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杭州新东方全线停课的网红“铁头惩恶扬善”,日前在直播带货时翻车了。

他这次是为吐鲁番的特产“助农”,全程只卖出7万余元,其中有很多还是恶意购买,扬言买了就退货,就是为了为难买家,客服小姐姐甚至都被骂哭了,直播只能草草结束。

人们为什么如此反感他?

实际上,之前他还挺受欢迎的:他今年4月26日才开始做视频,以“打假”为主题,揭露了各种虚假宣传和骗局,短短4个月间,涨粉高达700多万。然而,这一次他举报新东方“违规补课”,实在太不得人心。

一位补习老师说:“新东方算很好的了,明码标价,也不是天价,也没和学校勾搭在一起,没有聘用编制内老师,就不会导致学校老师拉人头不讲课的严肃问题。有需求的自己去补而已。读书,不是黄赌毒,有的孩子就只差那一下帮助,就茅塞顿开了。”

CDT 档案卡
标题:绝对化的公平才是不公平的
作者:维舟
发表日期:2023.8.17
来源:微信公众号“维舟”
主题归类:双减政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还有一位曾是他的铁粉,坦承之前看他打假的视频“看得热血沸腾”,但对他冲新东方也不以为然:

记住你是打假主播,新东方没有假。也确实有很多家长需要新东方,国家取消教培机构,但是他新东方依然能继续做,侧面也反映是当地政府允许了的。新东方有这么多员工,一下子解散了这些人,都还有家庭需要生活下去。突然断了收入这不闹吗?

然而,无论是孩子需要,还是教培机构员工要养家,这些能触动“铁头”吗?我想是不能的。

image

在接受《南方周末》的访谈时,他坚定地表示将坚持到底,决不罢休,甚至不仅自己“火力全开”,“也会自己出钱,让更多跟我有一样志向的人去干”。至少从他目前的回应来看,没有任何歉疚之意,“悔改”就更谈不上了。

这不仅是因为他头铁,还因为一种特殊的公平理念。当被问到“你理解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时,他答:

不补课就是教育公平,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国家的高考、中考制度符合当下我国国情最优解,相对来说已经是很公平的。如果都能上高中,那我为什么要学习? 不用学习了,那这比补课还废呢。

他这次之所以盯上新东方,是因为有位家长给他提供了线索,“她家小孩没有补课,但是班上其他孩子补课,她就不爽”,“我觉得补课家长是自私的,我不补,你也不补,公平吧?你为什么要补呢?”

更进一步说,他认为城市家长补课,“对偏远地区的人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你本来就已经享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你还补课?教育一定要公平,而补课就破坏了这种公平。”

别看那么多人反感他,像他这种绝对化的公平观,在中国社会其实是相当深入人心的。最容易激起人们愤恨的,并不是那些“看不见的顶层”,而是周围哪家比自家多占了那么一点资源。

这种特殊的公平观,让他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那就是在有人破坏“公平”时,他作为正义的化身,站出来维护了社会的道德秩序。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如此一意孤行,因为他根本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错了才改,正确的为什么要改?

image

这种公平观的问题在哪里?简言之,绝对化的公平才是不公平的。

在英语里,equity(公平)在公共政策中着眼于扶助弱者,使之享有同等的权利;而equality(平等)则着重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地分配资源。你可以想见,这两者都会激起经久不息的争议,因为看似平等的分配资源,在事实上是不平等的,而对弱者的扶持政策会又让人质疑是违背了平等原则。

也因此,很多人主张,真正的解决之道应当是Justice(公正):也就是在社会制度中拆除那道挡住所有人的高墙,避免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权利。

国内这边的情况迥然不同,“铁头”所说的“公平”,实际上是指“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也就是说,把那道围墙加高到挡住所有人。虽然按照他的逻辑,对真正的“偏远地区”来说,他自己一家在杭州所享有的教育资源恐怕就谈不上多“公平”。

安德烈·阿马尔里克曾说到“俄罗斯人心智”的一种典型特征,那就极其注重“公平”:

尽管公平的概念具有表面上的吸引力,但是当仔细研究这一问题时,就会发现这恰恰代表了俄国人心理中最具破坏性的一面。实际上,“公平”这一概念涉及人内心的一种愿望:“没有人应该过得比我好。”(但并非对被大肆炒作的工资平均化概念的一种愿望,因为许多人生活得更差是一个被人乐于接受的事实。)……

就像我所观察到的一样,许多农民对他人的成功比对自己的失败更加感到痛苦。通常来说,普通的俄罗斯人如果看到自己邻居的生活比自己好,他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将邻居的生活水平降低到与自己一样的水平上。

这种心态,用在“铁头”及其支持者身上,也严丝合缝:那是一种散沙化社会中“向下拉平”式的绝对公平,实际上,这与教育无关,在本质上,它所追求的是所有人的整齐划一。

file

然而,问题也在这里:这否定了社会的参差多态,不容许多样化的选择,也无视了他人的权利。虽然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小孩子没补,你们也不能补,你们不能侵犯我的权益”,但别人也可以反问:“你不补没问题,但凭什么侵犯我补课的权利?”

能为他的行为提供合理性的,仍是一种“公”的信念:社会中的所有个体都不能逾越那个看不见的框框,不应享有特殊性和私利。作为这一原则的捍卫者,他也因此一再宣称自己没有任何私心:“我这个账号做到现在,没卖过一次货,没有任何广告,没有挂任何小黄车,没有变现过一分钱。”

既然如此,别人也就会从这个逻辑出发来攻击他。在他带货之后,有一位“宋凌仙”就说,早就怀疑他动机不纯:

之前看过他在三亚的视频,当时就觉得这人不地道。其实他的行为没错,打击市场黑秤,但是他的方式叉腰,大嚷大叫,让市监局给我立即过来处理,你们什么时候能到?好,我就这等着你们。这种强硬态度,以为他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市委省委领导现场调研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一样。那嘴脸不是为了事,而是为了出名,早晚要带货。果不然。

这就是讽刺之处:虽然他宣称这次助农带货是公益性的,要不是政府层面邀请,“你给再高价,不到500万粉丝我都不会带货的”,然而,转头他又说:“以后肯定会变现,变现咋啦,不是人之常情吗?”

变现本身确实没啥,但人们在意是这么一点:一个以“大公无私”的正义化身自诩来执行绝对化公平观的人物,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本人所标榜的道德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倒是借助公权力来实现个人目的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吊诡的是:绝对的“公”换一面看又像是“私”。

那种绝对公平从未实现,即使实现也将是一个可怕的乌托邦,因为那本质上就是反人性的。像所有乌托邦一样,不管看上去多么美好,在实现的过程中,它将走向自己的反面。虽然当下的教育确实有种种问题,但那却不会是一个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