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

陽光時務 | 我讀南懷瑾 政治污泥裏,如何大度看世界?

文 / 袁易天  攝影 / 鍾卓明 看這本書,要從結局看起,附錄又比正文更重要。然而要看結局和附錄,則要從全書的第一頁開始,說到南懷瑾老師為了蔣經國而避居美國則是轉折點。1998年,蔣經國逝世,南懷瑾老師又因避李登輝而移居香港。避來避去,都不是因為南老欠了他們,倒過來說,反而是兩位呼風喚雨的人物,欠了南懷瑾老師一個交待更為恰當。南懷瑾老師往生之地,最後選在江蘇的太湖學堂,這是他最後的歸屬吧。看這本書要從結局來看,這個看,是看全局,看南懷瑾老師給自己一生宏願預先張揚的定論。 我是好玩之人,所以一直都在看南懷瑾的作品,書架上排滿了不同出版社的版本。看南懷瑾老師的口述記錄,有看武俠小說的快感。我的一位朋友多年追隨南老師學佛,他身體不好,想透過修行改善,這幾年一直去太湖學堂上課。每次見到他,都會介紹一下南師的指點。後來我禁止自己再買南老師的書也是種因於此,因為見到朋友修行,不能一門深入,貪多慕得,白骨觀修證幾天,又改去玩公案,起疑情,玩來玩去,兩袋空空。我以此為戒,要做好本份,必要外息諸緣,內心無喘,方可入道,先把之前積落的書本消化了再說吧。 我的另一位台灣朋友是老社運,知我好看南懷瑾老師的書,他說南老滑頭。可能社運老兵是針對中共與台灣 1990年代秘密會談而言,而當中的主角,便是南懷瑾。《南懷瑾的故事》有很大篇幅記述南懷瑾老師如何從美國移居香港、在香港又如何當起兩岸接觸中間人。作者魏承思在書中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我建議社運老兵朋友看看這段因緣。當然,人人皆會說修行是生活,行住坐臥皆在禪,不過身在政治污泥裏,又如何觀照紅塵大局呢?滑不留手還是一塵不染?沒有宗教經驗,就很難用文字去分辨了。南老師若在,或者會說一句:這個,看我們老祖宗的書多了,就不難為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沒有給社運老兵看這本書,倒是他最近特地給我寫了一些文章,說明了不喜歡南懷瑾老師的原因。他覺得南師是蔣家天下一個特殊分子,以文人大師身分談國學,身邊圍着的都是國民黨的重臣。有些年輕的後進也在裏面插一腳,組成了一個不談台灣現實政治的偽國學集團。社運老兵想當年在街頭被打、被關入牢,最後出走美國,是一個文人面對政治機器,唯一可動用的抗議方式。將台灣社運老兵的自述跟《南懷瑾的故事》提到的偽國學集團時期的描述對着看,看不到社運老兵與南老的對錯,反而是兩代文人南轅北轍地追求「中華」這兩字的真義。 南懷瑾生於 1918年,經歷中國近代史最離亂的時期,一生人兩岸三地走了一圈,放棄了國民黨、得罪了蔣經國、疏遠李登輝、對中共不假辭色。最後於太湖學堂推廣國學,將中國文化全寄望在小孩子身上。統獨問題,能爭朝夕?作為一個中國人,南懷瑾老師的名言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我本着多點了解南懷瑾的心情看《南懷瑾的故事》,卻發現南懷謹老師利用香港特別的地緣特質暗地裏搞政治。不過他從來都沒有把香港放在眼內,對香港着墨不多。香港於兩岸政治交涉過程中默默無言。香港人對共產黨的看法很簡單:愛國不等於愛黨,與南老師暗合。只不過我們升斗市民不中不西,國學無根。而上層的政商人物早就聞風先靠岸,比共產黨更共產黨。面對未來幾十年的政治前景,我們就難以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了。南懷瑾老師往生,香港文化、政治界不起一點波瀾,也算是一個文學式的暗喻吧。 南懷瑾的故事——在跟隨懷師的日子裏 魏承思 著 大山文化出版社(香港) 2013年 1月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山田味的《東京家族》 六十年,從無常家庭到互助社會

上圖: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劇照 下圖:山田洋次《東京家族》劇照   文 /湯禎兆 4月18日,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在香港上映。當初聽聞山田導演打算把小津安二郎的名作《東京物語》(1953)重構為《東京家族》(2013),其實也不無擔心。說到底經典重塑(即使已不是亦步亦趨的重拍)往往囿於珠玉在前,捉襟見肘下自難令人大展拳腳。而且《東京物語》的翻拍,早已有失敗的前科丟人現眼。佐藤忠男便曾指出日本放送協會NHK在 1971年由立原龍把《東京物語》改編成電視劇《能看到大海的人家》,結果在攝影構圖上完全摒棄小津的固有風格,令作品以索然無味告終。 山田洋次對小津電影中的文法常規,如鏡頭不動、低位置攝影機不改變、基本沒有移動攝影、俯瞰視角、除特別情況不採用與人物的平行同向視線等,在《東京家族》中是以偶爾套用、卻非一成不變恪守的態度視之。不過我認為較重要的重構鑄造,大抵上均集中在作品內容的精神面貌。 時代的同步率 石飛德樹在〈作為山田洋次世界的《東京家族》〉(《電影旬報》1628期,12年1月下旬號)中,認為《東京家族》的成功重構,與時代背景可融匯互通以及核心問題沒有變易有直接關係。1963年的《東京物語》所針對的社會現象,正是鄉下年青人紛紛「上京」、隨之而來的「核心家庭化」、以及老人無子女照顧等家庭解體的時代哀歌。以上現象即使相去六十年,仍屬均一及同樣沉重的社會命題,挪移背景後仍適用於當代日本時空。 導演需要偷龍轉鳳的,首先是把兩作中截然不同的一些歷史情景切換更替。山田洋次在與渡邊浩對談中(出處同上),也直言沒有打算從任何批判的角度去重構《東京物語》,但要在適當地方注入屬於自己的標記,這方面的意識卻非常清楚明確。任何人對《東京家族》與原作之間均可一眼看出的最大變動,就是把本來已戰死的次男昌次(妻夫木聰飾)作出「死而復生」的決定,更將其職業定為舞台美術置景人員,突出時代氛圍下的不安定屬性,從而突出父子兩代的價值差異。山田洋次剖白認為昌次的改動,正是他個人的重要標記之一。 《東京物語》中的代際對立,基本上是以第三者自行玩味的方式呈現,至少在電影盡量迴避直接的角色衝突。但《東京家族》卻一改此道,橋爪功飾演的平山周吉較笠智眾的原版來得執拗得多:在食肆中與昌次既正面發生口角(周吉直斥昌次不過選擇捨難取易輕鬆自在的生活方式,而昌次反駁這年頭還哪有人可輕鬆過活!),於老伴葬禮後對長子提出一起生活的建議,更斬釘截鐵聲言以後決不會再去東京回絕!相對而言,《東京物語》的家庭解體,部分因素仍可歸咎於戰爭的播弄;但《東京家族》已明確釐清一切的崩壞,均是由日本社會的內部出發再體現於你我彼此的家庭生活上,對現實的批判力度及不滿之情,顯然來得較舊作沉重用力。 小津調 VS 山田調 其實兩作所關切的要點頗為不同。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是由家庭出發,從而再提升至一種人生終究無常的生途悠悠式慨嘆,此所以全片基調均迴避激烈的衝突,最嚴重的大抵已算是片末做教師的小女兒(香川京子飾)向次子遺孀(原節子飾)抱怨,憤而責備哥哥姊姊的冷漠自私,完全沒有理會及關心父親的孤單寂寞,只是遺孀也不避嫌直言回應: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事實上,先前當周吉與妻子感激遺孀的親切接待,沒有血緣關係的她較親生子女更窩心體貼,然而遺孀也不忘立即表明自己沒有大家想像中的美好。在小津的眼中,家庭解體不過是素材工具,背後所負載以及帶來的人生無奈,從而牽引出無常正是恆常的哲思才是終極目的。此所以親人的冷漠絕非大奸大惡,正如佐藤忠男在《小津安二郎的藝術》中早已指出,《東京物語》中子女對父母不太親切關心,只能說是一種輕微的失望;然而正因為輕微並且非出於心術不正,才正好可能是一般老人家均非得經歷不可的失望,於是更令人感到可怖的真實震撼。相對來說,遺孀的善意仁心也不是永恆的,善惡交雜無定法則才是無常法諦的真義。 而山田洋次關心的不是哲學上的人生省思,而是愀然變色的時局嘆喟。原作遺孀拒絕承認自己是善人,於《東京家族》中也有相若場面的重構。昌次未婚妻紀子(蒼井優飾)面對周吉的誇譽,淚流不止表示自己絕非從無怨言(導演刻意加插了先前紀子與昌次晚上發生口角,卻再分房而睡的描寫)。相若場面調度,在山田鏡下已非無常觀的演繹,重心已變為周吉最後一句感想:妳真的夠坦白直率! 是的,這正是山田所肯定的人生介入模式。昌次在原作中本是死人,而在新作中也一直被認為是不成器的新一代,然而在福島三一一的慘劇中,他不僅以義工身分到當地賑災,同時更因此而認識了紀子。連結起周吉宣言永不回東京,在故鄉還有鄉鄰親戚可依靠──兩者並置而觀便可明白到山田提出以擬家族的觀念,去取代更替以血緣為主軸的家族迷思。無論是新家庭的出現(昌次與紀子的相交得力於與災民的仁心相連),又或是舊家庭的維繫(周吉靠學生鄰里的照顧以度餘生),同樣需要以互助社會的信念作為基礙。其中血緣本身已再沒有任何原教旨式的超驗價值存在,反過來周吉肯定紀子的坦白,正是社會將來賴以維持的基石——是的,在《東京家族》中周吉早已三番四次感慨日本將沒有未來可言,而在老伴離世後再看清紀子,儼然已成為他對下一代重新產生正面憧憬的契機。無隔閡的坦誠相交,至少正是突破世代鴻溝,重建家庭牽絆的再啟動起點。 簡言之,若小津原作是出世的佛理體驗,那麼山田新版就是入世的互助靈丹。兩齣均是不可多得的傑作。 東京家族 導演 編劇: 山田洋次 主演: 橋爪功 / 吉行和子 / 西村雅彥 / 夏川結衣 / 中嶋朋子 / 林家正蔵 / 妻夫木聰 / 蒼井優 山田洋次重拍小津安二郎經典《東京物語》,更成為了他執導50周年的紀念作,新版加入311 大地震災後余悸,細膩刻畫現今日本社會面貌,向舊作致敬之餘也別有風格。311大地震後,長居於廣島瀨戶內海島上的平山夫婦來到東京探望三名子女,雖然孩子們都希望盡力照顧兩老,但工作纏身,難免冷落雙親。他們安排父母入住豪華旅館,但兩老最渴望的,當然還是被孩子們包圍的溫暖。幸有昌次未婚妻紀子適時出現,貼心照顧令兩老寬慰。正在這美好時刻,老媽卻突然倒下……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致青春》憑什麼成功?

文 /李照興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又破了中國2D電影的首日開畫記錄,當天收四千六百萬,三天到一億五。估計可能最終達五億。跟業內人談起,現在任何電影上映前都不談票房,因為實在無法估計。一部比一部超前,而原因不明。只能說,中國觀眾對電影確實相當飢渴,而充滿商業元素又能引起興趣的不同類型作品,層出不窮,順着時勢自然就拿到好成績。是的,這是時勢造票房的時代。 但奇蹟不是沒來由的,說這是充滿中國奇蹟的時代,其實只是因為一直以來,各種壓制下,從感性到理性要求都被制約,市場一旦稍為開放,數字增長一下了就爆發。換言之,所謂奇蹟都不是奇蹟,更不是什麼偉大的施政使然——說實在,那改革開放後得來的成果正正是因為放下了極權統治下的各種原教旨式規範,重回自由市場的軌道而已。這就是近期兩部愛情電影都極受歡迎的背景。《北京遇上西雅圖》刷新愛情喜劇票房不久,《致青春》就來挑戰了。新的標準是, 沒有五億,票房都不好意思拿來談了。而無論是成長片、愛情喜劇甚至驚嚇片,日後都會在市場及銀幕增長的基礎下,短期內一片光明。 《致青春》最成功的是營造出一種集體懷舊情意結,90年代的純樸校園、宿舍的生活、來自五湖四海日後成為好友的同學、各種今天看來很土的打扮、那所謂純真時代的嚮往、以至那必須的成長痛苦、畢業後人生目標的失落及情感遺憾——你大可想像是什麼——那不是再加多了畢業後劇情的《那些年》嗎? 不錯,這看來確是《那些年》的中國版無誤,或至少是混和了瓊瑤或流星花園元素及減去了性笑話的加長版偶像劇。它針對的 80後群體 ——那批90年代上高中及大學、目睹這十年翻天覆地變化的一代。他們試圖通過電影重新懷念,在今天物質較豐富之時反而回憶當年的窮苦,感覺需求大於一切,電影拍得怎樣也不太重要了。而在他們曾經歷的時代,確真的曾缺乏那種簡簡單單不受制約的青春情感表達,沒有人出來說他們的故事。 如果 60年代人有《陽光燦爛的日子》,現在是輪到 80年代人的題材及市場共鳴了。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不義、崩壞與重生

文 /梁偉詩 四川雅安地震、香港碼頭工潮,都在提醒着社會上、世界上的不義。國家級天災人禍中,令人不得不想起周雲蓬 ,那幾句痛心疾首的唱詞——「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爸爸媽媽都是些怯懦的人。為證明他們的鐵石心腸,死到臨頭讓領導先走。」夾雜着牙牙學語的童稚歌聲,倏忽間彷彿回到魯迅吶喊「救救孩子」的吃人世代。香港碼頭工潮,更暴露出浮華盛世的都會陰暗面。頻繁商貿往來,節節攀升的港口吞吐量,竟是由剝削基層生計和尊嚴來維持的。 曾幾何時,「基層書寫」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大宗。1969年,陳寶珠的 唱至街知巷聞;70年代,黎彼得 、 和許冠傑 均娓娓道來香港基層生活點滴。音樂農莊區瑞強,原來亦在 1981年創作過歌頌工人的 :「捱盡困難一生搏命做 /勤力過人必會有前途/雖然吃苦 /能預告一定有好報 /工夫必會做到足曬……」。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成衣塑膠電子等工業暢旺,工人代表着的現代化生產/生活模式,也儼然是驅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作為「模範工人選舉主題曲」的 ,自然也盛載起「工人」那光明進步的社會形象。 近年,大眾對於現代異化勞動有更深刻的省思,催生出 My Little Airport 和周博賢的 。 極寫跨國資本主義下的血汗工廠圖景,都市欲望與第三世界生產線血肉相連、互為蝴蝶效應——「在華麗鋁框暗黑機身的背後 /是數十萬計人力在生產線合奏……人在那些廠裏似木偶 /沒空見舊友 /工作倦透 /自尊心也 /經已 /踩到沒有…… 在牢獄裏未停手」。因此,當市民大眾熱心捐助罷工基金、為工人對抗金權霸主而振奮,可能更需要對既有價值觀的重新思考。正如一位香港青年學者所言:大家都渴望中國結束一黨專政,成功之後,我們還吃快餐嗎、吹冷氣嗎?或者,不妨參考台灣張震嶽最新發表的 ——「跑車壓過原本是落沒的街 /政客和商人帶來經濟起飛 /酒足飯飽的胖子已經厭倦 /只想減肥 /兩種不同世界 /各自在另一邊 /總是不得平衡 /高低又歪斜……」在原住民民謠樂聲中,大自然、慢活正在耳畔展開。一切為時未晚。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夏明 美國夢斷,美國精神不滅

當習慣於專制體制下的計劃性、穩定性和福利保障的人們面臨自由主義和個人競爭的壓力時,他們中的許多人會選擇弗洛姆所說的「逃避自由」。 2013年4月14日,美國愛國者日,波士頓第117届馬拉松比賽 ,兩個炸彈先後爆炸,製造出3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的悲劇。正如馬拉松比賽的目的是要超越國籍、種族、階級和疆界帶來的差異,增進全人類的友誼、維護全世界的和平。當我們關注馬拉松爆炸案時,也應該超越具體個人和族群認同的限制,把它視為是對人類價值和世界和平的敵視和挑戰。 但因為連環爆炸主要策劃者持有俄羅斯護照,3個犧牲者中有一個是中國公民,被劫持的奔馳車車主也是華人,它因此牽動了美、俄、中三國。分析和比較三國公民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三國的民族精神、政治文化、和公民意識。 在美國國內,爆炸後第一時間裏出現了兩種猜測:一個更多地源於意識形態的分歧,斷定可能是國內右翼(例如「白人至上主義者」和一些「民兵」組織)的恐怖行為;另一個直接反應是:這一定又是國際伊斯蘭教極端分子針對美國幹的恐怖行為。 但在危機處理過程中,從奧巴馬總統到聯邦調查局,從新聞媒體到地方警察局,都非常謹慎、克制和負責地避免跳入定勢思維,匆忙下結論,以免給任何人群和社區帶來傷害。這種謹慎後來證明是非常明智的。兩個嫌疑人察爾納伊夫兄弟呈現出許多意外的特徵:他們是穆斯林,但卻並非來自中東或受訓於基地組織,而是來自俄羅斯的移民——兄弟之中的哥哥是持俄羅斯護照的美國永久居民,弟弟是歸化的美國公民。他們就居住在波士頓附近。他們的背景與俄羅斯車臣的穆斯林極端分子有關聯,而以前並未出現過車臣向美國進攻的先例。 這些恐怖分子的新特徵引發反思:兩個年輕嫌犯的父親在 2001年以旅行簽證進入美國,爾後申請政治庇護,他的子女也得以移民美國,在美國定居成長。為什麽美國給他們提 供了庇護所,兩位年輕人卻背叛和攻擊美國? 《紐約時報》指出,如果要搞清楚察爾納伊夫兄弟的動機和行動,我們「必須考慮下面四個因素構成的一個神秘的組合:民族認同、意識形態、宗教和個性特徵」。其實,如果我們引入「美國夢」作為觀察分析的視角,我們就能解密察爾納伊夫兄弟的思想和行為的根源:它們既有個人的因素,也有社會、國際的因素。 從個人角度來看,察爾納伊夫兩兄弟駕的是寶馬、奔馳之類的名車。從他們父親一直是個掙扎着為全家糊口的藍領修車工來看,同時考慮哥哥主要靠妻子養家並依靠政府救助,兩兄弟的享受期盼似乎與他們的掙錢能力有一定差距,這令他們容易產生一種「相對被剝奪感」。 另外還有幾個因素加劇了他們的「相對被剝奪感」。第一,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他們有許多叔叔、姑姑都已移民北美。其中姑姑在加拿大是律師,還有一位叔叔住在馬里蘭(Maryland)郊外的花園洋房裏。他憤怒地譴責兩位侄子的所作所為,並解釋說:他們是兩位「輸家」(Loser),對於其他能够融入美國社會並取得成功的人,充滿了嫉妒和仇恨。第二,他們的父親曾是一位執法部門官員,在俄羅斯的家境優於他們在美國的處境。由於新移民的一些固有障礙,兄弟倆似乎在大學裏都遇到了挫折。哥哥因為身分限制未能參加為奧運會選拔運動員的全國拳擊賽後,心理發生急劇轉變。他不僅放棄了拳擊,還從一個兩年制大學退學,選擇了强化宗教約束和熱誠的生活方式。他的異化心態加劇,如他所說,在美國生活的5年裏,他沒有一個美國朋友。而弟弟作為二年級學生,在過去兩個學期裏有7門功課不及格。第三,我們可以猜測,這家人一直生活在美國和俄羅斯的雙重世界裏。過去十年間,外包和離岸生產讓年輕人尤其是在美國的新移民就業困難增加。過去5年的金融風暴更是雪上加霜,讓新移民的美國夢變得更加虛無縹緲。相比之下,俄羅斯經濟逐漸穩定。尤其得利於石油價格上漲,國內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他們的父母在去年回到俄羅斯,尤其是母親,在離美前還曾因偷竊商店物品被捕,對美國的仇視毫不遮掩。在波士頓爆炸案之前,弟弟佐哈就在社交網站上寫道:在美國已經呆了10年,我想離去。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在共產黨和今天的普京治理下的俄羅斯,都在不斷製造仇美和反美的宣傳。俄羅斯人對美國的不信任、甚至仇視有着悠久而深刻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根源。察爾納伊夫兄弟作為車臣族的俄羅斯人,他們的世界觀又受到車臣特定的種族背景和伊斯蘭宗教觀點的雙重影響。由於信仰伊斯蘭教,車臣族在斯大林、葉利欽和普京治下都遭到種族迫害和滅絕威脅。現在,美國和俄羅斯在反恐戰爭中,結成聯盟,共同對付極端主義伊斯蘭教的恐怖組織。美國在國內外與伊斯蘭教國家的衝突强化了哥哥的穆斯林意識和認同,他更刻意地以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生活方式來指導自己的人生,對美國的「物資享樂主義」和「道德上的鬆弛」愈來愈感到格格不入。在上述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哥哥回到俄羅斯,並停留半年(多次訪問車臣,可能在那裏與聖戰組織有所接觸或接受了軍事訓練),全面擁抱了伊斯蘭激進主義的聖戰意識形態,把俄羅斯和美國看作自己的雙重敵人。 美國各級政府和執法機構在處理波士頓爆炸案上有兩個重要特徵可圈可點:第一是政府執法人員與媒體的關係。在追捕和擒獲兩位嫌疑人的最後 24小時,美國的執法人員基本上是在成千上萬架攝像機的審視下進行作業的。它展示了美國危機處理機制的實戰運作,執法人員的專業精神,高科技的全面運用(例如,大規模處理信息、機器人干預、直升機利用紅外線探測技術等等)。它給美國和全球的執法行動提供了一個典範。 第二是政府與公民的合作。當麻省州政府宣布整個水城(Watertown)被全面封鎖、甚至整個波士頓全城都被關閉後,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最大的都市近百萬人生活和工作陷於癱瘓。儘管癱瘓整個城市是否可取還有爭議,但波士頓居民展示出了高度的公民覺悟和意識,在有序和克制中配合執法。最後,因為有了這種公民合作,弟弟佐哈被發現並最終被生擒。晚上,成千上萬的居民走上街頭,向執法者致敬,共同慶祝波士頓大都會地區從恐怖中解脫出來。 與此相對照的是,察爾納伊夫兄弟家人的反應發人深思。首先,他們的父母和在加拿大的姑姑堅决不接受察爾納伊夫兄弟捲入恐怖行動的可能。同時,他們還指控,美國政府設下了陷阱來陷害這兩個兄弟。早在幾年前,他們的母親就接受了「9.11」事件是美國製造的陰謀論,認為其目的是要掀起對伊斯蘭教的仇視。她因此指控:「你不了解美國,這是個不誠實的國家,當他們要詆毀一個人,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難道你不明白美國的本質,和美國想得到什麽?這是美國人策劃的一場表演,這是一台戲。美國人出名的演技精湛,我永不會相信。」 她甚至指控電視畫面上的血其實是油漆。 察爾納伊夫一大家子人為自己的親人辯護似乎無可厚非,但他們對美國和美國體制的起訴則反映了他們對民主體制的不理解和對美國價值觀的犬儒主義。他們一大家人以受政治迫害的名義在美國尋求政治庇護,但他們後來不斷往返俄羅斯,父母二人並最後回去定居,似乎與他們遭受政治迫害的陳述相矛盾。從某種程度上,它反映出長期共產主義體系下生活造就出的專制人格、機會主義、犬儒主義和誠信喪失。再說,從共產主義極權體制下逃離,進入美國民主制,其實暗含着一個交易取捨:在前者,儘管沒有政治和社會自由,但專制體系保障基本的衣食安全。在後者,民主社會給予每一個個人更多的自由和機會,同時保證不會餓死和凍死人,但並不提供物資安全。當習慣於專制體制下的計劃性、穩定性和福利保障的人們面臨自由主義和個人競爭的壓力時,他們中的許多會選擇弗洛姆所說的「逃避自由」。尤其,俄羅斯長期培養出了深厚的祖國情節,即便索爾仁尼琴遭蘇聯流放後在美國生活了 20多年,還是無法欣賞和融入美國,最終帶着對美國的批評和失望回到俄羅斯。可見,政治體制和民族文化製造出了雙重障礙,影響俄羅斯人順利融入美國。而車臣文化則製造出了第三層障礙。正如一位硏究高加索地區的學者奧利弗·布洛(Oliver Bullough)所言,這裏的民族特性具有强烈的反抗性:「不管他們在哪兒,他們都想到另外一個地方,做另外的事,變成另外的人。」 在穆斯林和美國宗教衝突、俄羅斯人與美國人文化衝突的過程中,由於全球化的發展,中國人一方面提高了對國際環境的敏感度,同時也增加了在國際環境中的脆弱性。在波士頓爆炸中,一位 23歲來自瀋陽的中國女留學生呂令子不幸身亡;另一位來自四川的名叫周丹伶的女硏究生腹部受傷。如果說察爾納伊夫兄弟二人美國夢斷,主要是他們自我迷失的結果,那呂令子的美國夢變成了噩夢則是令人潸然淚下的悲劇。 呂令子是無辜的,她的命運是不幸的。她的父母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封公開信裏這樣描述她:「我們滿心激動地看着她成長為一名智慧美麗的姑娘。對許多人而言,她是個積極的榜樣。儘管她的夢想擱淺,但我們想鼓勵那些和令子有着同樣的雄心和夢想、希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們繼續前行。」信中還說:「我們希望所有認識令子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正能量,並替她繼續傳遞這種精神。」她生前就讀的波士頓大學已决定以她的名字建立獎學金。她的朋友們也為她建立了「呂令子安息」面書專頁,一週內就有八千多訪客喜歡。 但不幸的是,呂令子年輕的生命被恐怖分子奪去,而她智慧、美麗的形象卻又遭到她的同胞的污損。有人宣稱「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系美國自編、自導、自演」的鬧劇,開始借題發揮抹黑呂令子。面對自己同胞的災難,有人表現出極度的冷血。光在「中華論壇」上,就出現了上百個帖子,對呂令子進行有罪推定的評論,而且絕大多數是幸災樂禍,甚至是不堪複述、低級下流的。 在觀察和反思中、美、俄三國民眾對波士頓爆炸案的反應時,我們看到了一個驚人的相似點:在受恩於美國的新移民中,甚至都會產生對美國及其自由、民主體制的仇視。由於專制體制長期塑造出的專制人格,共產主義宣傳洗腦輸入的意識形態,狹隘民族主義教育培育的仇美文化,在中國和俄羅斯,我們都可以看到一批因美國夢斷而畸形產生出的美國夢仇視者和詆毀者。儘管他們有的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拿了美國的博士學位,甚至在美國的土地上生育了自己的後代並持有美國國籍,但他們卻成了佔據教授職位、出鏡央視評論、甚至介入最高决策的反美分子。恐怖主義和間諜活動成為部分不認同美國體系的新移民對美國施加的報復。 在波士頓爆炸案中,我們又看到一個巨大的差異:當美國人對所有受害者和受傷者(包括他們自己的同胞及來自世界的參賽者和旁觀者)爆發出極大的關愛和同情時,他們並沒有忘記以冷靜、客觀、人性和法治來對待他們的敵人。他們重續了美國精神。而察爾納伊夫的大部分家人毫不猶豫地以血緣、宗教劃線,以感情代替事實,為自己的親人做無條件和無原則的辯護,暴露出殘留下來的山區部落精神。而在中國,我們看到了部分中國人,會聚集成一大堆暗物質、釋放出巨大的負能量,來詆毀無辜受難的同胞。 奧巴馬總統在爆炸事件後的集會上說:「我們聚在一起禱告,哀悼失喪之人。但是我們今天也一起重新來找回恩典。來重申這座城市的精神是不屈不撓,這個國家的精神依舊閃亮。」最後,我們記住他的話:「通過這場悲劇所顯露出來的恩典可以最好地說明我們是誰。」而在這場悲劇中露出的醜惡面目和邪惡本性也最好地幫助我們認清他們是誰。無論襲擊者是誰,無論他們是攻擊民主價值體系、自由權利,或是詆毀個人聲譽,他們都是奧巴馬蔑稱為的「只知毀滅不知創造的小人」。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