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或许预制菜真的有可能取代传统食堂,但目前恐怕还未到火候,这中间的过程,显然还需要填补更多的信任和信心。
最近一段时间,预制菜进校园的现象,引发持续热议。一些家长在网上表示反对,在线下也开始用行动“发声”。
从社交媒体上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门口挤满了送餐的家长,不少学生只能在校门口蹲或站着,就着家长手中的餐盒快速吃午餐。
家长亲自送饭,这某种意义上已经构成了对学校食堂的“抵制”。预制菜的精髓,说白了可以用一个时髦的互联网用语来形容——
延迟满足。它消除了餐饮的时空感,可以进行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并实现源头采购,更易实现对原料品质的把控。
得益于这些优势,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
据统计,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万家;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1000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3000亿元。
但是,预制菜已经到了进校园的时刻吗?
长期以来,学校食堂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比如今年,单是吃出“老鼠头”的事件就不止一起,还出现了“指鼠为鸭”的现象级新闻事件。有人认为,因为制作过程的高度统一和前置,预制菜或许能够有效避免“后厨乱象”。
但目前来看,这多少有点一厢情愿。
正如中国烹饪协会有关负责人所担忧的,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时常出现使用劣质食材、生产不规范、卫生不达标、菜品高盐高脂肪、包装材料不安全、菜品变质等情况。
在媒体的报道中,最近也有家长反映孩子根本吃不下口味一般的预制菜,还有的反馈孩子吃完学校餐食后出现了腹泻等情况。
家长还担心的一个地方在于,预制菜一旦以规模化、固定化地姿态进入校园,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只能吃预制菜、天天吃预制菜?
别说是自己家的孩子了,就是成年人自己,恐怕也不会这么“委屈”自己。
坦白说,很多人可能都吃过预制菜,尤其是平日里比较忙的上班族,但是似乎很少有人爱上预制菜,大多时候是迫不得已,图预制菜的方便,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谁不想吃新鲜出锅的饭菜呢?
很多饭店讲究活鱼现杀,道理就在这里。
现在的问题是,预制菜在外界的普遍市场都尚未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很多人对其仍心有芥蒂,这个时候贸然进入校园,遭遇强烈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市场的矛盾不妨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
预制菜若想进校园,首先就得问问家长和学生,而不是学校或当地行政部门单方面做决定。
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强调,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目前来看,一些学校在引进预制菜时,忽视了家长和学生的权利。
而在获得了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允许后,也不能让预制菜直接垄断学校食堂。要给传统的烹饪方式留下窗口,让预制菜与其公平竞争,吃与不吃、一个月吃几次,选择权留给学生。
如果预制菜真的能够凭借口感、便捷、营养、质量、成本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赢得青睐,那没什么好说的。
不久的将来,或许预制菜真的有可能取代传统食堂,但目前恐怕还未到火候,这中间的过程,显然还需要填补更多的信任和信心。
现阶段,不妨先考虑建立严密、科学的工艺标准,完善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当把预制菜的品质和口碑做起来后,再谈进校园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