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期瀏覽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49期《清明·義祭:暴政受難者》

2013年04月04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人性的弱點 文/長平 哀悼自然能激發更多的悲憤力量,也能在民間成爲解决糾紛的籌碼,但是對於中共來說,它的威力遠遠低於坦克和槍炮。 【封面故事】 清明時節:大陸獨立政治鏡像:於風雨中期待變化 文/溫克堅 清明時節民眾對改革者和政權受難者的悼念活動都是具有像徵性的獨立政治鏡像,這些活動不僅反映了潛行的公共情緒, 而且表明民間力量已經有能力擔當獨立的社會角色。在清明的風雨中,我們期待變化。 警方破壞清明公祭「6.4」活動 文/余聲 一場計劃由親歷者、罹難者親屬、公共知識分子和學生等近百人參加的公祭「6.4」活動被警方查禁。組織者表示公祭地點選在正定縣是因為「這裏是習近平總書記仕途起步的地方,我們對習平反六四充滿期待!」。民間平反六四的呼聲,習總聽得到嗎? 清明時節寄語中國公民:噩夢裏中共在講「自信」的胡話 文/鮑彤 每逢清明,中共政權便無比惶恐,並非對受難者愧疚自責,而是害怕覺醒的公民們在清明時節顯示團結,展現力量。中共在噩夢未醒時講的「三個自信」儼然只是胡話。引領中國走出夢魘,要靠團結的公民們無所畏懼,抗命前行。 追憶紫陽與青年共商改革的歲月 文/李湘魯 那是中共建政後思想和體制最開明的一段時間。原因在於文革的經歷讓趙紫陽這樣的中共高官有了深刻反思,他們突破了僵化的官僚體制,擴大了與以青年為核心的改革力量的融合。而這樣的親密歲月在趙之後的歲月就一去不返了。 懷念胡耀邦:唯高尚者能開啟光明時代 文/陳一諮 胡耀邦是一位有高尚品格的政治家。他凝聚中共元老與青年一代中的變革者,期望推進中國政改的進程。直到之後政治黑暗降臨時,改革者們才懂得胡耀邦的時代多麼難得和可貴。 方勵之的八項美德 文/林培瑞 一位卓越的物理學家、深受學生愛戴的大學校長和堅定的「異議人士」,八九民運後流亡美國,2012年客死異鄉。作者講述方勵之性格的八點特質,在清明和方逝世一周年之時向他表達悼念。 癸巳年清明悼林昭:死者青春長在 文/艾曉明 林昭遺稿揭露了極權獨裁、特務統治和密謀政治,她抒寫了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包括個人、個性的解放。「死者青春長在」,林昭在天有靈,定能感知今天洶湧如潮的公民力量,且祝福和守望。 運動、聯盟、共識:清明時節話「四五運動」文/陳子明 「四五運動」這場發生於37年前清明前後的群眾抗議運動,深刻地影響了70和80年代的中國政治。如今,在中國政治發展陷入困局的時刻,「四五一代」仍是推動中國民主轉型的重要力量。 【中國】 「天下公」狀告莫泰 反「維穩」首次勝訴 文/趙思樂 蘇州國保以維穩為由強制莫泰以及其他多家酒店取消為南京公益組織「天下公」組織的交流會提供場地的合約。在之後的訴訟中,蘇州法院判處因「維穩」而毀約不成立,莫泰敗訴並進行賠償。反「維穩」首次勝訴讓人驚喜,但勝利能否接踵而至? 【香港】 工人︰養得起李嘉誠 養不起妻女 學生︰公民意識崛起 文/黃麗萍 攝影/鍾卓明 Manson Wong 香港藍領工人發起六年來最大規模的工運,「佔領貨櫃碼頭」,反資方剝削。運動中,逾千名學生積極參與聲援行動,顯示公民意識在香港新一代正式崛起。 【國際】 日本採掘可燃冰技術取得突破:東北亞能源政治起革命 文/林廷輝 日本成功從海底可燃冰提取出天然氣,着手研究大規模商業生產;這無疑是福島核災後能源困窘的一絲曙光,且在當今「能源就是籌碼」的國際局勢中,新技術也將改變日、中、俄等國的權力格局。 【台灣】 10後與80後:史明口述史的年輕作者群 文、攝影/康依倫 80末與90後出生的學生,也是感受到中國勢力崛起的世代。這群年輕人的「文化台獨」來自何處? 【特別報道】 烏坎困局 烏坎困局:在民主與土地之間 文、攝影/張潔平 「烏坎的成功全世界都看到了,現在烏坎要敗了,自己敗了沒什麽,怕政府拿來說中國農民不成熟不能搞民主,那就糟了。」 失眠的烏坎夢 文/張建興 徘徊在村委會和村民之間,我才明白,民主很脆弱,他是每個人支撐起的一種關係。 【人物】 唐吉田:從檢察官到除牌律師 文/余聲 攝影/鍾卓明 約7年時間裏,檢察官唐吉田曾是中共當局的「自己人」。現在他習慣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律師,一名被吊銷執照的維權律師。」 【文化·專題】 可可托海:剩餘物 文、攝影/王煒 地貌。時代。細節。人。新疆境內可可托海地區,是哈薩克族生活區域也是礦產寶地。工業時代大型集體勞動史、盲目的民族遷徙;面對現代化的困境與庸常,伴隨歷史深處中蘇關係、文革與隱士的「傳奇」。流散與保存,講述這些的,是石頭,還是生命? 【文化·書架】 沈祖堯: 請看與學業無關的書 文/黃麗萍 攝影/鍾卓明 在香港,看書從來是為了考試。誰知莘莘學子終於考進了大學,有人卻說看書不是為了考試,而那人正是大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 【文化·書評】 前鮑彤秘書話1980年代政改 文/李偉東 吳偉先生的新著《中國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後》近日由新世紀出版社出版。出版後引起愈來愈多希望了解那段歷史的讀者的關注。 【文化·廣場】 祭 編者按:清明總是和雨天連在一起。每年此時,處處潮濕,卻不知彼地的祭奠是否也和這裏相似? 娑婆樹 文/溫文錦 人間的四季變幻很快,爺爺的鬍子愈來愈長,爺爺的情歌呢,也愈唱愈動聽。 清明不清明 文/袁兆昌 時近清明。在我看來,清明一點也不清明:它是動物界的煉獄,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權力傾斜,是動物死而復死的悲劇,是人美化他們對前人的思念而讓動物進化為食物的舉動。 清明祭事 文/呂痂獰 小時候,一想到清明,全身就會不由自主的疲憊。 【文化·現場】 舞台上的蕭紅與戴望舒:文學到劇場的改編之難 文/小西 文學作品一經改編,往往靈光盡失。室內歌劇《蕭紅》和話劇《走不出的雨巷》,大概可為我們提供兩種「文學改編演出」的可能性。 【文化·詩歌】 溝通 詩/黃燦然 人與世界的溝通總是困難又複雜的,因此,可以說,憂愁、憤怒、煩惱、喜悅和失魂落魄構成了一個詩人內在精神的全景圖。(主持/周瓚) 【專欄】 名正而言不順何以治國? 文/榮劍 對於習近平來說,權力的名分只是來自於黨內少數人的授予,而根本沒有人民授權的合法性。在這種情况下,言之不順,講的話不符合國民的主流意見,那只會進一步削弱權力的合法性基礎。 蘋果到底有什麼罪? 文/趙楚 萬般寵愛聚一身的蘋果這回是真攤上大事了,而目前的輿論文攻只是一個開頭,後續的司法以及政策措施會陸續出台。也許,蘋果最後會面臨當年google一樣的抉擇:屈服順從,還是決裂? 當代中國民主運動的興起 文/徐友漁 在文革期間,當毛澤東從魔瓶中釋放出「民主」這個妖怪,以為它會永遠當自己的奴隸時,他實際上控制不住它,不能將它再收回瓶中。 信息極權時代的來臨 文/莫之許 未來真正實施的網絡實名制,一旦與統一信用信息平台、社會信用代碼相結合,所有人都將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而所有的活躍分子,都將成為網中待斃之魚。 懷念香港的叛逆與前衛 文/鄧小樺 據說不少內地張迷會來港參加紀念活動,我幻想,可以把這些過去美好的前行者足印,如同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一樣,成為日常民主教育的一部分,真正的「自由行」戲碼。我希望,香港對於中國,永遠是個叛逆挑釁的前衛孩子。 向「綠色小組」致敬 文/管中祥 2013年3月15日,是台灣另類/獨立媒體史上值得紀念與慶賀的日子。在台灣民主發展重要關鍵的1980年代,記錄台灣社會運動發展與民主轉型的「綠色小組影像資料庫」正式啓用,這些紀錄台灣解嚴初期的重要社會運動影像,在塵封近20年後,終於重現江湖。 意淫强國 文/陳希我 中日問題,首先是中國自身問題。中國必須是個可對話的中國,要做到這一點,中國首先必須是正常的國家。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46期《可憐中港父母心》

2013年03月14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強大的奶粉新政 文/長平 中國人出國愈來愈多,中國走向民主的步子是否也就愈來愈快?這問題本身透着西方人的自大。事實是中國政府以及接受中國政府教育的中國人及西方人,在想方設法改變世界。 【封面故事】 從血濃於水到中港割裂:奶粉危機誰之過? 文/陳嘯軒、何康橋 圖/鍾卓明 港府限奶令引發大陸與香港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奶粉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原因是梁振英政府的無能低效和中共政權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漠視。曾經陸港兩地血濃於水的溫情已經蕩然無存,更深層地昭示着中共對港政策的全面潰敗。 大陸進口奶粉調查:一切只為孩子的健康 文/余聲 大陸食品安全堪憂的狀況迫使父母們在力所能及的狀況下儘量為下一代提供保障。香港奶粉不等於毒品,希望港府取消禁令;大陸奶粉約等於毒品,這是父母們憤怒的根源。 要奶粉,更要港人治港 文/黎則奮 回歸之後,中共沒有讓真正的「港人治港」落實,港府面對中港矛盾,永遠也不敢站穩港人利益立場。 嬰兒、奶粉與中產階級 文/吳強 摒棄母乳餵養的內地中產階級,在權利和抗爭意識方面,可能也同樣處在嬰兒期。從重建母乳餵養的婦女運動到反對低效政府的社會運動,是解決奶粉危機可行之路。 奶粉政治的情理、法理與學理 文/羅小朋 中港奶粉衝突有各種深層次的原因:陸港民眾政治權利不對等引發的情感矛盾,大陸消費者的炫富心理,地方自治觀念缺失造成建設家園責任感的不足。自治才有更多自由,才不會透支後代人的集體福祉。 【特別報道】 「心靈與生命研討會」見聞:達賴喇嘛與科學家對話 文/李江琳 當代人類要超越宗教,共同創建全人類,包括大量無宗教信仰者在內的共同的倫理。科學和科學家在這方面有特別的責任與作用。 將科學引入藏族寺院教育——達賴喇嘛的百年大計 文/李江琳 藏民族必須有現代教育,特別是現代科學教育。可是當藏人的優秀青少年都選擇進寺院學習的時候,怎樣搞現代科學教育呢?達賴喇嘛的百年大計就是將科學引入寺院教育。 【中國】 無聊的大部制改革 文/陳寧遠 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和效果不清楚。提高政府效能要靠實現黨政分開和小政府大社會,這兩點是中共領導下的行政改革無法實現的。 河南鄭州上演「平墳Style」:「平墳書記盧展工,走你!」 文/余聲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兩會上說:「河南人不計較,忍辱負重。」網友則回應稱「我們一直在負重,但辱及先人,我們計較!」 【台灣】 核四公投催化出更多反核行動 文/康依倫 十年前的民調,支持和反對繼續興建核四的比例分別是5成多和約2成,但現在贊成停建和續建的比例分別是5成多和2成多。完全逆轉了過來。 會見傅爾布萊特學人,馬英九借學術交流推廣非正式外交 文/康依倫 在中國未對外開放前,台灣是西方了解中國、學習中文的管道,現在文化則成為台灣走向國際社會的重要渠道。 【香港】 港記北京遭打,香港新聞自由大陸化 文/何康橋 香港記者在兩會期間於北京採訪劉曉波的妻子劉霞時被便衣暴打,香港學者批評內地官方此舉是「目無憲法」,是一種恐怖趨勢。 施永遠拒執行「政治任務」被降職,港台恐成無公信力的爛攤子 文/吳志森 廣播處長鄧忍光終止拒絕執行政治任務的署理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職位,藉以整治港台。這種做法「與中共審查意識形態的黨官無異,直迫文化大革命靈魂深處鬥私批修」,嚴重影響言論自由。 【國際】 專訪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查韋斯遺產與拉美經濟體的挑戰 文/楊松 「查韋斯最大的遺產並不是意識型態的倡導與對弈,而應是他任內推動的拉美區域整合,這也是唯一能在現實挑戰現存美國經濟霸權的一個方面。」 當「中國的老朋友」查韋斯倒下:中國海外投資在南美洲的挑戰 文/黃泓翔 查韋斯逝世,在委內瑞拉一直受保護的大批有中國官方背景的海外投資或許要面對開放競爭所帶來的更多挑戰。假若委內瑞拉出現政局轉變,將考驗投資當地的中國公司到底有多強的競爭力。 【人物】 新黑五類之異見人士:艱難的婚姻 文/余聲 按照江蘇無錫國保的說法:「轄區內有一個華春輝已經很麻煩了,再來個王譯,那還了得?!」為了一紙婚書,二人已歷經軟禁、毆打、驅逐,乃至被拘留和勞教。而且,這一切還將繼續。 【文化·噪音】 MC仁:都市奴隸點燃自由之火 文/朱曉玢 去夏反國教運動,一曲《洗腦教育》單月內獲15萬點擊。作者之一MC仁,曾是上世紀本港風頭無兩的嘻哈樂隊「大懶堂」主力,也是如今新界藝術散工,他的Rap熱衷社會批判,在音樂裏點火。 MC仁:沙頭角嬉皮 文/袁智聰 外界把MC仁的作品界定為「抗爭歌」,但他今年的作品已不再是大懶堂LMF時期那般明刀明槍地大剌剌批判社會,而多用上政治隱喻的手法。 【文化·閱讀】 專訪張翠容:經濟危機比戰火更沉重 文/朱曉玢 攝影/鍾卓明 她曾在中東迷漫硝煙中為華文世界呈現第一手戰事,卻不隸屬任何媒體,一直實踐獨立理想,見證世界各地的反抗與易幟。2013年,從地中海沿岸歸來的她,想要振臂高呼,讓新自由主義停擺。 【文化·廣場】 萌 編者按:萌。賣萌。萌倒。激萌。天然萌。萌化。萌屬性……人類熱衷於命名,無論哪個時代。因為我們需要全新的體驗,來解說全新的我們。 在吉祥旅店 文/馮俊華 我取出來,就水吃了蝸牛,再吃了青蛙。水色焦黃,是杯子反光的緣故,底部飄動着一根根的沉澱。 涼美殘肢事件 文/羅樂敏 其實他早就知道,涼美不會死,也不會離開他,她是永遠可愛動人不離不棄不老的妻。 萌的日常茶飯事 文/銀色快手 我完全被牠弱到爆的憤怒打敗。轉而一想,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煩惱的, 【文化·現場】 微觀木下:木下惠介的弱男之美 文/湯禎兆 木下惠介重省工程在日本國內早已展開,已故日本女影評人石原郁子就把木下詮釋為男同志先鋒祖師爺。但嚴格而言,與其說木下是男同志的先鋒,不如把石原定性為腐女子影評派掌門人更準確。 【文化·詩歌】 白夜 詩/旋覆 語調樸素、冷靜,戲仿「創世紀」表達法,詩人創造了一個女性的內心世界,懷疑、拒絕,渴望有所發現,在否定中肯定。(主持/周瓚) 【專欄】 綁架中國的「寡頭轉型」 文/夏明 「茉莉花革命」實質上是金融風暴後,中東國家的普通民眾對寡頭制的反叛。但不幸的是,當中國的權勢階級已成為寡頭化的主要推力時,中國的「99%」卻未能清醒地認識到寡頭制的威脅。 石頭裏面也有階級鬥爭 文/張曉舟 用紅輪用剩的同一種油去「倒轉紅輪」之嫌,這究竟是顛覆,還是迴圈? 在昂貴劣質油釀造的灰霾中,我們不只是受害者,往往也是同謀。 佔領中環,如箭在弦 文/羅永生 香港人過去所擁抱的自由是贈予而來的,香港人的自由主義價值是淺層而不耐衝擊的。或者只有透過諸如「佔領中環」的運動,香港人的自由主義公民主體性方會真正站穩。 廢核趁現在! 文/羅世宏 是的,福爾摩沙島不要成為下一個福島,因為美麗島要繼續美麗下去,這是台灣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下一代台灣人應該享有的權利。 作為政治風景的婦女節 文/阿藹 中國大陸的女性主義,一方面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為了走出傳統封建思想,配合經濟發展,一直强調女性要走出家庭,參與勞動,這就是所謂的「女性能撑半邊天」。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週刊》第45期《非典十週年祭:健康源於好制度》

2013年03月07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SARS十年祭 文/長平 當時很多人都在想像,假如SARS能夠過去,人類必將反省,中國必將重生。但上述想像並沒有發生,現實甚至往相反的方向狂奔。人類太過健忘,中國人尤其如此。 【封面故事】 SARS十週年:教訓、遺產和危險 文/方駿 十年後回望SARS,看到的是「胡溫新政」曖昧的背影。如果一場新的SARS到來,當年慘痛經歷留下的遺產能否幫助我們沉着應對?民主、公開的善治如何成為可能? 科學防控,進步幾何?——SARS十年後的反思 文/余聲 我們的政府有個習慣,誰的意見和它一致,誰是專家,不一致的聲音就會被埋沒掉了。 陽光曾照進現實:非典型時期的封禁與解禁 文/方駿 或許「非典」這個詞本身就隱含了後來的歷史:對中國官方,堅持用「非典」而非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的「SARS」,也許是要強調疫情的特殊性;而對於中國社會,這場疫情帶來的後續,都是非典型的。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封鎖、謠言和真相的競逐。 沙士十年過去:HONG KONG ARE YOU READY? 文/黃麗萍 十年後,「抗疫的硬件改善了,但如果沙士重臨,在軟件上,未必可以再捱得過」。 香港SARS十週年:康復者慨嘆被政府遺忘 文/陳嘯軒 「陳馮富珍當時說,不用擔心當時在廣東的『傳言』,口徑與當時廣東當局一致。最終導致威院8A病房出現大爆發,這時疫情已一發不可收拾。」 集體意識與專業道德:SARS成就的「香港精神」 文/溫朗鈞 專業精神是香港最為可貴的價值之一,雖然其並不如道德感召那樣觸動人心,卻在面臨危機時更有韌性。 台灣從SARS學到了什麼 文/康依倫 因為並非WHO成員國,台灣的SARS預防被整整拖延了一百天。台灣的防疫合作,也就和兩岸和解緊緊結合在一起。 【中國】 港府「限制嬰幼兒奶粉出境」引發風波:受害者情結借自由貿易還魂 文/楊德恩 港府「限制奶粉出境」的政策遭到大陸網民的強烈批評並引發其「受害人思維」。然而,大陸網民對於「自由貿易」的討論以及對「限帶令」和「監禁兩年」的理解都不夠深入甚至出現偏差。他們應該更多地反思大陸食品安全這個造成中港奶粉矛盾的根本原因。 李克強和他的「團派內閣」 文/黃小仙 十八大一役,團派慘敗。日前,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緊鑼密鼓在北京召開,最惹外界關注的,是以候任總理李克強為首的新一屆國務院的領導班子。內閣中的重要位置由誰來做?團派可否藉此機會東山再起? 【台灣】 國家建構、內部殖民與冷戰:台灣國家暴力的歷史脈絡與轉型正義問題的根源 文/吳叡人 我們必須持續耕耘、深化台灣民主,使普世人權的價值成為台灣政治共同體不可動搖的礎石,使普世人權的觀念成為台灣意識永恆不變的核心。 【國際】 納吉為何拖延國會大選? 文/楊松 納吉拖延選舉以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換來的這段時間,反而爆出不利國陣的醜聞,讓反對派更有機會實現國家史上首次政權輪替。 看不見的糧食問題 文/周澄 新一波糧食問題若真在2013年來襲,東非、海地等發展中區域或國家的國內施政、人民生活,以至公共衞生、健康等都務必遭受嚴重衝擊。 【人物】 「新黑五類」之弱勢群體:被釘子戶的教師賈靈敏 文/余聲 攝影/林沖 「我家被强拆了。當時現場有警察、有區領導、還有各級幹部,到最後竟然沒有人敢說是他們拆的?!」賈靈敏憤怒了:「難道我家是被强盜拆了?是被流氓拆了!?」 【文化·專題】 非典後遺症患者:被遺忘中的絕望? 攝影/楊抒懷 編者按:我們,13億人,曾共同面對非典帶來的恐懼,抗擊超級病毒帶來的死亡威脅。而他們,非典後遺症患者,承受了最終的痛苦,以及此後的折磨,還有絕望。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大概300多人,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達到39%,80%因病離崗,60%都出現了家庭變故。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依然在生存線上掙扎。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他們仍然在生命線上掙扎。他們是否,還將面對這種遺忘? 【文化·特別報道】 香港獨立音樂自資卡帶紀元:唱自己的歌,製作自己的夢想 文/袁智聰 攝影/鍾卓明 D.I.Y/自己幹,要啟動夢想,你大可自己來,而非依賴財團政府大機構。原來80年代,香港獨立音樂面對主流唱片工業,曾以低成本、有限器材、Lo-Fi美學,帶起卡帶自資出版風潮。這既是本港獨立音樂「史」重要現象,也為今日啟發獨立自主新靈感。 【文化·書架】 鄒崇銘:用社會學改造香港 文/朱曉玢 旺角西洋菜南街上的獨立樓上書店——序言書室,每個月做至少四次讀書分享會,聚集城中學者、文化界人士和讀書愛好者,從書本出發,討論哲學、文學、歷史、全球經濟甚至民主政治的議題。2012年末,鄒崇銘在這裏開了四場讀書會。 【文化·廣場】 毒 編者按:十年之前。十年之後。我們的「毒」去了哪裡? 毒 文/王小山 2003年那會,忽然發生了很奇怪的事,一下午打20個電話約人出來喝酒,居然只有一個叫老榕的慨然赴約,其他人會以種種理由推脫,但沒一個說是因為SARS。 十年前一場城戰,及當下 文/潘國靈 「歷史證明瘟疫在人最不意料的時候會重新反撲。」《瘟疫》如是說。 當病毒(或慾望)來襲 文/郝譽翔 我不禁要猜想,那場疫病或許始終沒有離去,它只是變換了另外一種形狀,無時無刻不在吞噬我們的心。 【文化·現場】 西九戲棚散場後:往昔文化空間可否重現? 文/周澄 新春大戲在西九大戲棚落幕,我們正好在這喧囂過後,繼續關於公共文化空間、社區參與、傳統之活化、戶外活動實驗等等的反思。 【文化·詩歌】 瞄準 詩/京不特 國人長期生活在「製造敵人的文化」中,一代又一代成為極權主義的受害者,而這樣的歷史尚未成為陳蹟。這首詩是對此罪惡「文化」的揭露與批判,但妙就妙在它揭示了時代語境中的每一位「受害者」同時更內在地也是一位「施害者」,所構成的鏡像關係,在清算和終結「製造敵人的文化」時,值得觀照與反思。(主持/孟浪) 【專欄】 大部制改革評議 文/趙楚 導致合法性、正當性與政策效率喪失的不是疊床架屋的機構設置,而是專政權力本身的自我毀滅性質,及其化公權為私利的本質特徵。沒有憲政轉型,也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行政改革。 將衝突從街道引向大會堂 文/張倫 一黨、一人或數人的决斷代替一切,造成階層間,社會與國家間的各種矛盾無法得到制度性的表達。一股暴戾之氣在醞釀,一種激烈衝突的能量在積蓄。繼續抱着那種不照抄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調拒絕實現一種真正的代議制,那等待我們的就只會是必將出現於街道上的衝突。 大衛的抗爭 文/夏明 只要每個公民有捍衛自己權利和尊嚴的勇氣,有同情他人和助弱抗暴的擔當,有祛除「狗心」和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有擔當領袖的遠見或追隨領袖集團的放下,社會運動就能把專制政權拉垮。 比「壞種」更壞的是偽善 文/徐賁 民眾有理由對那些道貌岸然的歌功頌德、大話吹噓和道德說教感到憤怒,也有理由厭惡和嘲笑令他們苦澀、壓抑、弱智和渺小的僞善,不只是李家的僞善,還是一種更大的、以李家為象徵的僞善。 低俗作為抵抗 文/鄧小樺 看到藝評獎的結果,筆者心裏第一時間浮起四個字:「香港無人」,又想學《一代宗師》裏說「宮家還有人!」 青年「造反」有理 文/管中祥 這幾年台港兩地的社運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加入,不只是80後,更多90後的年輕朋友成為社運的主體,也為兩地日益腦殘的政府帶來許多壓力。 革命的不速之客 文/寧二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擁有部分黑人血統但自稱阿拉伯人的阿齊茲,仍會頻繁用到「同志」、「鬥士」等色彩鮮明的詞,但伊斯蘭主義者幾乎成了摩洛哥「2·20」運動的最大贏家。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42期《中國模式破產,利益集團瘋狂:革命會來嗎?》

2013年02月07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永遠的臨界點? 文/長平 「爲什麽如此多的高層官員家族被爆出幾十上百億的秘密財富,仍然引發不了民衆抗議的浪潮?」一個德國人這樣問我。 【觀點】 陳蛇年新春話革命 文/陳平 【封面故事】 臨界點到來:革命因何熱門? 文/羅小朋 海外的中國問題研究者普遍轉向對中國模式持悲觀態度,中國國內也在熱議革命。中國的精英群體壟斷政經權力,對中下階層進行榨取,是國家失敗的根源。鞏固權力的改革已死,再造共和、實現民主的革命才是中國重生的希望所在。 渙散的體制腐敗的官 文/溫克堅 全球最龐大的官僚體制面臨着政治無能、信仰缺失、貪腐嚴重、資本外逃等問題,體制內反腐無法解決根本的危機,而公民的網絡監督和抗議又使這個團體焦慮不安,中共的官僚體系崩潰在即。 中國崩潰論何以再起 文/方駿 中國崩潰論在2001年中國剛加入WTO時曾有熱潮,後趨於消沉。2012年,中國崩潰論再次引發熱議,原因是當下中國改革和人口紅利的終結,將使高速增長近35年的中國經濟迎來轉點。 改革已死,革命將至:歷史呼喚憲政新中國的政治家 文/陳子明 鄧小平時代的遺產耗盡,改革已死,中等階層拋棄統治階層,與社會底層聯手,尋求在體制上破局。在此關口,國人不需要把中國引向戰爭的政客,他們期盼的是建設憲政民主新中國的政治家。 漸進主義無改革 文/王天成 中國學者偏愛漸進主義,不提開放黨禁全國大選之類的要求,這無助政改,反而會方便中共迴避變革,將轉型無限期的推遲。 現代政治空間的第三維度 文/李劼 統治者、反對派以及由獨立媒體和獨立知識分子構成的三維政治空間,是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必須具備的基本保障,同時也是社會改良的必要前提。其中,獨立媒體和獨立知識分子構成的第三維度,對當今中國而言是空缺卻尤為必要的。 「中國崩潰」陰影下的香港經濟:危牆之下安有完卵 文/黃麗萍 沒有選舉民主就沒有負責任的政府。97之後,香港產經模式單一且過於依賴大陸。當中國模式遭遇危機,香港的前景堪憂。 【香港】 自由行「救港」變「禍港」? 文/呂良 攝影/鍾卓明 2003年,自由行在香港實施,以振興經濟。10年間,旅遊、零售等行業從自由行消費所獲利潤,已不足以彌補持續攀升的舖租。自由行購買力湧入亦令物價膨漲,為香港居民構成生活壓力。 【台灣】 政策爭議中「小馬英九」上位:非典型內閣總辭 文/康依倫 與其說江宜樺是「小馬英九」,不如說馬英九正在複製另一個自己。但這位政治學博士、教授,能否在政治的實務叢林戰中生存下來,恐怕教科書也給不出答案。 【國際】 親政府管理層箝制新聞自由:MBC電視台的「南韓周末」 文/楊虔豪 韓國MBC電視台為反對親政權管理層干預新聞自由,罷工170天,工潮蔓延整個韓國媒體業,成亞洲史上規模最大的媒體罷工。 【中國】 剛直方正,動情動容:記我的忘年交許良英先生 文/江棋生 許良英先生貌實合一、無假唯真,嚴厲地譴責民主的敵人;而當與極權制度下的受害者共同分擔現實苦難時,他又展示出動情動容、袒露心扉的另一面。 【特別報道】 中國與資訊為敵,港、台同步倒退:2012年中港台新聞自由回顧 文/梁振嶽 2012年的中港台新聞業界生態,特顯出三地的新聞自由狀況,已經逐漸因政治互動、資金流通而落入連帶關係之中。 【人物】 王蒙這個人:躲不開政治,離不開文學 文/王滬生 據說從中南海領導到省部級高官,都在讀王蒙的新書《中國天機》。記者專訪這位在「北京城區、國營大廠、生產大隊、政府部門」都上過班的80歲文學老人,聽他談談中國政治 【文化·專題】 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民國 編者按:電影《一代宗師》講述民國一段武林往事。那是中國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大時代,現代文明與連綿戰火,令中國傳統之技藝、倫理、哲學都面臨巨大衝擊。在此背景下,武林與武術的命運,很大程度上也即傳統之中國與中國之傳統,在這大時代裏所經受的命運。《一代宗師》正好給我們理解這段時期的中國命運帶來又一個契機與角度。我們由電影出發,專訪編劇、硬派武俠文學與電影作者徐皓峰,談談電影背後武林的黃金年代與消逝;請來台灣作家、《一代宗師》編劇顧問張大春講講武林逝去所代表的文化本質;雲煙千里終消散,葉問宮二一線天的那個武林確已在時代浪潮中消逝,而我們跨越山海關,尋訪到片中宮老爺子之原型宮寶田的徒孫、八卦掌第五代傳人榮華豐,講講他自小聽到的故事,講講這個武林的無法歸來。 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民國 文、攝影/高曉濤 說《一代宗師》是武林往事,其實面子是武林,而裏子,是那逝去的民國。 於無聲處聽驚雷:問道張大春 武林之消逝 文/廖偉棠 「所謂逝去的武林,到底逝去的是什麼?」「從失去了信守然諾的起點開始想,你就會發現一切都失去了。此事與是不是文人、以及舊或不舊的文人皆無關。」 宮寶田徒孫自述:宗師三代,八卦百年 文/洪坡 《一代宗師》的開頭,便有一個銷魂極了的掰餅的故事。而那位自稱合併了形意及八卦兩派、成立 「中華武術會」的宮羽田,原型應是民國八卦掌大師宮寶田。真實的歷史中,宮寶田在滿清時依靠功夫當上了大內總管,這是他和功夫的高峰;等到他的徒兒一代,武林已然消逝,中共的禁令讓中原武人無不噤聲;又等到徒孫,政府稍微放開對武術的箝制,卻發現那個武林再也無法歸來。 【文化·閱讀】 everything for the freedom:東京乳牛書店尋訪記 文、攝影/苦茶 二手書店COW BOOKS老闆之一,是曾將貨車改裝為移動書店的作家松浦彌太郎。在這裏,閱讀不僅是買賣,更是細緻的日常體驗。 【文化·廣場】 春 編者按:一年之計,始於新春。雖則今時今日氣候變化愈加詭異,但且聽三地農耕文字人,談談人、土地、節氣——我們可能的「家園」。 春天來了,作物自己生長 文/袁易天 春天來了,草木自己生長。而我們帶著城市的原罪回歸田園種植,仍然是出於順應城市價值的要求,去種值城市人看得心花怒放的產品。 處處本應都可家 文/許多 我走在這些從各地來到我的家鄉做工的工人中間,我有些恍惚,我分不清我這是在自己的家鄉還是依舊在北京皮村?而天下打工本應就是一家,處處本應都可以是家! 春 文/楊儒門 一個構想,在心裏發了芽,猶如種子在春天裏,受到春神的召喚,努力掙脫嗑睡蟲的糾纏,在沉睡的夢中,慢慢地甦醒向上,受到陽光牽引,從土裏冒出頭來。這個種子一直都在,想讓城市的人,可以接觸環境、靠近我們的土地,左思右想,該如何是好? 【文化·現場】 大饑荒口述史+夏俊峰案:香港給中國獨立電影新靈感 文/朱曉玢 香港這座城市對於中國獨立影像的影響歷來就很大。它不僅默默促成經濟、政治的偷渡,也在為一些地下的藝術作品提供機會。 【文化·詩歌】 冬天來了 詩/朵漁 小詩包含豐富的政治諷喻,多義但明晰的修辭,傳達出詩人對「最冷的冬天」來臨的蔑視及對「自由」的嚮往。(主持/周瓚) 【專欄】 釣魚島的虛假危機 文/趙楚 誇張點說,從大戰略角度看,釣魚島危機本就是一種假危機:正是因為各方都清楚戰爭不可能,而彼此在深度利益嵌入和複雜的內部壓力下又需要博弈籌碼,各方才如此賣力的搞事和說事。 「公知」衰落,公民崛起 文/張閎 在知識分子蛻變成一個自我封閉、孤芳自賞的專業知識生產群體、或為權貴代言的利益群體的同時,公共輿論空間則在迅速膨脹,公眾對於公共事務的表達訴求亦愈來愈強烈。 政協名單的政治 文/羅永生 政協雖非掄選「治港港人」但卻愈來愈是天朝所認可的「愛國愛港者」成就的最高典範,也是「治港港人」成績的頒獎禮。於是乎,政協名單亦成了天朝治港手段的一部分。 「房姐」不僅是反腐問題 文/陳寧遠 「房姐」的41套房,不能以反腐敗而簡單告終。我們不僅要在中國建立對權力進行約束和審判的法律體系,還要建立合理而公平的財富分配體系。 意義的幽靈 文/魏寒楓 To Be Or Not To Be?意義是花蛇,是幽靈,是撒旦。它潛伏於創世,像異形一樣再也不會消亡,總在不經意間襲來,戳破最致命的軟肋,擊潰由世間所有權力和恐懼構築的長城。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39期《獨家專訪·過來人:李登輝》

2013年01月17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台灣這個境外勢力 文/長平 台灣是中共最正宗的「境外敵對勢力」。正是在這種尷尬的關係中,台灣民主轉型的經驗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 【封面故事】 是誰鋪就台灣的民主之路?文/李蔚 黨外抗爭者用自由和生命鋪出民主之路,蔣經國、李登輝的政治智慧護助台灣的和平轉型。 獨家專訪李登輝:民主轉型要有信念與方法 採訪/康依倫 攝影/李震洲、林怡廷 整理、文/康依倫 政治改革領導者的困難在哪裏?就是理論上也知道不改不行,但問題是要怎麼改?什麼時候開始改?對於既得利益者,我就是要轉向,引導他們轉變方向。 貢獻台灣民主的「境外勢力」 文/許建榮 海外的人權力量,無懼白色恐怖,救助因追求自由民主而遭受國民黨迫害的良心犯。他們的努力直接推動了台灣的民主化進程。 李登輝瓦解威權體制之路 文/康依倫 李登輝一步一步完成了安撫保守派、瓦解既得利益集團、軍隊國家化、鞏固政黨政治的目標,引導台灣由維權向民主和平轉型。 台灣能,大陸怎樣才能? 文/王丹 台灣的和平政治轉型,能夠為中國大陸的民主化提供經驗借鑒。然而,釐清兩岸民主化條件的相同點和差異性,對推動大陸民主化非常重要。 【特別報道】 廖亦武自述:我在這個世界舞台晃蕩 文/廖亦武 攝影/廖大毛 「飛抵墨西哥當晚,警察局長和文化部長來接站,前後都是警車,一路還拉警報——我是作家、政府要員、還是黑道大亨?」 【中國】 一個危險的轉折點:南方報業正在失去歷史 文/宋志標 啟蒙的話語體系本可隨讀者的需求更新,但「南方系」落在了後面。一張報紙,再也無法回應讀者深切的需求時,會發生什麼? 社會運動正穿越轉型三峽 文/王曉漁 公眾和官方不同方向的推動,使南周事件發展成一場社會運動。在女生舉起V字的瞬間,雙方的力量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感到恐懼的不再是公民。當「喝茶」變成家常便飯,恐嚇就會變得可笑。 從南周事件看習近平的難題 文/羅小朋 媒體與宣傳部的遭遇戰,給外界了解新形勢下中共高層的心態和維穩系統的行為模式,創造了一個重要機會。 南方廣場,公民起立 文/洪坡 不同年紀、地域、政見的公民齊聚廣州大道中289號,以鮮花、演講、歌聲、辯論見證運動,甚至成為新聞自由討論的核心主力。 十面霾伏,霧鎖北京 文/余聲 北京市氣象台發布了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網友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你站在天安門前,卻看不見毛主席!」 【香港】 修改《公司條例》斷公眾知情權:貪腐特權新溫床? 文/溫朗鈞、陳嘯軒 香港持之有效、作為營商法律框架的《公司條例》,去年底突然遭政府作出重大修改。其中一項附例修訂,不但影響日常商業運作、助長洗黑錢活動,更屏蔽公眾知情權,無疑向官商非法活動大開方便之門,嚴重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國際】 貧富懸殊激爆:秘魯鎮壓紅色餘暉 文/黃泓翔 1990年代,毛派「光輝道路」的思想和行動席捲秘魯全國,獲得一定的民眾支持;秘魯政府無論對光輝道路採取寬容,還是進行鎮壓,都勢必讓它本身已正在動搖的執政認受性進一步被削弱。 獨裁者還是人民英雄?:查韋斯的廿一世紀社會主義 文/朱進佳 想要讓委內瑞拉重踏新自由主義老路,從而撈取經濟利益的寡頭精英,自然希望趁當下查韋斯病情反覆,一舉終結玻利瓦爾革命。 【人物】 劉蘇里:從廣場到書店 文/攝影 黎哲沁 1989年他掏了3500塊巨款做了條巨型條幅「中國魂」,在奉城監獄蹲了20個月。1993年,他創辦萬聖書園,20年裏成為不論高矮肥瘦,任何人都可自由思想、討論、激辯的另一「廣場」。 【文化·專題】 也斯紀念專輯 世界主義 文/顧彬 詩人一般來說是孤獨的。香港的詩人梁秉鈞也是嗎?大概不是。他的詩集好多,他的譯本也很多。在國外來聽他朗誦詩歌的人非常多。為什麼是這樣?因為他是世界的詩人,一個世界主義的詩人。 關於也斯的一點可能佚失的記憶 文/許迪鏘 也斯的文學視野相當廣闊,1972年他與幾位友人合辦《四季》,出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當時譯馬蓋斯)專輯,應是最早推介這位後來獲得諾獎的拉美小說家的中文刊物。 我們沉醉 文/袁兆昌 我確信,許多作品與話語,我們這一代不必多說。因為梁秉鈞和也斯已實踐了。我們需要讓更多未知「香港有文學」的人,知道誰曾努力過,並更珍視每個為文學工作的前輩。 詩以食為天:論梁秉鈞的啟示 文/臧棣 梁秉鈞是一位大詩人:不僅是香港詩歌中的標誌性的人物,而且是當代漢語詩歌中的標誌性的代表詩人。 【專欄】 新聞人唯有抗爭才有自由 文/夏明 自由不是賜予的。自由就在心裏,自由就在嘴上,自由就在腳下,自由就在街頭! 異地高考:弱者間的內戰 文/夏佑至 當人們糾結於「課桌還是床位」時,等於認定了政府的行為是不可改變的。這是中國國情扭曲公共討論的最佳例證——放棄對政府責任的質問,轉而向更弱者開刀。 毛澤東爭取群眾的策略 文/徐友漁 單純用政治運動傳統和意識形態氛圍還不足以充分解釋億萬群眾緊跟毛澤東投身於文化大革命。毛澤東以極高明的手法讓人們相信,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他發動文革就是要追求公正和平等。 歧視與冷血動物殺手 文/謝曉陽 我們距離真正的種族和性別平等的目標,依然遙遠。為什麼呢?因為在消除歧視的道路上,我們從來沒有完全成功過,即或偶爾成功,歧視還是像心魔一樣,神出鬼沒。 致敬社會良心伊能靜 文/羅世宏 我向伊能靜致敬,為了她曾扮演社會(不管在大陸或在台灣)需要的社會良心,而且她把這個角色扮演得很好。 梅西,或馬拉多納 文/張曉舟 梅西只是在球場內稱王,而馬拉多納還在球場外稱霸。梅西的西裝讓人如墜星空不可自拔,而馬拉多納早已天人合一,早已夢回古羅馬帝國,或者說,早就魂飛魄散,悠遊天外。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