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 | 监督保障教育经费,两手都要硬
监督保障教育经费,两手都要硬 文/魏英杰 央视记者在安徽界首市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农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上报统计表的人数对不上。一个通过虚报在校生人数套取义务教育保障资金的现象,因此被曝光了。 这问题一点都不奇怪。读过历史就知道,清朝治理河道的官员还会故意使坏,让河道决堤,这样才好贪污朝廷的治河费用。毕竟,钱上面又不会写,这是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不能乱动。只要是钱,如果没有严格的审计、监督程序,就很难提防经手部门及相关人员伸出黑手。 所以,发生这类现象,首先只能从资金管理和监督上找原因。 当地套取国家补助的手段其实很拙劣,形同公开化。因为,实际学生人数和报表数字不符,只要稍加核对,谁都能看得出来。这表明,有关部门要么是有意睁一眼闭一眼,要么就是睡着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大概是因为,义务教育保障资金虽由国家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东部地区按财力状况分省确定比例),但在资金管理上只能是以地方为主,这就给地方相关部门提供了合谋骗取国家补助的机会。 2005年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要做到公开透明,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套取国家补助的现象肯定会大为减少。如今看来,相关改革不仅让广大农村孩子受益,由于不够“阳光化”,还让有关部门和人员搭了便车。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遏制。否则,最终受损的不光是国家财政,还会是近年来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新政。 除了从监督管理上找原因,还应进一步审视相关改革,并加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加大财政投入当然也是“实现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温家宝语)的必要措施。但怎样才能让地方不仅有决心、而且有能力落实相关措施,在具体做法上值得考量。目前做法已考虑到中西部和东部的财力状况不同,即便如此,还是可能出现部分地方因财力不足而侵占、骗取国家补助的做法。这就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让地方政府充分保障义务教育经费预算与投入。 界首市教育主管部门套取国家补助的做法,已经涉及违法违规。话说回来,这些钱既可能被相关部门侵占瓜分,却也可能是在上级部门默许下,拿来填补教育经费亏空了。这种情形即使没有发生在当地,却有可能存在于其他地方。毕竟,地方财力不足或教育投入不到位,就很容易发生类似情况。因此,做好教育保障资金监督管理,让地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的话,才能真正贯彻相关改革精神,让免费义务教育走得更好。 应该说,一旦地方政府充分保障教育经费投入,除非相关部门利欲熏心,否则也就没必要去骗取国家教育补助了。 2012年1月8日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