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

中国商人,请别再让我们吃的心惊胆战

作者: 辣眼时评  |  评论(3)  | 标签: 时事观点 双汇“瘦肉精”等事件还没彻底解决,“染色馒头”又接踵而来;面对松软的馒头,很多国人还心有余悸,犹豫不决、不敢下口的时候,蒙牛牛奶致癌物又被查出,让国人在哀伤是否需要绝食,中国的食品才能不再下毒。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接连一再爆发,从阜阳的劣质牛奶,举国声讨,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更是震惊世界。最近几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典型事件反映出食品安全危机在中国,已经铺天盖地,简直一发而不可收拾。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300吨。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4、双氧水、福尔马林食物事件:据2001年12月22日《重庆晚报》报道:江北区黄泥村“兄弟串串”火锅店老板袁某居然拿严禁使用的福尔马林浸泡菜品,更恶劣的是还当白酒给食客饮用。福尔马林学名甲醛,与双氧水都有防腐的作用,所以火锅店用来作为肉类、海鲜产品的防腐剂,也被用作内脏的漂白剂,如加入毛肚、牛百叶、黄喉中可以使颜色变白。食用由福尔马林浸泡的食物后,将对肝、肾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5、瘦肉精事件:1998年5月,香港同胞因宴请客人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恶性事件,经香港《东方日报》等传媒竞相报道,惊动了中央政府高层,才终于撕开了“瘦肉精”在中国危害的黑幕。1999年4月,上海两名运动员又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在尿检时呈阳性而被禁赛。2001年11月17日,北京发生了首例“瘦肉精”中毒案,患者随即表现出肌肉震颤、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2001年8月30日,,浙江省桐庐县发生一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集体中毒事件,中毒群众180余人。2006年9月,上海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300多人中毒入院。   6、“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据人民网报道,2004年4月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中,食用劣质奶粉的婴儿出现了头大,嘴小,浮肿,低烧。有171名婴儿因食用由全国各地无良商人制造的“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这次事件虽然集中爆发在安徽阜阳,但是在内蒙古、海南、陕西、甘肃、四川、山西、广东、重庆、黑龙江等省都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说明劣质奶粉的销售分布十分广泛。   7、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2001年9月3日,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还剩一个月不到,“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 被中央电视台爆光。   8、福寿螺事件:北京发生因食用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事件,共计131人。结果酒楼被罚款41万元,预计赔偿患者医药费、误工费、交通费等高达150万元。   9、多宝鱼事件:2006年11月17日《东方早报》独家报道了“上海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一事后,上海市批发市场、卖场超市、宾馆饭店销售和供应的多宝鱼全部检出了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且呋喃唑酮代谢物最高检出值为1mg/kg左右。同时,部分样品还分别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渔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专家指出,硝基呋喃类药物、氯霉素、环丙沙星等在国际国内均为禁用渔药,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10、毒酒事件:1998年春节前夕,山西文水县农民王青华等人,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了散装白酒,再批发给外地个体户。从1月26日开始,短短几天时间,山西朔州、大同等地先后发现数百名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其中27人死亡。2004年5月11日广州又发生“广州毒酒案”。租住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的易祖启(又名易树发)夫妇、太和镇的易辉发夫妇以及租住天河区新塘街凌塘村的郑光月夫妇等人,利用民宅作家庭式制酒作坊,将工业酒精当作食用酒精共勾兑了约1550公斤的散装毒酒。这些毒酒共导致50多人中毒住院,其中9人死亡。   11、海城豆奶事件:2003年3月19日,辽宁海城发生豆奶中毒事件,海城市铁西区的8所小学,3000余名学生在同一天饮用了区教委推荐的豆奶后,持续发生了腹痛、头痛、眩晕等症状,已经证实有3人死亡。豆奶生产企业是鞍山宝润乳业有限公司。   12、“早产奶”事件: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报道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过期奶重新加工再出售。6月10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光明乳业杭州生产基地突击检查时,发现了生产日期标为6月12日的“早产奶”。此后又有媒体报道,6月13日,上海市闵行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二厂抽查时发现,其利乐枕包装的常温奶所标注的生产日期已是6月15日、6月16日。   13、PVC保鲜膜可能致癌风波:2005年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等,对人体危害较大。   14、地沟油蔓延事件: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15、日本的“毒饺子事件”:2008年河北产冷冻饺子中毒事件,几乎造成中日争端。   还有新疆的人造“新鲜红枣”、 “增白龙口粉丝”、金华的“毒瓜子”、长春的“假鸭血”、杭州的“毒海带”、武汉的“人造蜂蜜”、四川的“敌敌畏泡菜”,还有无处不在的毒餐盒、毒筷子等等。。。。。。   全国各地的癌症村越来越多,每年死于各种癌症的病人成千上万。这里面既有环境的污染,更多恐怕是整个食物链的污染和毒害。环境污染和食品危害造成的国民的医疗费用火箭上升,中国每年花费在医疗上的费用几千亿,绝大部分疾病跟长期被污染的环境和食物有关。   这些食品问题爆光后,各种监察机构开始查封,就象检查煤矿安全一样,全是死后验尸,试问,在生产和出厂过程中,到底有没有权力机构和执法机关在审核把关?   据了解,中国食品安全整顿办,涉及包括卫生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15个部门,但是,这种体制往往是人浮于事,处于谁都管、谁又都不管的局面。而六七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更是成了“千古美谈”。更有甚者地方权利部门往往给违法生产的企业大开绿灯,利益集团相互勾结,哪管老百姓的死活。   我国每年出口的食品很多,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甚至我国香港地区的食品卫生安全基本合格,虽然有少许不合格的产品,但远没有在中国内地这么严重。难道中国人就这么贱命,吃的、穿的、住的都没有别人好,甚至是生产给外国的是好产品,给自己用的什么毒素就敢使用。   绝大部分中国人希望用国货,支持民族产业。可是从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哪一样让老百姓放心?“皮革奶”、“瘦肉精”、“楼歪歪”、“毒大米”、“假疫苗”、“楼裂裂”、“面包桥”、“工业氧”、“假药”,每一个名词丰富了中华大字典,却让中国老百姓听的心惊肉跳、提心吊胆。   国外的汽车、电脑、食品等一切生活用品,为什么在中国被火暴追捧,摧城拨寨,就是别人的产品质量。很多国人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总是难以抉择,是选择民族品牌?还是国外的产品?对产品质量的信任不是靠隐瞒和欺骗,而是要实实在在的付出,为大众着想,维护大众的利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民众才能为你的产品买单。   从此次事件来看,蒙牛公司已经不是第一次。2008年已经有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特仑苏事件,2011年小学生集体中毒事件。屡改屡犯。相信在中国,无论是生产食物的厂家,还是生产其他产品的企业,远远不止蒙牛一家。   中国老百姓是最善良的民族,即使是企业一再犯错,还是包容和原谅,希望其知错就改。可怜中国的老百姓,其实这种愿望是多么的无知和善良,黑心商人从来就是利益当头,你的善良和包容就是换来的是对方的讥笑和得意。只有所有身受其害的人们站出来,义无返顾的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其倾家荡产,财失命丧。   黑心商人、不法分子为非作歹,利令智昏,完全置老百姓生命于惘然而不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等等事件,食品安全波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基层检疫监管者的失职,多头监管形成的责任推卸,企业唯利是图的贪婪,相关部门的利益保护,人心道德的丧失,才造成如此严重的恶果。   请求中国商人,别再向我们吃的食品添加药剂;   请求中国商人,别再让我们住的楼房东倒西歪;   请求中国商人,别再让我们行驶的桥路裂缝跨塌;   请求中国商人,别再让我们生活在黑山污水之间;   。。。。。。。。   如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必须从各方面入手解决。   第一、 加强食品源头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搞好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切实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四个环节,特别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才能确保农产品不受污染,进而保证食品安全。   第二,提高食品生产门栏。从事食品生产,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生产许可以后方能从事食品的生产和经营。生产经营的厂家,必须要有相适应的生产、包装、储存的场所。要有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和设施,要有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同时还要有合理的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   第三、建立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和检测体系。不仅对食品进行严格把关,还要对从事食品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才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有传染病的人群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工作。   第四,必须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所进的食品的原料、添加剂、食品的相关产品,必须要进行查验。如果没有合格证或检验证书,还要进行检验,同时要记录在案,并且按照法律规定,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第五,建立食品的出厂检验和记录制度。法律规定,食品生产加工要出厂销售就必须要检验。自己有能力检验的自己检验,自己没有能力检验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帮助检验,检验的记录也要保存不得少于两年。   第六,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配方必须公开听证,取得许可方可添加。   第七,所有食品必须成本公开,包括原料的产品采购价格,防止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或更换产品原料;   第八,严格执行食品的标识和标签的制度,对所有食品进行购销台帐登记和档案管理,所有商品标签标识、食品流通、质量封存、销毁报告必须进行备案,如有违规所有签字者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   第九、成立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实施协调一致的监测、监控、执法、科研、教育计划,就可以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这样可以提高行政效能,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素质的执法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检验和监督效率,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监控机制。   第十、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者,一经查出,要严厉打击,予以严惩。只要发现违规生产,故意销售,监管渎职,企业吊销执照,关闭生产,法人和相关负责人全部资产充当罚金,判处无期徒刑;造成民众中毒伤残死亡,法人和相关负责人一律死刑,不得保释、上诉。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监管者(只要有监管和检验单位和个人的盖章签字,责任共担)。必须让生产者、经营者、监管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全部承担。   必须严惩不怠,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黑心道德沦丧的不良商人和牟利者、以及失职的监管者不敢心存侥幸,蒙骗过关。 ⊙ 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评论,欢迎来到辣眼时评。http://bbs.voc.com.cn/forum-76-1.html ⊙ 本文作者:赵荣来 ⊙ 全文链接:http://bbs.voc.com.cn/topic-3907439-1-1.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3 个评论 辣眼时评的最新更新: 谢亚龙为何不承认自己是“贪官” / 2011-12-26 14:50 / 评论数( 1 ) 金陵十三钗的“三俗”情色爱国主义 / 2011-12-26 11:44 / 评论数( 14 ) 从 “15岁当干部”的女书记被免看到啥? / 2011-12-26 10:57 / 评论数( 1 ) 点评2011年十大”伤不起” / 2011-12-23 16:32 / 评论数( 0 ) 康菲石油频耍“变脸”究竟游戏了谁? / 2011-12-23 16:13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张鸣 | 被绑票的“国标”

2011年12月02日 10:08:36        一种食品的生产国家标准,该怎样产生?当然应该是由有关专业协会主导,由专家制定。落在中国的语境下,就应该是国家有关部门主导,由专家参考国际标准制定,这个过程,还必须尽可能公开透明,至少让有关的第三方的社会组织能参与。但是,我们这块土地,的确是个制造奇迹的地方。此前,我听说过电动自行车的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居然由一些生产摩托车的大型国企主导,定出的标准,干脆把所有现存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全部扼杀,由这些国企垄断整个行业的生产。现在由传出来这样的消息,关于乳制品的新的国家标准,依然由几个巨型乳业国企巨头包办,蒙牛,伊利和光明。包办出来的新国标,生乳菌数上升,蛋白质标准降低。(人民日报,11月28日)不消说,这样离国际标准很远的新国标,是根据这几个产业巨头的身材,量身制作的。          现在中国的学界虽然有点烂,但依然不缺乏正直的专家。但是,这样的专家,只要不够听话,在国标的制定过程,就会被无情地排除出去。严格地说,现阶段中国所有的政策、法规,决策,包括各种评审,都是专家弄出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行政部门的意见,却始终是决定性的,领导意图是必须放在第一位加以考虑的。不幸的是,行政部门的意见,领导的意图,由很容易受别的什么因素影响。放在乳业,则很容易受巨型企业的左右。这样一来,原本严肃的专家意见,就流于形式了。只要有专家不听话,换人就是,最终结果,反正都是专家意见,甲不同意,则找乙,乙不同意还有丙,天底下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专家还不有的是。       一种产品生产的国家标准,就是行业生产的法律。法律的制定,被需要遵守这个法律的人控制,这就是一种绑架。这样的绑架,对于其他企业不公平,对于消费者更不公平。不消说,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发生在法律制定过程中的违法。我们知道,这样的违法,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不乏其例,但是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犯罪了。如果姑息这种行为,必然导致中国国家标准的严重混乱,彻底丧失信誉。结果最终是这个行业彻底失信,失去市场。当然,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行业巨头也一样没有好日子过,将为自己的短视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上一篇: 真作伪与假为善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16)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多家乳品企业否认绑架乳品新国标制订

  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曾寿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四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定的讨论会   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魏荣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先后三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定的讨论会   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定讨论会的奶业专家   重新制定的乳品国家安全标准,在出台前的最后一刻,却修改了两项关键标准,参与讨论制定的多名奶业专家均不知情,对此深表困惑,并选择不再表态:“说了有什么用?”   谁在主导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2010年9月通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卫生部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   从这个审评委员会的委员名单来看,目前担任副秘书长以上领导职务的14人当中,9人来自卫生部及其下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人来自农业部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还有1人来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人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一个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要经历哪些环节?   参与乳品国家安全标准制定的专家,请他们讲述相关乳品国标的出台过程。   标准起草单位最终没有公布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重新制定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药监局等部门,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成立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各部门推荐了近7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所长王竹天担任。   协调小组负责议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专家组负责提出乳品安全标准,此外还设立了秘书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据介绍,在此期间,近600人次参加了各工作组、起草组以及专家组的研究与讨论。   2010年2月,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召开各分委员会会议,审查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   曾寿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四次参加上述标准的讨论会。他回忆:“前几次参会人数都接近百人,相关部委、奶协、知名乳品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有代表参加。”   对于参会代表的比例,3次参加讨论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有些看法:“1/3参会代表来自外企。”   至于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在2010年公布的政府公告中,并没有具体介绍。而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发布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前言部分公开了该标准起草单位为南京、天津、南宁等9个地方卫生防疫站,主要起草人为唐世树等9人。   两项关键标准最后一刻变脸   回忆起乳品新国标的制定过程,魏荣禄颇有些遗憾:“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   与魏荣禄同样困惑的,还有和牛奶打交道近60年的曾寿瀛。据曾寿瀛介绍,他上世纪50年代从南京农学院毕业进入南京乳肉管理所工作,后来从南京疾控中心退休。   1962年,曾寿瀛开始参与牛奶标准的制定。在以往标准制定中,曾寿瀛曾任卫生部全国乳与乳制品定标组副组长。   2009年5月,曾寿瀛开始介入乳品新标准制定,“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他说,“乳品新国标出台始末,我不是所有环节都很了解。我仅仅参与了中后期的几次会议。前期是企业起草待议稿,最后阶段是如何操作,送审稿关键性标准为何翻盘,我不太清楚。”   上述专家所说的“关键性标准”,即后来公众广为关注的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   2009年8月19日,魏荣禄最后一次参加乳品标准讨论会议,“会议规模仅十几人,时任卫生部监督局副局长的苏志代表部领导听取意见,王竹天主持会议,曾寿瀛、顾佳升(原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等专家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我没有看到企业的代表。”   就在这次会议上,在几位奶业专家力主下,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终送审稿。此后,曾、魏、顾三人就没有再介入乳品定标工作。   可是,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至于送审稿在哪个环节发生改动,为什么改动,魏荣禄和曾寿瀛表示他们不清楚。   乳品新国标公布后,遭到媒体和公众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绑架。”   采访中,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定讨论会的奶业专家选择不再表态:“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这是他们给记者的答复。   有关专家呼吁公开会议纪要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争议,乳品绝非唯一。   前不久,思念、三全、湾仔码头三大饺子品牌均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速冻面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允许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消费者一时蒙了:又一个标准倒退了?   卫生部出面解释,标准制定过程中,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意见,并在卫生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类似的解释,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也有。该标准曾先后“召开工作会议20余次,草案公开征求意见60天,同时向世贸组织通报。其间,共收到国内外反馈意见2000余条。”   但是,权威部门的解释,似乎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专家和公众的疑惑。   对最后为何推翻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魏荣禄曾经托人打听。“据说是各部委协调的结果,怎么协调我们也不知道。”他说。   一位参与乳品新国标讨论会、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表示,卫生部当时有会议纪要,包括谁参加了会议,会上谁提出什么意见,如何辩论,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如果组织方愿意公开这些资料,展示终审稿某些结论被推翻的理由,只要能让大家信服,质疑的声音就没这么大。”上述专家说。   “过程更加民主、透明,是消除公众疑虑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说。   他同时指出,“公开透明也不是万能的,公众情绪并非完全理性。如果在讨论过程中,有专家提出某指标有害,但是经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证明其实是无妨的,最后标准采用了相对科学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整个过程都透明了,公众有可能还是会有所质疑:为什么不采用那个专家的意见,为什么不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应松年强调,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定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他们信服了,就不会产生反对的意见领袖,这样新标准执行将更加顺利。如果决策和专家的意见有大分歧,应该重新召开论证会,避免“暗箱操作”之嫌。 据《人民日报》   企业回应   伊利:不可能绑架左右标准制定   针对有关企业绑架乳品国家标准的质疑,伊利昨天发布声明表态否定。   伊利表示,国家近两年一直在规范食品行业(尤其是乳业)标准,旨在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最终推动食品业(乳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性工作,是应尽义务。   “除伊利、蒙牛外,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参与不同标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伊利表示:但需要明确的是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讨论稿需要提交给专家组进行多轮的技术探讨。最终提报给国家相关部委的送审稿代表了来自协会、专家等各方的意见,不代表企业的单方意志,不存在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事情。   声明称,最初的讨论稿提交后,这之后的工作(类似下发前征求相关方意见)由国家机关部门而非企业组织实施,企业并不参与后期的决议会议,企业没有权限也没有能力操纵和绑架国家标准的出台。   “伊利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理解并遵守国家标准的制定,但同时我们也会制定更高的企业标准,用以规范和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伊利这样表示。   蒙牛:暂时没有回应   昨天蒙牛方面表示,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企业暂时没有什么回应。   光明: 国标不是由一家企业起草   记者昨天联系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未果,但是据了解,光明有关负责人昨天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有一些严格的程序,不会单独由一家企业来起草标准,但是标准制定过程中肯定会有企业参与,也不会仅仅只有一家企业参与,公司确实参与了酸奶标准的制定。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光明乳业在研发、检测方面的技术是全国最好的,参与标准的制定顺理成章。   专家说法   光明酸奶标准初稿遭“围剿”   “由光明起草的酸奶标准初稿制定的各项标准确实比较高”,素以敢讲真话而闻名并有“中国奶业第一大炮”之称的王丁棉,今年6月曾因一句“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观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王丁棉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光明在酸奶领域的水平比较高,因此其制定的酸奶标准也与国际标准接轨,但是却遭到伊利和蒙牛的全面“围剿”,两家企业要求调低标准。   本报记者 胡笑红

阅读更多

专家称乳品新国标由蒙牛伊利光明起草

魏荣禄表示,“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当时的送审稿在哪个环节发生改动,为什么改动,魏荣禄表示不清楚。 [阅读全文] [财经网]

阅读更多
  • 1
  • ……
  • 6
  • 7
  • 8
  • ……
  • 11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