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時務

陽光時務 | 《陽光時務週刊》第54期《傾聽維族心聲》

2013年5月9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封面故事】 夾縫中的維吾爾族學生 文/趙思樂 近日,維漢衝突在新疆和內地城市再度爆發。本刊深入調查在內地的維吾爾學生群體,傾聽他們的心聲,細膩描述他們在學校教育、感情生活、宗教信仰和民族認同等各方面面臨的困境和苦惱。 追踪維吾爾族流浪兒童:折翼天使的辛酸 文/阿里木江·于山 流浪在內地城市的維吾爾少年讓內地民眾將維吾爾族和小偷這兩個詞聯繫在了一起,甚至強化了他們對維吾爾民族的偏見。然而這些少年背井離鄉的原因和流浪中的苦楚經歷,誰又知曉? 漢族知識分子眼中的新疆人:懶散、散淡、順天而行 文/姚新勇 在部分內地漢人眼中,疆人好吃懶做、競爭力弱。但在作者眼中,疆人散漫、豪放的天性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而那種隨遇而安、崇尚自然的民族個性更是具有極強的生態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反襯着「耗盡資源求發展」的增長模式的重大缺失。 新疆維漢關係的變遷及癥結 文/吐爾文江·吐爾遜 1949年以後,新疆的維漢關係隨著中共的民族和邊疆開發政策起起落落。而近年來,政治上的不信任,行政管理缺乏法治基礎,激勵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機制的缺失,以及漢文化的傲慢,都直接加劇了維漢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和對立。 新疆危機的根源:肆虐的權力加速民族分裂 文/王力雄 新疆的民族矛盾如一個已經臨界爆炸又無任何閥門的鍋爐。單純的經濟發展讓民族衝突不可遏制地繼續提升,中共當局肆意妄為的權力和強勢的鎮壓使危機更加嚴重。解決問題,最終還得靠維漢人民自己。 世維會的三種政治形象與隱憂 文/侍建宇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在國際政治中以民族主義、對抗中共治疆的異議勢力和國際社會操作新疆議題的三種形像出現。但其財源與人力智識不足,在國際宣傳上難有突破,同時也必須在國際政治夾縫中求生存,其政治前景並不明朗。 【新聞·香港】 現場直擊:何樣土壤滋養出旅霸 文/棠一、陳嘯軒、黃麗萍 近年隨着內地遊港人數不斷增加,有關的旅遊服務卻不斷被揭出問題叢叢,內地零團費的香港團更多次爆出「劏客」醜聞。業界漏洞助長以索賠為目的的旅霸行徑愈來愈猖狂。 【新聞·中國】 成都、昆明民眾抗議石化項目:環保維權雙城記 文/余聲 以反對大型化工項目抗議污染為標誌的環保維權,正在成為引領民間力量聚集的旗幟。在網絡上或在街頭,在成都或在昆明,民眾無法再繼續沉默,因為環保與他們的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環保運動緣何風起雲湧? 文/唐惜言 近年來,中國的環境公民運動風起雲湧,反對污染項目建設的街頭抗議頻頻發生。其原因在於城市中產、公民意識和環保NGO的不斷發展壯大。 【新聞·台灣】 專訪金門縣長李沃士:水資源缺乏無礙開發! 文/康依倫 面對金門環保人士批評金門BOT案過多,李沃士強調,現在僅是規劃階段,不是每個案子都會執行。 出售金門:BOT銀彈強勁攻勢 文/康依倫 位在台灣北邊,隸屬於福建省的小島,金門,從1949兩岸分治以來,遭遇三次重大的國共戰爭,金門挺住了。只是逃過了砲彈的威脅。從1992年起解除軍事管制的金門,卻成為財團用銀彈圍攻的目標。金門,還挺得住嗎? 【新聞·國際】 越南易國名:民主改革只是幌子? 文/田波 越南國會正討論修憲,把國名中的「社會主義」改成「民主」,並展開全國諮詢,收集民意。越南真要脫離「社會主義俱樂部」,讓人民享受人權自由?還是「越南民主共和國」只是個幌子? 中越政改命運差異:越南的幸運與中國的不幸 文/羅小朋 在政治改革、開放權力的道路上,昔日熱衷向中共學習的越南共產黨,今天緣何反過來領先在前? 馬來西亞全國大選評析系列:各族「大和解」荊棘滿途 文/楊松 1969年大選中,反對派「贏票數、輸議席」的局面,在本屆大選重演。雖然沒有導致類似當年的「513種族暴亂」,但馬來、華、印各族的矛盾也達臨界點。首相納吉未謀各族「大和解」,卻因「華人海嘯論」,再而引起新一波種族矛盾。 【文化·詩歌】 為了天空不空 詩/姚風 詩人有「點石成金」的本領,非現實、反現實、超現實,卻真正成了現——語象、詩境,內化了詩人指涉的世界的「物理性」,那種質感是可以伸手觸摸,或迎面覺知的。這就是詩的妙處!——「天空不空」,無中生有。(主持/孟浪) 【文化·別處】 等待那一縷檜木的氣味升起:彰化漂流紀事 文/劉梓潔 曾在清代台灣排名第二的彰化,輝煌一時,但好像就停住了。現在它的大哥是台中,一個商業快速發展的城市。作家,導演劉梓潔在彰化田間度過童年,漂流的人,來講述舊宅和老家具的漂流,離開或留下,人在故土反若他鄉……而我們漂流,是因為時代之流轉,從未停下。 【文化·閱讀】 梅英東:夢醒樓塌,北京還剩下什麽 文/朱曉玢 攝影/鍾卓明 《消失的老北京》從一條胡同的朝夕,看到了一個每天都在變的北京。這個偉大的城市拆得太快,竟連追憶也來不及。四合院塌了,傳統文化跟着不見了。今天,梅英東已不想再回去。 【文化·書評】 別讓「中國模式」害世界 文/葉長夢(書評人、網絡文學作家) 於所謂的「中國模式」,朱厚澤先生的認識很深刻。據說他去世時曾對人說,一定告訴世人,千萬不要將害人的中國模式推廣至海外。 【文化·廣場】 它 文/张亦霆 法師也許是偉大的,但我可沾不到半點榮光,無非靠着宿主的毅力,我也到了很遠的地方,吃了很多的苦,但是那又怎樣? 日常里 文/張婉雯 「有甚麼辦法,人家就是懂得老闆的心意,訂個商務午餐也鮑參翅肚,一條蘇眉比桌面大,大猩猩臉上添足了光。」 閃亮可可 文/隱匿 可可是隻母貓,在我餵食的流浪貓裏面,她是最聰明的,長相又美,屬於阿比西尼亞的混種貓。 【文化·現場】 小鬼頭上的女人+大堡小勞教:寫給勞教制度的墓志銘 文/戚振宇 兩部獨立紀錄片將矛頭直指中國勞教制度,並通過公眾小額捐款實現了網絡公映。鏡頭下面,一場要求廢除勞教制度的社會運動正在民間發酵,鐵板一塊的勞教制度似乎正在鬆動 【文化·散場見】 散場 文/葉七城 現在,戲院都開在商場內,散場時沒有推開防煙門,離開戲院,重回現實世界,才算是完整的觀影經驗。 【文化·詩珏失調】 流行、大同與空洞 文/黃津珏 香港音樂人很喜歡說「大同」,外國的好像較喜歡與別不同,不是源於好勇鬥狠,而是各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明白合不來就是合不來,有選擇才是重點。 【專欄】 中國大陸的PX官民戰爭 文/趙楚 中國大陸各地圍繞環保而引發的日益普遍的官民戰爭,既是權力制度所導致,也是這一體制必須嚴厲壓制的。這些衝突背後的真正意義是專制權力的經濟運行與民權覺醒之間的零和博弈。 去白宮遞京狀 文/張曉舟 美國仿佛不只是世界警察,儼然還是世界法官了。 中國人的良心問題 文/徐賁 「人民愈來愈渴望,要有一個制度能將他們由『吃米飯的機器人』提高為真正的人──在人權的保障下,能够自由思考,暢所欲言,昂首挺胸。」而這不正是我們所嚮往,所敬佩的良心行為嗎? 中國民主黨派編制由來 文/章立凡 「六四事件」後,民主黨派被定性為「參政黨」。時至今日,他們仍須按照50年代劃定的「防區」,每年以不超過5%的額定淨增率發展黨員。加入民主黨派,通常被認為比加入中共還難。 香港可以說不 文/羅永生 不用迂迴理論與無謂的姿態,在醬缸文化、藩屬思維日益泛濫的情況下,香港主體性是否尚存的標尺就在於問:香港仍能「說不」嗎? 馬政府說好的改革呢? 文/羅世宏 題恐不在於馬英九是不是續兼國民黨主席,而是國民黨這部黨機器已經生鏽了。 精英與皇糧 文/寧二 2011年摩洛哥阿拉伯之春後,新政府為了安撫民眾,吸納了2000個碩士進入公部門。也許這可算摩洛哥阿拉伯之春最大的成果之一了。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失速中國的文化釘子戶 應天齊和他的廢墟村落

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廢墟之殤」錄像   文 / 劉致昕 圖 / 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二十年前,應天齊是蹲點在安徽西遞村的版畫家;二十年後,他在威尼斯建築展與來自世界各地50幾位頂尖建築師討論建築的未來。人們通常知道他是作品獲得英、法、中國家級肯定的版畫家;但在安徽蕪湖,他卻是老家的守護者,舌戰地方官、史學家,為歷史保存發聲;在深圳,他又是大學裏的叛逆教授,引領媒體在經濟發展狂焰中質問:「我們把傳統丟到哪裏去了?」 在早春的台北,他由威尼斯歸來,成為有些近鄉情怯的知識分子。這是「廢墟之殤」展覽之前,他解釋自己對這次展出作品有些緊張,原因在於「當代藝術家是用作品去和社會互動。展出之後若被封,這也是一種結果」。他點點頭,彷彿已作了最壞的準備。 將在北京展出的「廢墟之殤」,不論牢籠、黑室、對威權的描繪,都是政治敏感詞,指控中國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大破大立」間忘記根本。他不敢預料展覽的下場,「但我愛我的國家,要我不對她說實話,可能嗎?」 從安徽西遞村開始,應天齊為保留傳統村莊美景付出八年;在深圳好好的教授不當,卻號召保護觀瀾古鎮,還發起對話討論。與其說他是藝術家,不如說他更是積極、憤怒的知識分子,將作品化為座座不吐不快的警鐘。 由緘默到發聲 就算展覽辦不成、也要去「說」的應天齊,卻曾是一個不說不寫的「反寫派」。那是文革時期,各單位每週定期召開毛澤東思想研討會議,每人必須輪流發言,講講自己的思考和感言。輪到應天齊時,他卻漲紅臉,一句也擠不出來。 從小注重國學教育的應父,極重視中國傳統,因文革而被迫與家人分離,卻苦盼不到應天齊的消息。「我父親喜歡記日記,把他的思想都寫了下來,後來就倒了楣,什麼事情都揪出來了。」應天齊說。也因此,「文革的時候我是一句話都不會說的。」 藝術,從此成了他表達的語言。也是藝術,讓他從一個「反寫派」,漸漸蛻變成社會認可的知識分子。 蛻變的過程必然痛苦,有如剝皮、破繭的苦難,應天齊就經歷了兩回。當時,苦蹲西遞村讓他的作品得到國內外關注,但就算世人注意到了這些版畫,卻不在意畫中的美正在一點點被拆去。當外界認為他的崛起值得慶賀,「悶」,卻是他對自己的形容。 「西遞村反映了一個時代。」應天齊說。二戰後,所有國家渴求狂奔式經濟發展,人們在乎的是我們該往哪裏去、走到了哪裏,「但若忘了我們來自哪裏,那前進還有什麼意義?」他嘆道,中國經歷過文革那樣的大斷裂,隨之而來的是幾乎失控的快速發展,文化在追求發展時被遺忘,這情況跟各國相比更為嚴重。看着筆下美景消散,自己卻反而靠此躍上舞台。憂鬱症,是應天齊從社會中換來的結果,一「悶」,就「悶」了六、七年。 直到 2000年,西遞村被劃為聯合國世界遺產,官方也開始將文化作為發展重點,西遞村才終於保留住了。應天齊重拾信念:「原來一個藝術家也是能帶來改變的。」他從此相信「一個藝術家這樣努力去做一件事是一定會有結果的……是很天真,但藝術家不能失去天真啊!」他自剖。西遞村成功保留帶給這位「天真藝術家」的,除了名氣、舞台、教職,還有一場至今壓在他心頭的自責與失敗。 守不住的家鄉 「記憶2」 150x110cm,2012 年,混合材料 這場徹底改變一生的意外發生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應天齊的故鄉:蕪湖。曾是中國四大名市的蕪湖當時即將展開改建,已頗有名氣的應天齊受邀擔任總顧問。「我從小在這長大,光着腳底板、提着醬油瓶去買醬油的地方……有這個機會,我什麼都不畫也要做!」應天齊滿懷抱負重返家鄉,面對的,卻是懷疑。 「一個畫家憑什麼來做(改建)顧問?」史學家、建築學者紛紛質疑。一心想保存蕪湖生活文化的應天齊,在改建計劃面前顯得螳臂擋車。31公頃的古城只有 1公頃被劃定保存,應天齊急得翻出大小史籍、文學作品要證明蕪湖的歷史地位。他還自掏腰包號召了一組拍攝小組,花了兩個星期拍了幾十卷影像記錄。擋不住拆遷,應天齊只能用自己的方法搶救。 最終,他想留下 300棟建築的目標,只保留了50餘棟。 放下一切創作、滿口容積率計算、蕪湖建築風格的應天齊,花了三年時間做顧問,最後還是只能死心,收回了螳螂臂。 「有委員說我一直反對,要不我出一個億給大家建設嘛!」他黯然地說。沒有一個億,應天齊能給的只有藝術。記錄過去生活、住宅的影像,在古城殘破磚牆上一幕幕放映,觀眾愈聚愈多。「居民看了一遍又一遍,不走哎!叫我一遍又一遍放!」這些居民本來希望應天齊任總顧問有助挽回家鄉面目全非的命運,但只迎來一份《蕪湖古城改造定位策略方案書》。 「七年了,」回憶至此,應天齊突然停頓,眼眶開始發紅,那份改造方案就像從沒存在過,從 2006年擱置至今。同時,2500年歷史的傳統街區被一一推倒,粉碎磚瓦散成一片死寂。「古城都七年了還是一片廢墟……不當顧問之後,我每年都回去,其實我父母都已不在了,但我一定要回古城走一遍,我看那一片廢墟,我就……我……唉,不說了。」眼淚終於滑下,善於言辭的他此時也沒了字眼。 守不住家鄉,這解不開的結至今圍在他心頭,成了創作最大動能。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他幾乎所有創作靈感都來自蕪湖,「黑室」指涉政治決策,「磚」悼念似的為逝去的文化站立,「囚」中受困的人民生活,攻擊的是2013中國發展大目標:城鎮化。 曾在體制內的應天齊,用傷口上的血和痛創作,有如一封封血書從威尼斯朗誦回天朝北京,新的領導班子將給他什麼定位?邁向城鎮化的中國會給文化遺產什麼定位? 吞了顆藥,他沒有答案。這位60餘歲的長者,一次又一次擺脫世俗給他的定位,不安享教職、不滿足於知名版畫家身分,卻一次次挑戰自己和體制的極限,究竟為了什麼? 「「我們這一代,是最幸運的一代,」他冒出意外的答案。他口中的「這一代」,從小受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洗禮,接着目睹中國巨變。發展,又在斷裂後猛烈登場,新與舊在這幾十年碰撞,決定了未來一倆百年的中國樣貌。「這是個最值得創作的時代!」他激動地說,「我就算玩了命也要繼續創作!」歷史給了他創作熱度、社會給了他高度,他希望用自己的藝術天分回報國家。原來,看似前衛的他,背後支持的竟是最傳統的忠誠二字。應天齊帶着他的「忠誠」回到北京,是噪音還是忠告?結局是喜是悲?未定的結局像一場更大型的行動藝術,一場你我都在其中的實驗。 應天齊在展覽現場   應天齊 1949 年生於中國安徽,長期關注中國在經濟急速發展中傳統文化、舊建築的存廢問題。曾參加 2011年第 54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近年有《世紀遺痕》系列,將崩壞舊建築材料嵌入作品,融合歷史與當代的情境。亦有行為藝術《出售西遞村契約》等。 廢墟之殤: 應天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歸來展 日期:4月27 – 5月26 日 地點:亞洲藝術中心 (北京) 網站:www.asiaartcenter.org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警匪片從《毒戰》新開始

文 /李照興 《毒戰》證明有些標準不試圖去衝的話,你永遠開拓不了更多自由空間──儘管到現在為止,大家都不肯定國內審查對待《毒戰》的相對開放處理,是因為導演是杜琪峰,還是投資合作方的種種壓力。更要留意的是,此後拍的國內警匪題材,尺度會否真可持續地寬容。 《毒戰》有多寛容?在場面上是達到國內可公映華語片的新尺度了。譬如說,把一包包藏在腸內的毒品排出來,鏡頭上仍見到類似糞便的東西。貫穿全片的血腥槍戰場面,傷人無數,當中有極多公安被擊倒。以至最後一幕,古天樂的角色接受毒針注射行刑。這些都是國內銀幕上未見過的突破場面,感官刺激毫不含糊。你可以說是豐富的資料搜集掌握到具體生動的細節,也可說是那些「迫真」感,從來就在那裏,只不過以往的導演並沒有好好發揮。 我常常說,中國的電影故事,最好的題材和劇情,就在現實新聞中。問題只是,過往創作人都懶得去挑戰這種現實性。皆因一現實,就敏感。 既然敏感,為免麻煩,就不如避開現實。 是故,中國奇情案件那麼多,以前真未有起碼貼近《毒戰》這種拍法及主題的作品。數算一下,大製作當中,就連大膽些講公安與匪徒對抗的片也不多。我專門找來看的國內警匪電視劇或電影,都只有電視劇感,景物光鮮,警官神勇,很少街頭現場追逐,且都流於中小型格局。 大片則不斷叫觀眾往歷史裏鑽,看後宮勾心鬥角,置當前現實的黑暗面不顧。間或有現實兵捉賊,拍得較有印象的,是完全放到大西北的《西風烈》這種,盡可能跟城市社會現實拉開距離。好吧,《神探亨特張》算是城市寫實的警察片了,可就明顯放棄了動作場面。 於是,拍攝警匪動作片豐富的香港導演,這時候該有一個黃金機會。警匪動作片,看來應是繼武俠片後,另一個香港導演創作人可在內地發揮的空間──至於不少港導熟習的城市喜劇則未必能接地氣,因為兩地對笑料的掌握有先天文化地域的區別,但在動作場面處理及一些緊張情節上,如《毒戰》、《逆戰》這類片,該是香港導演得心應手之作。杜琪峰創作團隊現在做的,似乎是先以馴服的意識形態(當中也有些微突破,如公安最終都不得好死),換取畫面場景的更大自由及突破性。較之前看到的水土不服作品,《毒戰》可說是港產片或國產片的新開始。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目標聽眾喺晒度

文 /梁偉詩 3月28日,滂沱大雨中,張懸出席中文大學校園騷「哈囉未來」,唱出〈關於我愛你〉〈玫瑰色的你〉〈沒有煙抽的日子〉〈crestfallen〉,並表示希望稍後來港參與佔領中環社會運動,呼籲學生不要害怕參加遊行、集會或活動,只要大家走在一起,就會找到共同想法的人。事前事後張粉群情洶湧,校園騷所盛載的清新純粹、以歌會友的氣息感動人心。種種以張懸為主題的改圖,支持遊行集會和佔中行動的語句,一夜之間在網絡瘋傳。 先旨聲明,張懸獻唱當天我不在場。我卻是「呼叫音樂節2012」和「張懸·城市音樂會」(2010)的座上客,張懸的直率敢言一直貫徹她的各個演出,如在「呼叫」晚上,為了支持香港同志平權運動發表「追尋美好的事總是艱難的」(大意)的言論,亦向10月 1日的海難死難者致哀,唱出謝安琪的〈神奇女俠的退休生活〉,抒發救世之志。然而,「張懸+校園騷」的微妙化學作用,卻遠遠超過一般的張懸演出。 「目標觀眾喺晒度」是某收費電視台招徠廣告客戶的 slogan。校園騷毫無疑問就是「目標聽眾喺晒度」的場合,大學生、文青、喜歡較「另類」非主流音樂的朋友聚首一堂,氣質相近的歌手,很快便與台下聲氣相通,從而慢慢積累群眾基礎。台灣音樂文化有一點非常有趣,校園騷、地方巡唱反倒是最佳宣傳途徑,到台灣去的盧凱彤、岑寧兒都曾經歷環島走唱的素人階段。即使登陸小巨蛋後的盧廣仲,還是會定期到各大院校的「愛吉他社」表演。 台灣固然有着比較深厚校園民歌的傳統,怎麼香港校園騷竟是那樣相對陌生的事兒?正如黃耀明出道初期亦經常唱校園騷。我想,在香港流行音樂體制下,歌手進入主流後,大都很快與校園騷絕緣。如 at17般成名後,還花上超過一年時間唱校園的,可謂絕無僅有。從香港流行音樂工業看來,校園騷很多時是近乎免費的非商業行為,因此,現在還在唱校園的多是獨立歌手,參與「哈囉未來」的林二汶目前就是自資發片的歌手,岑寧兒也試過在港九新界的隧道獻唱。「目標聽眾」或者無處不在,校園的命中率卻偏高,一如張懸朗讀鄧阿藍《一首低沉的民歌》的片段——情書,馬上讓意中人會意。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張倫 鄧小平和撒切爾的遺產

也許,作為冷戰後期的世界領導人,從性格和執政風格的强硬上講,最相近的可能就是鄧小平和撒切爾(港譯:戴卓爾 )夫人了。這兩者分別開啓了一個時代,其政治遺產至今對我們的生活乃至明天的世界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一個是共產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一個是自由資本主義起源地英國的首相,看上去他們的意識形態針鋒相對,毫無共同之處。但事實上,鄧氏與撒氏卻有某些類似的執政理念,也都從各自角度對一個世界趨勢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那就是,不管主觀意願如何,一個從內部,一個從外部,他們都深入地參與瓦解了世界範圍的共產主義運動。他們的出現本身是一個多世紀以共產主義運動為標誌的左派運動衰萎的表現;同時,也由於他們,這一趨勢得以强化,不可逆轉。 1979年,當撒切爾夫人走進唐寧街 10號時,不僅昔日大英帝國的榮光不再,即使是英倫三島的情景也是每况愈下。外有蘇聯帝國的壓力,內有福利過度造成的經濟疲軟停滯,這位出身中下層,一生遵奉從父親處得來的「工作、嚴格、努力」等信條的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開始了其大刀闊斧的改革,啓動了世界範圍內一波新自由主義浪潮,直接及間接地催化了共產主義陣營的崩解。 幾乎與此同時,三度出山的鄧小平開始推動其改革開放政策。與熟讀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並奉為圭皋的撒切爾夫人不同,不喜讀書的鄧,其認識多半來自於常識、直感和經驗,來自於對毛失敗的意識形態教條的一種本能反動。當撒切爾强硬地以資本主義體制的合法手段在大規模罷工前毫不退讓時,鄧小平乾脆以社會主義制度的名義取消罷工權;當前者大力强調自由對社會活力和創造的重要時,後者在努力鼓吹「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儘管各自的出發點及背景不同,但其背後都是一種效率優先的政治和經濟邏輯,社會公正被置於相對次要的地位,世界思潮開始轉換。 當撒切爾夫人和里根在西方重新竪起市場競爭的旗幟,用自由、繁榮和創新重創蘇聯陣營時,鄧小平推動中國對文革的揭露,實用主義的改革帶來的成效,也給西方浪漫左派們上了一堂大課,徹底毀掉了他們對毛式烏托邦最後的幻想。一場世界性左派大退潮加速,直至將柏林牆衝垮,將蘇聯解體。 但畢竟,英國與中國的體制還是有根本的區別,撒切爾與鄧的理念也有某些本質的不同。由於英國的體制,撒切爾改革出現的某些偏頗,可由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來做某種補救和矯正——雖然正如法國《世界報》就撒切爾夫人去世所發表的社論所說,布氏的第三條道路也「不外乎是一種更文明些的撒切爾主義」。 而與撒切爾不同的是,鄧小平不僅相信市場,更迷信權力;「打左燈,向右轉」,說一套做一套,實用主義至上。他只允許畸形的半自由化進程,讓權力和市場雜交,這既造成了中國經濟的巨無霸,也帶來今日中國的環境、道德和社會等空前危機。毫無節制的權力機制不僅是「六四」屠殺的根源,也造成中國慢性自殺式的腐敗痼疾。公民權利的虛置,法治的脫軌,政治矯正機制的缺失,使中國正危險地滑向某種不可預測的境地。 中國到了必須清算鄧小平遺產的時候了。自由化需要繼續,又同時需要調整,這是中國面臨的獨特的雙重挑戰。而 08年的金融危機,宣告了世界範圍內新自由主義浪漫時代的結束。惡化的全球生態,急迫地召喚新的全球治理機制。共產主義烏托邦可釀成災難;視市場為萬能,也一樣可帶來嚴重的後果。國家和市場都需要重新合理地界定。 推動冷戰結束的那一代政治領袖多已謝世,而在鄧、撒改革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政治家已走向前台。他們能否有新的視野和新的思維,用鄧、撒的魄力來矯正鄧、撒遺產中的負面成分,重新導入社會公正的價值尺度和新的治理觀念,為這日漸繁榮但也面臨嚴重挑戰的世界帶來新的轉折,人們亟待得到回答。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连这新闻都得精选评论,当那些外资是傻的啊?”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