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 华尔街日报“同遭中国黑客攻击”
继《纽约时报》后,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表示遭来自中国的黑客入侵其电脑系统。 《华尔街日报》的出版商道琼斯公司星期四(1月31日)发表声明说,黑客试图追踪该报对中国的报道,且“一直在进行”。...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1日
继《纽约时报》后,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表示遭来自中国的黑客入侵其电脑系统。 《华尔街日报》的出版商道琼斯公司星期四(1月31日)发表声明说,黑客试图追踪该报对中国的报道,且“一直在进行”。...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1日
“如果一个社会永远不讲守陈只讲破旧立新,那么住在里面的人永远不会有安全感,如果人直到80岁还在搬家,我觉得那太恐怖了。丧失了故乡就是丧失了安全感。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可能就永远在灰尘滚滚里度过了。” 口述/于坚 整理/丁晓洁 我说过,我是在故乡被流放的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被流放,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但在我们现代社会,即使每个人都待在自己的故乡,过去生活的世界也完全不见了。 我们重建了一个新的中国,但是当我们生活在现代化之中的时候,我们感到空虚失落,我们发现自己依然割舍不掉对故乡的怀念,我们发现自己非常需要过去那种能够使我们的生命感到充实的经验。 “汉语是我最后的故乡,朋友是我最后的故乡”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时候,就开始有对故乡的失落感了。但那时候是很淡的,只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在变化,感觉到童年世界的消失。不像今天这么强烈,今天整个故乡世界完全被摧毁了,面目全非。 我在昆明,现在出去经常找不到路。它变得和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模一样,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身处哪里,有一种丧失了记忆的感觉。我对昆明是一种依赖感,它就像母亲一样庇护着我,但是这个母亲已经越来越弱了。不仅是对于我,其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你生活在故乡,但是你完全不认识这个地方。这种陌生感是强加给你的,强迫性地使你变成一个陌生人。 过去之所以选择留守在昆明,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地方,这里有我的记忆,这里给我写作的灵感。故乡诗人更愿意守陈,更愿意相信来自传统,来自“天、地、神、人”四位一体对他的庇护。故乡是什么?它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过去那种使你安心的生活经验。具体表现为各种建筑方式和生活方式,你的乡音和你的衣着、你的饮食习惯和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这些和别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而现在呢,所有的故乡都被拆掉了,地方性知识被消灭掉了,所有的人都差不多了,也许只有语言和住在那个地方的人还留着最后的记忆。如果昆明这个地方不是因为有我的父母和我的朋友还住在这里,我想不出还留在这里的理由。为什么一定要住在昆明呢?我住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因为都差不多。所以我说:汉语是我最后的故乡,朋友是我最后的故乡。 “今天中国丧失了故乡的生活方式很像集中营” 一般人认为故乡丧失的就仅仅只是建筑,但并不仅仅如此,故乡丧失的是建筑里面的那种生活方式。过去昆明的建筑都是小街小巷,人在里面的生活是非常亲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那时候的昆明有很多小铺子和小商店,有很多寺庙,有很多水井,生活在里面你不会感觉到无聊,人生非常丰富。 我只能通过我的作品来重建我的故乡,我的故乡现在只能建立在纸上了。更重要的是,过去的中国文学所表现的那个世界,已经完全没有对应物了。年轻一代再读中国过去的那些文学作品,他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我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那些关于滇池的诗,现在年轻一代读起来就像是谎言一样,因为今天的滇池已经不是我写的那个滇池了,今天它是一潭污水。 我们写的那种过去时代的爱情,男女之间那种美好的关系,今天也不存在了,什么两小无猜,什么青梅竹马,哪里还有这种事情?青梅竹马是一种长久做邻居才能产生的关系,如果你总是搬来搬去,你总是住在陌生人当中,怎么可能有青梅竹马呢?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大家互相都不认识,我们在单位上仅仅是大家在一起挣钱而已,挣完钱各回各家,谁都不知道谁住在哪里。现在我很多的朋友,他们连隔壁住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 这种陌生人社会可能在西方很适合,因为西方本来就是个人主义的社会。但是中国的传统是群体性的,人在这个陌生人社会里面就感到非常孤独。把中国传统故乡结构解体之后,这个社会要走向一个什么地方,是非常难以预测的。我非常担忧:现在这种完全西方式的小区,能使未来的中国人有幸福感吗? 我去过很多西方的国家,他们的小区虽然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但是它有教堂维系人心,把大家在上帝的名义下团结起来。而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去推进西方式的社区,最后就是一盘散沙,大家完全丧失了联系。现在中国生活很无聊就是这样——在大楼的公司里上班,下了班开车去超级市场购物,然后回家看电视。生活的细节完全消失掉了。再加上城管再把那些小贩小店全部赶走,菜市场、庙会全部消灭了。今天中国丧失了故乡的生活方式很像集中营。 故乡是精神和空间天人合一的一个世界,它是一种诗意的栖居。现在新的小区只是一些商品房,住在里面你想的是房子会不会增值,完全没有诗意。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可能就永远在灰尘滚滚里度过了” 我们身处一个从乡土中国向现代化中国转型的时代,过去的中国是建立在故乡基础上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在路上”的社会。故乡在文化上就已经被否定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就是这样教育大家的:故乡就是阿Q,就是落后的,就是没有希望的,生活是在别处的。在过去,“别处”在西方,很多人都要跑到国外去发展,背井离乡,结果现在中国大量的故乡都人去楼空,又面临着拆迁,大家都变成一种“生活在路上”的人了。年轻人愿意在路上,但你走到中年走到老年,你走不动了怎么办?惶惶不可终日。 抛弃故乡的这种疯狂的运动,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西方也进行现代化,但是它也保持着传统的生活经验。到了国外你会发现,所谓故乡的这一面是大面积被保留着的,现代化和故乡是并存的。它用的是加法,而中国用的是绝对的减法。去年我去法国和美国旅行,认识了一些西方的诗人,他们就住在小时候出生的房子里,而且甚至是三代祖传的房子,他们住的房子是几百年前的祖先就住在那里。这使我非常吃惊,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没有人还住在他出生的房子里了。我们不断地搬家,我们已经像灰尘一样被赶到了大地上,居无定所。 我也不是乡愁,我是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我只是觉得,现代社会从来没有反省过:我们所丧失的那个故乡,确实是必须被抛弃的吗?故乡所提供的生活经验是“人应该怎么存在着他才会感觉到幸福”。这是每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慢慢形成的经验,中国人几千年来生活在四合院里,生活在人和人关系非常紧密的城市里面,今天你把这种经验摧毁了,最终会使中国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 我对于中国故乡未来的走向是绝对悲观的。大家都想把一个地方改造成新加坡、改造成澳大利亚、改造成美国,没有一个人的主旨是按照中国过去的故乡用现代的材料来整合的,完全就是照搬西方。昆明现在的口号是“要把昆明建造成一个新加坡”,而且是每时每刻都在这么看,现在的昆明就像北京一样,街道越来越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在里面像过街老鼠一样。过去中国传统中城市的亲和力已经完全消失掉了。 故乡已经被折腾得差不多了。也许有一天会有一种反思的力量兴起,有可能要来重整今天的这个生活世界,但是这种“拆完再建、建完再拆”使人感觉绝望。如果一个社会永远不讲守陈只讲破旧立新,那么住在里面的人永远不会有安全感,如果人直到80岁还在搬家,我觉得那太恐怖了。 丧失了故乡就是丧失了安全感。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可能就永远在灰尘滚滚里度过了。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于坚,当代著名诗人。丁晓洁,《新周刊》记者。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17lvh.html )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1日
中宣部:重庆市委正对多名官员违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将及时发布调查处理情况,各媒体如作报道,请按重庆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刊播,不炒作渲染,不自行采访报道评论,更不得依据个别发布的信息片面报道。 【数字时代真理部系列:“在这里,了解祖国”...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1日
有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认为,可以同时容纳多种解释的表达是最耐人寻味、最耐咀嚼的艺术性表达,其中最好的则能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 按照这种文学批评理论来看,“权力的笼子”的说法可谓最富有艺术性,因为它可以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 1)权力的能力有限,笼子就是对它的限制; 2)权力的能力无限,谁胆敢不听话就要被关进笼子。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1日
主編的話 陽光時務 2013年1月31日 我偶然間看到自己二十年前發表在報紙上的一篇專欄文章,不由得感慨了半天。那篇文章的標題是《新民謠:苦中作樂》,談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一種社會現象。那時候呼籲反腐敗的「六四」運動被血腥鎮壓,腐敗却隨「小平南巡」之後經濟重振而更加猖獗。憤怒而又壓抑的民間,興起傳唱「新民謠」,也就是編唱一些新曲來針砭時弊,舒解心中鬱悶。例如:「一等公民是公僕,子孫三代都幸福;二等公民大蓋帽,吃了原告吃被告;三等公民公務員,喝茶看報也來錢……」;「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紀檢委,領導說:該喝不喝也不對……」 作家賈平凹在小說《廢都》裏,大量記錄了這些「新民謠」。當時有人認為,政治腐敗,人心墮落,民憤難平,「詩可以怨」。這些民謠的傳唱,必將積累更多的民憤,加速專制政權的潰敗。我在那篇小文裏,也引述古代民謠,證明「民謠所指,必是社會大病症無疑」。 不過,我更看到,和古代民謠說「徹心徹骨的叫喚聲和咄咄逼人的戰鬥力」不一樣的是,「新民謠」「在諷刺鞭撻不正之風的同時」,還有幾個方面的東西值得重視:一是自得其樂:「你腐敗罷,老子編你唱你,哈哈!」乃至於「這種找樂精神滑向無聊情趣」。一是自暴自棄:「唱來唱去,有時也不免唱到咱小老百姓。自己算什麼玩藝兒,無錢無權,還瞎起哄,真是『十等公民是主人翁,球莫名堂學雷鋒』」——這不就是今天的「 屌絲」心態嗎?三是低級趣味:「人家美女成群,自己孤苦伶仃,只好窺秘意淫」。 我的結論是:「我們民族必須走出新民謠苦中作樂這塊沼澤地,支持什麽,反對什麼,旗幟鮮明,少哼小調,多幹實事,才是振興之道。」——彼時當局撲滅了80年代的「西學熱」,強化民族主義教育,「民族振興」重新成為一個熱詞。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轉述這篇才疏識淺的小文,是因為它讓我恍然感覺,這二十年來時間幾乎停止。二十年足以更替一代人,可是當年父輩們的「新民謠」傳唱,不就是今天下一代的互聯網抗議嗎?不同的是,年輕人以更加豐富的文藝形式創造網絡「新民謠」,以更加高的頻率點擊鼠標,可是我在二十年前指出的這塊沼澤地,中國人不僅沒有走出來,也許還愈陷愈深了。 中國歷史上的無數造反運動中,民謠塑造的民意都立了大功。後來「上帝給了中國人一個最好的禮物」——互聯網,這種民意更以幾何倍數的速度進行繁殖和傳播。人們更加堅定地相信:專制政權再也沒有不倒的理由了吧? 這二十年來,我也增長了不少見識,知道在前蘇聯、東歐乃至納粹統治下的德國,政治笑話、民謠和暗語都是民眾表達不滿、釋放憤懣的一種途徑,也知道這些情緒真的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但是另一方面,我對「苦中樂作」的抵消作用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已有若干學者研究,互聯網在給中共政權造成極大威脅的同時,也在幫助它維持統治。至少,它在鼓動人們上街的同時,也替代了一些街頭運動。 我不知道「吃花生」是不是香港的傳統,但是我相信隨着香港的日益「回歸」,它會大量從「新民謠」中吸取「營養」—— 既有積極的呐喊抗爭,也有消極的自我消磨。 因此,當劉夢熊爆出包括自己參與的種種政治醜聞之後,香江水頓時全部化作了「醬油」,大街小巷都堆滿了「花生」,既讓人看到了香港人「圍觀的力量」,也讓我想到二十年前唱遍中國內地的「新民謠」。好在我讀到了更多的聲音,例如黃之鋒的評論:「市民在鬥爭白熱化間又被這些鬥爭放在一旁置諸不理,偏偏我們不敢,也不想進到這個鬥獸場內,不知是迫於無奈還是順理成章,香港人永遠只有當觀眾的份兒。」 以及《獨立評論》的追問:如何唔食花生睇熊狼?——「然而除了花生,坐待事態之外,我們是否也應該真的認真讀一下訪問的文本,它可說是清清楚楚揭露了這年來香港究竟在發生什麼事。」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1日
申纪兰著名语录:
“我作为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得对党负责,咱们在表决上就要顾全大局,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这是靠民主选举的,你交流就不合适,不选你,你就不要去麻烦人。”
“我有个想法,网也应该有人管,不是谁想弄就能弄,就跟人民日报一样,外国那些人那是瞎弄的,咱不能这样,咱要按照原则去弄,不要好的弄成坏的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网,你谁想上就能上?还是要组织批准呢?”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Lewis Mitchell:这张图是中国大陆现在最佳的写照……虚假的宣传与惨淡的现实。屏内是他们给你描述的世界,屏外就是真实的世界。(图片来自何均)...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启东,江苏——新华社的报道称,“1月30日,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公开审理朱宝生、沈亚威、徐健捷等14人分别涉嫌犯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案。”...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中国通 利明璋 2013年01月31日 Feng Li/Getty Images 1月,北京遭遇重度空气污染,当地居民纷纷戴上口罩。 烟雾席卷了共13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北京再次充斥着那令人窒息的重度污染空气。光是看看这座城市的照片就几乎足以引发一阵猛烈的咳嗽,北京市政府已经建议居民待在家中。 一些公司允许员工在家办公,与此同时,至少有一些北京公司员工在办公桌前戴着口罩工作。地产大亨潘石屹在新浪微博上有超过1400万关注者,他在之前迫使政府公布更多环境污染数据的社交媒体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今早,他发起了一项微博投票,询问中国是否也需要一个《空气清洁法案》。 至截稿时,有3万多人投票,除了一两百人之外,全部支持这项提议。潘石屹承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将把结果以报告形式提交北京市人大。 下周,北京将对新机动车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向欧盟最严格的标准看齐。但是,要想治理目前的污染灾害,需要多年的时间和巨大的政治意愿。许多人认为,如果听之任之,中国的环境危机可能最终威胁共产党的统治,裴敏欣教授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其中一人: 中国中产阶级对生活质量问题特别关注,如果他们得出结论,要为他们日常的悲惨遭遇——毒气、毒水和不安全食品——负责的是一党专政,他们就很可能成为反党力量的强大源泉。 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的论点很具说服力。问题在于,中国的执政党是否会为了国家和党自身的长期生存而切实采取行动。 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往往行事果断,但累积数十年的环境问题却没有快速解决之道。 上周的专栏文章中讨论了卡特彼勒( Caterpillar )因发现2012年收购的年代煤矿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年代煤机)“持续多年的、多方合谋的会计欺诈行为”而做出了大额减记。年代煤机前董事长卫兴华(Emory Williams)周一发表声明,对自己的老公司存在欺诈行为表示“震惊”。 鉴于年代煤机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 这笔交易当时就显得很昂贵 。一些媒体报道称,这笔交易涉及安永(Ernst & Young)和德勤(Deloitte),而后者在中国的欺诈案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德勤的发言人后来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里表示,媒体报道将该公司列为交易的审计公司是不正确的,并称该公司为卡特彼勒所做的工作“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尽职调查没有联系”。) 颇受好评的中国报纸《经济观察报》(该报以调查性报道著称)在上周的一篇文章中称: 一名参与收购谈判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收购团队中有人接受了四维机电方面的贿赂,并指出“地点在郑州市的一家高档娱乐场所内”。 卡特彼勒似乎买进了一个大麻烦,这起中国企业收购案将会使多名律师在很长时间都有事可做。 《纽约时报》博客的“中国通”(China Insider)专栏上周还讨论了中日东海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争端的紧张局势。习近平于上周五下午会见了日本联合政府中少数党党首山口那津男(Natsuo Yamaguchi),显示两国在开展对话方面小有进展。 山口那津男带来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的一封信,习近平则在会谈中提到了两国上一代的领导人。至少中方认为,这些领导人已经在搁置争议上达成了一致。有传言称,两国有可能会举行首脑会议,但是这种说法或许有些过于乐观,因为双方都没有发出讯号表示,对方在这场争论中有任何道理。 习近平在一间挂着长城喜峰口巨幅画的会议厅里 会见了山口那津男 ,日本人应该明白这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安排是什么意思。1933年,中国曾在这里的一场小规模战役中取得对日本的短暂胜利,而这次战败被日本视为日本帝国陆军的耻辱。 1月25日,安倍晋三在接受一家日本报刊的采访时说, “‘搁置’尖阁诸岛领土争端的想法是近期由一名中国共产党高官提出来的,不具备可实施性,因为尖阁诸岛长久以来一直都是日本领土的一部分。”他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再次强调不存在领土争端,他说,“根本没有开展外交对话的余地。” 因此,争端的解决似乎仍然遥不可及,而钓鱼岛附近也依旧存在发生意外事件的危险。同时,上海的爱国消费者们正在争相购买被贴上特殊标签的鱼,标签表明,这些鱼捕自钓鱼岛附近未受污染的水域。 利明璋 (Bill Bishop) 每日自北京更新其博客 Sinocism (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不能正常访问)。他的新浪微博是 @billbishop , Twitter 帐号是 @niubi 。 翻译:黄铮、陈柳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本报记者30日从赵红霞辩护律师处获悉,赵红霞已于2012年12月31日被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某分院以“敲诈勒索罪”批准逮捕,目前关押在重庆市某看守所。辩护律师会见赵红霞后透露多处与外界所传不同信息:赵红霞称自己当年是被肖烨欺骗。 一个月前就已被捕,已与委托律师见面...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在过去一周里,全中国几百个城市经历了骇人的空气污染危机,空气质量在短短几天内严重恶化,污染物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安全水平底线的20-30倍之多,以至于都已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词了(还有什么比“高危”更严重的词?)。随着一些地区能见度降至近乎为零,病人们开始在医院排起了长队,中国公众亟待了解对这一污染危机发生原因的解释以及未来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 可惜极端的空气污染事件在中国屡屡发生,尤其是北京。上周的空气污染程度在近年实属罕见,因而引来大量关注,然而污染物累积水平间歇性迅速飙升并非空前绝后,更糟的情况说不定在未来还会发生。甚而,从长期健康角度来看,中国许多城市每年的平均空气污染程度仍然处于令人无法接受的高水平。除非政府采取综合治理政策,永久并大幅度地在全国范围降低排放,否则中国仍要继续在可预见的未来受困于空气污染问题。 好在应对中国空气污染危机的政策与技术解决方案都是现成的,如能得以有效实施,这些解决方案将会拯救百万计的生命,且无须牺牲经济发展。 中国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站数量快速增长,低能效的工业设施,以及燃烧非清洁燃料的机动车每天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污染物。上述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所谓“二次”污染,包括有害健康的地表臭氧层。这些抱团的污染物随后又在气象条件作用下在大气层迁移。当风力不够强劲的时候,比如上周末在华北发生的情况,空气污染物堆积的速度会非常迅速。地形因素有时也会助长空气污染,两面或多面环山的城市(比如北京和洛杉矶)常会遭遇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就是这个原因。就北京而言,一股弱偏南风夹带华中、华北大气中的污染物,在北京北面和西面被山脉阻挡,于是污染物就滞留在了北京城内。 由于污染物在大气层中自由迁移,象机动车又是移动污染源,空气污染实质上是区域性的问题,需要区域性甚至最好是全国性的解决方案。科学家预计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北京空气污染浓度是由周边省份污染排放所导致。北京市政府已经在过去十年实施了相当严厉的措施来减少北京市内的排放,比如,北京几乎已经禁止了煤炭燃烧,采取了堪称国内最为严格的机动车排放与燃油质量标准,淘汰了几十万辆高排放的乘用车和卡车,并迫使大型工厂搬出北京城。 但是,北京城市污染水平的间歇性飙升依旧时常发生,平均空气污染水平远没有达到哪怕中国自己较宽松的空气质量标准。尽管每个城市都有责任降低排放,但治理空气污染无法仅限于城市间各自为营,必须通过区域综合治理才最有效果。 中国政府对近期严重空气污染事件的应对措施是承诺提高空气污染数据质量与透明度,实施短期、应急性的降低污染的措施,比如:限制公车出行以及临时叫停工厂生产等。类似临时性的,同时也是区域性的策略在2008年奥运期间(当时更为严厉)被证明行之有效。但这些临时性的政策或许可以遏制短期污染状况恶化,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日常平均空气污染水平上升,这一每年伤及数以万计民众性命的问题。 至于数据透明度的提高,也是重要举措,比如自1月1日起中国74个城市按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数据,政府还承诺改善对于高危污染情况及早公开的警报系统。然而,监测和报告本质上仅是对于问题的描述,本身并非解决方案。 对于中国的空气污染危机,根本性解决方案是迅速引入对于各种污染源的大幅度永久性减排政策,尤其是以发电厂、工厂、以及机动车为主的污染源。但这些政策若要成功,需要许多前提步骤,一些措施也许需要正面遭遇来自某些大国企的压力。因此,对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机构需要赋予更多权力,这些步骤都非轻而易举,会遭遇一些阻力。但是,只有长期减少空气污染物总量排放,中国各城市空气污染度骤升的情况才会得以缓解,平均空气质量才能开始改善。 以机动车排放控制为例,中国目前在机动车产销量全球第一,来自乘用车、公共汽车与卡车的排放是基数大并日益增长的污染源,但很多时候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令人担心的是那些喷着黑烟招摇过市,在工厂、物流中心和城市间穿梭的长途柴油重型车。 中国环保部已经发布了名为“国IV”的标准,旨在将新卡车的有害颗粒物排放减少80%。但是,环保部曾经在两年半内两次被迫推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上述标准,原因是中国国有炼油企业生产的柴油质量远远未达到新卡车尾气处理技术所要求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立即提升全国的燃油质量不但有助于“国IV”标准的立即实施,也将有助于中国未来实施世界最先进的“国VI”标准,国VI标准要求安装尾气过滤装置,清除几乎所有尾气排放颗粒物。 即便国IV 标准和其它标准得以实施,中国政府还面临执行人力短缺的问题。在美国,联邦政府环境保护署有一万八千多名政府雇员。中国环保部有多少官员呢?好像只有几百人。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也曾面临与中国今天类似的空气污染危机。洛杉矶等城市常常经历短期空气污染飙升,以及同样危险的平时污染物排放的不断走高。但是针对各种国内污染源采取的严格、广泛而永久性的控制措施起到了显著效果。从1980到2010年,美国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过半,而同期美国国内GDP翻番。空气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也大大降低,医院就医费用、因污染降低的劳动生产率、因疾病失去的工作时间、早死亡率、农业生产损失等等成本相加相当可观。美国的相关研究显示,污染治理政策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实施成本,往往前者是后者的5-10倍甚至更多。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当前中国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至少相当于GDP的1.2%。这还没有算上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等隐性成本。诚然,中国过去30年的卓越经济发展成就为每个中国人带来很大福祉,其发展速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副作用,也就是空气污染物水平的飙升。好在,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了经济可以在空气污染得到控制的同时蓬勃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本周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副总理李克强承诺采取更多政府行为。但是,这种政府行为必须要包括大幅度、永久性减少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强力推行改善燃油质量的政策,以及对中国环保部门的扩权等等措施,只有这样多管齐下,中国“crazy bad” (糟糕透顶)的空气状况才会永远不再重现。 作者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是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的高级研究员,曾任中国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的国际政策顾问。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於北京談西藏問題 By Elliot Sperling Thursday, Sep 23, 2010 艾略特‧史伯嶺 為2010年7月15-16日北京「中西背景中的〝西藏問題〞」研討會所作之論文) 我想要感謝本研討會主辦人的盛情邀請,感謝他們邀請我來發表論文並且參與研討會裏的圓桌討論。我曾經參加過幾次在北京召開的藏學研討會,而在那些研討會上我所發表的論文,都直接來自於我所做的歷史研究,未曾就西藏的現代議題發表看法。當然,我多年來對於西藏的現代議題一直很有興趣,而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也不是什麼秘密。在這個角度下,我特別感激能有這個機會。因此,出於對來此與會的每個人之尊重,我將直言無諱,努力地說出我的看法,而不是講出一些我認為將使在座各位可以接受、或悅耳動聽的東西。後者,我一直感覺到,已經變成西方學者與中國學者交流對話中絕大多數時候的特色。而這樣做,是倨傲自大、自以為是,說到底,是缺乏尊重的作法。 論及達賴喇嘛的形象,應該沒必要指出這個形象並不是數百年來一直恆常不變的。今日許多人心目中的達賴喇嘛的形象,並不是達賴喇嘛轉世系統於傳承的過程中,歷任不同的達賴喇嘛在一些人心目中所留下的印象。歷任的達賴喇嘛中有幾位,例如五世達賴喇嘛,肯定被他們同時代的一些藏人懷抱以明顯的惡感。在西藏充滿衝突災厄的一七二零年代,我們可以注意到同時代的人對於七世達賴喇嘛所持的懷疑與不信任,許多人都認為他受到身邊親信的不良影響,特別是他的父親。確實,就在1727年頗羅鼐聖王的親密盟友康濟鼐被謀殺,也是達賴喇嘛之父亦可能涉案的事件發生之後,班禪喇嘛送了一封信給頗羅鼐,為達賴喇嘛求情:「緣於佛法與有情眾生所積累之深重業障,殊勝法王【指達賴喇嘛】對於達欽巴都【指康濟鼐】與其隨從的認知與瞭解,是混淆不清的‧‧‧。」 1 雲南總督鄂爾泰也表達了他認為達賴喇嘛為了維護他的父親,亟欲減輕那些該為康濟鼐遇害負責的人的罪責:在一份可以標記為1727年12月23日所寫的奏牘中,他言簡意賅地寫道: 但達賴喇嘛年少,諸事不能自立,聞喇嘛之父頗作威福,素與康濟鼐不睦,與阿爾布巴、隆布鼐等和好。如果眾噶隆共憤謀殺康濟鼐,則事非隱密,康濟鼐豈肯束手待斃?達賴喇嘛茲稱,眾噶隆夥殺康濟鼐,意在法不責眾,欲寬阿爾布巴之罪。竊料此舉,達賴喇嘛之父或主使之。 2 眾所周知,當時不但有對於達賴喇嘛的批評,在康濟鼐死、頗羅鼐平亂勝利之後,七世達賴喇嘛甚至被逐出拉薩。所以,我們是否應該就這樣假設三百年前對於達賴喇嘛的批評,比起現在更為尋常、更容易為人所接受呢?在作出這樣的結論之前,我們應該謹記在心的,是頗羅鼐本人親自向駐藏大臣求情,陳請達賴喇嘛不應該遭到放逐之命運。頗羅鼐聽到駐藏大臣說達賴喇嘛已經被北京「邀請」,也同意前往後,頗羅鼐告訴駐藏大臣說:「此事不妙。西藏土地上的眾生有兩位最高的守護者,一父一子,兩位殊勝的法王【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而遍知一切的班禪喇嘛現在已經顯露出年紀漸長的跡象‧‧‧」 3 我所描述的情況中,其中所蘊涵的幽微含意,應該能夠讓我們在考量現代對達賴喇嘛的觀感,以及產生這種觀感的原因,作出太過簡單、未深思熟慮的定論之前,先退後一步再想想。我們當然可以假設今日藏人對他的尊崇與敬仰,乃是絕無僅有、超出前例的;有些人也可能認為他目前的形象,與「東方主義」(一個很有問題的理論)所揭櫫的一些觀念,乃是密不可分的,而就是經由這些觀念,西方才產生了對於達賴喇嘛的尊崇,而這種尊崇如今再反射到藏人之間。然而即使在達賴喇嘛被認為不盡然完美英明之時,藏人仍然還是對他感到崇敬與景仰的複雜議題,在頗羅鼐聖王的傳記中昭然若揭,如同前文所提到的。同樣地,藏人認為達賴喇嘛對西方人有特殊影響力的看法,也比一九六零年代許多藏人開始與西方廣泛接觸之前更早,就已然存在了。這一點從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傳記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們在他的傳記中讀到了這位西藏領袖於1908年接見了一位駐天津之德國領事時,給對方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 該位駐天津【博伊: Than cing 】的德國【博伊: Rde go 】駐華官員獻出了一條哈達,並求見達賴喇嘛。他被款待以銘茶、炸餅乾、水果,然後【達賴喇嘛】透過了一位翻譯致意。他因為禁受不住尊者矜重之威儀莊嚴,所以說不出話來。他以外國的方式拜伏在地,並以此姿勢【也就是拜伏】留在原地一段短時間,全身顫抖,發出低低的噪音。堆瓦堪布(’Dul ba mkhan po )透過翻譯向一位在場的中國翻譯員表達他的歡迎之意,結果【該位德國駐津官員】沒有勇氣回答,他的嘴巴好像封了起來,講不出話來。據說他離開時,身體還在發抖。 4 將這些預備性的資訊放進我們目前議題的脈絡之中,也就是達賴喇嘛的形象之於今日的西藏議題,我們應該體認到那個形象並不總是恆常不變、整齊劃一的。那個形象的一些成份,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比其他的成份更加卓犖顯要,卻不一定就完全抹煞了其他成份的重要性。確實,在《頗羅鼐傳》裏面,多卡夏仲‧策仁旺傑記錄了一段有趣的事情,大意是說阿沛和隆布鼐試圖為康濟鼐被刺尋找合法的藉口,最後宣稱說這次的謀殺乃是達賴喇嘛本人也同意的。 5 此事最起碼顯示了在十八世紀之初,當時的人對於達賴喇嘛也會支持謀殺的這種想法,乍聽之下顯然並不覺得匪夷所思。然而,與此同時,達賴喇嘛作為一個有著無限悲憫與同情之人,在十八世紀的西藏世界裏,卻是他的形象之中更為重要的部份。達賴喇嘛的形象在此面向上所顯示的矛盾,乃是人類不論生存在哪個世紀,都會遭遇到的矛盾之具體表徵。我們也許很難在現代性的、對現任達賴喇嘛充滿景仰的描述中體會這些矛盾之處,因為他的形象之一個面向──也就是達賴喇嘛乃是一位神聖的佛教大師──有時候似乎完全淹沒了其他的面向。而且,這個面向肯定對西藏議題的國際形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形象的具體代表人物就是達賴喇嘛。 當然,形象可能掩蓋的比揭露的更多。西藏歷史、或歷輩達賴喇嘛的歷史的部份事實,往往是從它們在我們當代的形象,而不是從歷史的真實事件中,被人們體會和理解的。我在另一篇文章裏曾經討論過歷任達賴喇嘛歷史裏的暴力問題,而在我所寫的文字中,我提到,這一世的達賴喇嘛,在數十年前,並不是甘地式非暴力哲學的單純信徒,然而他在過去數十年裏,在他所宣告的言論裏,確實變得愈來愈像。而我認為,這樣的發展確實和達賴喇嘛與印度的緣遇有關,而接下來西方對於「東方聖人」的期待,又投射在他的身上時,更加助長了這樣的傾向。 6 然而上述這些,並不是在說達賴喇嘛的思維看法是不真摯不懇切的。我在這裏提出這些,只是要說,他是一個人,因此也會受到他身處的地點與時代的影響──也應該強調,這樣的影響絕不是一種決定論的方式──就好像其他所有的人一樣。 確實,在達賴喇嘛的形象問題浮出枱面時,往往是他根本的人性以及他作為人一定會有的缺點,最為隱蔽不易見到的時候。因為,作為一個人,他不但有缺點,更像其他人一樣會犯錯。在公共的領域裏,我曾以相當強烈的言詞描述了他在理解中國與中國的政策時所犯的錯誤──還包括他對於參與本研討會的一些學者的思維模式之種種誤解──這些錯誤嚴重到,他已經被刻意地引導著,以一種沒有任何一位中國的新聞發言人辦得到的方式──就因為他是達賴喇嘛的關係──破壞了西藏作為獨立國家的一種理想。他所主持的流亡政府也充滿了未盡人意之處:派系林立、內舉不避親的現象、也很少努力教育一般藏人,他們在民主上與達賴喇嘛本人皆屬平等的觀念。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了解到流亡政府在百廢待舉、一切從頭開始的異國環境下運作,其成就與勝利殊屬可觀。流亡政府的社會扶持與教育機構,確實完成了艱鉅而了不起的任務,幫助支持了以難民身份逃亡到異鄉、不知如何面對現代世界的整個社區。目前也確實有一些著名的西藏流亡異議人士,他們不但毫不隱瞞地說出他們的看法,也率直地批評達賴喇嘛的政府所施行的政策。而這些人的看法有一些甚至被中國的媒體所引用──雖然是以 一種完全不中立客觀的方式 ──證明了流亡政府確實至少已經成功地達成一定程度明確無疑、值得讚美的民主運作過程。肯定的是,流亡政府有待改進的地方還很多,而我也是一個一直毫不遲疑地指出流亡政府哪裏做得不好的人,然而我們也不能忘卻更大的環境與背景究竟是怎樣的。 達賴喇嘛所犯下的非常人性的錯誤,特別在關於中國方面,長久以來對我而言,似乎相當明顯。而這些錯誤所展示的瑕疵與不完美,確實讓他看起來有別於許多藏人與西方人心目中所擁有的全然美好形象。如果他這種基本的、也可能犯錯的人性是明顯的,那麼為什麼他還是擁有他目前的這種形象呢?這個答案並不難於想像。那是因為他本質上是一個非常正直高貴的人。他的缺點,如果我在這裏可以重覆我之前所說的,也是非常人性的缺點。他對於中國的錯誤解讀,以及他被中國利用、引導的方式,起源於他個性中真正天真之處,又因為(某些人說)他與他父親極為相似的固執己見而雪上加霜。然而,這些缺點並不來自於某種邪惡的人格、奸慝醜惡的意圖。達賴喇嘛絕不是惡徒罪犯,會肆無忌憚地侵犯人權,也不是不合時代潮流的舊社會暴君,陰謀著想恢復「封建農奴制度」。確實,西藏境外的人,聽到這種令人完全無法接受的指控時,再對比書本與其他媒體上廣為人知、能見度極高的現任達賴喇嘛作為一位公眾人物的形象,這些指控反而讓他們更加肯定他們心目中既有的印象,那就是他是一位擁有大智慧的偉人,正代表著他的子民而艱苦卓絕地奮鬥,對抗著權傾一時、卻全無這位宗教領袖所擁有的道德權威的一個國家。簡言之,達賴喇嘛所傳達出來的正面形象,不僅牢牢地紮根於他本性的正直高貴,更由於中國對他的妖魔化而更突顯增益。 因為我在這裏提出官方對於達賴喇嘛的詆譭誣衊更加增益了他的名聲,所以再指出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也是很有用的,那就是他(違反大部份藏人意見地)接受西藏是中國一部份的方式,在中國永遠被呈現為不誠懇、欺世盜名、別有居心的。我要大膽地說達賴喇嘛接受西藏的地位乃歸屬於中國的一部份,不只在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國廣為人知,中國的知識界與最高決策圈也非常了解明白。在這裏幾乎沒有必要再就達賴喇嘛是否真心誠意的問題多費口舌。他對於西藏獨立選項的拒斥,從外表看起來,因為它能夠符合一個超然脫俗的聖人欣然棄絕塵俗牽掛的形象──在這個例子裏,乃是一個國族的認同──給世人留下更加鮮明的印象。就內容看起來,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中國要求達賴喇嘛必須一再地以更堅定、更清晰的話語來表明他承認西藏乃是中國的一部份,他的措詞也變得更加清楚明確。這些,對於外國的聽眾、特別是世界領袖來說,只創造出一種印象,就是西藏獨立的想法乃是一種極端的立場,因為達賴喇嘛反對它,而西藏的地位本身,對於西藏人民而言,大概不是什麼問題,因為對外國人來說,達賴喇嘛本身的形象太過犖然卓著,已經削弱了除了達賴喇嘛以外,西藏人可能還有其他不同的意見的念頭。 然而,那個形象,好比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瑕瑜互見。它在國際上彰顯出中國對西藏的政策與統治手法的糟糕。然而,因為該形象在西藏社會內部運作的方式,讓許多藏人很難形成有效的反對意見,如此一來也使中國能夠將西藏人引入死胡同、陷入絕境。如我先前所提到的,中國堅持達賴喇嘛必須一再斬釘截鐵地說出西藏不應獨立,乃是利用了達賴喇嘛的國際形象之影響深遠,如此能以任何人皆難以超越的方式,大大破壞了西藏獨立的理念。然而在此同時,中國卻一步不讓,一點回饋也沒有。這樣的操弄,已經讓中國收割了極大的好處,不但可以歹戲拖棚,拖延毫無進展的協商過程,還可以坐等達賴喇嘛圓寂。 最後,若想探究為什麼達賴喇嘛的形象在西藏境外可以如此恆常持久、長保不墜,是沒有單一解答的。在某種程度上,他作為佛教領袖的角色是一部份;他與生俱來的個人魅力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全球人權運動方興未艾、西藏也被視為一個重要的人權議題;達賴喇嘛作為西藏的流亡領袖;林林總總都可以是答案的一部份。我們不應該小看全球對於西藏所產生的普遍興趣,不僅有嚴肅認真的一面,例如藏學研究領域的成長與發展;也還有不那麼嚴肅的面向,例如許多人還是繼續認為西藏就是充滿玄秘體驗的人間秘境。還應該一提的是,藏學研究在現代學術領域裏的成長,似乎與國際西藏運動的成長同時發生,證明了要將世人對西藏所產生的各種不同興趣加以劃分區隔、分門別類,本來就具有的困難,正如同西藏的形象與達賴喇嘛的形象,在世人的心目中也往往難分軒輊,無所區別。 達賴喇嘛的形象在國際西藏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許多地方,是與他在西藏境內的形象有密切關係的。在這裏,我要談的,是作用的問題。達賴喇嘛在西藏境內的重要性,是廣為人知的。事實是,他的照片在西藏境內的抗議活動中不但是強而有力的象徵,而持有他的照片的行為,也被認為是危險、必須由警察干涉控制,更清楚地說明了他的重要性。然而究竟是什麼讓達賴喇嘛變成西藏境內的重要象徵?應該不是他一直努力想要說服每個人,他接受西藏作為中國的一部份的這件事情。他甚至更進一步,違背人之常情地,呼籲藏人不可讓中國政府或中國人民丟臉尷尬,2008年的西藏抗議示威事件發生時,他也明顯對於許多藏人的行為感到不以為然,甚至 一再重申他對於北京奧運的支持 。也許更能清楚說明他的情形的事件,是他對於2006年手無寸鐵的藏人欲經由囊帕拉山隘離開西藏前往尼泊爾,卻慘遭槍殺一事的回應。這個事件,只能視為一樁慘無人道的暴行,對他而言,一開始的反應卻是靜默無言,在其他的情境脈絡下,高舉民族主義大旗的領袖早就會大聲而公開地要求國際進行調查,或者進行讉責。然而當他訪問義大利,終於被問到他對此次的槍擊事件的看法時,他的評語卻只有: 「非常悲哀‧‧‧非常悲哀。」 實在稱不上積極活躍的民族領袖所表達的話語。 然而藏人仍然在上街示威、要求獨立時,呼喊以達賴喇嘛為中心的口號,繼續將他們的希望與夢想投射在他的身上。這一點對於他在西藏境外的形象依然非常重要;畢竟,就是以西藏在1989年之前兩年裏所發生的事情為背景,他才獲頒諾貝爾和平奬。事實是藏人需要一個像他這樣的人物。這一點,他們並不是特例。一群共同感受到壓迫的人民,將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的希望投射在某個特定象徵人物的身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南非的曼德拉、捷克共和國的哈維爾、波蘭的瓦文薩、緬甸的昂山素姬皆是箇中的代表人物。 對於西藏人民而言,這個人物就是達賴喇嘛。許多藏人面臨著他們感到水深火熱的情況,他們持續有一份深層的渴望,需要一個可以寄託他們所有希望的人物。這就是達賴喇嘛在1959年所扮演的形象與角色,時至今日,也依然如故。然而這個現象也突顯了那個形象的重大局限性。中國就是沒辦法讓他回到西藏,非常清楚他的返鄉一定會完全改變西藏內部的情勢。我不得不好奇,達賴喇嘛與在流亡政府任職的人,對此事的了解程度究竟如何。達賴喇嘛表達了他想要前往最近發生地震的結古多拜訪、 安慰災民的願望 ,如果此事成真,隨著他將出現於結古多的消息在藏人之間傳播開來,將會導致整個青藏高原各地的藏人不遠千里湧集該地的現象。國際社會詮釋此事的方式,將為他在西藏內部的形象、與他在西藏境外的形象,兩者關係千絲萬縷、一衣帶水,提供一個清楚的說明。沒錯,那樣的感覺,無疑有部份還是會執著於他作為一個受到尊崇的佛教大成就者的幻想,然而許多人將會清楚地將此視作他就是一位奮鬥不懈、受到藏人老百姓愛戴、甘地似的偉大人物的明證。 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西藏境內的情況,才造就了達賴喇嘛今日的形象。雖然他在西藏境內的形象與他在西藏境外的形象不盡相同,這兩個形象卻是彼此相關的。而這一點就是這整件事最重要的地方。繼續拒絕處理西藏境內造成達賴喇嘛形象愈亦崇高的不滿與民怨,只會使得那個形象變得更加偉大。中國數十年來在對外宣傳上對達賴喇嘛的詆毀,包括那些講他陰謀想在西藏恢復農奴制度等等的事情,在中國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沒有人當真;當然也不該被當真,既然它們全屬荒誕無稽。如果中國確實想解決達賴喇嘛形象所帶來的問題,那麼中國就必須努力地處理所有緊緊維繫著、支撐著該形象的全部事情本身:也就是各種強化藏人渴望達賴喇嘛回到他們身邊的民怨與不滿。要這麼做的話,坦承而公開的接觸和對話是不可或缺的,跟誰呢?就是西藏人民。這個意謂著中國必須將西藏境內的言論與表達完全除罪化。確實,假如中國繼續將和平表達看法與希望的藏人關押起來,不論他們所講的內容是什麼,或者任何不同意中國對他們的歷史之敘述的人也得身陷囹圄的話,那麼中國委實不能自稱它了解西藏人民的願望。 1 Zhabs-drung Tshe-ring dbang-rgyal, Mi-dbang rtogs-brjod (Chengdu, 1981), p. 540: Bstan-’gro’i las-dbang myong-bya zlog-tu med-pa’s gegs-dbang-gis Da’i-ching-bā-thur ltos-par bcas-pa-la Rgyal-ba’i dbang-po’i rnam-mkhyen rnyog-mar gyur… ” (多卡夏仲‧策仁旺傑,《頗羅鼐傳》,成都:1981年,第540頁。) 2 Zhongguo Zangxue yanjiu zhongxin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et al., eds., Yuan yilai Xizang difang yu zhongyang zhengfu guanxi dang’an shiliao huibian 《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当案史料汇编》 (Beijing, 1994), vol. 2, p. 395: 但達賴喇嘛年少,諸事不能自立,聞喇嘛之父頗作威福,素與康濟鼐不睦,與阿爾布巴、隆布鼐等和好。如果眾噶隆共憤謀殺康濟鼐,則事非隱密,康濟鼐豈肯束手待斃?達賴喇嘛茲稱,眾噶隆夥殺康濟鼐,意在法不責眾,欲寬阿爾布巴之罪。竊料此舉,達賴喇嘛之父或主使之。 3 Zhabs-drung Tshe-ring dbang-rgyal, op. cit.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东方早报:【这是今天的北京】28日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中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29日,灰霾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这是今天的北京! ...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30日
2012年,推特和微博改变了外媒对中国的报道模式。虽然他们的母报、母台在总部国家多多少少经历了经济危机,但他们的中国报道,才开始一场模式革命,谁会是新的代表驻华记者这个称号的“莫理循2.0”?哪些媒体...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29日
广东东莞美凤鞋厂倒闭,数百工人到厚街镇镇政府讨要拖欠工资,结果与警察发生冲突。与此同时,广东中山、深圳等地的工人相继举行罢工示威活动。 图片: 广东美风鞋厂数百工人游行至厚街镇政府讨说法。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 据中国茉莉花革命网站的消息,1月24号,广东东莞市厚街镇河田第二工业区,美风鞋厂倒闭,日本老板渡仁和跑路,欠下员工两个月的工资,约每人五、六千。25号,工人上街堵路。 图片: 美风鞋厂工人堵路抗议。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 28号,数百工人游行去厚街镇政府讨说法,被防暴警察武力镇压,导致一怀孕女工流产,一员工头部重伤住院,多名员工受伤,并抓走多人。记者接通了厚街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的电话,查证这一消息, 记者:我要查证一下28号,你们镇下属的美凤鞋厂有工人因为老板跑路到镇上讨要工资的事情? 杨先生:有一百多工人来镇政府讨要工资,有工人在警民冲突中受伤,我不知道受伤人数。老板欠薪问题应该由劳动局来处理。 美国纽约的劳工活动人士刘念春说,老板跑路的事情防不胜防,中国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工人的失业救济保障制度, “中国的工人失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老板跑路后,工人只有示威讨薪,但当局不但不解决问题,还动用警察镇压工人,这就加剧了社会矛盾。” 与此同时,1月28号,广东中山市坦洲镇志和家电公司全体员工举行罢工,抗议公司不发年终奖。29日,罢工工人与警察发生冲突,有工人被打伤。志和家电有一千左右员工。记者接通了坦洲镇永前派出所的电话,要求查证这一消息。 图片: 广东志和家电公司全体员工举行罢工。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 警察:29号志和家电公司工人罢工事件是我们派出所处理的,但具体情况我不清楚。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站的消息说,1月26日,深圳市南山区旭日东方实业公司全体员工因不满薪资待遇发起罢工。员工在公司楼下举起横幅写着:“黑心老板”。罢工一直延续到28日仍未解决。刘念春对此表示,老板逃跑也好,工人讨要年终奖或者是不满薪资待遇也好,本来都可以通过独立工会和资方进行集体谈判来解决。 图片: 深圳旭日东方实业公司员工发起罢工。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 “有了集体的力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工会的消息肯定比个人要灵通,如果说资方经营不下去了,工会会知道情况,会找老板或者政府解决问题。” 刘念春说,最近中国各地的派遣工罢工的情况也频频出现,派遣工现象不仅出现在私人企业,而且政府部门也有很多派遣工,如环卫和司法公安部门, “派遣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太明显了,他们做的都是正式工不愿意干的脏活重活,但工资却比正式工低得多,这明显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 刘念春说,今年中国的物价又开始大幅度上涨,派遣工工资太低,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他们起来罢工维权将成为2013年的一个新趋势。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29日
朱瑞峰(雷政富性丑闻视频爆料人)
体制外200万(北京市副市长、宣传部长鲁炜曾在近期的市宣传部长会议上要求北京6万多体制内以及200多万体制外的宣传工作者都要”用微博”; 这则新闻在网络引起热议,许多人对“200万”这个数据感到震惊。)
体制外两百万(同上)
去温(这里的“温”应该是指“温家宝”)
刁总(“刁”字因与“习”形似而被不少网民用来作为习近平的别称以躲避网络审查)
刁主席(同上)
贾不假(去年发生北京神秘法拉利车祸事件后,曾有传言称死者为贾庆林之子,因而有不少网民借用《红楼梦》中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一句来指代此传言)
白玉为堂金做马(同上)
我的奋斗(禁书;希特勒自传)
月月鸟(李鹏最常见的网络别称之一为“李月月鸟”)
2013年1 月29日
被称为中国第一本历史新闻杂志的《看历史》因“选题不宜”被暂时停刊。 据上海《东方早报》周二(29日)报道,《看历史》二月号以《台湾之足》为题,聚焦台湾民主转型。...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29日
尽管重大安全事故频出,前总理李鹏的儿子李小鹏仍于1月29日顺利担任山西省省长。李小鹏曾在山西连续发生五起重大事故后表态称要“从负做起”,此言不仅未平息民众的愤怒,反被许多网民讥讽其为“从‘父’做起”的拼爹典范。 由于网络审查,许多网民在微博转发李小鹏当选的新闻时并不多作评论,而是纷纷加上了“蜡烛”表情,被不少人戏称为“蜡烛省长”:...
阅读更多2013年1 月29日
昨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新浪微博贴出了自己过去6个月被删除的78条微博截图。截止发稿时,该条微博已有4千7百多条转发和3千多条评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