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DT 档案卡
标题:受害者必得抢盐
作者:坏雷达
投稿人:匿名读者
发表日期:2023.8.25
来源:微信公众号“坏雷达”
主题归类:抢盐风波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

嘲讽焦急囤积食盐的人,我总担心是太过苛责。

囤积货物,是多重认知偏差的后果。而所有的认知偏差,都源自于持久而深层的不安全感。

尤其经历了三年的恐慌与不确定性,在家中囤点儿东西,几乎刻印在了很多人的潜意识里。

尽管他们不知恐慌的原因。不知为何封控,不知为何放开,不知连花是否清瘟,自然,也不知国际风云物理化学,碘盐到底防不防辐射。

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持续的认知损伤的受害者。他们不仅要付出智识上的代价,时刻生活在脆弱与惶恐中,还要真实地成为韭菜。

他们只有对脆弱和危险的直觉,却没有能力去分辨问题的起因,因此,对于一切听起来足以伤害自身的假说,惶惶中选择了宁可信其有。

被长期精神PUA的受害者,往往更喜欢选择轻易坚信。

2

认知上的受害者困境,指的是受害者几乎无法自救或觉醒。

每一个环节都在创造认知困境。一开始,是缺少信息观点的输入,在分发机制上,算法推荐与圈层壁垒进一步制造着偏见牢笼,而在个体的信息处理环节,教育中对独立思考的抑制也使得多数人缺少信息的运算处理能力。

前段时间校招季,发现很多考试成绩出色的年轻人,本质上是“热心而精力旺盛的吃瓜群众”,兴趣看起来广泛,但缺少深入思考和主动求解的能力。

说到底,是教育从未鼓励和培养过他们如何去处理被推送至面前的信息,因此,他们一开始相信一切,遇到问题以后,则开始反对一切。

如此生活三十年,受害者永不觉醒。

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些试图摆事实讲道理的努力,最终只是影响了原本就尝试独立思考的那群人。

3

这种认知上的缺失,会制造一个巨大的“仇恨的诱惑”。

仇恨的诱惑,是借用了日本导演押井守之前总结的“失败的诱惑”。押井守在讲述日本年轻人的心态时,用过一个有趣的概念,“没有比失败更让人感到舒适的事了,一辈子沉浸在自我怜悯的情绪中,这种轻松的日子让人无法抗拒”。

所谓失败的诱惑,其实是用外部的理由来推卸自我的责任,以一种故作慷慨悲壮的功败垂成,来掩盖真实的原因。

这正是认知缺陷的一个典型特征。因此,不管是将失败归罪为时代,还是将不幸归罪为远方的敌人,都是认知缺陷的结果。

只要沉湎一种“仇恨的诱惑”,就可为当下的种种不安寻求心安理得的解释。

在那风雨飘摇的时候,适当的仇恨,是普降于世的心灵鸡汤。

4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群受伤、彷徨但却绝不觉醒的同胞?

他们仍然生活在我们身边,活跃在我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中,他们甚至嘘寒问暖,送来大段的误解,来表达朴素的关心。

他们是信息论的完美受害者,是天生的随风摇摆的韭菜。他们终将难以掌控自我的命运,他们会成为汹涌着倾覆一切的风暴。

在普遍性的认知缺陷中,挣扎着做个正常人无疑是辛苦的。尤其是,如果“正常”无法被置换为一种明哲保身的生存策略,或是一种在社会结构性缺陷中钻营取巧的能力,那么,这种正常,几乎等同于痛苦本身。

一种新的必修课是,时刻直面阴暗与痛苦,并坚定地增加存款、躲开哄抢。

题图:Bruce Gilden
暴力摄影大师。他说,自己就是喜欢逼近人们,越近越好:拿着相机和闪光灯,跳向人们。


最近颇有些意兴阑珊,觉得徒劳而无用。

希望有用,又觉得有用也是一种虚妄

甚至虚妄本身,也是虚妄的一种

可能也是一种病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