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穆青等人在长篇通讯《历史的审判》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由于她不愿意向风靡一时的现代迷信活动屈服,被关进了上海的监牢。
但是,她坚持用记日记、写血书等种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真理的坚强信念,心甘情愿地戴着“顽固不化”的枷锁,过早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位勇敢纯真的女孩,名叫林昭。
1968年4月29日殉难。那一年,她还不满36岁,还是个未婚的姑娘。
今天是她的忌日。
林昭原名彭令昭,苏州人,1932年出生。因为她特别爱读《红楼梦》,尤其喜欢林黛玉,后来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林昭”。
林昭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她的母亲许宪民中学毕业后,便追随兄长许金元,干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许金元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青年部部长,在“四一二”事变中壮烈牺牲。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这是一位才女,上大学期间,就在《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诗歌。
1957年,一场运动开始了,林昭本来可以置身事外。但她在看到有同学被批判时,挺身而出。她的正直、义气、善良和勇气,都不容许她置身事外。
在新华社的《纪念林昭:有的人永远不会被历史忘记》一文中,记下了这样一段情节:
那是1957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夜晚,在北大东门外的马路上,一场批判舌战正在展开。张元勋因为贴出了北大的第一张大字报,而处于猛烈攻击的焦点,讨伐进行得“声嘶力竭,语无伦次”。这时,一名女学生跳上桌子,夜色中,她沉静的女中音使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今天晚上的会是什么会?是演讲会还是斗争会?斗争会是谈不上的,因为今天不需要斗争。斗争谁?张元勋吗?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们一斗?……”
话音未落,一声怒吼从黑暗的人群中传来:“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她停了一下,接着说:“……你记下来,我叫林昭。林,双木之林;昭,刀在口上之日!”
人群中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她稍停,又说:“告诉你:今天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既然来了,就不考虑了!”
对于当时的情势,林昭深感痛苦和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有思想、敢作敢为的同学被说成是“疯子”和“魔鬼”?
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党啊,你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该最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过于偏激,说错了话,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呢?”
这个夜晚成为林昭生活的转折点。不久,她被划为“右派分子”,并因此没能毕业。
1960年10月,林昭被捕入狱。
在狱中,她继续坚持说真话无罪,并且继续抨击极左分子,还坚持写下20余万字的日记。
1968年4月29日,林昭由原来的二十年刑期,加判死刑,立即执行。在接到判决书后,林昭留下了最后一份血写的遗书:
历史将宣告我无罪。
林昭的遗言在十二年后实现了。1980年,上海高级法院经过复查,宣布林昭无罪。
2004年4月22日,林昭骨灰被安葬在苏州灵岩山。
如今,离林昭去世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仍然有很多人在纪念林昭,佩服她的勇气、壮烈和决绝,更惊讶她的思想。
即使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林昭始终没有停止过独立思考:
自由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生活中还有人被奴役,则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那奴役他人者同样不得自由!
……
高尚的目的根本不需要、更加不可能用卑鄙的方法去达成,只有卑鄙的目的才能够与卑鄙的方法相得益彰地“配套成龙”。
林昭的不寻常之处还在于,她留下了一份清晰的记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林昭做到了这一点,简直是一个奇迹!
她战胜了、突破了所有强加于一个人的限制,用很多方法(包括用自己的血),千方百计地留下了大量文字,这是关于一个特殊时代非常有说服力的、很了不起的一份证言。
她咬破手指,用滴滴鲜血写成血书:
血与自由的献祭
我将这一滴血,
注入祖国的血液里,
将这一滴血,
向挚爱的自由献祭。
……
林昭的同学、后来又关在同一监室的狱友丁芸曾劝她:“何必这样来赤裸裸地反抗?这不是把自己推到绝路上去吗?”
然而,她的回答决绝而果敢:“血流到了体外,总比凝结在心口里要舒畅得多呐。”
1968年,当她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最后一次被送进医院时,对她怀有同情的医生悄悄说:“唉,你又何苦呢?”
林昭轻声回答:“宁为玉碎”。
“坟墓压不住你,你又站起来了。”今天的人们能透过她的文字,看到一个伟大灵魂的巨大生长力。
在历史潮流里,没有人可以遏制一个自由灵魂的歌唱,她的歌声会越传越远,每年都会召唤人们来到她的灵魂面前,与她共鸣,向世界表达一种独立意志,表达对理想、对自由的向往。
林昭被捕以后,她的父亲自杀身亡。在她被枪决后,她的母亲又精神崩溃后悲惨死去。
这个家庭惟一的未亡人,林昭的妹妹彭令范后来远渡美国。
在林昭平反以后,彭令范对那些声称是林昭朋友的人,一度很愤怒。她责怪这些朋友当年没有保护林昭:
“现在大家都自称是林昭的朋友,但当年谁曾帮助过林昭?”
我理解彭令范的愤怒!林昭为他人挺身而出,可是又有几人为林昭发声?
为什么坏人总是胜利,就是因为善良的人总是无所作为。
林昭在孤独的抵抗并一直斗争到底,但她的身后空空荡荡。人们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礁石,或是别无选择,或是不想抵抗,没尊严的,没勇气的,没底线的……苟且的活着。
在长篇通讯《历史的审判》里,有一段话非常深刻:
也许在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对上述这一切将难以置信,但不幸的是,它确实是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中的事实。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曾经为它感到极度的羞耻。请不要轻视这种羞耻吧。
人们需要为曾经的懦弱羞耻,人们需要为发生的荒唐羞耻。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纪念林昭,其意义正在于此。
今天是4月29日,林昭的忌日。
谨以此文纪念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