未未马上说:“这句话很不文明,我告诉你!”   如果说更小的时候,在闹得不成话的时候,还可以偶尔打打他们的小屁股,四岁了,爸爸妈妈却很难再采取这种手段了,尤其是对未未。未未遇打很强硬: “ 你打我,我要打你五六七八个屁屁! ” 小姑娘和妈妈较劲时说:“我要走了,离开了,不回来了。” —— 这么小就懂得离家出走了。 爸爸 劝诫 未未 :“妈妈 照看你 俩 多辛苦呀 , 怎么可以那么 对妈妈说话?” 未未 :“ 我以后自己做 饭, 自己洗衣服 , 不要 妈妈 照 顾!”   爸爸妈妈不仅不能随心所欲地管孩子,还得格外小心自己的行为。 有俩四岁的孩子,家里头天天上演话剧。某一天, 故事表演了一阵子,开始相安无事, 终于又 打起来。互相抓脸,抓出血道子。爸爸严厉批评说:“两人都罚站!”未未跑过来,用手指着爸爸说:“我告诉你,罚站是不文明的,你不能说这个话!”爸爸:“用手指人是不文明的,‘我告诉你’这句话也是不文明的,互相打架更不文明。你们俩不文明,爸爸妈妈才让你们罚站的。”   未未不干:“你们说了罚站这个不文明的话,我今天就罚站你们!”妈妈:“妈妈和爸爸又没做什么不文明的事。”末末:“我发现你们在厕所里吵架。” 未未:“你们吵了三次架!你们还抢东西!让爸爸一个人回去,这样能行么! ” ——爸爸妈妈相视大笑,这是落下话把了。   爸爸 叹 曰 : 由意 识 和知 识 武装起来的孩子 们 注定会令父母感 觉 无力 。 今后爸爸妈妈可不敢做不文明的事了。   不和爸爸妈妈闹、而和爸爸妈妈好的时候,俩宝的最高理想是与各自的大情人结婚。爸爸常常在外出差,回到家里,未未一口一个 “ 我的爸爸 ” 如何如何,寸步不离地粘着,自己称之为 “ 追着爸爸 ” ,并会向全家人宣布, “ 我要和爸爸结婚 ” 。末末听闻说:“我要和姥姥结婚。”为什么呢?妈妈问。“因为,我喜欢姥姥啊。”末末答。“那,妈妈也喜欢末末呀?”末末:“那,我和你结婚。”“末末,你已经和姥姥结婚了,一个人只能和一个人结婚。”末末:“我和姥姥结婚一天,就离开了,和妈妈结婚。”妈妈:“那姥姥会伤心的。”“那,那, …… 有了,我变成两个末末。”妈妈只能总结出一条合乎情理的结论:那就是小男孩意识到,要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末末当然喜欢自己双胞胎的妹妹,别看他有时对妹妹凶巴巴的。一天上午,俩宝在街上看见了结婚的车队。未未:“妈妈,我当新娘也有这么多车吗?”末末:“未未结婚我也要去。我开着车,要把我的车打扮得漂亮一些。”未未:“我和一个男孩结婚。”末末:“不,我要和未未结婚。”妈妈:“哥哥和妹妹是不能结婚的。”末末:“不!我就要和未未结婚!”   末末对妹妹凶的时候,未未说: “ 我不和你结婚了!我要和爸爸结婚。 ” 末末: “ 可是爸爸已经和妈妈结婚了,不和你结婚。 ” 未未向妈妈哭诉末末的不是: “ 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你要保护妈妈和我两个人,可是现在你只保护妈妈一个人了。 ”   爸爸给俩宝讲《鼹鼠和雪人》,讲到好朋友不能互相见面,“这个不重要!好朋友不一定要互相见面。他们只要知道彼此在哪里就够了。如果有一天,未未末末分开了,也不要紧,什么时候互相思念,就向远处招招手。”未未:“不!我和末末要在一起。”末末:“我永远都不和未未分开。”   爸爸给妈妈学俩宝的“海誓山盟”,妈妈大笑:“长大以后,你想让他们在一起,他们都不会在一起。”而且,显然,他们也不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虽然 末末很会哄妈妈,比如亲吻妈妈很带感,比如想晚上妈妈和自己在一起,就会告诉妈妈: “ 我想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 针对妈妈对儿子的那份迷恋,爸爸常常给妈妈打预防针,而妈妈每念及此,就伤感起来。   爸爸在家的日子,每天晚上,爸爸负责给俩宝讲睡前故事。讲毕,跟俩宝道晚安,然后,依他们的要求留好门缝。俩宝独立睡觉,但要爸爸妈妈给留一个门缝。门缝留大了,留小了,俩宝都会抗议。   这一天,爸爸留好了门缝,可是俩宝又叫起来,说还没跟妈妈再见。妈妈过去了以后,俩宝争相跟妈妈表忠心。末末:“妈妈,我长大了也不离开你,我永远都喜欢你。”未未:“妈妈,我也喜欢你,我生了宝宝也不离开你。”一位阿姨看了这段记录后评论说:“多么可爱动人滴 ~~ 一双小骗纸呀 ~ 哈 ~。 ”   四岁给人的安慰是,孩子们已经变成了善于沟通的小精灵,一旦他们不发那种极端的脾气了,他们会安抚你:妈妈,我永远爱你,下次保证不这样了。有时妈妈在路上堵车,儿子会安慰说:“妈妈,我们不要着急,坚持一下就好了。 ” 妈妈终于过了车阵,可以跑得快一些了,儿子会说: “ 妈妈,你看,现在我们不是就好了吗!”   这一年,俩宝签下了人生第一个签名,写出了人生第一个数字,认识了简单的汉字,会 10 以内的加减法,给妈妈“写”了人生第一封信,宣布了新的人生理想——末末是看停车场,未未是做飞行员。他们的求知欲无比旺盛,时时刻刻缠着爸爸讲故事,头脑里藏着无数个为什么。“爸爸,为什么总是一会早晨,一会晚上呢?”“爸爸,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妈妈,人为什么有身体? ” “妈妈,我们没出生的时候在哪儿呢?在天上飞?天上在哪里,是有白云的地方么?我们为什么不下来?”有一次,妈妈给在外的爸爸打电话说:“未未提了一个很哲学的问题: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你快来解释一下吧!”   爸爸妈妈常常被孩子的问题问得瞠目结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爸爸总结出了“知识论的第一定律”: 儿子 / 女儿问你某个东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会成为那么回事,你开始回答得很自信,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对此事是完全的无知。换言之,你对自己的无知完全无知。由此推论,有多少人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本不知道的事情啊。爸爸把这这叫做知识论的第一定律。   没有任何事情比一个孩子的好奇更能让你认识到,你对这个世界是多么懵然无知。   2013 年的最后一天,爸爸告诉俩宝说,明天就是元旦了,要订计划,比如学会哪些新本领,改掉哪些坏习惯。未未点头答应,跑去跟妈妈宣告:明天就是彩蛋了!   孩子们,彩蛋快乐! 2014 年,天天都快乐!

阅读更多

胡泳 | CCTV: champion of people with blurred picture

http://www.ft.com/intl/cms/s/0/d0beb65c-4ab0-11e3-8c4c-00144feabdc0.html?siteedition=intl November 20, 2013 3:15 am   China Central TV: champion of the people with a blurred picture   By FT reporters   At the end of October, a young journalist in handcuffs, green prison jacket and a freshly shaved head appeared o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the state-owned national broadcaster, and confessed to taking bribes in exchange for writing negative articles about a large Chinese company.   Just days earlier, the newspaper that employed   Chen Yongzhou , 27, had published front-page banner headlines calling for his release, while human rights groups had mobilised to defend him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