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张曙光 | 完善法律,更要完善道德

2011年09月06日 13:04:52   本报评论员 张曙光     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婚姻法解释(三)》。此条一出,立刻引起社会上的轩然大波。其中最引起争议的是根据司法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买的房子,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可视为一方的个人财产。该条还规定,除另有约定的以外,双方父母购房而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可认定为双方按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     对此有人认为是“引导婚姻过于物质化”;有人认为是对女性极大不公平,称之为“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媳妇”。更有学者认为这是“吹响了中国家庭资本主义化的号角”。“这哪里是结婚,明明是合伙做生意嘛,而且还没合伙就想着散伙。”     其实此前高法曾公布解释意见,收到了近万条的群众反馈。高法的司法解释也是针对近年来司法实践出现的问题而成。之所以引起人们如此之大的争议,是由于我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巨大认识结构性缺陷,使人们很难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形成共识。     任何社会的建立,除了物质基础(自然环境与人造财富)外,还必须有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而伦理道德是最基本要素,在道德约束不足时,则有法律强化之。但问题是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何为伦理道德标准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所以人们寄希望于更加明确的法律规范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然而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如果道德基础不健全,法律也力有未逮。〔婚姻法〕是我国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受前苏联影响,〔婚姻法〕成为单独的一个法律部门。但西方国家婚姻家庭法律基本上从属于民法。而民法与婚姻法调整的对象各有侧重,婚姻法调整对象侧重于特定亲属之间的人身关系。对婚姻存在的定义是“以感情为基础”。而感情是属道德范畴。而民法是以调整人身财产关系为主,更多强调是人与物的关系。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现在人们要完全用民法的思路来界定婚姻法的内容,自然就产生了很大冲突。婚姻法中强调的很多精神,如夫妻应互相忠实,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等是很难用民法“等价有偿”原则量化的。有网友一怒之下将所有家庭行为都“民法化”:“妻子怀孕丈夫应参照代孕公司价格付钱;过夫妻生活,丈夫要参照XX价,还要更高些付钱;女方干家务,男方应参照家庭服务公司的价格付钱······”。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有两个背景必须考虑。一是高企的房价。虽然房价高企博得了炒房者及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欢呼。但对社会价值观扭曲是巨大的。现在的房价是普通工薪族需要几家人,几代人毕其一生心血而得之。这种以命相博的财产焉能因一时婚姻失败而弃之?二是目前我国婚姻状况越来越不稳定。今年一季度我国的离婚案达46.5万件,较去年同期又增长了17.1%。这已经是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高增长。美国是世界离婚大国,离婚率近50%,而我国北、上、广等大城市离婚率也达30%。“闪婚闪离”越来越多,颇有赶超之势。     要稳定家庭婚姻,一是道德,二是法律。中世纪西方国家多将婚姻家庭关系纳入教会法,天主教国家是不充许离婚的。在我国建国后前30年离婚率非常低,主要是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道德体系约束。近些年西方国家相当重视离婚率增高的趋势,一些国家调整法律,增加离婚的成本和难度。如日本规定如男方提出离婚则男方的退休金将付给女方一半。而我国目前的立法趋势是将离婚案中的财产纠纷由庭上解决放到婚前协议,简化了离婚程序,使离婚更为容易。     如果是以强化伦理道德来稳定家庭婚姻关系呢?现在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社会伦理道德缺失的危害性,开展了唱红歌、背诵儒家经典等活动。但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目前的道德文化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二是中国固有传统文化道德观;三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道德价值观。这三大文化来源目前在中国都有一定的拥趸者,但要确立其中以哪一个为基础也都有一定困难。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如何与商品经济相结合?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西方市场经济价值理念如何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建立完整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需要系统而持续的努力。遗憾是这项工程似乎还没有真正开始,所以中国的社会经济活动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官员们艳照门中失态表现不断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如 的大巴司机案表明做好事可能遇到民事赔偿风险,社会慈善遭到怀疑,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达6000亿元左右。     法律不是万能的,好的法律环境还要有道德基础才能支撑。我们完善法律,更要完善道德。(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上一篇: “发展”不可跨跃生命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8)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老虎庙 | 遭遇青铜峡

作者: 老虎庙  |  评论(1)  | 标签: 西行 , 社会调查 , 农村 【按】这是《2010'中国北方农村调查》一稿中一个章节。您将看到的不仅仅是农村的社会问题……                     1、 八月底,宁夏,青铜峡市。 刚刚安顿下来,就听有人敲门。 谁?我大声问。 …… 谁——呀——我再问。 话音未落,门就被撞开。那一刻,我看到突然出现的十三颗头颅在狭窄的门框之间拥挤在一起,一时间一个头颅也进来不得。那情形令人匪夷所思,你会不明白那十三颗头颅为什么不会协同行动,秩序而入,却非要争先恐后,就好像在抢一件宝物…… 警察来了。 我所进驻的旅社名叫江海宾馆,在青铜峡算是不错的一家旅社。大约一小时前,天将擦黑,我骑车走出了青铜峡老镇,也就是发电厂以及其他许多尚不及辨认的工厂所集中的区域。车到平缓处,打开GPS查看,发现眼前这一条进城的康庄大道竟然还有三十华里,也就是说到达三十里外名叫小坝的一处地方,我才算真正走进青铜峡市。天已经漆黑,时间容不得我去细想,我发现下面的三十华里,路面上除了开着前大灯咆哮而过的重型卡车外,竟然没有任何其它可以利用的光源。我一边打开随身携带的手持探照灯,一边把车载前灯光距拧到最远,不幸的是,这一切无济于事,事实上车前三米以外统统被黑暗吞噬,我就此提心吊胆,跌跌撞撞地骑行在那三十里上。一边嘴里骂着,一边幻想:明天该如何向该市市长提出书面抗议,堂堂一水电城竟然举一座黑城接待来客! 我将途经青铜峡的事情在网上已经为众所知。我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给我惹来之后的一场麻烦。但即使是那样,我也深为那些未曾谋面的朋友的热心所感动。天津的画家G打来电话,说是要我的银行账号,想打过一些钱来,表示对我“万里黄河溯源行”的支持。可是我并不认识此人,我当然也不能那样去做。后来他就改变了方法,自己做主为我在青铜峡市提前定好了宾馆房间,又安排几个当地朋友负责接待,还叮嘱他们要自始至终陪同我。这位天津朋友是从青铜峡走出去的,目前定居天津,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爱黄土爱得深,爱大西北爱得深。后来我就接到来自青铜峡市的陌生电话,打电话的正是负责接待我的网友,他们说已经为我安排好了住处。那真是一种奇妙无比的感受,自从由青海省的省府西宁出发以来,我还没有感受到过来自互联网端如此贴近于我的友情帮助。我是循着GPS窗口发出的微弱荧光直抵江海宾馆。在江海宾馆门前如期与网友们会合的。 天气很热,冲罢凉,我换了件大裤衩子,光着上身,忙着趴在桌上开始做当天见闻的文字记录。通常我住下后,第一是洗澡洗衣,第二上网,第三开始写作或者制作视频节目。当这些事情做到差不多的时候,我会忽然想起吃饭的事情,而每当这时,时辰已是夜半。 警察闯入我房间的时候,正是我在做第三件事情的时候。我见他们根本无意友善,首先憋进屋来的两位跑到我的身后,一左一右。随后跟进的有站床边上的,有站窗户前的,还有一个跑进了盥洗室。我迅速站起身来,我大声说:“凭什么,为什么不等我开门呢?你们太过夸张!”我那时心里直嘀咕:那门怎么就那么不经撞击呢?门被撞的刹那间,好似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响声,就一声,轰隆一下。后来我仔细看过那门上的防爆挂链,没有,根本没有!也就从那天起,凡下榻旅店,我首要检查的就是防爆链是否完好无损,否则坚决不住。哪怕另选旅店。 为头的警察年纪不算太大,他对我说:“请出示你的身份证。”我知道我们的警察没有主动出示自己身份证件的习惯。这情形在我常年居住的北京城里近年渐有改观。可是我又怎么可以指望青铜峡这么个山区小城能够做到北京那样规范呢?我在对方很不情愿地亮了一下警官证件后,也取出了我的身份证。 “哪里来……北京?” “一个人……噢,是一个人……还骑着自行车。” “有别的名字吗?” 从他的自问自答式的问话就已经听得出他们是有备而来,程式化地询问也只在于印证一下之前他们所做案头内容。 “我拿身份证去验证一下好吧。”警察没有商量意思地对我“商量”了一下,转身把身份证交给另一个警察,那警察迅速走出门去。有一个警察开始翻弄我的自行车驮包,一边自言自语“这是什么包……你是做什么的……从哪来……”我很生气,对他说:“查包,你有没有经我允许?”那警察一愣,手缩了回去。所有在屋子里的警察似乎那一刻都变得无所事事。我有点明白了,这些盲目的执行者来之前一定是没有接到领导的具体明示,抓什么人?为什么抓?抓到以后再做什么?怎么处置?没有!甚至连抓不抓都没能确定?我相信,这些从小玩骑马打仗玩大的男孩子根本上混淆了自己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的执行公务行为和小孩儿玩闹之间的区别。关于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公民维权白热化进程中,已经由广大有识公民们在一步步教化他们。北京进步了很多,可是我又怎么可以强求这样一座地处中国西部山区,刚刚才升为城市级别的青铜峡水电城也做到十分规范呢?我相信,他们对我也不过认为是对待一次抓赌,甚至是对待一次堵嫖。显然的是,他们对这间屋子里将发生的事情预期过高,事实所见却足以令他们泄气。 我开始质问警察:“你们为什么这样闯进我的房间?” 警察头儿说:“我们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但得领导出面和你谈,他们正在路上。” 我小心地套问他说:“我明白你们没有对我这样的必要,那就是北京方面有指示了?你敢说是北京要求这样做的吗?” 警察显然没有绷得住,表情显出模棱两可。在我大声到近乎呵斥地质问声下,他也许不想自己回答的太累,就直接默许地点了点头,虽然没有发声。 我立刻告诉他说:“那好,我现在立刻给北京方面打电话,查证是否北京要求你们这样做的。” 警察们看起来有点紧张,但又憋不住好奇:他能给北京打电话吗?他能给北京的谁打呢,难道给要求我们执行此次任务的人打吗? 我真的拿起了手机,拨通了北京,“张x,我现在骑到宁夏的青铜峡市……”对方是我住北京大屯地区派出所的片儿警。一番寒暄后,我还是问起眼下的事情,张华的回答很干脆:“老张,我们没有,我们绝没有什么指示,我们还在关心你的旅行呢,安全了就好……” 张华看来不会晓得这里正发生的事情,一个原因可能是所里的决定不一定他会知道,二个原因可能是另有市里的某种安排,那当然是指国保了。可是我已经离开北京一月多,按说每日里风餐露宿,我的博文里也多有披露。那不过都是些在农村里窜门入户的事情,北京地面最近发生了什么我是一概不知,更多的北京记忆也在我的脑海中渐次淡忘。 询问的结果是我事先有知的,而且我也知道即使是询问了,这边的警察也一样不会撤走,更麻烦的是,他们非但不撤走,还会随时间推移变得更加随便,好像是说“我们都是老熟人了。”我看到一个警察正查看我的正在充电中的GPS卫星导航仪,我想他也许在猜测那大概是某种间谍工具吧;一个警察闲得在屋里走来走去,好像在自家客厅里踱步;有几个警察看得出生来没有兴趣爱好,就一排排做在床边儿上百无聊赖地四顾、发呆……                     2、 警察的领导来了。 俩人走进屋子的时候和一边我寒暄,边上儿的警察们开始鱼贯而出,悄没声儿地。让我想起相声里说的黄花鱼,顺边儿溜。 俩警察领导对我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果然叫我猜中,一个是青铜峡市国保大队的队长,一个是政委。也就反证了之前我打给北京大屯派出所片儿警的电话表明,他们并不知道是否有北京市的国保给青铜峡市国保打过电话没有。 “来这里干什么,旅游?”队长问。 “差不多,”我说,觉着队长还面善,我至少没有被当做罪犯一样的感觉。 “骑车子啊,真了不起!”政委感叹。我听他溢美之辞,没有什么自豪感,相反倒是有了点被嘲弄的感觉,我回道:“没钱买汽车,只有这样。” “哪里哪里,谁相信……”又说“我们没什么大事情,就是对情况做个了解,你应该也知道,现在形势严峻……”政委如此说道。我不明白形势怎么就严峻得需要对一个基本算是没腿的人做如此特别关顾。因为在我自己看,连农民现在出行都有了摩托车,而我这样跑上几千公里却只有自行车的人,若不是没钱又能是什么? 队长问:“骑自行车出来就只是旅游吗?” 我反问:“还能做什么呢?” 两位领导看来没有太多要问的话,只是一般性地问三问四,并始终没有重要主题。那时候我的心情很烦躁,本来住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现在却不得不陪伴这些宝贝闲言碎语。我开始试图表达这种情绪。我问领导究竟有什么事情,并且小心声明了一下:他们的下属今晚入门的方式很暴力,也很无聊,我将保留对此事的申诉权力。场面也开始胶着。有警员走进屋来,把我的身份证递给队长。队长在那张小纸片上逗留的眼神足够我读完一部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 “你出行骑自行车总要有个目的吧,还是仅仅为了看风景?”漫长的沉默后,队长又开始发问。 我问他是要审讯吗?队长说“你不必紧张,我们只是一般性问问。”我想说一般性地问问也值得采用十三警员夜闯民宅的方式吗? 我忽然想到:这些警员也许真的无辜,他们也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才导致此刻谈话的僵持。我因此又想到了那个像橡皮筋一样伸缩性极强的词汇——维稳。维稳的核心思路不就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惜无凭无据,以致可以动用泛滥一样的想象力。想到此,我决定不再做静态配合,而是该干吗就干吗,对他们的问题只须有问必答足以,也算对他们执行公务的尊重之意。我开始利用这个时间整理我的行装,为GPS、手机、探照灯一一加载充电。 “你就是看看风景吗?”队长还是坚持那个问题。 我说:“不,我一路走农村的,说这个也许你们不信,从北京来,就只为在农村旅游。来城市是为了休整,洗洗澡,补充补充用品,完成一些必要的记录。” “是什么记录呢?”队长问。 “对农村的考察,比如你们这里附近农村正在无序挖掘的古河床红沙子。比如农村传统宗教庙观的现存状态。还有农村缺水情况和农耕做用水水源情况……”我一气儿说了得多。我相信如果他们真的爱听这些的话,我会认为遇到了知音,不论他们是否真的爱听,没有反驳就是支持。我则随时有宣讲农村现实情况的欲望。而二位领导也似乎真的有了兴趣。队长说:“如果真的关注农村,那是好事。”队长说。 “当然,关注农村的人多几个就是好事,可惜现在很少,公民自发的就更少。”我说。 “可是你在北京,为什么要关心这里的农村呢?你又不像是专门研究这个呀?”队长问。 “这就是一个国家首都的基本功能所在。在北京,关注全国各地区,各种领域话题的人不光是政府,也云集着众多爱好者。你们知道NGO吗……我虽然只是个独立者,但不妨碍我的关注行动。因为我有特别爱好,有耐心长途骑行,不怕寂寞。”显然话题进行到了我所喜欢的阶段。“你问为什么不开车吗……道理很简单。开车走四小时的路程,我骑车得走一天,甚至两天。但开车走的是高速,哪像我这样一步一步量,时不时就走下路基,走进农村,那些我所兴趣的线索更多就来自我歇息下来的时候,和农民闲聊中就发现了我所需要的。再说开车,交了一大笔过路费、汽油钱,从这头到那头,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看到,搞不好一个撞车,还的倒赔。不是吗?” 时间大约过去一小时,看来该谈的也都谈了,不知道是否都是两位领导感兴趣的。队长忽然对政委说:“笔录纸没带……” 我立刻警惕,“怎么,这是审讯吗,还要笔录?” 队长解释:“不,这是必要程序。” 我立刻大声表示拒绝,我认为我此一生尚未给任何人留过笔录,这个先河我不开,也不值一开,因为完全没有来由,就连你们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队长忙解释,“我们也没做记录,只是补写一点,因为这事例行公事。” 队长坚持要写,我则坚持不写。并且声明不是怕写,是他们没有说出任何我必须配合的理由,甚至至今我还蒙在鼓里“我究竟怎么啦?” 之后的问题没有出在我这里,而是出在队长发现自己的皮包里根本没有笔录纸。队长和政委开始商量。商量片刻的结果是派人回队里去取。 我的愤怒已经到了极点,无端地被耽误我尚可怨自倒霉。如今由于他们的失职还得由我用时间来陪绑这是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我说:“纸取来了也没用,我不会留下什么的。” 十多分钟后,纸来了。队长固执地对我说:“刚才没有记录,我们现在补办一下。”我很惊讶,原来这个也是可以造假?因为是补写,那么可以重新来过,重新来过就当然可以斟酌着下笔了?我对此表示出疑惑。队长口气和缓了许多,以至有了点相求的意味。我多少明白了点什么,大概此属失职。补办一下,最后押上指印,全当交差? “最后押个手印,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回忆去写,最后你审,同意了再押手印。这样总可以吧,我们也好完成必须的程序。”队长像是在启发我的智慧。 我问:“那我同意怎么写,你就怎么写了?” 队长说:“当然要尽量准确,我们双方认可。” 看起来,这个程序是不过也得过了。想起我对我的时间的心疼,我开始动摇了。我写,然后押手印,他们离开,我就此自由……我开始有了一点兴奋的感觉。我点头默许了队长的要求。 我终于有生以来第一次在这种我尚拿摸不准利害关系的“写着字的纸”上押上了我的指印。当我回头再次审视全纸时,我甚至有了犯糊涂的感觉:这算什么呢?通篇只是事务性的记述。从哪来,到哪去,干什么,为什么,啥时候离开…… “欢迎你再次来青铜峡市旅游。”我知道我没有听错。那是队长明显表示友好的话语。队长在随身皮包里摸索一会儿,像是要找什么东西,最后又干脆停下,对我说:“你可以记下我电话,下次来,记着一定给我打电话。需要车,我会提供给你。” 我茫然回答:“那不必……我明天参观青铜峡水库库区的‘一百零八塔’然后……” 队长马上说:“我给车,陪你去。” 我没有答应,认为那样很不自在,因为开始得很阴暗,结果不想仍被阴影笼罩。队长又说:“现在我们请你一起吃个饭好吧。” 我说:“吃过了,不再想吃。” 两位国保的领导走了。当他们的背影消失在那扇刚刚被十三颗头颅挤榨过却仍然坚守原位的门框后面时,我的第一念头就是,狂奔出去,找到宾馆前台,质问为什么给不明身份者提供了闯我房间门的方便,我要起诉你们!我止步了,不能怪罪为我提供房间住宿方便的当地网友,那些之前素昧平生的好人。而我本能以为此行前程,如此艳遇绝不会就此完结,我该努力调整心态,从容应对才是。我该清醒,大任于我,绝不可为区区石籽索拌。                     3、 我该结束本章的记录了。事实证明,此事的确没有完结,之后几日以及我离开青铜峡市后的一段路程所发生的被长途跟踪事件,我将在之后的篇幅里继续记录。我没有忘记我的农村报告该尽早进入正题。 事实上,我对当夜发生在江海宾馆里的事情一直在推特上做偷空直播。相信国保领导们并没有注意到此。当我写到“我的第二声寻问还未落音儿,门就被咣地一声被撞开了,13个头颅挤在那门框内,一颗也进来不得……”时,艾未未在北京那头的回推是“地震啦?!”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寻找春女 / 2011-09-01 01:00 / 评论数( 2 ) 马克·希格纳笔下的流民 / 2011-08-29 07:38 / 评论数( 3 ) 藏 / 2011-08-24 01:02 / 评论数( 4 ) 韩乡夜话(水记-10) / 2011-08-21 09:42 / 评论数( 5 ) 女人哭了 / 2011-08-12 09:31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莫乃光 | 英国也封网,中国笑呵呵

作者: 莫乃光  |  评论(0)  | 标签: 卡梅伦 , 英国政府 , 黑莓 , 社交媒体 英国伦敦早前发生暴乱,首相卡梅伦及其政府內阁被猛烈评击。不少政府在遭受压力或批评时,都会使出一招「转移视线」,英国政府亦不例外,找到了两只代罪羔羊,一只名叫社交网络,另一只就是黑莓(Blackberry)。 不过,推卸责任容易,但结果影响可以非同小可,卡梅伦未知曾否考虑,但损害已经做成了。卡梅伦说,资讯自由流通「有时可以是个问题」,可以用来做好的,也可以用来做坏的事,「当有人利用社交媒体鼓吹暴力时,我们必须阻止。」 这样的说话,谁能反对?然而,问题在於后果。有些原则,是必须放在更高的地位,否则,便会因小失大。 你放水,我点好意思唔抽水呀! 卡梅伦一出此论,要求黑莓、Facebook和Twitter「合作」,最快有反应的,却是中国官方英文《环球时报》。西方国家政府「转呔」,最开心的就是被批评监控互联网的极权政府,且看新华社在八月中的评论文章中如何描述英国政府的行为: 「这个强硬的做法,反映英国已经没有更好的方法阻止这数十年来最大型的暴乱。」 「卡梅伦建议封锁社交网络网站,正粉碎了西方政府经常站在道德高地,批评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自由,这西方最基本的言论自由概念。」 「民主和言论自由也需要有实制的內涵…英国的新態度,对处理东、西方的就互联网管理的爭拗,可有和谐的作用。」 「对於中国,支持互联网不受限制的发展的人,应该再想清楚…动乱必须引起自省,否则只会只会自己走向灭亡。」 同时,英文新华社的评论文章(註一)更说: 「英国政府曾经是互联网绝对自由的支持者,现在就对网络监察態度完全改变。二月时在科威特演说时,卡梅伦还坚持要尊重表达自由,现在火烧眼眉,英国政府终於接受自由和监察社交媒体要取得平衡。」 「我们可能会想,为什么西方领袖一方面会不问因由便批评其他国家监察互联网,现后自己却向互联网同样监控。」 「互联网是双刃利器,为了公眾利益,適当的网络监视是合法和必须的。」 一念之差,自打嘴巴 卡梅伦就是想稍为转移视线,已经被外国极权政府疯狂地「抽水」,但却无助自己面对暴乱的背后原因,结果就落得与中国政府在新疆封网的行径无异。问题是,卡梅伦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客观证据,证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真的是暴乱的原因甚至至少是帮凶,也无法证实任何监控可达成效,更没有考虑任何副作用和反效果。 每年警方出来报告年度罪案数字,必定会指出网上犯罪如何增加,但当网络用户数目和用户的用量不断增加,这又有何足怪。根据CNN报导,不久前一个调查发现,英国的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三十七都选用黑莓,但这不代表这手机的讯息系统,以及流行的Facebook和Twitter,就必定比其他媒体或通讯工具更大程度地被用作鼓动暴乱,当局亦未能拿出足够客观证据证明这因果关係。 面对英国政府企图加强监察,Facebook、Twitter和黑莓在八月底与卡梅伦政府会面相討,虽然这些企业尚有其反抗政府插手的「企业社会责任」,但始终难挡政府要求监管的意图和实制订出实行法例的可能,只能尝试保留最后一条底线:要管的话,让我们自我监管。 保障网络自由,由你我开始 笔者一向都关注温水煮蛙式的收紧网络自由,亦一向都指出,网络自由的敌人不只是极权国家,西方民主国家也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且他们也的確是宽己严人,在这点上中国和新华社等的批评是没错的,而西方国家的网上言论和表达自由同样备受攻击。不过,结论和出路不是如中国等政府所想,西方政府也应该一齐加强监控,因为最终极权政府目的不是真的只为阻止真的网上犯罪,而是为了打击异己,巩固自己政权。 结果是,我们只能只求多福,自己保护自己,不能依赖任何政府施与,必须要坚决地抵抗对互联网自由的任何侵蚀。 註一:Britain's U-turn over web-monitoring (Xinhua)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indepth/2011-08/12/c_131046237.htm Squelching social media after riots a dangerous idea (Rebecca Mackinnon) http://edition.cnn.com/2011/OPINION/08/12/mackinnon.internet.britain/index.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莫乃光的最新更新: 英国也封网,中国笑呵呵 / 2011-09-06 02:16 / 评论数( 0 ) 港中小企網絡不設防 / 2011-09-03 17:25 / 评论数( 0 ) 孙局长,可以邀请你去看一部电影吗? / 2011-08-30 03:06 / 评论数( 2 ) 「安全港」真的安全吗? / 2011-08-27 19:10 / 评论数( 0 ) 谁玩转了大龙凤? / 2011-08-23 00:07 / 评论数( 8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差生保证金”背后的傲慢与偏见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此时正值入学季,各种教育怪象纷呈上演。9月2日,在四川巴中市龙泉外国语学校,初三(2)班的班主任李老师要求表现差的学生,要写承诺书并交2000元保证金才能入学。家长认为老师是故意刁难,“明摆着不让孩子上学”,双方由此发生抓扯。李老师事后解释称,“保证金”只是一种督促手段,学校也无要求,自己纯粹是出于一片苦心。 事实上,享受李老师这片“苦心”的,并非只有这一位家长。据李老师交代,9月1日有两位家长交了保证金,当时也没开收据。只不过,她转过身就将这笔钱退了,并要求家长对孩子保密。“我这样做,是给学生压力,让他们明白父母的不容易,从此更加专心学习。” 这位老师的做法,看起来颇有些“苦肉计”的意味。不过,更多的人对此并未买账,而质疑其是以督促之名行敛财之实;或如那位家长所说的,是故意不让孩子上学,乃达到借“保证金”驱赶“差生”之目的。 应当说,在教育已越来越功利化的背景下,人们的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且不说学校或者老师以各种名义敛财已成常态,单说所谓“不让差生上学”,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升学率,是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家长从上而下、从外至内对老师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学生成绩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校和老师的利益分配。基于此,希望自己班上的学生个个成绩好,大抵是老师们的普遍心愿。而对成绩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往往视其为包袱,认为此类学生“拖了全班的后腿”。由是,也就不难理解,在一些地方,为了升学率而出现中考前劝退学生这种反教育行为。 不过,质疑终归只是质疑,而非确证的事实。李老师此举的意图,是否是敛财或变相劝退学生,目前不好说。但退一步说,即便要求学生写承诺书,并交保证金真是一出“苦肉计”,如果这算是教育方法的话,那也是一种非常拙劣并极为失败的教育方法。 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容不得别人剥夺。而当着学生的面要求交保证金,给人造成“额外花钱买学”观感,俨然“花钱买官”。或许是出于“好心”,但其效果显然是恶劣的:不仅败坏了老师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再次伤害,给学生和家长一种歧视之感。如此做法,非但不能让学生“更加专心学习”,反而可能因对老师产生抵触、鄙视心理而增加厌学情绪。 从这位老师的做法中,我们既看不到师者的些许智慧,更体会不到教育者的一丝爱心,而是对学生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乃至歧视。这是师德的堕落与畸形教育观的投射。学生表现差便被定性为“差生”,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这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而平等的个体。 学生有差异,但并无“差生”。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学生的智能并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教育者的责任,即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发现并强化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而“差生”则是单纯以学习成绩或行为表现作为衡量标准的“标签”,这种评价方式,既背离了教育的本真,也是对生命多样化的遮蔽。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公务员醉驾“双开”看起来很美 / 2011-09-05 23:11 / 评论数( 0 ) 让“猛男”对视“老子”又何妨? / 2011-09-04 11:06 / 评论数( 0 ) 劝募不成百万查黑手是自扇耳光 / 2011-09-01 23:50 / 评论数( 1 ) 睢宁式“网络问政”实乃温柔陷阱 / 2011-09-01 23:50 / 评论数( 1 ) 双重压力下的写字教育如何突围 / 2011-08-30 23:26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公务员醉驾“双开”看起来很美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广东公安厅9月1日宣布修订版《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解读称,根据规定,公务员如醉驾将会被开除公职、党籍;醉驾者不得担任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警察、新闻记者,入党将受到影响。 在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被“双开”几成“奇迹”的现实语境下,广东这一规定自然而然受到公众的热捧——“动真格了,这比记大过严重N倍”、“这一做法深得人心,应该全国推广”……从网上留言来看,无不掌声阵阵,颇多赞美之词。 应当说,网上的一片叫好声中,不乏一些对公务员这个群体的情绪化声音。但是,相关部门对“犯事”的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惩处力度过于轻飘,却是普遍性的坚硬事实。据《检察日报》披露,有66%的贪官和80%的滥用职权的官员,仅仅受到行政处分,逃脱了刑事制裁;而从 2003年到2005年,共有3.3万多名服刑腐败官员被保释。 综观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官员的问责,无不呈现出这样一种共性特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要给人“留口饭吃”的。能不施以“国法”的,就尽量用“家法”解决;而在“家法”层面,则更多的是诸如“记过”“免职”“撤职”等无关痛痒的“行政处分”,稍稍严重点即所谓“开除党籍”。官场问责生态中,放眼望去,“免职”“撤职”已泛滥成灾,而开除公职只是依稀可辨;至于所谓“双开”,更是稀有东西。 不难发现,对违法乱纪官员的惩处标准,表面上看似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比如,无论是公务员法,还是其他叠床架屋的种种法规条文,都有类似“情节严重”“行政处分”等模糊而拥有灵活操作的自由裁量空间。但说到底,一个“犯事”的官员,该领受怎样的惩罚标准,很多时候与“国法”并无太大关系,而是“党纪”在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党纪面前,法律是不存在的。一个官员沦落到了被“双开”甚至被追究刑责的田地,用坊间的说法则是,这是被组织抛弃的结果。 因而,以此视角来审视广东这一规定,则让人有“水中之月”的观感。看起来很美丽,但实际可能并不务实。理由很简单,如果刑法对“醉驾入罪”没有设置这样一条底线,即:公务员酒后驾车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失的,应首先革除公职,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情节轻重量刑。那么,什么样的情节才算严重?谁来界定“情节严重”?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明确并具操作性,所谓“情节严重”,则很容易成为公务员醉驾时规避责任、法外开恩的“护身符”。 虽然将不守法的公务员,清除出公务员队伍,既使公务员队伍得以净化,又加快了公共职位的流转速度,这自然是利国利民之好事。但在一定程度上,醉驾“双开”,触动了体制的神经。在中国,“饭碗”,不仅意味着个体生命的部分甚至全部,而且本身就是“体制”。公务员这只“饭碗”,金光闪闪,哪是那么容易就被端掉的!再者,如果仅因为醉驾就将公务员的饭碗端掉,而比其更为严重的违法乱纪官员,“饭碗”却安之若素,这显然有失公平。当然,这并非说醉驾严重者不该开除公职,而是在公务员“只进难出”的体制下,这种看起来很美的规定,很可能只是个噱头而已。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差生保证金”背后的傲慢与偏见 / 2011-09-05 23:11 / 评论数( 0 ) 让“猛男”对视“老子”又何妨? / 2011-09-04 11:06 / 评论数( 0 ) 劝募不成百万查黑手是自扇耳光 / 2011-09-01 23:50 / 评论数( 1 ) 睢宁式“网络问政”实乃温柔陷阱 / 2011-09-01 23:50 / 评论数( 1 ) 双重压力下的写字教育如何突围 / 2011-08-30 23:26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