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条新闻,说是山东省政府发文,要求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去当地政务服务平台确认了一下,发现果有此事,不过在洋洋洒洒长达40条、多达6000字的政策措施中,“带薪休假”的相关内容排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仅有短短20字,只占该条措施完整内容的15分之一左右,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了。
而对比整则通知,这条措施所占的比重之小,使其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给人的感觉就是顺口一提罢了,既没有具体的落实细则,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
因此,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知乎用户“信息对抗”说,“关于带薪休假,从中央到地方,都提了不下800遍了,再说还有啥意思”“靠发文件落实,这种叫云落实,云落下来变成水,所以云落实的东西一般都很水。”
在山东政务服务平台输入关键词“带薪休假”,能检索出最早关于落实“带薪休假”政策的通知是在2009年,之后几乎每隔一两年,便会有相关的通知或意见出台,但十多年过去了,“带薪休假”依然只有陪跑的份儿。
就像完成年度任务一样,例行公事——提不提是我的事,但执不执行就与我无关了。也难怪人们对此类政策嗤之以鼻了。
不过,也有对此持积极态度的,比如前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他认为“好得很,这是山东提振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中的一项”“是对社会进步的夯实”“执行劳动法、尊重员工的休息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良好运转非常重要的应有题中之意,让广大劳动者休息好,享受好他们的应有权利,这是一种根本的高尚。”
这番道理很难让人不认同,但问题是,劳动法“落实”了这么多年还没着地,大家都是见证者,胡锡进到底要失忆到什么程度才能露出这一副初见的外宾模样,还是说每逢此刻都要咔了重演一遍?
除了发布相关政策时的敷衍态度让人厌烦,落实这些政策的目的也令人难以接受。
关于此,原文是这么说的: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
“促进假日消费”这六个字足够扎眼,换句话说就是,之所以推动带薪休假等制度的建立,并非是为了严格遵守劳动法,也不是为了保护人们作为劳动者应得的权利以及尊严,而是想让大家花钱。
这虽然在客观上能一定程度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本末倒置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一旦消费回暖,目的达到,是不是就能随时废弃这些政策,收回劳动者的权利,或者说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消费不足,是不是意味着劳动者永远无法得到这些权利?
这也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原因所在。
当然,如果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么说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还有不少人觉得为了保经济,国内目前最好连劳动法都不要落实。
但光靠施加外部力量就能刺激消费了吗?显然不是的。
中国经济内需不足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哪怕放眼全球,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也是相对偏低的,可没人会觉得这是因为呼吁大家消费的声音太小了或是助商惠民的消费券发放的太少了。
你问别人为什么不消费,他大抵会说“没钱”,哪怕他手中其实是有钱的,他也会说“不敢花”。收入低、开支大、抗风险能力差导致这么多年来,存钱依然是中国人获得安全感的最佳方式。
试问,有钱谁不愿意消费?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高级巧克力要比廉价水果糖好吃。
然而这般众所周知的道理却像一层透明的窗户纸,迟迟没有被捅破,至今还停留在嘴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