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相关阅读:维舟|孩子为何如此残忍?

近几天掉了不少关注。我猜想,一些读者是在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不满:写“邯郸初中生遇害案”的那篇《孩子为何如此残忍?》,论调太温和了,并不符合他们想要严惩凶手的强烈愿望和道德愤慨。

像这样有激烈争议的话题,要得到所有人喜欢是不可能。当然也有很多人支持我:

image

image

但我也清楚,很多人的想法是:要探究这些悲剧背后的社会根源,可以,你慢慢探究吧,但不管怎样,杀人必须偿命。有一位简洁明了地说:“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该枪毙的,还是要枪毙。”

根据这种道德愤慨,公众对凶手有着强烈的复仇愿望,他们主张一定要以严厉的惩罚来回应恶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保护坏人却不保护好人,最好干脆废除年龄限制,犯下这种罪行的都得处死;有的人甚至觉得仅仅枪毙都还不能解恨,要凌迟处死才能震慑潜在的犯罪,也就是说,他们把公开宣判和严刑峻法看作是一种教化手段。

公众号的读者还算克制的,我这篇在百家号上已有57万阅读,最高赞的留言都主张严惩,理由是自然年龄不足为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邪恶不亚于甚至超过了成年人,不严惩还了得?

image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论调:“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小恶魔”,甚至进而强调像这样的凶手天生就有恶魔基因,生来就坏,也改造不好。既然如此,那么他们犯下这么可怕的罪行,既不是因为师长、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有什么过错,当然更不需要改进,把这些坏人甄别出来杀掉就完事了。

CDT 档案卡
标题:有些话不讨喜,但我还是得说
作者:维舟
发表日期:2024.3.25
来源:维舟
主题归类: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凶手本性邪恶?因为道德审判就是这样:只有“绝对的恶”才能使我们这些好人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愤慨,既然非黑即白,凶手和我们全然不一样,把他处以极刑也就不用困扰了。

不难看出,这一思路拒绝相信人性是复杂的、可塑的,相反,正是要证明有一部分害群之马就是恶魔,才能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所有罪责——他们犯下这些罪行,怪不了任何人,也不能怪社会,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然而,这么一来就势必拒绝反思,何必呢?那全是他们自己的错,当下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都没什么问题,只是个别人天生坏种,也别费事去教育他,把他们清除掉,别妨害我们社会这个纯洁的共同体就行了。简单一句话,“那都是坏人的错,我们身为好人有啥需要反思的?”

想想看,这有多爽:“我们”纯良无辜,社会、制度,一切都没什么问题,有错的只是几个天生的恶魔,相比起痛苦的反思、改进,把那几个坏人杀掉岂不简单多了?何况我们还能对肆意对他们释放平日压抑已久的攻击性,因为此时此刻,无论对他们怎么喊打喊杀,都正当化了——至少这种道德义愤的情绪本身就是正当的。

有位朋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还是有点知识分子的迂,老想着批判、反思,你也不想想,那得多累啊,有几个喜欢这样?大众只是想出出气,骂个痛快,该杀的杀了,这事也就过去了,谁还惦记什么‘从根源上改变’?你还不如像有些人那样,跟着骂几句算了,还算提供一点情绪价值。”

这我不是不知道。虽然总有人讽刺我“刻意标新立异,还不是为了流量”,但实话实说,要是顺应民粹,喊打喊杀,我应该不难收割到更多流量,毕竟那在国内社会的基数大多了。但我就是不愿意。

image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上海的《申报》因为如实报告战况,被痛斥“偏袒法人”,许多人威胁退订,该报拥有者、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意识到公众都喜欢看什么,遂投资创办《点石斋画报》。

和坚守新闻操守的《申报》不同,《点石斋画报》以通俗的图文,报道大众喜闻乐见的消息,追求感官愉悦而非理性思考,完全不在意真假,只要报纸好卖就行。其结果,虽然属于同一个老板的同一家报馆,但报道甲午战争时,《申报》常报道清军战败的消息,而《点石斋画报》里却全是清军大胜日军,所向无敌。

这应该算是国内媒体流量玩法的鼻祖了:嗅到市场需求,就去满足它,至于操守,那是什么?难道不是妨碍我赚钱的一点无用的道德感?

在当下的自媒体环境下,太多人就是这么玩的,他们心安理得地认为这就是纯粹的“市场供需原则”,有的人甚至一边数钱一边偷着乐骂读者:“蠢货,你们想吃什么,我就喂你吃什么。”

我自己就是新闻系毕业,工作20多年也都是在研究媒体,这些当然也清楚。一位老同学今早还跟我感慨:“在这个社会里,像你这样的批评者就显出一种幼稚的晚熟:既然你早知道游戏就是这样,却不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想办法参与进来,给自己多分一块蛋糕,别人都会奇怪,你到底是不懂,还是不屑?”

可能我骨子里还是有点清高吧,厚颜点说,算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我知道大众喜欢民粹,但我不会去鼓动民粹,因为那违背我的本心。对我来说,那比赚点流量的钱更重要。

这么说,无意标榜自己有多高尚。无论如何,这条路不好走。我很清楚,我个人无力对抗这样的舆论环境,也很难改变什么,就算发声,也很容易被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有些话不讨喜,但我还是得说,不是因为那有多正确,而是因为那就是我自己真实的想法。

我不是为了改变谁,是为了不让自己被改变。我也相信,当我说出来,自会找到和我有类似想法的人,他们或许不用再感到那么孤立无援。

我还会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