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前线

【CDT周报】第148期:作为一个厨师,我以后再也不做蛋炒饭了

“围剿王刚+王刚道歉”后果反而让蛋炒饭隐喻的知晓范围扩大了,这也带来了继“李佳琦悖论”之后的“王刚悖论”,即“毛岸英之死与蛋炒饭无关,但你不能在他生日/忌日的这一天提到蛋炒饭”(改编自@慕容雪村)….这一荒诞场景已然构成了一个国际笑话,如同CNN在报道该事件时所用的标题—— 《在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下,中国网红大厨发誓再也不做蛋炒饭了》。

【404文库】李医生的五颗星,背后是一个群体“顽固的”努力(外二篇)

在这个时代,记忆已经需要捍卫。这不仅是因为信息过载,人们容易遗忘,还因为有一种力量不想让你想起过去。记忆是人最后的依靠,也是“人的本质”。它从来都是权力争夺的领域,那个专有名词叫“历史”。在感叹什么都不能做到时候,至少还有一点你是可以坚持的:不要忘记。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3)——向《四月之声》致敬

2023年11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3.11.2—2023.11.27)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3)》我们谨以此片向这部匿名作品致敬。本项目也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CDT百科】为何说人的一生逃不开出生、“辱华”与往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辱华”一词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滥用,一些对中共政府、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特定人物等的冒犯或批评同样会被冠以“辱华”之名,令“辱华”的应用范围被大幅扩大。台湾YouTuber波特王曾对小粉红“辱华”的指责反讽道:“人的一生逃不开三件事:出生、辱华与往生”。

【CDT周报】第147期:亮亮丽君夫妇比任何时候都更远离梦想

短短两年时间,无数人见证了这对夫妻的经历:从“眼中有光”,到“眼中有泪”,最终“脸上有伤”、“被迫返乡”。去年他们还被称为“现代版骆驼祥子”,而今年又得名“中国梦代言人”。虽然两人被不少网民嘲讽是“行动派粉红”、“标准韭菜”,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就是“最勤劳、最守法、最乐观”的奋斗型年轻人,在任何国家都称得上是“模范公民”。

【CDT百科】彭帅在哪里?《总理和我》为何遭下架?

2021年11月2日,中国网球名将彭帅在微博发布长文举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曾对她进行性侵犯,并在其妻子的许可之下与她保持情人关系。这条微博迅速引爆舆论,并持续发酵……

【CDT百科】“屌丝”,十多年前的流行词如何影响至今?

屌丝,2010年代中国网络流行词。通常被用于社会标准下的失败者的自嘲或他嘲。我们或许可以将屌丝视为一系列不满和自嘲词汇的开端。同样地,粗俗的 “屁民”、”韭菜 “、“人矿”,以及最近的 “孔乙己文学”,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演示着中国普通人对于特权和社会分配不均的低声抗议。

【CDT百科】为何说“南周事件”是习近平时代严控舆论的开端

南周事件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异乎寻常地向中央直接发出挑战,并且触动了中共政府最敏感的心弦—言论审查和新闻自由。另一方面,许多人曾希望南周事件能够成为一个契机,为中国的新闻自由带来不一样的声音。但这一事件的结果却令中国原本就有限的新闻自由再次萎缩。

【CDT百科】“偷着乐”,是什么值得可乐?

“偷着乐”出自时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旋即引发遭受过度防疫政策侵害的网民的不满。随着事件发酵,偷着乐、偷着哭、明着乐、暗着乐、汉乐府、永乐大典、winwinland、心得乐的名单,甚至《爱乐之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电影的英文话题#lalaland、#callmebyyourname等均遭到屏蔽和审查。

【CDT百科】“厉害了我的国”,究竟有多厉害?

“厉害了我的国”这个词玩味之处在于,由于该词由中共官媒创造,因此即使网友利用其进行讽刺,嘲弄,甚至是谩骂的二次使用,都无法被官方媒体认定为“不合规的言论”。因为,它自始至终都拥有着强大的主旋律色彩的加成。因此,这是一个难得可以同时被中共反对者和拥护者所使用的词条。

【CDT百科】“空椅子”代表着谁?

“空椅子 “,用于暗指中国著名异议人士刘晓波。在2010年奥斯陆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现场摆放了一张空椅子,象征无法到场的刘晓波。这一标志很快被大量网民采用,以规避对刘晓波名字的严格审查,遗憾的是,该词也很快遭到审查。

【CDT周报】第146期:中美关系的大门不会关,可惜它是个旋转门

在习近平的三天访美期内,墙内原有的反美活动均被临时叫停,整个舆论氛围发生了激烈转向。几乎所有涉及中美关系的微博话题,均被官媒开启了“评论精选”,在“#人民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重回正道”、“#中美将优化签证申请流程”等热门话题下,一些嘲讽评论被隐藏……

【404文库】“为什么要删贴?为什么消灭提出问题的人?”(外二篇)

关于文字的力量,关于独立的灵魂,关于自由的言论,是这个时代赋予写者最珍贵的礼遇和馈赠,也是这个时代本就应该有的模样。纵观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无数大小事件,当舆情开始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想方设法的删贴,消灭提出问题的人……

【CDT百科】“零八宪章”是一份什么文件?

《零八宪章》,是诺贝尔和平奖奖得主刘晓波、学者张祖桦等人在2008年12月9日共同签署的一份宣言。宣言呼吁中国当局改革政治体制,尊重自由、平等、人权等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践行民主、共和、宪政等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截止2018年,根据“零八宪章”签名整理小组的统计,共计有一万五千多人签署了《零八宪章》。

【CDT百科】俄爹虐我千百遍,“黄俄孝子”待俄爹如初恋

“黄俄孝子”是网络上一种对“精苏”、“精俄”网民的蔑称,这类人的共同特征是喜欢毫无原则地吹捧俄罗斯、崇拜前苏联,不能容忍任何反俄反苏观点,无视俄罗斯给中国国家利益带来的威胁,并试图为俄罗斯的历史罪行开脱。ta们被认为是身在他国却比本国人更爱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人”。

【CDT百科】“四月之声”为什么会消失?

《四月之声》反映了上海封城期间的种种乱象和人道主义次生灾难,很快就遭到了严厉审查。《四月之声》视频本身以及网民们后续的接力和改编共同构成了新冠疫情期间最重要的一次对抗审查的集体行动……

【CDT百科】“小镇做题家,他们为什么自称废物?”

“小镇做题家”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社会规则的不公平,虽饱受争议,但正如知乎用户@如月千早所说:“为什么要做小镇做题家?因为出生在小镇,再不做题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考试是他们唯一堪用的武器。”

【CDT周报】第145期:这些悲剧既不新鲜,也无声浪,转瞬即逝

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举报湖北襄阳健桥医院院长贩卖出生证明和疫苗本,人民网回应:“无论涉及到谁,都应依法处理,决不姑息任何人!” // 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的悦城体育馆发生部分坍塌,造成3人遇难,当地事故调查组回应:“此次事故无论涉及到谁,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CDT百科】为什么“这是我们的最后一代?”

2022年3月27日起,上海当局坚持新冠“清零政策”,在上海全域实行十分严格的封城措施。为避免使用“封城”字眼,当局在一开始称其为“分区分批封控”,之后改称为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封城期间,有很多上海居民遭遇了种种人道主义灾难…..其中,“最后一代”则是当时上海居民非暴力不合作的一次体现。

【CDT百科】“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是什么梗?

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是一个中国外交官和党媒的常用短语,通常用于指责冲突对立面的冒犯。据统计,截止2020年,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伤害”过中国人民。其中印度9次,法国16次,美国62次,日本96次。

【CDT百科】“绿坝”是什么软件?“绿坝娘”是谁?

“绿坝·花季护航”是一款中国工信部开发推广的网络审查工具。2009年5月,工信部发文要求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计算机强制预装“绿坝”软件,因此遭到民意的强烈反对,最终被无限期推迟。绿坝软件的影响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网络文化现象——”绿坝娘”。

【CDT报告汇】出卖我的灵魂:香港宗教面临“中国化”威胁(外二篇)

国安法之下香港宗教也出现了自我审查 (Self-censorship),比如“教会被迫进行自我审查,避免任命被认为有政治观点的牧师 至少有一家大型教会正在重组,以防政府冻结其资产”。根据2021年香港教会更新运动 (The Hong Kong Church Renewal Movement)的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教会打算根据政治局势调整布道内容。

【CDT百科】“辱包”是指什么?它与“膜蛤文化”有什么区别?

辱包文化,这是中文互联网群体对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进行恶搞、讽刺、侮辱和调侃的网路迷因,“包子”用以指代习近平,源自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到北庆丰包子铺吃包子的事件。用一种恶搞的方式来解构官方叙事,瓦解它的权威,这是民间反抗长期有的方式。

【CDT百科】“蛋炒饭节”是什么梗?为什么一年可以过多次?

蛋炒饭节,又称“中国感恩节”,指每年11月25日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的阵亡日,这一天也与西方的传统节日感恩节时间接近。曾有中共军方背景人士回忆称毛岸英是死于生火烹饪蛋炒饭暴露目标,因此有网民在这一天吃蛋炒饭庆祝,感谢历史的偶然“让本朝避免了彻底沦为西朝鲜的厄运”

【CDT百科】“正能量”是什么?为何说它本质上是流氓话语?

关于“正能量”一词的兴起,网络上存在着多种说法。它进入舆论视野与2010年的“宋山木强奸事件”有关。该案流出的细节显示:这位山木培训的创始人在奸污女学员的时候,常说“你现在身体里面充满了负能量,我给你注入一点正能量”。

【CDT百科】“加速主义”是什么梗?为何说“禁止加速就是加速”?

“加速主义”的中国特色定义指的是——在基于中共现行体制已无可救药的这一共识下,与其建设性的批判现实或制止领袖的倒行逆施,不如助推这个自我毁灭的进程,就如同驾车踩死油门般不断加速,最终落得车毁人亡的必然结局。其逻辑类似于“事情在变好之前,要先变得足够坏”。

【CDT周报】第144期:你觉得2023年上海“万梗节”会是最后一届吗?

上海迎来了解除新冠疫情封控后的首个万圣节。庆祝活动自上周末起,民众陆续涌入市中心玩乐数日,许多年轻人更是大显神通进行cos装扮,在巨鹿路等区域放飞自我、勇敢表达…..此次上海的年轻人对西方万圣节进行了巧妙的本土再造,将“万圣节”玩成了反映生猛现实的“万梗节”。

【CDT百科】“很黄很暴力”是什么梗?为何官方不断开展净网行动?

“很黄很暴力”这句网络流行语源于2007年12月2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在该片中,央视批评大量色情、暴力影片开始充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节目第35秒处一名小学生面对摄像镜头说道“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

【CDT报告汇·专题】别了,李克强;别了,希望尚存的时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彻底告别了,一个时代彻底终结了。当初那代希望以参与中共政治、加入体制、改造体制的一代人要么被彻底同化,即便是像他这样的做到高位,也落得个如此下场。这实在是很有象征意涵”。他更是在CNN的采访中, “李克强的去世让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的希望都破灭了,绝望感只会不断累积,给未来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CDT百科】未命名公众号,未命名群体,未命名的爱

2021年7月6日晚,中国多所高校LGBTQ学生社团及一些相关社会组织所属的微信公众号账号被批量清理。被炸号后的公众号名称显示为“未命名公众号”,其截图在网上热传,引发相关社群的震动。网民 @每颗土豆 写道:“未命名公众号,未命名群体,未命名的爱。”

【CDT百科】“大撒币”是什么梗?它为何令民众强烈不满?

大撒币是中文互联网网民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起的外号,是“大傻逼”的谐音,为的是揶揄习近平对海外投资和援助“一掷千金”,大搞“金钱外交”,却忽律本国公民的福利。习近平上台以来,提出了“一带一路”项目,向沿线国家大量发放贷款、投资和援助……

【CDT百科】“全过程民主”是什么梗?为何被称为“全票通过的民主”

“全过程民主”由中共官方创造,本义指“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整个民主过程”……但在中国,“全过程民主”这个概念就有一种奥威尔式“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的讽刺感。

【CDT周报】第143期:远离猪队友,研究发现和蠢人共事易得心脏病

政绩乏善可陈的李克强为何能在身后收获如此多的感恩与怀念,其中一种说法是“全赖同行衬托”,即便是有心无力、无所作为,也好过他人的加速倒车。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人们在哀悼一个希望尚存的时代”,许多人感叹李克强“活得郁闷,死得憋屈”,也从他的遗憾中看到了“十年间苦苦支撑却节节败退的自己”。

【404文库】“我感觉到社交网络和我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割裂”(外二篇)

“大概是从2019开始吧,我感觉到社交网络和我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割裂。我自己和周围的人聊起来,大家基本都是在现实生活里变得越来越颓,但社交网络上,我感受不到任何颓废,相反,我在看到一些微博的时候,能感受到这人的肾上腺素飙起来,大概能喷得比喜马拉雅山还高。”

【CDT百科】“祈翠”是什么梗?人们为何要诅咒“习卒习”

“祈翠”是一个由网民发明用以诅咒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反审查用语。2020年1月25日,湖北全省已有十几个城市被下达了封城令,然而习近平却没有前往一线视察,行踪不明,不少网民在微博发问“那个人在哪里?”,却遭删帖。3天后,习近平会见谭德塞,声称“疫情防控工作我一直是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CDT百科】“冲塔”是什么梗?它的意义何在?

近年来,一个游戏术语“冲塔”逐渐破圈。在英雄联盟等游戏中,敌方防御塔会自动攻击首个进入视野中的敌人,如果玩家不跟随兵线或发育不完全便冲入塔下,便会承受猛烈的塔攻,有非常高的机率死去。由于“冲塔”在游戏的多数情况下属于送死行为,因此它也成为了“作死”的同义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