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河南容不下一个大学城
作者:在下刘三刀
投稿人:电报读者Woho Fly
来源:微信公众号“在下刘三刀”
发表日期:2022.8.15
主题归类:上海疫情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央视批评河南龙子湖大学城浪费耕地上了热搜,又很快消失。

file

龙子湖大学城被批,其实是旧闻,为何现在又被翻出来?

关于龙子湖大学城,里面有河南人太多的波折和心酸。

时间往前拨20年。

自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国都是统一命题,所有省市都是同一张试卷。

2001年高考后,出了个全国轰动的事件,山东三女生状告教育部。

北京和山东用的是同一张试卷,但是分数线却差别巨大。

山东省当年文科的专科分数线比北京文科的重点本科分数线都高55分,理科的本科重点分数线比北京理科的重点分数线高119分。

三名山东考生觉得很不公平,到北京状告教育部,之后在压力下主动撤诉,选择复读。

此事对高考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年,也就是2002年,北京施行自主命题,全国统考自此结束。

也就是在这一年,同为高考大省的河南和广东,同时决定建设大学城。

2003年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河南的口号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然而建设之路充满坎坷。

国家从2004年开始土地紧缩,2005年、2006年又陆续出了相关政策文件;

广州大学城由于财力充裕,1年就建好了,而郑州龙子湖大学城迎来当头一棒。

2005年,有关部委对郑州市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建设龙子湖大学城的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大家也有目共睹了,因为手续上的瑕疵,一大批河南官员被处分。

file

大学城已是既成事实,生米煮成熟饭,代价是几个父母官仕途中断。

以“前程换前程”的说法,在这个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记住他们吧,不然河南现在会很难。

2006年,龙子湖大学城第一次在央视"露面",因违规用地问题遭到了央视的曝光。

2011年,CCTV 新闻痛批郑州龙子湖大学城占地太大,建大学浪费了耕地。

file

专家说,龙子湖大学城增长到23万人,需要53年,纯属土地浪费。

河南默不作声,一点点把大学城填满。

截至目前,龙子湖大学城已经建成15所大学,入驻师生超过23万人。

file

是非公断,自在人心。

02

尽管有了大学城,河南的学子仍然很难。

据历年数据看,河南985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本科录取率也是倒数。

2022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报名人数超过120万,

file

录取比例方面,更是堪称地狱级别。

作为对比,北京有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考生5万人,78%可以上本科。

河南只有1所211高校,考生125万,绝大多数只能上大专。

有人说,河南的定位就是国家粮仓,必须保护耕地。

然而河南可以骄傲地拍胸脯说,河南粮食自给率164%,耕地极其富裕,再建100个大学城都够。

作为鲜明对比的是,在河南龙子湖大学城事件被痛批的第二年,一大波高尔夫球场冒出来。

No.1北京华彬高尔夫俱乐部球场面积:6500亩;

No.2宝兴高尔夫球场面积:5000亩;

No.3北京顺峰乡村高尔夫俱乐部面积:5000亩;

No.4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面积:3600亩;

file

4个高尔夫球场合计13.4平方公里,如此优雅高贵的运动场所,就超过半个龙子湖大学城了。

几千亩的高尔夫球场属于合理规划,河南龙子湖大学城属于浪费土地。

到底是高尔夫球场重要,还是大学城重要?

03

前段时间的小镇做题家闹得沸沸扬扬,如今河南大学城又被提起,属实会让很多人难过。

刀哥从小家里也是种地的,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上学吧,上学才有出路,不用像我们一样受那么多苦。

河南的农民我相信绝大部分都想让自己的后代通过上学去改变种地的命运。

可是在上学这件事上,问题又来了,河南是人口大省,全国考生最多的省份,却只有一个211,在这个找工作双一流以上优先录取的时代,河南考生的心酸泪真的是太多了。

被央视点名批评是2011年的,为什么最近发酵了?

是河南人民之前不知道自已孩子高考形势有多严峻,今年突然知道了吗?

发酵的原因在我看来大致有两方面。

一方面,河南今年实在是太难了。

2020年因疫情几乎停摆半年,2021年多地遭受洪水侵袭,2022年疫情零星不断。

虽然河南人口不断流失,但今年高考人数依然超过120万,全国第一。

而且今年滑档了20多万人,这意味着这20多万人不复读只能走向工作,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大家应该都知道。

另一方面,教育的不公导致了社会的撕裂。

这个刀哥也不敢多说。

河南大学城事件十几年后的今天被翻出,深深刺痛了我对高考公平的执念。

曾经的中原大地,华夏源头,曾几何时变成了莘莘学子想要逃离的地方。

河南的小镇做题家种下去的种子,如果开不出花,如何让他们不绝望?

是命运之不公,还是人之不公?

04

另外,我对某些媒体的报道感到愤怒。

河南小麦价格常年不涨你不吭声,河南高价卖青储你批评;

河南只有一个211大学你不吭气,河南多建了几所大学你跳出来了。

有位网友的留言让人破防:

file

真的有点绷不住。

种地没问题,可为什么让我去种地去养活一些成绩不如我的人?

真的是定位不同吗?罗马和牛马的区别吗?

从“寒门贵子”到“小镇做题家”,我觉得教育至少赋予了普通人敢于内卷的动力和冲劲。

如果连这个上升的通道都被关闭,我会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失败。

最后,你们压的不是热搜,而是河南学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