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邮政局传出重磅消息,备受关注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对快递行业末端投递服务规范进行了明确: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情节严重的,最高可罚3万元。
国家邮政局的这一规定,本意似乎不坏。眼下在一些快递企业的服务中,因为快递小哥不能送货上门,不经用户同意把快递放在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导致大量争议的出现。
不过,我担心,该规定很可能会好心办了坏事。
快递送货上门真的那么重要吗?有人可能认为这个服务是必须的,但也有人觉得,放快递柜、代收点,也可以接受,甚至更方便一些。
通过严刑峻法,强制快递小哥必须事先征求同意,再选择投递方式,当然有助于帮消费者争取“送货上门”的权利,不过,这恐怕也让企业,让快递小哥们不堪重负。
事实上,大家也知道,快递是一个苦逼行业,快递小哥现在送一单才挣几毛钱。作为消费者,想用几毛钱就买到送货上门的服务,根本不现实。
如果大家都说要送货上门,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一来,快递企业不得不提价了,以目前中国越来越贵的人力成本,要保障快递送达上门,服务到家,目前的快递收费标准,可能翻一倍都不够。
二来,快递员花大量时间和用户沟通,在小区里一家一家地跑,快递运营效率将大幅度降低。现在一两天送达的快递,以后可能要三四天,三四天送达的快递,可能要七八天。
可见,一个看似为了消费者好的规定,最后消费者反而成了利益的受损者,不能不为交易成本的增加和交易效率的降低而买单。
换句话说,通过行政手段,严禁未经许可的“送货上门”,最终将带来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输。
唯一受益的,只能是各地方的邮电管理部门,因为他们手中以后多了一个罚款权,可以打着保护消费者的名义,动辄对企业进行处罚了。
中国的快递行业发展到今天,问题当然不少,但要看到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快递行业的低收费和高效率,都是数一数二的。
低收费和高效率的快递业,大大降低了民众的购物成本,也让养活了许多中小企业, 创造了庞大的就业机会。
这是让国外羡慕不已的事。
我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一些海外华人吐槽当地快递服务太糟心,怀念在国内的购物的美好时光。
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事物,是市场的智慧和创造,使得在人力成本飞速增长的当下,消费者还可继续获得低廉的快递服务,哪怕买个一两块钱的东西,都能够包邮。
这样来之不易的竞争优势,理当去小心呵护。在行业的治理上,既要重视消费者保护,也要对企业和从业者有一份同理心。
绝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机制过多干涉,乃至自废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