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文化大革命”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21行: 第21行:
 
* 文化破坏:古建筑、艺术品、书籍和文化遗产受到毁坏,被认为是反动的旧文化。
 
* 文化破坏:古建筑、艺术品、书籍和文化遗产受到毁坏,被认为是反动的旧文化。
  
==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成了民族的意识形态==
+
==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成了民族的意识形态==
 
[[File:毛泽东评文革.jpg|300px|thumb|left]]
 
[[File:毛泽东评文革.jpg|300px|thumb|left]]
 
杀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文革中残忍地杀人、满门抄斩、大批地屠杀,如果没有意识形态­和心理上的支撑,没有物质条件,没有制度的保证,是决不可能的。
 
杀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文革中残忍地杀人、满门抄斩、大批地屠杀,如果没有意识形态­和心理上的支撑,没有物质条件,没有制度的保证,是决不可能的。
第27行: 第27行:
 
写作者唐开宏这样写道<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306763.html 唐开宏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ref>:
 
写作者唐开宏这样写道<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306763.html 唐开宏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ref>:
  
<blockquote>“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成了民族的意识形态,其特征之一就是漠视生命。毛泽东多次说——对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在莫斯科共产党、工人党大会上­说——核战争并不可怕,全世界二十几亿人,死掉一半,埋葬资本主义,剩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有什么不好?毛泽东把文革说成是改朝换代的政治大革命,而他领导的上一次­革命,以三千万人的生命换来一个新政权,这一次他又准备以多少万条生命贯彻他的意志、实现他的目标呢?我们不知道毛泽东的具体打算,但毫无疑义,他对成千上万地死人­毫不惧怕,就像他对几年前因为他忽发奇想而导致几千万人饿死而不为所动一样。相应地,受他蛊惑的文革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也不会在鲜血和尸体之前却步。
+
<blockquote>“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成了民族的意识形态,其特征之一就是漠视生命。毛泽东多次说——对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在莫斯科共产党、工人党大会上­说——核战争并不可怕,全世界二十几亿人,死掉一半,埋葬资本主义,剩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有什么不好?毛泽东把文革说成是改朝换代的政治大革命,而他领导的上一次­革命,以三千万人的生命换来一个新政权,这一次他又准备以多少万条生命贯彻他的意志、实现他的目标呢?我们不知道毛泽东的具体打算,但毫无疑义,他对成千上万地死人­毫不惧怕,就像他对几年前因为他忽发奇想而导致[[大饥荒|几千万人饿死]]而不为所动一样。相应地,受他蛊惑的文革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也不会在鲜血和尸体之前却步。
 
</blockquote>
 
</blockquote>
 
[[File:文革.jpeg|330px|thumb|right]]
 
[[File:文革.jpeg|330px|thumb|right]]

2023年10月20日 (五) 21:52的版本

红卫兵.jpg

"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指中国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的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毛泽东发动的大规模政治运动。

“在并非外族入侵的情况下,一国之内在十年之间发生多起大屠杀,这是民族的耻辱;而国民对此麻木不仁甚至熟视无睹,这是另一重耻辱;对这耻辱不敢直面而是刻意遮掩­和曲意辩解,则是再一重耻辱。”-- 唐开宏评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官方目标是清除官僚主义、资本主义思想和旧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然而,实际上这场运动演变成了一场极端的政治运动,导致了广泛的社会混乱、暴力和镇压。在这期间,许多知识分子艺术家、学者、政治异议人士以及普通市民都受到了迫害,被打倒、审查、监禁甚至死亡。学校、工厂和社会机构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文化大革命"持续了约十年,直到毛泽东去世后才逐渐结束。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和政治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了长期的冲击,许多人的生活被毁坏,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文化大革命"中的核心特征包括:

  • 批判和斗争:人们被鼓励批判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观念和背景,出现了大规模的批斗、斗争和揭发活动。
  • 红卫兵运动:学生组织的红卫兵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被鼓励揭露和斗争敌对势力,但也导致了混乱和暴力。
  • 政治迫害:许多高级党员、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受到打压和迫害,被指控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不良背景。
  • 文化破坏:古建筑、艺术品、书籍和文化遗产受到毁坏,被认为是反动的旧文化。

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成了民族的意识形态

毛泽东评文革.jpg

杀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文革中残忍地杀人、满门抄斩、大批地屠杀,如果没有意识形态­和心理上的支撑,没有物质条件,没有制度的保证,是决不可能的。

写作者唐开宏这样写道[2]

“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成了民族的意识形态,其特征之一就是漠视生命。毛泽东多次说——对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在莫斯科共产党、工人党大会上­说——核战争并不可怕,全世界二十几亿人,死掉一半,埋葬资本主义,剩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有什么不好?毛泽东把文革说成是改朝换代的政治大革命,而他领导的上一次­革命,以三千万人的生命换来一个新政权,这一次他又准备以多少万条生命贯彻他的意志、实现他的目标呢?我们不知道毛泽东的具体打算,但毫无疑义,他对成千上万地死人­毫不惧怕,就像他对几年前因为他忽发奇想而导致几千万人饿死而不为所动一样。相应地,受他蛊惑的文革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也不会在鲜血和尸体之前却步。

文革.jpeg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场全国性政治運動,于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6日间发生在中国大陆境内。文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左派发动和领导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之一,一般认为其正式开始于1966年5月16日出台的《五一六通知》。文革普遍被认为长达十年之久,对新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邓小平等人及其后中央领导层的全面否定,被后世负面评价为十年内乱、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文革前,三面紅旗运动的挫败导致数千万人在三年大饥荒中死亡,毛泽东自我检讨后退居二线,但留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保留他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政治地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