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广东某市外卖员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舆论场照例来了一波群情激愤的讨伐资本。可是,这……有用吗?

image

CDT 档案卡
标题:对资本喊打喊杀,只会让我们付出更沉重的经济代价
作者:关不羽
来源:微信公众号“关胖本胖”
发表日期:2023.4.26
主题归类:市场经济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市场规律不因为人间悲喜而改变

分子不变、分母增加,这个分数是变大变小?这就是个小学数学题,相信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分数变小了。

美团外卖员风波就是这么回事。今年开年,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自由职业”成了就业热点。大量劳动力涌入,但是消费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单子就那么多,分单子的人多了,势必造成“僧多粥少”。外卖员收入下降,并不意外。

image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是市场遵循的客观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也不会因为人间悲喜而改变。

正因为市场总是“说真话”,所以很多人痛恨市场,比如就业市场供给过剩,劳动力不值钱的真话。

不愿意面对现实,就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幻想超市场的力量能够实现想象中的公平,殊不知“超市场”的力量也是泥菩萨过江——外卖员之前,很多地方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也在下降。来自财政税收的“超市场”说到底也没有点石成金的力量,汲取市场的经济供养缩水了,吃进去总要吐出来。

自救不暇,何以他顾?

image

虚伪的正义不是正义

当然,市场活动是人的行为,市场规律的现实表达不可能像解数学题那么直截了当。供需双方的价格博弈,做不到“也无悲喜也无情”的心如止水,诉诸社会舆论的情绪是一种博弈技巧。夹在消费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企业,就成了情绪垃圾桶。

消费者不喜欢涨价,劳动者不喜欢降薪,都能理直气壮地说出一番大道理。企业,或者说是“资本”,因为有利润的“原罪”就成了双方指责的对象。

这种“市场正义”其实很荒唐。利润是企业的利益诉求,消费者的价格敏感不是利益诉求吗?打工赚钱,不是利益诉求吗?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谁比谁更正义?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没有什么天然的道德高地。利益博弈,就要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进行。打工的爱干不干,企业爱用不用,消费者爱买不买。谁都可以对价格表达不满意,都可以用脚投票,而不是虚伪地大唱正义高调。

要企业放弃利润当活雷锋的,自己并不愿意当活雷锋。键盘上的虚拟正义是一掷万金的不要钱,因为是“企业埋单”的慷他人之慨。真要键盘侠们多出个三五块的外卖费,又有几个肯“实体慷慨”?甚至于真有好心的消费者多给外卖员打赏,都会遭到键盘侠的狂轰滥炸。

image

去年4月7日的“200元感恩费事件”,记忆犹新。上海一位女士求助外卖员给自己听障父亲送菜,打赏200元。这样的暖心动作,却遭遇网暴,最终以当事人不堪其辱自杀的悲剧收场。

正义,在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上是稀缺的,多的是恶意情绪假借正义之名的恣意宣泄。虚伪的正义给不出任何切实的解决方案。

薪酬水平下降,是就业机会减少的必然结果。骂资本解决不了问题,向企业利润动刀子,只会让问题更加恶化。利润消失后,投资意愿和就业机会都会随之消失,继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失业、劳动力市场更严重的供大于求、更低的薪资水平和更萎缩的消费意愿,恶性循环直到不可收拾。最终,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后,在更低的薪资水平重启。

没有人能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受益。

虚伪的正义不是正义,却要为此付出更严重的代价。市场活动的观察,需要冷静的头脑理性分析,而不是用廉价的道德话语绑架市场。

在外卖员和平台的博弈中,谁也不能充当裁判。江湖事江湖了,市场游戏就按市场规则玩。不想接单的可以不接,只要愿意承受相应的成本。平台企业可以找替补,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劳动者有劳动自由,企业有自主经营的自由。自由和自由的碰撞,没有悲情叙事的出场理由。

至于说企业找替补劳动力,不是什么邪恶的招数,这在海外类似的事件中很常见。“把外来的外卖员打出去”的馊点子是不讲武德,妨碍了其他劳动者的自由选择。劳动者也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没有免于竞争的特权。美团也没有免于竞争的特权,不可以阻止其他平台以更高的价格招外卖员……

image

抱团过冬,还是喊打喊杀?

这场外卖员风波,本身并没有特别的看点。降薪、裁员的警报在早已很多行业拉响,这次轮到了外卖员,下一次说不定就是你和我。

就业因何而消失?如何增加有效就业?这些才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无论如何,稀缺性不可能靠存量分配解决,存量分配只会占用更多的公共资源。要狐狸分饼,就要养活更多的狐狸。现实是,狐狸已经太多太贵了,养不起。

无视市场规律,“资本万恶”、“劳工神圣”的老调子已经唱完了,为了每个人未来的饭碗安稳,奉劝各路键盘侠们不要再硬拗“社会良心”的人设。没有脑子的“良心”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虚伪的正义不是正义,而是高昂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回暖到来之前,不要嘴炮纷飞,而是做好抱团过冬的准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日本受到冲击。这一次他们吸取了当年泡沫经济崩溃时大面积失业的教训,企业和员工都做出了各自让步的默契。企业尽可能减少裁员,员工则接受更低的薪资福利水平。最极致的是轮岗制的减岗不减员,一个岗位两人甚至三人轮换,薪资当然也相应地降低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失落的二十年”因此没有雪上加霜,靠的就是抱团过冬的相忍为安。

经济形势不佳,企业降低利润预期,员工降低收入预期,即便不能保证最终幸存,至少也能降低痛苦指数。

当然,这还需要社保体系、税收体系的配合,以今天中国社保、税收的高度刚性,也很难模仿。更何况我们的社会舆论,从来没有面对市场现实的勇气,只有喊打喊杀的戾气。

总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合作,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非要把舆论场当作情绪垃圾桶,喊打喊杀、拉偏架,最终只能活在垃圾场的废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