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4日 07:21:55

  

歧视,素质天然地低下

 许锡良

素质低下的表现自然有许多种,但是歧视应该是最为明显的一种。哪里有歧视,哪里素质天然的就低下。在有歧视的地方,就只会根据外在身份符号标志,而不是根据人的言行举止与事物本身的性质来判断其价值好恶。这种丑陋的习惯,常常把某一种身份的人某一地区的人都看成是恶的,坏的,素质低下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用一根棍子扫一船人。歧视,一般来说,是人类的瘟疫,但是在文明的国度,这是作为一种丑陋的现象,是一个逐渐被克服的过程。即使在美国,他们也曾经有过歧视,特别是种族歧视,但是,人家通过百年努力,通过牺牲两个伟大的总统,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以及无数人坐监牢,他们现在已经跨越了这个不堪回首的年月。歧视,已经成了这个国度最为禁忌的事情。他们年轻的黑人奥巴马也当上了总统,再没有人轻易批评美国是一个歧视黑人的国家。因为被歧视的人是不可能当上代表最为精英分子的总统的。中国人种很单一,几乎是清一色的黄种人,不需要种族歧视,但是,这极有歧视欲望的中国人,还是找到了无数的歧视的理由。一个不幸的现实就是,在中国,处处充满着歧视。似乎还很难找到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热爱歧视。任何一种标志,比如学历、校历、职称、籍贯、性别、相貌、身高、体重、家庭出身等等,无一不可以成为歧视的理由。

在中国歧视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历史有多悠久,歧视就有多久。在远古,“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教师被定为“老九”,“八妓、九儒、十丐”,明显是被极度歧视的对象。近几十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也曾经有过的“地富反坏右”等牛鬼蛇神,那是举国歧视与仇恨的对象。无论哪个朝代,在中国,都有男尊女卑,男人歧视女人,并且总是振振有词地说:“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在“改革开放”之前,先是北方人歧视南方人,在“改革开放”之后,慢慢地就是互相歧视了,北方人叫南方人为“南蛮”,南方人称北方人为“北佬”。就家庭而言,权贵家庭出身歧视平民家庭出身。就家境而言,富裕户,歧视贫困户。大官歧视小官。就地域而言,沿海歧视内地,东部人歧视西部人。平原地带歧视山区。富裕地区歧视贫困地区。就城市而言,超级大城市,歧视大城市,大城市歧视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歧视小城市,小城市歧视“乡巴佬”。“乡巴佬”因此仇恨所有城里人。所有的省都歧视河南省。就学历而言,高学历者歧视低学历者。就校历而言,北大清华歧视一切中国大陆的大学——他们招收新教师,非外国留学生与本校毕业生不要,自恋到如此程度,素质之低下,那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一个人讲的方言都可以成为歧视的理由,歧视、偏见、傲慢乃至仇恨,充斥着这个国度。在舞台上,唱起歌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好大的一个家”,但是真正在生活中,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歧视是无处不在的。似乎没有什么不能够在中国成为歧视的理由。

一些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喜欢歧视?仔细想想,等级森严的官本位社会,其实只能够有这个状态。在普遍承认人的幸福感是互相比较出来的社会里,在人们普遍以互相比较作为自己自己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的区分点的时候,歧视天然地就会存在。与歧视天然地相伴而来的,还有嫉妒、逢迎、谄媚、诬陷与仇恨。这些都是一些中国人的幸福感所需要的。在这种文化价值观里,你的成功就等于我的失败。你的快乐就是我的痛苦。没有歧视与仇恨,哪来的幸福与快乐?因为,一些中国人无所信仰,也无所寄托,虽然说人比人气死人,但是,要真是没有了人与人相比,一些中国人还真是不知道怎样生活,更不知道怎样生活出幸福感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进幼儿园两个星期,就已经开始比较了。有些孩子用小红花比成了“好孩子”,有些孩子用小红花比成了“坏孩子”、“问题孩子”。进入小学不久,就用“红领巾”、“绿领巾”把孩子分成了“少先队”与“少后队”。学生被分成“三好”、“五好”。与此同时,孩子所读的学校,也被分成了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县区重点,直到一点也不点的薄弱学校之类。连科研课题,也是国家级、省一级、地市级、县区级、直到一级也不级,一级加一级,官大一级压死人,从招生政策,到划拨经费,无不充满了歧视。

制造歧视的发源地,就是我们的首善之区——北京,次善之区——上海。而北京,更是产生歧视的总根源。许多歧视政策首先就是来自这里的。歧视的重要理由,就是外地人素质不高。但是,一些制定歧视政策的北京官员与拥护歧视政策的北京市民不知道,在所有的素质不高中,歧视是最为集中的素质不高的表现。哪里有歧视,哪里的人,素质天然的不高。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歧视被认为是最不能够容忍的丑陋现象之一,那是与现代文明直接对抗的产物。幸运的是,温家宝总理执掌的国务院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最近几年来,才有了铲除歧视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外来工子弟就地入学,不得歧视等等政策的出台。但是,这个政策落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问题就来了。就地方而言,歧视的地方政策总也挥之不去,即使政策层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权贵与各城市市民心中的块垒也仍然无法释然。

最近据《南风窗》杂志报道:今年5月,北京市废除了《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此待遇仅限义务教育阶段,不包括高中和高考。不少北京家长对这项改革的抱怨、对外地孩子的憎恶溢于言表;一些老师在中考前对外地学生进行劝退。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近几年,随着北京户籍学生人数的减少,北京市教育系统宁可合并、减少中学数量,从而保证北京市高考的高入学率,也不愿意招收外地学生。”这种心理无疑是歧视的心理在作怪。似乎北京的教育资源,只能够供北京户籍的人来享受,没有想过,北京的所有的资源,都是全国人民倾力打造出来的。

无可质疑的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并不仅仅是北京人建设出来的。那是借用举国之力打造出来的。那许多建设与优越的特殊条件,都是举国纳税人的钱堆出来的。但是,北京在这些方面就成了北京人的北京,这是不合理的。

这种对外地孩子歧视甚至憎恶的情感,充分地反映了一些北京人素质中极阴暗与低劣的一面。因为,在他们心中,从来没有人与人平等的观念,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没有与人和平相处的习惯。在这样的人心中,只有主子与奴才的观念。你当不了我的主子,就要当我的奴才,我成不了你的奴才,就要当你的主子。因此,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据《南风窗》记者报道:“歧视与偏见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记者接触的(北京)各类家长中,权贵歧视平民,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跟普通人的孩子混在一个学校,普通市民歧视外地人,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外地人为伍,有钱的外地人歧视那些引车贩浆人的后代,害怕他们把自己孩子带坏。”其实在家长们那充满歧视的眼光里,你的孩子就已经被你教坏了,教得使你的孩子除了歧视,已经不会用人的眼光来观察这个社会,而是用势利的眼光看待一切。中国的歧视教育,从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了。其实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学会尊重人,学会平等待人,学会以爱已之心,爱人。即爱人如已。这也是一切文明国家在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没有这种价值理念,没有这种情怀,无论你的钢琴弹得多好,无论你的外语过了几级,无论你的学历多高,你的头衔有多大,无论你身上的名牌服装多么昂贵,多么光鲜,也只能够说,你的素质仍然很低很低。那些动辄借口别人素质低而给予歧视的人,他本身就是素质最低的一个。在有歧视的地方,这里的文明就不高,这里就不论是非曲直,这里就会颠倒黑白,这里就是最为野蛮的地方,在这里就不可能讲道理,不可能有博大的胸怀,就不可能有真爱。在这里虚伪与虚假及一切丑陋就会在“天上人间”畅通无阻,一切邪恶就会大行其道。

难怪,在中国数千年来,我们面对自己的同胞,总也难做到心平气和,平等相待。对国外,其实歧视也很严重。对发达国家来的外宾就恭恭敬敬,对欠发达国家的外宾,就充满傲慢与偏见。仇恨外国时,那是“洋鬼子”,亲近人家时那是“国际友人”。爱国时,他们就成了“义和团”,非要来一个“扶清灭洋”不可;卖国时,他们又成了李鸿章,“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从以前的“国破山河在”,到现在的“国在山河破”,非此即彼,总是这样摇摆不定。中国基础教育的生命就是平等,从教师、学生到学校,都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地享受纳税人提供的公共资源。唯有平等的基础教育,富人的孩子才会安全,穷人的孩子才会幸福的,国家的未来才会光明,民族前途才会远大。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弄颠倒了,一定要将歧视看成成功与幸福的来源的话,那么,毒害孩子的三聚氰胺奶粉、毒疫苗、豆腐渣校园与杀孩子的悲剧等等一切灾难的来临都将是无可避免的定数。

2010年6月13日星期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