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终于等到了南阳方面的公关。
节日期间,河南南阳因为音乐节游客集体被盗事件,惹人关注。
这件事我一直在等,等什么呢?
就看当地是怎么处理危机公关的,好从中学习一下。
但目前来看,当地的媒体操作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南阳方面,祭出了女主持含泪哭诉一招。
当地的某个女主持,声泪俱下,说是有人故意抹黑的,说是动了别人蛋糕。
抛开事实不谈,这是典型的转移矛盾做法。
南阳集体偷盗事件中,最核心东西就是很多人东西被偷了。
这叫抹黑吗?这不是事实嘛?
再者,你说你办个音乐节能动谁的蛋糕?明明自己就是享受蛋糕的好吧!
为什么很多音乐节会下放到三四线城市?因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文化活动管理越发严格了,主办方基于种种限制,干脆心一横,放到三四线得了。
也因为音乐节的下沉,不少三四线城市的经济、活力得到了刺激。
南阳就是明显得利者,是吃蛋糕的,现在却倒打一耙,把自己当成受害人了。
这种应对危机的态度,首先就是不诚恳的,是“低级红”!
动了谁的蛋糕我不知道,但乐迷的钱包、银行卡、手机、平板电脑,车钥匙、行李箱……是真真切切被人动了。
02
比南阳地方媒体有水平的,是省级媒体。
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比较专业了。在《因为个别村民的行为抹杀一亿人的努力,这是一种悲哀》一文中。
评论员的重点放在了“努力”这个词上。
意思是:
1 南阳很努力,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文旅局长给大家发月饼,市民自发接送游客,免费开通接驳线;免费对外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和卫生间;工作人员牺牲假期做志愿者……(可以说不逊色于淄博,甚至就是照着淄博那一套来的)。
2 偷东西是个别村民的个人行为,是老鼠屎毁了一锅粥。
3 游客先前有主动赠送村民物资的行为,导致不少村民误解这些东西是没人要了。
4 “互联网场景”下,因为个别村民的个人行为,在完全没有弄清楚来龙去脉的情况下,抹杀一个城市,甚至一亿人的努力,这是一种悲哀,更是所有人需要深思的地方。
可以说,这是一种在不反思,不道歉,不承认错误的情况下,最好的一种应对方式了。
相较于南阳女主持的无名锅——“有人故意抹黑南阳”,这里甩到了具体的人身上——“个别村民”,“个别村民的误解”。
矛盾则是转移到了“互联网环境”,“很多没弄清楚事实的网友”身上。
落脚点则是和南阳当地媒体一样:我们是受害者。
形式上更加高级,语言上更加动人得体。
但,还是缺少了一个东西:真诚。
03
所谓真诚,首先是要真诚地道歉。
无论是市级媒体,还是省级媒体,我都没有看到他们对那些被盗的受害者,真挚、诚恳的道歉,而是尽力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
这是最不应该的。
再次,是真诚地反思问题所在。
据不少南阳、乃至河南本省的网友反映,当地确实多年存在严重的偷盗现象。
而之所以偷盗现象猖獗,还是因为基层治理的缺失。
一个网友说:
我就是南阳人,你们去南阳包个鱼塘或者包块地就知道了,当着你的面网鱼你都不敢管,管了过几天鱼都给你毒死……视频女村民翻墙进去“捡”东西,她们认知里真没觉得自己违法犯罪了,只是觉得自己捡的……人也不抓,(还在)狡辩洗地护犊。
可以说,这段话已经深刻的总结了原因,那就是法治不显,罪犯无畏。
甚至,地方还会护犊。
很多问题,不是“个别老鼠屎”造成的,而是你这个环境就容易长老鼠。
南阳努力吗?
确实努力了,淄博精神学到位了,市长下基层一起干了。
但这是不是一种“舍本逐末”呢?
就像国足一样,每逢大赛请几个外援,搞几场特训,就能把整体水平提上去了?
不是的,功夫要花在日常的基层治理上。
非要等音乐节了,市长才能去车站接人吗?平常就不能接?
河南媒体的记者批判“互联网环境”不好,但南阳为了某场音乐节,突击式的讨好游客,不正是“互联网思维”吗?
不也是想追求淄博那样的“一夜爆红”吗?
城市形象的提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做好社会治理,打造好人文环境,然后再借助音乐节这样契机,做好推广,从而一炮而红。
就像南阳人诸葛亮在《隆中对》说的那样:
先“内修政理”,然后再等“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 。
现在来看,南阳就是搞反了诸葛亮的步骤,先谋求搞个大新闻,火速出道,把精力全扑在了城市营销上。
那么结果自然是“德不配位”,露了馅。
04
关于舆论处理的方式,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大公司、大企业做出了样板。
就南阳这次负面舆论危机,我个人觉得,最妥帖的方式应该是这样:
1 先郑重向受害者道歉,表态全力弥补,弥补不了,照价赔偿。
2 所有参加音乐节的游客,免费赠送邮寄小礼品一份。
3 所有罪犯,依法严惩,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4 对于互联网上的批判,老实受着,偷了就是偷了,挨打要立正,鞠躬要鞠90度。
如此,既能得到群众的真挚谅解,亦能为以后的治理树立标杆,还能给自己树立负责任的好形象。
而不是现在各种找借口,甚至到处甩锅。
但是,河南的个别媒体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正道”呢?
个人的理解是,还是初心不够纯粹,态度不够端正,过分注重面子。
如此操作,后果只能是“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芝麻,是他觉得很重要,但早就丢掉的面子。
西瓜,则大家的望而却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