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西方人餐桌上的海鲜可能来自维吾尔人的强迫劳动(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3.10.16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CHINA Books Review(中国书评):是一份在线出版物,将提供与中国图书相关的信息、见解和智慧的评论。该书评网站由中国连线 (The Wire China)亚洲协会美中关系研究中心 (Asia Society’s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 共同发起。该网站将免费提供由知名作家撰写的书评、作者访谈、编辑节选,以及更多类似《纽约书评》的一般性文章,并且将重点关注有关中国和来自中国的书籍以及更广阔的汉语世界。

相关阅读:
【CDT报告汇·专题】联合国新疆人权报告的前世今生:中国当局能否洗白反人类罪?
【CDT报告汇】郑国恩:针对维吾尔人的强迫劳动仍在继续(外二篇)

一、纽约客聘请私家侦探前往山东两大海鲜工厂调查

中国数字时代曾报道过中国当局针对维吾尔人的强迫劳动一直存在。美国知名杂志纽约客 (The New Yorker) 发布最新的调查文章对此又有了新发现。他们指中国当局强迫家在内陆的维吾尔人到沿海地区加工海鲜。最终,这些海鲜很多都销往到了欧美等西方国家。

img文章截图

纽约客首先描述了今年四月喀什火车站运送维吾尔劳工的场景。作者引用了人类学家郑国恩 (Adrian Zenz) 的研究,表示针对维吾尔人为主的突厥裔穆斯林强迫劳动是一种控制和同化的策略,目的是消除维吾尔文化。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2014年至2019年,有250多万人被政府动员到内地打工。

对此,美国国会在2021年通过了《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禁止强迫劳动下的产品进入美国。这一法案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去年6月至今,美国海关已经扣押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然而,纽约客表示这些产品以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为主,海鲜的进口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八成的海鲜依赖进口,而中国又是最大的来源国。

纽约客记者和一个研究团队合作发现,自 2018 年以来,至少有 1000 名维吾尔人被派往山东的海鲜加工厂工作。他们调查了数百页的公司内部通讯、当地新闻报道、贸易数据和卫星图像,最终得出了这一结论。

据调查,被强迫派遣的维吾尔劳工,通常住在工厂宿舍,接受半军事化的管理。他们引用网络杂志《寒冬》的采访,指维吾尔工人的宿舍经常被搜查,甚至“如果发现一本《古兰经》,它的主人就可能会被送到再教育营”。记者通过对相关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也发现工人普遍对工作环境存在不满。

文章特别提及,“法外汪洋项目”(The Outlaw Ocean Project),表示“在过去四年进行了大量调查,首次揭示这个鲜为人知、却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海产品的维吾尔族强迫劳动系统”。

纽约客还聘请了私家侦探前往山东省的两家大型海鲜工厂,山东海都和荣成海博。这两家工厂的鱿鱼加工量占中国加工总量的大约百分之三十。然而,由于工人身着工作服,并未拍摄到工人本人的出镜视频。不过,纽约客的调查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他们表示,虽然荣成海博曾经通过了审计公司S.G.S的社会审计(编者注:对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公司对社会影响方面的努力、程序和行为准则的正式审查,包括是否合法用工),使得其可以继续向美国出口,但是纽约客的调查发现,该公司曾在2021年招募170多维吾尔人从事海鲜加工工作。

记者还表示,“社会审计通常预先宣布,这让工厂管理人员可以在检查期间藏匿少数族裔劳工。审查员极少有机会亲自与劳工面谈。即使能够面谈,劳工也可能因为害怕报复,而犹豫是否要诚实回答。”

最终,纽约客引用“法外汪洋项目”的研究表示,这些并非个案,因此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对在海鲜加工行业的“维吾尔人强迫劳动”进行调查。

二、程铁军出版新书《一个长城外的汉族造反派:内蒙文革与民族屠杀》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退休教授、自由作家程铁军,在本月出版了新书,回忆了文革时他在内蒙古的经历。共同作者还有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宝力格 (Uradyn E. Bulag),以及宾汉顿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和历史系荣休教授马克·塞尔登 (Mark Selden) 。

img《一个长城外的汉族造反派:内蒙文革与民族屠杀》封面

根据介绍,“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程铁军的第一人称回忆,讲述了他作为反叛者的经历”。此外,“三位合著者还对当时的文献记录进行了仔细研究。最后一章为内蒙古的镇压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他表示,“镇压的目的不是将蒙古人作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来消灭,这不是种族灭绝。然而,这是一场 "政治屠杀",试图摧毁一个民族对其自治区行使领导权的意志。这一不同寻常的叙述为了解文化大革命事件提供了急需的原始资料,同时也为涉及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治提供了新颖的解释。”

此外,程铁军还在网络媒体议报发文,回忆了本书出版的背后故事。

相关阅读:议报【議想天開】程鐵軍|莫讓青史盡成灰(話說《「造反派」記憶》)

在文中,作者回忆道,“我原籍河北饶阳农村,在本县念到初二,因大饥荒濒临失学,尊奉母命,于1959年秋,转学到呼和浩特,随父亲和继母生活,在呼和五中念初三,1960年升高中(呼和二中),1963年,进内蒙师院外语系英语专业,1966文革停课,1967年去《内蒙古日报》工作,1969年,去包头电机厂劳动锻炼。1972年,从乌拉特前旗新安中学,调回原籍河北饶阳中学(母校),在内蒙生活13年,亲历社教,奉旨造反,当记者、工人、教师等,经历各项运动,至今记忆犹新。”

“特别是,亲眼见证许多亲朋好友的悲惨经历,包括百般凌辱,失去自由,甚至丢掉性命。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黑暗、最血腥的记忆,永远不能忘却,不敢忘却。”

之后,程教授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曾想以“内蒙文革”为主线进行研究,但是碍于调查困难和政治敏感,因此不得作罢,但是对这一主题的兴趣一直不曾减弱。之后,他在1998年开始写作内蒙古文革的回忆,为此书做了铺垫。

img文章截图

2000年初,他又和内蒙古前造反派高树华合写了对方的文革口述史。

“世纪之交,我去澳门大学任教,回内地方便,2001年在呼和浩特,与造反派领袖高树华老师重逢。他邀我合作,写内蒙文革史,我欣然同意,立刻跟他商量提纲、范例、分工和写作计划。由他先写初稿,我再做必要核实、采访与考证。没想2003年夏,高老师突然病逝,不久收到他托朋友寄来的诀别信,连同一包文稿、资料和照片。我悲痛之余,立刻投入工作,经历许多不眠之夜,耗时三年,才把他的遗稿整理成书,题为《内蒙文革风雷——一个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由《明镜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

后来,程铁军回美国定居,又联合另外两位教授,写下了自己的“英文口述史”。“最终于2022年,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签约,又与责编协商修改,加工润色,才最后确定了如今的版本。”

作者表示,自己写作的初衷,跟高树华合写的中文口述史一样,“个人恩怨可忘记,历史对错须搞清”。

他认为,“起码在我们记忆犹新的文革史上,官方的文本,谬误严重,经不住推敲和时间考验。如今网络媒体,还充斥五花八门的‘劝世文’,鼓吹‘难得糊涂,莫追究历史对错,要得过且过,及时行乐’云云。不错,中华民族失血太多,需要停止斗争,抹平仇恨,捐弃前嫌,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正视历史,分辨是非,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而不是回避历史,混淆是非,歪曲经验,忘却教训。”

三、人权观察谴责中国政府强迫遣返500多名“脱北者”回朝鲜

人权观察近日发布一则公开信,谴责中国政府遣返“脱北者”,并且指出“被遣返者多为女性”,遣返后“恐遭酷刑、性侵和强迫劳动”。

img文章截图

“中国当局近期强迫遣返逾500名逃离朝鲜人士。这批以女性占大多数的被遣返者极可能被关进强迫劳动营区,面临酷刑、性暴力、强迫失踪和处决等危险。”

人权观察引用在朝中两国均有广泛人脉的朝鲜裔传教士史蒂芬・金 (Stephen Kim) 的话,称“中国政府于10月9日夜间以车队载运这批朝鲜人,经五处不同口岸送过边界”。金表示,“有部分被捕人员设法透过中国警卫打电话向韩国亲属说明情况。”

朝鲜政府将未经许可出国列为“背叛民族”罪行,可处死刑或监禁在暴虐的强迫劳动营区。由于这种威胁的存在,任何朝鲜人士只要出国或在国外逾期停留即应视为“就地难民”:指一个人在离开本国后成为难民,不论先前受过何种待遇或为何出国。

人权观察还证实,“中国当局在今年8月29日强迫遣返80名朝鲜人、9月18日遣返其他40人,2021年7月也遣返近50名朝鲜人”。“中国政府依惯例将无证朝鲜人视为非法‘经济移民’,不许他们寻求庇护或重新安置,而是按照两国1986年边界协议将他们遣返。”“人权观察于9月21日与众多团体联名致函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呼吁中国政府停止强迫遣返逃离朝鲜人士。”

他们指出,“中国是联合国难民公约和反酷刑公约的缔约国,这两部公约都禁止强迫遣返任何面临真正迫害或酷刑危险的人。联合国朝鲜人权调查委员会曾于2013年警告中国政府,参与强迫遣返的官员可能被追究教唆危害人类罪的刑责。”

最后,人权观察呼吁各国政府“应谴责中国最近的遣返措施”并且要求中国“停止未来的强迫遣返”。“中国政府应协助联合国当局接触朝鲜在押人员,进而承认朝鲜人的难民地位或允许他们安全通过前往韩国或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