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黑龙江 伊春 大箐山

今天本打算发一篇《黑龙江的出路》,这是之前写给“无冕财经”的专栏,但临到想转发时,才发现这篇在他们公众号上已被消失,也无法开白给我了。编辑说,这是网信办打电话来要求删的,原因不明,只说是“上级要求的”。

被删文我也不是头一回了,但这次也确实有点诧异,自忖不过是客观分析了一点黑龙江这些年的经济困境,进而提出一点转型的思路,卑之无甚高论。

实在要说,也许是标题扎痛了谁?——我原拟的标题很平淡,编辑刊发时改成了更抓眼球的:“人口流失最严重、经济跌得最惨,这个省将彻底沉沦还是另有出路?”

“无冕财经”6月26日刊发,我记得阅读量也就6-7千,但之后看到几个经济、商业的号转载,高的有数万,大概也因此,终于引发了关注,因而删文的指令是7月7日才下达的。

现在,这篇文章在腾讯、搜狐等平台已消失了,但在头条、一点资讯上还有。本来没觉得这篇有多危险,这一来,我昨晚也在墙外的matters、substack账号上备份了。不仅如此,我试着在自己小号上发了一下,居然也发出来了,想看的请点下面(已设置超链,点击即可跳转):

黑龙江的出路

(可配合另一篇食用:《东北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img

黑龙江 雪乡

我对国内各地政经形势观察的兴趣由来已久,不过以前也没系统梳理过,直到今年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字出来,整理对比各种数字时,有一些发现和想法,觉得或许可以一写。

刚好原先在《南方都市报》和我合作多年的编辑雷剑峤兄说他去了“无冕财经”,向我约稿;5月中“白银越野跑”的悲剧发生,我就想先从甘肃写起:我父亲曾在兰州工作十五年(1972-1987),我也因此对它关注已久,而它的许多问题也确实都很特别。

可能因为刚好踩中了点,那一阵甘肃受人瞩目,这篇《甘肃还能翻身吗?》产生的影响超出了我的预期。虽然也有一些爱乡的甘肃人坚称白银事件只是个案,不能牵连到整个甘肃,又或质问我一个外地人对甘肃真能了解多少,但这几乎是你谈论任何一个地方都会遇到的典型反应,倒是有不少认识不认识的甘肃朋友来找我讨论、加了关注,肯定我的观察结论,甚至还有经济学者告诉我,他们转发给了有关领导参考,不经意间还成了“高参”。

不仅如此,当时这篇底下,还有很多人纷纷留言点名,希望我也写写他们家乡,据不完全统计有:黑龙江、辽宁、内蒙、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江西、湖北、青海、宁夏、新疆、福州、武汉……当然,还有人提到北京,但这个非常难写,写了也将非常难发。

本来我其实没想好写一个系列,但这样的热情鼓舞了我,倒是真的想就此逐一写下来,毕竟对各地发展的分析,如今也是无数人关注的重要话题,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都密切相关。就算每个月分析一个省(这毕竟需要做很多功课),这也足够我忙上一两年了。

file

哈尔滨

本以为这样的分析,是相对“脱敏”的,但没想到,第二篇写到黑龙江就撞线了。这篇引发的反应与甘肃那次很不一样,我本以为是黑龙江近期不像甘肃那么受关注,但看删文之举,似乎是它不想受到关注。

老实说,我是有点失望的。一个地方的盛衰起伏,那是常有的事,但就像人一样,要想成长,就不能避开反思和批评。如果总是这样,那我有理由怀疑,这可能本身就是黑龙江这些年困境的原因之一。

细想起来,这也不算太意外,我也有一些黑龙江朋友和我感叹过,黑龙江经济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什么都没用,说到底根源在政治文化上。此前我也写过一篇《官出数字》谈到这其中的现象,但也许是我历史读多了,我总觉得,拉长时段看,没有一个地方会真正“彻底沉沦”的,只不过这首先得想清楚自身的问题。

当然,对我来说,尽管稍有顿挫,但也还是得做下去。昨晚和编辑说起,那这个系列还要写下去吗?本打算下一篇写广西。他说:“当然写啊,就写广西!”

好,那我就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