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按:以下为选摘内容,非全文转载,原文链接

本文想献给加入中国字幕组的无名英雄们——他们大多来自中国大陆,少数来自台湾、香港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们,自愿无偿地奉献自己的时间与劳力,为国外的影音档案制作中文字幕并将之广泛地发布于各式各样的网络论坛中。中国字幕组所展现的集体性的决心与热情,使得全球华人观众、听众很轻易地通过网络下载,或是视频网站的点阅,欣赏到最新最快,而且免费,已经配好中文字幕的影音节目。字幕翻译者与网络版本的字幕作品的出现,意指着仰赖互联网的下载与网络/电脑为主的视听观赏文化逐渐成为客厅电视文化的另类选择。由于电脑软件与互联网的科技亲切性、便利性,字幕制作变得更容易以及越来越成熟。

字幕制作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奇现象,无授权影音版本的流通一直是全球次文化团体的普遍实践。例如:美国的日本动漫迷早在9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录影带的字幕制作。中国字幕组显然也并非中国独有的文化,科技的迅速更新成长,尤其是互联网宽频的普及平民化,使得线上社群的字幕制作形成了全球化的现象。

虽然字幕组的活动无可避免地牵扯到版权的争议,然而这并不是本文意欲处理的问题。本文将探索中国的互联网字幕制作实践如何建构了多层次的文化地理景观、聚合了影像的跨国流动、启动了生活方式的转换,以及召集互联网年轻一代的华人社群,参与无授权的资讯经济,并自愿地投入情感/非物质/免费的劳动。中国网络字幕组的成员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他们是观众、听众、消费者、互联网使用者、劳动者、自愿工作者、发布者、流通者、鼓吹者与语言翻译中介者。此研究将重心放在专门制作日剧与美剧的中国字幕组,不只是要了解中国字幕组如何组织与运作,还要进一步分析在中国崛起于全球市场以及追求国外“更先进的”消费与现代性的脉络下,字幕制作者的劳动/工作认同与主体性如何于资讯经济、DIY互联网文化而建构起来。选择日剧字幕组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身为一个长期的忠实日剧迷(从90年代初期日剧登陆台湾开始),我较容易联络到专作日剧字幕组的工作者。而美剧作为研究目标,则是考虑到中国的美剧字幕制作是所有电视字幕制作项目中,最热门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门类。

…….

中国字幕组与BT论坛的崛起

早在2001年,因为互联网宽频的逐渐普及,中国爱好日本动漫的网络社群,已经开始交流字幕制作。然而中国字幕组有系统性地大量兴起,与BitTorrent论坛(简称BT论坛)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2003年至2004年之间,BitTorrent,BT论坛风行席卷了中国。在中国,BT有个绰号,叫做“变态”。这个词听起来虽然有点贬低的意味,但是也指出了BT作为强而有力的P2P形式的非典型特性──一种鼓吹自由分享、集体合作,以及促进更快下载速度的P2P的通讯协定。目前有多少BT论坛呢?从BT@China联盟也许可以瞥见。BT@China联盟是一个连结了大约七十四个中国BT论坛的资源搜索平台(至2009年七月),展示了强而有力的友爱结盟,以及庞大的论坛数目与实力。

一般而言,通常一个BT论坛有一个至几个不等的字幕组。中国BT论坛的特色如下:主要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养育一群工作者,制作字幕以及规律性地通过互联网发布与流传最新数字化、具中文字幕的国外电视节目、电影或动画等影音档案。部分大型论坛甚至发展出影视新闻发布区与评论区,甚至发行定期的电子杂志,报导最新影视资讯,或是自我心情抒发、字幕组工作内幕消息等。有些论坛只提供转档服务,例如将台湾与香港的影音产品制作成数字档案。最受字幕组青睐的资源为美国电视节目与好莱坞电影,其他包含日本动画、日剧、韩剧、泰剧等则为次要选择。成品的热门程度也反应了现实中中国年轻一代的喜好。

中国BT论坛崛起的原因主要如下:首先,部分原因在于互联网与宽频服务的推广普及,这意味着中国“从毛泽东时代的过去转变成后文化革命、后社会主义的社会”。Michael Kean则指出,中国“博客、线上游戏者与音乐下载者的一代”,基于网络式的“同侪评审网络连接”(peer-reviewnetwork),将中国的社会集体主义,转化成“后集体主义”(post-collectivism)。根据美国报纸USAToday 2008年的报道,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拥有全球最大互联网人口的国家。此消息亦指出中国互联网的使用者在2008年3月底已经达到了2亿3300万人。再者,中国对于国外影视节目的进口以及本国媒体节目内容实施严格控管,这使得中国的观众、听众开始去寻求其他的途径,互联网则成为一个可以超越现有局限媒体环境的重要管道。中国BT论坛开启与扩张了以互联网为主的观众、听众/消费者DIY文化──这里的主动不只是字幕工作者的积极劳动,还有下载者的自主自发性。

……

“人人影视”的门户站,为了吸引线上下载族群,论坛的设计发明,针对部份重点影视产品,重新结合了线上DVD精美封面、电视节目/电影故事简介,与下载资源有系统地列出。除此之外,以美剧的字幕制作为例,美剧字幕组发布的版本很多元,让线上观众有不同的选择,如:“普通的RMVB版本、Avi版、H264版,以及高清晰数字HDTV720格式”,“甚至PSP游戏机的专用格式。” 换言之,中国字幕组创造了一个多元科技聚合的平台,将电视影音档案、互联网、电脑、DVD机,甚至是游戏机结合,让高科技展示的空间不再是家户客厅的特权,也不是如以美国为例的西方研究所强调的家户情境中的客厅与电视,以及其他先进科技设备之间所形成的一种高科技包含美学设计的“炫耀式消费”,如:高级电视、音响、甚至是数位智慧宅自发控制体系等等设备。中国字幕组所推广的不是一种将高科技视为高价具体物体设备来占据空间,进行视觉展览;而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核心的领导中心,串连其他的数字科技或是家电,以低成本的互联网下载为主要的科技手段,让高科技体现于非物质的数字科技生活形式,形成有弹性且多层次的科技流动/科技便利/科技网络连结。

……

除了之前所提对于影视产品的情感之外,改进与强化外国语言能力也是另一项让他们投入制作字幕劳动的原因。替“謦灵风软”工作的丁承泰提到通过制作美剧字幕使得他学习与增强英文能力,并获得有关美国式生活与美国文化的知识。“猪猪日剧”与“日菁字幕组”均于网上提供交流区,欢迎熟悉日文的同好对于字幕组所生产的中文字幕版本提出纠正或讨论。此类网路知识社群的建立,制造了民主式与互动式的自我学习、相互学习与知识累积的空间。以上的例子可知,一方面,中国字幕组的工作主体发展出新自由主义式的“创业家精神的心智”,注重自我训练与自我成长,以及新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所强调的达成个人兴趣/个人利益,同时可以服务别人。沉浸于外国影视节目、制作字幕的中国年轻人至少可以藉由非正式经济领域的劳动,创造一个可以尽情自由表达/自由创作的空间。然而,中国字幕组大多不希望它们的组员同时替其他字幕组工作,此种强化社群归属感与工作忠诚度于工作伦理之中的现象,我认为这与不同字幕组之间形成的激烈竞争关系有关。

cdtimg

一方面,中国字幕组符合与模仿新自由主义的现实。他们建立起精英式的秩序,再次明确了自我状态的充分利用与最大绩效化。另一方面,互联网字幕文化提倡非盈利的自愿奉献似乎跟新自由主义根据资本主义规则下所产生的残酷的劳动剥削产生矛盾。网络资讯经济已经使得共同生产与分享成为普遍成为内在性的实践,藉此展演与推动“竞赛式的给予”(agonistic giving)、“互惠性的追求”(reciprocity-seeking),以及“利他主义”(altruism)与“伙伴关系”(companionship)。此外,“互联网的合作生产了新的智识的、情感的,以及社会的关系的网络连结”。的确,藉由互联网DIY文化的盛行,一种结合新自由主义工作伦理与非盈利的利他主义的特殊劳动新价值被创造出来──它挑战了新自由主义的必备条件为资本主义商业目的。而利他主义的本质重点并非是激进性的,却被染上竞争的色彩。中国字幕组之间的动态证实了劳动力竞争被切换到互联网次文化的领域,并赋予新的意义,不再只是新自由主义与正式工作经济的资本主义场景的特权。

……

中国字幕组虽然表面上只是翻译加工,实际上它们也创造了自己的特殊字幕与BT论坛次文化,以及系统化的组织运作模式,成为免费服务全球线上华人观众,超级强大的外国影视中文字幕制作与发布团队。我认为现代化下的创意也许可以有更有弹性与开放式民主的另类文化/社会想像。创意对于中国而言,应该跟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以及其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全球生产阶层下来理解。

中国字幕组文化,不单单只是一个全球化下互联网 DIY 文化兴起的结果,而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国在全球现代性的阶层下所占据的位置,以及在消费现代性急起直追的阶段下的产物。字幕组所实践的新自由主义的工作伦理与目前崛起中国的历史性情境有关──“庞大盈余的劳动力、前途乐观的国内本土市场”以及“自我期许进步向上的渴求”。“那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社会习惯”──印证于中国字幕组工作者身上。此外,他们将再现于外国影视节目中的外国现代性的兴趣与喜爱,转化成为“生产的动力”,一方面为文化翻译与自我兴趣而努力工作着,同时也体验着跨国的文化交换与娱乐消费。中国字幕组仍继续进行的故事提醒我们:新自由主义下的跨国企业欲望着中国,同时中国年轻的一代,也以一种国族主义式的骄傲与自信,欲望成为新自由主义下最大绩效化、有实力、有竞争力、有野心、有热情与公众服务热诚的工作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