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按:原帖由微博网友@sven_shi发布于2024年6月21日,目前已遭删除。


关于税务征管当年有过一个很有名的案例,发生在江苏。这个案例当年开始的时候是被当作重点宣传的,后来就没有后来了。你花点耐心看一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2015年时出了篇文章,题目叫《江苏国税:反避税青年个个是精英》。讲江苏国税根据相关规定去给一家跨国企业A”征税”。开始的时候是一种默契状态,他们过来投资,在当地拉动就业,然后把利润放在国外。但是依照我国的规定,是可以对这样的行为进行查税的。

CDT 档案卡
标题:关于税务征管当年有过一个有名案例
作者:sven_shi
发表日期:2024.6.24
来源:微博
主题归类:税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税务部门对大企业征税,并不是下个通知就结束了,而是经常要进行税务谈判。意思就是和企业协商,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格去交税并且要继续经营。这家企业谈下来的结果是先补税14亿, 接着他们还会在中国继续静音,接下去4年每年增加利润4.5亿,然后增加企业所得税1亿。

file

这个事情当时属于大获全胜,所以做了很多的新闻报导。但是因为税务这个基础知识有点门槛, 所以很多人没看懂。最后文章的调子起的很高。就是把这些税务部门的人夸的有点脱离现实。

这里就是图二。就是讲税务部门运筹帷幄,老外当中说这样做他们干不下去,要跑,接着税务部门就运用了一系列技巧,让他们接受了这个方案。谈判的人夸税务部门的人能力很强,出去外面都是可以去国际级的会计师事务所拿百万年薪的。

file

这种文章就是属于自己借别人的口夸自己。毕竟税务口整体待遇很好。所以他们只要出文章,讲起来就是跑到外面都是国际级别的水平,拿的还要多。

那么这个案例后面为什么不宣传了呢?

因为文章中提到的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希捷。他们和税务部门谈的就是一个缓兵之计。他们15年签协议,说接下去4年要逐年拿利润回中国,接着16年年底就把2000人的大厂给关了。

你一想就能明白,一个2000人的厂,那么大的产能。这种跨国公司要调配起码也要两年的时间。

意思就是他们签协议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准备要跑了。那么你再去回过头读那篇文章,就会发现税务上其实把事情搞错了。他们吃定人家不会走, 结果人家谈的时候就走了。所谓的税务谈判,对他们来说就是出一次血止损。

file

讲税法税务部门怎么做都是对的。但是现实中这对招商引资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这些大厂过来,都是和当地的地方政府谈条件的。人家一来就是大额的投资,解决数干人的就业,甚至还会带来一个产业链条。但是税务部门往往是地方上有钱的时候能协调,有优惠和默契;没钱的时候就再来查账,属于不确定性的问题。

你今天再把这个案例读一遍,感受肯定特别不一样。

相关阅读:人民网|江苏国税:反避税青年个个是精英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