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

姚小远 | 小悦悦事件改变了什么

小悦悦事件已经过去18天,小悦悦遗体已经火化,肇事司机也已经被抓,曾经沸沸扬扬的关注,即使没有烟消云散,也已经基本消停。 今天过后,2011年10月也会永远成为过去,10月里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还会有多少人记住呢?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该歌舞升平的依然歌舞升平,该仰望天空的依然仰望天空,该焦虑的继续焦虑,该漠然的继续漠然,小悦悦事件改变了什么?陈细妹很快会开始自己依旧卑微而边缘的生活,小悦悦的爸爸妈妈也许还会隐隐作痛、大放悲声,曾经愤怒、激动、血脉赍张或者冷眼旁观的看客们,依然会继续愤怒、激动、血脉赍张或者冷眼旁观,而那些舞文弄墨如我一样的写作者,又狼狗一样伸出舌头和狗头,去寻下一个热点和沸点,继续慷慨激昂或者声嘶力竭。 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冷酷、庸俗、现实。小悦悦事件就要过去,小悦悦事件正在过去,小悦悦事件已经过去。 小悦悦事件改变了什么?这个记吃不记打的社会和民族有什么改变?说没有改变好像不对,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伤痛更深了,我们的绝望更厉害了。可是要说改变,其实生活又一如既往地奔跑在一个红尘滚滚的路上,灵魂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个阳光灿烂的秋天结束之后,冬天来了。一场大雪之后,所有的痕迹都会被掩埋。春天的到来是第二年的事情,来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又会做些什么呢?   小远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14:23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阅读更多

南方周末 | 小悦悦之死,谁该为之负责?

2011年10月13日下,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南海某五金市场前后遭两车碾压。有18路人经过小悦悦身旁,但均无所作为。之后,一场规模宏大的“道德审判”随之而来,18名路人被冠以“冷血”之名,甚至受到“人而无德,胡不遄死”的责问。 ▶正方: 两名司机肇事逃逸,自当受到法律的严惩。那18个冷血的路人则是头号“帮凶”,如果他们有一人及时介入,小悦悦就不会被二次碾压,就能及早被送医救治,而保住幼小的生命。这18人让举国为之蒙羞,冷漠的他们完全丧失了任何道德底线,理应受到谴责。 ▷ 反方: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责备这些路人太容易了,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全然不需要什么成本。难道这些路人比肇事者更可恨?他们至多是小人,却不是恶人。市场管理方的责任就比他们大得多。事发市场拥挤逼仄,照明昏暗,人车混杂,市场管理方一年收上亿元管理费,发生本次事故前竟然连道路减速带都没装,致使小悦悦死于飞快的车速,如此不作为算不算冷漠,算不算“帮凶”?又有哪个政府部门整治过该市场的乱象?机动车如此杂乱,却无人疏导,借口是场内道路不归市政管,如此推诿责任,算不算“帮凶”? ▶ 正方: 无可否认,正是社会性的冷漠亏欠了小悦悦。许多人把这些路人的不作为归因于彭宇案,但一个2岁的孩子,谁能狠得下心。就算他们“不敢”,怕因为施救被其家人纠缠,拿出手机拨打120总没风险的吧?其实在彭宇案之前,国人路见跌倒之人袖手旁观就早已是常态,如此冷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刮几次热风,怎么能破解这几十年之寒? ▷ 反方: 在责任没有厘清之前,泛泛谈论世道人心没有什么意义。除了肇事司机,小悦悦的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亦难辞其咎。明知市场秩序混乱,车辆来往危险,却放任一个2岁的孩子长时间不在自己的目力范围内,试问哪个负责的父母能放得下心?事后证明,小悦悦出事地点距离他们竟然有100米,如果在发达国家,这样的父母早就被剥夺监护权了。至于路人,他们的确没有行善,至少也没作恶,为何要对他们进行“道德专政”? ▶ 正方: 既然要拿发达国家说事,那在很多发达国家,见死不救甚至还要被判刑呢。比如:英国法律规定了“见死不救罪”;法国刑法典规定“怠于给予救助罪”,违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50万法郎罚金。这类立法迫使路人不敢袖手旁观,可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值得我国借鉴。 ▷ 反方: 欧洲将见死不救入罪,效果并不好,美国就没有这么搞。有民意调查显示,42%的德国民众、75%的美国民众认为法律不应强迫个人行善。如果中国把见死不救入罪,估计国人此后就由“围观党”变成“跑路党”,为了不让责任落到自己身上,就比谁跑得更快了。当然,鼓励见义勇为的法律,这个可以有,而且应当有。如加拿大等国颁布了《见义勇为法》,规定施救者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作为不力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 【点评者说】 说现阶段国人普遍冷漠也许对,这18路人中也许有人真的冷漠。但要消解这些冷漠,单单对这18路人搞道德上的民粹主义是不行的。逃逸司机的法律责任、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市场管理人和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这些责任的一一厘清,才是杜绝以后此类事件的有效措施。当然,要救世道人心也对,但要从厘清责任开始,当一个社会人人尽本分了,世道人心自然就不药而愈。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陌生的人

两岁女童小悦悦暴死佛山街头,世界为之震惊,中国官方呼吁大抓公民道德建设,向雷锋学习,医治冷漠症。咋看起来,一条小生命似乎换来了一场人性拯救运动,如果国人的觉悟真能就此提升,也算是好事。事实上,政府无法无天在先,百姓无情无义在后。政府若不愿将自己置于宪法和法律的监督下,肆意逞强,掌控一切,整个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失序,混乱,暴戾,道德崩溃,最终轰然解体。 下午乘出租车,高音量广播里绘声绘色讲述了一件“好事”:一妇人慌里慌张,打电话时不慎将钱包丢了,被一老者捡到,第二天差儿子、儿媳送还失主,当失主转身取水果预备感谢时,双双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社会还是好人多啊!”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撇着浓烈的舞台腔。他们饱满的情绪险些感染了我,但我随之便清醒过来:噢,又到了制造雷锋的时刻。 在我看来,摄像头记录下的小悦悦被碾的情景,才是这个社会的常态。在任何一个地方,你看到的都是互不相干的人。这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为一个人可以当着任何一个人的面吐痰、擤鼻涕,可以从他人身上蹭过去而无任何歉意,他会随时停在不该停的地方,他可以晃动身子发飙似地打电话…他们眼前没有任何值得尊重的人。仅仅在几分钟前,他们还彬彬有礼地活动在办公室,和蔼可亲地和家人在一起谈笑,但一到大街上,一到公共空间,哪怕是剧院,饭店,广场,火车上,飞机上,立马就变了一个人,娴熟自在地按照本能活动着。不用说,你也知道,我是说他们放肆,喧哗,无礼,自行其是。在住所和办公室之外,我们都是陌生人,卸掉笑脸,收起正直,硬邦邦,冷冰冰,变成了强悍不容侵犯的圣斗士。 当一个陌生人靠近你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躲避,因为他下一步的举动已经太过熟悉:发广告纸片,讨钱,兜售色情光盘。 在一个与我无关的地方,我不会看见任何东西。别人的小孩倒在血泊中,哭着,丝毫不会引起我的任何不安,只有我的孩子和熟人朋友的孩子才会引发悲悯和关注。如此,在熟悉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客户之外,便都是陌生的场景,是让我们感觉恐惧的地方,我们才会如此不安,总担心会发生什么不测,你会看到我们难以掩饰的焦虑,好多时候我们处于游离和半存在的状态。 人行道上,一个男人突然把身边的女子抱在怀里,互相上下其手,他们非常自然,你会悄悄走过; 汽车长时间鸣笛,许多人捂住了耳朵,但不会有人吼一声; 出租车司机大白天在马路边,借着打开的车门遮掩撒尿,浑浊的尿水濡湿了路面,不会有人多瞧他一眼; …… 我们假装什么都看不见,才能没有负担地生活下去。卑微的性命才能在日复一日地生活里体会活的滋味。一旦发生什么事,生活就将改变,超出我们所能掌控的范围。 都不愿发生什么,都害怕自己被什么粘住。 某晚,我要打车去美术馆附近的华侨大厦。拉开车门,浓烈的烟味便飘过来,我忍不住喝道:“你怎么还抽烟?快掐了!”这一句话坏了一个夜晚的心情。狡黠的司机故作惊奇地念叨我说出的宾馆名字:华侨大厦?——华侨大厦?好像在思索一个天外来客。

阅读更多

陈希我 | 中国人的心灵

    小悦悦走了,有人惋惜之余,也说:好在才两岁,才养两年。意思是养育的成本还未付出太多。难道把成本赔足了,就可以了吗?或者多多赔偿,小悦悦的父母就应该满足了?甚至就值得额手称庆了?感情呢?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方式。孩子出事了,我们经常会听他们的父母倾诉:养他,我花了多少本钱!或者再加上个“辛苦”:我们多么辛苦!就好像给人辛苦扛活一样,仍然是物质成本上的考量。我邻居有个女人分娩,胎儿严重残疾,医院立刻处理掉了。她醒来找孩子,哭天抢地;人们虽然同情她,但也觉得她没必要这么闹,反把自己身体搞坏了;即使考虑到感情因素,也觉得她连孩子的面都没有见到,一天生养也没有,也不至于有感情。她却说:我在肚子里带他10个月,怎么没感情?     这种说法固然有理,但对许多人来说,仍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中国人讲究务实,没有看到的东西,你跟他讲再多,也没有用。比如天堂、地狱之类,只是听听罢了;即使有点信,也只是因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真信,也是可以通过物质贿赂来解决的——中国人拜神,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贿赂神,而且很多是一次性买卖:我来拜你,求你做事,你保佑了我,我来谢你,谢了,就两清了。     跟对待我邻居那女人一样,也有人觉得小悦悦的母亲一直沉湎于失女的悲痛,有点不太理智了。有人替小悦悦的父母盘算:应该做的是赶紧再去生一个来替代小悦悦,让小悦悦哥哥再有一个妹妹。她的父母看上去确实还年轻,单从小悦悦的年龄推测,其父母也是尚可生育的,该做的确实应该是“化悲痛为务实”,把失去的损失补回来,她母亲必须把身体养好,再生个小悦悦。而她母亲却说她永远无法原谅自己,这岂不阻碍补救计划?你一直自责,身体怎么好起来?甚至怎么会有心思再去生?这种自我折磨简直多余。即使有人考虑到心灵,也是说再生个小悦悦,能抚慰父母的伤痛。心的伤,是可以靠物质性的再植入,得到平复的吗?     我们习惯于从物质上考虑问题,于是只要有钱,没有摆不平的事。于是一切都能翻过去——“甬温动车事件”不就是翻过去了吗?给你赔偿,你还闹,实在不可理喻;“汶川地震”不也过去了吗?据说现在许多失去孩子的母亲又怀孕了;再远些,“文革”以及一系列政治浩劫不也过去了吗?现在让你们吃饱穿暖了,谁还不满足,就是纠缠。钱可以解决问题,哪怕是神,都可以贿赂,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所以小悦悦刚刚去世,泸州又发生了一起碾轧儿童事件,司机肇事后很明确就表态:“要好多我赔好多!”     赔了钱,就没事了,能赔就行,于是有钱就行。所以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富人行凶,嘴里说的话就是:要多少,我赔!所以云南打错17岁中学生案件,把人都打死了,打人者仍然轻描淡写:我赔!他们懂得这是杀人吗?他们内心会发竦吗?在小悦悦事件中,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在质疑“撞伤不如撞死”的法律法规。但我问自己,即使这“恶法”保护了我,我撞死了人,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难道就能心安理得?我的心里,就不会终生至少有阴影?     中国人的皮囊里,历来是稀有心灵的位置的。跟中国人论心灵,就如与之论上帝。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同样对国民杀戮,段琪瑞就太有心灵了,至于终生吃素的地步,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然也许应该说,中国人是有心灵的,只是对心灵感觉程度问题。对世界,中国人更多的是“将心比心”。但这是不确定的,意识到要“比”的,才可能“比”;即使“比”,又“比”到什么程度?实在是靠不住。我记得曾经一件事:一个女清洁工因为被冤赖偷了100元钱,自杀了。舆论就解读为她是为了100元而自杀,于是她就实在不值了,太想不通了。人们说她“想不通”,是因为人们无法跟她的心灵相通。中国人心灵太世俗,所以看不到别人心灵之海下的巨大波澜,它的冲突,它的转化,它的裂变——那已经不只关乎100元,而是关乎人格。如果有人给她100元,让她拿去抵还给失主,她就可以解脱了吗?她的人格就没有被玷污了吗?很少人考虑到这一层,因为大家的思维只有那么浅,只到世俗的层面,就好像浅水的鱼无法游到深海里去。世俗化,是中华文化的局限,它也让本来应该在心灵深海中遨游的文学艺术作品一直太世俗化,韵味有余,思想不足。当然,一个现象存在,并且是长期存在,总是有它的理由的。无深度的思维,让中国人麻木从而安逸。虽然伤害不断,但五千年不绝;虽然生如猪畜,但仍是活着。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小悦悦事件”后的汪洋

“小悦悦事件”后的汪洋 (2011-10-27)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郑永年:世界经济怎么了? [时事漫画] 卡达菲与儿子已下葬沙漠秘密地点 [金融风暴] 为免出现另个希腊 欧盟考虑购意债券 [朝鲜问题] 金正日:朝希望尽快重启六方会谈 ● 杨保安   在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引发中国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要用良知的尖刀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并表示导致社会冷漠现象的根源,“我们(省领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中国网民赞扬汪洋“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这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对汪洋而言,这个事件来得不是时候。中共将在明年秋换届,人事布局正在幕后密集进行。汪洋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视为中共十八大角逐政治局常委的热门人选,两人最近隔空喊话,竞争渐趋白热化。汪洋有共青团的背景,而薄熙来则是中共元老的红色后代。在卡位战中,政绩是不同派系博弈的筹码。   汪洋对“小悦悦事件”承担领导责任,是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的一种表态及交代。实际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语言,并不带有行政或法律的后果。去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导致58人遇难后,上海市长韩正便指出,他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一致认为,对造成火灾的原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俞正声过后还表示,他“心痛不止、内疚不已”。 “幸福广东”口号 吹不起来   不过,类似“小悦悦事件”对广东的形象及其第一把手汪洋的政治筹码,会有折损。去年深圳富士康工厂发生工人连环跳楼自杀事件后,汪洋在今年一月提出了“幸福广东”的口号,以与他在2007年底接手广东后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相结合。但是,今年6月6日及6月10日先后在广东潮州古巷镇及增城新塘大敦村发生打砸烧的群体性事件,再加上最近“小悦悦事件”凸显的社会冷漠现象,让“幸福广东”的口号吹不起来。   广东是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也是改革开放“杀出血路”的先行者,以出口加工业创造了经济奇迹。广东的出口加工业,吸引了大量外省农民工。根据去年的调查,中国流动人口2.21亿,有高达30%是跨省流入广东,他们大多是农民工或小商人。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周如南指出,流动人口置身于“陌生人社会”,造成了家庭内部温情和外部社会冷漠的二元格局,这也解释了“小悦悦事件”中集体冷漠的怪象。   汪洋掌管广东后,提出了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加快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是通过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政策,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并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但这项政策导致劳工成本上升,不少企业倒闭。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 ……
  • 14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