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媒体报道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2000年出生的王龙辉,如今已经开货车五年了。三年前,他的父亲因中风行动不便;两年前,他将面包车换成冷藏车开始夜间工作,成为家中主要收入来源。
当多数00后初入职场时,同样是00后的王龙辉早已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每天昼伏夜出日夜颠倒的工作。
故事的最后,媒体不忘介绍王龙辉的收入:开货车5年收入超百万。
看着励志吗?感人吗?不好意思,我一点也感动不起来,我只看到了一个为了生活奔波,一个因为生活不得不早早扛起重担的年轻人。
23岁开货车5年,这就意味着他18岁就开始跑货车,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我看到这样一条评论,是某个官媒发的,想必这个官媒的小编心里也是很反感这种新闻的,反感官媒歌颂苦难:
有人十八岁拿到驾照开跑车,有人十八岁拿到驾照开始跑车。
短短一句话,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说了很多很多。
《活着》的序言中有一句话:“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说到这,不禁想到买的房子烂尾后,维权被打,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家乡的亮亮和丽君。
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一家几代人的钱花出去了,房子没拿到,什么时候拿到完全看运气和天意,有可能一辈子也拿不到,可贷款却一分也不能少,不然就是分分钟上征信上黑名单。
亮亮和丽君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缩影,网上有很多人说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苦难,对此我并不想过多评判什么,因为已经没有意义了。而他们的经历,也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生不许犯错的普通人。
短短一句话,却能概括无数人一生和当下的真实处境:明明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付出,却不能犯一点点错误,哪怕一次错误的选择,就可能毁了一家人的一生。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又看到了一条新闻,说的是一位39岁的沈阳大哥,一人身兼3份职业,白天开网约车,晚上送外卖,闲暇时推销和安装卫浴用品。
看得出来,这位大哥很努力在生活,我们不知道他为啥那么拼命,但能想象的是,他的生活压力肯定很大。
于是,人日发文盛赞这位大哥:工作有着落,日子有奔头。
今年夏天媒体还报道了另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位农民工在高温天气下作业,下班以后,浑身被汗水浸湿,他拿起安全帽当作水舀子装凉水浇在身上降温。
最后媒体还不忘说教: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
这样的生活不该抱怨吗?这样的生活就是应该的吗?
只要上过学的人,似乎都写过以“苦难”为主题的作文,而且内容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一定是找几个名人出来举例,比如海伦凯勒。说什么苦难是一份难能可贵的人生财富,因为苦难,才成就了很多人的成功。这样的作文,老师一般都会给很高的分数。
那时候,我们洋洋自得,觉得苦难确实值得歌颂。可直到有一天,你成家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发现孩子写的作文,和你小时候写的差不多。大家好像都在接受一样的教育,好像都把苦难当成财富。
于是,只要想起苦难,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赞美,这种惯性思维贯穿了一代又一代人。这种思维的人多了,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是突然哪一天官媒将一件本是很心酸的事给扭曲成“正能量”时,人人都习以为常,这是很可怕的。
我们好像都习惯了吃苦,于是吃苦慢慢成为了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媒体们的笔下,吃苦更似乎是一种无上光荣的存在。可有时候,你越能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
我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可惜这个答案太复杂了,想了半天我只想到一句话: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我坚持写作,我秉承着“说人话,说真话”的初心,只希望,我的坚持能一点点改变这种现状,哪怕它是极其微小的,渺茫的。
但我的声音自始至终是微弱的,尤其是在某些官媒面前,我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当官媒站出来歌颂苦难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是那么地渺小。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歌颂苦难?”
有人说:因为苦难的根源,他们不敢提,甚至不敢想。受累就是受累,挨饿就是挨饿,没听说过让你挨饿是为了你好的。
还有人说:只有一部分“云端人士”特别喜欢歌颂苦难,觉得苦难能塑造他们所认为的一种“优良”品质。虽然他们本身不需要经历平民大众的苦难就是了…
是啊,苦难本身就没什么值得歌颂的,苦难带给人的只有屈辱、折磨以及无休止的痛苦。
没人想要经历苦难,一切都是迫不得已罢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亮亮和丽君宁愿按时还贷,也不愿房子没了、钱没了,还背上老赖的标签。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沈阳那位大哥不愿同时做三份工作,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工地上的大哥也想在炎炎夏日里吹着空调吃着冰西瓜,而不是顶着烈日冒着随时中暑的风险干活。
他们所经受的苦难,并不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也不是他们值得炫耀的徽章,一切的一切,只是没得选择罢了。
这些新闻中的她、她和他们,以及现实中的我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苦难对所有人来说,并不是财富,也不值得歌颂,苦难是每个正在经历者这一辈子不愿再回忆起的痛苦,是万劫不复,是万丈深渊。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不去讨论制造苦难的根本原因,不去讨论如何解决困难,一味歌颂苦难,还安想以此疗愈人们的精神内耗,不过是凌空蹈虛,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