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按: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有轻生的念头,请联系干预机构为自己和他们寻求帮助。

CDT 档案卡
标题:【404文库】“如果不能看到具体的人,反思隐藏的结构性问题就无从谈起”(外二篇)
来源:微信公众号“维舟”、微信公众号“清萤光影”、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大厂吃瓜”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主题归类:自杀中国电影拼多多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文库”栏目中长期收录这些被当局审查机制删除的声音。

本期节目,我们选读过去一周中引起舆论关注的三篇404文章。

一、维舟|他们首先需要被看见

4月20日午后,三位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方的外地年轻人,在四川省什邡市天鹅林场深处服毒自杀。继4月4日天门山跳崖事件之后,这是一个月内发生的第二次陌生人相约自杀事件。

微信公众号“维舟”发布文章《他们首先需要被看见》

文中写道:

这次事发后,相关的信息极为匮乏:死者有没有留下遗书、他们生前经历了什么、为何走上绝路,至少目前我们都一无所知。在舆论场上,这几条年轻的生命沉默的最后呐喊,看来很快就会被淹没。

最早披露此事的是“网传” ,当地公安局的回应是“此事不方便透露”。昨天终于通报此事时,末尾也有一句警方提示:“为尊重逝者隐私,请勿传播相关视频、图片等信息,避免对死者亲属造成二次伤害。”

这是国内应对“负面事件”时最常见的做法:不要去谈论它,就让它这么过去,就像从没发生过,尤其是不能让消极情绪传播开来,引发效仿,颠覆现有的日常秩序。此时,死者家属的情绪就成了一个最方便的理由。

这次天鹅林场事件后,我第一反应也怀疑这是对天门山相约跳崖的模仿,但如果是,那行动也太快了,更可能的是:这次的三人原本就有相似的处境和意向,只是别人的举动刺激了他们采取最后的行动。

如果是这样,那顺理成章的推论似乎是:新闻报道和公共讨论可能加速了他们的自杀。这是一个让新闻人深受困扰的两难:报道,也许推波助澜;压着不报,又不符合新闻伦理,何况这种不让报的社会更让人压抑。

避而不谈就能让事情变好吗?我不这么认为。公共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但相关的讨论是否激发社会效仿,这是没有人能控制的事态。新闻人没办法承担无限责任,因为社会的反馈链条太长了,不可能预见并控制每一个环节,也就不可能为此负全责。

何况,你不报道、封锁消息,难道社会就真没渠道知道了?不会,只是媒体公信力渐渐丧失,人们转而从小道消息来获取谣言。严厉压制的结果,就是使这种行为更进一步地下化,而相约自杀的真正原因更是得不到公开的讨论,遑论解决了。

难就难在这里:“公开讨论或许引发效仿,但压制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那究竟应该怎么办?这就催生出这样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应对举措:一边管控公开谈论,秘不示人,另一边设法悄悄去解决问题。

当然,没有哪个社会能杜绝自杀现象,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活得快乐,很多私密的内心黑暗,再能干的公共机构也难以介入,但至少,当人们想要求助时,让他们能有所选择,而当他们愿意讲出来时,也有人能倾听,得到响应、讨论和正视。

这就是我想说的:要真正解决相约自杀的问题,他们就首先需要被看见,让他们的处境进入公众视野。真相可能令人不适,搅扰生者的日常生活,影响系统的顺利运转,然而,如果不能看到具体的人,反思隐藏的结构性问题就无从谈起。

二、清萤光影|一封杭州影迷的公开信

4月27日,微信公众号“清萤光影”发布文章《一封杭州影迷的公开信》。

文中写道: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影迷,又恰好生活在杭州,那么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困扰:

为什么杭州的影展数量如此之少,并且片单质量如此堪忧?

为什么各家放映组织之间似乎总是硝烟弥漫,彼此恩怨不断,而好的电影放映活动屡屡沦为恶性竞争的炮灰?

为什么一个影迷数量如此之多的大城市,如今反而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是非之地,甚至闻名全国放映圈的举报之都?

首先,杭州影展量少质次,是因为有关部门不鼓励开展这类活动吗?非也。是因为专业电影策展人的水平不行吗?也并非如此。

那么问题的根源究竟出在哪里?这就要引出这篇文章所要声讨的主角了——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虽然杭州恶劣的放映环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根结底都和这个协会摆脱不了干系。可以说这个组织就是罪魁祸首,是藏在幕布后面的始作俑者,就是他们在把杭州放映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于2017年成立,在设立之初,它的定位只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服务型组织,旨在为全省开展电影放映质量检测工作,为影院免费上门做好服务工作。

然而,随着省委宣传部电影处权力的下放,本是边缘至极的协会渐渐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自由裁量权。虽然协会成员都没有编制,但他们做的却完全是党政机关在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手握体制内的权力,坐享体制外的自由。

他们滥用职权,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暗箱操作,却始终没什么人去监督和约束。

就拿杭州的影展来说,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自从2020年底开始,几乎所有杭州影展的主视觉海报上都增加了醒目的“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字样。

如果说协会作为影展指导单位,能为促进影展办多办好服务,那协会涉足影展事务是实实在在惠及影迷的好事。

但实际上,协会的人对电影本身一窍不通,根本没有能力辨别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受众。

他们在掌握影展的前置审批权后为所欲为,不仅经常私自压下影展申报材料不给批复,甚至对已经予以批复的影展都以莫须有的借口胡乱删改片单,一些原本策展思路清晰完整、兼具市场热度与学术价值的高质量影展都被协会裁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

三、互联网大厂吃瓜|揭秘拼多多内部严苛的员工管理手段

最早于今年3月初,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了拼多多利用安卓系统漏洞,肆意获取用户隐私,采集竞争对手应用信息,防止自身被卸载等行为。除此之外,近日,拼多多被爆管理内部员工的手段十分严苛。

对此,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大厂吃瓜”发布文章《揭秘拼多多内部严苛的员工管理手段》进行评论。

文中写道:

在面试阶段,各级面试官会刻意淘汰掉喜欢对外发声者,除考察面试者的岗位符合度之外,还会调查面试者是否经常在脉脉、微博、知乎等公开平台发文,以评估面试者是否会成为潜在的意见领袖。

对于敏感岗位,不招实习生,也因担心商业间谍,不招竞对公司背景者。

这些敏感岗位更多是来源于应届生或者内部培养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员工的社会、家庭、人际资源相对干净。

即使通过了层层筛选,拼多多也无法对员工完全信任。他对员工日常的强压管理也算是名声在外,防员工犹如防贼,先说一些一般的手段。

为了链路安全,拼多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全员花名,内部IM没有组织架构,找接口人需要靠熟人引荐;内部横向沟通也非常少,拉超过10人会议,将被批评。

行动也受限制,员工只有所在楼层门卡权限,其他楼层无法进入;办公区有摄像头360度监控。

除此之外,私人社交也被严格管控,不允许员工私自建微信群,一旦发现,HR监督删除、解散;不允许微信发任何文件,发了,HR直接问询、扣手机;一旦被怀疑泄露,HR直接查员工微信、脉脉。

脉脉常有HR钓鱼发帖,发现有泄露的,就带去谈话,边缘化员工。

不适应拼多多企业文化,想要逃离的人,进来不容易,出去也要被扒层皮。

对于所有员工,HR监督微信群全退出才可离职;发起离职流程后,须至少脱敏2周,特殊岗位甚至有长达3个月的脱敏期,内部系统权限关闭,期间不发工资。这对于有贷款或者是有家庭负担的员工来讲,离职无疑是致命的。

对于敏感岗位(包括商分、产品、研发)均会发起竞业;对高敏人员,HR将追踪要入职的下一家公司,确定非竞对企业,才给离职证明。让离职人员从“竞业”走向“失业”。

总结下来,员工的稳定与沉默,是管理层高压管理绑定高薪激励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筛选文化认同者的结果;强调“本分”的强势企业文化,持续帮业务达成目标,也印证了高压管理效果,进而强化认知形成闭环。

以上是本期选读的三篇404文章。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