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

北斗 | <天璇>相忘于江湖

毕业、工作、结婚,然后就是尿不湿和奶粉了,生活就在一片片的尿不湿和一罐罐的洋奶粉中过去,平淡得都不知道是怎么过去的。有几个人能像孔圣人那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华煌煌五千年,孔圣人就一个,却出了数不清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吧。作为凡人的我们,只能曰的是尿不湿好用还是旧秋裤好用,奶粉是三鹿好还是三元好?     相忘于江湖   文/卞海鹏(重庆三峡学院)     今天我依然能感到,那清风掠过的春天,掠过了城市掠过村庄,掠过我们年少胸膛。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想着无限的未来。                                                              ——《少年》       闲来无事,乱翻同学朋友的QQ空间,见到最多就是某某女生的婚纱照和某某文艺青年的“到此一游”。这也算是秀幸福吧, 连谈个恋爱都要“非诚勿扰”,爱情才能连连看,人家秀秀幸福也很正常。那天收到一朋友的邮件,打开一看,内容的形式和校内上流传的点名大同小异。“类似点名”中有一条是这样的:“现在有暗恋的对象吗:我结婚了,嘿嘿”。她竟这么早结婚!其实当年这位传邮件的同学就不是很“老实”,只是没预料到她会结婚这么早罢了。 学生时代,多少日月,绿了杨柳,红了芭蕉,柳吐鹅黄,杏披素裹,转眼便是一年年。痕迹像是空气一样,无法看到,无法捉摸。唯有深夜钟表的滴答声,以此证明青涩在滴滴答答中退去。但是过去的时间从何处消失,未来的时间从何处开始,我不得而知。那什么能够证明青春的流逝呢?挖空脑筋,苦苦思索,好像散伙饭、毕业证、结婚照、满月酒、尿不湿、奶粉钱、或者还会有离婚证,能够证明青春的度过和青涩的逝去吧。       回想学生时代,种种情境历历在目,恍如昨天。同学朋友相互打闹、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拿出在夹在书山中的镜子看着满脸的青春痘。现在想想都感觉清澈无瑕,一尘不染。春风拂过,空气中还有一丝凉意。教室旁边的龙爪槐却伸出了嫩嫩的小手指,教室里高考的烦恼与反叛情绪都在记忆背诵时的一曲高歌中得到发泄。八零后的我们,多多少少,都在高考前的奋战中有过类似的插曲。犹清晰地记得躲闪着老师外出上网那份忐忑;更无法忘却那次在月光下树影里红着脸牵过她的手。现在回首想想,仅仅几年,大家变化真大。现在那个脚踩高跟扭着屁股的美女,那时候扎着马尾辫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那个写过无数检查的小男生现在满脸胡茬奋战考研。那时候,大家都差不多,穿衣选物没有时尚和老土的概念,更不会想到挎着包穿着红艳的高跟鞋去上课。 想当年,她并没有现在风骚,却多些清纯秀丽,他也没有现在圆滑,却多些奋发有为。 从一起骑自行车飞驰而过到进了四中监狱为高考奋战,等到考入大学,大家的差距就开始显现了。当然,不论是去的是211还是民办院校,最终靠的还是自己,蓝翔技校也能出精英,清华大学也能产糟粕。 其实在哪里读大学都没有什么差别,唯一不同的是:男人在何处的超市买杜蕾斯,女人在哪的路上穿着丝袜。而地点却不同,他可能在红色重庆,而她可能在自由美国。就在“红色重庆”和“自由美国”的差别中,同学之间距离日益扩大。她也可能人在红色重庆,心却在自由美国,她可能身在自由美国,心却在非洲大陆游走。 很多人说不读大学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虽失之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大学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充满了灯火阑珊的浪漫。虽说中国当下的教育制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老师如何贪财,教授如何流氓,领导如何内斗,考试录取制度有各种弊病等等。总是瑕不掩瑜,尽管大学充满了各种腐化堕落,总比社会的各种尔虞我诈少得多,大家也单纯得多,不像社会上整天你争我夺,勾心斗角。大浪淘沙始见金,去伪存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且说大学里的爱情吧,这也是每个人差不多在大学里都经历过的事情。虽说社会的现实污染了清纯的感情,但毕竟是清纯的爱情始终占大多数,现实仅仅是清风吹过起的涟漪,或是顽童扔在水里的小石子,扑通一声,波纹几许,水花四溅,但是石头总会沉底,顽童也总会因为石头的沉落而离开。大学的爱情大部分总是清澈如水,清可见底,清水绕卵石,绿藻陪游鱼。无心的几句言语,就能心有灵犀一点通;杏吐芳蕊时共享大好时光;落木萧萧处畅谈人生理想。校园处,灯光下,月影斑驳处,苔痕青青地,满天星斗体育场,喧闹声声教室里,处处都有恋人的身影,或牵手,或依偎,或接吻,或吵架,更有甚者哪怕是学校后山草丛里的人影翻滚。大学的爱情,总是充斥着青春的气息,青春的萌动,青春的糊里糊涂,甚至青春的错误。       大部分人都在寝室里打Dota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看韩剧、偶尔杜蕾斯一下、丝袜一下、野战一下、旅馆一下借此证明自己的魅力和性感,顺便借此证明自己有那个能力。等看完韩剧,扔掉杜蕾斯,窜入人才市场,猛然发现,大学很是可爱,而社会却让你喘不过气来。等你拿起军训集体照和毕业照一对比,却发现每个人都不容易对上号。四年大学转眼而过,毕业证拿到,散伙饭吃完就只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那个默默无闻的扎马尾的小女生现在性感妖艳;那个喳喳呼呼、上蹿下跳的调皮小童已然成了耶鲁的研究生;那个大学期间数不清补考过多少次的小女生现在在韩国首尔留学,有人出国绿卡了,有人却在建筑工地满身泥水被呼来喝去……大家都在为房子、车子、票子忙碌着。 毕业、工作、结婚,然后就是尿不湿和奶粉了,生活就在一片片的尿不湿和一罐罐的洋奶粉中过去,平淡得都不知道是怎么过去的。有几个人能像孔圣人那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华煌煌五千年,孔圣人就一个,却出了数不清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吧。作为凡人的我们,只能曰的是尿不湿好用还是旧秋裤好用,奶粉是三鹿好还是三元好? 无论是三鹿的三聚氰胺还是医院血浆的HIV还是要去面对,纵然地沟油能够引发癌症,还是堂而皇之进入老百姓的餐桌;纵然爱情情比金坚,还是抵挡不住LV的诱惑;纵然你国考高中状元,还不是被某某的儿子女儿顶替了。现实种种无奈让你纠结无语,你是想改变这个现状,还是口口声声骂着强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然后在面试前请领导大吃一顿呢?我看,是一边骂,一边是请领导吃饭吧。大多数人叫骂仅仅是叫骂,开会时说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散会后还依旧天上人间,风月无边。至于找个为自己开脱的借口,是怪社会还是怪个人,我不得而知。谁叫我们是初级阶段呢?这也许是最佳答案。你既没有阮籍的洒脱,可以青岩长啸,青白眼示人;更没有陶渊明的才情,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长满青苔的青石板,历经千年风雨的怪石,都被拉去建了人民公园,市政工程,你要坐在人民公园的怪石上长啸,可能就会去蹲号子;青白眼示人得到的就是电棍的震动。而南山都拿来建了别墅和度假村,东篱下采菊可能是一位二奶或者N奶! 年少时期的哥们义气,闺蜜情怀好像都不重要,并且也没有多少可以留恋的。同窗读书时无话不说的哥们闺蜜早已不再联系,联系再多也不能联系到广厦千万间和满头珠翠遍身绫罗。纵然是聚会,也仅仅是冷漠的寒暄。哥们义气闺蜜情怀能买来BMW吗?能买来LV吗?能住上Town House吗?好像都没有从大腹便便的口中说出,“放心,我会对你负责的”来得实在,来得享受,来得幸福。 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吧。他和她是同班同学,恋爱,高考。她落榜了。他独自踏上征途,成为当年的“天之骄子”。二十年转瞬而过,他成为财政官员后下乡视察。“买点地瓜吧,自己家种的又大又甜”。二人双目相视,是他,是她。他衣冠楚楚,前呼后拥,头大脖子粗,她蓬松着头发,身体很瘦。他已不是当年那个啃着黑窝头的瘦弱男孩,她也不是当年那个扎着马尾,笑声阵阵的女孩。时光消磨了青春年华,剩下的只是世故沧桑。最后财政人员要向赶集的人要税,“家里二个孩子等着上学呢,能不能”?他默许了,然后被乡镇干部拉着去了镇上最好的饭馆。 时光荏苒,你我都感觉不到时间的溜走,唯有闹钟上指针在赶路,一刻也没有停息。时光消灭了一切,打闹玩耍,笑声哭泣,牵手对骂,留下了光滑脸庞上的刀劈斧刻,心中的鬼斧神工,还有鱼尾纹和大肚腩。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说的一点都不错。       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挥手寒暄。和你坐着聊聊天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改变。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我想说:“好久不见,你过得好吗”? 拿起电话,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最多的时候只想听到一句,“挺好的,你呢”?多年未见,距离在不知不觉中被拉大了许多。青涩褪去,剩下了圆滑。虽会有“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却充满了“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的无奈。 理想总是那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让你喘不过气。只能说:世事如白云苍狗,请君各自珍重。     采编自投稿邮箱;责编:麦静     您还可能想阅读…… <玉衡> 国家这么大,我们算什么?人生这么短,青春算什么?——评《观音山》 成长就是一个认为以前的自己很傻逼的无限循环 永不背弃 中国梦:北大与南周的独角戏 低贱的造物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要吃有信仰的包子

> > 一周语文> 2011 2011-9-19-2011-9-25> 右 为本周单字“里”。本周三,新书《窗里窗外》作者林青霞在微博发文描述因一个汉字三种写法的引发的小困惑:同样是《窗里窗外》,却出现三个“里”:台湾“窗裡窗外”,香港“窗裏窗外”,大陆“窗里窗外”。 针对如此,评家王扉撰文分析: 台湾用的“裡”是民国汉字,香港用的“裏”是清朝汉字,大陆用的“里”是共和国汉字 ……“在古文中‘裏’是‘裏’,‘里’是‘里’,一个是从衣从里,一个是从田从土。‘裏’的本义为衣服的内层;‘里’的本义是里弄、乡邻,因为‘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裡’字是民国时期对‘裏’的简化,但依然与‘里’有别。到了新中国的简化汉字,‘裏’‘裡’‘里’统一为‘里’”。 汉字“里”为会意字,《说文-里部》的解释是:“里,居也。从田,从土。”指村民聚居的地方。而“裏”是与“里”读音相同的另一个字,收入《说文-衣部》,“裏,内衣也,从衣,里声”,本义为内衣。汉字简化后,“里”粗暴地取代了“裏”,正如用“云”取代“雲”。粗暴文化大概总会如此,就像衣服里全是土,云朵里没了雨。 ————————————————————————————————————————— ■ 花果山总书记> > 又称“ 花总 ”,是一位网友网名。本周,来自联合早报网的一则报道说,网友“花总”工作之余“收集大量官员戴手表的公开照片,运用专业知识鉴定,结果发现当中不乏名表,价值不菲,有的甚至高达20万元(人民币,下同,近4万新元)。其中,铁道部长盛光祖近年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多枚名表,总额经“鉴定”至少值40万元。该网民透露,有官员担心惹来麻烦,曾致电要求他别宣扬戴名表的事。” ■ 我觉得我能把一介文人表演得那么神气活现> > 语出作家李敖。接受南都周刊专访,回答“这一生要做怎样的一个人”之问,李敖说:“我觉得我这一生做到了一点,别人古往今来做不到的,就是做到了一个臭老九,一个知识分子,把他做得神气活现。好比我在北京大学演讲,是一个臭老九,你怎么那么神气呢! 我觉得我能把一介文人表演得那么神气活现 ,这是我最了不起的地方。” ■ 真心 网络熟词,犹汉语熟词之表肯定副词“确实”“的确”“毫无疑问”等。在实际语用过程中,网络熟语通常更容易在口语中溢边界使用,而当句子短小时,尤易已发歧义。如在诸如“关于星二代被收容一事本人真心不信”之类结构完整句子中,“真心”可以大致意会,可像“真心不假”这样的短句则难度陡增……是“的确是真的”?还是“真心是真的?” ■ 短信使你愚蠢 来自《新闻周刊》新一期作者尼尔-弗格森文章,标题是“短信使你愚蠢”。文中弗格森忧虑现在的年轻人读书现状:“好消息是,当今的青少年是热心读者和高产写手。坏消息是,他们所读和所写的是短信……我们正在落后于比较有文化修养的社会。经济合作组与发展组织最新时事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结果显示,中国上海地区的15岁学生与美国同龄人的阅读能力差距相当于美国与塞尔维亚或智利的差距。不读书的孩子会与祖先的文明隔绝。” ■ 反启蒙> >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本周报道,标题为《 语文课成学生“最不喜欢课程”语文教育亟需反思 》。学者谢小庆认为,语文之所以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主因即在于它违背认知规律的“反启蒙”,“把语言知识当成了语言能力。‘比如,一个游泳冠军不一定懂得浮力和反作用的液体力学原理,而一个不会游泳的液体力学权威专家掉到河里,如果没人去救,肯定就要淹死。’” ■ 写了就放在抽屉里> > 语出作家筱敏博文,原文题为“写作其实是一种病”,这篇博文是筱敏答《文学报》记者之问。在回答记者“未来写作计划”之问时,筱敏说:“写作其实是一种病,大概跟失眠和忧郁症差不多,有器质上的原因,也有精神上的原因,有的吃药或用其他办法能治好,有的治不好,那也没办法。它给我带来常年的失眠和头痛,但也带来一口氧气,如果你生活的环境空气污浊,许多庞大坚硬的怪物还在不断地制造废气,你就想逃,到远远的山上吸上一口新鲜空气,这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活下去。下一部是‘抽屉文学’, 写了就放在抽屉里 ”……十多年前,读过筱敏的长篇散文《成年礼》,印象是隐忍刻骨,锥心泣血。 ■ 废话 语出作家关军本周博文,原文标题为《 本周不“废话” ,下周不“去死”》。这是一篇罕见的探讨语境、惯用语、语言心理学的好文。文章中关老师倡导汉语写作者、汉语使用者多多注意语言表达的亲和、友善——因为那些暴力语、诘问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我的心理,比如滋养暴戾之气,增强潜意识的挫败感。”“每周克服对某一非善意表达的使用,比如本周力戒说‘废话’,下周力戒说‘去死’,再下周力戒说‘你有病啊’,先由妻子监督……虽会有反复,坚持一 段,当可产生化学反应。” ■ 老子是儿子的通行证,儿子是老子的墓志铭 来自饭友Liitom周三推荐,语出本周《新周刊》饭否 语录 。这语录脱胎于北岛诗句,讥诮、机智、机敏同在。句中既没说“老子”是谁,也没点“儿子”是谁,可听到的、笑出声儿的人们都知道哪些“老子”才是通行证,哪些“儿子”才是墓志铭。 ■ 衣橱故障> > 来自译者钟建国本周介绍,说到“wardrobe malfunction”一词,钟老师称它最早出自2004年2月,歌手贾斯廷-廷伯莱克最早使用本词。后“wardrobe malfunction”这一描述某人、尤其是名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意外暴露身体的情形的词组成为“走光”委婉语。美国全球语言检测机构曾在2004年将其评选为2004年年度好莱坞热词。 ■ 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 > 语出学者刘瑜《新世纪》本周专栏,原文标题是“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文章中,刘老师以导入“理性的无知”概念为首,细说当下官员对民“选择性失聪失明”般的“选择性信息不对称”:“那些坐在机舱里的人,和那些大地上的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在高速接近。有一些事实,那么多事实,我们知道, 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 这样两个疾驰的世界互相追尾时,该是怎样的场景?” ■ 求救语> > 本周网间热门段子,原题为“老人必修跌倒求救语排行”:10、谁来帮帮我!9、扶我起来,我没事。8、老了不中用了,今天都摔三回了。7、我住汤臣一品,谁帮我回去。6、我有存款千万,救命啊。5、我是华侨,不赖人!4、我儿子是大款!3:我是离休老干部,看病免费。2、没人撞我,我自己摔倒的!1、这里有摄像头,别怕!……这排行榜当然纯属虚构,可它里面的每个字都真实刺目,如针如刀。 ■ 要吃有信仰的包子> > 本周,评家潘采夫在微博中写:“北京的,如果你想吃上货真价实的包子,那就去牛街买。那条街上的人有敬畏,有信仰,我打赌他们不会在包子里掺假。美食城南侧那个窗口有卖的,味道很美”……据此,网友小题大作留言:“ 要吃有信仰的包子 ”。 ■ 政治弹药> > 语出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据美国《好莱坞网站》周二报道,新近接受媒体采访,导演斯皮尔伯格说他会推迟公映新片《林肯》,“我们将有意把这部影片留到明年大选之后放映。我不希望他成为政治弹药。”据悉,斯皮尔伯格新片《林肯》改编自多丽丝-卡恩斯作品《对手团队》,影片讲述了林肯取消奴隶制、结束内战的人生旅程。 ■ 老人家的时间多一篇篇可以慢慢读> > 语出作家和菜头本周博文,原文标题是“继续写Blog的理由”。和菜头新近恢复博文写作,解释停博两月有余再度开写原因,和老师将其归结为为了远方母亲的了解与把握:“老妈生病住了一周医院,现在虽已康复,但是还需要静养一段时间。我知道她经常去饭否看我写的段子,不过我觉得那些内容并不适合她看。儿子远在千里之 外,靠140个字她老人家大概找不到多少关于我的存在感。相对而言,Blog篇幅更长一些,表述得也更清晰一些,比较适合阅读。 老人家的时间多,一篇篇可 以慢慢读 。”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南都记者曝光洛阳性奴案被指“侵犯国家机密”

河南洛阳一位公务员在闹市区的地下室挖地窖,囚禁6位女性做性奴,并将其中两位杀死。这一骇人听闻的案子是《南方都市报》9月22号曝光的。现在,报道这一案子的记者纪许光通过微博表示,有人指责他的报道是“侵犯国家机密”,希望网友围观解救。 《南方都市报》30多岁的记者纪许光前几天在洛阳采访当地电视台一个记者被杀案时,发现了这个洛阳性奴案,就把这个案子曝光了。据纪许光的报道,河南洛阳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李浩用1年的时间在闹市区的地下室挖一个地窖,先后囚禁从夜总会诱骗来的6个女子,把她们当作性奴长达两年的时间,并将其中两位杀害。一位被他囚禁后来逃脱的女子向洛阳警方报警后,警方于本月初将这个案子破获,解救了其它几位受害者。报道此案的记者纪许光9月22号通过微博透露,有两个自称是洛阳市委的人,找到他住的酒店,逼问有关这一案子的新闻线索从何而来,并指责他是在“侵犯国家机密”。纪许光在微博上说,看架势,稍后恐被带走,请围观解救。这张带两位男子照片的微博被网友转发16000多次,引来5000多条评论。后来纪许光又在微博上透露,他连夜撤离了河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星期五致电纪许光的两个手机,都无人接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又打电话到洛阳市政府,值班工作人员只表示已知道这一性奴案,其它问题不愿多说: “网上传得很厉害,都知道这事儿。” 纪许光向外界披露,洛阳这一性奴案在当地的保密程度令人吃惊,只有专案组等极少数人知道。他曝光这个案子,是为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之后,纪许光又在《南都评论》上发表文章,题为《洛阳性奴案,谁的国家机密?》。很多网友对此发表议论。网友江湖窜可难 发微博表示, 可能真是洛阳大老爷们的机密,又或是天朝的国家机密啊。有分析认为,这个性奴案显然是个离奇的个案,但它成了敏感案子,可能跟作案者的政府公务员身份也有点关系。河南一个民间监督组织的创办人安钧先生说: “他养了六个性奴,这也是他的需要。他当然是用刑事犯罪的手法跟共产党官员犯罪的手法不一样。共产党官员的手法就是明目张胆作案。他是挖地洞来作案的。因为他是个公务员,如果他不是一个公务员的话,那就不存在什么国家机密。中国国家的机密说白了就是官员们、公务员们和还有拿着共产党钱的人,用他们的位置和需要来使马克思的最高理论物质化,实践化。共产党国家这里面的丑闻都是共产主义的机密。” “河南洛阳性奴案是我所作报道中最让我感到无奈的稿子。那些试图继续掩盖的人们,把你的手松开吧!我们从来都不应该是对立的。也请网友们保持理性,给予洛阳当局一定的时间。除了正在研究怎么对付我,公开整个性奴案也该被提上议程了吧。”这是纪许光9月23号发的一个微博。显然,南方都市报这位记者曝光的是当地媒体不敢曝光的事情。北京曾经在媒体工作过的彭定鼎先生表示: “地方宣传部管媒体记者。中国不是个法治国家,只要是归你统治了都属于国家机密。它只要觉得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是不需要老百姓知道的。” 记者:“就说本地的报纸一般不大敢报自己本地的负面新闻。” 彭定鼎先生:“几乎没有。” 记者:“但是外地的就好一些。” 彭定鼎先生:“报道完就跑呗。” 一个名为可以叫我紫丹的网友在纪许光的微博上留言说, 这个社会为什么不容说真话的人?记者的安危谁来保护?接二连三记者被害的事件出现着,强烈呼吁:相关部门是不是该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记者的安危?明显的,记者这个职业已经成为高危职业了。彭定鼎先生表示: “我觉得美国和中国的差别并不是说美国是人间天堂,中国是人间地狱。而且美国是可以通过公正进步。而在中国一切负面的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当局列为国家机密。当时有一个美国警察打黑人引起了洛杉矶暴乱。这个事情在中国即使有人给它拍下来,绝不可能浮出。宣传部门每星期必须得向报纸、媒体发封口令,哪些东西不许发稿。” 纪许光表示,虽然因报道洛阳性奴案而被指责是“侵犯国家机密”,但是目前他并没有受到威胁。洛阳警方也通过微博表示要向他提供保护。在呼吁洛阳方面更加公开透明的同时,这位记者也呼吁网友保持理性。 以上是本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宋美龄1943年2月18日美国国会演讲

演讲译文全文: 议长先生,美国参议院各位议员,各位女士、先生,     受到诸位所代表的美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欢迎,令我感动莫名。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员发表演说,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并向贵国人民转达敝国百姓的问候之意。不过,在来到此地之前,贵国副总统告诉我,他希望我和各位说几句话。   我并不善于即席演说,事实上根本称不上是演说家,但我不会因此怯场,因为前几天我在海德公园参观过总统图书馆,在那里看见一些东西鼓动了我,让我感觉各位或许不会对我的即席演说要求太多。   各位知道我在那里见到什么吗?我看到了许多,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放着总统先生(译注:即罗斯福总统)演说草稿的玻璃箱,里头从第一份草稿,第二份草稿,一直到第六份草稿。昨天,我碰巧向总统先生提及此事,我说倭很高兴知道,以他如次知名又公认的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他回答说,有时他一次演说得写12份草稿。因此,今天本人在此发表的即席演说,我确信各位一定会包容。   贵国和敝国之间有着160年悠久历史的情谊,我觉得贵国人民和敝国百姓有许许多多的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正是两国情谊的基础,我也相信并非只有我有这样的感觉。   在此,我想说个小故事,来说明此一信念。   杜利特尔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东京,回程时有些美国子弟兵不得不在中国内陆跳伞,其中一人后来告诉我,他被迫从飞机跳伞,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说的唯一中国话:”美国。美国”,也就是”美利坚”的意思,(掌声)美国在中国话的意思是”美丽的国家”。这个大男孩说,敝国人民听了都笑起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还告诉我说,当他看到我们的人民,感觉 他已经回到了家;而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掌声)   我来到贵国时是个小女孩,我熟悉贵国人民,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我生命中成长的岁月是和贵国人民一起度过的,我说你们的话,我想的和你们一样,说的也和你们一样。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感觉我好像回到家了。(掌声)   不过,我相信不只是我回到了家,我觉得,如果中国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者你们能了解我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同的理念奋战(如雷掌声);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贵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阔的土地。(掌声)   谨向各位保证,敝国人民深愿亦渴望为实现这些理想和贵国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这些理想不会流于空言,而是成为我们的子子孙孙、全人类的真况实境。(掌声)   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些理想?我想,我可以告诉各位一个我刚想到的小故事。各位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我们被迫从汉口撤退,转入大后方继续抵抗侵略的时候,蒋委员长和我经过一处前线,就在长沙。有一天,我们上衡山,山上有一处有名的遗迹,叫”磨镜台”,是两千多年前的古迹。诸位或许有兴趣听听这古迹的故事。   两千年前,台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轻和尚来此修行,他整天盘腿坐禅,双手合一,口中喃喃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唱念佛号,日复一日,因为他希望成佛。   寺里的主持于是也跟着拿一块砖去磨一块石头,时时刻刻地磨,一天又一天地磨,一周又一周地磨。小和尚有时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主持只是一个劲儿拿砖磨石。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对主持说:”大师,您每天拿这块砖磨石头。到底为什么呢?”主持答道:”我要用这块砖做镜子。”小和尚说:”可砖块是做不成镜子的呀,大师。””没错,”主持说:”就像你成天光念阿弥陀佛,是成不了佛的。”(掌声)   因此,朋友们,我觉得,我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想。(掌声)   所以,我要对诸位参议员先生,以及旁听席上的女士和先生们说,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谨记”磨镜台”的教训。   非常感谢大家。(全场掌声,议员与来宾起立)   演讲录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zNTc5ODQ0.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50027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阅读更多

十年砍柴 | 斯文不断富厚堂

作为湖湘子弟,我家乡距曾文正公故里双峰县荷叶塘(原属湘乡)并不远,然一直无缘去拜谒其故居—–富厚堂。 辛卯年中秋前数日,几位师友结伴,终于走进了富厚堂。富厚堂在明清时期处于长沙府、宝庆府、衡阳府交界之地,有千嶂万峦环抱,曾经的官道,后来的320国道,和现在的沪昆高速公路,都是从荷叶塘北面数十公里的丘陵地带经过,中有大山隔断。我们此次去,汽车在盘山公路绕行许久,才到达富厚堂所在的那块小盆地。可以想象,当年靠骡马和步行的时代,曾国藩这类士子,走出大山是多么的不容易。 到富厚堂时,已是上午10点,下午必须往新化县赶路,在富厚堂里我们仅能游览两个小时。对于曾氏的生平和富厚堂的历史,多年前我已有所了解,因此尽管来去匆匆,但此番身临其境总算弥补了多年的一份缺憾。 曾国藩出身农家,以一介书生而能统帅千军万马,平定洪杨,最后位极人臣,封一等毅勇侯,官至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曾节制东南四省官吏和兵马,成为清朝定国二百年来第一位最有权势的汉人。官职、权力、爵位、战功,这类世俗的指标容易衡量,也容易引起常人的钦佩,世人津津乐道于此,不足为怪。富厚堂前一面后人仿制的、在风中烈烈飞舞的“帅”字旗便是此种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曾国藩那张苦瓜脸,成为当下许多励志书的“标识”,亦缘于此。 但若了解曾氏的生平,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叹:作为“中兴第一臣”,建立平定洪杨的功业,有着太多的偶然性因素:如果不是咸丰二年因母丧回乡丁忧,碰上了太平军的兵锋直逼长沙;如果最先募集地方团练的江忠源活得更长一些,如果胡林翼的身体更好一些。。。。。。曾国藩承认做大事需要运气,无疑他的运气不错。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运气,再假设洪杨没有起事,曾国藩会怎样?我认为他即使循规蹈矩地做太平官,依然会在学问、政绩、治家等方面取得不凡的成就,犹如他的同乡先贤陶澍。 参观完富厚堂中的藏书楼,我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一个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觉、时时不忘自省、处于何地都能勤奋读写的士大夫,他能在历史给他创造的任何环境中尽量做得最好。 因此,我对曾氏最感兴趣的不是四十三岁后奉旨练勇,成为湘军统帅的辉煌,而是在此之前,他在北京十四年的京官生涯。 尽管到了曾国藩祖父一代,曾家已算是殷实之户,但在湘乡荷叶塘这个偏僻的山村里,他能够接触到的书籍是相当的有限。多年后,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早年他在乡间无书可读,如今家中藏书百倍于道光年间,因而要求子弟珍惜这样的读书条件。而且他出仕前主要的精力用在制艺——即写好八股文,以博取功名,他所阅读的经史子集应当是很有限的,且这个人天资平平,因此,青年时期曾氏的学问、见识不可能很高。他在25岁、26岁(恩科)、28岁进京参加会试,第三次三甲及第并进翰林成为庶吉士。这位农家子弟的运气实在不错,他的另一位同乡前贤魏源,早就名扬海内,直到五十岁才考中进士。现在很难知道曾国藩第一次到北京有何感触,是否觉得自己见识浅陋?因为他中进士后第二年才开始写日记。但从第二次会试落第后的他的一次购书“豪举”,可以揣测到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他借了朋友100两银子,走到南京,看到一套精刻《二十三史》,商家出价100两银子,他将手头的余款加上当掉的衣物所得的钱,买下这套书。——他后来人生最辉煌的业绩便在这座城市铸就,冥冥中似有天意。 对多数人来说,28岁进翰林院,算是发达得早,事实上曾国藩从此也仕途顺畅,37岁便当上有“卿贰之贵”的侍郎。对于多数人来说,只要能应付翰林院的考试,等散馆后谋个不错的官职,按照中国官场的规矩,不紧不慢往上走,娶几房姨太太,收点不违法的银两,保养好身体,干到退休,足以光耀门楣、荫及子孙了。四书五经作为科考的敲门砖已不需要了,还要读什么书?再说仕途生涯中,迎来送往,各种应酬活动不断,又要为升官发财劳神费力,能有多少精力去读书?而曾国藩,读书最勤、收获最大的时期正是当京官这十四年。 长安居,大不易。一个跳出农门的京官,不但有养家的压力,也面临着诸多的诱惑。曾国藩并非是清心寡欲之人,他喜欢美色,也喜欢钱财。京官靠那点俸禄和外官孝敬的节庆银两维持生计,而荷叶塘那个大家族都得倚仗这棵大树,那十四年的拮据清贫可想而知,这在他的家书中时有体现。如有一年他对诸弟说本指望年底外官的“节敬”“炭敬”,没想到落空,失望之情弥漫笔端。再如,道光二十三年(时年33岁)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得到一笔丰厚的程仪,寄回家一千两,信中注明其中四百两用来救济亲友,家中诸弟不理解,他有点负气地对诸弟说,假如我被派到云南、贵州那些穷地方当主考官,又当如何呢?其令人敬佩之处就在于他是常人,也有常人的欲念,然而能通过读书、阅世来丰盈自我,超越欲念。当过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在文化、学术中心的京师,当然有很好的条件去结交道德学问一流的师友,去阅读一般人难以见到的典籍。—–可多少官员浪费了这样的条件,比如那些热衷于捧戏子、吃花酒的旗人高官。如果没有这十四年学养、人脉的积累,不可能有他日后领湘军平洪杨的成就。 曾国藩曾在一封家书中对子弟说:“少年征逐,见朋辈中天分绝高是终无所成,是谓有来历而无积累。”而他本人正是天份不甚高却有“积累”的反例。因此他无论在京为官,还是领兵打仗,一再告诫子弟要勤读书,善读书,要用学识来涵养自己。他手谕儿子:“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 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勃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他告诉弟弟:“且苟能发奋自立, 则家塾可读书, 即旷野之地、 热闹之场, 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 不宜读书, 即清净之乡、 神仙之境, 皆不能读书 , 何必择地? 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当他知道侄子曾纪瑞在秀才考试中得了全县案首(第一名),在家书中高兴地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 ,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曾国藩辞世已近一个半世纪,其间中国经历了两次政权鼎革,且内忧外患不断。曾氏后裔不堕家风,富厚堂斯文不断,曾纪泽以后,虽无像曾国藩那样的达官显宦,但学有所成者多多。或说此乃文正公泽荫绵绵,我以为这份泽荫,源于他本人一直在自觉追求和维护文化的尊隆和学问的高贵。如此,居乱世,以“卫道”为旗号召士民来对抗洪杨奉“拜上帝教”荼毒中华文化;逢太平,则能从容悠然地寻求学问之乐处理政事之繁。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