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時務

陽光時務 | 波德萊爾的詩還有什麼用?

文/凌越(詩人、書評人) 《鏡中的憂鬱》是一本小書,如果剔除譯者「漫長」的序言——裏面有大段大段生吞活剝般的引用——和書末所附的斯塔羅賓斯基兩篇著名的文章《波佩的面紗》、《批評的關係》,這本「關於波德萊爾的三篇闡釋」不過是幾萬字的小冊子而已。相對於《惡之花》雄心勃勃的抱負,這幾萬字顯得過於纖細了。斯塔羅賓斯基在前言裏也坦承:「這些文本是不完全的,是部分的……未曾對波德萊爾的憂鬱之表現的全局提供一個分析。」但是他也不忘為自己辯護:「危險在於迷失道路於大量的材料中。因此,必須劃出一條道路,放棄附屬的小路。」 對於本書,這條道路就是考察憂鬱和反映之間的微妙又詩意的聯繫。因為這個主題,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斯塔羅賓斯基選擇討論的波德萊爾詩作通常並不是被後世批評家廣泛讚譽的那些詩作,所有被選的詩作都和斯塔羅賓斯基關注的核心姿態——低垂的頭、朝着鏡子的觀看、憂鬱的沉思有關。 可以說讀完了《波佩的面紗》,你才可能更好地去理解《鏡中的憂鬱》。前者是斯塔羅賓斯基批評觀念綱領性文本,無疑寫得更為出色。在文中斯塔羅賓斯基以淫蕩著稱的古羅馬美女波佩總是蒙着面紗為隱喻,探討了遮掩和不在場之間所醞釀的奇特力量,並且將批評家的批評活動纖毫畢露地呈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斯塔羅賓斯基終於將批評上升到詩的高度,至少我們從中可以發現批評的敏感和詩的敏感其實是一回事。也許是波德萊爾強大的詩篇覆蓋了斯塔羅賓斯基絞盡腦汁的思辨,波德萊爾詩作的自在、直接的魅力,使斯塔羅賓斯基努力的思辨變得沉悶,偶然的閃光也在黑夜幕布的襯托下漸趨沉寂。 《波佩的面紗》比《鏡中的憂鬱》早問世二十多年,但兩者之間依然有清晰的承繼脈絡。在《波佩的面紗》裏斯塔羅賓斯基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對於凝視的「凝視」:「凝視具有一種躍躍欲試的力量,它不滿足於已經給予它的東西,它等待着運動中的形式的靜止,朝着休息中的面容的最輕微的顫動衝上去,它要求貼近面具後面的面孔。」雖然斯塔羅賓斯基承認「看是一種危險的行為」,但他也意識到「凝視保證了我們的意識在我們身體所佔據的地方之外有一條出路」。他對凝視的深入思考衍生出許多有意思的觀念,批評活動也被囊括其中,甚至以「凝視」的名義,將批評抽絲剝繭,還原出最本質的面目。二十年過去了,斯塔羅賓斯基依然在「凝視」,只是在他視線的前方加了一面鏡子,所有的思考都因為這面鏡子變得更加複雜——鏡子的反射充滿自省的意味,激情亦在這一過程遭到抑製而變身為反諷——斯塔羅賓斯基不得不以波德萊爾的詩句作為中介予以闡明。 看起來,沒有比波德萊爾的詩句更合適的批評中介了,他的詩句情感充沛而複雜,正好對應着斯塔羅賓斯基在思之漩渦裏的掙扎——如果不能說是沉淪的話。他選取的波德萊爾詩句並不巧合地都含有「鏡子」的意象。波德萊爾對於鏡子意象的痴迷終於以一種肅穆的注視改變了憂鬱,反諷逐漸浮出水面,成為詩人隱藏羞於示人的痛苦的絕佳障眼法。反諷在現代性的照耀下幾乎所向披靡,因瘋狂的噬咬的嘴臉而具有一副禽獸的面貌。作為批評家,斯塔羅賓斯基關注鏡子的原因和詩人們稍有差異,他早就以注視所蘊含的多重意義來闡述批評的特點。對批評家來說,所評對象(詩人、小說家)也是一面反射着批評家的鏡子,而且因為其中裹挾着所評作品的顏色和氣息,這束幽暗的反射之光變得格外朦朧,如同波佩的面紗輕柔又邪惡地披拂在脆弱的鏡面上。鏡子的效果專橫而虛無,它接受又探尋,將所有疑問毫不猶豫地回擲給我們。作品終將會擺脫掉糾纏在自己身上的注視之網,顯出自身熱情的面貌,而批評家也會主動將自己拋出去的魚餌收回,批評家將贏得自己。正是在此意義上,斯塔羅賓斯基的名言會再次被確認:「注視,為了你被注視。」 《鏡中的憂鬱》 讓·斯塔羅賓斯基(J.Starobinsky) 著 郭宏安 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2012年 9月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大島渚的香港 啟示

大島渚一直為電影中的性表現未能假戲真做而煩惱, 結果在《感官世界》中,與松田英子的合作終於為他達成夢想, 實踐他的探索追求 文 /湯禎兆 今要追尋大島渚對香港的牽連影響,其實我腦海中可謂一片空白。是的,他的作品都是極佳的電影教材,作為講座又或是課堂上的分析對象,我想在過去的日子中已有不少影評人援引及採用。但說到大島渚的精神——當然我們可以大而化之視為一種誓不低頭的藝術執持態度觀之。這一點最直接的影響,自然就是舒琪創立「創造社」——雖然那本來源自五四時期郭沫若及郁達夫的文社,但卻又巧合地是大島渚脫離松竹自立門戶後的電影公司名字,再加上舒琪在港又發行了《青春殘酷物語》(1960),把兩者加以連繫相信也沒有「過度詮釋」。更重要是舒琪「創造社」的發行方針,甚或乃至他後來經營「POV書店」(壹角度書店)所貫徹的獨立自主氣息,相信稱舒琪為大島渚在香港的異地忠實知音,該也並不為過。 然而那仍未可填補腦海中的空白,除了有心人身體力行的呼應外,大島渚所留下的,就僅止於影像上廣闊無垠的藝術成就嗎?關於大島渚電影的藝術創意精萃,我不打算在此探究分析,說到底那不難自我搜尋——印象中大島渚可說是擁有較多英語研究專著,乃至導演撰作翻譯的日本導演,即使不諳日語應該也不難叩門認識。我反過來想追問的,是大島渚從不妥協的藝術精神,背後還包含什麼細緻的內涵精蘊? 永不止息的自我反省 從大島渚身上,我所體味到的從不妥協,其實指向的對象並不僅針對外界的他者,而是他從來也不肯放過自己,往往積極在進行對自我的深切反思。不過讀者要小心區別,我所言的自我反思絕非中國文革式的「自我批判」。正如佐藤忠男在《革命 .情慾殘酷物語》中,早已引述大島渚對郭沫若在文革期間的「自我批判」嗤之以鼻,並從左翼的角度切入去指出背後的虛妄色彩。「我們自我批判,你們也必須照做」的集體壓力,恰好對自我反省的本質構成終極反諷。此所以在《日本夜與霧》(1960)中,由京大學運出身的大島渚,才得以把學運背後種種爾虞我詐的人性扭曲牽連,結合出賣背叛再以謊言掩蓋謊言的方式,把神話延續下去的本質揭破。大島渚清醒地把自己出身的根源,作無情的戳破披露,好讓群眾不會被自由民主公義等冠冕堂皇的借口麻醉頭腦,以圖精準捕捉審度形勢,避免淪為被利用的傀儡。 而與此同時,他於影像上的執持發展,其實也離不開貫徹的自我反省。《感官世界》的驚世駭俗色情影像,是他一生在電影中不斷對性事及色情本質探問的收成結果。由《太陽的墓場》(1960)的炎加世子開始,導演反省自己一次又一次因為自己的軟弱,而失諸交臂未能掌握在鏡頭下真正呈現性事迫力的機會。《喜悅》(1965)因不敢起用桃色電影女優,令作品中的性表現大失精準度。而在《新宿小偷日記》(1968)中,導演自言又再犯相同錯誤,沒有好好把握當時的文化氛圍,讓男、女演員戶浦六宏及若林美宏在鏡頭前把性愛場面假戲真做。他反省在鏡頭下的性表現,如果要達到完全的體現,在邏輯上而言就必須要演員真正進行性行為——此所以經過漫長的試誤及修正過程,大島渚才得以創作出《感官世界》這一齣色情電影殿堂瑰寶的傑作來。 甚至從工業上的定位而言,大島渚也沒有在任何角色上停下來。一般人往往歌頌他脫離松竹、開創「創造社」打天下的豐功偉績,視之為日本獨立電影發展里程碑。 但其實真正獨當一面的先行者是新藤兼人,為追求貫徹自己的創作路,在 1950年便離開松竹,與吉村公三郎及殿山泰司組成「近代映畫協會」,堪稱日本電影獨立製作公司先驅,1960年《裸島》更屬震驚國內外的獨立電影代表作。大島渚真正厲害的其實反過來是從未故步自封,離開松竹之後,他根本就沒有拒絕與松竹繼續合作——《白晝的色魔》(1966)及《日本春歌考》(1967)兩齣經典名作,正是以創造社製作及松竹發行的模式生產出來。 回頭再看,即使在與ATG合作下,以「一千萬日元電影」的低成本策略,完成了如《絞死刑》(1968)、《少年》(1969)及《儀式》(1971),但正如佐藤忠男所言,大島渚也明白「一千萬日元電影」的兩面刃局限——去到與ATG合作的後期,於《東京戰後秘話》(1970)及《夏之妹》(1972)大抵已看到以低成本表現理想,已成為想像力無法發揮的障礙。此所以與Anatole Dauman的合作,也自然而然成為導演重整藝術生命的必要之舉。 到1986 年的《馬克斯,我的愛》,大島渚選擇人獸戀題材大抵也不會令人詫異, 《感官世界》對情與慾的極致探究後極限無底線早已成為他的牌匾 對偽善的反抗 我想借大島渚的經歷突出他對任何身分及角色,都抱持批判性的敏銳目光:即使曾身處某一身分,也絕不為此塗脂抹粉,甚至因認識尤深而作出更嚴厲的批評。也正因為此,導演對社會上的偽善表現更加不斷口伐筆誅。就以日本推行的行人天堂概念(規定時間內禁止車輛通行、供行人自由散步的街道空間)為例,他直言乃偷取露宿者以致嬉皮士的「哲學」而來,而由《被迫殉情的日本之夏》(1967)到《新宿小偷日記》,均早已把他們在街道上的公權,闡述得一清二楚。日本警方乃至權力中心的行人天堂概念,正是以清除掃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再加上騎劫理念再重新包裝,而衍化為人民樂園的偽善管理措施來。 因此若大島渚對香港有任何啟示,我卑微地期盼為「律己以嚴」及「反抗偽善」:更重要的並非把矛頭指向慣常批判的他者,而是請讀者好好思量怎樣從自身出發體現大島渚精神。 大島渚從來都是惹火人物。1990 年他在與小山明子三十周年結婚紀念儀式上, 仍與友人作家野坂昭如出手「亂鬥」,對人對己暴烈如一。他的人生是擂台的寫照, 相信無人不認同。 大島渚(1932 - 2013) 日本電影導演,以另類、前衛、新銳著稱。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齊名國際。1954 年京都大學畢業後加入日本知名電影公司松竹,在松竹大船製片廠任副導演。以《青春殘酷物語》、《太陽墳場》(1960)等成為松竹新一代導演代表。1960 年作品《日本的夜與霧》,以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安保鬥爭為題材,此片迫於政治經濟壓力被中止上映,大島渚為抗議退出松竹。此後仍有多個作品,包括極具爭議、改編自日本真實刑案「阿部定事件」的《感官世界》(1976)、以二次大戰為題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1983)等。1999 年,最後一部執導作品、由北野武主演的《禦法度》上映。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哀樂中年

文 /葉七城 《一代宗師》上映以來,引發了坊間各式各樣的評論,對於這部拍攝經年的香港電影,能引起這樣熱烈的討論,情況非常罕見。 評論也分成了兩個極端,喜歡《一代宗師》的人從不同的層面來分析電影的細節,讀者可搜索到很多分析精闢的文章;不喜歡的人則嫌王家衛導演在 130分鐘中,連基本的故事都沒說清楚,一線天 (張震 )的出現令人一頭霧水。而葉問(梁朝偉)與宮二(章子怡 )之間的「愛情」,又在重覆《花樣年華》及《2046》的舊路。 我是很喜歡《一代宗師》的。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它的武打場面,關於人生的「金句」是值得細味的。它故事上的不完整是個很大的瑕疵,但這部電影的「敘事」並不是它的要點 ——這樣形容一部「劇情片」有點無賴,但我卻真的因為電影其他部分的精細而「原諒」了王家衛。我不強求有四小時的完整版本來解答疑問—— 有,當然好,但現在這個版本,感情上是飽滿的。 王家衛拍出他獨特的視野,沒有受到「市面上」眾多葉問(《葉問2》、《葉問前傳》及拍攝中的《葉問:終極之戰》)的影響,編劇之一的徐皓峰是位對功夫有深入研究的導演及小說家,作品《逝去的武林》及《道士下山》開創武俠紀實文學新風格。《一代宗師》中,對「武林」概念的勾勒及武術片氛圍,徐浩峰貢獻良多,加上袁和平的動作設計,除了忠實地呈現各門派的招式,也表達了武俠的「意境」,融合在王家衛獨特的感性情懷中,令人目不暇給。 不過令我最感動的,也並非王家衛對武俠巨細無遺的理解,而是很簡單的一個 40歲的中年人的故事,如何面對生活、家庭……還有擦身而過,相逢恨晚的情緣。 這種感覺很「現代」的,跨越50年代的東北、佛山及香港。無論你喜歡《一代宗師》與否,但王家衛挺是個浪漫的人,電影中有很多男人感情金句,聽後令人低迴,正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葉問的感情出軌,最後嘗試說服自己回歸家庭,刺痛着我這些充滿遺憾的哀樂中年,什麼「郎心自有一雙腳,隔江隔海會歸來」,都是自欺欺人的。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殺時間的社運歌

文 /黃津珏 電影《搏擊會》( Fight Club)曾一度瘋魔 70至 80後的青年人。內裏的反社會反建制素材、驚險好玩的無政府主義者行動為人津津樂道。故事後段男主角發現自己人格分裂,最終用槍管對準自己嘴巴,扣下機板,把瘋狂的分身轟斃。就像踏進成年階段,為自己準備生日蛋糕,一刀切下,作為告別昨天的無知與反叛。片尾的銀行商業中心大爆炸,選了 Pixies的名曲 Where Is My Mind作配樂,外界一致認為是絕配,大抵我們心目中都認為化金融經濟債務為零,一切從頭開始,必然是發瘋,是痴人說夢。 同文梁偉詩對無線劇集片尾曲《年少無知》被當成社運歌曲有很精細的分析,我不再重複。其實這些看似不合情理的大合唱在社運場合經常發生,例如可以追溯到三年前反高鐵集會,在堵塞立法會對開馬路口時,我們高聲唱卡通片《叮噹》的主題曲。回想,叮噹確是相當香港式的歌:兒時這隻機械貓還未被強逼改名為多拉A夢,我們看的都是香港配音版,都識唱「人人期望可達到,我的快樂比天高」,集會時唱《叮噹》實為塑造本土身分的飲歌。 Beyond的歌也是集會常客。但這個選擇並非源於樂隊有多大社會意識,歌曲內容多適合。實際我們唱的時候只能斷字取義,在關鍵字句上才放聲,其餘都混過就算。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因為我們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集會人士就是只懂得唱這些。 樂隊迷你噪音主唱 Billy長年支持工人運動,在講座「社運與藝術──方法與迷思」形容以往集會中音樂的最大功能是殺時間。通常音樂是用來填補遊行集會活動空隙的娛樂手段,與音樂本身沒多大關係。但經過 2005年「反世貿」,我們見識過韓國人如何運用歌曲、鼓擊去牽引運動情緒,才意會到音樂是集會非常重要的一環。學者葉蔭聰亦嘗試從學術角度探討情感與社會行動的關係。大家誤以為社運只有不滿和憤怒,但真正長久的運動能源,必然需要有正能量存在。 但一個作品的情緒可以是多面的,內容意指也可以在作品中轉向。《搏擊會》起初的社會對抗性,最終也是指向和諧穩定。整個觀影經驗就像拋出一個回力鏢,無論弧線多美多廣闊,終點也是回到你手裏,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消磨社運能量最有效方法,莫過於此。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張倫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式交易

時下中共官員們的各種權場傾詐,謀利圖色,與各種兇殺情色小說不相上下的故事時有所聞,讓寫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官場現形記」等經典的作家們恐怕也自嘆弗如。前有薄、王、谷之案,近有中央編譯局長衣俊卿與女博士後常艶權錢色交易的曝光。 「黑暗」、「腐敗」常常與權力的「專斷」相伴而生,同時,也免不了要與另外一個詞彙「虛僞」掛鈎。衣俊卿與常艶這齣故事的一個特殊之處就是:發生在中共中央編譯局這個硏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最權威官方機構,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硏究領域裏,圍繞所謂的馬克思、恩克斯的思想硏究而展開,但故事本質卻是一個想改變自己生活狀况的年輕女士與握有大權的所謂馬克思主義權威高官的權錢性交易以及其複雜的心理糾葛。 在筆者看來,常艶這篇自述,完全是一個精彩的社會學硏究文本。檔案、職稱、課題經費、各類會議,女色,官位……將中國當下所謂馬克思主義硏究、官場運作的一些真相、學術界權錢色交換潛規則及其發展程度,揭露得一覽無遺,對今人和後人認識當代中國很有參考價值,事實上遠比她自己也包括那位衣局長在內的所謂馬克思主義硏究者們的硏究要更有價值。這似乎也是作者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見自述)。從這個角度,人們倒是要感謝這位常豔女士,就如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們要感謝王立軍一樣。王立軍用自己的出逃爆出重慶模式的真相,常艶用自述揭出所謂中國馬克思主義硏究、意識形態領域的醜態——這裏既沒有馬克思追求科學的嚴肅,也沒有馬氏那種道德激情與關懷,只有拿來說事,謀權,圖利,賺色的馬克思主義硏究。「誰官大,誰掌握辯證法」(自述中引用的一位張姓硏究者在內部討論會上的表述)。而主管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硏究的常委來視查,就是連自己硏究單位的人員也不准進出,周遭的攤販全部都要歇業關門的……這樣一篇東西遭全國網上遮蔽的待遇也就很正常了。 上世紀 9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的一位硏究員在與筆者的談話中便談及:黑龍江某大學為爭取博士授予資格來京活動,以每頓上萬元的成本邀請某位馬克思倫理硏究權威、某位新儒學硏究權威們豪宴。今日看來,那實在是屬於「初級階段」了。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批判的哲學,是一種有關追求人的解放之思考,但在以馬克思主義為國家哲學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已淪為一種權錢性交換的工具,成為一種限制人們思考、表達自由的手段,成為一種壓迫的哲學。常艶自述再次清楚地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這種吊詭,大概是馬克思這位辯證法大師做夢也無法想到。他若地下有知,大概也要再憤慨地高喊一次「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了。 馬克思終其一生硏究商品,交換關係,資本主義運作機制,但在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這種交換關係在某些方面的惡質化或許要遠遠超過他的想像。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權力在中國市場上以及整個社會生活中的高度壟斷性。這種壟斷,不僅敗壞了世風,擾亂正常的經濟運作,也從根本上毀損了作為思想流派的馬克思主義的聲譽。所有按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國家都沒能逃避專斷、腐敗的命運;所有中國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也都是一步步背離傳統馬克思主義的結果。這其中顯然既有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問題,也有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家哲學、政治宗教的信奉者們的謬誤。 作為一種思想資源,一種有關現代性的系統思考,馬克思的思想不容忽視。但一日馬克思主義不與國家權力脫鈎,一日還存在中央編譯局這種御用官方詮釋機構,馬克思主義便不可能在中國重建信譽,煥發其思想的活力,我們也無法鑒別出哪些是所謂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國家哲學的馬克思主義須盡速在中國消亡,而這種馬克思主義消亡之時,或許就是作為一種批判哲學的馬克思主義得以新生之日。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