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贸易战的全新模式

                    贸易战的全新模式                          卢麒元      今天,不会有人怀疑,用鸦片换商品是一种残忍的贸易战形式。    但是,今天,很少有人怀疑,用符号换商品是一种残忍的贸易战形式。 至少,中国的经济学家和中国的管理层就绝不怀疑。 当美国和日本再一次竞相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进行一场全新的贸易战。 按照传统思维逻辑,滥发货币的结果,将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非常吊诡,这一传统的经济学定律似乎失灵了。美、欧、日、英滥发货币的结果竟然是通货紧缩!这一结果,显然激励了发达国家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伯南克有一点儿像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美国迅速增长的主权债务,理论上已经可以导致美国政府破产了。然而,这个“乘直升机撒钱”的先生,非但视而不见,甚至都懒得回答中国管理层的疑虑。他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印钱! 笔者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伯南克做对了。 理论在书呆子手里是死的。狭隘而僵化的理论,是可以害死人的。我们关于货币旧有的知识,可能就属于狭隘而僵化的理论。伯南克绝非一个书呆子。很遗憾,中国一向盛产赵括。 笔者一直在推荐西梅尔的《货币哲学》。汇率虽然是一种货币现象,可它表达的却是贸易结果。按照西梅尔的逻辑,货币战争是贸易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贸易战争的终极目的很简单:占有资源。 既然有的国家愿意廉价出售(甚至是变相赠送)资源,用符号(印钱)购买无疑是最佳策略。这比用鸦片换资源更划算。富人绝对不会与穷人进行“卖血”竞争的。当你通过卫星俯瞰太平洋,一艘艘货轮空载而来满载而归,你想想看,是谁赢得了这场贸易战争呢? 贸易战依旧在进行。不过,现在不再是商品价格的竞争。现在是货币价格的竞争。看看谁能将货币内涵价值降至最低,而同时保证货币市场价格不变。主权货币内涵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差额,才是真实的贸易盈馀。输出符号(纸币),赢得资源,这是最有利的贸易。这是伟大的创造,这比鸦片贸易聪明多了。由此你可以理解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维逻辑是何等的可笑! 问题出在那里呢? 我们不懂得货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尤其不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魔鬼用咒语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大脑。这个民族集体迷信一种符号。心甘情愿为这个符号奉献一切。 主权债务的规模就是贸易“被补贴”的金额。此数额实际等同于补贴国国民自觉上缴的国际税赋。补贴国赚取了天量的外汇。理论上,外汇也是财富。在补贴国资产负债表上,股东权益没有损失。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因为,纸币价格将来必须重置。纸币价格重置的那一天,补贴国股东权益将会出现巨额亏损。相反,被补贴国的债务将会清减,股东权益将会巨额增加。 世界上竟有这等“好事”! 说到这里,你应该可以理解全世界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的“伟大贡献”。没有中国巨额的、持续的国际贸易补贴,绝对没有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笔者惊讶的发现,美国一直在刻意制造“主权债务危机”。以笔者的财政学知识,可以理解“主权债务危机”必然转变成为财政危机。然而,阅读美国政府的预算,你就会发现,美国新增赤字的主体是用于主权债务的还本付息。也就是说,如果主权债务一笔勾销,美国财政状况立刻会恢复良好,足以维持国家正常运转。“一旦解决”的含义,包括两个层面:债务重组;币值重置。笔者其实已经猜到了结果。 笔者感到极度忧虑,我国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主权债权危机”?骄傲的中国人并不知道,“主权债权危机”可以转化成“非主权债务危机”。要知道,中国政府二十年来的显性和隐性的出口补贴,远远超过外汇储备的数额,那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而这个天文数字,实际上是政府对全体国民的隐性负债。这个负债,形式上表现为贫富差异和资源枯竭。欠债总是要还的。如何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将是剧烈的通货膨胀!请设想一下,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同时人民币购买力大幅贬值,那将是怎样悲惨的境况! 贸易战在以全新的模式进行着。 这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贸易大国已经接近战败了。贸易是要赢利的。我们的贸易是不计后果的。而且,我们是长期不计后果的。我们差不多已经将子孙的未来输光了。 请注意。美国会继续加大货币发行量,美国会加快货币发行的速度,美国会继续增加双赤字。只要新增美元不增加美国国民消费,美国将仍然是通货紧缩。与之相对应,新增美元一定会进入国际市场。一定会成为出口国的贸易顺差;一定会变成输入投资国的股权。最终,一定会转化为出口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当出口国无法应付剧烈的通货膨胀的时候,美元重置的日子也就到了。开机器多印两万亿美元还给中国有什么难度吗?那时中国该用一比几去印人民币呢?这样弱智的游戏好玩吗?不懂得利息还不懂得成本吗?知不知道中国提供国际贸易补贴的极限在哪里?非要见了棺材才落泪吗? 贸易战从来都是价格战。此次的贸易战好像是一次倒置的价格战。大家的贸易品不是商品,而是货币!大家争先恐后廉价销售的“商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 中国更向是一个执著的集币者。中国在收集全世界的纸币。代价是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很久了,我的脑子里一直有两个字在盘旋:残局! 任何一种游戏,总有结束的一天。 美元在一九七一年之前,是黄金美元;美元在一九七一年之后,是石油美元。美元汇率或美元指数其实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那只是一个现象。多数时候,那甚至只是一个人为的现象。石油价格对美元价格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当有一天,伊朗战争爆发,石油上升到 300 美元一桶。那时侯,笔者反复强调的美元重置也就开始了。全新的贸易战将到了收尾的时刻。中国将重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盘点。我不知道,我们的经济学家将如何解读中国的资产负债表? 我在想,面对恐怖的通货膨胀压力,我们该涨工资呢?亦或是加息呢?我们该用什么手段继续“刺激经济”呢? 当笔者一遍又一遍地讲战略收缩的时候,没有人会当成一回事情。住在疯狂的房子里,开着神奇的汽车,我们似乎在准备直接进入天国! 有些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很多人批评我关于钓鱼岛的评论。很少有人注意钓鱼岛争端背后的东西。我想到的是贸易制裁。我想到的是石油禁运。我们准备好了吗? 南海争端是在争岛吗?当然不是!那是在争一条线!争一条中国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有人仔细看奥巴马手上的那块表了吗?大家知道奥巴马的撤军时间表。大家是否知道奥巴马的进军时间表呢? 爱,应该是一种深沉的责任。 秋风起了,天已转凉。一股肃杀之气正在逼近。 这将是一个令人惴惴不安的冬季。

Read More

“阳澄湖大闸蟹”:这个商标还有多少含金量

“阳澄湖大闸蟹”:这个商标还有多少含金量   秋风 起,蟹脚痒。今年秋风还没起,但大闸蟹已经爬上食客的餐桌,中秋之际,上海人啖蟹之风依旧。 好几年前人们就知道,市场上到处出现的“阳澄湖大闸蟹”已经不是以往在沪上享有盛名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更多是挂着“阳”头卖异地之“蟹脚”的。这是中国食品市场转向市场经济轨道时没有建立起市场规范的一种后果。 一方面食客只知阳澄湖大闸蟹鲜美好吃,也就是产于阳澄湖的大闸蟹好吃,这儿没有什么品牌意识,讲究的只是产地。当然,在完全自然生长、自然捕捞的情况下,大闸蟹鲜美的程度的确取决于它的生长环境,也就是产地。基于同样的道理,生产经营者也只是以产地来命名、区别。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市场经济逐渐形成,商品意识逐渐加强。由于那时的阳澄湖已经开始被污染,阳澄湖大闸蟹质量慢慢地下降,更兼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供应量和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上海蟹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来自全国各地产的大闸蟹,但由于阳澄湖大闸蟹声名在外,而当时又没有什么注册商标,因此什么蟹都称自己是阳澄湖大闸蟹。这导致市场一片混乱。 进入本世纪以后,阳澄湖成立了阳澄湖大闸蟹的行业协会,不过,据报道,这样的协会有两个,一个是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以“阳澄湖大闸蟹”注册商标,自称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唯一正宗。可是巴城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对此并不买账,以“巴城阳澄湖大闸蟹”注册商标。两个行业协会均有地方政府背景,前者负责人又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协会工作作风似乎更霸道一点,但是行政力量总算没有过多地参与进去,基本上还算符合市场规则。 可是这样一来,如果不是这个协会的成员,即使是在阳澄湖内养殖捕捞的大闸蟹也不能叫“阳澄湖大闸蟹”了。反过来,如果你加盟某一协会成员,买了协会发放的防伪标志,你的蟹不管是否从阳澄湖捕捞的,都可称作阳澄湖大闸蟹了。 这初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按照市场规则来看,如果工商管理方面认为“阳澄湖大闸蟹”这个名字是可以合法注册商标的,那么非注册商标拥有者的确不能再使用“阳澄湖大闸蟹”这个商标。“阳澄湖大闸蟹”是一个商标,它是以本身的质量来取悦于市场,在这里产地只是作为一个名字使用,如果不是阳澄湖所产而质量达到商标“阳澄湖大闸蟹”的质量,经商标所有者同意,市场也是可以认可的。反过来,阳澄湖所产的大闸蟹,只要不使用“阳澄湖大闸蟹”的商标,只是标明自己的“阳澄湖”产地,也是为市场规则所允许的,商标拥有者是无权干涉的。 这样一来,先行注册商标“阳澄湖大闸蟹”的行业协会自然占得先机,利用市场先入为主的偏见,可以自行抬价。事实上,行业协会成立以来,几乎年年都在往上抬价。很显然,这种行为有利用行业协会串通垄断涨价的嫌疑。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行为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究竟还能存在多久? 市场是在变化中的。虽然阳澄湖这几年生态环境有所转好,但根据专家意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河蟹养殖大发展,长江里的蟹苗一度被捕捞一空,现在纯种长江水系大闸蟹已经绝种,已经不存在什么原先意义上的纯种的阳澄湖大闸蟹了。因此,大闸蟹产地虽各不相同,但这些美味的螃蟹都是中华绒螯蟹,其口味差别不大。所以,企图垄断“阳澄湖大闸蟹”商标而大发利市者,美梦不一定成真。君不见,市场上“阳澄湖大闸蟹”已不怎么抢手了,反而那些外地价廉的大闸蟹行情看好。 行业协会是市场的行业协会,以“二政府”的思路去运作行业协会,在开放的市场面前是行不通的。

Read More

月亮最高 ,相思最远

月亮最高 ,相思最远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这一天,家人团圆、赏月品茗、分食月饼、亲人朋友彼此祝福和思念。明月寄相思,这是永恒的主题。此刻,所有亲人们,无论是否坐在一起,内心都必定充满着逝者如斯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家庭、社会传统的无穷追问:在社会心理存在普遍的疏离感之下,我们该如何安放无处不在的寂寞与相思呢? 对每一个重庆人来说,今年的中秋注定不同于往日。这一天,一场秋雨褪暑热,在“秋老虎”的余威之后,山城秋风渐起,天气渐转疏朗,身体开始倍感清爽与舒适。天文学家就说了,今年中秋月有几个特色,中秋夜,月亮将从正东方升起,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指东针”;今年中秋月亮最圆时出现在9月23日17时17分,所以我们基本上看不到最圆的中秋月;另外,今年中秋的月亮距离地球之远,也是1992年以来之冠。因此,今年大家将看到的中秋月的视直径是18年来最小的。 月亮诚然最高,但相思却依旧最远。这样秋风秋雨凉煞人的惬意舒爽日子,本地的气象预报也说:“中秋当夜可能赏不到月。”尽管没有借以寄相思的载体,可就算没有流水般的月华,只要有家人的团聚,还有那指日可待的双节长假有望团圆,人的内心就可在生活的喧嚣中暂归宁静。雅人自可怀揣或欣喜或惆怅的心情,对夜吟哦,借那古人诗词浇自我心中块垒;俗人则可啜饮,吃月饼、杀鸭子、食麻饼、观花灯,举家团圆,自寻乐趣。在这时候,所有与月夜佳节相关的元素都涌上心头:思乡、祝福、团圆、祈福、怀旧、惆怅……秋风舒爽,万家灯火,一切都是那么平静、祥和与温暖。这,大概正是嫦娥、吴刚羡慕不来的人间幸福吧? 佳节有温暖,自然也有发愁的事儿。脱胎于农耕社会的中秋,有很多文化仪式都和“吃”有关,这之中首先就是吃月饼,这当然和农耕社会下缺吃少穿的社会状态有关。可如今时过境迁,人们吃穿不愁,传统节日中有关吃的内容就难免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比如就月饼而言,就已然成了很多人的负担。 这几日,但凡街头巷尾,均可见人手几提月饼礼盒。送月饼,俨然成了中秋节前最重要的公关活动:单位发、朋友送、求人进贡,也是走亲访友的不二礼物。但凡一个体面的家庭,谁家不会收受那么三五盒月饼?但毕竟还是送的多,吃的少,与其积存,等待过期,不如送人。赠人月饼,手留余香。送月饼寄相思,也确乎成了中秋的必然主题。 可月饼寄相思似乎只是热闹的表象。今年,很多人就在网上晒起了从上万到一封邮件不等的中秋福利,重庆的61名留守儿童还将飞赴深圳与父母过中秋。这种社会变迁下,人们从距离到心灵都长期处于疏离感的情境中,对福利的相思、对打通内心隔阂的相思,以及对民生利益的相思,似乎也成了当下节日中,人们值得思考的另一个相思主题。 毕竟,过节之要义,不在礼多物贵,只求民生同乐、开心团圆。更重要的是,打通人与人之间,从心理到物质的长期疏离与隔阂。中秋佳节,惟愿人长久,千里寄相思。

Read More

凤姐: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

作者: 何仁勇  |  评论(2)  | 标签: 何仁勇时评 网络红人凤姐要在老牌纯文学杂志《延河》发表诗作了。消息传出,评论界那是相当震惊——紧接着就是一阵巴拉巴拉。婉约一点,称之为“功利时代的伤痕文学”;豪放一点,直接斥之为“道德沦丧”。幸好凤姐拥有猪坚强一样坚强的神经,否则,光是这遮天盖地的口水都得让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我专门把凤姐的诗作找来拜读了一下。老实说,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从天空落下的黄沙/与这个世界无关/与滚动的人群无关”。平淡的文字后面,道尽人世的沧桑——那些混迹文坛多年的老诗人都未必写得出这种意境。同样是分行排列的文字,与赵丽蓉的梨花体相比,两者的意境相去何止以道里计。赵丽蓉能上《人民文学》,为啥凤姐就不能上《延河》?退一万步讲,就算凤姐的诗作真的不能登大雅之堂,最该着急的也应该是《延河》的编辑们啊。把不合格的作品刊登在杂志上,这不等于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断自己的生路吗? 至于文学期刊傍名人,这绝对不是《延河》的首创。当年《诗刊》创刊,主编徐迟也要毕恭毕敬地请毛泽东赐诗,被传为文坛佳话;现在有凤姐主动投怀送抱,诗作质量也不低,怎么就成了“道德沦丧”呢?当然,也有人质疑《延河》与凤姐在炒作。如果是《延河》在炒作,那应该恭喜它了。作为一份曾经有小《人民文学》之称的老牌纯文学杂志,《延河》度过了生命中最辉煌的岁月,早已显现出“白日依山尽”的光景。能够在快要断气之时想到“炒作”二字,实在是他们命不该绝的好兆头。在这个“优胜劣汰的世界”(摘凤姐诗句,谢谢),炒作何罪?炒作何错?毕竟对于杂志来说,销量才是硬道理,生存才是基本原则。如果能够借助凤姐的知名度提高杂志销量,又何乐而不为呢?换做你,你是愿意循规蹈矩苟延残喘,还是愿意炒作一把绝处逢生? 如果是凤姐在炒作,更加不必大惊小怪了。每一个成功的网络红人背后,都站着一个擅长炒作的团队。你不相信凤姐能写出如此有才华有内涵的诗歌?没错,我也不信。也许的确有人在替凤姐捉刀。但这种事情显然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种团队内部的利益博弈,不足为外人道矣,你又何必横插一脚呢? 我认为,凤姐在《延河》发表诗歌,其意义可以与李宇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相比。后者意味着,一个长得普普通通,由观众们一票一票选出的平民明星,也能够成为轰动世界的风云人物;前者意味着,就算你不是文学小圈子里的人物,也有机会在纯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实现你的文学梦想——在这之前,中国许多文学期刊千刊一面,作者是老面孔,作品是旧内容,散发着陈腐的霉气。因此有读者评价,“当今的中国文学期刊充满自恋的情节”,说白了,就是关起门来大家自个儿玩。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年代,这样的文学期刊,被读者所抛弃几乎就是一种必然。《延河》主动打破文学期刊潜规则,不拘一格用作品,不但可以改善杂志尴尬的生产环境,也能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打开一扇窗子,更给文坛带来一丝清新之风,难道我们不应该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吗?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何仁勇的最新更新: 岁币之争:给,还是不给? / 2010-09-09 23:53 / 评论数( 1 ) 铁马秋风大散关 / 2010-09-07 21:26 / 评论数( 7 ) 记忆中的碎片:暂住证、孙志刚、溜冰场…… / 2010-09-06 10:26 / 评论数( 9 ) 像包容韩寒一样包容李敖 / 2010-09-05 11:06 / 评论数( 12 ) 你看你看领导的脸 / 2010-09-03 23:47 / 评论数( 4 )

Read More

教师收礼与教育市侩化

张贵峰 评论人 9月6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挂出不收礼倡议书。(《山东商报》9月8日) 倡导教师不收礼,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上的合理性,而且严格地讲,也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合理性。因为从性质上看,“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收受学生家长财物”,事实上已属于受贿范畴。然而,在道德法律上均不应收礼是一回事,现实中是否收礼却又完全是另一回事。据有的媒体调查,超过六成家长表示给教师送过礼;几乎百分百的老师表示收过礼。但同时,又87.3%的教师表示“不愿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 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悖论、让人备感纠结的现实。送的不由衷、收的亦不情愿,如此“虚假造作”的礼,显然早已成为一种庸俗的市侩交易。据调查,家长所以送礼的主要动机是,“拜托老师照顾孩子”,“别的家长都送,自己不送担心孩子会吃亏”。很明显,在这里,家长送礼,既不是出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也不是出于对具体教师工作的肯定,而是基于一种相当功利的“收买”、“交易”目的。无疑,这样一种功利之礼,不仅构不成对教师的任何敬意,而且实际上暗含了一种极为不堪的贬损。 其实,在这里,我们也不必因此苛责家长市侩功利化的送礼用心。因为在多年教育产业化、学校学店化的大环境下,家长与学校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事实上早就是一种严重变质的商品化关系了。如此情势下,家长(学生)与教师的“礼尚往来”,不断蜕变为一种赤裸裸的功利交易,当然不足为奇。 事实上,不独家长学生,就是教师自身,对其职业状况和生态的评价和满意程度,近年来也一直相当低迷黯淡。如调查显示,70%的教师表示,“不会让子女再当老师”。单纯地指责家长、抱怨教师,或简单倡导“不收礼”、“不送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从教育制度层面,去反思其所以产生的根源,进而尽快着手去推进相关教育改革进程,最终让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新京报:抵御物质主义,重振教师伦理 秋风 北京学者 教师、家长也许无力改变全社会的物质主义倾向,但至少教师还是应当坚守职业伦理。把教师节办成老师、学生、家长们共同参与的狂欢节,也好过关门聚餐、发奖金。 教师节之前,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其中“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财物”的内容,引起正在为教师节发愁的家长们的共鸣。 家长们发愁的原因是,教师节到了,要不要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物?一个题为“要不要取消教师节”的调查近日走红网络。据发帖人表示,回帖人中,大多数建议取消教师节,理由是,现在贿赂老师成风,教师节似乎正在变成给教师送礼的节日。这样的教师节让家长头痛,让学生头痛,事实上,也让很多教师为难,说取消也有几分道理。 教师节遭遇如此尴尬,恐怕是提议设立教师节的立法者所始料未及的。这样的尴尬所折射的当下中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历史上大约也是空前的。 至少自孔子时代以来,“为人师表”就是一个崇高形象,在所有纪实、文学作品中,教师都是令人尊敬的。这样的形象得益于社会各方的共同塑造。 当然首先是教师洁身自好。韩愈的《师说》简洁有力地概括了教师的职业伦理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列在第一条的是传道,传圣贤之道,传历史文化之道,传为人处世之正道。而要让弟子、学生行走于正道,教师通常会约束自己守道,如《吕氏春秋》所说“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在这样明确的伦理气氛中,教师们普遍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与学生、家长发生不正常的物质关系。 教师如此自律,学生、家长通常也会相应地对待教师。有的时候,学生希望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也是借助语言、或者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家长们也更多地通过情感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教育体系及整个社会、政府也主要是通过荣誉来奖励那些杰出的教师。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以及家长们记忆中的教师的良好形象,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相对纯洁的关系,来自于各方的非物质主义心态。 不幸的是,近些年来,中国社会越来越呈现物质主义化,人与人之间诸多微妙而丰富的关系,逐渐退化为单一的、赤裸裸的物质交易关系,家长们自然会以这样的心态对待教师;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自身的一些做法,也忽视了教育的根本性质,把商业法则引入学校中,比如,教师节不是教师们相互交流,而变成了发奖金。在如此环境下,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慢慢地发生变化,趋向于物质主义,有些地方的教师节变成了家长之间的送礼大赛。在这样的心态下,即便没有教师节,家长们平时也要动脑子怎样和老师搞好关系。 怎么办?教师、家长也许无力改变全社会的物质主义倾向,但至少教师还是应当坚守职业伦理。同时,学校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弱化教师节的物质主义气氛,强化其情感因素。比如,在教师节组织师生共同活动,邀请家长进校与老师交流,讨论学校公共问题。把教师节办成老师、学生、家长们共同参与的狂欢节,也好过关门聚餐、发奖金。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