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陽光時務 | 鄒崇銘 西九一號,「英」式創造

2012年2月,中國的著名建築師王澍,奪得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為繼貝聿銘之後,近三十年來首位奪得此項殊榮的華人,更由於他是中國內地首位奪得此獎項的建築師,難免倍受注目。和西九文化區「城市中的村落」提案的庫哈斯(Rem Koolhaas)一樣,王澍亦是建築學院的教授,深具學院派的背景,套用《浙江日報》一篇專訪的標題,他倆均可說是「把世界觀『種』進建築」,其作品無不展露着豐富的象徵和內涵。不過王澍卻和西方的解構主義有明顯分野,因為他更加關注建築與人、建築與自然的關係。 去年在九龍公園舉行的「香港深圳建築雙年展」中,有一個名為「朗讀違章」的王澍專題展覽。普立茲克獎評委難免比較婉轉,例如指出王澍的建築能融和傳統與現代風格、糅合鄉村與城市元素之類……但筆者就總覺得,當中更蘊含了某種西方社會看待中國的一貫作風:把普立茲克獎頒給這位中國建築師,很可能是更加看中他作品的顛覆性和批判性,就正如上述展覽名字所徹底披露的。 「朗讀違章」展出王澍的作品「亦方亦圓」,曾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獲得特別榮譽獎,乃是一個以簡潔的木料構成的大穹頂。它堅持消耗資源少、技術難度低的原則,可快速搭建與拆卸,且對建築環境零負擔,是一件相當輕盈、簡潔和優雅,並且具備移動性的作品。王澍借它向四圍的都市違章建築致意,也是對現代都市快速變化的回應。就正如王澍本人坦言,這是一個「以智勝之──以智慧戰勝體制的過程,戰勝一切規章制度的過程,戰勝一切習慣的、陋習的過程,用正規軍的素質來打遊擊戰,其實我幹的就是這個事情。」 此時此地,把「朗讀違章」放諸香港,卻具有深一層的反諷又或者可說幾近荒誕的意味。在這個現代主義式嚴格管理的大都會,違章僭建在城中已成為愈來愈困難的事情。就連隱沒在暗角的劏房內部裝修,很快亦會納入屋宇署規管的正軌了──在我們看似熟悉、一切皆理所當然、井井有條的城市裏,卻驀地展現了一連串驚心動魄的場景:從一眾達官貴人對豪宅的「豐富創造」、泳池深處「奪寶奇兵式」的秘道空間,還有曾氏對深圳屋苑空置會所的革命性利用,以及梁班子無日無之的僭建及房津問題──凡此種種,無一不是在賦予違章僭建嶄新的意義,不斷在「再顛覆」我們的都市想像。 與基層羣眾「由下而上」的集體智慧、民間自發掙紮求存的策略有別──恰巧可套用王澍的金句──治港精英皆是「用正規軍的素質來打遊擊戰」。「挑戰及再定義建築與權力之 間關係」,儼然已成為香港特權階級獨享的非凡體驗。 打遊擊戰的除了治港精英,還有一眾大地產商。2011年初,與新世界發展關連的祥達發展公司,在美孚新邨的前石油氣庫空地動工,準備興建起碼樓高二十層的牙簽樓,引致美孚居民堵塞地盤入口。原來當年美孚新邨的建築師,並沒有將發展密度用盡,留下超過 0.6倍尚未興建的地積比,可興建多達十二萬平方呎的建築面積。但原發展商卻在地契上動了手腳,將石油氣庫剔除在美孚售樓範圍,並連帶整個地段的剩餘地積比轉售圖利,而新發展圖則卻竟獲屋宇署批准。 更新奇更彆扭的例子,則肯定要數美孚南面不遠處,長沙灣區近月熱賣中的新樓盤「一號·西九龍」。這個長江實業集團的最新得意之作,訂價每呎最低也在港幣 9000元以上,號稱「黃金中心據點」。但細看之下,原來它位處的僅寬約十多米的狹長地段,東側傍着泓景臺住宅項目,西側卻是舊工廈和倉庫,外圍窗戶無不緊貼毗鄰的樓宇,甚至有伸手即可觸及的感覺。但建築師卻竟能天馬行空地,將客廳窗台悉數包裹在單位的中央位置,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空中四合院格局。如此一幅建築物之間的狹縫地帶,以極低廉的土地成本開發,卻竟能以豪宅包裝出售,實在是化腐朽為神奇之極至。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張曉舟 民主止疼片和自由雞精

前些年李宇春去北大百年講壇,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很多學生進不去現場。有文人雅士便感嘆李敖都沒有李宇春在北大受歡迎,哀嘆北大精神不再云云。這種懷舊如今進一步發展為言必稱民國精神,準確地說是民國精神病。對現實的失望導致移情民國,仿佛蔣公一時間都充滿了民國範兒,似乎都不知道蔣公當年曾將Mr 德(先生)闡釋為「組織」,將Mr 賽(先生)闡釋為「紀律」。 這裏面對的是一個消費主義與極權主義雜交的時代。單向度的立場是遠遠不够的,政治正確也是遠遠不够的,民主精神和言論自由精神固然可貴,但歷史已經變得曖昧複雜多了,僅僅是說話的自由是不够的,問題在於說什麽,在於我所理解的自由跟你所理解的自由,究竟是不是同一個東西?「寧鳴而生不默而死」,在微博時代這句話的語境稍有不同,說句得罪人的:當一大群意見領袖成天率領大家不停鳴叫,當沉默者因為不跟着鳴叫,而被正義者蔑視,取消關注乃至拉黑,事情就好比大家爭相恐後上厠所,如果你不跟着去,有人就會指責你:難道你願意被尿憋死嗎? 我曾在迪克斯坦《伊甸園之門—60 年代美國文化》中讀到批評家哈羅德·盧森堡的一句令人雞皮疙瘩洶湧的話:「只要有一萬個人堅持站出來,我們就將重新奪回自己的國家。」如今的微博,大V公知意見領袖大概至少也有一萬個吧,而他們的粉絲動輒數十萬數百萬,似乎我們真的奪回了這個國家。 因為民選的路徑不通,不少大V公知意見領袖只能轉攻另一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微博,並在此一躍成為民意代表。微博也是一個公共論壇,一個社會劇場,同時,當然也是一個秀場,更確切說,是一個時代廣場——既是盧梭意義上的民主議政的廣場,也是購物消費廣場。即使是公知,也有自己的價碼,即使是思想也是消費品。微博更容易提供暢銷的快餐,而擊鼓駡曹的姿勢也是很值錢的——它及時為苦逼眾生提供了道德感召力和情緒宣洩。 也正是借助消費主義時代大眾傳播的力量,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得以愈來愈廣泛的傳播,然而歷史並不是英雄劇那麽簡單:披上一件普世價值的斗篷,帶上Mr 德和Mr 賽這二位保鏢,去跟Mr Big 大戰一番。很多公知依舊沉溺於80年代的啓蒙幻夢,幻想自己還在一個固若金湯的戰壕披堅執銳——而微博太容易製造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自我感覺,依舊沉迷於一種簡單的從南到北從白到黑的二元對立思維,一邊磨拳擦掌一邊對鏡梳妝。啓蒙鬥士喚起民眾去跟老大哥死磕,但這個單一的老掉牙故事早已跟現實脫節,不管是啓蒙鬥士,還是民眾,還是老大哥,都在時代廣場的迷宮裏瘋狂刷卡。 啓蒙鬥士和民眾早已自覺不自覺地結成了一種供求關係,為民眾生產一種民主止疼片和自由雞精。微博上經常出現假借王朔、陳丹青、崔永元和白岩松等之名發表的種種擲地有聲的言論,甚至美帝國務卿希拉里都被假冒過,被活活逼成一個中國公知。這就是「人民的力量」,可以自產自銷民主止疼片和自由雞精,並借助名人的logo 實現自產自銷自娛自樂。我絕不是要否認公共知識分子啓蒙主體的角色和作用,但是如何避免思想被道德姿態取代,真理被「政治正確」劫持?如何避免知識生產淪為千篇一律的後現代流水線快餐消費品? 這就是為什麽相比「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我更願意談談「消費自由,兼容愛馬仕包」。自從毛玉萍女士(編者按:周正毅之妻)在微博上發布了那個五星紅旗圖案的定制款鰐魚皮愛馬仕鉑金包包之後,愛馬仕愛國人品暴漲,毛玉萍聯袂愛馬仕,唱出了消費主義的國歌。 唯有先認清眼下中國「消費自由,兼容愛馬仕包」的現實,「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理想主義才不至於凌空蹈虛,淪為知識分子托夢民國的一面自戀的鏡子——鏡子早就打破了,我們必須在尖利的碎玻璃上,重組互相輝映的多重自我和多重世界。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趙楚 新城鎮化血潮將至

新型城鎮化的微妙政治含義,是向過去的優勢政治派系、經濟寡頭及地方諸侯示安,是以經濟上蕭規曹隨為代價換取接班團隊的全力鞏固,以此緩解內外危機之下整個執政黨的政治安全焦慮。 近兩周,中國因强徵土地及有關糾紛,已有三位村民為保衛自己的正當權益,在維權衝突現場致死:3月27日,河南中牟農民宋合義;3月 30日,湖北巴東農民張如瓊;4月3日,四川西昌農民宋武華。他們的慘死令人觸目驚心:第一,他們都是因以身體阻擋開發者被工程車輛碾壓而死,清晰地顯示了徵地和開發者毫無顧忌的暴虐,以及對人命的極度蔑視;第二,這三起事件發生的地點都不是在大中城市,而是較偏遠的農村,這表明,强徵强拆的野蠻血腥浪潮已經波及到都市以外的更廣大範圍。 這些光天化日下的赤裸裸殺人暴行,由頂着「為人民服務」牌匾的人民政府一手導演,在億萬目光下毫無顧忌地上演,而且由於媒體的嚴厲控制,這些罪行都沒有得到透明的報道。更有甚者,河南碾死村民的直接責任公司負責人在電視鏡頭前笑顔滿臉,仿佛殺死的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才經歷一場風花雪月的無謂遊戲。 因為微博自媒體曝光激發了洶湧的民憤,各地採取了一貫的金錢和强力控制輿論,進行危機公關,一邊屏蔽掉進一步的討論,禁絕深入報道調查;同時,用公款付給死者家屬高額補償金,以此按平了喧囂的民憤。然而,這幾起血案與過去的同類事件有最大不同的背景因素:習李完成接班體制,而李克强政府施政第一要點是新城鎮化。因而,在這些密集的殘殺背後,現實而急迫的是,人們應該嗅得到所謂新政的血腥風聲——There Will Be Blood! 自去年執政黨十八大召開前後到今年「兩會」,海內外一直期待中共接班團隊會採取决定性步驟:承諾和啓動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轉型,在經濟上採取收縮政府有形之手、休養生息的政策——這就是傳說中新政的核心內容。將新團隊正式登台以來的政策宣示與這些正當而熱切的期望對照,人們不難發現,所謂新政,與其說是現實的真實政策體系,不如說是國內各界因對現實和近切危機的感受,對執政者發出的善意的籲請。 不論新團隊未來的政策走向如何,就現實而言,他們是如何面對這一普遍而善意的籲求的呢?更嚴密的輿論和媒體控制,對過去中共執政責任的迴避,空泛的道德和「中國夢」渲染,以及以變本加厲的土地掠奪為核心的經濟政策,最後,就是這些枉死人民的鮮血——這就是目前執政者對於轉型和變革呼聲的回答。從這個角度,人們才好理解新團隊在做什麽,以及會做什麽。 仔細分析「新型城鎮化」這個提法,人們會注意到以下兩點: 首先,這與前十年聲名狼藉的「新農村」建設政策關係密切。它們的施政重心都在農村和城鎮周邊的地區,也可以說,新型城鎮化經濟發展政策也是出身團派的新總理李克强向前任總書記胡錦濤致敬和表態之作——而新農村政策本是過去十年政治左轉,胡錦濤對工商和城市優先政策不滿的含蓄表示。胡錦濤在卸任之際對華西村的視察一事已足以確證上述看法。因此,新型城鎮化首先是對前任掌舵人胡錦濤改頭換面的「學華西村」政治路線的延續,是一種「接班政治正確」的表示。 其次,就經濟和產業政策層面而言,姑且不論上届政府結束前幾天曖昧而堅定地頒行的「國五條」新房地產政策,新型城鎮化政策所代表的經濟發展理念與前兩任四届政府一以貫之的圍繞土地開發及其增值利益的掠奪一脈相承。在中國現行法制下,土地是政府自認為有天然支配權利的首要國家資源。自朱鎔基以來的經濟發展政策,土地既是地方政府進行財政擴張和插手經濟運行的主要工具,也是中央政府進行超級財稅吸金的主要管道之一,更是從地方到中央權轉化錢、權錢互動,以及利益輸送的萬能載體。因此新型城鎮化不過是這種瘋狂的「經濟發展」政策的延續,只是由於大中城市土地資源枯竭,轉而向更廣闊的鄉村伸展的結果。同時,這也是新政府向地方權力當局和各種壟斷寡頭發出的一個平安信號:不會有涉及它們利益的重大政策轉向。 過去十年的中國特色的「圈地運動」結果是導致猶如懸河的經濟泡沫,而且在社會層面造成了荒謬到空前絕後的各種怪相。地方財政膨脹到全球首屈一指,地方官吏的貪腐全面開花,而高企的房價除了為更高的搶地搞錢提供台階,在社會發展層面也吸盡了上世紀 80年代以來人民累積的資本,實際上成為官吏階級瓜分和吞噬經濟改革成果的狂歡。 充滿暴力色彩的强徵土地以及强行拆遷,摧毀了執政黨幾十年來通過强行灌輸塑造的微薄正當性,也使執政者與社會及人民的關係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在這一現實的情境之下,回顧過去無疾而終的「新農村」建設,不論其聲稱的政策目標何在,其實際內容不過是更大規模的打開了搶奪鄉村土地資源之門,將無情掠奪之手伸向最弱勢的農民。因此,稍具常識的人不難想像,在如此政策邏輯下,由最高經濟决策者大發號令,進行所謂城鎮化,這必然會意味着什麽?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土地出讓收入為 2.69萬億元人民幣,較之於 2011年的 3.15萬億元人民幣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處於極高的水平。此項收入佔中國地方政府 3.42萬億元人民幣資金收入的 78.6%。這些數字是最無情的,但更應該注意的是這些數字背後的體制和政治含義。從邏輯上說,地方政府如此吸骨食髓的瘋狂聚斂應該是對政權本身基礎的毀壞,因而與執政者的根本利益相矛盾。然而,實際上,無論從過去樂清(2010年當地因土地徵用問題,發生官民衝突,編者按)還是後來其他地方的事件發展來看,中央政府都是默認和支持地方這種胡作非為的。這除了中央政府本身在土地掠奪政策中的財稅利益,以及人事方面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對洶湧的全社會性敵意,最高執政者需要地方當局與其同舟共濟,替他們進行負薪救火似的維穩。 綜上可知,新型城鎮化政策無外乎是新瓶子直接灌裝的舊酒而已,甚至瓶子也不是新的,而是翻新的。這一政策的微妙政治含義是向過去的優勢政治派系、經濟寡頭,及地方諸侯示安,是以經濟上蕭規曹隨為代價換取接班團隊的權力鞏固,以此緩解內外危機之下整個執政黨的政治安全焦慮,而不是嚴肅周全的經濟學思考的產物。而有了這一明確的信號,無論中央寡頭,還是地方當局都獲得了新形勢下放手大幹的許可證,這才是導致本文開頭那幾位慘死者命運的幕後推手。因此,這些赤裸裸取人性命的「開發」和「發展」也許只是更大規模的彈壓土地和維權暴力浪潮的第一滴血。 既然從政治上來解讀新城市化的經濟政策,接班團隊的政治政策取向就不能予以前提性的論述。新團隊上任後幾天,新任總書記就發出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號召,對「空談」的禁絕已經從對媒體和網絡的新一輪打壓風暴中得到印證,而「實幹」 這種如此唯物主義的術語與過去「悶頭大發財」的江、朱時代大躍進式的經濟政策,素有歷史聯繫。新城鎮化會繼續過去上下瘋狂的老路,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其實,從前不久的河南平墳等事件中,人們已經約略領教了這種瘋狂實幹的驚 悚風采,而三人被碾死的第一滴血,不過是給各種新政夢想家更明確和清晰的難堪例證而已。 已有經濟學人指出,城鎮化本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能拿來作為全能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政策。誠然,在正常社會與制度環境之下,經濟問題和經濟政策應由經濟學家們去評價和討論,然而,我們討論任何問題必須有基本的現實感,現實中國的經濟、社會、文化乃至制度等一切問題,無不是當代畸形和暴虐政治的化身,也由這種扭曲政治的澎湃動力所孕育。不顧這種顯而易見且無可迴避的政治和制度現實,無視滔滔血潮之湧起,僅以象牙塔內的學科原理去詮釋政策種種,則必然會自欺欺人,謬以千里。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夏明 中美網絡戰,豈只是看客

中美網絡戰的結局不僅會决定美國人是否能繼續享有「四大自由」,也將決定整個人類共同體的未來自由程度,更會直接決定中國人能否生活在自由之中。普通中國人不能只是看客而已。 2月18號發布的《曼迪昂特報告:揭秘中國的一個網絡間諜機構》(Mandiant Report)成為中美網絡戰的一個重要事件。令人遺憾的是,中美兩國的輿論和媒體對此報告的關注基本上流於表面和短視,未能看到一個大格局在幾年前就初現端倪,並將决定21世紀人類的命運和世界格局。 2009 年 1月 21 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做了一個關於互聯網自由的講話。正如希拉里所言:「我今天概述的這些原則將成為我們對待互聯網自由及其技術使用問題的指導方針。」我想其主旨可以概括為「互聯網自由是四大自由(言論、敬拜、免於恐懼和免於匱乏)在 21世紀的核心」。歷史將證明,克林頓所警告的「有些國家竪起了電子屏障」,「一個新的資訊帷幕正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降臨」,其重要性可以與丘吉爾的《鐵幕演說》相提並論。中美「冷戰」早已爆發,其內涵包括中美間的「理念之爭」(表現在「北京共識」挑戰「華盛頓共識」),「媒體戰爭」(以《紐約時報》為領軍的全球輿論已經向中共寡頭制宣戰),網絡戰爭,「貨幣戰爭」(中美債務關係和愈發升級的貨幣濫發)和間諜戰。而且,當沒有硝煙的戰場不斷加深相互的不信任和製造仇視升級的同時,中國和美、日及盟國也在走近一場西太平洋海戰。 就網絡安全而言,我不是專家。但中國政府、甚至軍方組織對美國社會機構全方位地發起網絡攻擊,卻是不爭的事實。首先,76頁的《曼迪昂特報告》用翔實具體的事實證明,上海浦東高橋的總參三部是對美國和其他 14個國家進行網絡戰的大本營;其次,作為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學習和工作十年的學者,我清楚知道上海浦東高橋總參三部二局與國際間諜戰的關係。我所帶的 1986級國政班就有 3位畢業生分配到該機構,而該報告披露的 61398部隊的一位成員就是我的學生。其三,在過去 5年中,我本人就遭遇無數次網絡攻擊,例如偷竊我的電腦資訊,進入我的郵箱,給我發送帶病毒的文檔,甚至偽造我的個人網頁,把試圖與我聯絡的人引向一位神秘的版主等等。 中美之間走向直接衝突的危險,還不僅在於中國政府和軍方對美國企業、科教機構、資訊產業、能源航空等基礎設施發起的廣泛而長期的攻擊,更大的危險是,對於美國的警告,中國政府不以為然。中美兩國之間就一系列重大問題產生的分歧和誤讀,集中表現在了對《曼迪昂特報告》的不同解讀上: 第一,中美兩國對主權概念和內涵理解不同。 作為在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的後進者,中國對「主權至上」的概念還很幼稚(有趣的是,中共高層的智囊王滬寧以「主權論」硏究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得碩士學位,並指導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就同一主題完成博士論文並獲得學位)。更重要的是,中共的主權概念非常强調國家對「物理空間」和「人民身體」的控制。當這種控制傷害到他國、甚至世界的神經系統時,中共領導層還經常渾然不知。對中共來說,政治治理就是維護權力地位,龐大的維穩體系就是它的基礎設施。 但在美國看來,「四大自由」卻是治理的本質、手段和目標。希拉里說得再明白不過了:「資訊網絡的擴展正在為我們的星球建立一個新的神經系統。」在 21世紀,互聯網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基礎設施」。說得誇張一點,在全球化下的後國家主權時代,對美國絕大多數居民來說,失去整個阿拉斯加的影響恐怕都不會大於網絡安全的喪失。但中國政府和它的御用「文膽」認識不到這一點。當政府代言人把釣魚島這個不毛之地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並大作文章、煽動民族情緒時,他們(包括新上任的總理)卻以敷衍塞責的態度否定美方就網絡襲擊的指控,完全不顧美國人的感情受傷。 第二, 中美兩國對政治和經濟、國家和企業的邏輯關係認知不同。 中國政府之所以對美方的强烈反應不以為然,反而以原始的抵賴方式來掩蓋其在網絡空間的犯罪甚至入侵行為,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曼迪昂特報告》出自私人公司,乃很快就會平息的「茶壺裏的風波」。他們無法理解,在美國的社會權力體系裏,《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中國網絡進攻的受害者能夠直接左右公共輿論,是動員和行使媒體輿論的「第四權力部門」。而其他直接捲入中美網絡戰爭的企業,如谷歌等141 家機構,都是美國經濟和社會的重要部門,網絡攻擊會直接影響華爾街股市,投資者和融資者(包括許多中資上市公司)都會受到衝擊。 希拉里曾申言:「那些在我們國家或任何其他國家破壞資訊自由流通的人對我們的經濟、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公民社會構成了威脅。從事網絡攻擊的國家和個人將承擔後果並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在一個靠互聯網連通的世界裏,對一個國家的網絡的攻擊就是對所有人的攻擊。」 在美國人看來,私人、民間對政府和軍方進行的網絡襲擊,經常還情有可原(在美國,人們對「維基解密」事件態度分歧很大),甚至可能會被認為是為資訊開放、保障知情權做出的高尚行動。但如果政府和軍方對個人和民間機構發起網絡襲擊,或者甚至只是控制監視,都會成為引發政治危機的違憲大事。在中國政府的邏輯裏,政府和軍方享有對民間任意監視控制的特權,而民間對政府和軍方的任何網絡入侵或監督都會成為危害國家安全、顛覆國家政權的滔天大罪。中美兩國對「公權」和「私權」孰重孰輕有180 度的差異。 圍繞網絡戰爭,中美兩國猶如在望遠鏡的兩端對視,認知誤差猶如天壤之別。希拉里不無擔憂地指出,「從歷史上看,不對稱的資訊獲取能力是國家間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圍繞《曼迪昂特報告》的言辭戰來看,中美未來衝突的升級幾乎不可避免。 第三, 中美兩國對互聯網自由和政治治理的關係態度不同。 在陳舊的「完全主權」(相對於「有限主權」而言)觀下,中國政府把發動國際間的網絡戰爭和對人民的網絡戰爭看作主權的天然組成部分。但在美國看來,對他國非軍事設施的常態入侵和在國內維持「網絡警察國家」,都是對人類共同體的傷害。 希拉里說得很清楚:「有些國家竪起了電子屏障,阻止本國人民分享世界上的一部分網絡。他們從搜索引擎提供的結果中删除字詞、名稱和短語。他們侵犯了那些發表非暴力政治言論的人的隱私權。這些做法違反了《世界人權宣言》,因為《宣言》告訴我們,人人都有權通過『各種媒體不受疆界限制地尋求、接收和傳播資訊和思想』。」 特別針對中國,希拉里還警告道:「限制自由獲取資訊或侵犯互聯網使用者基本權利…不僅關係到資訊自由,最終還關係到我們希望有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以及我們將會生活於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它關係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有一個互聯網、一個全球社會以及一個造福並聯繫全人類的共同知識體,還是支離破碎、獲取資訊和機遇要取決於居住地點和審查者的心血來潮。」美國的决策者把互聯網自由放在了關乎人類共同命運和人類共同體根本性質的戰略高度。而與此相比,中共只把它看作維護一黨寡頭權力地位的手段而已。 中國國內的討論沒有、也不敢提及的一個議題是:中國政府和軍方在美國的所有行為方式其實都更肆無忌憚地運用在了中國社會。早在2010年,著名媒體人北風就透露,400 多位維權人士被含「木馬」病毒的郵件攻擊。也就是說,軍方、公安、國安和國保早已大規模地控制了互聯網。在「金盾工程」和「防火牆」下,沒有任何用戶享有網上隱私和安全。所有的民主運動積極分子、異議人士、敏感部門的敏感人物和政府官員(例如,方濱興在重慶幫助薄熙來和王立軍建立的網絡控制體系)恐怕都不能免於自己的文檔被植入的惡意軟體打包、偷出,最後送往情報安全部門。任何一台電腦的枱面都有可能已經被「網警」遙控。對所有中國人來說,《曼迪昂特報告》所披露的所有入侵和竊取手段只是掀開了「中國網絡警察國家」龐大控制體系的冰山一角。 所以,普通中國人不只是中美網絡戰的看客而已。中美網絡戰的結局不僅會决定美國人是否能繼續享有「四大自由」,也將決定整個人類共同體的未來自由程度,更會直接決定中國人能否生活在自由之中。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阿藹 「第一夫人」可自主發聲?

自中共元首習近平上台後,大眾媒體的鎂光燈落到了「第一夫人」彭麗媛的身上——外衣、皮包、髮型等。至於異議者的輿論平台,則瘋傳她在八九年鎮壓天安門後的勞軍照片。 彭麗媛也許擁有天籟般的聲音,但她同時也是失聲的布偶主角。 中共為確保一黨專政的利益紐帶,一直以來拒絕發展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模式,但其黨媒、官媒卻樂此不疲的使用產自美國的「第一夫人」稱謂,並以近乎意淫的男性目光窺看彭麗媛:「中國終於有一個明星級、端裝得體、出得廳堂的第一夫人了。」 圍繞着「第一夫人」的僞西方政治文化,結合男性對理想女性的想像和中產階級時尚服飾消費文化,迅速在中國的網絡散播,更透過海外媒體,塑造成强國「軟實力」的政治秀:這位身穿 Made in China 品牌的「第一夫人」,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出「民族自信」,為中國「增添光彩」。 若以這個場景作為習近平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側寫,夢是中產階產的夢,復興是經濟與形象上的復興,女性則化身為一襲皇帝的新衣,穿在身上想像着其尊貴與華麗。 「第一夫人」對在互聯網上瘋傳照片的中產階級來說,愉悅來自對西方文化、女性與時尚的消費;對逢迎統治者的政治宣傳機器來說,是一場佔據「西方女性」符號的行動,源於東西方權力不平等的妒恨心理。 可以說,「第一夫人」是當下中國「缺失」、「空虛」的替代品,帶來了暫時的愉悅與亢奮。但這服興奮劑很快失效,更多絕望的事情:黃浦江上的死猪、河流消失、霧霾、徵地與城管暴力等,使內心的空洞愈變愈大,國民要跑出境外消費去,要移民海外去,當權者則要到處展現軟實力。 在這心理結構下,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夫人的外觀,絕少談論彭麗媛的主體。國內絕大部分的女性主義者亦沒有加入「圍觀」這位「第一夫人」。 其實在美國,媒介也會消費「第一夫人」的外觀。米歇爾·奧巴馬多次成為時尚雜誌的封面人物。不過,在消費以外,很多女性主義者會爭論米歇爾作為女性的選擇。 譬如說,2008年奧巴馬總統就職時,米歇爾宣布放棄她律師的工作,做媽媽總司令 (Mom in Chief)。部分女性主義者表示失望,批評她背棄了女性支持者的期望,而一些黑人女性主義者則捍衞她做母親的選擇。四年後,兩個陣營的分歧更大,批評者認為奧巴馬的政治顧問刻意為米歇爾製造一個不問政事的家庭主婦形象,犧牲女性的自主權,以爭取低下層的支持。 女性的主體,是女性主義者最關心的議題之一。而「夫人」與女性自主有頗深的聯繫。在英國文學中,《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探索女性情欲自主最著名的作品。而這個主題,亦滲進了主流的電影。2011年上映講述戴卓爾夫人一生的《鐵娘子》(The Iron Lady)以及去年上映的《昂山素姬》(The Lady)的英文劇名均以「夫人 /Lady」為題。前者檢視戴卓爾如何從一個小鎮雜貨店的女兒,進入主流政界,對她當權後強硬削減公共開支,不乏批判;後者則把重點放在昂山素姬在家與國之間的選擇。 很明顯,這一系列「夫人」的劇目,被硬生生的搬到了中國,大家卻無從去討論和評價彭麗媛這位主角。個別女性主義者跟隨官方媒體主旋律談論「夫人外交」如何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舞台上展示軟實力,但對彭麗媛的主體性卻鮮有提及。 無從討論,是因為討論一旦開展,大家難以避免地要檢視彭的過去,譬如說作為解放軍文藝兵,她是否有選擇的可能?六四後天安門勞軍一幕,又是否出於自己的選擇?任何一個答案,都涉及彭麗媛對歷史的評價及隨之而來的責任。 此外,當進身為「第一夫人」後,所謂代表「中國母親」探望非洲愛滋病孤兒,究竟是否另一場軍令式、按照既定劇目的「軟實力」表演?作為世界衞生組織防治愛滋病的大使,她又如何面對本國的愛滋病維權?她會作出一些逾越既有規則的行為,如探望高耀潔,邀請她回國嗎?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 1
  • ……
  • 6
  • 7
  • 8
  • ……
  • 29

CDT/CDS今日重点

【CDS】六四馆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