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胡泳 | 技术壁垒难建诚信 百度掘金门曝竞价排名硬伤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8/25/c_121908213.htm 技术壁垒难建诚信 百度掘金门曝竞价排名硬伤 2011 年 08 月 25 日 10:10:50 来源:   南方日报     日前,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来自《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工信部将正式出台政策限制百度竞价排名》,瞬间引起众多网民的“疯转”。   经过百度事件的又一轮发酵,互联网法律规制俨然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近来饱受“垄断”之嫌,遭到“拆分”声讨的百度,是否触犯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条款,却是竞价排名和“掘金门”背后,更待深入探讨的话题。   事因本月 15 、 18 日,央视《新闻 30 分》集中报道百度的竞价排名黑幕和贴吧“掘金门”事件。   百度方面表示,“遭过投诉的搜索引擎其实不只是我们,全行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专门有些 SEO (搜索引擎优化,其实就是排名作弊)帮一些公司做排名。搜索都基于算法,我们不是在反驳叫屈,而是第一时间对于作弊及有问题的网站坚决下线。”    8 月 17 日,百度公布“自查”结果,对央视报道作出回应。原文称,分公司个别销售人员放松监管,让不合资质企业最终进入百度推广体系。百度高度重视此事,已经迅速展开调查,将对这种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并立即下线相关违规客户,停止其推广行为。    新旧媒体各打五十大板 投行对百度股价长期看好   央视“打板”百度的报道一出,网络舆论并没有如 2008 年第一次曝光竞价排名时那样,一边倒地骂百度无良。而今虽说“整治百度”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网上同情、“力挺”百度的声音也不占少数。   天涯网友发帖子称,“从 2008 年的竞价门风波到这次的掘金门,百度已经屡次被央视报道负面信息,其实百度不是一个公共网站,没有要免费为百姓做贡献的义务,也要盈利,只是他做得太高调了。”还有跟帖表示,“同央视比,至少百度这个工具属于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有不少知名人士为百度“发声”。任志强在微博中称“央视要能像追踪百度一样专门猛追红会、故宫与铁道部,那才是真英雄。”   针对时今网络舆论的转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著名新媒体研究人士胡泳给出这样的观点:网民前后态度的转变,未必见得就是因为喜欢百度,也不完全出于同情心理,而是担心下一轮互联网的清理和整顿。   同时胡泳也强调,百度的公正性也是大受怀疑的。竞争对手对其也有过投诉。一边是中国最大搜索引擎,一边是国家电视台,都扮演着社会公器的作用,但是因为利益不公,滥用他们的地位。双方应负的责任谁都推不掉。   就在央视、百度几轮“交战”的同时,各大投行纷纷出台对百度股价认定的报告,一致维持百度的评级。摩根士丹利认为,尽管很难估计此次事件的影响,百度的短期股价预计将面临一定压力。但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 )还是百度增长的强劲动力。    百度打造“阳光行动” 单靠技术难建互联网诚信   在百度事件的后续调查中,其内部管理人员向记者吐露,至今为止,百度已经联合公安、工商等六部委开展旨在打击互联网虚假及不良信息的阳光行动,总计已经打击虚假网页数量超过 1280 万个,涉及虚假站点超过 130 万个,并向公安、工商举报了一大批骗子公司。   百度销售部的员工吐露“百密必有一疏,虽然我们技术上有屏蔽,但毕竟由于技术限制,加上大规模的维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筛选掉所有假网站也不现实。”有业内专家提议,不应该把百度“一棒子”打死。因为百度推广诞生之前,中小企业根本无力通过传统媒体广告将业务触角铺向全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近日对百度事件发表看法认为,一般而言,他律一是通过社会主体,如行业性质的部门入手解决问题,但现在来看,依靠如互联网协会等行业他律并没有办法解决;二是依靠媒体主体进行社会监督,不过从媒体的频频曝光与百度几乎无动于衷的表现来看,现在确实到了最后一个方式,要政府出面了。    “垄断”难定性 “拆分”言之尚早   今年 3 月,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就提交过一份《关于整治百度垄断行为的建议》提出:要对百度进行拆分,令其搜索引擎与其他产品独立运营,保障相关领域的公平竞争。随后,“互动百科”也向法院提起针对百度不正当竞争诉讼,提议“拆分百度”。   经央视再度曝光,“拆分”一说瞬时甚嚣尘上。有人甚至以反垄断为由列举微软差点分拆的案例,援引美国拆分美孚与 AT&T 的历史,来增强“拆分”百度的说服力。据易观国际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搜索市场今年第二季度增长 62% ,达到 43 亿元( 6.66 亿美元),而百度占据了几乎 76% 的市场份额。   北京专门研究反垄断法的学者认为,这些案例和市场占有率都不足以说明百度触犯我国《反垄断法》该被分拆。该学者认为,成立 11 年之久的百度,营收并不高, 2010 年仅 79 亿元人民币,而他的对手谷歌 2010 年整体营收约 300 亿美元。截至目前,百度的全年营收还不如谷歌单季净利高。更何况,在《反垄断法》里,不能就公司市场占有率大小来判定垄断。因为构成垄断的企业必须是排他的,限制他人竞争的,而除了百度,现在还有谷歌、搜狗、有道、 Bing 等搜索引擎,网民不是一点选择都没有了。   “如果有了市场支配地位又滥用权力,才存在违法的行为,现在我们没证据去证明百度确实存在这种违法行为。”该学者强调,目前我国《反垄断法》中尚没有直接依据能来拆分百度。“就这件事来说,尚不足以拆分。法律对社会的干预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还是应该维护经济秩序正常前提下作修整,国外对拆分实际上也不经常拿出来用。网民对法律层面的理解有限,不排除‘拆分’一说有夸大的成分。”   “百度本身实际和《反垄断法》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的是不正当竞争的嫌疑。”北京某代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律师告诉记者,拿竞价排名来说,百度和一般的网民之间,一般以存不存在违约来界定百度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百度就是提供搜索的引擎,不存在合同上的规定它不属违约;要么就看有没有侵权行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侵权。例如消费者通过百度搜到山寨公司,结果自身权益受损,是否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具体要看案件事实来定。   法学界人士认为,作为新的媒介形式,漏洞肯定是有,但互联网出台政策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早在 2009 年时,就有消息称,工信部深入搜索引擎公司摸底,将提速立法监管,但时至今日,并未有相关有针对性的监管法规出台。法律专家称,“希望这次不只是吹风,而是真的有富有实效的东西出来。”(记者 谢梦)  

阅读更多

胡泳 | 方可成:辟谣的权利与权力

    http://www.fangkc.cn/2011/08/southern-weekly-notes-13/ 南方工作手记(13 )辟谣的权利与权力 发表时间:八月 . 12, 2011 | 作者: 方可成 | 版权声明:本博客文章除注明外均属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给出文章地址的超链接,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一 在讨论微博辟谣的问题时,有两个关键的概念需要区分清楚:权利( right )和权力( power )。 窦含章、吴法天等人 “ 自带干粮 ” 组建 “ 辟谣联盟 ” ,是他们几个人的权利。不论他们究竟辟了些什么谣,不论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就算他们公开声称自己就是要为政府说话,只辟民谣不辟官谣,我们都无法否认、剥夺他们的这项权利。 同样,无论 “ 辟谣联盟 ” 成员如何标榜自己的伟大光荣正确,他们都无法强迫他人相信他们的辟谣,也无法否认、剥夺他人批评 “ 辟谣联盟 ” 的权利。这种批评只要在一定限度内(比如,不故意侮辱、诽谤),就是他们不得不承受的。 从最理想的情况来看,这正是一个 “ 观念的自由市场 ” 。 “ 辟谣联盟 ” 要反对某些言论,那么任何一个人也都可以组织 “ 反辟谣联盟 ” 来反对 “ 辟谣联盟 ” 的言论。同样,还可以继续组织 “ 反反辟谣联盟 ” 和 “ 反反反辟谣联盟 ”…… 按照古典自由主义的理念,在自由的、开放的、持续的竞争中,真理会最终胜出。从这个角度上说,我欣赏 “ 辟谣联盟 ” 的做法,他们公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不管这种观点真诚与否),搅动了观念的市场,激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竞争,有可能会让真理得以从竞争中胜出 —— 当然,必须说明,我欣赏他们的做法,不代表 我认同他们的观念。 从头至尾, “ 辟谣联盟 ” 都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他们能做的只是批评而已,有一件事他们是绝对无法做到的:给反对者的嘴巴贴上胶带。 二 但有一个组织可以做到,它叫微博服务提供商,对于大多数网民而言,便是新浪。 去年 11 月,新浪组建了微博辟谣小组。这个小组和 “ 辟谣联盟 ” 的最大区别,是它可以动用权力,直接干预言论的自由市场。这些权力包括:删除微博、禁止转发、禁止发言、禁止被关注、删除账号 …… 下一步,这个小组还计划给被他们核实为谣言的微博贴上 “ 不实信息 ” 的标签 —— 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就好像你和另几个男人一起,要去竞争某一个美女,结果村长过来说:你就是个骗子,甚至要把你驱逐出去。 也许你真是个骗子,但问题是:万一你不是呢?万一村长收了其他几个人的贿赂呢?万一村长是被国王所逼呢? 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太多了。本来,美女是冰雪聪明的,她可以通过察言观色自己分辨出来谁是骗子,谁是真心爱她的。现在村长横插一腿,谁给了他这样的权力? 正如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所言 —— “ 虽然各种学说流派可以随便在大地上传播,然而真理却已经亲自上阵;我们如果怀疑她的力量而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那就是伤害了她。让她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时吃过败仗呢?她的驳斥就是最好的和最可靠的压制 …… 如果我们竟致采用查禁制,那就非常可能是查禁了真理本身。 ” 新浪微博动用禁言、删号权力介入辟谣,就是一种压制和查禁,这种压制和查禁比 “ 辟谣联盟 ” 可能造成的危害要严重得多,因为它很可能查禁了真理本身,很可能威胁言论自由,而后者,顶多只能让真理更加雾里看花而已。 三 当然,古典自由主义并非人人信奉。支持新浪组建官方辟谣小组干预言论,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主要包括两方面 —— 其一,真理并不一定能够从观念的自由市场中竞争获胜,有时候获胜的反而是谬误。以上面的比喻来说,那就是:美女很可能不是冰雪聪明的,她很可能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所以,如果能够有官方权力的介入,如果村长能够将骗子驱逐出去,也许能够更好地维护真理。 其二,新浪微博是新浪开放运营的平台,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新浪有维持平台安全的权利,有些谣言可能伤害这个平台,所以需要得到处理。再者,用户注册时都需要同意一个协议,新浪有权依据协议作出删除内容、注销账号等处罚。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值得考虑的(虽然不是全然接受,比如,新浪微博的用户协议中有一些很恐怖的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看),所以,我并不决然反对新浪组建辟谣小组,对传谣用户作出处罚。但是,这有一个前提,简单来说,那就是明晰的规则。用胡泳老师的话说,就是: “ 操作者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程序是否透明?是否允许申诉?用户所犯的错误与得到的处罚之间是否匹配?这些都要有明确的说法。他对你监督,你对他却不能反监督,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 ” 很可惜,现在的新浪官方辟谣没有明晰的规则,至少普通用户看不到。而这,也是国内 UGC 网站的通病,正如 我在豆瓣的遭遇 ,也正如贾葭、宋石男、麦田等人退出新浪微博时的遭遇。 新浪辟谣小组的工作很辛苦,许多谣言核实起来也非常困难,有的跟我们传统媒体做调查报道差不多。我无意于批评这个小组里的成员 —— 他们的确做了很多 澄清事实的努力,为真理的提前胜出贡献了力量。但我想,你们的决策层应该有所反思,有所警醒。在这样一个事关公共利益的言论平台上,商业公司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一句空话 —— 你是否能够依照明晰的规则地对待用户,是否能够在用户协议中不写霸王条款,是否能够秉承开放的心态,这些细节都能表明,新浪是否一家负责任的互联网企业。 略作总结:我尊重各种每一个个人、组织进行辟谣的权利,但我警惕权力介入辟谣。如果权力一定要介入,则必须遵守公开、透明、合理、可申诉、可救济的规则,且权力本身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 “ 辟谣联盟 ” 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不去关注窦含章等人,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新浪官方的辟谣小组上,在 8 月 11 日的《南方周末》上采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采写时间: 2011 年 8 月 5 日 -8 月 9 日 采写地点:北京 稿件名:《 谣言止于微博? 》 刊发版面: 2011 年 8 月 11 日 B11 调查版

阅读更多

胡泳 | Busting the bias of the rumor busters

    http://cmp.hku.hk/2011/08/12/14765/ Busting the bias of the rumor busters Posted on 2011-08-12 The following interview with communications scholar, new media expert and CMP fellow Hu Yong ( 胡泳 ) was published yesterday by Time Weekly . As the controversy continues in China over the so-called “anti-rumor league,” a group of online rumor busters who have advertised themselves as truth-seeking vigilantes out to identify and neutralize untruths in China’s burgeoning microblog sphere, this interview provides one of the b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looks at the ques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a “rumor” and how China can best use social media to promote openness, engagement and truth-seeking. Time Weekly : Recently the problem of “rumors” on microblogs has become something of a concentrated phenomenon and has drawn a lot of controversy. How should we 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mor and microblogs?

阅读更多

胡泳 | 中国微博用户挑战“辟谣联盟”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180#utm_campaign=1P110215&utm_source=EmailNewsletter&utm_medium=referral 2011 年 08 月 17 日 15:15 PM 中国微博用户挑战 “ 辟谣联盟 ” 英国《金融时报》 席佳琳 北京报道   一个自封的网络 “ 辟谣联盟 ” ,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发布和控制信息方式的公开辩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国内广泛流行的微博 (microblog) 之间纠结关系的最新写照。 过去一周以来,曾在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任记者的窦含章遭到了许多批评者的 “ 炮轰 ” 。窦含章今年早些时候创建了 “ 辟谣联盟 ” ,试图通过这种方式 “ 揭露 ” 微博上传播的不实信息。 该联盟宣称,已通过 5 月份开通的微博揭露谣言逾 100 条。但让该联盟出名的,是其宣称一条 “ 政府正在动车相撞事故现场掩埋证据 ” 的新闻为谣言。上月发生的那起动车相撞事故,造成至少 40 人死亡。 从那以后,其他微博用户一直在攻击窦含章的辟谣运动是试图抹黑所有微博,以挽救政府的形象。 “ 其(指该联盟)辟谣带有选择性, ” 倾向于改革的《南方都市报》 (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上周的社评写道, “ 只辟 ‘ 民谣 ’ 却对 ‘ 官谣 ’ 视而不见,并在此期间以官方说法作为辟谣的立场与判断基点。 ”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窦含章坚称自己的唯一动机就是 “ 揭露真相 ” 。他辩称,掩埋车厢残骸的说法是个谣言,因为当时政府已经这么说了。 窦含章最激烈的批评者之一老榕(也是微博用户)表示: “ 网络具有自我修正的功能,每一个网民都需要、也能够追寻真相,因此你没必要去充当充法官或裁判。 ” 传统上,共产党对信息加以垄断,并要求作为其宣传机器一部分的传统媒体发布指定内容。多年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改革,加上网络的兴起,特别是 2009 年后期微博的兴起,弱化了上述情况。 通过无孔不入的审查机制,以及对直言不讳的博主的压制,中国政府降伏了社交媒体,但它也试图在一些网络热议的问题上做到更透明。不过,当局仍然认为自己是绝对真相的唯一代言人,常常指责批评者观点 “ 不正确 ” 、缺乏 “ 客观性 ” 。 辟谣联盟风波恰恰凸显出,这一主张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中国社交媒体方面的专家胡泳表示,必须区分谣言和谎言,前者往往是由信息不足导致的,而后者是有意编造的,更不利于发现真相。在接受中国报刊《时代周报》采访时,胡泳表示: “ 要做到一个最好的澄清机制 …… 首先是政府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 中共表示,尽管面对这些挑战,但它无意关闭微博。 共产党的喉舌《人民日报》 (People’s Daily) 发表社论,呼应了网民的看法,称微博具有揭露真相的内在能力。 “ 作为一个新兴传播平台,微博的发展刚刚起步。但总体而言,它在促进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功不可没。 ” 译者 / 何黎  

阅读更多

胡泳 | 谣言止于微博?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134 谣言止于微博? 南方周末记者 方可成 实习生 运安琦 2011-08-11 13:25:30       央视发问,谣言泛滥,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然而,一个与微博谣言有关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微博官方辟谣的界限在哪里? “ 打假第一人 ” 王海被打假了。 7 月 29 日,王海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称 “ 铁道部又一奇迹,殡仪馆大约零下 10℃ 的冷库里存放了 21 小时的男子,突然尖叫救命 ” ,并配了一张刊发此新闻的报纸版面图片。 王海是从编剧宁财神的微博看到这张图片的, “ 第一感觉非常气愤 ” 。不过,王海没有注意到的是,这则出自《南昌晚报》的新闻刊登在 “ 世界新闻 ” 版。虽然编辑模仿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语气制作了肩题 “ 这不是奇迹,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 ,但实际上,该新闻发生在南非。 几个小时后,新浪官方的 “ 微博辟谣 ” 账号针对此事发布辟谣消息,并宣布:王海及其他发布了此新闻的 4 名用户被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一个月。其中,只有王海是被 “ 点名批评 ” ,其他 4 人的用户名没有公开。 “ 我们认为他本身从事打假工作,就应该更加负责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因此我们公布了他的 ID ,希望对他有警醒的作用。 ” 新浪网新闻中心副主编、微博辟谣小组组长谭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但王海本人对此处罚并不服气: “ 新浪不跟我沟通就直接处罚,这是对我的不尊重。而且这种处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 ” 他说自己考虑起诉新浪微博。 近日来,微博辟谣成为热门话题,一些民间 “ 辟谣联盟 ” 吸引了众多关注,相形之下,作为服务提供商的网站官方所作出的辟谣及相应处罚却并未得到足够的注意和讨论。比起前者,后者由于能够以禁言、删除账号等方式直接干预言论,甚至剥夺发言的权利,更应引起警惕。而王海所表达的不满,亦代表了不少被辟谣网民的意见:新浪有何权力进行处罚?处罚的规则又在何处? 上周,央视女主播曾在新闻中皱眉发问:谣言泛滥,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然而,一个与微博谣言有关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微博官方辟谣的界限在哪里? 总编辑直管辟谣 自 2011 年 3 月日本大地震后,官方辟谣账号成为几大微博运营商的 “ 标配 ” 。 “ 当时,有关核泄漏、抢盐等方面的不靠谱消息很多,我们便通过翻译外电、咨询专家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开通官方账号发布辟谣信息。 ” 网易探索频道的一名编辑说。 网易开通的账号名为 “ 微辟谣 ” ,而腾讯、搜狐开通的账号都叫 “ 谣言终结者 ” 。 与这几家网站不同,在微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的新浪进行官方辟谣活动也更早。 2010 年 11 月,辟谣小组组建,辟谣账号开通。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新浪不仅发布澄清事实的信息,还会对发布不实信息的用户做出处罚。 2010 年 12 月 15 日,新浪微博辟谣账号公布了第一起处罚: “ 某认证用户发布图片微博,称 ‘ 上海东华大学食堂电风扇落下削死学生 ’ 。经查,图片所描述为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第二食堂,事情发生在 2009 年 9 月,二楼吊扇突然坠落,两人面部受伤。广州日报当时曾有报道。为此,对此用户做暂停被关注功能一周的处罚。 ” “ 我们每天处理的虚假信息很多,有的影响不大的可能就直接删除了,而转发量比较大、带来一定恶劣影响的谣言,我们才会公开澄清,作出处罚。 ” 微博辟谣小组组长谭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谭超所带领的小组现在共有 7 名成员,但在日本地震、动车追尾事故等 “ 特殊时期 ” ,人手会增加至二三十人。他们每天监控转发量大的微博,并接受用户举报,再进行核实、澄清。 在新浪,这个小组在组织架构上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存在。它虽然从事微博辟谣工作,但并不属于微博事业部,而是隶属新闻中心,直接接受总编辑陈彤的领导。 “ 现在的大趋势是,加大服务提供商在内容管理方面的责任,它们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也会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说。 作为管理层中负责内容管理和微博信息安全等工作的成员,陈彤对辟谣小组的工作倾注了不少心力。谭超透露,凡是通过 “ 微博辟谣 ” 这个官方账号公开发出的澄清信息和处罚措施都需要经过陈彤把关, “ 向他请示汇报的肯定要多于真正发出来的。 ” 南方周末记者向陈彤询问具体的把关标准,但他通过新浪公关部门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称 “ 不便进行更多的评论 ” 。 微博的权利 实际上,秘而不宣的处罚标准正是新浪微博官方辟谣账号面临争议的重要原因。 “ 新浪是一家商业公司,它提供微博服务,用户注册时有协议在先,如果要收回某个用户的账号,从法理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新媒体专家魏武挥说, “ 我感觉它也是有一些分寸的,并不是谁说了任何假话都删除账号 —— 这样做的话就会失去流量,所以他会进行一定的平衡。 ” 但魏同时指出,处罚必定会有人工的倾向性, “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规则作为依据。这就像悬在微博用户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砍下来。 ” 谭超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辟谣小组内部是存在判断标准的。 “ 根据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根据事情的不同性质来决定。有的可能就是开一个玩笑,不造成严重误导,处罚就比较轻,但有的可能转发量很大,或者构成对某一个群体、机构非常恶劣的影响,且有意为之,就会处罚较重。 ” 谭超所说的 “ 有意为之 ” 包括利用谣言骗取广告,或者注册账号后专门针对某一件事发言等情况。 辟谣小组也会根据传谣者身份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处罚,本文开头提到的王海被 “ 点名批评 ” 但其他用户未被点名即是一例。另一个例子是,某媒体官方微博发 布了一张伪造的《时代》杂志封面图片,结果被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一个月。谭超的解释是: “ 作为一个媒体账号,更应该严谨。媒体的公信力比较高,发布的不实信息可能误导更多人,所以我们对它严厉处罚。 ” 在一些人看来,这样的判断尽管有道理,但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 我们其实也考虑过公开处罚标准,但是目前看来暂时还不会。 ” 谭超说。 正因为无法得知明确的规则,不少用户对具体的处罚措施心存异议:为什么有的用户是被禁言一周,有的被禁言两周,有的则是一个月内都不能发布信息?为什么有的用户名被公布,有的却没有? 在一条对某传谣用户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一周的辟谣信息后,有网民评论: “ 新浪核实后应注销造谣者 ID ,只暂停使用太过温柔了。 ” 但在另一条对某用户予以删除 ID 处罚的辟谣信息后,又有网民留言: “ 有这么严重么?还取消 ID ?呵呵,真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 王海建议,应当设定 “ 准听证程序 ” 给当事人以申辩的机会。胡泳则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 操作者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程序是否透明?是否允许申诉?用户 所犯的错误与得到的处罚之间是否匹配?这些都要有明确的说法。他对你监督,你对他却不能反监督,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 ” 只辟 “ 民谣 ” ,不辟 “ 官谣 ” ? 微博官方辟谣账号所遭遇的非议还不止于此。浏览相关的微博评论即可发现,不少网民在质疑:是否有选择性辟谣的嫌疑?有人干脆直接批评说: “ 为何只辟 ‘ 民谣 ’ ,不辟 ‘ 官谣 ’ ? ” “ 其实我们在内部从来没有说要替谁说话,我们都以单条信息为主,判断单条信息是否属实。 ” 谭超说。在他看来,网民对 “ 选择性辟谣 ” 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把现实中的情绪带到微博中来了 ” 。 “ 有的网民甚至希望我们去辟现实中的谣,这不太可能。 ” 南方周末记者问: “ 是否曾有政府下令要你们具体辟某条谣言? ” 谭超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尽管争议颇多,但新浪官方的微博辟谣小组正发展壮大,近期即将扩充团队。与此同时,新浪也在计划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辟谣,其中包括:给确定为谣言的微博贴上 “ 不实信息 ” 的标签,以警示用户,并给所有参与过转发的人都自动发送一则通知。辟谣小组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辟除谣言、澄清事实的效果。 但这种以技术手段干预信息传播的做法依然将面临 “ 界限 ” 的拷问:是谁赋予了新浪给我发布的言论标注为 “ 谣言 ” 的权力?行使这种权力又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接受怎样的监督? 对于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新浪微博而言,最害怕的是失去用户黏性。 “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可能大家会觉得新浪微博掺杂了很多虚假信息,觉得这上面大部分信息是不靠谱的,那么大家对新浪微博的信任程度,对这个平台的依赖性就会减弱。 ” 谭超说。 不过,过于严格的内容控制也可能令用户离开。 “ 如果用户不愿被动挨打,就只能选择用脚投票。 ” 胡泳说, “ 但中国互联网用户面临的困境是,从 A 网站换到 B 网站之后,其实是差不多的。没有明晰的规则,或者不按规则行事,是中国网络服务提供商普遍存在的问题。 ” 另一个难题是:当用户已经在一个网站建立了圈子之后,离开便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一位网民的话或许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 “ 如果你的女友在用新浪微博,你根本没法不去用。 ” 迄今为止,宣布退出新浪微博的知名用户包括贾葭、宋石男、麦田,但无一例外,他们发在新浪微博的退出声明都被禁止转发。 “ 新浪的全部行为都是基于商业考虑,为了从产品获取利益,至于后果是好是坏,是不是要捍卫言论的自由市场,这不是他们考虑的内容。 ” 魏武挥说。 但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言论平台,微博所牵涉的利益已经不仅仅与运营它的几家公司有关。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